人教部编版初中七至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考点梳理大全
七至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七至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七至九年级语文上册》中也包含了一些文言文的知识点。
学习文言文能够加深对汉字和语言的理解,锻炼思维能力。
以下是几个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具有较多的句式结构和字词用法的差异。
2. 字词的辨析:文言文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不常用的字词,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来达到正确理解。
3. 修辞手法的应用: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例如夸张、对称、比喻等。
4. 句式的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相对复杂,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文学常识《七至九年级语文上册》中也包含了一些文学常识的内容,学习文学常识能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文学常识的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熟悉一些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和作家。
2. 文学体裁:了解不同的文学体裁,例如诗、词、曲等,学习它们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文学名著与作者:学习一些重要的文学名著,并了解它们的作者和内容。
4. 文学审美:学习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了解一些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写作技巧《七至九年级语文上册》中还包含了一些写作技巧的内容,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的知识点:1. 论说文的写作技巧:学习如何合理组织论点,进行论证和辩驳,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2. 小说的写作技巧:学习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设置情节、营造氛围,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一些修辞手法的使用方法,例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4. 语言的运用:学习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避免重复、拗口、生僻等问题,使文章表达更加准确和流畅。
总结:《七至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知识点涵盖了文言文基础、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考点知识梳理
鏈€鏂?浜烘暀閮?缂栫増,鍒濅腑,涓?鍒?涔濆勾绾?璇枃,鏈€鏂颁汉鏁欓儴缂栫増鍒濅腑涓冨埌涔濆勾绾ц鏂囨枃瑷€鏂囪€冪偣鐭ヨ瘑姊崇悊(涓€)閫氬亣瀛?1銆佸鑰屾椂涔犱箣锛屼笉浜﹁涔庯紵锛堛€婅璇叚鍒欍€嬶級鈥滆鈥濓細閫氣€滄偊鈥濓紝鎰夊揩銆?2銆佹€濊€屼笉瀛﹀垯缃旓紝瀛﹁€屼笉鎬濆垯娈嗐€傦紙銆婅璇叚鍒欍€嬶級鈥滅綌鈥濓細閫氣€滄儤鈥濓紝杩锋儜涓嶈В銆?3銆侀粯鑰岃瘑涔嬨€傦紙銆婅璇叚鍒欍€嬶級鈥滆瘑鈥濓細閫氣€滃織鈥濓紝璁帮紝璁颁綇銆?4銆佸皧鍚涘湪涓嶏紵锛堛€婃湡琛屻€嬶級鈥滀笉鈥濓細閫氣€滃惁鈥濓紝娌℃湁銆傚畞鍙叡杞戒笉锛燂紙銆婇檶涓婃銆嬶級鈥滀笉鈥濓細閫氣€滃惁鈥濓紝鍚椼€?5銆佹棩鎵充徊姘哥幆璋掍簬閭戜汉銆傦紙銆婁激浠叉案銆嬶級鈥滄壋鈥濓細閫氣€滄攢鈥濓紝鐗碉紝寮曘€?6銆佽憲鎴戞棫鏃惰銆傦紙銆婃湪鍏拌瘲銆嬶級鈥滆憲鈥濓細閫氣€滅潃鈥濓紝绌裤€? 7銆佸闀滃笘鑺遍粍銆傦紙銆婃湪鍏拌瘲銆嬶級鈥滃笘鈥濓細閫氣€滆创鈥濓紝绮樿创銆?8銆佸嚭闂ㄧ湅鐏即銆傦紙銆婃湪鍏拌瘲銆嬶級鈥滅伀鈥濓細閫氣€滀紮鈥濓紝浼欎即銆?9銆佹棤浠栵紝浣嗘墜鐔熷皵銆傦紙銆婁拱娌圭縼銆嬶級鈥滃皵鈥濓細閫氣€滆€斥€濓紝鐩稿綋浜庘€滅舰浜嗏€濄€?10銆佷袱宀歌繛灞憋紝鐣ユ棤闃欏銆傦紙銆婁笁宄°€嬶級鈥滈槞鈥濓細閫氣€滅己鈥濓紝鏂己銆?11銆佸搥杞箙缁濄€傦紙銆婁笁宄°€嬶級鈥滆浆鈥濓細閫氣€滃暛鈥濓紝澹伴煶杞姌銆?12銆佹按浣曟竟婢癸紝灞卞矝绔﹀硻銆傦紙銆婅娌ф捣銆嬶級鈥滅鈥濓細閫氣€滆€糕€濓紝楂樿€搞€?13銆佹弧鍧愬瘋鐒讹紝鏃犳暍鍝楄€呫€傦紙銆婂彛鎶€銆嬶級鈥滃潗鈥濓細閫氣€滃骇鈥濓紝搴т綅銆?14銆佽嚙浜″尶姝伙紝鍚忎笉鏁㈣嚦闂ㄣ€傦紙銆婂己椤逛护銆嬶級鈥滆嚙鈥濓細閫氣€滆棌鈥濓紝韬茶棌銆?15銆佸鎮変互鐝鍚忥紙銆婂己椤逛护銆嬶級鈥滅彮鈥濋€氣€滈鈥濓紝鍒嗗彂銆? 16銆佽矾杞邯妗ュ拷瑙併€傦紙銆婅タ姹熸湀銆嬶級鈥滆鈥濓細閫氣€滅幇鈥濓紝鍑虹幇銆?17銆佹妧姝㈡鑰筹紒锛堛€婇粩涔嬮┐銆嬶級鈥滄鈥濓細閫氣€滃彧鈥濓紝鍙笉杩囥€?18銆佷粊淇℃櫤鍕囦弗锛岄槞涓€涓嶅彲銆傦紙銆婂渤椋炪€嬶級鈥滈槞鈥濓細閫氣€滅己鈥濓紝缂哄皯銆?19銆佷綍鏃剁溂鍓嶇獊鍏€瑙佹灞嬨€傦紙銆婅寘灞嬩负绉嬮鎵€鐮存瓕銆嬶級瑙侊細閫氣€滅幇鈥濓紝鍑虹幇锛屾樉鐜般€?20銆佸洶浜庡績锛岃浜庤檻銆傦紙銆婄敓浜庡咖鎮o紝姝讳簬瀹変箰銆嬶級琛★細閫氣€滄í鈥濓紝姊楀锛岃繖閲屾寚涓嶉『銆?1銆佹浘鐩婂叾鎵€涓嶈兘銆傦紙銆婄敓浜庡咖鎮o紝姝讳簬瀹変箰銆嬶級鏇撅細閫氣€滃鈥濓紝澧炲姞銆?22銆佸叆鍒欐棤娉曞鎷傚+銆傦紙銆婄敓浜庡咖鎮o紝姝讳簬瀹変箰銆嬶級鎷傦細閫氣€滃技鈥濓紝杈呬綈銆?23銆佸皬鎯犳湭寰э紝姘戝紬浠庝篃銆傦紙銆婃浌鍒胯鎴樸€嬶級寰э細閫氣€滈亶鈥濓紝閬嶅強锛屾櫘鍙娿€?24銆佽兘涓嶄互娓稿爼浜嬨€傦紙銆婃弧浜曟父璁般€嬶級鈥滃爼鈥濓細閫氣€滈毘鈥濓紝姣佸潖銆?25銆侀棬浜虹劧鐑涙潵銆傦紙銆婂磦灞遍亾澹€嬶級鈥滅劧鈥濓細閫氣€滅噧鈥濓紝鐐圭噧銆?26銆佸皬楹﹁闄囬粍銆傦紙銆婅鍒堥害銆嬶級鈥滈檱鈥濓細閫氣€滃瀯鈥濓紝鐢板焸銆?27銆侀浂涓佹磱閲屽徆闆朵竵銆傦紙銆婅繃闆朵竵娲嬨€嬶級鈥滈浂涓佲€濓細閫氣€滀级浠冣€濓紝瀛よ嫤鏃犱緷銆?28銆佸瑙嗕箣锛岃嚜浠ヤ负涓嶅銆傦紙銆婇偣蹇岃榻愮帇绾宠皬銆嬶級鈥滃鈥濓細閫氣€滅啛鈥濓紝浠旂粏銆?29銆佸啗澹悘琚敳銆傦紙銆婄粏鏌宠惀銆嬶級鈥滆鈥濓細鈥滄姭鈥濓紝绌裤€?30銆佸瓙澧ㄥ瓙涔濊窛涔嬨€傦紙銆婂叕杈撱€嬶級鈥滆窛锛堟墸锛夆€濓細閫氣€滄嫆鈥濓紝鎸°€?31銆佸叕杈撶洏璇庛€傦紙銆婂叕杈撱€嬶級鈥滆瘞鈥濓細閫氣€滃眻鈥濓紝鎶樻湇銆? 32銆佹斂閫氫汉鍜岋紝鐧惧簾鍏峰叴銆傦紙銆婂渤闃虫ゼ璁般€嬶級鈥滃叿锛堟墸锛夆€濓細閫氣€滀勘鈥濓紝鍏紝鐨嗐€?33銆佸睘浜堜綔鏂囦互璁颁箣銆傦紙銆婂渤闃虫ゼ璁般€嬶級鈥滃睘鈥濓細閫氣€滃槺鈥濓紝鍢卞拹銆?34銆佸ぉ瀛愪负鍔紝鏀瑰寮忚溅銆傦紙銆婄粏鏌宠惀銆嬶級鈥滃紡鈥濓細閫氣€滆郊鈥濓紝杞﹀墠妯湪銆?35銆佸瓙澧ㄥ瓙涔嬪畧鍦夋湁浣欍€傦紙銆婂叕杈撱€嬶級鈥滃湁鈥濓細閫氣€滃尽鈥濓紝鎶垫尅銆?36銆佷究瑕佽繕瀹躲€傦紙銆婃鑺辨簮璁般€嬶級鈥滆鈥濓細閫氣€滈個鈥濓紝閭€璇枫€?37銆佹尘娴佷箣澶э紝涓ゆ稑娓氬礀涔嬮棿锛屼笉杈╃墰椹€傦紙銆婄姘淬€嬶級鈥滄尘鈥濓細閫氣€滃緞鈥濓紝鐩存祦銆傝京鈥濓細閫氣€滆鲸鈥濓紝鍒嗚鲸銆?38銆佹寚閫氳鲍鍗楋紝杈句簬姹夐槾銆傦紙銆婃剼鍏Щ灞便€嬶級鈥滄寚鈥濓細閫氣€滅洿鈥濓紝涓€鐩达紝鐩存帴銆?39銆佸瘨鏆戞槗鑺傦紝濮嬩竴鍙嶇剦銆傦紙銆婃剼鍏Щ灞便€嬶級鈥滃弽鈥濓細閫氣€滆繑鈥濓紝鍥炲銆?40銆佺敋鐭o紝姹濅箣涓嶆儬銆傦紙銆婃剼鍏Щ灞便€嬶級鈥滄儬鈥濓細閫氣€滄収鈥濓紝鑱槑銆?41銆佹渤鏇叉櫤鍙熶骸浠ュ簲銆傦紙銆婃剼鍏Щ灞便€嬶級鈥滀骸鈥濓細閫氣€滄棤鈥濓紝娌℃湁銆?42銆佷竴鍘濇湐涓滐紝涓€鍘濋泹鍗椼€傦紙銆婃剼鍏Щ灞便€嬶級鈥滃帩鈥濓細閫氣€滄帾鈥濓紝鏀剧疆銆?43銆佹棤闄囨柇鐒夈€傦紙銆婃剼鍏Щ灞便€嬶級鈥滈檱鈥濓細閫氣€滃瀯鈥濓紝闃绘柇浜ら€氱殑灞卞唸銆?44銆佹墎楣婃湜妗撲警鑰岃繕璧般€傦紙銆婃墎楣婅钄℃鍏€嬶級鈥滆繕鈥濓細閫氣€滄棆鈥濓紝鍥炶浆锛屾帀杞€?45銆佹堡鐔ㄤ箣鎵€鍙婁篃銆傦紙銆婃墎楣婅钄℃鍏€嬶級鈥滄堡鈥濓細閫氣€滅儷鈥濓紝鐢ㄧ儹姘寸剱銆?6銆佸湪鑲犺儍锛岀伀榻愪箣鎵€鍙婁篃銆傦紙銆婃墎楣婅钄℃鍏€嬶級鈥滈綈鈥濓細閫氣€滃墏鈥濓紝姹よ嵂銆?47銆佹晠鎮f湁鎵€涓嶈緹涔熴€傦紙銆婇奔鎴戞墍娆蹭篃銆嬶級鈥滆緹鈥濓細閫氣€滈伩鈥濓紝韬查伩銆?48銆佷竾閽熷垯涓嶈京绀间箟鑰屽彈涔嬨€傦紙銆婇奔鎴戞墍娆蹭篃銆嬶級鈥滆京鈥濓細閫氣€滆鲸鈥濓紝杈ㄥ埆銆?49銆佹墍璇嗙┓涔忚€呭緱鎴戜笌锛燂紙銆婇奔鎴戞墍娆蹭篃銆嬶級鈥滃緱鈥濓細閫氣€滃痉鈥濓紝鎭╂儬锛岃繖閲屾槸鎰熸縺銆?50銆佷埂涓鸿韩姝昏€屼笉鍙椼€傦紙銆婇奔鎴戞墍娆蹭篃銆嬶級鈥滀埂鈥濓細閫氣€滃悜鈥濓紝浠庡墠銆?51銆侀椹€呬笉鐭ュ叾鑳藉崈閲岃€岄涔熴€傦紙銆婇┈璇淬€嬧€滈鈥濓細閫氣€滈ゲ鈥濓紝鍠傚吇銆?52銆佹墠缇庝笉澶栬銆傦紙銆婇┈璇淬€嬶級鈥滆鈥濓細閫氣€滅幇鈥濓紝琛ㄧ幇锛屾樉鐜般€?53銆侀涔嬩笉鑳藉敖鍏舵潗銆傦紙銆婇┈璇淬€嬶級鈥滄潗鈥濓細閫氣€滄墠鈥濓紝鎵嶈兘銆?54銆佸叾鐪熸棤椹偑锛燂紙銆婇┈璇淬€嬶級鈥滈偑鈥濓細閫氣€滆€垛€濓紝琛ㄧず鐤戦棶锛岀浉褰撲簬鈥滃悧鈥濄€?55銆佷簤娓★紝浜夋浮锛屾儕璧蜂竴婊╅弗楣€傦紙銆婂姊︿护銆嬫潕娓呯収锛夆€滀簤鈥濓細閫氣€滄€庘€濄€?56銆佸惥灏濈枒涔庢槸銆傦紙銆婃崟铔囪€呰銆嬶級鈥滀箮鈥濓細閫氣€滀簬鈥濓紝瀵广€?57銆佽帿鏄ヨ€咃紝鏄ユ湇鏃㈡垚銆傦紙銆婅璇崄鍒欍€嬶級鈥滆帿鈥濓細閫氣€滄毊鈥濓紝鍌嶆櫄銆?58銆佹墍璇嗙┓涔忚€呭緱鎴戜笌銆傦紙銆婇奔鎴戞墍娆蹭篃銆嬶級鈥滀笌鈥濓細閫氣€滄鈥濓紝鍚椼€?59銆佸垯姊﹁澶汉灞呭畨鍏惰韩銆傦紙銆婅楝笺€嬶級鈥滃畨锛堝姞锛夆€濓細閫氣€滄寜鈥濓紝鎸夌潃銆?60銆佸洓鏀兊纭笉鑳藉姩銆傦紙銆婇€佷笢闃抽┈鐢熷簭銆嬶級鈥滄敮鈥濓細閫氣€滆偄鈥濓紝鑲綋銆?61銆佸悓鑸嶇敓鐨嗚缁唬銆傦紙銆婇€佷笢闃抽┈鐢熷簭銆嬶級鈥滆鈥濓細閫氣€滄姭鈥濓紝绌裤€?62銆佽捁钁噭鍑勶紝鐧介湶鏈櫈銆傦紙銆婅捁钁€嬶級鈥滃噭鍑勨€濓細閫氣€滆悑钀嬧€濓紝鑼傜洓鐨勬牱瀛愩€?63銆佹晠浠婂叿閬撴墍浠ャ€傦紙銆婄瓟鍙搁┈璋忚涔︺€嬶級鈥滃叿(鎵o級鈥濓細閫氣€滀勘鈥濓紝璇︾粏銆?64銆佺帀鐩樼弽棣愮洿涓囬挶銆傦紙銆婅璺毦銆嬪叾涓€锛夆€滅洿鈥濓細閫氣€滃€尖€濓紝浠峰€笺€?65銆侀紟褰濆厓璧栫敓鎴愬姏銆傦紙銆婂拸鐓ょ偔銆嬶級鈥滃厓鈥濓細閫氣€滃師鈥濓紝鍘熸湰銆?66銆佺О蹇冨揩鎰忥紝鍑犲鑳藉絸锛燂紙銆婁笌濡讳功銆嬶級鈥滃絸鈥濓細閫氣€滃鈥濓紝鑳藉銆?67銆佺豢鏉ㄩ槾閲岀櫧娌欐彁銆傦紙銆婇挶濉樻箹鏄ヨ銆嬶級鈥滈槾鈥濓細閫氣€滆崼鈥濓紝鏍戣崼銆?68銆佸繀鑳界琛ラ槞婕忥紝鏈夋墍骞跨泭銆傦紙銆婂嚭甯堣〃銆嬶級鈥滈槞鈥濓細閫氣€滅己鈥濓紝缂虹偣銆?69銆佹槸浠ュ厛甯濈畝鎷斾互閬楅櫅涓嬨€傦紙銆婂嚭甯堣〃銆嬶級鈥滅畝鈥濓細閫氣€滄嫞鈥濓紝鎸戦€夈€?70銆佸皵鏉ヤ簩鍗佹湁涓€骞寸煟銆傦紙銆婂嚭甯堣〃銆嬶級鈥滄湁鈥濓細閫氣€滃張鈥濓紝鏁存暟鍔犻浂鏁般€?1銆佷簬鍙嶅涓嶅疁鍗よ幗銆傦紙銆婄瓟鍙搁┈璋忚涔︺€嬶級鈥滃崵鑾解€濓細閫氣€滈瞾鑾解€濓紝绮楃枏鑽夌巼銆?(浜岋級鍙や粖寮備箟瀛?(1)榛樿€岃瘑涔嬶紙銆婅璇€嬪崄鍒欙級璇嗭細锛堝彜涔夛細璁颁粖涔夛細鐭ラ亾锛岃璇嗭級(2)灞呭崄鏃ワ紝鎵侀箠澶嶈锛堛€婃墎楣婅钄℃鍏€嬶級灞咃細鍙わ細鍋滅暀銆佽繃浜?浠婏細灞呬綇銆佷綇鎵€.鈶朵笉娌诲皢鐩婃繁锛堛€婃墎楣婅钄℃鍏€嬶級鐩婏細鍙わ細鏇淬€佹洿鍔?浠婏細澶氱敤浜庡悕璇嶏紝鍒╃泭銆佺泭澶?鈶疯嚕鏄互鏃犺涔燂紙銆婃墎楣婅钄℃鍏€嬶級璇凤細鍙わ細鈥滈棶鈥濈殑鎰忔€?浠婏細閭€銆佽仒銆佹眰涔嬫剰.1.鏈涙渚€岃繕璧帮紙銆婃墎楣婅钄℃鍏€嬶級璧帮細鍙わ細鈥滆窇鈥濈殑鎰忔€?浠婏細琛岃蛋.2.鏁呬娇浜洪棶杩欙紙銆婃墎楣婅钄℃鍏€嬶級鏁咃細鍙わ細鍓瘝锛岀壒鎰?浠婏細浜嬫晠銆佹墍浠?3.鍙婂叾鏃ヤ腑濡傛帰姹わ紙銆婁袱灏忓効杈╂棩銆嬶級姹わ細鍙わ細鐑按.浠婏細鑿滄垨闈㈠仛鐨勭█鐘堕鐗?4.鎴戜互鏃ュ鍑哄幓浜鸿繎锛堛€婁袱灏忓効杈╂棩銆嬶級鍘伙細锛堝彜涔夛細绂?浠婁箟锛氬埌.锛堢敤浜庝粠鎵€鍦ㄥ湴鍒板彟涓€涓湴鏂?锛夛級5.鏄ョぞ杩戯紙銆婃父灞辫タ鏉戙€嬶級绀撅細锛堝彜涔夛細鍦熷湴绁?浠婁箟锛氱ぞ浼氱殑涓€涓洟浣擄紝鎸囧叡鍚屽伐浣滄垨涓€绉嶉泦浣撶粍缁?锛?6.闈掑北閮鏂滐紙銆婅繃鏁呬汉搴勩€嬶級閮細锛堝彜涔夛細澶栧煄.浠婁箟锛氫粎鐢ㄤ簬濮撴皬.锛?7.铚€涔嬮剻鏈変簩鍍э紙銆婁负瀛︺€嬶級閯欙細锛堝彜涔夛細杈瑰.浠婁箟锛氬搧璐ㄤ綆涓?锛?8.椤句笉濡傝渶閯欎箣鍍у搲銆婁负瀛︺€嬮【锛氬彜锛氬弽鑰岋紝闅鹃亾.浠婏細鐪?鐓х銆佹敞鎰?9.鍗峰嵎鏈夌埛鍚嶏紙銆婃湪鍏拌瘲銆嬶級鐖凤細锛堝彜涔夛細鎸団€滅埗浜测€?浠婁箟锛氭寚鈥滅埛鐖封€?锛?10.浣嗛椈榛勬渤娴佹按楦f簠婧咃紙銆婃湪鍏拌瘲銆嬶級浣嗭細锛堝彜涔夛細鍙€佸彧涓嶈繃.浠婁箟锛氳浆鎶樿繛璇嶏級11.灏斿畨鏁㈣交鍚惧皠銆婂崠娌圭縼銆嬪畨锛氬彜锛氱枒闂唬璇嶁€滄€庝箞浠婏細甯哥敤浜庘€滃畨闈欌€濄€佲€滃畨鍏ㄢ€濈瓑12.濡傛槸鍐嶄笁銆婂畫瀹氫集淇冮銆嬪啀锛氬彜锛氫笓鎸囩浜屾.浠婏細甯哥敤浜庨噸澶?琛ㄢ€滃張涓€娆♀€濈殑鎰忔€?13.闃¢檶浜ら€氥€婃鑺辨簮璁般€嬩氦閫氾細鍙わ細浜ら敊鐩搁€?浠婏細娉涙寚浜ら€氳繍杈撴垨閭數浜嬩笟.14.鐜囧瀛愰倯浜烘潵姝ょ粷澧冦€婃鑺辨簮璁般€嬪瀛愶細锛堝彜涔夛細鏄瀛愬拰鍎垮コ.浠婁箟锛氭槸涓撴寚鐢峰瓙鐨勯厤鍋?锛夌粷澧冿細锛堝彜涔夛細鏄笌涓栭殧缁濈殑鍦版柟.浠婁箟锛氭槸娌℃湁鍔炴硶锛屾病鏈夊嚭璺殑澧冨湴.锛?15.鏃犺榄忔檵锛堛€婃鑺辨簮璁般€嬶級鏃犺锛氾紙鍙や箟锛氭洿涓嶅繀璇?浠婁箟锛氳〃绀烘潯浠跺叧绯荤殑鍏宠仈璇?锛?16.璇eお瀹堬紝璇村姝わ紙銆婃鑺辨簮璁般€嬶級濡傛锛氾紙鍙や箟锛氬儚杩欐牱.浠婁箟锛氬氨鏄€滆繖鏍封€濈殑鎰忔€?锛?17.鑺宠崏椴滅編锛堛€婃鑺辨簮璁般€嬶級椴滅編锛氾紙鍙や箟锛氶矞鑹崇編涓?浠婁箟锛氶鐗╁懗閬撳ソ.锛?18.铏戒汉鏈夌櫨鎵嬶紙銆婂彛鎶€銆嬶級铏斤細锛堝彜锛氬嵆浣?琛ㄥ亣璁剧殑杩炶瘝.浠婁箟锛氳櫧鐒?琛ㄧず杞姌鍏崇郴.锛?19.涓よ偂鎴樻垬锛堛€婂彛鎶€銆嬶級鑲★細锛堝彜涔夛細澶ц吙.浠婁箟锛氬眮鑲?锛?20.鍏舵枃鐞嗙殕鏈夊彲瑙傝€呫€婁激浠叉案銆嬫枃鐞嗭細鍙わ細鏂囬噰鍜岄亾鐞?浠婏細鏂囩珷鍐呭鍜岃瘝鍙ョ殑鏉$悊.21.鏃犱负鍦ㄦ璺€婇€佹潨灏戝簻涔嬩换铚€宸炪€嬫棤涓猴細鍙わ細鏃犻』锛屼笉瑕?浠婏細椤哄叾鑷劧,涓嶅繀鏈夋墍浣滀负.22.鍎垮コ鍏辨簿宸撅紙銆婇€佹潨灏戝簻涔嬩换铚€宸炪€嬶級鍎垮コ锛氾紙鍙や箟锛氬皬瀛╁拰濂冲瓙.浠婁箟锛氭寚瀛愬コ.锛?23.浣曡嫤鑰屼笉骞筹紙銆婃剼鍏Щ灞便€嬶級浣曡嫤锛氬彜锛氭剚浠€涔?浠婏細琛ㄧず鍙嶉棶璇皵,涓嶅€煎緱,鐘笉鐫€.24.璋堢瑧鏈夐缚鍎掞紙銆婇檵瀹ら摥銆嬶級楦匡細锛堝彜涔夛細澶?浠婁箟锛氶缚闆侊紝涔︿俊.锛?25.鏃犱笣绔逛箣涔辫€炽€婇檵瀹ら摥銆嬩笣绔?鍙わ細鎸囩惔鐟熺绗涚瓑绠″鸡涔愬櫒锛岃繖閲屾寚濂忎箰鐨勫0闊?浠婁箟锛氫笣缁稿拰绔瑰瓙.26.鍚鍓嶈嚧璇嶃€婄煶澹曞悘銆嬭嚧锛氬彜锛氬.璇磋瘽.浠婏細鍦ㄤ妇琛屾煇绉嶄华寮忔椂璇村媺鍔便€佹劅璋€佺璐恒€佹偧蹇电瓑鐨勮瘽.27.鍑哄叆鏃犲畬瑁欙紙銆婄煶澹曞悘銆嬶級瑁欙細锛堝彜涔夛細娉涙寚琛h3.浠婁箟锛氭寚瑁欏瓙.锛?28.鐑堝+鏆勾锛堛€婇緹铏藉銆嬬儓澹細鍙わ細鎸囨湁闆勫績澹織鐨勪汉.浠婏細鎸囦负姝d箟浜嬩笟鐚嚭鐢熷懡鐨勪汉.29.鍒湁涓€鑸粙鍛冲湪蹇冨ご锛堛€婄浉瑙佹銆嬶級涓€鑸細锛堝彜涔夛細涓€绉?浠婁箟锛氭寚鏅€?锛?30.骞村凡韫夎穾锛堛€婂懆澶勩€嬶級韫夎穾锛氾紙鍙や箟锛氳繃鏃?浠婁箟锛氱敤浜庡厜闃寸櫧鐧藉湴杩囧幓.锛?31.浠ゅ悕涓嶅桨锛堛€婂懆澶勩€嬶級浠わ細锛堝彜涔夛細濂界殑.浠婁箟锛氬懡浠?锛?32.浣曞潗锛堛€婃檹瀛愭晠浜嬩袱绡囥€嬶級鍧愶細锛堝彜涔夛細鐘姜.浠婁箟锛氬鐢ㄤ簬鈥滃潗涓嬧€?锛?33.鍏跺疄鍛充笉鍚屻€婃檹瀛愭晠浜嬩袱绡囥€嬪叾瀹烇細鍙わ細鍏讹細瀹冪殑;瀹烇細鏋滃疄.浠婏細涓€涓瘝锛岀敤鏉ヨ鏄庢煇涓€浜嬪疄鐨勮繛璇?34.闅惰€屼粠鑰咃紝宕旀皬浜屽皬鐢熴€婂皬鐭虫江璁般€嬪皬鐢燂細鍙わ細灏忛潚骞达紝鍚庣敓.浠婏細鎸囨垙鏇茶壓鏈腑鐨勪竴绉嶈鑹?35.灞呮暟鏈堬紙銆婂缈佸け椹€嬶級灞咃細锛堝彜涔夛細鍋滅暀锛岃繖閲屾槸缁忚繃鐨勬剰鎬?浠婁箟锛氫綇.锛?36.姝昏€呭崄涔濓紙銆婂缈佸け椹€嬶級鍗佷節锛氾紙鍙や箟锛氬崄鍒嗕箣涔?浠婁箟锛氭寚涓€涓暟鐩€滃崄涔濃€?锛?37.璇风尞鍗侀噾锛堛€婂叕杈撱€嬶級閲戯細鍙わ細鍙や唬璁$畻閲戝睘璐у竵鍗曚綅锛屼竴涓や负涓€閲?浠婏細閲戦摱鐨勯噾.38.楂樺彲浜岄粛璁革紙銆婃牳鑸熻銆嬶級鍙?鍙わ細澶х害.浠婏細甯哥敤浣滆〃绀哄彲浠ャ€佸彲鑳姐€佽鍙€佸€煎緱绛?39.鐩栫畝妗冩牳淇嫮鑰呬负涔嬶紙銆婃牳鑸熻銆嬶級绠€锛氾紙鍙や箟锛氱畝鎷旓紝閫夋嫨.浠婁箟锛氱畝鍗?锛。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共七方面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所似何”,像什么东西(2)投以骨“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3)意暇甚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4)身已半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5)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加强判断语气(2)贤哉,回也!“也”表判断六、重点句子翻译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哪!与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就会罔然无所得;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10.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1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初一至初三文言文知识点
初一至初三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从初一到初三,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知识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加大。
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初一至初三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文言文实词中的常见现象。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初一我们就会遇到“虽有佳肴”中的“虽”,古代是“即使”的意思,现在则是“虽然”。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比如“故”,在“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知识”,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所以”。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如“名词作动词”,“鞭数十”中的“鞭”本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分别是“亲近”“疏远”的意思。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表达语气、连接句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之“之”的用法多样,如“作代词,代指人、事、物”,“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学到的知识;“作助词,相当于‘的’”,“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作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久之,目似瞑”中的“之”。
2、而“而”可表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的“而”表并列;“温故而知新”中的“而”表承接;“学而不思则罔”中的“而”表转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而”表修饰。
3、以“以”常见的用法有“把、用、凭借、因为”等。
“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是“用”;“何以战”中的“以”是“凭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是“因为”。
三、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翻译
七八九三个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汇总(附:全文翻译)七年级上册咏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全文翻译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哥哥的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太傅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比不上柳絮随风飞舞的样子。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全文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到九年级所有文言文
七到九年级所有文言文人教版七到九年级文言文:七年级上册。
-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
- 主题: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重点字词:期行(相约同行)、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丢下他而离开)、乃(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引(拉,牵拉)、顾(回头看)。
- 主题: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七年级下册。
-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重点字词: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及(到,等到)、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更(重新)。
- 主题: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初中语文7-9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7-9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01-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02-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7~9年级文言文整理
7~9年级文言文整理七年级上册。
1.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重点字词。
- 内集:家庭聚会。
- 儿女:子侄辈的人。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未若:不如。
3. 翻译。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 文学常识。
1.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 重点字词。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日中:正午时分。
-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 乃:才。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不:同“否”。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舍弃。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引:拉,牵拉。
- 顾:回头看。
3.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大全人教版
人教版初一至初三必背文言文大全七年级上册(七篇)《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诫子书[三国]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八九年级全)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文学常识】《论语》是__儒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_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____的一部书,共20篇。
它与《__大学__》《__中庸__》《__孟子__》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__丘__,字__仲尼__,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_儒__家学派的创始人。
【知识积累】1. 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古今异义(1)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
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次。
今义:数词,三。
(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3.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按时。
(2)动词用作名词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形容词用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
文完整版
目录
1. 《论语·学而》
2. 《礼记·大同篇》
3. 《诗经·秦风》
《论语·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礼记·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诗经·秦风》
秦、秦、尔燕将何之?寻燕于蓁;有辟其门者。
心之忧矣,之子无良矣。
秦、秦、尔莫诉乎行若之何?寻燕于藩,有辟其关者。
心之忧矣,之子无谖矣。
结语
本文提供了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其中包括《论语·学而》、《礼记·大同篇》和《诗经·秦风》三篇文章。
这些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文化价值,通过背诵它们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1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文学常识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想要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次北固山下文学常识王湾,洛阳( 今属河南) 人,唐代诗人。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倚长江而立。
写作背景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当船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便产生了这一千古名篇。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这是一首羁旅诗。
全诗借景抒情,描写了早春作者在北固山下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怀亲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合称“李杜”。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边塞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因此有人称他“王龙标”。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此诗是李白因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诗歌开头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后又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遭遇不幸的同情。
天净沙·秋思文学常识天净沙,曲牌名。
马致远( 约1251—1321 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曾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
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此曲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清冷、苍凉的秋日晚景图,抒发了漂泊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2 梅岭三章文学常识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2024新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汇总
《咏雪》1、词语汇释(一)重点词语1.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即把家里人聚焦到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义,文章的义理,即文章表达的意思。
4.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6.俄而:不久,一会儿。
7.骤:急。
8.欣然:高兴的样子。
9.未若:比不上。
10.因风:乘风。
因,趁、乘。
11.即:是。
12.无奕:谢奕,字无奕,谢安长兄。
13.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聪慧有才辩。
(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文义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今义:儿子和女儿。
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文章的义理;今义:文章。
3.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凭借,趁,乘;今义:因为(三)一词多义俄而.雪骤(与“俄”“既”等构成副词性词组,表示时间短,不久)2、理解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的句子是:公大笑乐。
《陈太丘与友期行》1、词语汇释尊君在不.(不,通“否”)(三)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3.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用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5.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任(四)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五)一词多义相委而.去(连词,表示顺承)(六)敬辞与谦辞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2、理解默写1.友人不守信用的表现是:过中不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至九年级文言文知识汇总概要
苏教版七年级至九年级文言文汇总【七年级上册】﹡3、幼时记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天鸟兽向上新长的细毛]。
见藐[小]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花纹]。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私下]拟[比]作群鹤舞空。
心之[指示代词,这,这样]所向[看待],则或千或百果然鹤[名词作动词,变成鹤]也。
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项为[因为]之[指示代词,这,这样]强[同“僵”,僵硬]。
又留蚊于素[白色]帐中,徐喷[慢慢地]以[介词,用]烟[以烟徐喷],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云端,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代词,指自己]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介词,把]丛草为[动词,当做]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碎石]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代词,指“两小虫”]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表修饰,不译]来,盖[表说明,原来是]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连词,就]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副词,正在]出神,不觉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惊恐;神定,捉蛤蟆,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是清代文学家。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私拟作/群鹤舞空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⑶作/青云白鹤观⑷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3、本文叙述哪了三件趣事,请概括出来。
[答]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驱哈蟆。
4、文章开头“物外之趣”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总领全文。
5、文中写“我”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我”是一个天真、活泼、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有正义感的孩子。
(意思对即可)6、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答]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用心体会,善于联想和想象。
4、三峡◇郦道元自[从,由]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几乎,完全]无阙[同“缺”,中断,断开]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通假字:无(二)古今异义词: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三)词类活用:无(四)一词多义:无(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2、倒装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状语后置)3、判断句:即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重点实词虚词: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差:大体未若:不如因:趁、乘即:就是(七)重点句子翻译: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2、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八)重点问题梳理: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2、为什么“公大笑乐”?答: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
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词: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太丘舍去古:离开今:前去,前往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三)词类活用:无(三)一词多义:无(四)特殊句式:无(五)重点实词虚词:期:约定舍去:丢下他而离开去后乃至:才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至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考点梳理大全
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文分析】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
人生体验
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
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
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
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
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
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
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
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
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
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译文】
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
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
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
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
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
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
【练习题】
一.重点字词
1.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2.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3.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
在的意义。
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6.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7.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9.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10.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11.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12.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13.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
相对而言。
14.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与:跟随。
15.去:离开、消逝、逝去。
16.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17.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18.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19.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二.赏析
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
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
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
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
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将立
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小结】:本文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勤学
励志.静心养德,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
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2.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
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
答:澹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语句多用双重否定句、对偶句。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答: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缺一不可。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
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本文的论点句,并说说论证方法。
答: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反对比论证。
5.你是如何看待“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
答:学习需要淡泊宁静。
淡泊宁静是学习的最佳境界,
只有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深入下去,才能提高学
习效率。
从时间观念上讲,就是要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抓
紧时间学习,淡泊宁静,全身心投入。
静,是为了节约学习
时间。
因为时光一去不复返,记忆力也一天不如一天。
6.《诫子书》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
如何展开论述的?补充一个论据。
答: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
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
得成功也取决于静,而把失败归结于“躁”字。
把“静”和“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例句:乐羊子学一年
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
最好的例证。
7.读完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1)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
了持久力,做事就会半途而废。
学习先要立志,不愿意刻苦
学习,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
(2)人在
少年时期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因为时光飞逝,意志力也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年不努力,就会一事无成。
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文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
黄州期间。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
”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
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
“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
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作者也许在想:究
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在这贬居的寂寞
中,谁又能与我共同赏月呢?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是作者“念”的结果,
下笔十分轻淡,实则意味深长。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光下的漫步,该是如何一种心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
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
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
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
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
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
俩这样的闲人啊。
【练习题】
一.解释加横线词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