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疆域史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
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目录概述远古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秦朝疆域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隋唐鼎盛时期隋朝疆域唐朝疆域周边其它民族国家宋朝时期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明朝时期的疆域清朝时期的疆域民国疆域共和国疆域近代的国土沦丧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二、殖民地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概述远古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秦朝疆域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隋唐鼎盛时期隋朝疆域唐朝疆域周边其它民族国家宋朝时期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明朝时期的疆域清朝时期的疆域民国疆域共和国疆域近代的国土沦丧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二、殖民地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展开编辑本段概述现代中国疆域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编辑本段远古时代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
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九州的天下观与地理观。
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
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
历代疆域的变迁
历史: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
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唐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一疆域的形成。
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的疆域。
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
地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古代疆域的变化状况,并能正确识图,掌握重要朝代疆域的四至。
能在地图上正确识别我国现行行政疆域,特别是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的地理位置。
政治:了解历代疆域的变迁,要求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更加珍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径。
在新时期,我国通过平等友好的谈判,与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根据我国政府与英国、葡萄牙政府达成的协议,香港、澳门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
我国政府多次声明: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侵犯。
中国古代六次著名迁都①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
《中国历代疆域》课件
未来中国疆域经济将更加一体化,将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繁荣。
疆域文化多元化
未来中国疆域文化将更加多元化,将更加注重文化多样性和保护 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
THANK YOU
南的水军防御等。
04
中国历代疆域的管理与制度
行政区划制度
郡县制
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将 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再 由郡管辖若干个县,实现 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行省制
元朝创立行省制,将全国 划分为10个行省,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
府州制
明清时期实行府州制,以 府、州、县为地方行政单 位,加强中央集权。
疆域的重要性
01
02
03
国家安全
疆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保障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 主权不受侵犯。
经济发展
疆域内的资源、市场和交 通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疆域的稳定和扩 张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
疆域是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和传承地,疆域的稳定和 扩张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民 族文化。
疆域的历史演变
边疆管理制度
土司制度
明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任命当地首领为土司,负责管理 当地事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驻藏大臣
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维护国家主权。
新疆省
清末民初,新疆省设立,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保障各民族 的合法权益。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的领土争端和战争,逐渐恢复了部分失地并确立了现 代中国的疆域。例如,通过中苏边界谈判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等事件,逐渐与苏 联解决了边界问题。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
谭其骧主编。
自原始社会至清末,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20个图组,共304幅地图(插图未计在内)。
地图全部采用古今对照。
本图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编纂,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干扰,1975年出版了内部版更是错误百出。
1982年起陆续出版了1-8册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资料!目录1简介1. 1.1 内容2. 1.2 底图2作者简介3总编例1. 3.1 概述2. 3.2 若干幅3. 3.3 分幅图4. 3.4 断代年代5. 3.5 结语4书籍历史51996年版1.2.1简介内容内容包括:已公布的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的重大遗址,各民族政权的疆域或活动范围、政区和一些部族的分布,秦以前可考地名、秦以后全部可考县以上政区(含县)和县以下重要地名的位置或范围,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塞、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及海岸线、岛屿等。
各册都有编例和地名索引,共收地名约7万个。
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
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
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
中华历史上疆域版图面积最大的朝代是元朝
中华历史上疆域版图面积最大的朝代是元朝秦朝的面积为:960万-608.61万+3.30万平方公里=354.69万平方公里。
西汉的面积为:354.69万+311.68万=666.37万平方公里东汉的面积为:666.37万+33.53万-45.28万=654.62万平方公里西晋的面积为:654.62万-39.12万=615.5万平方公里唐(唐高宗时期)的面积:470.57万+809.47万-28.85万=1251.19万平方公里唐(唐玄宗时期)的面积:1251.19万+184.13万-545.73万=889.59万平方公里吐蕃:453.88万平方公里辽:448.54万平方公里北宋的面积:889.59万-606.03万=283.56万平方公里元朝的面积:960万+1207.82万-45.08万=2122.74万平方公里明朝的面积:960万+449.19万-175.81万=1233.38万平方公里清朝的面积:960万+324.65万=1284.65万平方公里历史上的中国版图(附元代疆域图)历史上的中国版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伸有缩,总的趋势是在民族融合中凝聚与发展,在反分裂、反侵略中巩固与稳定。
历史的发展证明,国家版图与国家综合实力密切相关。
国力强大,就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版图完整与各民族的团结;国力羸弱,就难以有效地抵制分裂活动和反抗侵略,就不能保障国家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
国家版图的历史性国家版图具有明显的历史性。
其表现为: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诞生,伴随着国家的消亡而隐逝;在历史的进程中,版图不是僵死的地理板块,而是处于动态稳定的地域;具体的国家版图总是指特定历史时期所拥有的疆域范围。
版图的历史性决定了历史上的中国版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伸有缩,总的趋势是在民族融合中凝聚与发展,在反分裂、反侵略中巩固与稳定。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最早的国家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期,出现在中原大地。
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疆域变迁(台湾版 36页)
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疆域变迁
(台湾版/组图)
中国历史地图
1、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图
2、禹贡九州图
3、夏商周三带图
4、周初封建图
5、春秋列国图
6、战国七雄图
7、秦代统一图
8、西汉疆域图
9、汉代匈奴图
10、汉代西域图
11、东汉疆域图
12、三国鼎立图
13、西晋统一图
14、东晋后赵成汉图
15、东晋燕秦图
16、东晋后燕后秦图
17、东晋与北方诸国图
18、南北朝图一宋魏
19、南北朝图二齐魏
20、南北朝图三梁与东西魏
21、南北朝图四陈齐与周
22、隋代统一图
23、唐代十道图
24、唐代藩镇图
25、隋唐时代东亚图
26、五代图一后梁
27、五代图二后唐
28、五代图三后晋与后汉
29、五代图四后周
30、北宋疆域图
31、南宋金夏疆域图
32、元代中国本部图
33、蒙古四大汗国图
34、明代疆域图
35、清代疆域图
36、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变迁图。
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
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疆域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
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
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下面给大家介绍?先秦时期的诸侯国一般都建有一个城池作为国家的象征,城池丢了,国也就不存在了,所谓“城破国亡”就是这个意思。
当时都城的名字与封国往往同名特别是小国,这些都城到了以后的统一王朝实行郡县制时则往往成了郡、县办公的地方。
西汉前206年~8年和东汉公元25年~220年在秦朝版图的基础上建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但疆域范围有所变化和发展。
西汉疆域的拓展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
东北拓展到朝鲜半岛中部,西北拓展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西南拓展到云南和四川地区以及海南岛北部。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唐朝前后时期盛衰反差很大,疆域盈亏也很明显。
唐在最辉煌时的疆域不仅拥有秦汉时期的疆域范围只缺今天的云南西南部,而且东北推進到日本海西岸地区、库页岛和朝鲜半岛西南部,北方到达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方拓展到海南岛南部。
在西部,唐朝还统一了西域,并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其疆界推至咸海,势力范围延至里海。
辽的疆域只限于东北和今天华北的部份地区。
北宋的疆域与唐朝晚期疆域比较,北宋南疆已不含越南北部,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流域与西夏、吐蕃接界,北部则在河北、山西中部一带与辽对峙。
第一种是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俄国和日本是典型。
在东北,俄国通过强迫清王朝签订1859年《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在西北,俄国通过签订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伊犁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从唐努乌梁海、科布多到巴尔喀什湖、帕米尔地区的大片领土。
日本在甲午之战1894中打败中国后,次年迫使中国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省。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疆域”与“领土”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秋海棠与雄鸡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的来历和变化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盘庚迁殷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疆域”与“领土”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秋海棠与雄鸡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的来历和变化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盘庚迁殷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弦高犒军和春秋战国诸侯兼并2.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和稳定:秦汉时期第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建立郡县制的形成和巩固西汉初的困境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匈奴和其他边疆政权东汉的疆域边疆诸族的内迁和扩张3.长期的分裂与短暂的统一:三国至南北朝三国鼎立的形成乱世群雄的角逐:十六国的兴衰对峙中的稳定:北方的统一和再分裂北方的局部扩张的南方的退缩4.从大统一到大分裂:隋、唐、五代时期隋朝行政区域的扩大空前的开拓:唐朝前期的疆域强盛后的衰落:唐朝中期以后的疆域边疆政权的消长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5.分裂的延续和结束:宋、辽、金、元时期“黄袍加体”不再重演北宋和南宋的疆域辽、金和其他政权的疆域牧业民族一统天下:元帝国的建立6.退缩中的中原王朝:明时期奴尔干都司的设置和撤销北方和西北诸卫所的内迁南方和西南的退却对西藏主权的延续其他政权的疆域7.统一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清朝时期东北地区的统一从人关到平定台湾击败噶尔丹,蒙古归一统对西藏主权的确立天山南北路归入版图,极盛疆域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入侵使疆域变形侵夺中国领土最多的是沙皇俄国结语: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疆域落后腐败导致国土沦丧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显示全部信息。
第二讲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变迁
郡县制,即分民而治
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区域, 在各个区域内设臵地方政府,并授予地方政府一定行 政、军事、财政、司法等权利。秦以前郡、县设臵出 现在各诸侯国的边界地带。
秦汉时期郡县 二级制
一、秦
郡县两级政区
汉初中央直辖15郡,武帝时增至110郡国。前106年将 全国分为13个区域,每个区域称部,派一刺史执行监 察职能。各州借用《禹贡》九州之名,外加两个《周 礼•职方》州名,以及两个不在《禹贡》、《周礼•职 方》范围内,合在一起共13个刺史部:冀、兖、青、 徐、扬、荆、豫、凉、益、幽、并、朔方、交趾。 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尉部。共14个监察区。
三、奠定:清代的中国疆域 1.明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建都南京,后迁都北京。 至1386年,在元故有版图基础上,完成了除北元控制区 外大部地区的统一。明前期强盛时疆土与元后期基本 相同。
2.清 明后期,建州女真在东北崛起,1583年,任明建州左卫 指挥使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1616年即汗位,建 国号金,史称后金。1626年皇太极嗣立,1635年改女真 族为“满洲”,1636年即皇帝位,改国号清。清统一全 国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第一,统一东北诸部族和收服漠南蒙古。 第二,灭明统一中原及江南广大地区。 第三,战胜卫拉特蒙古及西域诸部,收服北、西北、 西南广大地区。 第四,通过雅克萨之战和外交谈判,确定中俄东段、 中段边界。
中央——路——州——县
北宋元丰年间实行二十三路:
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 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永兴军路、 秦凤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路、江 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 福建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 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
中国历史朝代延续时间和疆域排序
中国历朝延续时间及疆域中国的历史可往前追溯五千年,自盘古开天,经过了:原始时期—黄帝—唐—虞—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新—东汉—三国时代—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代按延续时间长短排序(不含动乱时代,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代)最长:周朝,东西周合并为八百五十六年(公元前1111年至公元前256年),共传三十五主。
第二:商朝,共六百四十二年,(公元前1752年至公元前1111年),共传二十八主。
第三:夏朝,共四百三十二年,(公元前2183年至公元前1752年),共传十七主。
第四:汉朝,东西汉合并为四百一十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西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共传二十四主。
第五:宋朝,南北宋合并为三百二十年(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共传十八主。
第六:唐朝,共二百九十年(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共传二十主。
第七:明朝,共二百七十七年(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 4年),共传十六主。
第八:清朝,共二百六十八年(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 1年),共传十主。
第九:晋朝,东西晋合并为一百五十六年(公元265年至公元420年),共传十五主。
第十:黄帝,约一百年(公元前2690年至公元前2590年)及唐朝(尧),约一百年(公元前2333年至公元前2234年)。
第十一:元朝,共九十年(公元1279年至公元1368年)共传十一主。
第十二:虞朝,约五十年(公元前2233年至公元前218 4年)。
第十三:隋朝,共三十八年(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共传三主。
最短:秦朝,共十五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共传三主;新朝,共十五年(公元9年至公元23年),共传一主。
朝代疆域大小排序(只排前十一名)最大:元朝;世祖时期:统有中国本部及蒙古、东北、高丽、吐蕃、安南等地,另有四大汗国。
疆域东抵日本海,南连安南,北至西伯利亚,西尽亚洲,西北跨越欧洲,版土广阔为历朝之最。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我一直想对这个课题做一个总结,今天总算完成。
这里的中国领土主要指的是历史上中央政权的势力围,绝没有破坏民族团结之意。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夏西起省西部、省南部,东至省、省和省三省交界处,南达省北部,北及省南部。
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约210万平方公里。
文案大全文案大全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建立商朝。
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疆域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省北、中部和省西南部围。
有人认为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
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
面积大概320万平方公里。
文案大全文案大全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
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当时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喀左、一带,西面至今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
01.1 中国的疆域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整体感知本章包括中国的疆域和中国的行政区划两部分的内容。
这是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初学中国地理时应上的第一课。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清楚了什么是经线、纬线,了解了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以及世界各大洲、海洋和其他地理事物名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中国的疆域”介绍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面临的海洋、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等,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楚我国所跨的经纬度及周边国家。
“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介绍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楚我国包括多少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及各省(区)的省(区)会等。
本章所含内容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教学中应借助于投影、拼图等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使学生学会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二)能力训练点1.动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2.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赏析彩图:“春到乌苏里江”、“中国的北极村”、“南海诸岛一角鸟瞰”、“帕米尔高原”和书中风景插图,并配上富有诗意的解说,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感受到祖国各地山河秀丽、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二、学法指导通过“领土四端点”“濒临的海洋”“邻国”等知识点的教学,指导学生把地名落实地地图上和借助地图获取有关信息的学习方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二)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三)疑点台湾海峡是我国的领海还是公海?(四)解决办法这一节重难点方面的内容具有直观性,可借助于投影、地球仪等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弄清楚我国的地理位置等,并通过填写空白地图册,检查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中国古代疆域
• 明初西北最远控制到哈密,并在附近设置七卫。嘉靖时期 受到吐鲁番、瓦剌等的数次攻击,被迫全数放弃,最后退 守嘉峪关。1381年,明朝才将西南全数归为其中,并在边 境上设置六个宣尉司,后由于明国势衰落与边境土司内斗 。除了东部的土司外,诸土司先后为缅甸东吁王朝所有。 1624年与1626年,西班牙与荷兰先后侵入台湾。1642年 ,荷兰驱逐出了西班牙殖民者。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 ,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统治。1521年与葡萄牙爆发屯门海 战,收复屯门,其复又于西草湾大破葡军,阻止葡军武力 建立入侵中国据点的意图。1553年,葡萄牙取得在澳门的 停泊船舶权,4年后又取得正式居留权。到清代前期澳门 已成为葡萄牙管理经营的中国领土。
唐朝
• 唐朝初年,国土扩张。630年,唐灭亡东突厥,漠南地 区为其所有。646年,灭亡薛延陀,大漠南北皆为唐所 有,唐设置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等单位进行管理。 • 唐玄宗时期疆域,西北边界上,唐朝于659年灭亡西突 厥,势力一度伸至波斯,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削弱。周边国家乘势进侵唐朝领 土。使唐朝领土日缩。回鹘占有漠北地区。后于840年 因内乱而亡。契丹在东北地区日益强大,于916年建国 。并灭亡了渤海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清朝
• 1583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始起兵兼并邻部。清建国 后123年,疆域在逐渐扩展中。1644年,在吴三桂指引下 ,清军进入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入主北京。1645年,清 军下江南,南明弘光帝政权覆灭。康熙平三藩后,在1684 年与俄作战,并在1689年签定了《尼布楚条约》,条约割 让与承认外兴安岭以南,而库页岛及黑龙江流域为清朝领 土。沙俄获得贝加尔湖以东至额尔古纳河一带土地。1727 年,又与俄罗斯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 》,确定了清俄正北部边境的走向。 清朝经过一百多年 的征伐,极大地扩张了领土。清朝最强盛时则达到1300万 平方公里。长期处于中国版图之外的西藏、新疆、蒙古、 青海等地再次与中国本部纳入同一版图之下。清朝的领土 扩张奠定了今日中国的国土基础。
近代的中国疆域变迁
近代的中国疆域变迁中国疆域的近代变迁历史上的中锡边界已经成为现实中的中印边界中段,锡金北部的拉昌曲、确姆多曲、罗纳克曲流域以及西北部的干城章嘉峰(8586米)、匹郎密得峰(7123米)、朗博峰(6954米)原为中国领土,后被印度占领,中国自己都不再提起,没有几个人还知道这段历史。
中不边界:清朝前期不丹为中国的附属国,在英国还未入侵不丹之前,中不边界以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为界,后来英国和印度相继控制不丹,中不边界线就向北移到了喜马拉雅山中段主山脊,绰莫拉日峰(7314米)等几座喜马拉雅山高峰由中国的山峰变成了边界山峰,中国从未关心过这些丢失的领土。
中尼边界:清朝前期尼泊尔为中国的附属国,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为两国边界,珠穆朗玛峰(8844米)、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63米)、卓奥友峰(8201米)、道拉吉里峰(8167米)、玛纳斯卢峰(8163米)、安纳布尔纳峰(8091米)均为中国境内山峰,中华民国时期承袭清朝边界。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尼泊尔签订边界条约,珠穆朗玛峰(8844米)、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63米)、卓奥友峰(8201米)变成了边界山峰,而道拉吉里峰(8167米)、玛纳斯卢峰(8163米)、安纳布尔纳峰(8091米)干脆成了尼泊尔的山峰。
中巴边界:清朝前期以喀喇昆仑山西段南坡、喜马拉雅山最西端为中国与英属印度的边界,后来英属印度占领喀喇昆仑山西段南坡与喜马拉雅山最西端,中华民国时期承袭清朝边界。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边界条约,效仿中尼模式,两国边界北移至喀喇昆仑山主山脊,乔戈里峰(8611米)、加舒尔布鲁姆一峰(8068米)、布洛阿特峰(8051米)、加舒尔布鲁姆二峰(8034米)由中国的山峰变成了边界山峰,喀喇昆仑山南坡海拔6000多米的锡亚琴冰川成了印度山地部队的实战演练场所,附近建有世界上最高的机场(海拔5400多米),同时放弃喜马拉雅山最西端,南伽峰(8125米)由边界山峰变成了巴基斯坦的山峰。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简史:少数民族为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简史:少数民族为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华夏文明的扩展中华文明,最早被称为华夏文明。
在先秦时代,夏文化成为历代各国所共认得文化主体。
夏文明来源于夏朝的建立。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夏后氏的大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早期文明时代。
夏朝建立后,和周边的“万邦”形成了初步的封建体系,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开始出现。
不过夏朝的活动范围还十分狭小,主要位于洛阳附近的黄河两岸。
夏朝活动范围商朝是东夷人建立的王朝,和夏朝和后来的周朝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又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夏文化。
商朝的控制地区比夏朝有所扩大,包含现在的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北部,但是总体上还是局限于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地下文物证明存在的王朝,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中国早期文明的辉煌的代表。
商朝形势图周朝原本是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自称和夏朝有渊源关系。
周朝灭商朝后,为了控制新征服的商朝旧土,大规模实施分封,这些分封国成为深入蛮夷地区的华夏军事据点。
当时人们把华夏文化发源的关中、山西南部、河南等地叫做中原、中国,华夏,而四周的落后民族分别被叫做“东夷”“南蛮”“北狄”“西戎”。
西周分封简图在西周历史上,在武王灭商后,有三次大规模的领土扩张,第一次是周公东征,消灭了商朝的残余势力,将周朝控制范围推广到了整个山东半岛和淮河以北。
周公东征后,九夷和徐国等强大的东夷族被迫南迁淮河一线。
第二次是昭穆时期,在东南方向,周朝多次和东南地区的徐国交战,领土扩张到今天的苏州一带,在分封了宜侯(吴国),有出土的宜侯夨簋可视为证据;在南方,成功遏制了楚国的扩张,在汉江流域北部分布了“汉阳诸姬”。
而在西北方向,有穆王西征的事迹,西北势力范围能够到达甘青一带。
第三次是周宣王时代,通过南征北战,周宣王不仅恢复了周穆王时代的版图,还有所扩大。
总的来说,周朝的最大版图,西到陇西一带,北到燕山,东到大海,南到汉江,东南到了长江以南。
2019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疆域图
朝代歌 黄帝时期 唐舜时期 夏(约公元前2070-1600年) 商(约公元前1600-1046年) 周(约公元前1046-256年) 秦(公元前221-206年)
中国历代王朝疆域图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东汉(公元25-220年) 三国(220-280年) 西晋(265-317年) 东晋(317-420年) 南北朝——魏、宋时期 南北朝——魏、齐时期 南北朝——东西魏、梁时期 南北朝——北周、陈、齐时期 隋(581-618年) 唐前期 唐中期 唐后期 五代十国(907-979年) 北宋、辽、西夏 南宋、金 元前期 元全盛时期 元后期 明前期 明后期 清前期 清中期 清后期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唐中期
唐后期
五代十国(907-979年)
北宋、辽、西夏
南宋、金
元前期
元全盛时期
元后期
明前期
明后期
清前期
清中期
清后期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世界变化不停
秦(公元前221-206年)
西汉(公5-220年)
三国(220-280年)
西晋(265-317年)
东晋(317-420年)
南北朝——魏、宋时期
南北朝——魏、齐时期
南北朝——东西魏、梁时期
南北朝——北周、陈、齐时期
隋(581-618年)
唐前期
注: ①37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此后抗日战争开始 ②45指1945年国民党攻打解放区,解放战争开始,国党之国民党 ③49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来抗战;
黄帝时期
帝尧时期
唐舜时期
夏(约公元前2070-1600年)
中国版图历史变迁
中国从秦朝—清朝的疆域地图
一、秦朝初期全图
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并且秦北伐匈奴南平百越,第一次明确的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在北方则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二、西汉时期全图
Hale Waihona Puke 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户,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其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战争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对西域主要国家,则在其活动的大致方位上标出国名并未划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疆域史中国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华民国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
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现今中国(包括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界;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正北与蒙古国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与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相望。
远古时代夏朝疆域九州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
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的天下观与地理观。
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
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
虽然此说分歧很大,传说性质浓厚,范围也大于当时中国实际面积。
但此为古人天下观之萌芽与发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夏商西周商朝疆域周朝疆域夏商西周三代,中国疆域处于混沌状态。
当时部落观尚浓,国家并未完全成熟。
因此疆域同样极不确定。
但三代都大体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
其中夏在中,商在东,周在西。
由于关于夏代的历史文献与历史遗址均极少。
因此夏代的疆域难以考证。
据顾颉刚考证,中夏以前夏代政治中心似在山东省,其势力及于河北河南;晚夏则移居到伊、洛流域。
商汤的活动中心最初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
在商代极盛时期,其势力东至山东半岛;西到甘肃东部;南在今河南南部淮水流域,较夏代有大扩展。
周起源于今陕西西部甘肃东部一带。
周灭殷后,国土大幅向外扩张,向北已征服肃慎(今辽宁省的朝阳县一带),南到汉水中游,东到大海,西至渭河上游,广封诸侯。
也为其后的分裂时期及秦朝奠下基础。
春秋战国春秋时中国疆域战国时中国疆域春秋时期,本是周代分封的各诸侯国皆以扩张以第一要务。
国土较大者有楚、晋、齐、秦、吴、越、燕、郑、宋、卫、鲁、莒、中山等国,加上已经沦为一小国的周王国。
春秋末年,秦国的西疆扩展至渭水上游。
晋国北疆达到山西汾河中游。
燕国占有了大凌河流域。
楚国控制了云梦泽平原。
越国占有浙江北部。
是为当时疆界四至。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形势大乱。
各国纷纷向四周开阔疆土。
赵国通过胡服骑射,北界由桑干河推移到河套地区。
燕国击败东胡,筑长城,疆界也推移到现在的辽东地区。
秦国疆域扩张最为显著。
西部达到今甘肃东部洮河流域,并且攻灭了巴、蜀两国,势力扩展到四川地区。
楚国也向南发展到湘、资、沅、澧流域,向西占领了湘西、鄂西地区。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秦朝疆域秦朝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
疆界大幅扩展。
除继承原六国时期疆域,更征服南越及闽越地区。
在北方占领了河南地,将匈奴势力驱逐到阴山以北。
秦朝将战国时期赵、燕、秦三国所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秦长城。
还开五尺道试图向西南地区渗透。
汉朝西汉疆域东汉疆域汉朝建立后,先是削除异姓诸侯,后又有吕后及七国之乱。
国家政治动乱,无暇顾及边防。
河南地复为匈奴所有。
南越,闽越,黔中地区亦先后放弃。
国土大幅减缩。
汉武帝时期,西汉武功极盛,国土大幅扩展。
公元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
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扩展。
西汉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阴山以北。
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酒泉郡。
后又分割为张掖、敦煌、武威三郡。
连同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合城河西五郡。
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王的威胁,举国内迁到今江淮流域。
前110年,汉朝又灭亡了闽越国。
前111年,汉朝平南越,又占有了海南岛,在该地设十郡。
在西南地区,汉朝征服了诸国,边界推移到云南哀牢山和高贡黎山。
东北地区灭亡了卫氏朝鲜,设置了东北四郡。
边疆形势蔚为改观。
并设立西域都护府控制西域诸国[3]。
西汉晚期,疆域萎缩。
东北撤消了真番、临屯二郡。
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了海南岛与象郡。
东汉王朝末年,中原战乱不断。
遂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
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地区先后放弃。
高句丽与林邑两国蚕食东北及南方国土。
只有西南地区扩展至大盈江一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南北朝疆域东汉中期以后,东北地区各民族势力林立。
其中最强大的是高句丽。
公元313年,高句丽占有乐浪,中原王朝势力退出朝鲜半岛。
404年高句丽更进一步占领了辽东地区两郡。
整个辽河以东地区至此全为高句丽所有。
漠北地区前后有多个游牧部落兴起,在鲜卑入主中原后,最大的势力即为柔然。
北魏与柔然之间战争不断,但疆界大体稳定,少有变化。
555年,突厥与北齐夹击柔然,柔然被攻灭。
突厥成为了漠北新霸主。
此外中原王朝也丧失了对于西域地区的控制。
吐谷浑则在西部地区长期威胁着当时北方各政权的边境。
三国时期,蜀汉在南中地区设置了不少郡县。
南朝对西南地区控制不力,侯景之乱后,西南地区各民族纷纷反叛独立。
汉族势力退出宁州。
林邑国继续向北发展,侵占整个日南郡。
陈朝的南界北移到北纬18度。
隋唐鼎盛时期中原汉族国家的扩张隋朝疆域隋朝统一全国后,开始了对边疆的开扩与经营。
584年,衰落的东突厥寄居漠南,隋借此收复了河套地,设置五原、榆林等郡。
609年,隋朝灭亡了吐谷浑,并且占领了伊吾,合为西北五郡。
在西南地区,隋朝虽企图恢复汉族在宁州的统治,然而由于当地人民反抗激烈,最终疆域定在今贵州西部一带。
大业元年,隋平林邑,不过仅数月时间,隋退兵后,林邑即复国。
隋初海南岛由高凉冼夫人控制。
仁寿初年,隋正式将海南岛纳入版图[5]。
隋末动荡,吐谷浑等又先后复国。
八世纪唐朝疆域唐朝初年,国土扩张。
630年,唐灭亡东突厥,漠南地区为其所有[6]。
646年,灭亡薛延陀,大漠南北皆为唐所有,唐设置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等单位进行管理。
682年,突厥复国,唐朝势力退出漠北。
后回纥兴起,尽占突厥故地,成为漠北强国。
西北边界上,唐朝于659年灭亡西突厥,势力一度伸至波斯,唐朝在这些地区设置都督府州。
后来,由于大食势力扩展,唐朝退回葱岭以东。
隋朝曾四次出征高丽,均无功。
645年,唐朝开始侵入朝鲜半岛。
先后灭亡百济、高丽,设立安东都护府于平壤管理此地。
但不久由于当地人民反抗激烈与新罗的兴起,唐朝退回辽东。
开元之后唐朝放弃辽东,粟末靺鞨部乘机进入,后建立渤海国[7]。
635年,唐朝平定吐谷浑,吐谷浑自此臣服于唐。
但最终于663年被吐蕃灭亡。
吐蕃于6世纪中开始强大,松赞干布在位时期迁都逻些,统一西藏。
又先后征服苏毗、羊同、尼婆罗。
成为唐朝一大劲敌。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削弱。
周边国家乘势进侵唐朝领土。
使唐朝领土日缩。
回鹘占有漠北地区。
后于840年因内乱而亡。
契丹在东北地区日益强大,于916年建国。
并灭亡了渤海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在西南地区,吐蕃占领了川西北、青东、甘东南等地区。
随后又先后占领了凉、甘、肃、瓜、沙州。
河西走廊完全被其控制。
8世纪下半叶,吐蕃进入极盛,除青藏高原外,北有新疆、湟水,东至陇山,东南有云南西北角和四川西部山区,南至尼泊尔,西至中亚。
763年,曾一度攻占长安。
但后来唐朝联合回鹘及南诏,吐蕃处境日益孤立艰难。
吐蕃曾多次与唐会盟、败盟。
最后于823年与唐进行长庆会盟,确定了与唐的疆界。
848年,沙州土豪张议潮赶走吐蕃守将,占领瓜、沙二州,后在唐朝的援助下,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
时吐蕃发生内乱,先后退出陇右,河西。
最终瓦解分裂。
南诏统一了云南地区,日益强大。
后与唐朝对立,建都太和城。
疆域有云南全省,四川大渡河以南,贵州西部与缅甸北部。
902年,为权臣郑氏所篡,建立长和国,南诏亡。
后又经天兴、义宁两国,直到937年政权落于贵族段氏手中,建立大理国。
唐末交州土著势力兴起,938年吴权建立吴朝脱离南汉独立。
自此长期属于中原国家的越南北部地区完全脱离了中国的统治。
宋朝时期北宋、西夏和辽疆域南宋、西夏和金疆域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内部自安史之乱以来200年的分裂。
但其在疆域开扩上却未有进展。
与其并存的国家先有辽、西夏、大理,后有金。
宋朝前期对西夏采取绥靖政策。
宋神宗力图开扩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
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
1121年,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
总体来看,北宋对西夏的作战效果不大。
宋朝也在西南与大理国交界一带设置了一些州。
包括黎、叙、泸、黔、邕等州。
终宋一代无大变动。
北宋多次与辽作战,未有斩获。
国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
1127年,康王赵构在陪都南京应天府(在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8];1129年,赵构从建康府逃到临安府,以之为“行在”(即临时皇宫所在)[9];自1138年起,赵构常驻临安府[10]。
南宋疆土仅限在秦岭淮河以南,岷山以东地区[11]。
西夏于1038年建国,其疆域: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关,南临萧关,北抵大漠。
1114年,金国建立,很快攻灭辽国,并占领北宋首都开封。
宋室被迫南渡至杭州。
疆土仅限于淮河秦岭以南,岷山以东地区。
金国国土广阔:东至日本海、西邻西夏和吐蕃、隔鸭绿江与高丽接壤、北到黑龙江流域。
与这几国并列的还有黑汗、西州回鹘、吐蕃诸部,以及辽灭亡后残余势力建立的西辽。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去世时的大蒙古国疆域1335年的亚洲。
四大汗国之一窝阔台汗国此时已灭亡元朝疆域(1294年)蒙古帝国的兴起与征伐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一次扩张征服运动。
1206年,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
此后,蒙古六次攻打西夏,直到于1227年灭亡西夏。
1211年起蒙古攻金,1215年攻陷中都,1234年与宋联合攻金,金亡。
1218年,西辽被蒙古灭亡。
1235年起,蒙古南下攻宋,而到1259年由于蒙哥大汗的去世而暂告中断。
在此期间,蒙古一路攻占中亚、朝鲜、阿拉伯、东欧等地,并于1244年收服西藏,1256年灭亡大理。
至此,当时帝国的疆域北至贝加尔湖、南至中南半岛、西至多瑙河、东至朝鲜半岛,创建了世界史上领土最辽阔的帝国-蒙古帝国,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1,270万平方英里),不过,蒙古帝国自1259年蒙哥大汗去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后分裂为忽必烈属地(即后来的元朝)与四大汗国,开始各自为政。
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随后再次南下进攻南宋,于1276年攻克南宋首都临安。
不过,宋朝残余势力直到1279年崖山海战后才彻底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