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心得体会【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这是语文书中的一句话。
这次活动结束后,我虽然不能算是受益无穷,但也可以说成是感受至深。
通过这次诗歌学习,我仿佛真的看见了那个诗的美丽的世界。
我学会了怎样写诗,自己也尝试了写诗。
以前都是写作文,几乎没有写过诗,就算写了一两次,也都是胡乱写的,因为那时还不会。
而现在,我真正学会了写诗。
写第一首诗时有点困难,但写第二首就渐渐熟悉了,不再那么难写了。
后来,写的虽然不算好,可也是得心应手了,就像有无数的想象力和灵感充斥在笔端上。
读诗,光看字面不叫读诗,而叫看诗。
真正的读古诗,不光要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整首诗的意思,还要想想古诗表达的情感及寓意,并要体会古诗的意境。
可以的话对古诗
进行拓展方面的阅读。
了解诗的作者以及他的相关资料、写诗的时代背景、写诗的时间……还可以积累一些你喜欢的诗句。
你瞧,有时候读诗读诗,读着诗,可不就读出味道来了吗?
现在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了,你知道吗?哈,是《诗经》,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我以前还以为是冰心的《繁星·春水》呢!因为我以为是现代,可就算是现代,《繁星·春水》也是不正确的,你记住了吗?
诗的世界真精彩!你注意过吗?原来啊——有些诗还没有标点的呢!你一定会很奇怪吧?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写文章都有带标点的,可有的诗是怎么没有呢?这是为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让感情不被标点符号所拘束,一些诗不带标点符号的原因就是这个了。
你明白了吗?
体会诗中的意境,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诗中的画面,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你也会体会得一清二楚。
诗的世界真奇妙啊!当你读着读着你才会发现你已经被诗歌所深深地吸引了。
而且,如果你读一些诗人的励志故事的话,你还会从中获得启示呢!我们不应该把时间都浪费在玩上。
在疲劳学习后适当的娱乐可以舒缓疲劳,放松身心,
让你“绷紧”的皮肤得到放松;而要是没有限度地玩不学习的话,那就等于浪费时间了,那么你原本“放松”的皮肤就会松弛。
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是事情,但有的人却十分的厌恶学习,这就在于你看待学习的心态了。
一个人要是对学习一直充满厌恶,久而久之,你对学习就只有厌恶了;而你要是对学习乐观看待,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慢慢的,学习对于你来讲,就是充满快乐的了……
“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里,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伴我们一生!”
【篇二】
我从四个方面谈学习诗词的个人体会:
一.诗词的格律
首先,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生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
它涉及中国文体学、音韵学、词学、音乐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是中国古人对形式美高度关注后的产物。
我们如果写格律诗,既然标了律绝,就要遵守格律诗的规格要求,不守规矩,不成方圆。
有的人说,格律不可以过分遵守,差不多则可,我不太
明白,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当然,一个字或词在无法用其他字词更换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立意方面,不可以因辞害意,如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静夜思》等。
以前,我也在这方面不太注意,后来,写完一首诗以后,自己反复读,才真正感觉到了抑扬顿挫的美,有的诗,写完了,如果不遵循平仄韵律,读着拗口,没有此起彼伏的感觉,这些大家以后试着去切身感觉一下吧。
所以我们尽可能去遵守格律上的要求,符合格律,不要因此而误导初学者,写一些不伦不类的格律诗,不过也可以不标律绝,古风也有好的诗词,像《诗经》等也是一大宝典。
要学好格律,首先要知道中华新韵,平水韵,格律诗词的替,粘,对,这里的内容很多,虽然不是很深奥,也需要下一些功夫,特别是学习平水韵,入声字的认识相对麻烦一些,这里就不一一讲解了。
二,诗词的炼字
诗词鉴赏从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词的炼字犹为重要。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
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行鉴赏。
说到诗词炼字,大家都可能想到贾岛写诗词“推敲”。
想想到炼字的重要。
例如: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要想写出好的诗词,炼字犹为重要。
三,诗词的布局
也就是诗人常说的“起承转合”,其实,诗词的写作和我们讲一个故事,写一篇小说散文是一样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布局操作中追求场景环环相扣的流动与前后呼应的
互动,曲折灵活的转换与自然有机的贯通;局部组接曲折流变、灵转畅达,整体架构充盈饱满、一体浑成,充分体现古典诗词“婉曲回环”的结构形态特征,绝句创作尤为遵循。
不是东一句西一句,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有的人的诗词,读了好多遍,不明白说什么了,零零乱乱,一会儿春,一会儿夏的,看着都是一些美丽的辞藻没有顺序的堆在一起,让人看了无味。
例子:李白《秋浦歌》之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李太白全集》注曰:“秋浦有银有铜,此篇盖咏熔铸之景也。
”即状写秋夜冶炼情景,寓意讴歌生命创造之美。
起句“炉火照天地”,系全景空间意象组合,炉火熊熊燃烧,映红天地,夜幕远眺,景色壮观,境界开阔;第二句“红星乱紫烟”,中近景承接,动态视觉折射紫烟飘绕,火星跳跃,色调浓烈,境界奇幻;第三句“赧朗明月夜”,将“赧朗”、“明月”、“夜”三个意象组接,构成静态时间意象组合体,巧妙转接,从空间意象转为时间意象,与前句之意达到“相避”,亦将动态美并存于静态美,与前句之意达到“相应”,从而完美演绎“相避相应”之规范。
结句“歌曲动寒川”,顺静态意象组合“赧朗明月夜”推演而出,昂扬放歌,寒川激荡,使静态听觉承接更为深邃遥远。
全诗从“起”“承”二句空间性的动态视觉表现递换为“转”“合”二句时间性的静态听觉表现,视听应合与动静应合相组接,造境婉转幽眇,跌宕深沉,充分体现出绝句婉曲流转的结构特色。
诗词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刚刚学习诗词,大部分容易犯布局比较乱的的毛病,凑句的毛病,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才能感觉到。
也就如你讲一个故事,无论顺序还是倒序,都有有次序的讲给别人听。
诗词的布局有好多种方法,再深的,我就不讲了。
四,诗词的立意,这是写诗词最主要的
立意,又称命意。
诗词的立意,是指诗人在构思过程中,根据想要表现的情思、景致、事物、事件等题材,确立作品要表达的主旨、要揭示的生活真谛。
台北的林正三先生在其《诗学概要》中说:“命意即先于心中酝酿出所欲表达之诗意,如作画必始于构图,心中先有丘壑,始能形诸笔墨。
”
立意决定诗词的命脉,好的诗词,立意一定要高,诗词
是雅的文化宝典,所以立意要高雅,现在看到有一些诗词,读了题目,就让人脸红的诗词,读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我认为不可取,虽然诗词是发自心里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声音需要发出来让人欣赏吗?当然这里说的高雅也不是故弄玄虚,之乎者也,让人看不懂,用一些冷僻的字词。
诗人要胸怀大志,大气磅礴,为国为民,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传世警句,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流传千年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诗人面对当时世风不济、贤能受贬或国破朝亡、或死或降的境遇,道出了很多人想说说不出的、饱含激情和正气的感叹,立意准且高。
历朝历代也有很多为投合政要或迎合世俗而歌功颂德或释放不满的诗作,而流传下来的却甚少,其关键原因则是立意不准、不高、不深。
但也不是唱高调,写一些老干体的口号类诗词,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也是做诗词不提倡的。
而是也可以小见大,通过一个点,来扩大成面。
一首好的诗词作品,往往给人以开阔、豁达、大气,且激情澎湃、产生共鸣、百读不厌之感,其主要引发人们共鸣的关键是立意的高度和角度的选取。
然而要做到诗词的立意深远并非易事。
要善于观察、想象、揣摩、提炼、升华,善于扑捉稍纵即逝的时空等等,这些都与作者自身的修养有关。
其中,学习立意的有关知识,
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有的诗词,写了许多景语,最后没有绾结诗词总体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中心思想,其实,写景主要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不是让作者作画,我们初学者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毛病,这是大家必须注意的。
总之,我的体会是:诗词要在立意,布局,炼字,格律下功夫,做到,立意要高,布局合理,用字准确,格律合辙,诗词是诗人心里声音的飞扬,不是平仄句,也不是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
【篇三】
我做诗歌赏析的顺序一般是这样的,供你参考:
第一步:了解写作背景
赏析一首诗,我会先了解作者的生平,最关键是知道他写这首诗时处于一个怎样的环境当中(以李白为例,是刚刚出蜀地,壮志满怀?还是被贬谪?)。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但是在不同的人眼中,景色背后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了解作者写诗时所处的境遇,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白诗人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情景中,生发出和其他人不同的感慨。
第二步:通读诗歌,自行理解
第二步是自己阅读古诗。
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自己先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能根据诗句直接想象出画面是的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柳宗元“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如果能一下子想象出情景。
能体会到后半句渔翁一声“欸乃”,山水突然变得清亮生动的场景,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还有就是,有了自己基本的理解之后,再去查生字词的解释,或是其中的典故,比较不会被这些词带着走。
第三步:赏析特定句词
接下来就是找一找你觉得这首诗里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或者词语。
然后试着从它的韵律,节奏,修辞,精炼准确,很多个角度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特别喜欢这句诗,或者这个词。
这一步很关键,当然从考试角度来说,也考查得最多。
不过我觉得很有意思,比如你可以让自己头脑风暴一下,找到尽可能多的角度赏析一首诗。
第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对一首诗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可以在网络上,或者从书上找一些文学大家对于这首诗的赏析。
对比看看,会发现
有一些层次和角度是我们自己阅读不曾发现的,也会有一些理解是我们独有的。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在接下去阅读诗歌的时候更深刻,更全面。
我大概听过四位老师的诗歌鉴赏节目,自己看的诗歌赏析集也有十来本,其中现代的叶嘉莹老师和蒙曼老师的书都很凝练俊逸。
叶嘉莹更清隽,更深刻;蒙曼更有趣,情感更充沛。
都是我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