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________——________——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来形容“流星”。
有什么妙处?(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A.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C.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答案】(1)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2)不能。
“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
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C(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提示,分析诗歌所描绘的人、景、物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再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臧克家我爱听人家把星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子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1946年8月4日午于沪(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_______。
(2)诗人用“星星”象征_______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答案】(1)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
“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
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
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同之处比较多,如数量都非常多;都非常渺小,都很平凡,默默无闻等。
(3)星星虽然很渺小,但也有自己的光圈,也能给浩渺的夜空做出自己的贡献,联系其象征意义可知,“自己的光圈”也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随意(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前两句写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姹紫嫣红的山花更加赏心悦目。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与“随意”相照应。
(2)后两句的意思是: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将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随意;⑵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⑵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1)“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2)D【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A项、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下,“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住在“北固山”还未到故乡,“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有误;B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颈联,不是颔联,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使人顿生惆怅之情”错误;C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有误。
D项正确,故选D。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的感慨。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臧克家我爱听人家把星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子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1946年8月4日午于沪(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_______。
(2)诗人用“星星”象征_______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答案】(1)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
“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
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
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同之处比较多,如数量都非常多;都非常渺小,都很平凡,默默无闻等。
(3)星星虽然很渺小,但也有自己的光圈,也能给浩渺的夜空做出自己的贡献,联系其象征意义可知,“自己的光圈”也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随意(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前两句写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姹紫嫣红的山花更加赏心悦目。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与“随意”相照应。
(2)后两句的意思是: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将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随意;⑵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⑵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3)不尽长江滚滚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分析】(1)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2)句中的“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观察图一,画面写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3)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故答案为:(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解释“次”和“客路”的含义。
(2)尾联抒发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2)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面”,“次”的意思是“停留”。
“客路青山外”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客路”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尾联遥应首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⑴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⑵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结合抒情语句和诗歌的意象等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天上的街市》,回答问题。
(1)“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中的“浅浅”一词应怎样理解?理由是什么?(2)诗人开始用“好像”,后来用“定然”,怎样理解这种词语运用的变化?(3)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为什么要对这一故事进行大胆改编?(4)你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写得好吗?为什么?【答案】(1)是河床很浅的意思。
诗歌中有“骑着牛儿来往”的句子,可见天河不深。
(2)“好像”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表示这是一种联想;“定然”是用肯定的口吻,表明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
(3)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4)写得好。
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解析】【分析】(1)浅浅一词的本意是河床很浅的意思。
从“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句中就可知道天河不深;(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细读诗歌可知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比喻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比作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
最后作者用“定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3)本题考查本文主旨的理解分析。
结合本文主旨写作背景明确现实和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的不同,体会作者写作目的是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4)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星比喻为天上的人走动时拿在手里的灯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流星很美,十分灿烂,像花一样的一朵,表现了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1)暮春。
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
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据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是: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故答案为:⑴暮春。
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⑵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点评】⑴本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根据“枯藤”“夕阳”“西风”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2)“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
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写哀情。
故答案为:(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
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
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断肠人”三个字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步十里松原①郭沫若海已安眠了。
远望去,只见得白茫茫一片幽光,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
哦,太空!怎么那样地高超,自由,雄浑,清寥!无数的明星正圆睁着他们的眼儿,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
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
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
【注】①十里松原:即千代松原,在日本九州岛北端的博多湾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大海的夜景,实际上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
B.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实际上是写大海的夜景。
C.这首诗写的是山水相连、天地一体的美丽的夜景。
D.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夜行者的观察和感受。
(2)“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既然是“沉默着”,怎么能“赞美”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几处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1)D(2)“沉默着”是写古松外在的形态,“赞美”则是作者对古松所做的拟人化想象。
(3)大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
抓住了大海静谧,夜空高远、雄浑,松原古老、欢快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广阔美好的静夜图。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的鉴赏。
本诗的内容包括两部分:景物描写和作者的心理感受。
故此答案D。
(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内容的理解即辨析能力。
沉默是指没有言语上的无声,但赞美并不一定要有声。
他们无数只手臂都高擎着指向天空,这种肢体语言已经激烈的表示了他们的崇敬之情,而在微风吹动下,看起来他们的手臂更像是在战栗,仿似被这天宇的浩瀚之美震撼了,惊住了。
“沉默着”是写古松外在的形态,“赞美”则是作者对古松所做的拟人化想象。
(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景物及其特点的分析及描述诗歌画面的能力。
诗文中写出了大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2.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分析】(1)首先要熟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体会感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首诗描写了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故答案为: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⑵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赏析,要按照题目提示,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
答题格式:通过写什么景色,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________——________——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来形容“流星”。
有什么妙处?(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A.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C.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答案】(1)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2)不能。
“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
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C(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提示,分析诗歌所描绘的人、景、物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再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首诗第一节写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从“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可以看出这一节描绘的画面是:天上美丽街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你写出这首诗歌四个诗句的大意?(2)“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2)“明月”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
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解析】【分析】(1)翻译诗句即可,注意语言通顺,明白晓畅。
也就是要把以下的意思写出来: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
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2)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故答案为:⑴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⑵“明月”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
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⑵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3.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济上作徐祯卿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1)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强烈的时空对比。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两年为客;千里孤舟(2)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这首诗第一、二句的意思是: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小船里。
其中“两年”写时间,“千里”写空间,这两个词语构成了鲜明的时空对比。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感情,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小船里。
忽然看见岸边的菊花开得正盛,可自己那有心情去欣赏呀,想到千里之外的故乡明天又是重阳节了。
据此可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两年为客;千里孤舟⑵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反复阅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诗中筛选出恰当的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蝠怎样的景象?(2)“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意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一下。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深秋晚景图。
(“萧条”、“凄凉”等词语亦可)(2)一致。
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
(3)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深秋晚景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在这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衬托出游子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3)《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故答案为:⑴深秋晚景图。
(“萧条”、“凄凉”等词语亦可)⑵一致。
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
⑶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曲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内容,理解内容,概括的语言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注意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难度不大,本曲言简意赅,考生抓关键语句即可回答。
【附参考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第一句点明了诗人是在什么时节听闻朋友的消息?(2)诗歌的后两句最为人称道。
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它的妙处。
【答案】(1)暮春时节(2)示例:拟人修辞的角度,想象的角度,情景交融的角度……【解析】【分析】(1)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可知此时为暮春时节。
(2)从想象的角度,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诗人心中怀念和同情朋友,明月和清风同样也是同情和怀念,故答案为:⑴暮春时节⑵示例:从想象的角度,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诗人心中怀念和同情朋友,明月和清风同样也是同情和怀念,【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关键语句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选取好赏析的角度,结合诗句、内容、主题进行分析。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2)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什么?【答案】(1)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
(2)铁马。
【解析】【分析】(1)“不自哀”的原因是“尚思为国戍轮台”,因为诗人日夜念念不忘的是抗击敌人,收复失地,一个以国家安危为重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年老体衰而悲哀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渴望收复失地、渴望为国战斗的豪情。
(2)“铁马冰河入梦来”中的“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
所以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铁马”。
故答案为:⑴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
⑵铁马。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意,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留心诗中的重点词语、重点语句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诗歌,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诗人在诗中的运用的意象进行作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