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图片)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共21张PPT)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干生,字 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思想家、 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 记。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 《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文章指 出,中国封建文化和制度已经一文不值,急需改弦更张。他号召 青年们“以科学与人权(人权即‘民主’)并重”,“利刃断铁,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含义: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 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
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
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2、背景 :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 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促进了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 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 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
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
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小说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 “吃人”的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提倡民主与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 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 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 秀《新青年·警告青年》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共52张PPT)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 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 ——1931年8月蒋介石
“他心里第一敌人是共产党,而我的第一敌人是日 本……其实,我跟蒋先生两个人的冲突,就是:他要 ‚安内攘外‛,我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
二、探究 活动一:扣蒋原因?
日本在东北的暴行
日本:
二、探究 活动二:放蒋?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态度:主张和平
解决西安事变。
中共赴西安谈判代表:博古、叶剑英、周恩来(右)
理由:如果杀蒋,会引起中国政局动荡,中国有可能 再次陷入军阀割据、彼此混战的局面,让日本人受益。 现在大敌当前,中国内部更要团结, 为了民族的利益, 中共决定不计前嫌,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
1、根本原因:日本侵华,中日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发动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 爆发,东北沦陷;进而1935年日军侵略华北,中日民族矛盾持续激 化,全国抗日情绪高涨。
2.直接原因:蒋、张双方矛盾激化。 1935年东北军被调往西北剿共,损兵折将而蒋介石却 不给补充,张、杨接受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与红军停战。蒋坚持剿共,亲自到西安督战,张学良多次 苦谏无效,蒋、张双方矛盾激化。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探究
活动二:为什么放蒋?
英美苏(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二、探究
活动二:放蒋?
西安事变爆发后各方态度不一形势复杂
蒋出事而中国陷入内乱对我最有利。 美英: 担心中国陷入内乱,日本扩大侵华,损害美英在华利益, 支持和平解决。 苏联 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打倒蒋介石,必会引起内战,而 斯大林 内战只能有利于日本侵略者;中共一时没有领导抗日的能 力,蒋介石虽是一个‘可憎的敌人’,但打倒蒋介石对苏联没有 好处;中国虽然不能战胜日本,但能拖住日本人。 1.强硬派:何应钦等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 南京 政府 2.妥协派:宋美龄孔祥熙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1.一部分人认为蒋确系卖国独夫,理应付之国法 中国 2.一部分人认为杀蒋可能会引发国民党内争,破坏抗 共产党 日大局,应该慎重处理此事。
“他心里第一敌人是共产党,而我的第一敌人是日 本……其实,我跟蒋先生两个人的冲突,就是:他要 ‚安内攘外‛,我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
二、探究 活动一:扣蒋原因?
日本在东北的暴行
日本:
二、探究 活动二:放蒋?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态度:主张和平
解决西安事变。
中共赴西安谈判代表:博古、叶剑英、周恩来(右)
理由:如果杀蒋,会引起中国政局动荡,中国有可能 再次陷入军阀割据、彼此混战的局面,让日本人受益。 现在大敌当前,中国内部更要团结, 为了民族的利益, 中共决定不计前嫌,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
1、根本原因:日本侵华,中日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发动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 爆发,东北沦陷;进而1935年日军侵略华北,中日民族矛盾持续激 化,全国抗日情绪高涨。
2.直接原因:蒋、张双方矛盾激化。 1935年东北军被调往西北剿共,损兵折将而蒋介石却 不给补充,张、杨接受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与红军停战。蒋坚持剿共,亲自到西安督战,张学良多次 苦谏无效,蒋、张双方矛盾激化。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探究
活动二:为什么放蒋?
英美苏(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二、探究
活动二:放蒋?
西安事变爆发后各方态度不一形势复杂
蒋出事而中国陷入内乱对我最有利。 美英: 担心中国陷入内乱,日本扩大侵华,损害美英在华利益, 支持和平解决。 苏联 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打倒蒋介石,必会引起内战,而 斯大林 内战只能有利于日本侵略者;中共一时没有领导抗日的能 力,蒋介石虽是一个‘可憎的敌人’,但打倒蒋介石对苏联没有 好处;中国虽然不能战胜日本,但能拖住日本人。 1.强硬派:何应钦等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 南京 政府 2.妥协派:宋美龄孔祥熙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1.一部分人认为蒋确系卖国独夫,理应付之国法 中国 2.一部分人认为杀蒋可能会引发国民党内争,破坏抗 共产党 日大局,应该慎重处理此事。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8单元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共36张PPT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新闻出版社的发展
(一)新式学校的兴办
1、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2、甲午战争后:北洋西学堂(天津)、南洋公学(上海)
3、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
(二)科举制度的废除
1、废除的过程: ①1902年,废除八股文 ②1903年,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年的科 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身于抗日洪流中,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
《
义
勇
军
进
行
曲
》
手
稿
《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聂耳,作词田汉,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
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 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 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以黄河为 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 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 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 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 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 雄形象。
徐悲鸿(1895-1953)
中国画家、美术家。江苏宜 兴人。少时即刻苦学画,后 留学法国。善油画、国画, 尤精素描,以画马驰名中外。
《 田 横 五 百 士 》
《 (愚 局公 部移 )山
》
徐悲鸿
国画《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作品。徐悲鸿先生 曾画过三幅《愚公移山》,均是在1940年左右抗战时期 创作的。当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 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 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1939至1940年,应印 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 ,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是这 幅《愚公移山》。
一、教育、新闻出版社的发展
(一)新式学校的兴办
1、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2、甲午战争后:北洋西学堂(天津)、南洋公学(上海)
3、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
(二)科举制度的废除
1、废除的过程: ①1902年,废除八股文 ②1903年,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年的科 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身于抗日洪流中,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
《
义
勇
军
进
行
曲
》
手
稿
《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聂耳,作词田汉,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
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 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 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以黄河为 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 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 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 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 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 雄形象。
徐悲鸿(1895-1953)
中国画家、美术家。江苏宜 兴人。少时即刻苦学画,后 留学法国。善油画、国画, 尤精素描,以画马驰名中外。
《 田 横 五 百 士 》
《 (愚 局公 部移 )山
》
徐悲鸿
国画《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作品。徐悲鸿先生 曾画过三幅《愚公移山》,均是在1940年左右抗战时期 创作的。当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 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 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1939至1940年,应印 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 ,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是这 幅《愚公移山》。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62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交战双方: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中国:林彪 八路军115师 (4)、结果:将日军全部歼灭。 (5)、影响: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华南人 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 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 ,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 ,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 ,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 的根据地。到抗日战争后期,主 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 、 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 冀鲁豫、山东、 苏北、湘鄂赣 、鄂豫皖等19块。
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 战争的整体。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大生产运 动
二、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格局地,日军实行了“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 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蚕食。
2、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3、时间:1940年下半年。 4、指挥官:彭德怀。 5、规模:八路军100多个团,因此称“百团大战”。 6、主要目标: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 伪据点。
(2)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敌后战场与正面 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
延安宝塔山
麻雀战图片
麻雀战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 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 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1、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交战双方: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中国:林彪 八路军115师 (4)、结果:将日军全部歼灭。 (5)、影响: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华南人 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 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 ,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 ,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 ,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 的根据地。到抗日战争后期,主 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 、 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 冀鲁豫、山东、 苏北、湘鄂赣 、鄂豫皖等19块。
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 战争的整体。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大生产运 动
二、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格局地,日军实行了“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 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蚕食。
2、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3、时间:1940年下半年。 4、指挥官:彭德怀。 5、规模:八路军100多个团,因此称“百团大战”。 6、主要目标: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 伪据点。
(2)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敌后战场与正面 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
延安宝塔山
麻雀战图片
麻雀战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 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 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四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中国 历史第四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63页 0065页 0067页 0069页 0118页 0120页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制改革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和巩固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中国历 史第四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63页 0065页 0067页 0069页 0118页 0120页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制改革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和巩固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中国历 史第四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共29张PPT)
团提出了哪些要求?
正廷(左上)、施肇基(右下)、 魏宸组(左下)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火——点燃黑暗中的光亮(背景)
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
①取消五帝国四主运义在动华的特权导火德山国线东在问:18题9巴由7年来黎强占胶 ②废除“二和十会一条中”国州1外9湾14交,年把一的山战东失爆划发为败后势,力日范本围。
斗争,勇领敢导地人对社会进
行根本改造。
陈独秀散发传单时被捕入狱
面对中国人民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 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 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6月1日,北京政府下令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行动。这进一 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焱——燃烧群众的烈焰(扩大)
第四单元
五四运动中的“三罢”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 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 厉。乃工人、商界罢市不及 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 工人罢工不及五日,而曹、 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年6月12日)
工人阶级成 为主力—— 开始登上政
治舞台
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燚(yì)—开启革命新征程(意义)
农
旧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民
义和团运动
民 地 主 资
主
主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失
产 阶 级
义 革
败
无戊戌产变法阶级
都 不
能
命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
拯
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套精美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民族危机的加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版) 全套精美课件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24页 0189页 0229页 0249页 0269页 0317页 0337页 0366页 0402页 0475页 0539页 0561页 0596页 0618页 0636页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3课 内战爆发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 国狂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1课 鸦片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民族危机的加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版) 全套精美课件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24页 0189页 0229页 0249页 0269页 0317页 0337页 0366页 0402页 0475页 0539页 0561页 0596页 0618页 0636页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3课 内战爆发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 国狂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1课 鸦片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课 抗美援朝 (共32张PPT)
这是截至1952年5月全国人民捐献 的款项,此数为旧人民币金额, 折合新人民币为5.5650亿元。
参 加踊 志跃 愿报 军名
人民支援前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
中朝人民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图为被押下战场的大批俘虏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了无数 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 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 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可是,如 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边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彭德怀 “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邻邦肆行侵 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
第2课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美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美军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 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 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 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 出兵援助,中半岛变成了一版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
线上,三年之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地点……”该战
争是
A.苏德战争 B.太平洋战争 C.解放战争 D.朝鲜战争
D
1.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 为人的英雄。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 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参 加踊 志跃 愿报 军名
人民支援前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
中朝人民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图为被押下战场的大批俘虏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了无数 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 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 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可是,如 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边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彭德怀 “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邻邦肆行侵 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
第2课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美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美军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 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 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 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 出兵援助,中半岛变成了一版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
线上,三年之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地点……”该战
争是
A.苏德战争 B.太平洋战争 C.解放战争 D.朝鲜战争
D
1.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 为人的英雄。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 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人教部编版_八年级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优秀课件
飞夺泸定桥 强渡乌江
四渡赤水河
突破湘江
遵义会议
雪红军山过草地忠穿的魂草鞋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开始长
征
5、胜利会师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 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 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 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情况简表
(1930——1933)
时间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红军歼敌 数
领导人
第一次 10万 4万 1.5万
第二次 20万 3万 3万多 毛泽东
第三次 第四次
30万 50万
3万 3万多
7万
3个师
周恩来 朱德
“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 失败,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 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 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爬雪山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灵
几乎每过一条河,都有战士倒下。 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灵
长征路上翻越第一座大雪山——
遵 红义军会由议 22是名中突国击共队产员党冒从着幼枪年林走弹向雨成,在熟火的力标的志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夹战斗金,终山于。占领红了军对大面桥多头来,为自主力气开候辟了炎前热进、的道路。 “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
新中国成立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4年 转 14年
折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
由胜利走向胜利,
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和巩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2页 0147页 0180页 0265页 0316页 0359页 0412页 0478页 0531页 0585页 0587页 0657页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和巩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2页 0147页 0180页 0265页 0316页 0359页 0412页 0478页 0531页 0585页 0587页 0657页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和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89页 0091页 0126页 0211页 0261页 0313页 0372页 0406页 0500页 0590页 0630页 0669页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1课 鸦片战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 国狂潮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4课 洋务运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67页 0135页 0157页 0159页 0194页 0230页 0285页 0338页 0394页 0437页 0501页 0554页 0638页 0678页 0732页 0772页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共31张PPT)
“文革”期间遭错误批斗的彭德怀
尽管七千人大会宣告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终止,使我党 在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得到克服。但这一期间,我党在政治领域的 “左”倾思想却愈演愈烈。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国家 和人民遭遇了更大的劫难。
评
二、文化大革命
发起
原因: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1971年9月8日,林彪下达了发 动武装政变的手令,企图杀害毛 泽东。阴谋败露后,林彪、叶群、 林立果于 9 月 13 日凌晨乘飞机外 逃叛国,结果在蒙古温都尔汗机 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 件”。该事件标志着林彪反革命 集团被粉碎。
林彪等人所乘飞机的残骸
评
“ 文革 ” 后期周恩 来总理与邓小平 副总理先后出面 调整、整顿国民 经济,使经济水 平得到恢复。
评
在云南西双版纳某村插 队的知青
沈阳某场院内知青在干 农活(1973年冬)
1968 年 12 月,为解决毕业生的就 业问题,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 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很有必要。”于是,全国掀起了知青 上山下乡的热潮。
评
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李作 鹏、吴法宪、林彪、黄永胜、邱 会作(从左至右)
评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二个五年计划需要完成的各项指标 (部分)
大跃进”:盲目求快,片面追 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工业:大炼钢铁 农业:对农作物产量估计浮夸。 提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 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 到“等口号。
钢 8000-10000吨 铁 9000-11000吨
增长13.9-17.7倍
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7.1%,社会总产值年平 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 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 长……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国民 收入总额增长53%。 ——《中国统计年鉴(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