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
2020中考古文必考篇目
![2020中考古文必考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e0ec8a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4.png)
2020中考古文必考篇目
一、必背:《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重点:《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三峡》、《爱莲说》、《陋室铭》、《满井游记》
这些古文篇章都是中考古文阅读的重点篇目,需要考生认真阅读、理解并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这些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内容。
2020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2020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435c0c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2.png)
2020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这些都需要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文言文过程中弄明白,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1捕蛇者说唐代: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2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020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大全
![2020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07c73e8b9f3f90f76c61bbc.png)
2020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大全2020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波涛汹涌,山岛高耸挺立。
树木苍翠茂密,各种草丰盛茂密。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万顷波涛溯涌澎湃。
日月好象是在海涛中运行,光彩耀眼的星辰好象是在海涛中闪烁。
庆幸到了极点啊,就用诗歌来表达白己的心愿和志向吧。
【主题思想】通过登高揽胜所见山水的壮丽景色,热情歌颂了包罗万象的辽阔大海和生机勃勃的山岛树木,抒发了自己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伟政治抱负和奋发乐观的精神。
【理解背诵】1《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用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染大海的勃勃生机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
”《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简答题】1.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
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两个“若”字表明这是写的是虚景,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有助于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更能突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3.本文的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苍凉慷慨。
4.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河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2020年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16篇必背2 鱼我所欲也(含原文,译文,理解默写,真题汇编)
![2020年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16篇必背2 鱼我所欲也(含原文,译文,理解默写,真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1e257a8df705cc1754270963.png)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
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68944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2.png)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a9415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f.png)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中考专题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第一套文言文阅读中考试题汇编【一】(2020年中考·甘肃天水卷)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4题。
(15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4分)(1)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腰白玉之环.(4)弗之怠.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2020年度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16篇及古诗34首
![2020年度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16篇及古诗34首](https://img.taocdn.com/s3/m/fe50e75128ea81c759f5785d.png)
2020年度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16篇及古诗34首1. 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020中考23篇文言文
![2020中考23篇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b5278659eef8c75ebfb375.png)
(七上)《论语》十二章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七下)陋室铭刘禹锡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河中石兽纪昀清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202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
![202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21ba74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b.png)
202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②为恭,而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⑤,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
②伛,驼背。
③绥,安福县。
④恣,听任。
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8.下列对文中画线波浪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根据语意和特殊词语来判断。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陈元方称颍川大守为高明之君,自己父亲为忠臣孝子,只是出于恭敬。
B.陈元方列举古代高明君放逐忠臣孝子的事例来反驳客人,客人惭愧地离开了。
C.陈元方说自己的父亲效法袁公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时间久了更加受人敬重。
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同一时代,相隔万里,处事的举措也是不一样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A“只是出于恭敬”是客人的想法,不是陈元方的本意;C袁公说陈元方的父亲效法自己(袁公);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处事的举措却是那么一致。
2020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
![2020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4a0a9f7bf61fb7360a4c6559.png)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 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 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 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 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 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 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 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 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020 中考文言文阅读篇目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 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Leabharlann 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 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 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Word版有答案)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bca57bdd88d0d232d46a42.png)
2020 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 一) 《论语》十二章1.用“ / ”给下边的句子断句。
( 标两处 )可/ 以/ 为师矣2.解说以下句子中加侧重号的词语。
(1)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愤怒(2) 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 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 四十而不惑惑:诱惑,迷惑(6) 不逾矩逾:超出矩:法度(7) 学而不思则罔罔:诱惑,意思是感觉诱惑而不知所措(8) 思而不学则殆殆:迷惑(9) 人不堪其忧堪:能忍耐(10) 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开(11) 匹夫不行夺志也夺:改变(12) 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 切问而近思切:诚心(14) 荣华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关于(15) 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认识我, ( 我) 其实不所以愤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复习学过的知识,能够获取新的理解与领会,能够依靠( 这一点 ) 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过念书却不仔细思虑,就会感觉诱惑而不知所措;只幻想却不念书,就会迷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然有能够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育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办理好人际关系有何好处?①不自怨自艾,能严格要求自己,拘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他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睦和睦。
(二)陋室铭(刘禹锡)1.解说以下句子中加侧重号的词语。
(1) 有仙则名名:闻名,闻名(2) 有龙则灵灵:神异(3) 斯是陋室斯:这(4) 惟吾德馨惟:只(5) 说笑有鸿儒鸿:大(6) 能够调素琴调:调弄2.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 住屋的人 ) 的道德好 ( 就不感觉简陋了 )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32b0a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c.png)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1.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江西省2020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易考古诗文篇目梳理 新人教版
![江西省2020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易考古诗文篇目梳理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814fc0bceb19e8b8f6ba9b.png)
2020江西易考古诗文篇目梳理(一)课标文言文21篇1.《论语》十二章(2020、2020、2020已考)(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向他人学习时,应明辨优劣,善于选择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面对东流逝水,慨叹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追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曹刿论战《左传》(10年未考)(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02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
![202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6篇(含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21ba74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b.png)
2020年湖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②为恭,而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⑤,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
②伛,驼背。
③绥,安福县。
④恣,听任。
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8.下列对文中画线波浪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根据语意和特殊词语来判断。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陈元方称颍川大守为高明之君,自己父亲为忠臣孝子,只是出于恭敬。
B.陈元方列举古代高明君放逐忠臣孝子的事例来反驳客人,客人惭愧地离开了。
C.陈元方说自己的父亲效法袁公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时间久了更加受人敬重。
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同一时代,相隔万里,处事的举措也是不一样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A“只是出于恭敬”是客人的想法,不是陈元方的本意;C袁公说陈元方的父亲效法自己(袁公);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处事的举措却是那么一致。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考点总结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35d703680203d8cf2f2459.png)
22020《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陋室铭(刘禹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神异(3)斯是陋室斯:这(4)惟吾德馨惟:只(5)谈笑有鸿儒鸿:大(6)可以调素琴调:调弄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0a429ac4afe04a1b171de2c.png)
中考常考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整理此资料用意:将常见易考文言文及其翻译归纳,不必繁琐分册复习,节省宝贵时间。
包含以下篇目:一、《醉翁亭记》;二、《岳阳楼记》;三、《小石潭记》;四、《桃花源记》;五、《出师表》;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陋室铭》;八、《爱莲说》;九、《送东阳马生序》;十、《三峡》;十一、《论语十则》;十二、《鱼我所欲也》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曹刿论战》;十五、《马说》;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20篇-重点推荐 (1)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20篇-重点推荐 (1)](https://img.taocdn.com/s3/m/05edf2a3e009581b6bd9ebf1.png)
第1篇三峡文本回顾原文呈现参考译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段解]三峡山的特点:山势高峻,连绵起伏。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①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段解]三峡夏水的特点:迅猛、湍急。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②(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段解]三峡春冬之景。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乐趣。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段解]三峡秋季特点:肃杀。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叫声接连不断,音调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渔民唱道:“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文本研读知识盘点类别内容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统编版No.1《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列句子xx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矩逾:越过矩:xx(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1)xx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No.2陋室铭(xx)1.解释下列句子xx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神异(3)xx是陋室xx:这(4)惟吾xx惟:只(5)谈笑有xx儒xx:大(6)可以调素琴调:调弄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
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所以陋室不陋。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居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No.3爱莲说(周敦颐)1.解释下列句子xx着重号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蕃:多(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只染:沾染(污秽)(3)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涟:水波妖:艳丽(4)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运用衬托的手法,将莲与菊和牡丹对比,突出莲的高洁情操。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No.4xxxx石兽(xx)1.解释下列句子xx着重号的词语。
(1)xxxxxx干临:靠近(2)xx圮于河圮:倒塌(3)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4)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5)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6)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7)是非木杮是:这(8)湮于沙上湮:埋没(9)xx求之沿:顺着(10)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11)众服为确论服:信服确:正确(12)转转不已已:停止(13)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溯流:逆流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3.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No.5xx(郦道元)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xx月2.解释下列句子xx着重号的词语。
(1)略无xx处略无:完全没有(2)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3)不见xx月xx:日光,这里指xx(4)至于夏水襄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6)不以疾也疾:快(7)则素湍绿潭湍:急流(8)清荣峻茂荣:茂盛(9)良多趣味良:甚,很(10)xxxx:xx杀,凄寒(11)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12)空谷传响响:回声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
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好处?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山高、岭连、狭窄、水长”;从本段看,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从全文看,与前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No.6答谢中书书(xx)1.解释下列句子xx着重号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都(4)xx欲颓颓:坠落(5)沉鳞竞跃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7)实是欲界之xx欲界:指人间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乱”和“竞”两个字,一方面表现了猿鸟、沉鳞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也描绘出猿啼鸟鸣声音洪亮、长短各异,各类鱼儿在水中争相跃出水面的生动画面。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No.7记xx夜游(xx)1.解释下列句子xx着重号的词语。
(1)相与步于xx相与:共同,一起(2)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3)xx影也盖:大概是(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xx)的心境。
4.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闲人”的含义?“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No.8富贵不能淫(《xx》)1.解释下列句子xx着重号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是xx为大丈夫乎xx:怎么,哪里(3)以顺为正者顺:顺从正:准则,标准(4)与民由之由:遵从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No.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xx》)1.解释下列句子xx着重号的词语。
(1)xx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2)xx举于士士:狱官(3)百里xx举于市市:集市(4)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5)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乱:扰乱(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敌:匹敌、相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xx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xx。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