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校园一体化管理平台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智慧学校一体化
管理平台




2018年1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6)
1.1、政策背景 (6)
1.2、系统技术标准 (9)
1.2.1、系统设计依据 (9)
1.2.2、系统设计原则 (10)
第2章一体化管理平台设计 (12)
2.1、平台架构 (12)
2.1.1、一个管理中枢 (12)
2.1.2、一个统一门户 (13)
2.1.3、一个数据中心 (13)
2.1.4、两大核心业务平台 (13)
2.2、平台优势 (14)
2.3、方便快捷的接口管理 (14)
2.4、建设思路 (14)
2.4.1、智慧安防管理平台 (16)
2.4.2、智慧一卡通管理系统 (16)
第3章智慧安防管理平台 (18)
3.1、学校安防现状及需求 (18)
3.1.1、治安事件频发 (18)
3.1.2、保安响应不及时 (18)
3.1.4、综合管理无法可视化 (19)
3.2、系统结构图 (19)
3.3、电子地图综合管理平台 (20)
3.3.1、实时监控门、设备和控制器的状态 (21)
3.3.2、视频监控和录像播放 (21)
3.3.3、实时显示刷卡记录、员工照片和抓拍照片 (22)
3.3.4、LED屏信息联动 (23)
3.4、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24)
3.5、门禁一卡通系统 (26)
3.6、考勤管理系统 (26)
3.6.1、请销假管制 (27)
3.6.2、宿舍管理考勤系统 (39)
3.6.3、教职工考勤管理系统 (46)
3.7、车牌识别管理系统 (50)
3.7.1、系统优势 (51)
3.7.2、系统结构及安装 (52)
3.7.3、系统功能 (56)
3.7.4、主要硬件 (63)
3.8、在线电子巡更系统 (65)
3.8.1、电子地图、巡更路线、巡更点 (66)
3.8.2、巡更班次、排版规律和排班 (67)
3.8.4、巡更记录、报警记录查询 (69)
3.9、门禁管理系统 (69)
3.9.1、系统功能 (70)
3.9.2、主要设备 (77)
3.10、访客管理系统 (80)
3.10.1、微信访客预约 (81)
3.10.2、访客预约 (83)
3.10.3、预约访客的登记 (84)
3.10.4、未预约访客的登记 (85)
3.10.5、访客图像抓 (85)
3.10.6、访客进出记录追踪 (85)
3.10.7、访客登出 (85)
3.10.8、内部员工预约和登记 (86)
3.10.9、访问地点设置 (87)
3.10.10、访客资料管理 (87)
3.10.11、访客卡管理 (87)
3.10.12、操作员权限 (88)
3.10.13、主要硬件 (88)
3.11、体育馆、会议室等场馆预约管理系统 (89)
第4章集约化一卡通管理系统 (93)
4.1、消费管理系统 (93)
4.1.2、智慧一卡通体系结构 (94)
4.1.3、系统功能 (95)
4.1.4、系统特点 (96)
4.1.5、主要硬件 (96)
4.2、智能控水系统 (98)
4.2.1、体系结构 (99)
4.2.2、系统功能 (99)
4.2.3、系统特点 (100)
4.3、校易付(手机支付) (101)
4.3.1、校易付特点 (101)
4.3.2、校易付主要功能 (102)
4.3.3、系统优势 (102)
4.4、琴房管理系统 (102)
第1章前言
近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速,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很多学校面临信息孤岛、信息安全隐患等方面的挑战。

如何通过“互联网+”打造智慧校园,成为很多学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在新的互联网变革下,连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最核心的是我们对象发生了变化,对象的聚合方式发生了变化。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把各种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人与人、人与关系的连接,实现跨终端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及分析,实现实现个性化的师生服务和校园宣传,应该是目前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关注的方向。

如今,以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为载体,学校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态势已初步呈现。

据省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施“互联网+教育”战略中,省各学校正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的各领域之中,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的创新力和质量,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教育发展新形态。

1.1、政策背景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持续向
好,教育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对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任务、新要求。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

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应对诸多复杂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国内看,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迫切需要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各类紧缺人才。

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迫切要求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生育
政策调整,学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教育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教育体系、结构和布局面临深刻挑战。

无论从当前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还是从长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看,都需要抓住教育这一最基础环节,推进优先发展,提高国家发展水平。

从教育领域看,当今世界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

确保包容、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成为世界教育发展新目标。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治理呈现出多方合作、广泛参与的特点。

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尚不能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科学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与环境有待完善,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仍较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够契合;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不能适应提升质量与促进公平的新要求;学校办学活力不强,促进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教育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亟待完善,多方参与教育治理和评价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教育对外开放的
水平不够高;教育优先发展地位需进一步巩固。

1.2、系统技术标准
1.2.1、系统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5.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6.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1171-2001
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8.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9.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10.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
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
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
1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5.《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
16.其它相关的国家与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
1.2.2、系统设计原则
1.2.2.1、实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

系统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各项业务要求、满足系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业务需求,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应努力降低建设费用,选择技术成熟和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的产品,并尽可能地利用好现有设备,减少浪费。

现有系统可优先利旧使用,降低系统成本。

为保证日常办公需要,可逐步对原有网络系统更新改造。

1.2.2.2、 合理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系统方案的设计必须遵循系统工程的设计准则,在系统的合理性与技术的先进性之间取得均衡。

应努力追求整个系统功能的科学合理性,防止片面追求某一局部的高指标与先进性。

在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

1.2.2.3、 标准化与开放性的统一
系统设计应尽量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并严格遵守相关技术的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以确保系统之间的开放透明性和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

考虑到整个系统是分期建设的,系统设计时,对有扩展要求的子系统,在设计和选用设备时,应在对未来业务的增长和扩容进
行科学预测基础上进行余量设计,预留扩容和发展的空间。

1.2.2.4、 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整个系统采用具有高可靠性的总体设计,选用的设备自身应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关键设备或关键部件应采取备份冗余设计,选用安全机制完善、安全级别较高的系统软件,使用具有可靠功能的专用产品。

1.2.2.5、 易管理性和易维护性的统一
系统应易于管理和维护,借助网管、系统自诊断程序等专门工具,可方便地监控网络或其它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便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设计应采用简洁易用的体系结构,以降低系统运行维护费用。

为确保产品的售后服务,原则上应选用技术成熟的国内品牌产品。

第2章一体化管理平台设计
一体化管理平台是我公司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集中控制和智能化管理需求开发而成的控制平台,在该平台上,涵盖了视频监控、报警监控、门禁等系统、考勤系统、巡更系统、公寓管理系统等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显示出各个区域、各个设备点的设备工作状态、实时刷卡信息、抓拍信息以及报警信息。

一体化管理平台为操作员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监控、报警、门禁点监控管理界面,同时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器、报警点、监测点运行和报警状态以及相应的通信状态一目了然。

一体化管理平台各管理模块共用一个数据库,同一张卡上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智能管理,最后通过组建信息总监控中心一个控制管理平台,对各大系统进行集中监管,统一调度,共享信息资源,达到资源保护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的效果。

2.1、平台架构
智慧学校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可概括为“1+1+1+2”,即一个管理中枢,一个统一门户、一个数据中心、两大核心业务平台。

2.1.1、一个管理中枢
依托学校/值班室两级指挥中心,整合指挥中心和总监控室职能,独立建制、同台运行,建设智慧指挥平台和智慧决策平台,支撑覆盖
学校/值班室的两级学校工作指挥调度网络,强化信息服务、资源管理、动态研判、要害防控、应急处置、执法督查职能,打造学校管理中枢,实现24小时全天候值守、实战化运作。

2.1.2、一个统一门户
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用户提供采集、录入、管理的统一门户,通过学校“一卡通”数字身份认证登录,按岗位职责授权自动进入工作桌面,进行信息采集、业务办理、统计分析、管理控制等操作应用。

工作桌面通过“岗位-数据-应用”的关联,实现功能定制与数据共享,达到化繁为简、减负增效的目标。

2.1.3、一个数据中心
采用数据集中存储与分布式应用相结合的策略,配备具有可移植、可扩展和的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大数据库管理系统,建成学校大数据中心,实现学校改造、行政办公与安防业务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

全校大数据中心基于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实现内网、教育网、外网等数据信息交互机制,为其他独立应用系统、省局应用系统、其它政法部门提供安全可控的信息交换,实现跨系统、跨部门数据共享、信息协同与交换共用。

2.1.4、两大核心业务平台
对现有软件进行技术改造,建成完善的学校业务应用智能组件,无缝集成省局、学校部署的各类技术和安防软硬件系统,依托智能预
案实现全系统应用功能融合与智能联动、工作流程动态执行与监控督查,支撑管理枢纽架构严密的应用协同与指挥调度体系,实现信息、数据与业务的紧密集成。

2.2、平台优势
应用先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RFID中间件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移动支付技术,实现了“软硬件”技术跨界整合,开拓了校园智慧化管理的创新之路。

营造安全宿舍环境、打造数字化智能管理,掌握学生实时状态、及时处理突发险情。

实现宿舍管理的科学有序,让家长放心、师生舒心、校方省心!
2.3、方便快捷的接口管理
可与专业的第三方系统对接,平台数据自动同步,无需二次发卡即可直接使用“门禁、通道闸、电梯、停车、派车、巡更”等业务子系统;卡片发行支持多级密钥管理、支持一卡一密。

2.4、建设思路
管理平台系统有B/S与C/S架构,B/S架构主要实现不同级别管
理者的业务使用,C/S主要用于值班室信息监控、设备管理、设备通信管理等。

B/S管理平台
C/S管理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