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钢筋要求PPT

合集下载

【PPT课件】钢筋施工验收要点

【PPT课件】钢筋施工验收要点

柱钢筋及柱箍筋问题
钢筋型号焊接错误
第一道箍筋距楼层面50mm
核心箍只有一道箍筋
柱钢筋及柱箍筋问题
柱钢筋偏位
柱箍筋间距偏大
关于钢筋电渣压力焊验收控制要点
1、 电渣压力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即全数检查。 2、 当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件取样的规则为
材料名称 检验要求 式样要求 取样数量方法 在现浇钢筋混泥土结构中, 应以300个同牌号钢筋接头 作为一批;当不足300个接 头时,应作为一批。
电渣压力焊
拉伸
每批随机切取3根试样,试样长度 不小于8d+200mm
3、电渣压力焊接头拉伸试验结果,3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 抗拉强度。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 复检结果,当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应确认该批接头为不合格。 4、检查不合格的质量处理:a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需切除重新焊接,或采取补强焊 接措施。b对个别接头返工整改困难的可采取补强措施即增加1根同暗柱直径的钢筋绑 扎搭接。钢筋长度为不少于34d.
主次梁相交应加密三道箍 且箍筋直径同主梁箍筋
梁钢筋验收控制要点
梁底部主筋未与箍筋绑扎 梁箍筋间距偏大
板钢筋验收控制要点
1、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墙边尺寸50mm。 2、上筋绑丝朝下,下筋绑丝朝上,与钢筋垂直。
3、双层网片间的钢筋马凳设置,设置间距不大于1米,且高度满足保护
层要求,制作符合要求。 马凳高度=板厚-保护层×2-两排钢筋直径。
Hale Waihona Puke 钢筋节点大样验收控制要点洞口周边加强筋(水平洞口、竖向洞口)
钢筋节点大样验收控制要点
板阳角放射筋设置
谢谢!
电渣压力焊接头

《框架柱钢筋要求》课件

《框架柱钢筋要求》课件

《框架柱钢筋要求》课件课件目标了解框架柱钢筋的基本概念。

掌握框架柱钢筋的构造要求。

熟悉框架柱钢筋施工的注意事项。

课件内容第一章:框架柱钢筋概述1.1 钢筋的分类低碳钢热轧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冷加工钢筋1.2 框架柱钢筋的定义与作用定义:框架柱钢筋是框架结构中用于承受垂直荷载的构件。

作用:承受楼面、屋面等结构的垂直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基础。

第二章:框架柱钢筋的构造要求2.1 钢筋的级别与直径钢筋的级别:HPB300、HRB335、HRB400、HRB500等。

钢筋直径:根据设计要求和柱截面尺寸确定。

2.2 钢筋的布置要求钢筋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置。

钢筋应均匀布置,避免出现局部密集或稀疏现象。

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宜大于柱高的1/10。

2.3 钢筋的锚固要求钢筋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锚固端应进行弯钩处理,弯钩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

2.4 钢筋的焊接要求钢筋焊接应采用电阻点焊或电弧焊。

焊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第三章:框架柱钢筋施工的注意事项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

检查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对钢筋进行除锈、清污处理。

3.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钢筋的焊接质量。

检查钢筋的锚固长度和弯钩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控制钢筋的布置间距和位置。

3.3 施工后的验收与维护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对验收合格的框架柱钢筋进行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施工过程中受到损坏。

第四章:案例分析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例,分析框架柱钢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复习总结框架柱钢筋的基本概念、构造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

复习本课件中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课件附录相关规范和标准框架柱钢筋施工图纸示例钢筋焊接方法示意图参考文献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204-20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 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本课件的科学性1. 基于规范和标准:课件内容严格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图解钢筋柱配筋》PPT模板课件

《图解钢筋柱配筋》PPT模板课件

改造截面法2(详图表法)
• 平面图:基本按照列表法规则画,一般一个建筑 物只画一个平面图,图中只画柱子轮廓图
• 列表:将列表法中用文字表达的截面尺寸、纵筋、 箍筋改用截面法的放大截面表达
细部构造
细节决定成败
03G101-1图集中 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03G101-1P36图集规定
钢筋的做法
适用范围:各种的结构
改造截面法1
• 将列表法和截面法的优点结合起来
• 平面图:按照截面法规则分标准层画,但是图中 所有柱子编号后只画轮廓图,不画放大的配筋截 面图
• 配筋截面:将各个编号的柱子放大截面图画在平 面图旁边,表达截面尺寸、纵筋、箍筋
裙 房 标 高 0.830~ 11.630 柱 平 法 施 工 图
柱子为框 架柱编号
为2
定位b边 尺寸与轴
线关系
150 450
柱子尺寸 b=650mm h=600mm
定位h边 尺寸与轴
线关系
所有纵筋位置 见断面图
角部纵筋 4φ22
b边中部纵筋 5φ22
所有纵筋(角 部、b边中部、 hh边边中中部部)纵一筋
共242φφ222
150 450
纵筋直径只有1种,全部纵筋注写在集中标注; 钢筋位置在断面图中按照实际布置画出; b边和h边不再用文字标注
(2)注写方法
• 截面注写法 • 列表法 • 详图表法
①截面注写法
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上,对 所有的柱子编号,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 中选择一个截面,并将此截面在原位放 大,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轴线定位和 配筋具体数值
图名表示这张配 筋图表达的是第 6层到第11层柱
子的配筋图
特别注意: 只画竖向构件(柱、墙)√

柱的钢筋构造

柱的钢筋构造

-
-
-
-
-
-
-
-
-
-
• (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 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
•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 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 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 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 (11)在柱箍筋加密区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 加密区配筋率的1/2;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 不应大于10d;对三、四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 于15d(d为纵向钢筋直径)。
-
-
3、箍筋加密区范围
•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
-
• 3)框架梁顶层端节点处,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 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图1-84b),
其搭接长度竖直段不应小于1.7la(laE)。当梁
上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2%时,弯入柱外侧 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的搭接长度, 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20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直径)。柱外侧纵向钢 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弯折段的水 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直 径)。
-
图1-84 顶层端节点梁柱纵向钢筋的搭接
-
2. 箍筋
• (1)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对圆柱中的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段平 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 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 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 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柱配筋图识读ppt课件

柱配筋图识读ppt课件
16
梁上柱1 250*300
一侧中部筋 4根20
框架柱1 650*600
角筋4根22
全部纵筋 22根22
17
五、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规定
对所有柱编号,从相同编号的柱中选择一 个截面,按另一种比例原位放大绘制柱截面配 筋图,并在配筋图上依次注明编号、截面尺寸、 角筋或全部纵筋(当纵筋采用一种直径且能够 图示清楚时)及箍筋的具体数值(与梁箍筋注写 方式相同)。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必须再 注写截面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对称配筋的 矩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
-1 4.5 -4.53
-2 4.5 -9.03
325 325
基础底板 1.2
3
注:框架柱分边柱角柱、中柱,
19
顶层锚固长度分别处理。
SUCCESS
THANK YOU
2019/6 框架柱1
侧中部筋 5根22
5 22
KZ1 650*600 4 22 φ 10@100/200
650*600 角筋4根22
层号 层高 标高 5 3.6 15.870
4 3.6 12.270
4 20 150 450
3 3.6 8.670
2 4.2 4.470
C
1 4.5 -0.03
二、柱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施工图
一、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柱平法施工图 的表示方法
列表注写方式 截面注写方式
各结构层楼面标高 注 明 结构层高
结构层号
10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9
柱配筋图平面表示方法
柱平法施工图有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柱 在不同标准层截面多次变化时,可用列表注写方式,否 则宜用截面注写方式。

抗震框架柱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详图

抗震框架柱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详图
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二),D、E柱外侧纵筋分两批截断C(与梁上部纵筋搭接)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一),A-C内侧纵筋说明同A(当顶层为现浇板,其砼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内侧纵筋说明同A(与梁上部纵筋搭接)(当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1.2%时)不少于柱外侧纵筋面积的65%伸入梁内aE≥20d≥1.7l(与梁上部纵筋搭接)其余柱外侧纵筋(与梁上部纵筋搭接)DEa≥1.7l内侧纵筋说明同A伸至柱内边弯下梁上部纵筋(与梁上部纵筋搭接)梁底≥1.5laE梁上部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当直锚长度≥lEa时直锚长度≥l直锚长度<l顶点边节点纵向钢筋弯折要求注:1.抗震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分(一)、(二)两种类型。根据 设计者指定的类型选用。当未指定 类型时,即为设计者允许施工人员 根据具体情况自主选用。 2.每一构造类型中分若干种构造确选用。内侧纵筋说明同A(当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1.2%时)梁上部纵筋分两批截断E梁上部纵筋AaEEadr梁底d≤25 r=6dd>25 r=8d≥1.5laE柱顶部第二层12d伸入梁内的柱外侧纵筋柱内侧纵筋8d柱顶部第一层当水平弯折段位于柱顶部第一层时,伸至柱内边后向下弯折当水平弯折段位于柱顶部第二层时,伸至柱内边后截断。8d后截断。其余柱外侧纵筋:梁底a≥1.5lE≥20d梁上部纵筋B梁上部纵筋入现浇梁及板内全部柱外侧纵筋深\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寸,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5):剪跨比宜大于 2 (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 ,二级为0.75 ;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 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6)纵筋配置原则: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l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G901图集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框架柱讲义PPT

G901图集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框架柱讲义PPT

砌体填充墙形成的框架短柱剪力破坏
2020/8/11
28
10.柱中复合箍筋的排布形式
1)复合箍筋肢数:m x n m – 横向肢数、 n – 竖向肢数;
2)箍筋配置形式应考虑中部留有浇筑混凝土所用的 导管空间; 3)复合箍筋应采用封闭式(135°弯钩加直线段), 复合方式可采用大箍套小箍; 4)箍筋封闭口的弯钩位置,可沿柱竖向顺时针(或 逆时针)顺序排布; 5)箍筋每层的重叠数量不宜多于三层;沿外侧封闭 箍筋每侧不宜多于两层;
2020/8/11
52
D.柱两侧框架梁底、梁顶标高不均相同时
满足坡度( ≤ 1:6)要求,上部纵向受力钢 筋在节点核心区内弯折贯通,
2020/8/11
53
不满足时可分别采用直线锚固或弯折锚固形式;
2020/8/11
2020/8/11
29
6)抗震设计时,箍筋(拉结钢筋)对应纵向钢筋除 满足设计的肢数外,应满足“隔一拉一”;
7)柱中部采用拉结钢筋代替内封闭箍筋时,拉结钢 筋宜紧靠纵向钢筋拉结外侧封闭箍筋;
8)当箍筋的肢数为奇数时,可单独设置拉结钢筋, 与封闭箍筋形成复合箍筋;
9)当两个方向的箍筋肢数不相同时,可根据箍筋的 排布规则确定具体排布方案;
10)箍筋的封闭口位置沿柱竖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错开排布,单肢 箍的弯钩方向也应对称排布;
11)复合箍筋不应采用带“内折角”的加工方式。
2020/8/11
30
12)复合箍筋排布组合 (1)3x3
(2)4x4
2020/8/11
31
(3) 5x5
(4)带内折角的箍筋
2020/8/11
32
(5)同层复合箍筋的排布位置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完美版PPT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完美版PPT
柱插筋在根底内的锚固,由柱插筋在根底内的竖向长度、柱插筋底部的弯折长度、根底顶面以上不能进行柱钢筋连接的高度、柱钢筋 错开连接的高度四局部组成
〔1〕柱插筋底部弯折长度为 ; 〔5〕同一截面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3〕楼面上下非连接区高度二层楼面下部为 ,二层楼面以上均为 ; (3)楼层以上柱纵筋连接构造见表7-10;
〔1〕柱插筋底部弯折长度为375 ;
〔2〕根底顶面以上非连接区高度为1500 ; 〔3〕楼面上下非连接区高度二层楼面下部 为750,二层楼面以上均为500 ; 〔4〕与上部钢筋的连接相邻连接接头应错开, 错开距离为 ;875
〔5〕同一截面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50%
〔5〕同一截面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楼面上下非连接区高度抗震时为max( 、 、500),非抗震时为500; 〔1〕柱插筋底部弯折长度为 ; (1) 当 时,上部钢筋锚入楼层面以下 ,下部钢筋锚入梁柱交接核心区直段长度不小于 并直弯12d; 1.理解钢筋混凝土柱的钢筋构造要求 同一截面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2.熟练识读柱标准构造详图
பைடு நூலகம்
楼面上下非连接区高度抗震 时为max( h n / 6 、h c 、500),非 抗震时为500;
与上部钢筋的连接相邻连接 接头应错开,错开距离为35d, 500的最大值;
同一截面钢筋接头面积百分 率不宜大于50%;
楼层部位变截面框架柱剖面详图 /hb 1/6 中柱
边柱
/ hb 1/6 中柱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任务二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 任务目标 1.理解钢筋混凝土柱的钢筋构造要求 2.熟练识读柱标准构造详图 ■ 任务内容 1.知识点 柱钢筋在工程中的各种构造情况 2.技能点 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识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 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 比计算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3
6.3.9 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 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2、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 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 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6.3.10 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规范第6.3.7条采用;一、 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 ,不宜小于0.6%、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节点核芯区,体积配箍率不宜 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
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 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1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7-2采用。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 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 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 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4
3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2)、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比表6.3.9内数值增 加0.02,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 9度一级时不应小于1.5%。 4 、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 2)、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 倍纵向钢筋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