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钢筋算量计算设置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联达钢筋算量GGJ2013操作札记要点
模块(如柱、梁、板、基础、装修等)T构件(定义属性时新建的是构件)T图元(绘制的是图元,一个构件有一个或多个
图元)
总则:
流程:首层T地上T地下(如地下室部分)T基础(如筏板……);主体-零星;
主体: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门窗洞—暗柱/端柱—暗梁/连梁;
框架结构-------- 柱—梁—板;
框剪结构------ 柱—剪力墙部分—梁—板—砌体墙部分
砖混结构砖墙—门窗洞—构造柱—圈梁
顺序:建工程—建楼层—建轴网—绘图输入—汇总看结果绘图输入:定义属性(及套用做法后)—定义属性输入钢筋信息、绘制图形—汇总计算后(查看工程量及计算式)常用快捷键功能:
执行“工具菜单—选项—绘图设置”,勾选“动态输入”(包括“指针输入”和“标注输入”两种功能,
它们之间用“f键”进行切换。
每个功能自身中采用“Tab键”切换输入框)、“动态提示”选项。
可使用快
捷键组合Alt+Z显示关闭动态输入功能,使用快捷键组合Ctrl+Q显示关闭动态提示功能。
钢筋符号:A:HPB235 或HPB300 钢筋;B: HRB335 钢筋,BE: HRB335 E钢筋,BF : HRBF335 钢筋,BFE:
HRBF335 E钢筋;C: HRB400 钢筋,CE: HRB400 E钢筋,CF: HRBF400 钢筋,CFE: HRBF400 E钢筋;D : RRB400 钢筋;E: HRB500 钢筋,EE: HR500 E钢筋,EF: HRBF335 钢筋,EFE: HRBF500 E钢筋。
注:“HRBF” 代表细晶粒
“ RRB ”代表余热处理~ 。
一、新建工程
1、工程信息
(1)工程信息
按设计输入(结构类型、檐高、设防烈度决定着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影响钢筋搭接及锚固长度。
(2)工程设置
①损耗模板:当地定额子目中如含有损耗(计价表为2% )时,钢筋算量应选用“不计算损耗”。
②报表类别:下拉选项中有本地区报表得选本地区报表,若无则选择全统。
地区报表优势在于有当地钢筋
子目可套用。
③汇总方式:一般预决算均为“按钢筋外皮(不考虑弯曲调整值)”。
下料时可按“中轴线计算钢筋(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制作时,钢筋弯曲后皮变短、外皮变长、中轴线长度不变,我们实际下料用的是中轴线长度。
外皮
长度是按图中计算出来的长度,亦即预算长度;中轴长度是指按钢筋中心线长度计算出来的长度,亦即下
料长度;两者关系:中轴长度=外皮长度-钢筋弯曲调整值。
公式推导见下图及计算:
实际下料长度 =中轴线长度= W + Z + 弧长be ;
弧长be = 2 JI(R + d/2)* a/360 =( R+d/2)刃a ;
••• W = L2 — ; L2为外皮长度
Z = L1 - Y ; L1为外皮长度
X = Y= (R + d) xtan( «/2 )
•••实际下料长度=L2-X+ L 1 -Y+ ( R+d/2)刃a
=[L1+ L 2] -[2(R + d) x tan( a/2 ) - ( R+d/2) jid]
=外皮长度—弯曲调整值
⑶编制信息略
2、比重设置
市场上无①6的钢筋,因此将①6钢筋的比重调整为①6.5筋的比重。
修改默认值后的选项背景色变成黄显, 点击“默认值”后可恢复到默认值。
3、弯钩设置
弯钩长度=弯弧段量度差+平直段长度。
量度差是指钢筋转角处外包线的长度与圆弧段钢筋中心弧长的差值,是由于尺寸标注方法引起的误差。
以135。
弯钩量度差为1.9d来举例推导,见下:
来端作】35^弯钩* CRH ^2b)~1
鸾曲増加慢度=- (</+ y)
二f皿:
加戲諾臼尺躬中帼
通过上面推算可知,量度差值与弯曲的角度和弯心直径有关(软件中弯钩长度中的量度差值只是规要求
的几个数值中的一个,即按照D=2.5d记取的量度差值,D为弯心直径,d为箍筋直径),平直段长度是规
的要求,软件表中弯钩长度数值为二者相加的结果。
箍筋弯钩平直段单选项“图元按抗震考虑”表示箍筋和拉筋的计算按照构件图元自身的抗震等级考虑(工程是抗震设防的,但工程中的构件有抗震构件和非抗震构件两种。
抗震构件的箍筋135。
弯钩长度按11.9d
计算;非抗震构件按6.9d计算,同时需要把按非抗震计算的构件属性中的抗震登记为非抗震);“工程抗震考虑”表示箍筋和拉筋的计算按照工程的抗震等级考虑。
修改默认值后的选项背景色黄显』击“默认值”后可恢复到默认值。
4、损耗设置在“ 1、工程信息”中进行设置后体现
、计算设置
软件中默认的都是常用的做法,置了平法图集规定的做法,实际工程中可以视实际情况修改。
对计算设
置模块中的“计算设置”和“节点设置”的设定是对整个工程有效的,如果工程中有特殊构件与一般情况
不同时,可以在构件的属性中对单个构件进行设置,满足个性化需求。
修改默认值后的选项背景色黄显,_______________ 点击“恢复”后可全部恢复到默认值,也可通过右键进行“恢复当前项默认设置”。
窗口中的“导入规则”、“导出规则”按钮功能:同GCL2003 —样,将已经修改好的计算设置保存为一个文件单独存放,下次同类工程可以导入该文件便于应用。
修改了某条计算设置后如想要回到默认设置时,可执行右键菜单予以“恢复当前默认设置”。
如果要将当
前页面中的设置恢复到软件默认状态时可点击“恢复”按钮。
(一)计算设置
默认的都是图集和规中的做法,如果是按图集设计的工程一般不需要修改,有特殊需要时用户可以根据结构施工说明和施工图的具体做法来对具体的项目进行修改。
1、柱/墙柱:
(1) 公共设置
①插筋锚固区箍筋数量:按间距或指定数量两种选项,结合平法要求“@<500且》2道”根据设计图纸计
算后按实选取。
②箍筋加密区包含错开距离:是指柱纵筋搭接加密围是否要覆盖错开搭接距离0.3Lle\0.3LI 。
如果选择包含,
则搭接加密围为2.3 Lle\2.3 LI 。
⑵柱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有全部弯折和角筋弯折两个选项,默认为全部弯折。
当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
锚固差点Lae\La即可。
〖常识:〗现浇砼等跨框架结构中间柱(近似)通常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等跨框架边柱、一般框架结构柱和单层厂房柱等
压的独基、条基高度》1200,或大偏心受压的独基、条基高度》1400时,可仅将角筋座底弯折,其它筋满足
属单向偏心受压构件;结构角柱属双向偏心受压构件。
相对偏心距较大,称为“大偏心受压”,其与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区别是:前者远侧钢筋受拉且先屈服,称为受拉破坏(延性破坏);后者远侧钢筋受拉或受压但未屈服,称为受压破坏(取决于砼抗压
强度,属脆性破坏)。
②矩形柱基础锚固区只计算外侧箍筋:提供是或否两个选项。
“是”是指锚固区的箍筋为外圈的双肢箍筋。
③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是指插筋外露长度,分嵌固区和非嵌固区的情形,长度同柱底加密区长度。
(3)墙柱
①抗震暗柱端柱纵筋露出长度:默认为500,这与平法规定“端柱及小墙肢按框架柱”相异,实际绘制端柱
时可按框架柱绘制。
§
②暗柱端柱垂直钢筋搭接长度:默认按搭接百分率计算,即按Lle\Ll。
备选选项“按平法图集计算”为
1.2Lae\1.2La,此值同剪力墙纵筋搭接构造,为一般不选。
③非抗震暗柱端柱纵筋露出长度:默认为500,这与平法规定“端柱及小墙肢按框架柱”相异,实际绘制________________ 柱时可按框架柱绘制。
§
2、剪力墙:
(1)公共设置
①纵筋接头错开百分率:默认为w 25%。
受拉钢筋搭接百分率规规定:“同一连接区段梁、板、墙类构件受
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宜w 25 %,柱类构件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宜w 50 %。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
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时,梁类构件宜w 50 %,板、墙、柱类构件可适当放宽”,可视实际进行调整百分率。
②暗梁连梁边框梁拉筋设置:软件默认为梁宽w 350时①6; > 350时①8。
设计不同应进行调整。
⑵连梁
①顶层连梁锚固区箍筋间距:默认按平法规定150。
设计不同时应调整。
②连梁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区长度:默认600,设计不同时按实调整。
③连梁垫铁计算设置:可按实际进行设置。
④连梁侧面纵筋距连梁纵筋的距离:默认为s/2。
如实际不同(如按G901
图集为距梁底50 )排布时按实调整。
⑶暗梁
①暗梁/边框梁侧面纵筋距暗梁/边框梁纵筋的距离:默认为s/2。
如实际不同(如按G901图集为距梁底50 )排布时按实调整。
(4)剪力墙
①起始竖向分布筋距暗柱边的距离:默认为s/2。
如实际不同(暗柱时,将剪力墙身中的竖向分布钢筋整体
排布后,把最小的间距、即w S放在靠暗柱或转角柱处;端柱时,第一根竖向钢筋距端柱近边的距离不大于100伽)排布时按实调整。
②墙在基础锚固区的左侧右侧水平分布钢筋排布:默认均为500 ,实际不同时应按实调整。
之所以分左右
侧,是应为当外墙外侧遇到插筋保护层厚度w 5d时要增加横向构造水平钢筋,从而导致水平分布筋根数异
于剪力墙侧水平筋的情况。
③暗梁边框梁梁纵筋与墙水平钢筋的距离在数值不计算水平钢筋:默认s/2。
意思是§连梁和暗梁没有输入侧面纵
筋时,墙身水平筋算至暗梁顶;连梁和暗梁有侧面纵筋时,墙身水平分布筋只算至暗梁底,墙身水平筋与暗梁纵筋的距离若大于S/2则多追
加一根(计算设置中有体现)。
④顶层墙身垂直筋锚固计算起点:默认按板底,是对于当前位置同时存在梁、板构件时的情况,按需进行设置。
⑤墙身钢筋搭接长度:默认为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软件默认搭接率为w 25%,此时搭接长度刚好等同于平
法1.2Lae )计算。
默认选项为按错开距离及Lie计算,而平法图集搭接长度为 1.2lae,与按错开率计算的
搭接长度有可能不一样,若发生此种情况时,可选择“按平法图集计算”选项。
⑥剪力墙钢筋同间距隔一布一布置时,间距表示:默认为“不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
如果选择“同种钢筋
之间的间距”时则表示不同种钢筋之间的实际间距为设计间距的1/2。
(5)人防门框墙
①边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的箍筋数量:默认2道,可按实际调整。
②门框左右侧水平筋在基础插筋锚固区的数量:默认2道,可按实际调整。
3、框架梁:
(1) 公共部分
①梁以平行相交的墙为支座:默认为“否”。
原因阐述:首先,梁的支座只能是某一个构件,不能设置剪力
墙和暗柱都是支座。
对于梁端部支座,我们可以设置暗柱(绘制时如果希望以柱为支座<梁纵筋伸到到柱边弯折>,请把梁绘制到柱上,与柱相交)或者是剪力墙(按照平法原理,应该是以整片墙为支座的。
绘制时请将梁与墙相切绘制,不要有重叠,梁按直接锚入lae计)为支座。
但是对于梁跨中的支座,也就是所说
的梁贯通剪力墙和暗柱,原则上该位置的梁不应该以墙为支座。
这是因为梁延伸到剪力墙上后,按照设计
原理应该转换为暗梁,也就是说墙上的这一段梁应该是暗梁,所以目前软件不允许把剪力墙设为梁的中间
支座。
这个原则青来教授在第三季度的平法讲座中已经说明了。
如果在设计中遇到梁贯穿墙和暗柱时,建议可以询问设计人员,这道梁是否是以墙为中间支座。
如果他说是,我们可以给他讲讲设计原理。
(2) 上部钢筋/
(3)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筋遇支座做法:软件默认为“遇支座连续通过”。
请教一下常规是否可选“钢筋连续长度大于钢
筋搭接定尺长度时就近支座附近断开”?§|
(4) 侧面钢筋吊筋
侧面通长筋遇支座做法:软件默认为“遇支座连续通过”。
请教一下常规是否可选“钢筋连续长度大于钢
筋搭接定尺长度时就近支座附近断开”?§|
⑸箍筋拉筋
①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默认为0。
应视实际进行调整,具体要看设计图纸在主次梁相交位置有没有
布置附加箍筋,若只有少量次梁布置了附加箍筋,就在原位标注就好了,若是设计全部都布置了附加箍筋,
在计算设置中进行修改就好啦,比较方便。
②拉筋配置:默认为按规计算(梁宽〉350时为①8; <350时为①6 )。
当设计与之不同时应按设计进行调整。
(6) 悬挑端
①悬挑跨下部钢筋锚入支座长度:软件默认为15d。
注意!当设计明确应考虑地震作用时,下部钢筋锚入支
座长度应为Lae (11G101-1P89 注2 )。
4、非框架梁:
(1) 公共部分
①宽高均相等的非框架梁L形、十字相交互为支座:默认设置为否。
本设置的前提为:宽高均相等。
除此
以外,软件中默认的是宽梁为窄梁的支座,高梁为低梁的支座。
应根据图纸上具体的梁的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若想在提取梁跨时,同样的非框架梁遇非框架梁也默认为支座时,应调整为“是”。
②梁以平行相交的墙为支座:默认为“否”,原因阐述同框架梁。
(2) 上部钢筋/
(3)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筋遇支座做法:软件默认为“遇支座连续通过”。
请教一下常规是否可选“钢筋连续长度大于钢
筋搭接定尺长度时就近支座附近断开”?§|
(4) 侧面钢筋吊筋
侧面通长筋遇支座做法:软件默认为“遇支座连续通过”。
请教一下常规是否可选“钢筋连续长度大于钢
筋搭接定尺长度时就近支座附近断开”?§|
⑸箍筋拉筋
①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默认为0。
应视实际进行调整,具体要看设计图纸在主次梁相交位置有没有
布置附加箍筋,若只有少量次梁布置了附加箍筋,就在原位标注就好了,若是设计全部都布置了附加箍筋,在计算设置中进行修改就好啦,比较方便。
②拉筋配置:默认为按规计算(梁宽〉350时为①8; <350时为①6 )。
当设计与之不同时应按设计进行调整。
③井字梁相交时箍筋贯通设置:默认横向贯通,到底按横向或纵向按设计定。
横向为开间方向,纵向为进
深方向。
⑹悬挑端/
(7) 基础联系梁
①多跨基础联系梁上部通长钢筋遇中间支座:默认连续通过,可按实际情况调整为锚入柱(当该基础联系
梁为联结基础时)。
②多跨基础联系梁上部通长钢筋遇中间支座:默认连续通过,可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为锚入柱。
5、板:
(1) 公共部分
①起始受力筋、负筋距支座边缘距离:默认s/2,当实际为50时可按实调整。
②分布钢筋配置:默认①6@250,应按实际进行调整(点击后三点按钮,对“所有板厚”或“各种不同板
厚”情况进行设置)。
③负筋(跨板受力筋)分布筋、温度筋是否带弯钩:默认为否。
分布筋一般不带弯钩,但温度筋是否要弯
钩视设计定,因本设置将分布筋与温度筋捆扳,若温度筋带弯钩时该如何设计具体在询问客服。
④负筋、跨板受力筋在板的弯折长度:默认为板厚—2c。
备选选项为板厚—c,可按实际调整。
⑤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默认<25%。
一般为<50%,按实际定。
⑥温度筋起步距离:默认为s。
实际不同可调整。
(2) 受力筋
①板受力筋板带钢筋按平均长度计算:按默认“否”。
当板不是形的时候钢筋一般不按平均长度计算,
而是按实际计算。
②柱上板带板带暗梁下部受力钢筋伸入支座长度:默认为La,应改为0.6*Lab+15*d (11G101-1P97 )。
这里的支座是指端支座。
③柱上板带板带暗梁下部受力钢筋伸入支座长度:默认为0.6*Lab+15*d 。
这里的支座是指端支座。
④跨板受力筋标注长度位置:默认为支座中心线,设计不同时应进行调整。
⑶负筋
①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支座:默认含支座宽度,设计不同时应进行调整。
②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默认为支座边线,设计不同时应进行调整。
⑷柱帽/
6、空心楼盖:暂时未涉及,遇时在详参。
7、基础:
(1) 公共设置项
①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默认为25%,实际不同时按实调整。
(2) 条形基础
①条基受力筋长度计算设定值:默认2500,表示当条基底板宽度》2500时,底板钢筋可缩短10%。
②L形相交时条基分布钢筋是否均不贯通:软件默认为否,即只有一向条基分布钢筋贯通的意思。
疑问:本设置是指转角有延伸还是转角无延伸?,11G101-3P69 中L形转角相交不管有无延伸,条基的分布筋均不贯通,而且转角无延伸时交叠部分两向受力筋应布置成网状,分布筋与另向受力筋搭接150,软件该如何
保证?还是在绘图时交叠布置绘制?§|
(3) 独立基础/
(4) 筏形基础
①跨筏板主筋标注长度位置:默认为支座中心线,设计不同时应调整。
②筏基底部附加非贯通筋伸入跨的标注长度是否含支座:默认为包含支座宽度,设计不同时应调整。
③单边标注支座非贯通筋标注长度位置:默认为支座中心线,设计不同时应调整。
④筏板边部集水坑底筋面筋在边缘弯折长度:默认为15d。
⑸桩承台/
⑹柱墩/
8、基础主梁/承台梁:
(1) 公共部分
①U形构造封边筋:默认为B20@200,设计不同时应调整。
(2) 上部钢筋/
(3) 下部钢筋/
(4) 侧面钢筋及吊筋/
(5) 箍筋拉筋
①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默认为0 ,应视实际进行调整。
具体要看设计图纸在主次基础梁相交位置有没有布置附加箍筋,若只有少量次梁布置了附加箍筋,就在原位标注就好了,若是设计全部都布置了附加箍筋,在计算设置中进行修改就好啦,比
较方便。
②箍筋加密长度:软件默认为一级抗震时max(2*h,500);二级及以上max(1.5*h,500)。
本人认为这是错
误的,基础主梁、基础次梁箍筋不存在加密区之说,而是存在两种密加疏2种间距,密箍在梁的两端,疏
箍在梁跨中,长度区段由设计指定,而非有规规定。
③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默认为自腋端部。
本人认为说法欠妥,因为加腋围的箍筋与基础梁的箍筋配置相同,仅箍筋高度
为变值,而基础梁箍筋区段长度设计给定,无规规定之说。
④拉筋配置:默认为①8,当设计与之不同时应按设计进行调整。
⑤桩顶嵌入承台梁中的长度:默认为100。
当设计桩直径或桩截面边长V 800时应调整为50。
9、基础次梁:
(1) 公共部分
①宽高均相等的基础次梁L形、十字相交互为支座:默认设置为否。
本设置的前提为:宽高均相等。
除此
以外,软件中默认的是宽梁为窄梁的支座,高梁为低梁的支座。
应根据图纸上具体的梁的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若想在提取梁跨时,同样的基础次梁遇基础次梁也默认为支座时,应调整为“是”。
②U形构造封边筋:默认为B20@200,设计不同时应调整。
(2) 上部钢筋/
(3) 下部钢筋/
(4) 侧面钢筋及吊筋/
(5) 箍筋拉筋
①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默认为0。
具体要看设计图纸在基础次梁交互时相交位置有没有布置附加箍
筋,若只有少量次梁布置了附加箍筋,就在原位标注就好了,若是设计全部都布置了附加箍筋,在计算设置中进行修改就好啦,比较方便。
②箍筋加密长度:软件默认为一级抗震时max(2*h,500);二级及以上max(1.5*h,500)。
本人认为这是错
误的,基础主梁、基础次梁箍筋不存在加密区之说,而是存在两种密加疏2种间距,密箍在梁的两端,疏
箍在梁跨中,长度区段由设计指定,而非有规规定。
③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默认为自腋端部。
本人认为说法欠妥,因为加腋围的箍筋与基础梁的箍筋配置相同,仅箍筋高度为变值,而基础梁箍筋区段长度设计给定,无规规定之说。
④拉筋配置:默认为①8,当设计与之不同时应按设计进行调整。
10、砌体结构:
(1)构造柱
①构造柱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默认50%,看一下依据。
§
②是否属于砖混结构:默认为否,应按工程实际调整。
因为软件中考虑了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上
的构造柱计算是不一致的,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箍筋连续通过(箍筋遇圈梁要加密);在框架结构中,构造
柱箍筋算至梁底。
选择否时按照框架填充墙构造计算(构造柱软件默认按下部预留钢筋,上部预留埋件),按框架填充墙构造计算时,基础围不计算箍筋。
只有选择为“是”,表示砖混结构才计算基础中的2个箍筋, 且软件就不再计算下部预留钢筋,上部预留埋件。
③构造柱遇圈梁箍筋是否加密:默认为不加密,此项设置仅针对框架结构填充墙构造柱有效。
只有砖混结
构构造柱遇箍筋圈梁才应加密。
④构造柱遇非圈梁是否通过:默认为通过,当构造柱遇框梁不想通上去即想锚入梁里时选择“否”。
注意,本设置仅针对框架填充墙且柱相邻节点的做法为预留钢筋时有效。
⑤填充墙构造柱做法:默认为下部预留钢筋(绑扎),上部预留埋件(焊接)。
可按实际施工方式调整。
⑥使用预埋件时构造柱端部纵筋弯折长度:默认10d,实际不同时可调整。
验证一下构造柱端部纵筋弯折是哪个部位?§
⑦植筋锚固深度:默认10d,实际不同时可调整。
⑵圈梁
①圈梁拉筋配置:默认为按规计算(梁宽〉350时为①8; <350时为①6)。
当设计与之不同时应按设计进行调整。
②圈梁L形相交斜加筋弯折长度:默认250,设计不同可调整。
③圈梁箍筋加密间距:默认100,设计不同按实调整。
④使用预埋件时圈梁端部纵筋弯折长度:默认10d,实际不同时可调整。
验证一下圈梁端部纵筋弯折是哪个部位?§
(3) 砌体加筋 对照设计指引,与软件默认不同时可调整。
(4) 过梁过梁的设置方式与软件默认(预留埋件)不同时要调整。
11、其它:
(1)栏板
①水平钢筋遇柱、墙做法:默认为预留埋件,实际不同应调整。
⑵自定义点、线、面 /
(二)节点设置
将图集中的节点都放在了软件中供用户使用。
通过单元格中的三点小按钮进行选择节点做法,并且还可 根据实际情况对节点
图中锚固和弯折的参数进行修改,满足更多的需求。
1、柱/墙柱:
(1)柱顶边、角柱外侧纵筋
◎默认为C-2节点(11G101:属梁搭接节点,未考虑柱外侧纵筋配筋率〉 1.2%须分批截断的情况)
顶层边柱2
◎若配筋率满足分批截断的要求时应选择
C-1节点(出处11G101:算量比C-2节点多)。
◎当现浇板厚度》100时,可将未伸入梁的柱外侧纵筋按伸入梁的方式伸入板,此时应选
B 节点(出处为
03G101),当按要求应分批截断时应选
C 节点(出处为03G101)。
顶层边柱C-1
分两批伸至柱顼弯折
不少于柱外册纵弱 面枳的GW 申入梁内 其余柱外側纵筋忡 年杆内圖背下
(2)柱顶边、角柱侧纵筋
◎默认为1节点(11G101 :满足直锚时直锚,否则弯锚。
与平法相比缺少弯折时平直段应》 0.5Labe 的条
基)。
◎若经计算无法满足直锚,且弯折时平直段应v
0.5Labe 时,可选择2节点。
◎若计算能满足直锚,但施工中仍旧采用弯折时(传统做法)
,可选3节点(算量较多)。
⑶顶层中柱
◎默认为1节点(满足直锚时直锚,否则弯锚。
与 11G101-1相比缺少弯折时平直段应》0.5Labe 的条基)。
◎若经计算无法满足直锚,且弯折时平直段应v
0.5Labe 时,可选择2节点。
◎若计算能满足直锚,但施工中仍旧采用弯折时(传统做法)
,可选3节点(算量较多)。
(4)柱顶无节点构造
◎默认为节点一(伸到柱顶截断);
◎若施工中按伸到柱顶后弯折 12d (传统做法)时,选择节点二。
部外侧纵怖 伸入
珂浇策内
顶戻达柱B
1. 5*li±e
rr
梁上部纵筋
柱外側纵筋抜5朋 分两批伸至柱顶驾折
]__击
_LI — $ 吴i“7-
纵观所有节点图,采用梁搭接节点时梁筋除伸到柱外侧向下弯折至梁底时尚应满足弯折段》
15d 的要求
(在软件“框架梁节点图”计算设置中体现)。
E 节点为柱搭接节点,
D 节点一般不采用。
干施豆谄时伸至tt 顶蛮切 否剧
忡芋柱呵召iWV
底
——]—— 梁上部纵萌
希L H 殆斫伸至柱皿^Tr 诉现伸至柱硒載師
也角柱内侧纵筋2节点
◎若施工中按伸到柱顶后弯折并搭接5d(传统做法)时,选择节点三。
(5)框支柱柱顶构造
◎默认为1节点(有且只有一个选项)。
(6)基础插筋
◎默认为节点一(全部座底弯折);
◎当基础双层双向钢筋存在中部网片且座底在中部网片后弯折时,可选节点三。
(7)桩上柱插筋节点
◎默认为1节点(有且只有一个选项)。
(8)剪力墙上柱锚固构造
◎默认为节点三(纵筋锚入下层墙一定深度后弯折);
◎当柱纵筋伸入下层墙重叠一层时,应选择节点二。
(9)梁上柱、板上柱底部构造
◎默认为节点一(座底弯折12d,不管竖直段是否满足》0.5Labe );
◎经计算,当竖直段v 0.5Labe时,建议选取节点二(座底弯折12d,且应满足总锚长》Lae )
(10)芯柱钢筋底部锚固构造
◎默认为节点一(纵筋直锚入基础》0.7Lae ),应更改为节点二(锚入基础Lae );
◎根据11G101-1平法要求,芯柱插筋基础锚固同框架柱,因此建议芯柱定义时按框架柱定义。
(11)楼层变截面一侧有梁锚固
◎默认为节点三(11G101-1 :封头纵筋伸到梁顶弯折12d,上部柱纵筋插入下柱 1.2Lae。
相比平法做法,封头弯折纵筋竖直段长度缺少》0.5Labe的条件);
◎当经测算,封头弯折纵筋竖直段v 0.5Labe时,可按传统算法选择节点二(封头弯折纵筋保证总锚长》Lae 且弯折段平伸入上柱截面》200长,上部柱纵筋插入下柱 1.5La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