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及行业前景现状分析【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及行业前景现状分析
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有多大?“能源互联网”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了能源互联网的“物联基础”。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预测是能源互联网实现生命体特征的重要技术支撑:能源互联网通过整合运行数据、天气数据、气象数据、电网数据、电力市场数据等,进行大数据分析、负荷预测、发电预测、机器学习,打通并优化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端的运作效率,需求和供应将可以进行随时的动态调整。
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有多大
2019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达9420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55%。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目标是最大幅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以及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而能源互联网的使命,是要破除阻碍开放共享能源生态形成的各类壁垒,深度融合,产业整合,形成综合能源服务。
预计到2020年,5G网络将连接7万亿台设备、500亿个字节数据,以及80%的关键商业流程。在能源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微小的安全漏洞,都可能导致大批风电场和光伏电站陷入瘫痪,或是自动驾
驶的电动汽车改变路线。推进能源数据安全监测与防护保障能力建设已迫在眉睫。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技术正加速推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即产业互联网,而能源互联网将是产业互联网的最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能源互联网就是能源利用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架构。智慧能源既实现了风电、太阳能等多能互补,也实现了电力网、热力网、燃料网、交通网等多网融合。在以能源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正在开启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这也与我们建设“数字中国”的大背景相契合。
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多能互补,能源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融合,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是其主要特征。在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下,终端类型和结构日趋复杂,网络越来越开放,业务越来越融合,越需要实现端、边、云的安全免疫。伴随海量设备的接入和物与物的广泛连接,在5G时代,无论是能源互联网,还是其他类型的产业互联网,其安全性都比3G和4G时代更加紧迫。
据中研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 各国积极研究新能源技术, 特别是太阳能, 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竭,清洁环保等特点, 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存在地理上分散、生产不连续、随机性、波动性和不可控等特点, 传统电力网络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 难于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要求.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方式是分布式的“就地收集, 就地存储, 就地使用”.
但分布式发电并网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分布式发电在高渗透率情况下对上一级电网电能质量, 故障检测, 故障隔离的影响, 也难于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只有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信息的共享, 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 实现可再生能源所发电能的高效传输与共享, 才能克服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的问题, 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真正有效利用.
事实上,美国和欧洲早就有能源互联网的研究计划。2008年美国就在北卡州立大学建立了研究中心,希望将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引入电力系统,在未来配电网层面实现能源互联网理念。效仿网络技术的核心路由器,他们提出了能源路由器的概念,并且进行了原型实现,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对变压器的控制,路由器之间利用通信技术实现对等交互。德国在2008年也提出了E-Energy理念和能源互联网计划。
可再生: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其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从而促使传统的能源网络转型为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分散特性,为了最大效率的收集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需要建立就地收集、存储和使用能源的网络,这些能源网络单个规模小,分布范围广,每个微型能源网络构成能源互联网的一个节点。
互联性:大范围分布式的微型能源网络并不能全部保证自给自足,需要联起来进行能量交换才能平衡能量的供给与需求。能源互联网关注将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组成的微型能源网络互联起来,而传统电网更关注如何将这些要素“接进来”。
开放性:能源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对等、扁平和能量双向流动的能源共享网络,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能够“即插即用”,只要符合互操作标准,这种接入是自主的,从能量交换的角度看没有一个网络节点比其它节点更重要。
智能化: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的产生、传输、转换和使用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