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一年级小学生德育教育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德育辅导案例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德育辅导案例

德育辅导案例一、个案基本情况**,女,8岁,一年级学生。

基本知道怎样遵守课堂和课间秩序,可是,因为年龄的关系,自律性还不够,常常管不住自己的言行。

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做事不细心,也不能很好地集中思想,容易受到干扰。

二、原因分析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在学前教育阶段,习惯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认为她聪明,虽有许多缺点,但关系不大,因此没有及时纠正;再加上家长的文化程度并不太高,没有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软弱无力,缺乏针对性。

三、辅导策略根据个案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

首先,加强学校老师与家庭的联系,保持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的宗旨。

引导她正视自己的缺点,并认识做任何事都要遵守规则。

一开始,我采用摆事实,利用浅显的道理引导,使她认识到;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学校有学校的规定,上街走路有交通规则,进超市买东西要付钱才能拿出去,否则社会就乱套了。

同样,上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不行的。

多次的引导,她我行我素、随意性有所改变。

其次,孩子行为的偏差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纠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

那么教师就要需要树立一个循序渐进的目标,切忌不要害怕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现象,而因此急燥泄气。

在教育中我用显微镜看缺点,放大镜看优点,采取正确引导,逐步纠正,适时激励的手段。

四、教育的效果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

面对**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引言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小学品德教育的案例来探讨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一:班级协作在某小学的一年级班级,每个学生在开学时都被分到一个小组,每周小组成员需要合作完成一项特定任务。

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促进了班级内同学之间的关系的发展。

案例分析:这样的班级协作活动通过让学生互相帮助,学会团队合作来培养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学生们学会了关心他人、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道德价值观。

这样的品德教育案例展示了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互动和合作的重要性。

案例二:关爱行动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们在每个星期五的下午会组织一次关爱行动,他们会去附近的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设施,为那里的老人或孩子提供帮助。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他人的品质,还让他们体验到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的乐趣。

案例分析:通过参与关爱行动,学生们学会了关心他人并且乐于助人。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交流。

此外,通过与老人或孩子交流,学生们还可以增长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案例三:道德游戏在某小学四年级的班级里,教师组织了一次道德游戏活动。

学生们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接受一个道德观念上的挑战,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的活动提供了一个互动的环境,让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思考和探索道德问题。

案例分析:通过道德游戏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他们道德思考的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和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论: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品德教育的实践可以通过班级协作、关爱行动和道德游戏等活动来进行,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怀他人的能力和道德思考能力。

一年级下册德育教育案例(3篇)

一年级下册德育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一年级下册是学生进入小学后的第二个学期,也是他们初步形成集体观念、学会与人交往的关键时期。

本案例以我国某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德育教育为主题,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小学一年级下册,共有四个班,每个班有40名学生。

这四个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各异。

为了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班主任决定开展一次以“团结协作,共同成长”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

2. 案例过程(1)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向学生们介绍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们明白了团结协作对于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随后,班主任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团结协作的例子,以及团结协作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2)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验团结协作,班主任组织了一次户外拓展活动。

活动内容为“拔河比赛”,每个班分成两组,每组20人。

比赛前,班主任对学生们进行了分组,并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比赛开始后,学生们齐心协力,全力以赴。

在比赛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用力过猛而受伤,但其他同学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团结一致,共同为胜利而努力。

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最终,学生们在团结协作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总结反思比赛结束后,班主任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总结反思。

学生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说:“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

”有的说:“在比赛中,我学会了如何与队友沟通,如何互相鼓励,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3. 案例结果通过这次德育教育活动,学生们对团结协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

此外,这次活动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使学生们更加热爱集体,为班级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第一年级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第一年级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第一年级案例分析在小学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通过对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的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在品德与生活教育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六岁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家境普通,成长环境稳定。

在入学前,小明在家中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巧。

然而,在学校环境中,小明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包括缺乏合作意识、不守纪律、不关心他人等。

二、问题分析与解决1. 缺乏合作意识小明在学校中常常表现出不愿与他人合作的倾向,喜欢独立完成任务。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与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也阻碍了他的个人成长。

解决方法:- 引导小明参与团队活动,鼓励他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增强他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建立奖励机制,对小明在合作中表现出色的行为进行肯定和奖励,激励他积极参与合作。

2. 不守纪律小明在课堂上经常做一些不守纪律的事情,例如随意说话、随地乱扔垃圾等。

这种行为不仅干扰了教师的讲课秩序,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困扰。

解决方法:- 建立规范和制度,明确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通过教育引导,让小明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培养他守纪律的意识。

- 对小明不守纪律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给予适当的惩罚措施,以达到纠正行为的效果。

3. 不关心他人小明常常表现出对他人的冷漠,不愿意关心别人的需要和感受。

这种行为使得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十分疏远,也限制了他与他人的良好交流。

解决方法:- 进行情感教育,通过阅读故事、开展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小明对他人的关心和友善。

- 建立模范示范,教育小明如何积极倾听、关注他人,并鼓励他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同学,主动帮助他人。

三、成效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品德与生活教育,小明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逐渐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中。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案例,我选择了一个名叫小明的学生,他在班级中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表率,并且在校园中具有极高的声誉。

下面我将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小明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

一次,班级里的同学们正准备上晨读课,老师突然宣布有一个突发任务,要求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一项服务项目。

该任务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跟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找到他们中的难题并提供帮助。

在这个任务进行的时候,小明没有犹豫地走入了一年级的教室,主动找到了一个比较羞涩的小男孩,并开始与他交流。

小男孩因为刚刚转学,对新环境还不熟悉,面临着适应问题。

小明很细心地倾听了他的困惑和烦恼,并给予了鼓励和建议。

在接下来的课间时间里,小明主动帮助小男孩找到了学习小组,并且在课堂上经常与他一起做活动,让他快速融入了班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明展现了很多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特点。

首先,他展现了同理心和善良的品质。

他能够体会到小男孩因为转学而面临的困难,并积极主动地给予了帮助和支持。

其次,小明展现了乐于助人的精神。

他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别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此外,小明还展现了团队合作和关怀他人的态度。

他不仅帮助小男孩解决困惑,还帮助他找到了学习小组,并在课堂上与他共同学习和玩耍,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友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是通过他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关心和爱的驱动的结果。

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对其他同学的影响非常大,使得班级中的团结和友善氛围得以培养和维持。

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中首先,提供榜样。

小学生对身边的成年人和同学具有强烈的模仿欲望,所以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榜样。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来树立正确的品格和道德标准。

其次,开展主题活动。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互助小组、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出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德育案例分析(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案例和挑战。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小学德育案例。

某小学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了一起学生之间的纠纷。

两个学生李明和小华之间的摩擦日益加剧,其中一个学生甚至动手打了对方。

这个问题引起了老师的关注,他决定采取行动。

首先,老师与当事学生进行了一次私下的谈话,了解了纠纷的原因。

他发现,这两个学生在班级中一直存在矛盾和竞争。

李明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经常在班级中表现出色,但有时会显得自大和傲慢。

小华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他常常感到受到排挤和忽视。

这种悬殊的表现引发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在了解了问题的根源后,老师决定进行集体讨论。

他在班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并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有的学生认为李明应该更加谦逊和包容,不要过于自大;有的学生则认为小华应该主动与他人交流,不要过于敏感。

通过这次集体讨论,学生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接下来,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建议,制定了一份行为守则。

这份守则强调了互相尊重、理解和合作的重要性,并明确了严禁打架和欺负同学的行为。

老师将这份守则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

在守则的指导下,李明和小华渐渐开始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李明学会了更加谦虚和关心他人,小华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于表达。

他们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相互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德育案例分析(二)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案例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案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下面,我们来分析另一个小学德育案例。

一年级德育育人案例分析

一年级德育育人案例分析

一年级德育育人案例分析
在___,班级管理对学生的研究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作为班主任,我一直追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自信地融入小学阶段的研究中。

然而,我的班里有一个好动的小男孩___,他总是坐不稳、作业拖延、劳动捣乱、考试迷糊,甚至有一次上课迟到了。

这让我很担心,于是我决定采取措施帮助他。

为了保护___的自尊心,我决定私下与他谈话。

我在同学
们上自课的时候,把他领到办公室,轻柔地问他为什么上课前去了那么久。

他告诉我他在路上拔草玩了。

我告诉他,抢着打扫卫生是好的,说明他有积极做事的勇气,但是在做事时一定要记住自己正在做什么。

我经常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及时鼓励他,他的表现逐渐改善,不再因为打扫卫生而耽误上课,研究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深刻反思了这个案例,认为作为班主任,我们更应该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

只有用爱唤醒他们内在的潜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虽然不是所有
的种子都能发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带来收获,但是只要我们播下了爱的种子,就会有发芽的可能,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就会有结果的希望。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针对张丽的个人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鼓励她多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她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 帮助她建立良好的研究惯,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提高她的研究效率。

2.家庭因素针对张丽的家庭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 鼓励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减轻孩子的压力。

3.教师因素针对教师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 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四、总结对于张丽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从个人、家庭和教师三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正确评价自己,走出自卑情绪的阴影,实现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小学生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

然而,不管有多少缺点,学生都不应该失去信心。

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我们应该及时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

”“我是最棒的。

”面对张丽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此,教师应该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中,“惩罚”都被列为“红灯区”和“雷池”,绝对不可进入。

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各级学校,“惩罚”无一例外都是明令禁止的。

“惩罚”是一个灰色的词,但是需要区别一下“惩罚”和“体罚”的不同。

正当的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体罚”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一种教育方法。

如果因为反对“体罚”就将正当的、适度的“惩罚”也一棍子打死的话,那么就是片面的、错误的。

小学思想品德第一年级第一单元案例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第一年级第一单元案例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第一年级第一单元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小学思想品德第一年级第一单元一、背景介绍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年,第一单元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品德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以下是一个关于小学思想品德第一年级第一单元的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小明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在家庭教育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他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热心助人和乐于分享的品德特点。

1. 积极向上小明在学习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

他总是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且不怕困难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他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小明在班级的学习氛围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2. 热心助人小明热心助人的品质也在学校中得到了体现。

在课间休息时间,他经常主动帮助同学整理课桌、收拾教室,并且关心帮助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

他帮助同学们解决小问题,促进了班级的团结和谐。

3. 乐于分享小明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知识。

他在课堂上不吝啬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他经常鼓励并帮助其他同学取得进步,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此外,小明还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公益活动,将自己的爱心和关怀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案例分析小明的案例显示出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初步成果。

首先,小明在积极向上方面展现出了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这表明老师和家长对他进行的培养是成功的。

其次,小明的热心助人行为体现了他对他人的关怀和爱心,这种品德特点将成为他未来合作和交往的优势。

最后,小明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快乐,这种行为培养了他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小明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学生,他在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中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热心助人和乐于分享的品德特点。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解析案例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解析案例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解析案例分析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案例背景在某小学的一年级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小明,平时表现乖巧懂事,但最近却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成绩下降明显。

老师在家访中发现,小明的父母经常争吵,对小明的教育态度也存在问题。

2. 分析问题2.1 学生行为变化的原因小明的行为变化可能与家庭环境有关,父母的争吵和不良态度对他的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2.2 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但往往关注不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2.3 教师在案例中的作用和责任老师在家访中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问题,并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同时也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3. 解决方法3.1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应注重班级团结和友爱的氛围,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3.2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贯穿,通过讲故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个人的想法。

3.3 家校合作加强家庭教育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给予家长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建议家长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

3.4 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特殊需求对于像小明这样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特殊需求,帮助其克服心理困扰,提升自信心和积极性。

4. 教学效果评估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进展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家长反馈,以及学生在品德方面的提升情况等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结语通过对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意识到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学校德育案例分析(一)一、基本状况李思甜是一位四班级的同学,她性格内向,平常不情愿跟同学们打交道。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称赞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士气和承受力量,导致自信念的缺乏。

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同学,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关心她增加自信念,走出这个阴影呢?二、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看,我发觉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仔细,简单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准时、仔细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果便越来越不抱负,每一次考试都很紧急,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可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受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峻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力量,始终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胜利面前也很验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峻影响她的身心健康进展。

2.家庭因素李思甜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担心、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老师因素在学校里,假如老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简单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讽刺和家长的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渐渐不信任自己的力量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渐渐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自信的缺失对同学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毕竟该如何引导同学增加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1、激励教育,唤起信念。

教育学理论告知我们,每个同学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盼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同学。

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同学,只有不会都的老师。

一年级德育教案5篇

一年级德育教案5篇

一年级德育教案5篇第一篇:一年级德育教案1.感恩在行动(一)爱心献给父母活动目的:1、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活动增强同学参与社会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活动准备:1、布置黑板和教室。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父母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3、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制作课件。

4、相关歌曲、课件5、布置爱心作业6、成立班级调查小组,开展感恩父母调查活动。

7、制作《邀请函》请学生家长参加8、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写上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活动过程:师:本学期,我们班确定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感恩在行动。

活动共分四篇: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第二篇:爱心献给学校;第三篇:爱心献给社会;第四篇:爱心献给自然;今天我们即将汇报的是“感恩行在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

同学准备好了吗?上课。

文娱委员起歌:齐唱感恩的心一、歌曲结束,主持人上场甲:一曲感恩的心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乙:一曲感恩的心唱响了同学们内心的渴望。

甲:敬爱的各位老师乙:亲爱的的爸爸、妈妈合:三年三班“感恩在行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诉说父母的爱甲:父亲,您是一缕阳光,丝丝屡屡地温暖着我。

乙:母亲,您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

甲:是您们精心哺育我们长大,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

乙:同学们,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珍藏着让你感动一生的故事。

那么,把它讲出来吧!1、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2、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3、第一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在本次感恩在行动“感恩征文”活动中,以下四名同学表现突出,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三、各组长汇报各阶段调查问卷情况甲: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感恩父母行动,我们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

一年级一班第一学期学生德育案例

一年级一班第一学期学生德育案例

一年级一班第—学期学生德育案例一、学生自然情况姓名:X性别:X年龄:X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思想行为有惰性,经常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

2,处理事情情绪化,易冲动。

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的不好。

3,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

三、学生情况调查武占伟今年7岁,从小父亲、母亲又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对他进行管教,任他自己自由开展,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少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

学习缺少自觉性,根底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

做了错事,不接受批判,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对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针对这个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他从小几乎没人管教,缺少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家人没有能力管教他,过于放纵,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简单出错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又缺少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情愿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开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

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认为反正我已经不行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因为我信任每个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援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援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

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心保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标准。

六、教育效果经过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孩子有了肯定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肯定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一年级教育案例德育(2篇)

一年级教育案例德育(2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一年级新生,性格开朗,但在新环境中表现得有些胆小。

在班级活动中,他总是默默无闻,不愿意主动参与。

班主任注意到小明的这种情况,决定通过德育教育,帮助他树立集体荣誉感,提高他的自信心。

【案例描述】1. 观察了解:班主任通过观察和与小明及同学交流,了解到小明在家表现良好,但到了学校后,因为害怕犯错,不敢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2. 制定计划:班主任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小明树立集体荣誉感:- 强化集体意识:通过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让小明了解集体荣誉的重要性。

- 增强自信:鼓励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表扬他在学习上的进步。

- 分享荣誉:当小明在某个方面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感受到集体的荣誉。

3. 实施过程:- 班会活动:在班会中,班主任组织同学们讨论“什么是集体荣誉”,引导大家认识到集体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

- 课堂互动:在课堂上,班主任鼓励小明积极回答问题,并对他的回答给予肯定,让他感受到被关注和认可。

- 分享荣誉:当小明在班级比赛中获得名次时,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为他庆祝,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荣誉。

4. 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小明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在班级活动中能主动参与,与同学们相处融洽。

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增强。

【案例反思】1. 德育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

2. 在德育教育中,要注重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共同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3.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一年级新生,性格活泼开朗,但做事缺乏条理,常常在课堂上忘记带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在家庭生活中,小明也常常因为玩耍而忽略了自己的个人卫生。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第一篇: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一)一、学生不良行为表现自我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后,钱某某同学是我的德育辅导的第一名对象。

该男生来自中等家庭,父亲做装修工作,母亲无固定工作,家中作为独子较为宠爱。

该生体质较差,记忆力、理解能力都相对比较弱,学习习惯也不好。

他的学习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个人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易分散,经常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在收作业本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

在教育批评时该生也明白自己的问题,并诚心想要改正,但事情过后效果不大。

二、学生性格特点分析从性格上来分析钱某某同学属于满口应承型学生中较为典型的一位,这类学生的不良性格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中最常见。

他们往往在你的学习要求前满口答应,但过后会一再拖延,始终未付诸行动,直至事过境迁。

应对这类学生,首先必须尽力找出使满口应承型的人不愿采取行动的关键原因,究竟是惰性还是能力不及。

当你找到原因后,要帮助学生做出行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你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有可能的话对采取行动的各个步骤明确化并加以控制。

当学生完成一项要求后要及时加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

对反复拖延者可以明确限定时间,强制要求完成。

三、教师德育计划措施钱某某同学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砌词拖欠,上课反复说话是他一贯的不良行为。

根据行为改变理论,我采取正面鼓励强化的方法和反面批评刺激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措施与方法:1、培养他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使他能体会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2、改变过去的单一事后批评指正的教育方式,更注重事前的预防和鼓励。

3、增加与他的个人情感交流,了解他,接近他,帮助他。

4、讲撒谎的危害,诚实的光荣,鼓励他说实话,帮助他理解。

5、从要求他完成少量的作业到由他自己完成规定作业。

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

6、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

7、选他的一次优秀作业,让他给全班同学讲讲是怎样写的。

一年级德育教育案例分析(2篇)

一年级德育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背景:小明是一名一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但有时会因为贪玩而忘记做作业。

在一次品德课上,老师讲解了诚信的重要性,小明深受触动,决定要改变自己的行为。

案例描述:1. 小明之前经常因为玩耍而忘记做作业,每当老师提问时,他总是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2. 在品德课上,老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让小明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3. 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诚信的作文,小明认真思考,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4. 作文完成后,小明主动向老师请教,询问如何将诚信融入日常生活。

5. 老师鼓励小明,并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a. 认真完成作业,不再找借口。

b. 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

c. 与同学友好相处,尊重他人。

d. 勇于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案例分析与启示:1. 通过品德课的学习,小明认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并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2. 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使小明更加坚定了诚信的信念。

3. 小明的案例启示我们,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4. 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实施建议:1.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诚信故事会、诚信签名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诚信的魅力。

2.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评价,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3.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理念,共同关注学生的诚信成长。

4.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新一代。

第2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年级德育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阶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某小学开展了一次以“关爱他人,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

二、案例经过1. 教育活动准备(1)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和方法。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一年级教学方法优化培养道德思考的有效策略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一年级教学方法优化培养道德思考的有效策略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一年级教学方法优化培养道德思考的有效策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

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本文将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品德教育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优化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案例分析某小学一年级的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小明,他有时候在班级里说话不礼貌,对同学或者老师的批评不以为意。

他在课堂上经常打扰其他同学,不听讲,作业也经常草率完成。

这种行为给班级里的氛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而老师对此也感到困扰。

二、优化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小明的道德思考能力,改变他不良的行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教学方法: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亲密的关系,建立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推崇榜样:教师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学生向榜样看齐,并在班级中表扬榜样行为的学生,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3. 建立规范的班级风气: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并通过班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4.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检讨,互相帮助,并鼓励他们在活动后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正计划。

5.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定期组织班级义工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6. 开展道德故事讲解:教师可以不定期的组织道德故事讲解,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学生思考。

三、有效策略的作用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可以帮助小明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反思,重新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同时,这也有助于班级的和谐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一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一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一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在小学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育课程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品德与生活的教育价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态度。

本文将从一个案例入手,展开对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育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明的助人为乐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在学校表现出色,品学兼优。

有一天,他在操场上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

其他同学都纷纷绕道而行,只有小明停下脚步,将小鸟抱到一旁,仔细观察鸟儿的伤势。

他决定带着小鸟去找老师寻求帮助。

这个案例体现了小明积极向上的品德与生活教育。

他在面对困难时,并没有选择逃避或漠视,而是主动伸出援手。

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是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小明的行为对小鸟和他人的意义,帮助他们意识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他们遇到类似的困境,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并扩展讨论到其他各种情境。

案例二:小红的诚实与宽容小红是一年级的学生,她与同学们之间相处融洽,备受喜爱。

有一天,她在教室里不小心碰倒了同桌的作业本,导致作业本上的水洒了一地。

她看到同桌的眼神变得很悲伤,但她没有逃避或者抱怨,而是主动承认了错误,并主动帮同桌清理。

这个案例体现了小红诚实和宽容的品德与生活教育。

她在犯错后,毫不回避地承认错误,而且尽力弥补。

这种诚实与宽容的行为是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诚实、正直和宽容的关键。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诚实的价值,并明白诚实的关键作用。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如果小红选择逃避责任,会对同桌和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诚实和宽容来改变整个局面。

案例三:小刚的坚持与努力小刚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从小就喜欢画画。

虽然他的绘画技巧并不出众,但他喜欢付出努力,并且从不放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小学生德育教育个案分析
孙XX,女现就读于XX小学校一年级三班
其一,独立性不强,过于依赖。

这点体现在她在做作业时自己不敢做决定,都是问一句:“是这样吗?”我了解到在家做作业总需要有人陪她,有时候甚至要别人帮她做,理由就是“我不会做”。

其二,注意力不甚集中,好玩。

这是大多部小孩子的共同点,她也不例外。

每次上课,她不是翻翻书,动动铅笔就是手里拿着橡皮。

其三,记忆力、想象力发挥不是很好。

我把每次观察到的问题总结好,和她妈妈说。

她妈妈说她的确存在这样的不足,但就是拿她没有办法,不知道该如何帮她纠正。

那该如何去帮她呢?总得有个办法呀!
【对症下药】:
找资料,查书,问老师,经过分析,
首先,给予尊重。

人,无论年龄大小,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

当你得到别人尊重时,你总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相信,她也有这种感觉,虽然她并不一定知道这些价值观。

每次,当我问她的要求,并和她商量该如何如何时,她总是开心的和我聊,而在她要求得到满足时,更会开心的抱着我。

其次,多给予称赞。

既然不能打不能骂,那就称赞吧。

每次,当她做好了一点,那怕只是写对了一个算式,我也及时的给予她称赞和鼓励。

我发现,每次称赞后,她总是开开心心的,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让她完成的任务。

在反复的锻炼中,她的独立性提高了,也不怎么依赖别人帮她做作业了,这又让我跨出了一步。

最后,陪她玩。

当她想玩时,陪她一起玩,并且玩得很投入,玩得比她还要疯,然后在她玩累了要休息的时间里告诉她该认真上课学习了。

经过几次的偿试,她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已得到改善,爱玩却依然,只是懂得该玩时就玩,该学的时候就学。

她的变化让我非常欣慰,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

【评析】: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1、学校教育应做到:
(1)要处理好幼儿期和一年级的衔接工作。

一年级的孩子主要是不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当出现学习节奏快时,就手忙脚乱,甚至心情惶恐,所以老师要给孩子一个缓冲的阶段,因
为教育本身就是慢的艺术。

(2)老师上课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常开展游戏活动,评价手段应童真童趣。

(3)加强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另一方面是家教问题。

常说问题学生的背后都藏着一个问题家庭,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得】:
有句话说得好:“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会有发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但只要开花了,就会有结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带来收获,但如果不付出辛苦,就永远得不到硕果。

”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月,两个月就能看到结果。

也不是只靠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微笑,或有意为之,或不经意而为,就会有收获,而是需要我们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引导。

因此,对于他们,是等待的艺术,慢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