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课件 图文
合集下载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古诗词PPT
一剪梅·红藕香 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目录
一 诗人生平 二 诗词内容 三 诗词鉴赏 四 创作特点
第一部分
诗人生平
一诗人生平
出身名门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艺术氛围浓厚的士大夫家庭。 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是苏轼的学生, 也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她的母亲王氏,则是名臣王拱辰的孙女,也 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一说李清照母亲为元丰宰相王珪长女。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文学氛围浓厚 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能够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 美感。 她从小就擅长诗文,通晓音律,宋代文学家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曾 评价她年少就有诗名,才华直逼前辈,尤其是她写的《如梦令·昨夜雨疏 风骤》,该词问世时,轰动京师,《尧山堂外纪》第五十四卷中记载称, 当时读到该词的文士,没有不击节称赞的。
四创作特点
自我形象艺术化
与其他“应歌”填词的词人不同,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 实感受,这是她词作最显著、最主要的特征。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描述她个人性情变化、展示心灵历程的宏著,她用 词描述了她丰富曲折的一生,完成了自我形象的艺术化,这在宋代乃至整个 词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以词来写自传,是她词作的显著特色。
四创作特点
语言精美音乐化
李清照作的《词论》中,强调了音律在词中的重要性,她自己也一直践 行着这一理念。她的词作往往还具备音律节奏,富有鲜明的音乐感,通 过声情配合,增强了抒情效果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如《声声慢》起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选用了 十四个叠字,充分利用了双音叠韵、唇音齿音相互交错的发音效果,形 成了顿挫有致、沉重抑郁的节奏旋律,有层次、有深浅、自然贴近的表 达出孤独、寂寞、凄凉、忧愁、感伤等复杂细腻的情感和心境。
宋代·李清照
目录
一 诗人生平 二 诗词内容 三 诗词鉴赏 四 创作特点
第一部分
诗人生平
一诗人生平
出身名门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艺术氛围浓厚的士大夫家庭。 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是苏轼的学生, 也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她的母亲王氏,则是名臣王拱辰的孙女,也 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一说李清照母亲为元丰宰相王珪长女。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文学氛围浓厚 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能够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 美感。 她从小就擅长诗文,通晓音律,宋代文学家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曾 评价她年少就有诗名,才华直逼前辈,尤其是她写的《如梦令·昨夜雨疏 风骤》,该词问世时,轰动京师,《尧山堂外纪》第五十四卷中记载称, 当时读到该词的文士,没有不击节称赞的。
四创作特点
自我形象艺术化
与其他“应歌”填词的词人不同,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 实感受,这是她词作最显著、最主要的特征。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描述她个人性情变化、展示心灵历程的宏著,她用 词描述了她丰富曲折的一生,完成了自我形象的艺术化,这在宋代乃至整个 词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以词来写自传,是她词作的显著特色。
四创作特点
语言精美音乐化
李清照作的《词论》中,强调了音律在词中的重要性,她自己也一直践 行着这一理念。她的词作往往还具备音律节奏,富有鲜明的音乐感,通 过声情配合,增强了抒情效果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如《声声慢》起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选用了 十四个叠字,充分利用了双音叠韵、唇音齿音相互交错的发音效果,形 成了顿挫有致、沉重抑郁的节奏旋律,有层次、有深浅、自然贴近的表 达出孤独、寂寞、凄凉、忧愁、感伤等复杂细腻的情感和心境。
第二单元人教版诗歌散文选修《一剪梅》课件(20张PPT)
• 《一剪梅》 秋景
《声声慢》 秋景
情感
愉快 开朗 相思?愁?
愁?家国、 丧夫之痛
知人论世:
《如梦令》 《一剪梅》 《声声慢》
不同 时期 不同 基调
少女时期 少妇时期 晚年寡居 明快开朗 细腻深婉 凄凉孤寂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比 上心头。 较 此情: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
读李清照的另一首词
《一剪梅》抒发的情感
• “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 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 “为赋新词强说愁” 。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 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 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 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 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 啊!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 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 书无有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 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 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情 景
:客观
主观
2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 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 吗? 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
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 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 呢?
一剪梅李清照完全版精品PPT课件
❖ 3、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 上口,声韵和谐。
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 ,两篇中都写“愁”绪,所谓“一般 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会两者 之愁有何区别?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 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 的来到,那么“玉簟秋”就是作 者的直观感受(触觉)了,暑退 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 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 ”之意, 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 寞的方法,其正面意思是,如 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 该多好啊!
本词牌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 “一剪梅花万样娇” ,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李清照(1084-1155)
❖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
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 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孤苦,郁 郁而终。
(1084-1155)
李清照
作品
§ 以南渡为界 § 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
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 的思妇情结; §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 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 悲怆、哀婉动人。
3
❖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 首诗作。
❖ 这是一首闺情词。结 婚不久,赵明诚就到 远处去上学,李清照 “殊不忍别,觅锦帛, 书《一剪梅》以送 之。”(引自元人伊 世珍《嫏环记》)
•流水落花不解人情,两个“自”更增愁绪。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
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 ,两篇中都写“愁”绪,所谓“一般 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会两者 之愁有何区别?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 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 的来到,那么“玉簟秋”就是作 者的直观感受(触觉)了,暑退 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 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 ”之意, 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 寞的方法,其正面意思是,如 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 该多好啊!
本词牌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 “一剪梅花万样娇” ,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李清照(1084-1155)
❖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
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 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孤苦,郁 郁而终。
(1084-1155)
李清照
作品
§ 以南渡为界 § 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
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 的思妇情结; §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 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 悲怆、哀婉动人。
3
❖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 首诗作。
❖ 这是一首闺情词。结 婚不久,赵明诚就到 远处去上学,李清照 “殊不忍别,觅锦帛, 书《一剪梅》以送 之。”(引自元人伊 世珍《嫏环记》)
•流水落花不解人情,两个“自”更增愁绪。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
公开课-一剪梅-李清照-PPT
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 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 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 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 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 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夫妻不和原因?
• 父亲之故
• 才气之故
• 赵挺之成亲前做了个梦,梦见一篇作文,醒了就 记住“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么一 句。
•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 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 呢?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倒装句 •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
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 谁——赵明诚 •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上阕:红藕香 残玉簟秋,轻 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 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
• 《白雨斋词话》 中说:“易安佳句, 如《一剪梅》起七 字云:‘红藕香残 玉簟秋’,精秀绝 伦,真不食人间烟 火者。”
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 翻译:荷花凋谢了,只有芳香残留,竹席 上有了新秋的凉意。
鉴赏:
金兵入侵,无 限感慨,针对宋 高宗君臣逃跑误 国偏安江南表示 愤慨的一首诗歌 。这首绝句颇受 后人推崇。
清照园梅花泉
清照漱玉泉
李清照纪念馆
山东青州李清照纪念祠
献给一代词宗李清照
谢谢
《一剪梅》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 这两首次都写“愁”,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剪梅》 闲愁(南渡前): 《声声慢》 哀愁(南渡后):
知 识 面 扩 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ppt课件
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 自见。这种借事抒情,在艺术创作上极富感染力。 • 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 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形象地表 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 • 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雁传书信,固可 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 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关键在于“西”字,月 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 愁更极。
习题
本词的词眼是什么? “相思”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用了什么相 同的修辞手法?
对偶
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 的呢?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 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
•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也点明了下阕“愁”字 的症结。
• 4.两个“自”的不同意义:前者是点明时光易逝, 年华难再;后者是“自然”的意思。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课外延读
红楼香菜,雨轻奏,青阶螺鹉山,独上蓝绸。花 自飘零,水自流,相隔万里两处牵线头,啊~~ 此景无意,刻香愁。借君一杯酒,一醉方休。 映雪罗裙,雨点秋,近水花前台,月影婆娑,人 自消瘦,心自愁,采下旧红却染新阙楼,啊~~ 此情无意,醉千秋。泪折垂杨柳,悲上心头。 水上浮萍,雨追梦。云中书谁寄,谁人收?梦自 惊醒,情自破。枉然拂袖却要把君留。啊~~此 情不能去,浪子回头。
习题
本词的词眼是什么? “相思”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用了什么相 同的修辞手法?
对偶
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 的呢?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 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
•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也点明了下阕“愁”字 的症结。
• 4.两个“自”的不同意义:前者是点明时光易逝, 年华难再;后者是“自然”的意思。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课外延读
红楼香菜,雨轻奏,青阶螺鹉山,独上蓝绸。花 自飘零,水自流,相隔万里两处牵线头,啊~~ 此景无意,刻香愁。借君一杯酒,一醉方休。 映雪罗裙,雨点秋,近水花前台,月影婆娑,人 自消瘦,心自愁,采下旧红却染新阙楼,啊~~ 此情无意,醉千秋。泪折垂杨柳,悲上心头。 水上浮萍,雨追梦。云中书谁寄,谁人收?梦自 惊醒,情自破。枉然拂袖却要把君留。啊~~此 情不能去,浪子回头。
《一剪梅》课件(共17张PPT)
试比较:《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在内容上
有哪些不同?
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
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
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结
《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 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 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 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 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 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 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李清照(宋)
李清照(1084-1155),宋 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 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 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 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 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 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
探讨婉约词风格:
语言 清丽、含蓄 感情 婉转、缠绵 题材 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作业:课外延读
渔家傲·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愁更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剪梅》ppt课件(27页)
红藕---香残
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
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 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 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 逝、红颜易老之意。
玉簟秋
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 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花自飘零水自流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 与“红藕香残”、“独上 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 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 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 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 飘落,不停地流逝。 比喻----人生、年华、爱 情、离别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
红藕香残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 是从客观景物(视觉、 嗅觉)来表现秋的到 来,那么“玉簟秋” 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 感受(触觉)来表达 秋的到来。
这样一句话,把客观 和主观,景和情都融 化在一起了。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解罗裳,独上
兰舟”----是作者在 孤寂中所想到的排 遣寂寞的方法。她 排遣掉寂寞吗?
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 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 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 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
“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 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 是它的运动方式。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 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 “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 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 千愁绪,诗人感情的变幻起伏,真实 形象,给人以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