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9课导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一二学时)课题:《湖心亭看雪》(一二学时)课型预习交流课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至少背会写景语句)。
2、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3、谈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至少一种)。
学习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过程:一、【知识储备】1、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整理与西湖有关的诗句:3、查找有关资料,梳理作者信息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预习】1、一读:标段序;放声朗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不认识及读音把握不准的字,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标注在文中,并读准。
2、二读: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后,读出正确的节奏3、三读: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作的目的,并思考初读课文后的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感受、收获、疑问等。
感受或收获、疑问:4、背诵课文。
三、【预习检测】1、《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是_____ 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________时人。
作品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崇祯..()更.()定余挐.()一小舟毳.()衣雾凇.()沆砀..()()长堤.()一芥.()铺毡.()强.()饮3、读准句读:先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再读出节奏。
(1)、湖中人鸟声俱绝(2)、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四、【交流探究】1、生对组互查读文、背诵情况2、小组互查译文情况3、小组展示4、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收获或疑问等五、【达标测评】(一)、解释下列词:俱:绝:挐:拥:沆砀:一白:一痕:一芥:.焉得:客此:及:痴:强:痴似:(二)、古今异义词:1.余:古义:今义:2.白:古义:今义: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
【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
2.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
【资料助学】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著名文学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的地方,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初读,感知“雪貌”】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毳()衣雾凇()沆砀()()一芥()强()饮喃喃()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节奏停顿清楚。
(诵读指导: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
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
)3.朗读文章,小组交流疑难词句,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自己认为疑难的词句画下来,然后以组长为核心,小组交流互助,再解决不了,大家共同解决。
)4.学习记录(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还有哪些疑难或重点的字词及时记录下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 湖心亭看雪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浙江省象山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象山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象山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9、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读顺课文。
2、读通文意。
3、理解作者。
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和作者情感世界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痴"的情感,白描写法的理解。
教学程序一、导入1、课前多媒体循环播放西湖雪景。
2、导入语前几天象山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我想采访几位同学,你在下雪之后干点什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让我们走进《湖心亭看雪》,看看张岱在下雪之后干什么.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展示朗读要求:1、要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
2、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读:1、学生自读和互读,小组或同桌正音。
2、抽读.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时的感情处理。
4、一生概括文章所写内容。
师做点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者寒夜独舟到西湖湖心亭看雪.三、研讨文本:1、请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讨论: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
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比较: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最新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 导学案(人教版)
29、《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记住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3、沉潜涵泳,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 )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3、文章描写西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的怀念。
课堂探究4、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5、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6、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7.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8、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当堂检测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9.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10.“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1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1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13.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4.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6.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7.“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8.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五、拓展迁移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把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二、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术。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学习预备:1、自古西湖确实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窗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本文《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衰亡以后。
对故国旧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
了解作者张岱。
二、给括号前的字注音并说明下列词语。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晚上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终止。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 èng):还大白:酒杯名客此:在此地客居。
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者:```````的人。
问题探讨:一、文章第一交代看雪的时刻是“崇祯五年十二月”,那时清朝已成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旧利用明代的纪年,其中有何深意?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衰亡的。
二、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而作者恰恰选择此刻去赏雪。
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与乐趣?“独”字,充分展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3、此刻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算了。
”此处是什么描述手法?有什么妙处?(这段描述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文字精练单纯,不加渲染衬托,这种写作手法确实是白描。
【问题】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问题《湖心亭看雪》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湖心亭看雪》问题解决课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学导重点及方法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问题预设1.“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2.能够总括作者形象特点的一个词是“痴”,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深意?3.本文写景的句子是哪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方法?景物的特点折射出人物怎样的情感?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 2 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并引出下一节课的问题。
目标咀嚼3在大海中航行必须有灯塔的指引,学习目标就是那座灯塔,请大家大声朗读学习目标,圈划重要信息,并且结合自己的预习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你的灯塔点亮,让你的学习明确方向。
自学指导10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下面请大家听一听他的描绘,听朗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节奏读准字音、停顿。
并且请大家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听完朗读后自由朗读,读完文章之后用红笔修改和补充自己的导读单,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科长已经对你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评价,根据学科长的评价完善自己的问题,使自己的问题具有情境性.讨论指导8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下面的时间请大家在学科长的带领下,讨论本节课你遇到的问题,和导读问题的答案、思路、拓展,学科长要点名发言,不能独揽发言大权。
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书写较好的同学展示到黑板上,其他组的同学看一看问题,能帮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的要把它圈划出来,每个组至少认领一个问题。
展讲指导12小组的智慧是无穷的,经过刚才大家的交流,相信你们的答案会很精彩也很有说服力,那么就把你们组内的精彩展示给全班吧。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9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二九湖心亭看雪张岱【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张岱的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
3、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
4、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5、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1、关于张岱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2、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
【学习难点】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他的小品文可谓名副其实,长的不过千把字,短的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炼,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
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
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
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
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陶庵梦忆》是作者对早年生活及有关世俗人情的回忆。
《西湖梦寻》是一些记叙西湖风景及掌故的文章。
《石匮书》是记载明代历史的书。
2、背景资料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之由。
我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欣赏其雅洁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常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 精品导学案
29﹡湖心亭看雪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背诵课文。
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2.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运用的白描手法。
3.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1.背诵课文。
了解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张岱,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小品文笔墨精炼,风神绰约,寥寥几笔,意在言外。
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赏析写景,学习白描。
1.读准字音。
更.定 拏. 毳.衣 雾凇沆砀...一芥. 铺毡. 喃.喃 长堤. 更.有此人 2.把握节奏。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 ③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课时要点资料链接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重点难点3.解释词义。
余挐.一小舟( ) 雾凇沆砀....( )( ) 大.喜(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客.此( ) 及.下船( ) 是.日更定(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人鸟声俱绝.( ) 是.金陵人( ) 更.有痴似相公者 ( ) 沿溯阻绝.( ) 余挐一.小舟( ) 上下一白.( ) 绝.巘多生怪柏( ) 上下一.白 ( ) 三大白. ( ) 哀转久绝.( )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① 划记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并翻译。
明确翻译: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② 齐读该段文字,想像画面。
③ 写景的顺序是:从 整体 到 局部 。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 上 到 下 的顺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 送你1束转基因花 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
29.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
3.品味课文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重点:1.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和对于创造花卉新品种的独特优势以及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2.体会本文思路清晰,布局严谨的特点。
预习导学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本文是一篇关于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花卉的科技说明文,曾发表于2001年第21期的《大自然探索》。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动物饲养和医药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玫瑰.(guī) 赠.送(zèng) 华裔.(yì ) 天竺.(zhú)衰.亡(shuāi) 贮.运(zhù) 康乃馨.(xīn) 梦寐.以求(mèi)3.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梦寐以求: 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凋零: (草木)凋谢零落。
拓展:词义辨析。
[憧憬—向往]都有对某种事物或境界因爱慕而追求,渴望得到或达到之意。
“憧憬”是褒义词,指理想中的美好事物,一般用于书面语。
“向往”是中性词,指充满希望,可用于口语。
[崇拜—崇敬]都有推崇尊敬之意。
但“崇拜”着重指特别钦佩,程度比“崇敬”更重,有时甚至达到过分迷信的程度。
4.阅读文章,补全下列表格。
合作探究问题一: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1.什么是“转基因花”?示例:是人们了解花的性状及生理机制,进而找到并克隆出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基因,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后,再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从而定向创造出的花卉新品种。
2.找出文中有关培育转基因花卉新品种优良品性的语句并简要分析。
(1)特别色彩。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八级上7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体味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2、写景、抒情、写人、叙事的关系教学内容:1、解题: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2、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3、拓展阅读,深化理解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等等。
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
(展示图片)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绍湖心亭,展示图片。
三、走进作者,介绍背景,强调作者的故国之思,沧桑之感。
串词:下面,我们就去湖心亭,看看张岱在雪中的湖心亭深埋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感知文意:1、听配乐朗读。
2、听了范读,也通过早自习的预习,请一个同学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评析)3、齐读,要求流畅自然,充满感情,尽量感受作者的孤寂落寞。
五、品读文本:(一)一读:走进作者心中的湖心亭。
(理解课文大意)1 、张岱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去的湖心亭?2、他是怎样去的?3、沿途所见何物?4、在亭上有什么奇遇?5、舟子是怎样评价张岱今晚的举动的?(二)二读:1 、其实,作者在文中犯下了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能找出来吗?2、是张岱大意了,写错了人数?是否要让张岱改改呢?独:表现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表现他孤高自赏,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难点
如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学语文有一个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景。前一段时间我们赏过了陶弘景笔下的人间天堂,又赏过了苏东坡笔下的月夜小景;赏过了三峡的水,又赏过了钱塘江的潮。 今天我们就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赏赏湖心亭的雪。
二、了解作者。
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号,又号,(朝代)人,著有、等。
湖心亭看雪
课题
湖心亭看雪
课型
预习展示课
课时
一课时
4、文章第二段用近一半的笔墨写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5、试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及下船,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写下来,进行交流。
4、问题探究
1、朗读课文,勾出课文中含有“雪”的句子,以及没有出现“雪”字却写了雪的句子。你知道作者的这种写法是什么写法吗?这种写法有何特点?
2、课文开头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7、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能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白描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学习白描手法的运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案(含试卷)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上下一白..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景色?(用原文回答)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完成第29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选择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C.《苏州园林》一文是从园林的局部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别具一格的,如对假山和池沼的介绍,对园林角落的介绍等,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具有图画美的特征的。
D.《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2.2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孟.夏(mèng)花骨.朵(gū)细碎.(suì)B.扳.尖(bān)德熙.(xī)逛.菜市(guàng)C.吆.唤(yāo)乒乓.(pāng)鸡(zōng)D.一碟.(dié)柔和.(hé)井冈.山(gǎng)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2)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的阶级意识。
(3)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4)这种极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A.虽然朴素探寻特别B.虽然朴素探寻特殊C.即使朴实搜寻特别D.即使朴实搜寻特殊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⑶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记住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3、沉潜涵泳,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 )沆砀()与余舟一芥(
)铺毡()对坐强()饮
2、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3、文章描写西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的怀念。
课堂探究
4、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5、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6、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7.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8、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当堂检测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9.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10.“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1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13.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
()拉余同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