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方法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文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文四氯乙烯是干洗业中常用的有机溶剂之一,具有较低的沸点、挥发性和良好的溶解性,被广泛用于清洗和去除各种污渍。
然而,四氯乙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对干洗工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干洗工人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氯乙烯在干洗业中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干洗工人对工作环境的认识和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
一、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1. 呼吸系统影响:四氯乙烯是一种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的有机溶剂,长期暴露于四氯乙烯会引起咳嗽、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肺部损伤。
2.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四氯乙烯能够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渗透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长期接触四氯乙烯可能导致头痛、眩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3. 肝脏和肾脏损害:四氯乙烯被肝脏代谢分解,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肝脏损害。
此外,四氯乙烯经过肾脏排泄,对肾脏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4. 皮肤刺激:四氯乙烯有较强的脱脂作用,容易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和刺激。
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和皮肤过敏。
5.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四氯乙烯被证实具有染毒性,可导致生殖细胞的DNA损伤,进而影响生殖能力和胎儿的发育。
6. 环境影响:四氯乙烯是一种挥发性有机溶剂,对环境产生潜在的污染和危害。
四氯乙烯排放到大气中会致使空气质量下降,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防护措施为了减少四氯乙烯带来的职业危害,干洗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包括技术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1. 技术措施:(1) 封闭式机器:采用封闭式干洗机,减少四氯乙烯的挥发和泄漏,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环境中四氯乙烯的浓度。
(2) 强制通风:在干洗车间设置强制通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及时排除有害气体。
(3) 操作控制:采取合适的操作控制措施,减少四氯乙烯的泄漏和蒸发。
如减少洗衣机门的开启次数,减少四氯乙烯的泄漏机会。
四氯乙烯-职业病危害告知牌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
lene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
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
随之出现头晕、头
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
口服后出现
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
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
迷,可致死。
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
不溶于水,可混
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
-22.2℃,沸点121.2℃。
职业接触限值:MAC:/
PC-TWA:200(mg/m3)
PC-STEL:/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注意防护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1031。
干洗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治
编号:AQ-JS-02215(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干洗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治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prevention in dry cleaning industry干洗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治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洗衣服要用水是小孩都明白的道理,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质量的衣着时尚已成为人们的追求,原始的水洗服装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品质服装的洗涤要求。
现代人为了讲求方便,习惯将衣物拿到洗衣店干洗。
干洗作为先进的洗涤方式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目前的洗衣行业中,采用四氯乙烯作溶剂的干洗店占接近95%的比例。
在干洗行业被广泛应用洗涤行业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也威胁着干洗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四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四氯乙烯又名全氯乙烯,无色液体,气味似乙醚。
能溶解多种物质(如橡胶、树脂、脂肪),与乙醇、乙醚和苯混溶。
在无空气、湿气和催化剂存在时,加热到500℃,仍很稳定。
抗水解。
长期在光、水、氧气存在下分解为三氯乙醛及光气,对金属有腐蚀性。
四氯乙烯由于其相对毒性较低,热稳定性好,安全性好,脱脂去污能力强,洗净度高,广谱的去渍能力及可回收重复多次使用的显著特性,在干洗业中已安全使用了半个多世纪,被洗衣界公认为比较好的干洗溶剂。
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危害的产生:在正常的干洗过程中,由于一些洗衣店特别是中小型洗衣店,不按操作规程,擅自使用四氯乙烯、四氯化碳、汽油、氨水、苯等成分复配干洗制剂。
这种复配的干洗制剂,虽然洗涤效果相对而言比较好,但其对人体和机械都极其危险,很容易引发中毒、着火或腐蚀机械等事故。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本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本四氯乙烯是广泛应用于干洗业的有机溶剂,但它也带来了一些职业危害。
当工人长时间接触或暴露于四氯乙烯时,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干洗业应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的职业危害。
下面将介绍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本。
职业危害:1. 呼吸系统伤害:四氯乙烯蒸气对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在长时间暴露下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气道敏感性增加等问题。
2. 神经系统损害:四氯乙烯可通过吸入、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体内,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
3. 肝脏损害:四氯乙烯最常被肝脏代谢,长期接触会导致肝脏损伤,包括肝功能异常、肝细胞损害等。
4. 生殖系统损害:四氯乙烯可能对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如降低精子质量、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等。
5. 致癌作用:四氯乙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定为可能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防护措施范本:1.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雇主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防护器具、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护鞋等。
工人应正确佩戴并妥善保管这些装备。
2. 确保通风良好:干洗店应保持通风良好,使用空气净化设备或排风系统,将四氯乙烯蒸气排出室外,从而减少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3. 有效的工作时间控制:应限制暴露于四氯乙烯的时间和频率,将工作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潜在的危害。
4. 培训和教育:雇主应向工人提供有关四氯乙烯的危害、防护措施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充分培训和教育。
工人应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5. 定期健康检查:雇主应定期组织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四氯乙烯相关的健康问题。
6. 应急预案:干洗店应制定四氯乙烯泄漏和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确保工人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总结:在干洗业中,四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但它也带来一些健康风险。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人免受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干洗业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文(二篇)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文干洗业中使用的四氯乙烯,也被称为氯乙烯,是一种有机溶剂,常用于清洗衣物和纺织品。
然而,四氯乙烯具有一定的职业危害,需要相关人员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身健康。
首先,四氯乙烯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
在干洗业中,四氯乙烯会以气态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使得工作人员容易接触到它。
四氯乙烯的挥发性会导致室内空气中存在高浓度的气体,若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四氯乙烯气体中,会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同时,由于四氯乙烯具有刺激性,接触到皮肤上会导致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
其次,四氯乙烯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四氯乙烯气体中,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据研究发现,四氯乙烯与肝癌、肾癌、淋巴瘤等疾病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干洗业中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四氯乙烯的防护意识,减少暴露时间,降低致癌风险。
另外,四氯乙烯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四氯乙烯气体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这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防护四氯乙烯造成的职业危害,工作人员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加强通风换气:在干洗房间内安装好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排除四氯乙烯气体,降低暴露风险。
2. 戴防护用品:使用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四氯乙烯接触到皮肤和呼吸道。
3. 接触限制:减少接触四氯乙烯的时间和频率,尽可能缩短接触时间,避免长时间持续接触。
4. 健康监测: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测,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总而言之,四氯乙烯在干洗业中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包括挥发性和刺激性、致癌性以及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加强通风换气、戴防护用品、限制接触时间并进行健康监测。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四氯乙烯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危害。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范文(二)四氯乙烯是干洗业中常用的溶剂,它具有良好的脱油、脱脂能力,能够有效地清洁各种织物。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四氯乙烯是一种常用于干洗业的溶剂,然而它也带来了一些职业危害。
以下是关于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的详细介绍。
1. 吸入危害:四氯乙烯具有较高的挥发性,易于蒸发成气体,并且能够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
长期吸入四氯乙烯蒸汽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肝脏造成危害。
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气短和喉咙不适。
神经系统方面,四氯乙烯暴露可能导致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减退。
慢性暴露下,四氯乙烯可引发肝脏损伤。
防护措施:- 尽量避免使用四氯乙烯,选择替代溶剂。
- 在使用四氯乙烯时,确保室内通风良好。
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和排风扇来增加空气流通。
-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面具或面罩,确保呼吸道不暴露在四氯乙烯蒸汽中。
2. 皮肤接触危害:四氯乙烯是一种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
长期及频繁的皮肤接触四氯乙烯可能导致湿疹和皮肤干燥、裂纹。
四氯乙烯还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性的毒性效应。
防护措施:- 使用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穿戴化学防护服和手套。
- 避免长时间和频繁的接触四氯乙烯溶剂。
必要时,使用防护膏或防护润肤剂,保护皮肤不暴露在四氯乙烯中。
3. 眼睛接触危害:四氯乙烯蒸气具有刺激性,进入眼睛后可能导致刺痛、灼热感和眼部炎症。
长期接触四氯乙烯蒸气可能导致视力模糊和角膜炎。
防护措施:- 使用防护眼镜或护目镜,避免四氯乙烯蒸气直接接触眼睛。
4. 急性中毒危害:四氯乙烯的急性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
高浓度的四氯乙烯蒸气暴露还可能引起昏迷和死亡。
防护措施:- 尽量减少四氯乙烯的浓度,通过良好的通风和机械排风来保持空气中的四氯乙烯浓度低。
- 提供急救培训,及时处理急性暴露下的中毒情况。
除了上述职业危害,四氯乙烯还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
慢性暴露于四氯乙烯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因此,保持对四氯乙烯的慎重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起来,干洗业中使用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包括吸入危害、皮肤接触危害、眼睛接触危害以及急性中毒危害。
干洗业的化学污染及安全防护
干洗业的化学污染及安全防护摘要:干洗业的高额利润、经济的发展、以及低技术需求,都使的干洗从业人员日益庞大,而由此带来的化学污染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现从干洗业的化学污染以及如何做好安全防护谈一点个人的见解,供朋友们参考。
关键词:化学污染四氯乙烯安全防护环保一、干洗业的化学污染干洗机是使用化学溶剂与机械能的共同作用来洗涤衣物,所使用的化学溶剂分为如下种类:四氯乙稀、石油溶剂(即烃类溶剂)、氟里昂类、溴化碳、液态二氧化碳、KP-A复合溶剂。
其中氟里昂类因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已禁止使用,液态二氧化碳需使用高压设备成本较高,溴化碳、KP-A复合溶剂易燃易炸,石油溶剂无污染是目前推广使用的一种溶剂,但仍存在易燃易炸等问题,目前我国四氯乙稀作干洗溶剂占90%以上,现就四氯乙稀的污染问题作分析说明。
1.四氯乙稀对人体的影响四氯乙稀是无色液体,具有乙醚气味,稳定性好,不易燃,是一种有机广谱高效溶剂,它能溶解硫、碘、氧化汞,也能溶解相当当量的氯化铝,还能溶解脂肪、焦油、橡胶和树脂。
主要用于干洗、金属脱脂和纺织品加工方面。
四氯乙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肝、肾也有毒害,对眼、鼻、喉、咽有刺激作用,急性吸入主要表现为眼灼痛、流涎、流涕、口干、口内金属甜味、头痛和头部压迫感、眩晕、运动失调、甚至意识不清。
长期吸入可引起神经系统、肝、肾病变,且有可能致癌。
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炎。
2.干洗店内的污染2.1操作随意造成污染干洗店内的操作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素质低,一般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缺乏基本化学药品使用常识和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操作随意,使溶剂人为泄漏,造成店内环境污染,使含氯气体的含量增加,当浓度大于100PPM时,人会闻到不适的气味,当大于200PP时会引起眼睛的轻刺激和轻微头痛,当大于400PPM时,会感到鼻腔刺激,身体感到不适,当浓度大于600PPM时人们会感到非常浓的不适气味并对眼,鼻有较强的刺激,如果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会发生眩晕和麻木的感觉,当浓度大于1000PPM时将会感谢强烈的刺激气味,眼睛和呼吸道受到强烈刺激,在半小时内含异常眩晕,可能会失去知觉,如果人在浓度大于1500PPM的环境中少则几分钟,多则半小时会失去知觉,乃至死亡。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四氯乙烯是干洗业中常用的溶剂,它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和挥发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四氯乙烯在干洗业中的职业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四氯乙烯具有较强的脱脂性,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起皮等不适症状。
严重时可引起皮肤炎症、过敏等皮肤病变。
2.对呼吸系统的刺激作用:四氯乙烯在高浓度下有刺激性气味,长时间吸入会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呼吸道刺激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3.对中枢神经的损害作用:四氯乙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亲和力,长期暴露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引起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等中毒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4.可能致畸与致癌作用:四氯乙烯在动物实验中被发现具有致畸和致癌的潜能。
长期暴露可能对生殖系统和生殖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并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针对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干洗业中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加强通风换气:干洗作业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建立有效的排风系统,及时将室内的四氯乙烯浓度降到较低水平,减少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到的气体浓度。
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以减少直接接触到的四氯乙烯。
3.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人员在接触四氯乙烯后应及时清洗双手,并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洗工作衣物,以防止四氯乙烯残留造成二次污染。
4.定期体检: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与四氯乙烯相关的职业病。
5.培训和教育:雇主应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总之,四氯乙烯在干洗业中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但通过加强防护措施和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接触风险,保护健康。
武汉干洗机关于四氯乙烯安全健康防护知识
四氯乙烯安全健康防护知识半个多世纪已来,四氯乙烯一直是业内被优先选用的干洗溶剂,只要遵守一定的安全规则,四氯乙烯是可以被安全地贮存、处理及使用的。
同时,了解有关四氯乙烯的危害性及紧急情况下急救措施与医疗处理也是很重要的。
本节旨在提供一些SOWPER*四氯乙烯的安全使用指南,然而有关对健康影响、操作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的最新详细资料请参见该产品的物料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在使用四氯乙烯前须详细阅读。
毒性是指某物质,在一定程度或次数的接触下(包括是吸入、食入以及与皮肤或眼睛的接触),对动物产生毒害影响的能力。
事实上,所有化学物质都有毒性的,即使该物质被认作为安全。
如果处置不当,四氯乙烯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工程控制、加强通风及在处理四氯乙烯时戴个人安全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呼吸保护器及其他安全装备)来尽量减少接触这种物质的机会和程度,以避免受到其潜在的危害性影响。
如果由经过训练的起人进行适当的操作和小心的存放,实际上四氯乙烯几乎不会对人造成任何伤害的。
只要接触溶剂的程度是在四氯乙烯浓度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即使是重复地接触,四氯乙烯也不回产生不利影响。
所有与处理全氯乙烯工作有关的人员应仔细阅读及完全地遵照溶剂安全使用的规定,并要熟知如何减少与全氯乙烯的接触。
洗衣店业主要负责确保四氯乙烯被安全使用及弃置处理或排放。
并且要让店内每一位员工也接受过足够的安全操作培训,例如怎样能够减少与有害物质的接触,紧急情况下的营救、撤离和应急措施等。
此外,有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应完全了解干洗溶剂的特性,并以一种负责的态度来处理它。
溶剂利用率溶剂利用率是一个很有用的指标,它可用来衡量干洗机设备及工艺的性能,干洗溶剂利用率高,表示性能较好,即保留四氯乙烯的能力较强,亦显示排放到车间内的四氯乙烯较少,因为全氯乙烯被保留在干洗机中了。
这指标还说明排放到周围环境的四氯乙烯减少了。
四氯乙酸干洗油使用说明书
四氯乙酸干洗油使用说明书
四氯乙酸(Perchloroacetic Acid,简称PAA)作为一种强酸,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干洗油。
在实际的干洗操作中,四氯乙烯(Perchloroethylene,简称PCE)是常见的干洗溶剂,而非四氯乙酸。
然而,如果你是在询问关于四氯乙酸作为某种特定用途的清洗剂的使用说明,则可以参考以下一般性指导:
四氯乙酸使用说明书(示例,非针对干洗行业):
1.产品描述:四氯乙酸是一种强酸,适用于某些特殊工业清洗、实验室去垢及消毒应用。
2.安全警告:
本品为强腐蚀性物质,使用时必须穿戴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手套、护目镜和实验服。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吸入蒸汽。
如不慎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存储于阴凉、通风良好且远离火源的地方,避免与碱性物质、还原剂等混合。
3.使用方法:
根据具体清洗对象和要求,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稀释。
使用时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并遵循相关操作规程。
清洗后,应充分冲洗去除残余物,并确保彻底中和酸性。
4.废弃处理:
废弃的四氯乙酸溶液需按照当地环保法规进行妥善处理,不可随意排放。
由于四氯乙酸并非用于干洗业,因此这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涉及干洗店的实际业务流程。
请在具体使用前详细了解该化学品的产品安全数据表(MSDS)以及相关的专业操作指南。
2023年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2023年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引言:干洗业是指使用溶剂对衣物进行洗涤的一种洗衣业务。
在干洗过程中,常使用四氯乙烯(perchloroethylene,简称PCE)作为洗涤溶剂。
然而,长期接触和暴露于PCE可能导致职业危害。
本文将介绍2023年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1. 健康危害:长期接触四氯乙烯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四氯乙烯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表现为头晕、头痛、嗜睡、意识丧失等。
(2)肝脏损害:四氯乙烯进入肝脏后被代谢为有毒的氯化物,导致肝脏受损。
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四氯乙烯的工人患有肝脏疾病的风险较高。
(3)肾脏损害:四氯乙烯被肾脏清除,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肾脏损伤,甚至慢性肾衰竭。
(4)癌症风险增加:四氯乙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定为可能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增加肺癌、膀胱癌等癌症的风险。
2. 生殖毒性:四氯乙烯对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
研究发现,长期接触四氯乙烯的工人可能出现生殖系统功能下降、性激素水平异常、不育等问题。
对于怀孕妇女,四氯乙烯的接触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流产和早产。
3. 环境危害:四氯乙烯是一种有机溶剂,其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氯乙烯进入水体和土壤后,会对水生生物和土壤微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二、防护措施1. 尽量替代溶剂:由于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可尝试使用更安全的替代溶剂来进行干洗,如环保型溶剂和水基溶液。
这样可以减少工作环境中四氯乙烯的使用和暴露。
2. 提高通风条件:保持良好的通风是降低工作环境中四氯乙烯浓度的重要措施。
干洗店应设置有效的通风设备,保持室内新鲜空气流通。
3. 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和操作四氯乙烯时,工人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具等。
这些装备可以减少或防止四氯乙烯通过皮肤和眼睛进入人体。
干洗业的危害因素
干洗业的危害因素
干洗业的危害因素包括:
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干洗过程中使用的溶剂通常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氯乙烯和四氢呋喃等。
这些化合物释放到空气中后,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高浓度的VOCs会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和慢性健康问题。
2. 健康风险:对干洗业从业人员来说,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导致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的问题。
这些溶剂还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此外,若不正确处理和储存有机溶剂,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
3. 环境影响:干洗过程中,溶剂和含有化学物质的废水通常被排放到污水系统或环境中。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地下水、水域生态系统和土壤造成负面影响,污染环境。
4. 能源消耗:干洗机通常需要大量电能来运行,这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与传统的水洗相比,干洗能耗更高。
为了减少干洗业的危害,一些干洗店已经转向使用环保溶剂,如液态二氧化碳和烷基碳酸酯等,以减少VOCs的释放和对健康的影响。
此外,鼓励在干洗过程
中采取适当的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以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
同时,对废水的处理和管理也是重要的环保措施。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模版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模版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是一种常用于干洗业的有机溶剂,被广泛用于清洁和干洗衣物、织物和纺织品。
然而,长期接触四氯乙烯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干洗业中使用四氯乙烯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模板以减少工人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
第一部分: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1. 健康风险:长期接触四氯乙烯可能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明显的危害。
研究表明,四氯乙烯的长期曝露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包括头痛、头晕、镇静、失眠等症状。
此外,四氯乙烯还可能对肝脏、肾脏和呼吸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2. 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四氯乙烯列为可能致癌物。
动物实验数据显示,长期接触四氯乙烯可能导致肝癌、肾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
3. 皮肤刺激:长期接触四氯乙烯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刺激和炎症。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可能还会引发过敏反应和皮肤病。
第二部分:防护模板为了减少工人受到四氯乙烯职业危害的风险,以下是一些防护措施和模板,供干洗业的雇主和工人参考。
1. 工作环境管理- 确保良好的通风系统:干洗店应配备高效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四氯乙烯的浓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定期检查通风系统并保持其良好运行状态。
- 减少四氯乙烯的泄漏:定期检查和修理干洗机的密封和管道,以减少四氯乙烯泄漏的可能性。
并及时处理泄漏情况。
2. 个人防护措施-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应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呼吸防护设备等。
确保这些防护装备适合体验者,并经常更换。
- 清洁与维护:及时清洁和维护个人防护设备,以确保其有效性。
3. 培训和意识提升- 提供培训:提供适当的培训,使工人了解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措施。
- 定期检查健康: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以及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四氯乙烯浓度。
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 促进健康意识: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工人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提高健康意识。
浅谈四氯乙烯干洗剂
浅谈四氯乙烯干洗剂摘要简要介绍了四氯乙烯作为干洗剂的背景、原理及其毒性等,阐述了四氯乙烯作干洗剂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较合理的用四氯乙烯洗涤衣物的方法。
关键词四氯乙烯干洗剂原理毒性四氯乙烯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干洗业中已使用了六十多年,被洗衣界公认为比较好的干洗剂。
然而由于四氯乙烯干洗剂的毒性,对人类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经媒体披露后,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洗染行业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四氯乙烯能否作为干洗剂,广大消费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因而需要我们对四氯乙烯干洗剂有所了解。
1 四氯乙烯的性质、用途及合成四氯乙烯(Perchloroethylene,PCE或PERC)是一种含有双键的不饱和卤代烃,其结构简式为:Cl2C=CCl2,简写为C2Cl4。
从结构上来看,四氯乙烯是乙烯的4个氢原子全部被氯取代而得,因而又名为全氯乙烯或过氯乙烯。
PCE是无色透明液体,气味似乙醚;相对分子质量165.83;熔点-22.35℃;沸点121.20℃;蒸气压2.11 kPa(15.8 mmHg,22℃);每份体积溶于约10000份体积水中;洁净度90;能与乙醇、乙醚、氯仿、苯等混溶;非可燃性液体。
四氯乙烯遇水可缓慢分解成三氯乙酸和盐酸;在潮湿条件下,对铁、铝等金属有腐蚀性。
四氯乙烯在高温时会分解,产物主要为盐酸、光气、一氧化碳;以活性炭作催化剂,加热至700℃可分解成六氯化苯和六氯乙烷;易被强氧化剂氧化。
在工业上,四氯乙烯主要用作有机溶剂、有机合成、金属去污剂、脱硫剂、动植物油抽提剂、橡胶涂层和灭火剂、烟幕剂、热传递介质等。
医疗上曾用作驱虫药。
目前,约有80%的四氯乙烯用作干洗剂。
1821年Michael Faraday第一次合成了四氯乙烯,其方法是加热六氯乙烷直到它分解生成四氯乙烯。
在工业上,四氯乙烯通常是由乙烯通过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在通Cl2的条件下,当加热到400℃时就产生了PCE,其化学反应如下:2 四氯乙烯作干洗剂的背景和原理干洗是相对于通常意义上的水洗而言的,由于干洗溶剂不含水,所以又被称为干性溶剂。
干洗面料四氯乙烯残留行为研究
干洗面料四氯乙烯残留行为研究四氯乙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干洗剂之一,它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主要在于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和对肝、肾的损害,轻者出现头痛、眼灼、意识不清等病症,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目前,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对干洗后面料中残留的四氯乙烯进行平安控制。
因此,需对干洗后四氯乙烯在面料中的残留行为进行研究。
实验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E-GC-M、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三种方法,分别建立了四氯乙烯检测方法。
HS-GC采用TG-200MS6谱柱,正己烷作溶剂,三氯乙烷作内标,初始温度40C保持1min,以50C/min的速率升温至200E保持3min;HS条件:载气压力120kPa加压时间30s、进样的时间5s、放空时间20s、加热时间5min、维持时间5min、加热温度80C、进样针温度65C、传输线温度80 C。
UE-GC-MS采用TG-624色谱柱,正己烷作溶剂,氯苯作内标,初始温度40C 保持4min,以40C/min的速率升温至130C保持4min,溶剂延迟5min;UE条件:温度50E,超声时间10min。
SPME-GC-MS采用100卩mPDMSI相微萃取纤维头,甲醇作溶剂,HS-SPM条件:盐含量192g/L、萃取时间5min、萃取温度150C、转速400r/min、解析时间20s。
②评价了四氯乙烯检测方法的线性关系、灵敏度、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
HS-GC 线性关系Y=0.1821+0.2338X 〔R2=0.9986〕,线性范围0.5卩g/L〜50卩g/L,灵敏度0.2338,检出限0.001卩g/L ,定量限0.002卩g/L。
UE-GC-MS线性关系Y=0.1747+0.0658X (R2=0.9993),线性范围0.5mg/L 〜50mg/L,灵敏度0.0658,检出限5卩g/L ,定量限10卩g/L。
四氯乙烯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表
四氯乙烯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表简介四氯乙烯(C2Cl4)是一种无色、有毒、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常用于清洗金属表面和制造合成树脂等工业应用中。
然而,由于其危险有害特性,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减少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氯乙烯的危险有害特性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危险有害特性1.对人体有害:四氯乙烯具有高度的吸入毒性,大量吸入会导致嗜睡、头痛、眩晕、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昏迷、呼吸衰竭和死亡。
长期接触会引起皮肤瘙痒、皮肤炎、神经系统功能损害、肝、肾等器官损害等。
2.易引起火灾和爆炸:四氯乙烯属于易燃液体,与空气混合可形成可燃气体,若在火源、电火花、静电等条件下,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3.对环境有害:四氯乙烯的挥发性使其容易从生产现场或运输环节中释放到环境中,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风险较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4.对器材腐蚀:四氯乙烯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容易腐蚀设备和管件。
安全技术措施1.个人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手套、防护鞋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直接接触四氯乙烯的风险最小化。
2.通风设施:四氯乙烯生产、使用现场应建立完善的通风设施,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减少室内四氯乙烯浓度,避免吸入超标量的四氯乙烯。
3.火灾和爆炸预防:应注意防止四氯乙烯与空气、火源、电火花、静电等产生反应,建立消防设施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救援。
4.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集中收集、储存、运输和安全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四氯乙烯是一种具有危险有害特性的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守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尽可能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本文列举了四氯乙烯的危险有害特性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以期提高大家对四氯乙烯安全应用意识,从而保障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四氯乙烯(Perchloroethylene,简称PCE)是一种常用于干洗业的溶剂,具有高挥发性和良好的溶解性能。
然而,长期暴露于四氯乙烯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就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职业危害:1.1 呼吸系统影响:四氯乙烯的蒸汽能够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喉咙不适、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呼吸道炎症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1.2 神经系统损害:四氯乙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引起头晕、头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中毒性脑病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1.3 肝脏损害:四氯乙烯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肝脏损害,如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等。
1.4 生殖系统危害:四氯乙烯暴露可能对生育能力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它可以干扰男性的生精和女性的卵巢功能,导致不育和生殖能力下降。
2. 防护措施:2.1 替代物的使用:为了减少对四氯乙烯的暴露,可以考虑使用更安全的替代物,如水性清洗剂、醇类溶剂等。
2.2 通风换气:在干洗作业区域内设置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中的四氯乙烯浓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可以采用排风扇、管道通风等方式,将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2.3 个体防护措施:员工在工作时应佩戴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体防护装备,以减少对四氯乙烯的直接接触。
2.4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干洗作业的员工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四氯乙烯的危害以及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体防护装备的方法。
2.5 定期健康检查:对从事干洗作业的员工进行定期的体检和健康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职业健康问题。
2.6 工作环境监测:定期对干洗作业区域的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进行监测,确保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综上所述,干洗业中使用的四氯乙烯可能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但通过正确的防护和控制措施,可以降低危害的发生。
因此,干洗企业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
2024年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三篇)
2024年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四氯乙烯作为一种干洗溶剂,具有去油污性强等特性,在干洗业已成功使用了60多年,被洗衣界公认为比较好的干洗溶剂。
然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各类生活用品的副作用越来越重视,因此,四氯乙烯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四氯乙烯是一种不易燃烧的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长期过度暴露会产生乏力、眩晕、恶心、记忆力差、手脚顫抖、视力不良及手指麻痺等症状;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皮肤脱落和湿疹等症状;过度接触可造成肝损害。
鉴于四氯乙烯对干洗业工人造成的潜在健康危害,从事干洗业的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1、操作管理:合理布局干洗业工艺流程,待洗衣物的收物台与洗毕衣物的发送台应分开设置。
产生有害蒸汽的干洗机、烘干机和清渍台应尽量置于单独的房间或加以隔离,并设置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装置,将有害气体收集、净化后排放。
放散有害气体和热的干洗车间,宜布置在多层建筑物的上层,如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盛放干洗剂的容器表面应有醒目的标签,标明干洗剂的名称、干洗剂的特殊危险性、干洗剂的化学成分、有害物质警示标志。
2、作业防护: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发给职工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并教育和督促职工按规定使用。
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处理污染衣物时,必须戴口罩。
进行清渍及维修干洗机及填充洗涤溶剂时,必须佩带个体防护用品。
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损坏或失效,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防毒口罩、面具应定期消毒,及时更换吸附剂。
同时用人单位要加强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3、作业场所检测评价: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应委托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
4、健康监护:用人单位应对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进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相关的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干洗业中四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方法
四氯乙烯作为一种干洗溶剂,具有去油污性强等特性,在干洗业已成功使用了60多年,被洗衣界公认为比较好的干洗溶剂。
然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各类生活用品的副作用越来越重视,因此,四氯乙烯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四氯乙烯是一种不易燃烧的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长期过度暴露会产生乏力、眩晕、恶心、记忆力差、手脚颤抖、视力不良及手指麻痹等症状;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皮肤脱落和湿疹等症状;过度接触可造成肝损害。
鉴于四氯乙烯对干洗业工人造成的潜在健康危害,从事干洗业的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操作管理:合理布局干洗业工艺流程,待洗衣物的收物台与洗毕衣物的发送台应分开设置。
产生有害蒸汽的干洗机、烘干机和清渍台应尽量置于单独的房间或加以隔离,并设置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装置,将有害气体收集、净化后排放。
放散有害气体和热的干洗车间,宜布置在多层建筑物的上层,如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盛放干洗剂的容器表面应有醒目的标签,标明干洗剂的名称、干洗剂的特殊危险性、干洗剂的化学成分、有害物质警示标志。
2、作业防护: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发给职工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并教育和督促职工按规定使用。
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处理污染衣物时,必须戴口罩。
进行清渍及维修干洗机及填
充洗涤溶剂时,必须佩带个体防护用品。
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损坏或失效,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防毒口罩、面具应定期消毒,及时更换吸附剂。
同时用人单位要加强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3、作业场所检测评价: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应委托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
4、健康监护:用人单位应对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进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相关的作业。
卫生部于2007年制订了《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199-2007),适用于所有从事服装干洗作业的企业、事业及个体经济组织(简称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从2008年2月1日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