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知识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材料在⾃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堆积密度:散粒或粉状材料,如砂、⽯⼦、⽔泥等,在⾃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孔隙率:在材料⾃然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例。

空隙率:散粒材料⾃然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例。

空隙率的⼤⼩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互相填充的致密程度。

材料的压实度:散粒堆积材料被碾压或振压等压实的程度。

相对密度:散粒材料压实程度的另⼀种表⽰⽅法。

2.材料与⽔有关的性质①亲⽔性:材料能被⽔润湿的性质(亲⽔性材料与⽔分⼦的亲和⼒⼤于⽔分⼦⾃⾝的内聚⼒)憎⽔性:材料不能被⽔润湿的性质。

②吸⽔性:材料浸⼊⽔中吸收⽔的能⼒(材料吸⽔率是固定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中吸收⽔分的性质。

【平衡含⽔率】:在⼀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材料与空⽓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率。

③耐⽔性:材料长期在⽔作⽤下不破坏,且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④抗渗性:材料抵抗压⼒⽔渗透的性质。

⑤抗冻性:材料在吸⽔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作⽤⽽不破坏,且强度和质量⽆显著降低的性质。

3.①材料的强度:材料在外⼒作⽤下抵抗破坏的能⼒。

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孔隙率低,强度⾼温度⾼含⽔率⾼,强度低②材料的⽐强度:是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的⽐值③材料的理论强度:指结构完整的理想固体从材料结构的理论上分析,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应⼒。

4.弹性:材料在外⼒作⽤下产⽣变形,当外⼒除去后,变形能完全恢复的性质。

塑性:材料在外⼒作⽤下产⽣变形,外⼒除去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并不破坏的性质5.耐久性:材料在所处环境下,抵抗所受破坏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变质、不损坏,保持其原有性能的性质。

6.材料(微观结构):晶体、玻璃体、胶体晶体类型:原⼦晶体,离⼦晶体,分⼦晶体,⾦属晶体第三章⽓硬性胶凝材料1.胶凝材料:在⼀定条件下,通过⾃⾝的⼀系列变化⽽把其他材料胶结成具有强度的整体的材料①有机胶凝材料:以天然或⼈⼯合成的⾼分⼦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胶凝材料。

建筑材料-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材料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耐久性和使用功能。

在建筑工程中,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确保建筑的安全、舒适和经济。

一、物理性质(一)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对于大多数固体材料而言,绝对密实状态是指不含任何孔隙的状态。

但在实际情况中,完全不含孔隙的材料几乎不存在,因此在测定密度时,通常会将材料磨成细粉,然后用李氏瓶等方法测定其体积,从而计算出密度。

(二)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这里的自然状态包括材料内部存在的孔隙。

例如,对于块状材料,在计算表观密度时,其体积是指材料的整体体积,包括内部孔隙。

(三)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状态下的体积不仅包括材料颗粒的体积,还包括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

(四)孔隙率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比。

孔隙的存在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孔隙率较大的材料通常保温隔热性能较好,但强度可能相对较低。

(五)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比。

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材料颗粒之间的填充程度,对材料的堆积密度和施工性能有重要意义。

(六)吸水性吸水性是指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通常用吸水率来表示,吸水率又分为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比;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体积占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比。

(七)吸湿性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吸湿性的大小用含水率表示,即材料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比。

(八)耐水性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通常用软化系数来表示,软化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耐水性越好。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θ
γSL
(a)
γL
(b)
材料的润湿示意图 a亲水性材料;b憎水性材料
二 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1.吸水性Water Absorption
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吸水性.材料的吸水
性用吸水率Ratio of Water Absorption表示,
有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两种表示
方法.
1质量吸水率
二、 材料的孔隙率与空隙率
1. 密实度Dense 密实度是指材料的固体物质部分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说明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程度,即反映了材料 的致密程度,按下式计算:
DV V0
2.孔隙率Porosity
孔隙率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称
为材料的孔隙率P.可用下式表示:
PV0 V V0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在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功能不同,均要承受 各种不同的作用,因而要求建筑材料必须具有相应的基本 性质.
基本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 装饰性、防火性、防放射性等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密实性、空隙率计算材料用量、 构件自重、配料计算、确定堆放空间 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弹性、塑脆韧性、硬度.
如混凝土抗冻等级F15是指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次数是15次在15℃的温度冻结后,再在20 ℃的水中融化,为一次冻融循环,这时 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质量损失不超过5%.
五材料的抗冻性Frost Resistance
• 材料的抗冻性与材料的强度、孔结构、耐水性和吸水饱 和程度有关. • 材料抗冻等级的选择,是根据结构物的种类、使用条件、气 候条件等来决定的.
Wv Wm0
材料的吸水性与其亲水性、疏水性、孔隙率大小、孔隙特征有关.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整理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整理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①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度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德重量。

(3)堆积密度:粉状或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德重量。

②材料的孔隙率空隙率(1)孔隙率:材料体积内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2)空隙率:散装粒状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列。

③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1)润湿角的材料为亲水材料,如建材中的混凝土、木材、砖等。

亲水材料表面做憎水处理,可提高其防水性能。

(2)润湿角的材料为亲水材料,如建材中的沥青、石蜡等。

④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1)吸水性: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

吸水率(2)吸湿性:材料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

含水率。

⑤材料的耐水性、抗渗性和抗冻性(1)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而且强度也不显着降低的性质。

(2)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

一般用渗透系数K或抗渗等级P表示。

混凝土材料的抗渗等级P=10H-1,H-六个试件中三个试件开始渗水时的水压力。

K越小或P越高,表明材料的抗渗性越好。

(3)抗冻性: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又不明显降低的性质,常用抗冻等级F表示。

孔隙率小及具有封闭孔的材料有较高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具有细微而连通的空隙对材料的抗渗性和抗冻性不利。

(4)材料的导热性导热性:材料传到热量的性质。

用导热系数表示,通常将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孔隙率越大、表观密度越小,导热系数越小。

2、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①强度与比强度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强度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

孔隙率越大,强度越低。

比强度是按单位重量计算的材料强度,等于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

②弹性与塑性(1)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一般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吸水性越强。开口而连通的细 小的孔隙越多,吸水性越强;闭口孔隙,水分不易进入;开 口的粗大孔隙,水分容易进入,但不能存留,故吸水性较小, 故材料的体积吸水率常小于孔隙率,这类材料常用质量吸水 率表示它的吸水性。如木材 2)一般情况下都有质量吸水率来表示材料的吸水性,但是 轻质、吸水率强的材料其质量吸水率常大于100%,而采用 体积吸水率表示。如软木、海棉等
3)影响材料吸湿性的因素: (1)与吸水性相同。 材料的亲、憎水性 材料的孔隙率
材料的孔隙特征
(2)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空气的湿度大、温度低时,材 料的吸湿性大,反之则小。
4)材料吸水与吸湿后对其性质的影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材料吸水或吸湿后,使其质量增加,体积膨胀,导热性增 大,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有一块砖重2625g,其含水率为5% ,该湿砖所含水
量为多少? 解:
(二)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1、 吸水性:
1)概念: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的性质。 2)指标:吸水率为材料浸水后在规定时间内吸入水的 质量(或体积)占材料干燥质量(或干燥时体积)的百分比。
质量吸水率: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所吸水分质量占干质量的百分率 体积吸水率: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所吸收水分体积占干体积百分率 材料吸水饱和
开口细微连通且孔隙率大,吸水性强。
·
2.吸湿性:
1)概念: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2)指标
含水率:自然状态, 材料所含水的质量占材料干
燥质量的百分比。
m含 m干 mw W含 100 % 100 % m干 m干
材料的含水率随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变 化。当材料中的湿度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的 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建筑无处不在。

从古老的宫殿庙宇到现代的摩天大楼,每一座建筑都是由各种建筑材料构建而成。

而要理解建筑的质量、性能和耐久性,就必须深入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可以大致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三大类。

首先来谈谈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孔隙率、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和抗冻性等。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这一性质对于计算材料的用量以及判断材料的轻重程度非常重要。

比如,钢材的密度较大,常用于需要承受较大荷载的结构;而木材的密度相对较小,在一些对重量有要求的场合就具有优势。

孔隙率则反映了材料内部孔隙的多少。

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强度、保温性能和耐久性等。

像保温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以减少热量的传递。

吸水性和吸湿性有所不同。

吸水性是指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而吸湿性是指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例如,砖块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而木材则容易吸湿。

耐水性指材料在长期处于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像水泥这类经常与水接触的材料,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耐水性。

抗渗性是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能力。

在地下工程和水工建筑物中,对建筑材料的抗渗性要求较高,以防止水分的渗透导致结构损坏。

抗冻性则关系到材料在反复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性能。

在寒冷地区,建筑材料的抗冻性至关重要,否则会因冻胀破坏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接下来是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腐蚀性和可燃性等。

化学稳定性是指材料抵抗化学侵蚀的能力。

例如,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酸、碱等环境中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普通钢材则容易生锈腐蚀。

腐蚀性是指材料对其他物质产生破坏的能力。

某些建筑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会对周围的金属构件或其他材料造成腐蚀。

可燃性关乎材料在火灾中的表现。

像木材、塑料等属于可燃性材料,而钢材、混凝土等则属于非可燃性材料。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防火要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材料

03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
抗压强度
总结词
抗压强度是指材料在承受压力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是衡量材料抵抗压缩变 形能力的指标。
详细描述
抗压强度通常用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压力值来表示,如兆帕(MPa)。不同 材料的抗压强度不同,例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木材的抗压强度相对较 低。
抗拉强度
总结词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承受拉伸力时所 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是衡量材料抵抗 拉伸变形能力的指标。
高性能混凝土
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的 特点,可提高建筑物的使 用年限。
绿色建材
如环保型涂料、再生塑料 等,具有低污染、可回收 的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智能建材
如自修复混凝土、相变材 料等,具有自我调节、节 能环保的功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孔隙率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孔隙率较 高的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例如多孔混凝土 和泡沫混凝土。而孔隙率较低的材料则通常具有较好的强度 和刚度,例如致密的石材和金属材料。
热导率
总结词
热导率是衡量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反映了材料的热性能。
详细描述
热导率高的材料导热性能好,热量容易传递;而热导率低的材料则导热性能差,热量传递缓慢。在建筑中,热导 率是选择保温或隔热材料的重要依据。例如,保温材料应选择热导率较低的材料,而散热器等需要快速导热的部 位则应选择热导率较高的材料。
06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选择的原则与标准
安全性
建筑材料必须能够承受 设计载荷,不会发生断 裂、变形或其它形式的
破坏。
耐久性
建筑材料应具备抵抗自 然环境侵蚀的能力,如 风、雨、雪等,以保证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材料在使用条件下要承受一定荷载,并受到周围不同环境介质(空气、水及其所溶物质、温度和湿度变化等)的作用。

因此,建筑材料应具有相应的力学性质,还应具备抵抗周围环境介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经久耐用的性质。

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应熟悉工程条件及对拟用材料提出的各项技术要求,还应掌握材料的各种技术性质以及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使所选材料在建筑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章主要讲述建筑材料所具有的共性,即材料的基本性质。

各种材料的特性将在后续章节中讲述。

第一节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是决定材料性质的内部因素。

一、材料的组成材料组成是指材料所含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是区别物质种类的主要依据,分为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相组成。

1.化学组成材料的化学组成是指构成材料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种类及数量。

金属材料的化学组成以元素含量表示;无机非金属材料常以各种氧化物的含量表示;有机材料则以各种化合物的含量表示。

2.矿物组成矿物是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的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组成是指构成材料的矿物的种类和数量。

3.相组成材料中具有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一般可分为气相、液相和固相。

材料的组成不同,其物理、化学性质也不相同。

如普通钢材在大气中容易生锈,而不锈钢(炼钢时加入适量的铬或镍)则不易生锈。

可见,选用材料时,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可以获得满足工程所需性质的新材料。

二、材料的结构与构造材料的结构与构造是指材料的微观组织状态和宏观组织状态。

材料组成相同而结构与构造不同的材料,其技术性质也不相同。

(一)材料的结构材料的结构按其成因及存在形式可分为晶体结构、非晶体结构及胶体结构。

1.晶体结构由质点(离子、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规则的几何形状周期性排列而成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

晶体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特定的几何外形。

(2)具有各向异性。

(3)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化学稳定性。

(4)结晶接触点和晶面是晶体破坏或变形的薄弱环节。

建筑材料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解: 孔隙率
P V0 V 100% V0
1
0
100%
ρ0=m/V0=2420/(24×11.5×5.3)=1.65g/cm3
ρ=m/V=50/19.2=2.60g/cm3
P
1
1.65 2.6
100%
36.5%
§1.2 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强度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 的强度,以材料受外力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 的外力表示。材料在建筑物上所承受的外力主要 有拉力、压力、剪力和弯力,材料抵抗这些外力 破坏的能力,分别称为抗拉、抗压、抗剪和抗弯 强度。
§1.3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建筑物中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直接或 间接与水接触,如水坝、桥墩、屋顶等,为防 止建筑物受到水的侵蚀而影响使用性能,有必 要研究材料与水接触后的有关性质。
§1.3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一)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材料容易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亲水性。具有
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如砖、石、 木材、混凝土等。
§1.2 材料的力学性质
课堂练习: 3、已知甲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为40cm3,
在自然状态下体积为160 cm3;乙材料的密实度为 80%,求甲、乙两材料的孔隙率,并判断哪种材料 较宜做保温材料?
解:(1)甲材料的孔隙率
P甲=(V0-V)/V0×100%=(160-40)/160×100% =75%
§1.1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一)密度 钢材、玻璃等少数密实材料可根据外形尺
寸求得体积。
大多数有孔隙的材料,在测 定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 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体 积(排液法)。材料磨的越细, 测得的密度数值就越精确。砖、 石等材料的密度即用此法测得。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_课件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_课件
式中:m --散粒材料的质量, V’0--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
密实度与孔隙率
固体材料的体积由 ①固体物质部分 ②孔隙部分
(一)密实度
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D
V 0 V0
100
%
(二)孔隙率
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内,孔隙所占的比例。
P
V0 V V0
V 1
V0
1
0
100%
一、材料的理论强度
理论抗拉强度
ft
E
d
二、材料的强度
材料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 :
f Fmax A
材料的抗弯强度与受力情况有关,一般试验方法
是将条形试件放在两支点上,中间作用一集中荷载,
对于矩形截面试件,则抗弯强度 :
fm
3Fm a xL 2bh2
二、材料的强度
三、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
(一)填充率 散粒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填充的程度。
D'
V0 V0'
100%
' 0
0
100%
(二)空隙率
散粒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反映散粒材料的颗粒填充的致密程度。可作为控制混凝土骨料集 配与计算含砂率的依据。
P' 1 D'
四、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第一节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
1、材料的组成 2、材料的结构和构造
第二节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密度、表现密度与堆积密度 2、密实度与孔隙率 3、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 4、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5、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6、材料的耐水性 7、材料的抗渗性

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指的是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本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建筑材料的几个基本性质。

1.强度和稳定性:建筑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力的能力。

建筑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荷载和维持结构的稳定。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如混凝土、钢材和木材等。

此外,建筑材料还应具有稳定性,即在长期使用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材料的性能应保持稳定。

2.耐久性: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是指在长期使用和环境条件下材料的性能是否能够保持。

耐久性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建筑材料应具有耐久性,能够抵抗腐蚀、变形、老化等现象。

3.导热性:建筑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对热的传导能力。

建筑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导热性,以确保室内温度的控制和节能效果的实现。

例如,保温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够防止室外热量传导到室内。

4.导电性:建筑材料的导电性是指材料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对于一些建筑结构,如电气系统和照明系统,需要考虑材料的导电性以确保电流的安全传输。

5.吸声性:建筑材料的吸声性是指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

在室内设计中,吸声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反射,提供良好的声学环境。

6.抗震性:建筑材料的抗震性是指材料在地震或其他振动情况下的稳定性和抵抗能力。

建筑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以确保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7.可塑性和可加工性:建筑材料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是指材料能够通过加工和成型来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

可塑性通常指材料的变形能力,而可加工性指材料的加工难易程度。

8.轻质性和重质性:建筑材料的轻质性和重质性是指材料的密度和重量。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重量和密度特性,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成本。

9.可回收性:建筑材料的可回收性是指材料能否进行再利用或回收利用。

建筑工程产生的废弃材料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可回收性成为了现代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力学性能: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和韧性等。

强度是材料抵抗外部负荷的能力,是材料在拉伸、压缩、剪切和弯曲等力学行为中所表现出的性能。

刚度是材料对外部力反应的刚性程度,反映了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能力。

韧性是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延展能力,表征了材料在受到剪切力或冲击力时的抵抗能力。

2.耐久性: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使用环境中长期抵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侵蚀能力。

材料的耐久性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

主要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因素包括水分、温度、紫外线、化学腐蚀、微生物和物理破坏等。

3.热学性能:建筑材料的热学性能包括导热性、热膨胀性和隔热性等。

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是设计建筑物保温节能的重要指标。

热膨胀性是指材料在受热后体积变化的能力,影响着建筑物在温差变化时的变形和破坏。

隔热性是指材料对热量传递的阻止作用,是建筑物保温隔热的基础。

4.声学性能:建筑材料的声学性能包括隔声性和吸声性。

隔声性是指材料抵制声音传导的能力,是建筑物降低室内外噪音干扰的重要指标。

吸声性是指材料对声音能量的吸收能力,用于调节建筑内部声学环境。

5.光学性能:建筑材料的光学性能包括透光性、反射性和折射性等。

透光性是指材料对光的透过能力,影响建筑物室内外的采光和景观观赏效果。

反射性是指材料对光的反射作用,决定了建筑表面的光亮度和光线分布。

折射性是指材料对光的弯曲偏折作用,影响着建筑物玻璃幕墙和光学设备的使用效果。

6.造型性能:建筑材料的造型性能是指材料在加工和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可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的变形能力,影响着建筑结构设计和装饰效果。

可加工性是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易加工性和加工效果,影响着建筑物施工工艺和表面质量。

总的来说,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是多方面的,涵盖了力学、耐久、热学、声学、光学和造型等各方面。

这些性质的综合考虑对建筑设计和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功能合理和寿命长久。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介绍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介绍

陶瓷:用于墙面、 地面等建筑材料, 具有强度高、耐 久性好等特点
玻璃:用于门窗、 幕墙等建筑材料, 具有透光性好、 耐久性好等特点
石材:用于墙面、 地面等建筑材料, 具有强度高、耐 久性好等特点
有机材料
01
04
沥青:天然有机材料, 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 性能
03
橡胶:合成有机材料, 具有优良的弹性、耐磨 性和耐腐蚀性
景观装饰:使用各种建筑材料,如雕塑、喷泉、 绿化等,提升建筑物周边的景观效果
建筑构件装饰:使用各种建筑材料,如门窗、栏 杆、屋顶等,增强建筑物的艺术感和功能性
建筑功能
结构功能:支撑建筑物, 承受荷载
围护功能:保护建筑物内部 空间,抵御外界环境影响
装饰功能:美化建筑物外观, 节能功能:降低建筑物能耗,
提高建筑物的艺术价值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环保功能: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建筑物的环保性能
智能功能:实现建筑物的智 能化控制和管理,提高建筑 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性。
02
塑料:合成有机材料, 具有轻质、耐腐蚀、易 成型等特点
木材:天然有机材料, 具有优良的保温、隔音 性能
复合材料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材料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 法结合而成的材料。
复合材料的优点包 括:强度高、重量 轻、耐腐蚀、耐高 温、耐磨损等。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FRP)、碳纤维增 强塑料(CFRP)、 金属基复合材料 (MMC)等。
10
耐老化性:抵 抗老化的能力
力学性质
● 强度: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 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消失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 硬度:材料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 ● 韧性:材料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 ● 耐磨性: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 ● 耐腐蚀性:材料抵抗化学物质侵蚀的能力 ● 导热性: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 ● 导电性:材料传递电流的能力 ● 磁性:材料在磁场中表现出的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有哪些1.力学性能:建筑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强度指材料抗拉、抗压和抗弯的能力,刚度指材料在受力下变形的能力。

2.耐久性:建筑材料需要耐久,即在长期使用和环境影响下仍能保持其性能和功能。

耐久性受到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耐候性和耐腐蚀性等因素的影响。

3.导热性和隔热性:建筑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导热性和隔热性能。

导热性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隔热性指材料阻止热量传导的能力。

合适的导热性和隔热性能可以节约能源,并提高建筑的舒适度。

4.导电性:对于一些特殊需求,如电气工程中,材料的导电性成为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导电性指材料能否传导电流的能力。

5.透明性:建筑材料的透明性是指材料对可见光的透过能力。

对于建筑物中的窗户和立面材料,透明性是重要的设计和功能要求。

6.阻燃性:建筑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阻燃性能,以保证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不易燃烧及蔓延,并提供逃生通道和安全时间。

7.声学性能:建筑材料对声音的传播和吸收具有不同的性能。

声学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声学环境。

8.环境友好性:建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包括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可再生性和回收利用率等方面。

环境友好的材料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9.施工性能:建筑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施工性能,方便加工、搬运、安装和连接。

施工性能可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10.经济性:建筑材料的经济性是指材料的成本效益和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

材料的经济性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价格和维护等因素。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涉及了力学性能、耐久性、导热性和隔热性、导电性、透明性、阻燃性、声学性能、环境友好性、施工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

在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性质的要求,并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下一页 返回
1.1 基本物理性质
含孔材料的体积组成示意图如图1-1所示。从图-1可知,含孔材料 的体积可用以下三种方式表示。
(1)材料绝对密实体积。用V表示,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
积。
(2)材料的孔体积。用VP 表示,指材料所含孔隙的体积,分为开口 孔体积(记为VK)和闭口孔体积(记为VB )。
材料的堆积密度定义中亦未注明材料的含水状态。根据散粒材料的 堆积状态,堆积体积分为自然堆积体积和紧密堆积体积(人工捣实后)。 由紧密堆积测得的堆积密度称为紧密堆积密度。
常用建筑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如表1-1所示。
三、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
1.密实度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即材料的绝对密 实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可按材料的密度与表观密度计算如下:
2.孔隙率
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开口的和封闭的)体积所占总体积的比例 ,按下式计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基本物理性质
P V0 V 1 V 1 0 1 D
V0
V0
式中 P —— 材料的孔隙率,常以(%)表示。
材料的孔隙率与密实度是从两个不同方面反映材料的同一个性质。 通常采用孔隙率表示,孔隙率可分为开口孔隙率和闭口孔隙率。
V 0 = V0+ Vj = V + VP +Vj;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基本物理性质
二、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1.密度 密度是指多孔固体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俗称 比重)。用下式计算:
m
V
式中 ρ—— 材料的密度(g/cm3或kg/m3)
m —— 材料的质量(干燥至恒重)(g或kg)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引言建筑材料是建筑行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性质,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物理性质密度和比重建筑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以千克/立方米(kg/m3)来衡量。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密度。

比重是材料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材料的轻重程度。

湿热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在潮湿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某些材料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吸湿膨胀或发生腐蚀,从而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需要考虑其湿热性能。

热性能热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对热的传导、吸收和保持能力。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热性能。

一些具有良好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可以提供良好的隔热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光学性能光学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能力。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能。

一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可以提供良好的采光效果,同时一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反射能力,可以减少室内照明需求。

声学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对声音的吸收、反射和传导能力。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声学性能。

一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可以减少噪音的传递和反射。

力学性质强度和刚度强度是指建筑材料的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刚度是指建筑材料对变形的抵抗能力。

强度和刚度是衡量建筑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

可塑性和脆性可塑性和脆性是建筑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可塑性是指材料能够发生塑性变形并恢复原状的能力,而脆性是指材料容易发生断裂的倾向。

疲劳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在交替荷载作用下的耐久性能。

一些材料在长期受到交替荷载的作用下容易产生疲劳破坏,因此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考虑疲劳性能。

化学性质耐腐蚀性耐腐蚀性是指建筑材料在酸碱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作用下的稳定性能。

一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以延长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知识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知识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知识引言建筑材料是构建建筑物的基石,其性质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材料的几个基本性质,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耐久性、声学性能和光学性能。

一、力学性能1.强度:建筑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承载能力。

常见的建筑材料强度指标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等。

2.刚度:材料的刚度决定了其在受力时的变形程度。

刚度越大,材料的变形能力越低。

建筑材料的刚度直接影响着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控制能力。

3.蠕变性:蠕变性是材料在持续应力作用下随时间发生的变形。

蠕变性对建筑结构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高温环境或大荷载条件下。

二、热性能1.导热性:建筑材料的导热性能决定着建筑物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低导热性能的材料可以减少热量传导,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2.热膨胀性:热膨胀性是指材料在受到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材料的热膨胀特性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以避免由热膨胀引起的不良影响。

三、耐久性1.风化性:建筑材料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

了解建筑材料的风化性能可以选择适合的材料,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耐久性:建筑材料需要能够承受长期使用和环境的影响,包括化学物质、湿气、紫外线等。

耐久性好的材料可以减少维修和更换频率,降低维护成本。

四、声学性能1.隔音性:建筑材料的隔音性能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私密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适的隔音材料可以减少噪音传递,创造安静的室内环境。

2.吸音性:吸音性是指材料对声波的吸收能力。

在建筑物中使用吸音材料可以降低噪声反射和回声,改善室内声学环境。

五、光学性能1.透光性:光线在建筑材料中的穿透能力决定了室内的采光效果。

透光性好的材料可以提高室内的自然采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2.折射性:建筑材料对光线的折射效果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和视觉效果。

合适的折射性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美观度和视觉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体积构成: 单体材料的体积主要有: 绝对密实的体积V 开口孔隙体积V开 闭口孔隙体积V闭组成, 表观体积Vˊ= V+ V闭
自然体积V0= V+ V开+ V闭 对于堆积材料, V0ˊ= V0 + V空 V0ˊ——材料的堆积体积 V空—材料的空隙体积
d-试件厚度,cm 。 h-水头差,cm。 t-渗水时间,h。
(2)抗渗标号S:
按规定方法制作的材料试件,在标准试验方法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MPa) 值。
如S6代表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为0.6MPa, 影响抗渗性因素:
孔隙率;孔隙特征。(P↓密实或P闭↑的S↑)。
公式: ρˊ =m/ Vˊ式中 ρˊ -表观密度( g/cm3 )
m-材料的质量(g)
Vˊ -用排水法求的的体积(cm3)
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粉状、颗粒 状或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 量。单位g/cm3或kg/m3。
V0ˊ= V0 + V空 公式: ρ0ˊ =m/ V0ˊ式中
Kp≥0.8 耐水材料
长期水浸,受潮严重重要工程(如地下构筑物、基础、水工结构) : Kp≮0.85~0.9
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Kp≮0.70~0.85
5、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能力。
(1)渗透系数K
Q = KhA t / d K=Qd / Ath
K-渗透系数,cm/h Q-渗透水量,cm3 A-渗水面积,cm2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密度的测量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构成材料的固 体物质本身的体积。
实际密度的测量: 1)对近于绝对密实的材料:金属、玻璃等
直接以排水法作为密实态体积近似值 2)对有孔隙的材料:砖、混凝土、石材
磨成细粉- 排水法求的体积即为密实态体积
表观密度
3、表观密度-对密实材料直接以排水法求 的体积v’作为密实态体积的近似值。单位 g/cm3或kg/m3。
分为以下类型: 致密状构造:钢材、玻璃、铝合金 多孔状构造: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 微孔状构造:石膏制品、烧结砖 颗粒状构造:石子、砂、蛭石 纤维状构造:木材、玻璃纤维 层状构造:胶合板、复合木地板、夹层玻璃
四.材料的孔隙
(一).孔隙形成的原因 (1).水分子的占据作用
建筑材料加水拌和,用水量通常超过理论上 的用 水量, 多余的水分占据的空间即为孔隙 (2).外加的发泡作用
(2).体 积 吸 率
公式:Wv= Vw/ V0=(m2-m1)/V0* ρw *100% 式中: Wv --体积吸水率
Vw—材料所吸收水分的体积 ρw—水的密度,常温下取1=g/ cm3
V0 —材料的自然体积 体积吸水率与质量吸水率的关系为:
Wv= Ww * ρo
ρo —材料的干燥体积密度
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有晶体、玻璃体和 胶体等形式。
二、材料的微观结构
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 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如金刚石和石墨,元素 组成都为碳,由于各自的晶体结构形式不同,性质 上反差巨大。
晶体物质具有强度高、硬度大、有确定的熔点、力 学性质各项异性的共性。
建筑材料中的金属材料(钢、铝合金)和非金属材 料中的石膏及水泥石中的某些矿物(水化硅酸钙、 水化硫铝酸钙)等都是典型的晶体结构
ρ0ˊ -堆积密度( g/cm3 )
m-材料的质量(g)
V0ˊ -材料的堆积体积(cm3)
(4)几种密度间的区别
(1)大小:ρ≥ρ≥ρ0≥ρ0 (同一材料) (2)影响因素: (3)计算表示式中体积的不同
ρ : V=V+V闭; ρ0 : V0=V+V闭+V开=V+V孔 ρ0: V0=V+V闭+V开+V空=V+V孔+V空 (4)计算表达式中质量的不同 ρ,ρ 中 m为绝对干燥的质量
材料结构:
◇宏观结构 ◇显微结构 ◇微观结构
(一).宏观结构 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的结构,它分
为散粒结构,聚集结构,多孔结构,致密结构,纤 维结构,层状结构
◇宏观结构
1.散粒结构 2.聚集结构
3.多孔结构
4.致密结构 5.纤维结构 6.层状结构
由单独的颗粒组成 材料中的颗粒通过胶结材料 彼此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大的 ,或微 小的均匀分布的孔隙 材料在外观上和结构上都是致密的 是木材,玻璃纤维制品所特有的结构 是板材常见的结构
空隙率
4、空隙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 的空隙体积与散粒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之 比的百分率称为空隙率
公式: ρ0ˊ /
ρP’o) =×(11-00V%0
/
V0ˊ)×
100%=(1-
P’—散粒材料的空隙率
ρ0ˊ—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 ρo--材料的体积密度
填充率:Dˊ
=
V0
/
Vˊ 0
P’+ Dˊ =1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内容:
第一节 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第一节 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
一.材料的化学组成
材料的化学组成的不同是造成其性能各异的主 要原因。 化学组成通常从材料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两 方面分析研究。
一.材料的化学组成
V孔—材料中全部孔隙的体积 Vo—材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又由于P=(Vo –V)/ Vo *100%
=(1-V/Vo )*100% =(1-ρo/ρ)*100%
P+D=1
2.开口孔隙率与闭口孔隙率
开口孔隙率是指材料中能被水所饱和的孔隙体积 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百分率: PK=(m1-m2)/V0 × ρw × 100% 式中: m1—水饱和状态下材料的质量, g m2—干燥状态下材料的质量,g ρw—水的密度,常温下可取1g/ cm3 闭口孔隙率pb为总孔隙率与开口孔隙率之差 即PB=P- PK
◇显微结构
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 它可分为结晶和无定型两种.结晶和无定型是同一物 质的不同状态,晶体呈稳定状态,而无定型则具有化学 活性。
◇微观结构
指原子排列结构,根据质子间键的特性分为原 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二、材料的微观结构
材料的微观结构只要是指材料在原子、粒子 、分子层次上的组成形式。
亲水性材料:θ≤90的材料 (水与材料间吸引力>水分子
间吸引力 )
材料能被水润湿(亲水)
憎水性材料:θ>90的材料 (水与材料间吸引力<水分子间 吸引力) 材料不能被水润湿(憎水)
2. 吸 水 性
材料吸收水分饱和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1)质量吸水率:
Ww=(m2-m1)/m1*100% 式中: Ww—质量吸水率,% m1 —材料在绝对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m2—材料在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g
毛细孔:直径在um-mm级孔隙; 极细微孔:直径在um以下。
孔隙的类型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三).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孔隙率越大,材料的密度越小、强度越低、保
温隔热性能越好、吸声隔声性能越高; 连通孔对材料的吸水性、吸声性影响较大,封
闭孔对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影响较大; 粗大孔,影响材料的密度、强度;
胶体与晶体和玻璃体最大的不同点是可呈分散相和 网状结构两种结构形式,可分为溶胶和凝胶。
溶胶失水后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结构,可以把 材料中的晶体或其他固体颗粒粘结为整体,如气硬 性胶凝材料水玻璃和硅酸盐水泥石中的水化硅酸钙 和水化铁酸钙呈胶体结构。
三.材料的构造
材料在宏观可见层次上的组成形式称为构造。 按照材料宏观组织和孔隙状态的不同可将材料的构造
影响因素:材料本身(除与吸水率的影响 因素相同外),还与环境的温湿度有关。
4.耐水性
材料在长期饱合水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不破坏,强度也 不显著降低)的能力。
技术指标:软化系数KP
KP=fw/f
(0~1)
fw-材料浸水饱合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f-材料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Kp↑耐水性↑ Kp↓耐水性↓,
元素组成:主要是指其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例如 ,不同种类合金钢的性质不同,主要是其所含合 金元素如C、Si、Mn、V、Ti 的不同所致。
矿物组成:主要是指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团组 成形式各异的现象。如黏土和由其烧结而成的陶 瓷中都含SiO2和Al2O3两种矿物,其含化学元素相 同,均为Si、Al、O元素,但黏土在焙烧中由 SiO2和Al2O3分子团结合生成的3SiO2. Al2O3矿物 ,即莫来石晶体,使陶瓷具有了强度、硬度等特 性。
二、材料的微观结构
玻璃体微观结构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 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混沌状态。
玻璃体结构的材料具有化学活性高、无确定 的熔点、力学性质各向同性的特点。
粉煤灰、建筑用普通玻璃都是典型的玻璃体 结构。
二、材料的微观结构
胶体是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结构形式,通常 是由极细微的固体颗粒均匀分布在液体中形成。
体积密度的测量: 1).对形状规则的材料:砖、混凝土、石材
烘干-量测几何体积-称重-代入公式 2).对形状不规则的材料:
烘干-蜡封-浮力天平
密度
2、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
积的质量。 单位g/cm3或kg/m3。
公式: ρ=m/v
式中
ρ-材料的密度( g/cm3 ) m-材料的质量(g)
一.状态参数
(一)材料的密度
1、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
质量。单位g/cm3或kg/m3。
公式:
ρo =m/ Vo
式中
ρo-表观密度( g/cm3 ) m-材料的质量(g)
Vo-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