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经典整理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2-20 定稿
犯罪心理学口试(限10分钟)题库
一、简答类
1.简述犯罪心理学对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犯罪原因的一个观点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将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他认为,虽然本我中的原始本能是犯罪的根源。但是,在一般情况,人们并不会去犯罪。在人格中的自我和超我是人的行为中两个重要的控制元素,人们会根据现实社会道德法律的要求约束控制自己。如果自我和超我不完善,存在缺陷,已有的道德观念无法抵御本能冲动的诱惑,或者本我的力量过于强大,压倒了现实原则所带来的抑制力量,就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佛洛依德的本能轮
弗洛伊德是典型的性恶论者,他认为,人类社会中犯罪的根源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因为,犯罪就是违反了为了文明的存在而确定的各种禁律,而这种禁律是违反人类本性的。死忙本嫩转向外部世界,往往就以攻击本能和破坏本能的面目出现。人类本能中这种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滥肆满足就会导致犯罪。此外,性本能也与犯罪有关。否罗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类最强大的本能之一,性欲的力量必然会严重的冲击文明社会为限制它而制定的各种禁律。儿童恋母情结的存在,就意味着他们很早就有这种反对社会文明伦理的乱伦倾向。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是作为犯罪者出生的,只是由于他们没有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他们的暴力破坏、攻击行为才不被认为是在犯罪。一旦长大成人,他们的行为就会被社会视为犯罪。
无意识罪恶感
弗洛伊德在【本我与超我】中说:“无意识罪恶感的增长会使人们成为罪犯,这一发现是令人惊讶的。但这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实。在许多罪犯身上,特别是青少年罪犯的身上,人民可能发现在犯罪以前就存在着非常强大的罪恶感,所以罪恶感不是犯罪的结果,而是它的动机。”他认为犯罪人的罪恶导致了犯罪,,犯罪人的罪恶感产生在前,犯罪行为实施于后。弗洛伊德揭示了犯罪人深层的无意识犯罪动机。
3.简述弗洛伊德关于犯罪行为防治的一个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法律对防止犯罪有很重要的作用。他曾批评那些片面强调道德而忽视法律的惩罚作用的主张,但是,他也看到了只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运用其他方法防止犯罪。他在《文明及其缺憾》一书中写道:“文明希望通过使用暴力打击犯罪的权利,来防止最赤裸裸的野蛮暴行,但是法律是不能够控制人们用比较谨慎而且狡猾的方法来表现攻击性的。”因此,还需要运用其他方法。’
(2)提倡运用认同作用和升华作用等方式防止犯罪
弗洛伊德提出,防止人们犯罪倾向的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运用认同作用的手段来发展人们的“目标被抑制的爱”,在这种广泛的爱的基础上发展人们的超我和道德心。他认为,认同作用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集体内成员之间的敌对感情就是通过认同作用而变为互相关心和体谅的感情的。人们对他人的友谊和对整个人类的爱也都是在认同作用下形成起来的。由于这种广义的爱的作用,人就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自己的超我和道德心,从而自觉自愿地抑制自己本能的犯罪倾向。
人们也可以利用升华作用对自己的本能目标加以修改,使本能冲动转向对社会有利的方面和对象,变破坏为有益,但是,这一途径的作用只能为少数人所用。
4.简述阿德勒关于犯罪防治的一个观点
答:在犯罪防治中,阿德勒认为犯罪人选择与社会相违背的方式克服自卑,与他们在三大生活领域(即友谊、职业和爱情)失败有关。他们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社会兴趣和合作之道。所以,预防犯罪的途径就是要找出犯罪在儿童时期所遭受的合作障碍,培养他们的社会兴趣,教会他们怎样与人合作。这样就会使得犯罪数目大大减少。
5.简要说明犯罪人在犯罪前自我辩解的主要方式
自我辩解方式主要有合理化、比拟、投射、补偿等。
合理化:用理由来掩饰自己不光彩的行为。
比拟:将自己与历史上或者现实中有名的人相比较,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黑社会把自己想象成梁山好汉。
投射:犯罪人将自己的观点反射到别人身上。如强奸犯认为别人愿意同自己发生关系。
补偿:犯罪人为挽回自尊,采取过激行为补偿自己。
6.对精神分析犯罪理论作简要评价
精神分析犯罪理论作用:第一,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因素在犯罪行为中的巨大作用。尽管现在的研究已经揭示出犯罪行为是由行为人的生物、心理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但生物遗传的主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许多精辟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第二,大大扩展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精神分析理论家对犯罪人无意识犯罪动机的深入剖析是独到有创见的。大多数犯罪是犯罪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发动的,但是,有些奇特的,动机不明的案件用常规思维及方法是很难搞清楚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我们分析这些奇怪的犯罪案件提供了方法,使我们能够从犯罪行为的表层深入到犯罪人的内心,揭露引发犯罪行为的深层动机。这不仅对刑事侦察、审判等司法实践活动有帮助,而且对于犯罪人的矫正,预防也有重要的价值。第三,引起我们对犯罪人早起经历的关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特别强调儿童早期经验在其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点对分析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历程有直接的帮助,通过对犯罪人过去经历尤其是创伤性的经历的分析,了解到犯罪人潜意识的心理冲突,有助于对其犯罪心理进行更有效的矫正,预防其重新犯罪。
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第一,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的本能与犯罪的密切关系,基本上持有一种“性恶论”的倾向,弗洛伊德本人还主张“孩子是作为犯罪者出生的”,
后来的精神分析家,如亚历山大也继承了这一观点,这显然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背道而驰。第二,精神分析理论能较好地解释一些非理性的犯罪行为,如对一部分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等与本能冲动密切联系的自然犯罪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该理论对政治性犯罪,智能犯罪,高科技犯罪等难以做出详细严密的分析。尽管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所有人生来就是犯罪人的假设,但在实践中举步维艰。第三,精神分析犯罪理论的研究方法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他们过分强调主观的理性思辨,带有唯心主义的精神色彩,无法经实证进行客观的检验,使其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7.对行为主义犯罪理论作简要评价
自产生之日起,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注目,对近期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为犯罪学者研究犯罪行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行为主义直接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社会学习理论家直接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犯罪行为是人类若干社会行为之一,因此行为主义者发现的行为规律可直接用于对人类犯罪行为的解释。社会学习理论家发现的四种易于导致暴力行为的因素为我们系统研究犯罪行为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的对策,建立有价值的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
第二,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班杜拉等人设计的关于人类攻击行为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为我们对犯罪心理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当然,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心理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理论深度不够。无论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还是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都难以全面解释纷繁复杂的犯罪行为。
第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班杜拉的理论观点主要来自实验室实验,但其实验的深入性不够,尤其是用于解释真正犯罪问题时显得过于简单,因为在实验室中很难模拟犯罪人在犯罪时必须面对的社会和法律的全部压力。
8.对案犯进行心理分析的要点一般有哪些
(1)心理分析的静态分析方面:主要有生物学因素(遗传、年龄或性别、神经生理及生物学);个体的人格倾向(需要和动机、价值观)、人格特征(性格、气质);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
(2)动态分析:
一、犯罪心理的形成(内化过程)
1、犯罪心理的实质
2、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渐进式、突发式、机遇式)
3、渐进式犯罪心理形成的形式过程(内化过程)
(1)、一般社会交往,特别是不良交往
(2)、对消极对象的选择性汲取,包括模仿
(3)、形成不良心态或不健全人格(个性)
(4)、不法行为尝试获得成功,肯定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