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
一、基本概念:
1、水土保持:
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
2、水土流失:
土壤及其其它地表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
按外营力性质分为:水蚀、风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和人为侵蚀。
★只要发生点的位移就叫水土流失。
3、土壤侵蚀强度:
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
以土壤侵蚀模数表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4、土壤侵蚀模数:
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土壤侵蚀量,其单位为t/km2.a)。
土壤侵蚀模数是计算水土流失的基础,该模数的确定一般是通过调查和现场实测、分析得到的。
5、土壤容许流失量:
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190-96)
6、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国标确定的水土流失量化防治目标主要为六个: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面积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7、水土保持设施:
根据各地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水土保持设施是指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的总称。
包括工程设施,如水库、塘坝、堤堰、挡土墙、截水沟、水平梯田和梯地等;水土保持植物,如人工种植或野生的林草植被,以及具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的自然地形地貌。
8、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一般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项目建设区:包括是业主管辖的永久征地、临时占地、租赁土地等建设征占地面积。
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以外,因施工建设等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危
害的区域。
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有关的基本知识
★管理范围:凡是开发建设项目(交通、电力、矿业、水利、城建、农林等)都要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报告表)。
★水土保持方案的分类:
方案报告书:凡征占地面积在1hm2以上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在10000m3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方案报告表:其他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编制阶段:
根据《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发建设项目在可研阶段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施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相应的编制深度应符合其所属阶段的内容与设计深度的要求。
) ★编制单位资格和业务范围:
编制资格分为甲、乙和丙三级,各编制单位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开展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并对所编制的方案负责。
甲级:大中小型开发建设项目;
乙级:中型以下的开发建设项目;
丙级:小型以下的开发建设项目。
★审批权限:
中央立项的开发建设项目或者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地方立项的开发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相应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由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跨地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由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方案变更要求
经审批的项目,如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变化时,项目单位或个人应及时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本规定的程序报原批准单位审批。
主要防治措施发生变化或水土保持措施总投资变化超过10%的,由下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变更手续。
一般的防治措施发生变化或水土保持措施投资变化不超过10%,属不同设计阶段的正常变更,不需办理专门的报批手续。
可由设计单位提出,由监理单位认可。
★审批手续
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向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各一式三份。
其中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审批,还需同步提交技术评审单位出具的评审意见或会议意见。
技术评审单位在收到委托报告书后,需组织不同相关专业的专家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组织审查,并出具技术评审意见或会议意见。
★方案报送
方案送审稿直接行文至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技术评审单位,送审单位也可为部门或分支机构。
建设单位应于评审会议前3~5天将方案送达有关专家和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
方案报批稿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行文(与印章对应,不能为分支机构),并说明何时委托何单位开展编制工作,何时通过技术评审或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审查,何时完成报批稿,现报请审批。
并将方案报批稿作为附件。
报批单位必须为独立法人。
建设单位还应于批复后将方案(报批稿)送达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
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基本内容和技术要点
(一)、方案报告书编制格式和要求
1、依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保监[2001]15号)。
版面格式:用A4幅面(210mm×297mm),插图(表)可适当加大。
图件格式:各类图件要求用CAD制作,制图格式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方案封面的要求
颜色:方案及所有附件的封面均应为彩色皮纹纸印制,送审稿为墨绿色,报批稿为浅湖蓝色。
版式:封面左上角为设计单位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号和工程设计证书号,右上角为工程编号,用3号或4号宋体字印制。
封面上方为文件标题,第一行为工程名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第二行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用初号或小初号黑体字;第三行标明送审稿或报批稿,用括号表
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封面下方为建设单位及编制单位全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
上行为建设单位,下行为编制单位,左方盖建设单位印章,右方盖编制单位印章。
再下为出版年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扉页的要求
扉页中上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资质证书和工程设计证书的彩色复印件,注意有效期。
扉页下部:逐项列出设计单位地址、设计单位邮编、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内容,用3号或4号黑体或宋体字。
方案责任页
批准:应为证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分管领导;
核定:方案编制单位证书管理机构的负责人;
审查:处室的技术负责人;
校核:编制小组成员;
编写:编制小组成员,主要执笔人;
审查、校核、编写和参加人员须有编制方案上岗证书,并注明证书号;
注:姓名须先用4号字印刷,后为签名。
2、方案附件
•方案特性表
•方案编制委托书
•方案送审稿技术评审意见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水土保持设施的确认函
•说明项目可行性的与水土保持有关的协议书
•说明防治责任转移的说明书
•开展水土保持监理的合同、协议书或承诺书
•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合同、协议书或承诺书
3、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技术要求
•章节安排要合理,不能缺项漏项,文字表达简练流畅,前后逻辑关系处理好,数字、图文不能前后矛盾,设计原则、设计标准,计算公式正确应用得当计算准确无误。
概估算符合要求,经济合理,附图附表符合规范。
且准确清晰
•切忌以下几项
•项目概况不加选择乱抄主体设计报告的内容;
•不加选择的抄录自然条件,而设计与有些自然条件并无关系
•文字越多越好;公式越复杂越有水平。
•图文不符,图表不清,不合要求。
(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内容和技术要点
★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前言
(1)工程地理位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工程概况(建设单位、项目组成、规模、占地、投资和工期等);
(3)项目区地形地貌、气候、所属省级人民政府划分的水土保持三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情况;(4)项目前期工程开展情况、方案编制和报审过程等。
1、综合说明
1.1 工程概况
1.2 项目所在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
1.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1.6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
1.7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8 结论与建议
本章是整个方案的缩略,内容不多但要反映方案主要内容,目的是供上级领导参阅。
明确: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工程规模及工程区概况
–前期工作的进展
–防治方案的主要内容等
–从可行研究角度提出对主体工程评价的结论,以及水土保持方案主要结论性意见。
2、方案编制总则
2.1 目的和意义
2.2 编制依据
2.2.1 法律法规
2.2.2 部委规章
2.2.3 规范性文件
2.2.4 规范标准
2.2.5 主要技术资料及相关文件
2.3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2.4 编制深度
2.5 设计水平年
3、工程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主体工程比选方案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对主体工程(主线、弃渣场和取料场)选址、施工组织等方面,从水土保持方面(扰动面积、土石方量、损坏植被面积、水土流失量及危害等)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主体工程推荐方案的可行性。
3.3 工程规模和等级
应有工程项目特性表:项目名称、工程规模和等级、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设工期、项目组成、占地面积、土石方量、工程投资等。
3.4 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与水土保持有直接关系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如基础开挖、导流方式、土石方的开挖、回填、运输和堆存方式等,从中找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施工活动和工序。
3.5 工程规划布置和占地
项目主要组成有…………,总占地面积…..,见表….(按照工程区、行政区划、占地性质、地类分列)。
3.5.1 主体工程规划布置
3.5.2 附属企业规划布置
3.5.3 道路规划布置
3.5.4 …..
3.5..土石方工程量及弃渣场、临时堆土场规划布置
工程施工中的弃土、弃石,首先应利用挖方作填方,在工程设计中上力求做到“挖填平衡”,土石方平衡计算不能简单“挖方-填方=弃方或借方”的方法计算平衡,要充分考虑施工时序、标段等因素,综合分析后,列出工程量计算表、并绘出土石方流向平衡框图
3.6 施工进度
4、区域环境概况
4.1 自然环境概况
4.1.1 地形地貌
具体到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对于线形工程,应分段描述经过区域的地形地貌情况;
4.1.2 地质
4.1.3 水文
4.1.4 气象
附近气象站的系列实测资料(气温、降雨量、蒸发量、风速等),要有一定时段和一定频率的1h、6h和12h最大降雨强度值;
4.1.5 土壤
4.1.6 植被:植被类型、乡土树种、分布情况和林草覆盖率等;
4.1.7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工程项目的占地情况,具体描述该工程项目的土地利用现状。
4.2 社会经济
调查项目区或沿线地区的土地、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群众生活水平,
发展方向,项目对周边地区的作用和影响,是否需要移民等等,要注意控制范围,不能用过大范围和过早的资料。
4.3 水土流失现状
可以简单描述项目的地形地貌、植被情况;根据广西2000年遥感调查成果,列表说明该区域的水土流失侵蚀类型和各级侵蚀强度的面积、所占比列,并进行分析本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情况,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容许值。
4.4水土保持现状和当地水土流失防治成功经验
通过当地水保部门了解几年来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情况(修建梯地、塘坝、小流域治理、种植经济林、水保林等数量、保存状况、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
水土流失防治经验主要指根据当地开展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现有开发建设项目的成功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类型及标准、当地适生的水土保持树草种、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的执行情况及效果等。
5、水土流失预测
5.1 预测时段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工程建设期(工程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和生产运行期(至方案服务期末)。
5.2 预测内容和方法
5.2.1 扰动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
根据工程有关设计资料,结合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期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植被的面积分别进行测算。
注:应按工程区、行政区划、占地性质、地类分列。
5.2.2 工程弃渣量预测 5.2.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
根据工程项目征占地范围与实地查勘,并根据水土保持设施的界定条件分析确定本工程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并应按工程区、行政区划、占地性质、地类分列。
5.2.4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预测
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项目建设扰动地貌、损坏土地植被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二是因为项目建设造成的弃土、弃渣及其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
主要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型法、实地测试法、类比分析法、物理模型法 ;常用的是类比分析法进行预测,预测公式如下:
扰动前水土流失量
)
(11i i O n
i i T M F W ⨯⨯=∑=)
(1
2i i s n
i i T M F W ⨯⨯=∑=
扰动后水土流失量:
新增水土流失量:
W = W2-W1
式中:W1——扰动地表前水土流失量t;
W2——扰动地表后水土流失量t;
M0i——施工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
M si——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t/km2·a;
F i——各施工区扰动地表面积km2;
T i——预测时段a。
★式中各计算参数的确定如下:
a)原地貌的土壤侵蚀模数M0i
通过现场踏勘,经过实地调查分析,测算出本工程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b)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M Si
一般采用类别分析法,类比相近的类似工程,同时类比工程的土壤侵蚀模数是经过实测得到的,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本工程扰动后的
土壤侵蚀模数。
并列表表述两个工程的可比条件(工程性质、区域气候、施工工艺、项目功能区、水土流失类型等)和土壤侵蚀模数类比分析表。
工程类比条件见下表:类比工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类比表
★根据确定的预测参数进行水土流失量的预测
工程建设期造成水土流失量计算表(格式)见下表:
5.2.5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
(1)破坏水土资源;(2)损坏基础设施;
(3)加剧洪涝灾害;(4)恶化生态环境
5.2.6 预测结果和综合分析
在预测水土流失总量的基础上,明确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或地段,即重点防治区段;
在水土流失强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防治措施类型(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根据水土流失量变化过程,提出防治工程(特别是临时防护措施)的实施进度要求;
根据水土流失强度和总量,明确监测的重点时段、重点区段。
6、水土保持方案
6.1 方案编制原则及防治目标6.1.1 方案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有关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进行设计。
2)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合理界定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的原则。
在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基础上,根据各施工部位水土流失特点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全面规划、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
4)对主体工程设计进行全面评价,分析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的水土保持效果,并做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在保证实现水土流失治理目标的前提下,避免重复建设和节省投资。
5)按照“重点防治与一般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的预测分析,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依据“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护相结合”的原则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同时水土保持方案要与当地水土保持规划相结合。
6)弃渣和堆土要坚持“先挡后弃,边弃边防”的原则,拦挡工程必须先砌筑,并及时对边坡进行防护,弃渣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覆土整治绿化。
7)植物措施根据立地条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8)按照“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方案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服务于主体工程的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应该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9)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水土保持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6.1.2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6.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6.2.1 确定的依据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通过对工程征占地范围现场查勘和调查研究合理界定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6.2.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应按照工程区、行政区划、占地性质、地类分列。
应注意:
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是应以主体工程可研究报告的征占和施工布置为依据,通过调查获取。
2.对扩建改建项目、除险加固等项目,若项目初建时有水土保持方案,并核实其防治责任范围的,应在方案中说明,并列出新增部分的面积;若初建时没有水土保持方案(建设较早的项目),应明确全部的防治责任范围。
6.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措施总体布局
6.3.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工程施工规划布置以及水土流失特点,将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若干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6.3.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措施:主体和新增水土保持措施(注明主体、新增)
分区1 植物措施:主体和新增水土保持措施(注明主体、新增)
临时防护措施:主体和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分区2 ………………. ………………
分区3 ………………. ….. . .……….
分区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图
注意:体系图中各防治分区所列的水土保持措施要和章节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吻合。
6.4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及评价
6.4.1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
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的介绍,应按照各个防治分区逐个进行描述,尽可能细化(包括具体措施的布置、设计标准、稳定计算等),并列出各个区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工程量,为后面评价和投资提供依据。
6.4.2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综合评价
6.5 新增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和评价,补充完善各个防治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措施(挡土墙、排水沟、边坡防护等布设情况、稳定计算、工程量等)、植物措施(立地条件分析、树种和草种的优化选择、种植方式和数量)、临时防护措施(临时排水沟、临时挡护等)和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同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联合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将水土流失降到最低限度,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6.7 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a)保土效果分析
通过计算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后,可减少的水土流失总量、水土流失控制率和土壤流失控制比来分析保土效果。
b)拦渣率分析
c)扰动土地和治理面积的分析
根据工程扰动土地面积和治理面积,计算扰动土地整治率。
d)绿化指标的分析
根据植物措施实施后,通过调查分析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可绿化面积、绿化面积,计算植被恢复率(绿化面积/可绿化面积)、林草覆盖率(林草面积/总占地面积)指标。
e)综合防治指标分析
主要分析本方案实施后,6个水土流失防治指标达标情况分析(列目标值和实现值的对照表)。
7、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的目的主要是核实建设过程及完工后6项防治目标的实现情况。
7.1 监测的内容
在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对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设施实施效果和水土流失危害的监测,以分析方案中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6项防治目标达标情况。
7.2 监测的方法
监测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执行,对于征占地面积、植被面积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数量、质量及运行情况,
不同阶段林草成活率、生长情况及覆盖率采用实地调查方法监测;水土流失量的监测采用定位观测。
7.3 监测的时间和频次
水土保持监测从施工准备期开始,监测期为整个施工期;
监测频次为雨季每月1次,非雨季每2个月1次;当24h过程暴雨量大于75mm 时进行加测。
7.4 监测的工作量与工程量
列出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表(土建设施、消耗材料和损耗性设备)
7.5 资料整理和报送
每次的监测结束后监测单位应对监测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确保监测的成果能够满足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的要求并编写监测报告,最终总的监测报告应报送业主、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设计单位。
7.6 监测工作保障措施
a)组织领导措施
b)技术保证措施
c)监督管理措施
d)资金保障措施
8、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8.1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8.1.1 编制原则
水土保持方案作为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估算依据、价格水平年、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及有关费率的计取同主体工程一致,不足部分参照《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3]67号文);
8.1.2 投资估算的编制
按照常规编制(工程单价由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组成,工程单价*工程量计算投资)。
8.1.3 水土保持独立费用
参照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并根据实际工作量核定计列。
(建设单位管理费、水土保持监理费、水土保持监测费、工程质量监督费等)
8.1.4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根据各地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规
定,按照相应标准计列。
8.1.5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编制成果
1)总估算表;
2)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投资估算表;
3)新增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投资估算表;
4)新增水土保持临时工程措施投资估算表;
5)工程独立费用投资估算表;
6)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投资估算表;
7)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分年度投资表;
8)主要单价汇总表。
8.2 效益分析
8.2.1 基础效益
a)新增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保土效益、拦渣效益);
b)改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的提高)。
8.2.2 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