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图示省区
A. 临我国的内海
B. 深居我国内陆
C. 少数民族聚居
D. 边境贸易发达
2. 图示甲河河段
A. 支流众多
B. 径流季节变化小
C. 水流平缓
D. 水能资源较丰富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图示省区为我国山东省,山东省北临我国内海渤海,A对;山东省东临黄海,是沿海省份,B错;山东省为汉族民族聚居区,主要民族是汉族,C错;山东不是内陆边境省份,D错。
故本题选择A。
【2题详解】
图示甲河为黄河,黄河下游河道为地上悬河,支流很少,A错;黄河下游流经的是属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故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错;下游河段总落差小,故水流平缓,水能资源不丰富,C对、D错。
故本题选择C。
读我国沿87.5°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图示剖面
A. 穿过我国三大盆地
B. 跨越我国三级阶梯
C. 气候南北差异较小
D. 穿过我国两大干湿区
4. 甲地形区
A. 夏季气温较低
B. 有红色盆地之称
C. 油气资源丰富
D. 外流河发育广泛
5. 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乙地形区南北两侧最适宜发展
A. 种植业
B. 畜牧业
C. 林业
D. 渔业
【答案】3. D 4. C 5. B
【解析】
【3题详解】
读我国沿87.5°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结合所学中国地理位置与地形分布知识可知。
87.5°E 经线只穿过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这两个盆地,A错;87.5°E经线跨越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阶梯,B错;87.5°E经线穿越地区气候南北差异大,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C错;87.5°E经线穿过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D对。
故本题选择D。
【4题详解】
甲地形区为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C对;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沙漠比热容小,夏季气温高,A错;红色盆地是四川盆地因红壤的称呼,B错;塔里木盆地势典型的内流盆地,多内流河,D错。
故本题选择C。
【5题详解】
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乙地形区是天山山脉,其南北两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合牧草的生长,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本原则,只适宜发展畜牧业。
其他的农业类型例如种植业、林业、渔业无法结合当地的气候自然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发展。
故本题选择B。
哈拉诺尔湖是党河与疏勒河交汇处的一处大型洼地曾是敦煌最大的淡水湖。
自清代以来,该
地区人口不断增长,哈拉诺尔湖逐渐干涸。
时隔60年,该湖泊于2017年3月重现碧波,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疏勒河流域的水源主要来自
①山地降水②冰雪融水
③地下水④湖泊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 哈拉诺尔湖清代之后逐渐干涸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全球变暖
B. 引水灌溉
C. 河流改道
D. 风沙掩埋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疏勒河流域的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多,河水就多,同时河流一般都受到地下水补给。
流域内湖泊稀少,不是其疏勒河水源补给方式,排除④。
①②③正确,故本题选择A。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哈拉诺尔湖主要的补给水源来自疏勒河,清代之后因为人口的增长和水利灌溉(图中的双塔堡水库),疏勒河流向下游的水量减少,故处于下游的哈拉诺尔湖清代之后逐渐干涸,B对。
全球变暖短期应该增加河流径流量,哈拉诺尔湖应该有更多的水源补给,A错;从图中观察,河流并没有改道,C错;风沙掩埋不是湖泊干涸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补给水源减少,D错。
故本题选择B。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地。
下图为1989~2009年陕西省的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经济(GDP)重心移动轨迹及几何中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影响陕西省经济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
B. 关中平原自然灾害多发
C.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D.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9. 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轨迹变化,说明陕西省
A. 人口分布日趋均衡
B.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南部人口数量锐减
D. 南北部经济差距变大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读1989~2009年陕西省的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经济(GDP)重心移动轨迹及几何中心示意图可知,陕西省经济重心逐渐向北移(幅度较大),逐渐东移(幅度较小),可以推断出陕西省北部地区有较大的经济增长。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刺激的陕北的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重心的移动,D对。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一定程度是牺牲经济效益保障生态效益,不会让经济重心北移,A错;关中平原自然灾害多发,不符合事实现状且对经济重心移动影响有限,B错;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陕西中北部地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经济发展,重心北移,C错。
故本题选择D。
【9题详解】
读1989~2009年陕西省的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经济(GDP)重心移动轨迹及几何中心示意图可知,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直偏陕西南部,通过轨迹变化的过程,说明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上陕西南部关中平原经济发展程度优于北部,B对。
人口重心还是处于几何中心的下方,分布尚未达到平衡,A错;南部人口数量锐减不符合事实现状,也从材料图中推断不出,C错;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轨迹主要向偏北部移动,说明南北部经济差距变小,
D错。
故本题选择B。
我国内蒙古通辽奈曼旗的沙漠水稻种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取相应措施后,水肥不易流失,亩产超过千斤,沙米品质好。
据此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沙漠地区种植水稻的不利条件是
A. 劳动力短缺
B. 气温年较差较小
C. 市场需求小
D. 沙土保水能力差
11. 内蒙古通辽奈曼旗沙米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落后,环境质量好
B. 远离海洋,蒸发旺盛
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 环境恶劣,人口稀少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沙漠地区种植水稻的不利条件主要是自然地理条件恶劣。
劳动力和市场是社会经济条件,故排除AC。
内蒙古通辽奈曼旗的沙漠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排除B;水稻喜水,沙漠地区蒸发旺盛,土壤发育差,沙土保水能力不足,水肥易流失,故不利于水稻种植,D正确。
故本题选择D。
【11题详解】
内蒙古通辽奈曼旗沙米种植,因为沙漠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所以当地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从而米质好,C对。
米质的因素主要来自有机物营养的积累,其他选项描述的条件都不能影响有机物积累,故排除。
故本题选择C。
贵州省花江乡山高坡陡,干旱频率高达90%。
作为“西电东送”的马马崖大型水电站,历时2年多,于2015年1月正式投产发电。
据此结合贵州省地理要素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花江乡干旱频率高,主要是因为
A. 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
B. 地处低纬地区,蒸发量大
C. 岩溶地貌广,渗漏严重
D. 植树造林,消耗水分较多
13. 马马崖大型水电站建设的最大优势是
A. 流量大,流速快
B. 地质条件稳定
C. 本地能源需求大
D. 交通条件便利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花江乡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喀斯特地貌碳酸盐类岩石特性导致地表水易下渗,地表蓄水性能差,所以地表水资源贫乏,因而干旱率高,C对。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大(1200mm等降水线经过),降水较为充沛,A错;贵州省花江乡地处中纬度地区,蒸发量不大,B错,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D错。
故本题选择C。
【13题详解】
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大(1200mm等降水线经过),山高坡陡,所以河流流量大、流速快,A对;该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不利于修建水电站,B错;该水电站是西电东送的源头之一,市场不在本地,本地能源需求小,C错;该水电站处于我国西南山高坡陡地区,附近地区交通条件较差,D错。
故本题选择A。
读台湾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和台湾岛某地区旗状树冠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4. 导致图中旗状树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风力
B. 光照
C. 地形
D. 水源
15. 该旗状树冠最可能出现在台湾岛的
A. ①地区
B. ②地区
C. ③地区
D. ④地区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旗形树冠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旗形树冠对这的长期风向有指向作用,影响图中旗状树冠的主导因素是盛行风,A正确;与地形、水源和光照无关,BCD错误。
故选A。
【15题详解】
④地处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位置,东南风从东南部广阔洋面上来,摩擦力小,风力较大,且位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冬季风力小,因此该旗状树冠最可能出现在台湾岛的④地区,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读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6. 甲、乙、丙三个大洋
A. 甲大洋呈“S”形
B. 乙大洋的面积最大
C. 均可以互相连通
D. 丙大洋的水深最深
17. 下列与图中①地气候类型及成因相同的是
A. 几内亚湾北部
B. 欧洲西部
C. 亚洲南部
D. 非洲中部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读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甲大洋为太平洋,乙大洋为大西洋,丙大洋为印度洋。
其中大西洋呈“S”形,为乙大洋,A错;太平洋的面积最大,为甲大洋,B错;三个大洋皆是互相连通的,C对;太平洋的水深最深,为甲大洋,D错。
故本题选择C。
【17题详解】
图中①地气候类型是马达加斯加东岸,受到厄加勒斯暖流影响,暖流的增温增湿效应,出现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类型。
同理,几内亚湾北部也是受到几内亚暖流的影响,出现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A对。
欧洲西部主要是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为主,亚洲南部主要水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南北移动而形成的是热带季风气候,非洲中部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类型,都和①地气候类型及成因不同,排除BCD。
故本题选择A。
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
下图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M地比该岛其它地区打雷天气更多的原因是
A. 地处低纬度
B. 位于岛屿内部
C. 空气湿度大
D. 位于山间盆地
19. M地房屋建筑
A. 多为矮层
B. 多高低错落
C. 多吊脚楼
D. 多茅草屋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爪哇岛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空气对流强烈,易形成雷雨,M地是山间盆地,中午过后,盆地内水汽蒸发旺盛,对流强烈,易形成对流雨。
故选D。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M地多大风暴雨,为了防雷防风防雨功能建筑物高度不能太高,A正确。
故选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 图中M—N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 含沙量大
B. 流量季节变化大
C. 结冰期短
D. —年有两个汛期
21. 图示海域鱼群聚集最多的地方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结合经纬线,可知为南非地区。
图中M—N河段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存在季节变化,分为雨季和干季,所以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B对。
在雨季植被茂盛,有利于保护水土,水土流失较少;干季植被较少,但是河流径流量较小,流水侵蚀有限,综合来看,河流含沙量小,A错;热带气候地区,不存在结冰期,一年只有雨季是
汛期,排除CD。
故本题选择B。
【21题详解】
①②地处于厄加勒斯单一暖流流经地区,不利于渔场形成。
③④位于本格拉寒流的流经地区,虽然也是单一洋流,但是其地区本身水温较低,本格拉寒流在流经的海域会引发表层寒冷海水和底层温暖海水之间的搅动,再加上盛行的南风和西南风影响,使得盐度较低,浮游生物含量大的海水涌生,形成了优良渔场。
③地又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河流带来的有机物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更为鱼类提供食物,故③地区鱼群聚集最多。
故本题选择C。
下图为北美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2. ①②③④四地中,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 与②地相比,④地
A. 夏季气温较低
B. 夏季水源紧缺
C. 森林覆盖率较高
D. 冬季降水更多
【答案】22. A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且地广人稀,最可能以畜牧业为主。
其他地区都是人口较为密集,降水较多,可以依靠城市发展乳畜业,并非畜牧业,故排除。
故本题选择A。
【23题详解】
读北美洲某区域经纬度图可知,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④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所以④地夏季降水少,可能导致水源紧张,B对。
④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气温较高,④地对比②地森林覆盖率较低,冬季降水和②地差距不大,排除ACD。
故本题选择B。
读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24. 四支洋流中,温度性质与其他洋流不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艘海轮从甲处经德雷克海峡航行至乙处,沿途航行情况是
A. 先顺流,后逆流,再顺流
B. —路顺流
C. 先逆流,后顺流,再逆流
D. —路逆流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四支洋流中,只有④是暖流(巴西暖流),其他皆为寒流(①是南极环流,②是西风漂流,③是秘鲁寒流),其温度性质与其他洋流不同。
故本题选择D。
【25题详解】
—艘海轮从甲处经德雷克海峡航行至乙处。
应该先向南,可以借助巴西暖流(由北向南),顺流航行;经过德雷克海峡遇到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是逆流航行;后再向北,可以借助秘鲁寒流(由南向北),顺流航行。
故整体是先顺流,后逆流,再顺流。
本题选择A。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豆属于高蛋白植物。
我国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消费国,国内对大豆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饲料、压榨、种用和食用等方面,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但我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对外依存度较高,美国、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大豆的主要进
口国。
下图为我国大豆产区分布示意图。
(1)推测我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低的原因。
(2)分析大量从国外进口大豆对我国的影响。
(3)针对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主要粮食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大豆品种和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单位面积产量低;我国种植大豆的单位成本较美国、阿根廷和巴西高等。
(2)有利影响:缓解我国大豆短缺的危机;减少因播种大豆而造成的耕地短缺问题等。
不利影响:大豆的进口量和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不利于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扩大大豆的进口来源;研发优质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适度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加大对豆农的扶持力度等。
【解析】本题以我国大豆的现状为背景,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对经济的影响等知识点。
(1)本题为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低”,答题方向“原因”。
从大豆种植面积少的原因看:因为我国人多地少,所以耕地面积短缺,主要粮食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豆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种植面积小;产量较低的原因:大豆原有的品种和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单位面积产量低;单位成本较美国、阿根廷和巴西高,和进口大豆比较明显劣势,减小了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2)本题为影响分析类题,关键词“从国外进口大豆”,答题方向“对我国的影响”。
需要辩证的看,一般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上:我国对大豆需求量大,从国外进口大豆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大豆短缺的危机;弥补了因播种大豆而造成的耕地短缺问题等。
不利影响:对外依存度较高,那么大豆的进口量和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不利于农业安全;
长期的大豆比较劣势,不利于我国本土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从材料中得知,我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对外依存度较高。
美国、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
所以需要丰富进口来源,不仅仅从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国进口;针对单位面积产量低,需要研发优质满足需求的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品质,适度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从政策上,一定程度加大对豆农的扶持力度等,鼓励国内大豆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脉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海拔为1100~1500m,大部分为山前冲积扇平原,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
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丰富,现已建成多个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被称为“风电走廊”。
近年来,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
下图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河西走廊被称为“风电走廊”的原因。
(2)分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必经地的条件。
(3)简述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答案】(1)河西走廊地区地势高,光照时间长;晴天多,空气稀薄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
靠近西北季风源地,风力强劲;位于峡谷地带,有狭管效应,风速大等。
(2)河西走廊的南侧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恶劣;河西走廊的北侧为沙漠,气候干旱,淡水补给困难,且通行困难;河西走廊地区地形平坦,工农业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开发早,基础设施完善等。
(3)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大;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夏季冰雪融水减少,工农业需水量大;过度垦殖放牧,植被破坏严重等。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河西走廊能源丰富的原因、古丝绸之路的区位条件及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审清题意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1)“风电走廊”有多个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该地区太阳能、风能丰富。
影响太阳能的因素是:河西走廊地区地势高,光照时间长;降水少,晴天多,空气稀薄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
风能丰富的原因:靠近西北季风源地,风力强劲;位于峡谷地带,有狭管效应,风速大等。
(2)河西走廊有连接东、西的优越地理位置。
南、北为山地,该地地势平坦,交通条件较好。
西北气候干旱,该地水源较丰富,利于为商旅补充水源。
绿洲广布,该地农牧业较发达,利于食物的补充,人口稠密,开发早,基础设施完善等。
(3)荒漠化日趋严重的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于半干旱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蒸发量大;夏季冰雪融水减少,工农业需水量大;自然环境脆弱,过度垦殖、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植被破坏严重等。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俄罗斯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大部分集中在欧洲部分,为了吸引民众到人烟稀少的远东地区投资和居住,俄罗斯政府推出了“远东一公顷”的土地政策,该计划预计到2035年,使东部人口由620万增至1120万。
远东地区有庞大的淡水、森林、金属和矿产等资源。
估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俄罗斯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下图为俄罗斯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远东地区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
(2)说明俄罗斯政府推出“远东一公顷”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
(3)有人认为“远东地区人口从620万增至1120万”完成的可能性较大,请列举支持的理
由。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气候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远离俄罗斯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差,与外界交流困难;开发历史晚,居住和生存条件差等。
(2)调整国家人口分布;开发远东地区的资源;保障国防安全;缓解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等。
(3)“远东一公顷”土地政策会吸引较多希望拥有更多土地的俄罗斯人定居;远东地区开发程度低,环境质量优于西部人口稠密区;远东地区资源丰富;中国对远东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全球气候变暖,远东地区的气候条件得到改善,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等。
【解析】本题以俄罗斯远东地区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1)该题为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远东地区人烟稀少”,答题方向“原因”。
一般从自然地理原因和社会经济角度进行综合思考。
自然地理环境角度,远东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大面积居住;社会经济角度:远东地区是经济落后地区,远离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总体的基础生活设施差,沟通交流不便,开发历史晚,带来了生存居住难题。
(2)从材料中得知,俄罗斯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大部分集中在欧洲部分,为了吸引民众到人烟稀少的远东地区投资和居住,俄罗斯政府推出了“远东一公顷”的土地政策。
该法案的推出意在鼓励人口向俄远东地区流动,调整俄罗斯的人口分布;人口的迁移可以开发远东地区的资源,促进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的向远东迁移,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保障国防安全;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密集,环境容量压力大,所以人口东移可以缓解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等。
(3)人口迁移目标实现的理由可以从人口迁移的因素思考分析,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交通通信、社会文化,政治和政策)。
从材料中得知,为了吸引民众到人烟稀少的远东地区投资和居住,俄罗斯政府推出了“远东一公顷”的土地政策,这会吸引较多希望拥有更多土地的俄罗斯人定居;材料中阐述,远东地区有庞大的淡水、森林、金属和矿产等资源,说明环境质量和资源丰富程度要明显好于欧洲人口密集地区;远东地区和中国接壤,中国对远东地区的辐射和投资,会带动较多的工作和机会,促进人口流动;原来远东地区,天气寒冷,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远东地区的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已经有一定地区,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等。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极地区,是挪威最北界国土范围的属地,群岛温度比同纬度的俄罗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