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 (共3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 (共37张PPT)

本文可以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总起介绍贝多芬, 点名题意。 第二部分(2~10):详细介绍 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第二部分可以分 为三层: 第一层(2):讲述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 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层(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 了一曲以后又即兴创造作并弹奏了《月光 曲》 第三层(10):讲贝多芬花了一夜时间 把曲子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 交流讨论。
自由朗读课文: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 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 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 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 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 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说一说
小组交流: 当盲姑娘听出是贝多芬亲
自弹奏时,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终于实现了,她的心情会怎样 呢?
自由朗读课文: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 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 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 琴键。
品味情景:请同学们体会音乐之美。
“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美盖过了茅屋里的 贫困和凄凉。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 俩”,周围的环境是那么静,那么美; 兄妹俩又是那么淳朴,那么可爱。贝多 芬触景生情,激发了创作的激情,“借 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弹 出来《月光曲》。
想一想

《月光曲》_优秀课件

《月光曲》_优秀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 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4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 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4张PPT)
读中感悟
贝多芬为什么会给一位盲姑娘弹曲子?
• 在姑娘说话以后,哥哥的态度怎样?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不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一起去看看 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着怎样的品格。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 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4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 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4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 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4张PPT)
读中感悟
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了几次描写?
•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 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
贝多芬被兄妹俩的手足情打动,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感 到兴奋。在这样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 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 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 光曲》。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 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4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 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4张PPT)
课时作业
二、按原文填空。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
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 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 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 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 )的脸上,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 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 月光曲|部编版 (共20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 月光曲|部编版  (共20张PPT)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 过 随随便便说说说罢了。”
一个姑娘(渴望)地说∶“这首曲子多 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 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 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难过)地说∶“是啊,可是 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体谅)地说∶“哥哥,你别难过 ,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 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 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 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 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 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 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 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 睛。
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我仿佛看到了……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长。一个人做某些 会比其他事做的更好。但许多人从未找到 适合自己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往往是他们 有进行足够的思考。如果你对一切都随遇 安,那总是会有一天你会后悔莫及的。心 只有一颗,不要装的太多。人,只有一生 不要追逐的太累。心灵的愉悦,来自精神 富有;简单的快乐,来自心态的知足。家 很平淡,只要每天都能看见亲人的笑脸, 是幸福的展现。爱,很简单,只要每天都 彼此挂念,就是踏实的温暖。幸福并不缥
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我坐在 汽车上,雾钻进车厢。路边的树木只能看 出个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么树。我的脑 海里忽然展现一个奇特的想法:瞧,这云 雾弥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吗? 我们在这山雾中穿行,不正是在腾云驾雾 吗?要是去寻访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 再瞧瞧我们乘坐的汽车,多像一艘舫行在 茫茫大海中的轮船,正劈风斩浪,奋勇向 前。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月光曲 课件(25张)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月光曲 课件(25张)

想象一下,贝多 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 会想些什么?
第二次对话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 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 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被兄妹俩感动,主动为小姑娘演奏乐曲。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 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思考: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推门而入为陌 生的盲姑娘弹奏曲子呢?联系相关资料及上文内容说一说?
赞叹情感表现得充分。
赞叹弹奏技巧的高超。
表现了盲姑娘热爱音乐的程度之深。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读好两个“您”,第一个表示猜想,语调可以延长, 第二个要读出肯定的语气。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 现实,从两个“您”可以体会到盲姑娘的激动之情。
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呢?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 边涌过来……
想一想
月光照耀,波光粼粼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第一幅: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 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此时的 音乐是悠扬舒缓的。
①盲姑娘作为穷苦大众中的一员,家庭贫困,这让贝多芬心生同情; ②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 ③贝多芬被皮鞋匠兄妹俩之间的手足情深感动了。
第三次对话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 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陶醉”写出了兄妹俩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的 神态,体现了音乐艺术带给人的巨大感染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 22月光曲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 22月光曲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课件】

课文总结
22.月光曲

听:弹琴说话

盲姑娘:仿佛……

贝多芬 同情兄妹俩 弹:一曲又一曲
联想

皮鞋匠:好像……
记:月光曲
课后延伸
1.对于富有才华和热爱劳动的人来说,不存在任何障碍。 —— 贝多芬 2.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 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 —— 贝多芬 3. 划分天才和勤勉之别的界线迄今尚未能确定——以后也没法确 定。 —— 贝多芬 4.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 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 是道德。 —— 贝多芬 5.即使为了国王的宝座,也永远不要欺骗、违背真理。 —— 贝多芬
盲姑娘对 音乐的热 爱、渴求。
课文精讲
(2)姑娘说:“哥哥,你别 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 了。”随便说说什么意思? 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 她为什么要这样说?
感受盲姑 娘的善解 人意。
课文精讲
(3)家境贫穷,贝多芬产生同情 从哪里看出他们家很穷?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 (quàn)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 正在做皮鞋。
课文精讲
4.这段联想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变化, 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课文精讲
5.作者是怎样用语言为我们描绘出这样的意境?快速浏览课 文,找一找。
我们一起来欣赏描绘第一幅图的语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银光。”)
课文精讲
课文精讲
3.“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 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 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 多芬先生吧?”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教学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教学PPT课件
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首? 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在贫困的生活中热爱音乐,渴望听到他的
演奏,并在琴声中辨认出了自己,贝多芬为遇到这样的知音而激动, 于是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
这是课后第1题哦!
讨论交流:
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 怎样?
把月光比喻成“银纱”,准确、形象。
举例:
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 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 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 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这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 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
这段文字中“我”看到手中的五个鸡蛋,联想到这些天来, 老大爷寻找“我”的情景,突出了老人忠厚诚实的形象。
这是课后选做题哦!
课文结构
琴声 断断续续

谈论 热爱音乐
月 光
弹奏———弹奏一曲给盲姑娘听
曲 创作———创作«月光曲»,
兄妹俩联想、陶醉
记录———飞奔 一夜工夫
美妙的乐曲 美好的心灵
课文主旨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 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 《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 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的作用。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 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 弹的,那有多好哇!”
姑娘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姑娘所说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一是为自己弹 不好这首曲子而着急,二是表达自己对弹好这首曲 子的渴望,从中可以看出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2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 (共17张PPT)[优秀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2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 (共17张PPT)[优秀课件]

帮你学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
1.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概括每段的大意。
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为穷兄妺弹琴的故事, 他触景生情,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的故事。表 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与热爱。
默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部分(1):贝多芬谱写了《月光曲》。 第二部分(2-3):贝多芬在茅屋外听到琴声。 第三部分(4-7):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部分(8-10):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 过。
22 月光曲
贝多芬
作者简介
贝多芬,生于德国,是维也纳古 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 义时期作曲家,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他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 向高峰,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 乐的到来。
著名作品:《降E大调第三交响 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
我爱学字词

lá yīn
谱 写 莱茵河
máng
盲人
chún
纯熟
jiàn

琴键 一缕
táo
陶醉
词语解释
清秀 纯熟 恬静 断断续续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形容长相美丽而不俗气。
形容技能掌握得非常熟练。 形容闲适,安静。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水和天连接起来,水天共融的景象。
指水波被阳光照射,闪动着光亮 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2.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 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提示:(1)想象画面:皮鞋匠听着琴声,联想到月亮 初升----月亮升高----海面平静----海面波涛汹涌。
(2)背诵课文:一边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一边默读背诵,体会段落描绘的景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课件(共4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课件(共40张PPT)
月光曲
引入新课
在各种艺术情势里,月亮是一个永恒的话 题,诗歌如张九龄的“海上生,天涯共此 时”,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 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曲》,去领略贝多 芬《月光曲》背后的故事吧。
引入新课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音乐世 家。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0岁举行首次公开演 奏会。12岁开始作曲。他早年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 爱”,不少作品反应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 主的革命热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情。
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
样谱成的。
音乐家:表现出贝多芬在 音乐方面有很高的成绩。
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 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可以感受到贝多芬是一位 深受人民敬佩和热爱的伟大音乐家。
课பைடு நூலகம்解读
学习第2 ~ 3自然段
思考:故事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新课
《月光曲》这里指《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又 名《月光奏鸣曲》,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在经 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 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 “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 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曲名。
字词识读
pǔ lái yīn mánɡ
课文解读
第一层(第2自然段) 讲贝多芬漫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部分可分三层:
第二层(第3~9自然段) 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 奏《月光曲》。
第三层(第10自然段) 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 子记录了下来。
课文解读
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人教部编版19.《月光曲》课件(25张PPT)

人教部编版19.《月光曲》课件(25张PPT)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 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 吧?” • 盲姑娘的神情和语言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 (陶醉在音乐中 热爱音乐 懂音乐) • 为什么她能猜出贝多芬? (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出这样优美的音 乐,说明了盲姑娘懂音乐。)
• 此时贝多芬会怎么想,请你把贝多 芬心里想的写出来。 盲姑娘,你是那么清秀、美丽, 却是个盲人,令人怜悯;你热爱音 乐,渴望音乐,却是那么贫穷,令 人同情;你善解人意,懂音乐,却 没有人教导你,令愤慨。我的音乐 是为穷人创作的,是为懂音乐的人 创作的。就让我为你创作一首曲子 吧!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 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 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 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 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轻纱似的微云。 //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
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
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
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
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
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我静静地听着。 //我好像( 面对 )着……
..
作业:
1.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2.将“听音乐,写短文”完 成。
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显得 格外 清幽。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
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
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 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月光曲课件(2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月光曲课件(25张PPT)

二、快乐阅读。 _____我__爱__乡__村__的__傍__晚______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 里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 常跟大姐一起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纵情地欣 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夜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 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 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 的各种声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皮鞋匠联想到的三幅画面。
①_月__亮__升__起__来__,__海__面__洒__满__银__光__。___ ②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 _______海__面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 3.“她好像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中的“好像”
会写的字
会写的字
会写的字
会写的字
词语解释
清秀 纯熟 恬静 断断续续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形容长相美丽而不俗气。 形容技能掌握得非常熟练。 形容闲适,安静。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水和天连接起来,水天共融的景象。 指水波被阳光照射,闪动着光亮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语段分析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
在我身边的山坡,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头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
啃着草,还不时地抬开端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
地长叫几声,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教学课件(共17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教学课件(共171张PPT)

助读资料我先看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作曲 家,是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双耳完全失聪后他还一直坚持指 挥、创作。贝多芬有交响乐、钢琴奏鸣 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弦乐 四重奏等众多作品。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 作出《月光曲》。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初读感知
助读资料我先看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作曲 家,是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双耳完全失聪后他还一直坚持指 挥、创作。贝多芬有交响乐、钢琴奏鸣 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弦乐 四重奏等众多作品。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得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步:学字词
yōu

幽静 谱写
jiàn
琴键
táo
陶醉
máng
盲人

一缕
lái yīn
chún
莱茵河 纯熟
lín
断断续续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浪花一朵朵
琴键 谱写
盲姑娘 一缕
莱茵河
陶醉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课前预习
我们来欣赏一首名曲: 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
享誉世界的音乐名曲历来是一 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唤, 像阿炳一样,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 曾有过不寻常的经历。今天就让我 们走进贝多芬的故事,去看看他是 怎样创作《月光曲》的。

部编版(六上)语文课件-月光曲 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上)语文课件-月光曲  第二课时
她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 象……
②为什么要加上“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景象不是真实的,是妹妹的想像,同 时妹妹是个盲人,她看不见。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 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 涌的大海……
破折号后面的部分是对前面部分展开 的联想和想象。
学习第10自然段
1.这美妙的《月光曲》使兄妹俩深深地 “陶醉”了,以致于贝多芬已悄悄地离开 了,他们还不知道。贝多芬为什么不辞而 别?

创造性描述
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时,当 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请你写一段话。
要求: 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贝多芬在追记时,眼前可能出现了什么景象,学习在 写事中加入联想。注意用上“好像”“仿佛”,引出联想 的内容。
生字生词
谱写 钢琴 幽静 茅屋 烛光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景象 陶醉 断断续续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 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 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 边涌过来……
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
《月光曲》的旋律真是这样 的吗?让我们再一次去欣赏这首 曲子。
月光下的大海千变万化,这些 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 看到过的景象……
她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 象……
①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多了一个“仿佛也看到了”, 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 看到过的景象……
2.当兄妹俩从音乐中清醒过来后,会交谈 些什么?
1.《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假如贝多芬 《月光曲》。

月光曲课件(共25张PPT)

月光曲课件(共25张PPT)
未来的学习,我希望能够在音乐知识和音乐创作方面加强自己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 月
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创作水平。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我能够在音乐领域取得更
光 曲
文 上

大的进步和成就。



2
0
2 3
下课!



语 文
同学们再见!
月 光 曲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0 日
2.阅读第9自然段。
(1)哪些是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是兄妹俩听琴声产生 的联想? (2)体会情境。 ①月光下波光粼粼的画面。 ②月亮越升越高……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③觉得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的情境。
(3)把这些联想去掉,文章会变得怎么样?
六、朗读全文,体会首尾照应
1.读最后一自然段,兄妹俩的神情怎样?这时贝多 芬的心情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2.与文章的开头怎样照应? 3.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美有哪些。 (人格美、艺术美、文字美)
联想的事物: 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2.联想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表达的情感更深刻




2 0
《月光曲》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2
,以及他与兄妹俩的深厚感情。
3
1
六 年 级
课 语

在课文中,贝多芬被邀请去为盲姑娘弹奏一曲,他被兄妹俩的热情和爱好所感动,决定即兴创作 一曲献给他们。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 活的体验融入曲中,最终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月光曲》。
月 光 曲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2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2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有了这样 的经历和心境,加上贝多芬娴熟的琴技, 才有了意境优美的《月光曲》。
将听到的声音通过联想来表达。
句子1: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是有的诗人在云头
吟咏。
——《山中访友》
句子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
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 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 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 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这是直接描写乐曲吗?
是通过听乐曲时产生的联想来描写乐曲。
作者只是用联想表达自己听到的乐曲, 你是怎么感受到乐曲的变化的?
第一幅:月亮刚从 “水天相接”处升起,海 面上“洒满了银光”。此 时的音乐是舒缓、轻柔的。
拓展延伸
写月的古诗: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清]袁枚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板书设计
听到琴声(2)
幽静 清幽
弹了一曲(3—6)
触动 感动
再弹一曲(7—9) 激动
记录作品(10)
波涛汹涌
刮风卷浪 微波粼粼
听的联想
环境
心境
意境
主题概括
《月光曲》是一个传说,讲述了德国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 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 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谢谢聆听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 高。此时音乐气势逐渐增 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海面上风 起浪涌,浪花气势凶猛。 此时音乐定是高昂激越, 节奏越来越快。
课内阅读。 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①_月__亮__升__起__,__海__面__微__波__粼__粼___;②_月__亮__升__高__, _穿__过__微__云__;③_月__照__海__面__,__波__涛__汹__涌__。这样 恰当地加入联想的好处是:_生__动__地__再__现__了__贝__ _多__芬__美__妙__的__琴__声__带__给_兄__妹__俩__无__穷__无__尽__的__想__象__,_ _展__现__了__音__乐__的__无__穷__魅_力__。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 《月光曲》-人教部编版 (共1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 《月光曲》-人教部编版 (共15张PPT)
2.推荐阅读《名人传》([法] 罗曼·罗兰)。
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无奈
渴望
愧疚
听到琴声,盲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
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盲姑娘的话说明她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 力,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所以又弹了一首。
在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过程中,兄妹 俩各有什么反应?
táo
陶醉
mánɡ
盲人
shà
霎时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本文是围绕哪几个人写的?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解读
学习第一部分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 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点题
自然的引出下文
学习第二部分
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
22.月光曲
资料链接
他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 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然 以坚强的意志进行创作,他一 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被 尊称为“ 乐圣”。他就是德国 音乐家——贝多芬。
字词学习

谱写
chún
纯熟

一缕
我会读
lái yīn
莱 茵河
jiàn
琴键
quàn
入场券
lín
微波粼粼
tián
恬静
皮鞋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 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 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盲姑娘: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 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六上)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第2课时) (26张)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六上)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第2课时) (26张)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22 月光曲
技艺精湛 品德高尚
你知道钢琴曲《月光曲》是谁创造的吗?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出这样的名曲的呢?让 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 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写成的。
开头交代时间、人物、成就,引出下文。
(六上)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第2课时) (26张)部编版
钢琴名曲
致爱丽丝 梦中的婚礼 蓝色多瑙河 悲怆奏鸣曲
蓝色的爱 杜鹃圆舞曲
(六上)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第2课时) (26张)部编版
(六上)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第2课时) (26张)部编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 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他为遇到一位能够真正听懂自己的琴 声的姑娘而激动;为自己能够创作出这样的 钢琴曲而兴奋,急着把曲子记录下来。
你知道贝多芬是怎样创 作出这首《月光曲》的吗?
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对 音乐的痴迷,和他们的兄妹 深情而即兴创作出《月光 曲》。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六上)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第2课时) (26张)部编版
(六上)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第2课时) (26张)部编版
琴声 断断续续

议论 热爱音乐
月 光
弹奏——弹奏一曲给盲姑娘听
曲 创作——创作《月光曲》,联想
情 境 与 情 感 的 完


记录——飞奔 一夜功夫

(六上)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第2课时) (26张)部编版

新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月光曲》课时2 人教(部编版)(共34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月光曲》课时2 人教(部编版)(共34张PPT)演示课件

品读鉴赏
“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 随便说说:随口说出,并非真心所想。 请用“随便说说”说话。
品读鉴赏
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这里看出姑娘不是随便说说:要
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 有多好啊!
品读鉴赏
既然姑娘是真心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为什么又对哥哥说自己是 “随便说说”?说出自己的感受。
从这一组对话之中,我们听懂了什么?
从这一组对话之中,我们听懂了:哥哥因为无法 满足妹妹的心愿时候的不安和痛楚。妹妹的善解人 意,为了安慰哥哥,强压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品读鉴赏
贝多芬也听懂了,他怎么想,又怎么做的?
贝多芬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
品读鉴赏
当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怎么说?
听了贝多芬的演奏,盲姑娘这么说: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
从这里可以看出盲姑娘是随便说说: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 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妹妹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但是哥哥因为自己挣钱太少, 无法满足妹妹的心愿,他的心里,此时一定很
( 难过、愧疚、不安、痛楚 )。
品读鉴赏
因为妹妹听出了哥哥话语里的意思,所以姑 娘赶紧安慰哥哥: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品读鉴赏
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他会想些什么?
请你用“幽静、断断续续”说话。 展开想象,此时此刻,贝多芬会想:_________
品读鉴赏
联系语境辨析词语
幽静——清幽 两者都有表示环境很静的意思。不同的是,
“幽静”是优雅寂静,“静”有安静的意思; “清幽”是秀丽而幽静,“清”含有秀丽的意思。
随堂练习
辨别词语,选词练习: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多深”是什么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课文
默读第9自然段,找出体现《月光曲》旋律变化的语句并做 上记号。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 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 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 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 涌过来……
品读课文,完成表格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六年级上册
复习导入
对话一
是呀,可是音乐会
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
又太穷。
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
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
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 过随便说说罢了。
复习导入
先生,您找谁?走错门 了吧?
对话二
不,我是来谈一首曲子 给这位姑娘听的!
得心应手
小练习
B A D C
结构梳理
听:弹琴 谈话 同情 现实
弹:一曲 知音 感动 事物 美 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月 光 曲

月亮升起 月亮升高

月光照耀
微波粼粼 风卷浪涌 波涛汹涌
好妙
联想、 想象
的 心 灵
的 乐 曲
记录 《月光曲》
谢谢!
想象画面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越升越高,刮风卷浪 月亮照耀,波涛汹涌
《月光曲》旋律变化 轻柔清幽,悠扬舒缓 气势渐强,出现转折 高昂激越,节奏明快
月光曲
品读课文
根据上面文字的描述,正确排序。
(3 ) (1)
(2)
品读课文
第一幅:月亮正从“水天相接” 处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此时的音乐是舒缓、轻柔的。
品读课文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此 时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 出现了波折。
品读课文
第三幅:海面上风起浪涌, 浪花气势凶猛。此时音乐 定是高昂激越,节奏越来 越快。
品读课文
轻柔清幽,悠扬舒缓
气势渐强,出现转折
高昂激越,节奏明快
品读课文
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 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 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思考:怎样理解“她仿佛也看到了”?
品读课文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 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 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陶醉”写出了兄妹俩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 的神态,体现了音乐艺术带给人的巨大感染力。
品读课文
思考:想象一下,贝多芬飞奔回客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贝多芬为自己能够创作出这样的钢琴曲而感 到兴奋,“飞奔”也体现出了他想立刻把曲子记 录下来的急切心情。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 的美,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 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 养我们的想象能力。
小练习
恬静 幽静
寂静
出神入化 此曲只应天上有
品读课文
您爱听吗?那我再给您 弹一曲吧!
对话三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品读课文
默读第9自然段,找出体现《月光曲》旋律变化的语句并 做上记号。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 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 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 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 涌过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