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的反馈控制模式研究
开 关 电 源 反 馈 控 制 原 理 简 介
![开 关 电 源 反 馈 控 制 原 理 简 介](https://img.taocdn.com/s3/m/7fe9ac4177232f60ddcca195.png)
在原单接电容补偿的地方改接电阻R和电容串联。
Thanks!
- uO
净输入量uD= uN- uP ,反馈信号 使净输入量增大,引入的是正反馈。
净输入量iN= iI- iF,反馈信号 使净输入量减小,引入的是负反馈。
Closed loop gain study 1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两者区别:
开环控制 没有反馈环节 闭环控制 有反馈环节可以对反馈的结果进行控制产生影响
反馈的概念:
控制系统中,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 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就是反馈
反馈类型:
正反馈—加入反馈后,净输入信号比没有引入反馈时增加了,输出幅度增加 。 负反馈—加入反馈后,净输入信号比没有引入反馈时减小了,输出幅度下降
负反馈的功能:
稳定静态工作点;稳定放大倍数;改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扩展通频带。
R2
uI
+ A uO
R1
uI
+ A uO
uI
+ A R
R的接入没有引馈的放 大电路
入反馈
Basic concept of feedback control 4
正反馈与负反馈 + uI uN + + uD uP R1
判断的方法:瞬时极性法
A + - uO
R2
- uF
+
R2
iF + R1 + iN uN uI A iI +
Af=A/1+Af
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其计算公式近似为:Af=1/F
General methods for compensation 1
电容滞后补偿法
将补偿电容连接在前一级的输出电阻和后一级的输入电阻都比较大的回路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8395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f.png)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开关电源是一种常用的电源供应方式,具有高效率和稳定输出电压的特点。
为了确保开关电源能够稳定工作,需要设计合理的反馈回路。
开关电源的反馈回路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计算出误差信号,再经过调整和补偿,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在设定值。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反馈控制策略。
常用的反馈控制策略有电压模式控制(Voltage Mode Control)和电流模式控制(Current Mode Control)。
电流模式控制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和更好的稳定性,但需要更复杂的设计和调试,因此在设计中需进行合理选择。
在电压模式控制中,可以使用一个误差放大器进行电压比较,产生误差信号。
误差放大器一般采用差分放大电路,通过输入电压和参考电压的差值乘以一个放大倍数,生成一个调整后的误差信号。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会经过一个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高频噪声。
接下来,需要设计一个比例积分(PI)控制器。
PI控制器可以提供稳定的、无超调的输出响应。
PI控制器的输入是经过滤波器处理后的误差信号,根据误差的大小来调整控制器的输出。
比例增益(Kp)决定了控制器对误差的响应速度,而积分时间常数(Ti)决定了控制器对误差的积分时间,即系统的稳定性。
在设计PI控制器时,可以根据经验公式来选择合适的参数。
通过实际测试和调整,可以优化控制器性能,使得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更加稳定。
最后,需要对开关电源进行保护设计。
开关电源反馈回路应具备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等功能。
过压保护可以避免输出电压过高,过流保护可以防止过大的输出电流,短路保护可以防止输出端短路。
总之,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需要合理选择控制策略,设计误差放大器和滤波器、PI控制器,并进行参数调整和保护设计。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设计出稳定可靠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
开关电源电流控制模式工作原理
![开关电源电流控制模式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4f983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8.png)
开关电源电流控制模式工作原理1. 电流控制模式简介开关电源的电流控制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方法,主要用于稳定和调节电源的输出电流。
通过检测电源的输出电流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调节,可以确保输出电流保持在一个预设的范围内。
这种控制模式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计算机、通信设备、医疗设备等。
2. 反馈环路组成电流控制模式的开关电源通常包含一个反馈环路,用于将输出电流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进行调节。
反馈环路主要由电流检测器、误差放大器、调节器、PWM比较器和开关管等元件组成。
3. 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是反馈环路中的一个关键元件,用于放大输出电流与预设值之间的误差。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与输入成比例关系,当输出电流偏离预设值时,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小,以驱动调节器进行相应的调节。
4. 调节器调节器是反馈环路中的另一个重要元件,它通常采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或类似的控制器。
调节器接收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参数(如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计算出一个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调节PWM比较器的输出,从而控制开关管的通断时间。
5. PWM比较器PWM比较器是开关电源中的另一个关键元件,它根据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和振荡器输出的三角波信号进行比较,产生一个脉宽调制信号。
该信号的脉冲宽度与控制信号的大小成比例关系,从而控制开关管的通断时间,进而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
6. 开关管控制开关管是开关电源中的主要执行元件,用于控制电源的通断。
在电流控制模式下,开关管的通断时间由PWM比较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控制。
当脉宽调制信号为高电平时,开关管导通,电能输出到负载;当脉宽调制信号为低电平时,开关管关断,停止电能输出。
通过调节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即高电平时间占一个周期的比例),可以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
7. 输出电压调整在某些情况下,开关电源需要具备输出电压调整功能。
通过在反馈环路中引入输出电压检测和相应的调节机制,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稳定和调节。
单片开关电源工作模式的设定及反馈理论分析4页word文档
![单片开关电源工作模式的设定及反馈理论分析4页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5a6e76a87c24028915fc376.png)
单片开关电源工作模式的设定及反馈理论分析时间:2011-02-17 14:54:56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作者:沙占友,王书海,孟志永式中,IPRI为初级(PRIMARY)电流,它包含着峰值电流IP和脉动电流IR。
II是初级电流的初始值。
UDS(ON)是MOSFET的漏-源导通电压,tON为导通时间。
由于VD截止,初级与输出负载隔离,因此原来储存在C2上的电能就给负载供电,维持输出电压不变。
此时电能以磁场能量的形式储存在高频变压器内。
在TOPSwitch关断期间,高频变压器中的磁通量开始减小,并且次级绕组的感应电压极性发生变化,使得VD因正向偏置而导通。
储存在高频变压器中的能量就传输到输出电路,一方面给RL供电,另一方面还给C2重新充电。
次级电流就从初始值按下式衰减:式中,IS为次级(SECONDARY)电流,IPNP/NS为次级电流的初始值。
IP为初级电流在TOPSwitch导通结束前的峰值。
UF1为输出整流管VD的正向导通压降。
tOFF是TOPSwitch的关断时间。
在TOPSwitch关断期间,如次级电流IS衰减到零,输出电流就由C2来提供。
TOPSwitch有两种工作方式,这取决于关断期间最后的IS值。
若在关断期间IS衰减到零,就工作在不连续方式。
若IS的衰减结果仍大于零,则工作在连续模式。
2.2实际情况下两种工作模式的反馈原理在理想情况下,不考虑反馈电路中寄生元件(分布电容和泄漏电感)的影响。
但实际情况下必须考虑分布电容和泄漏电感的影响,因此在工作波形中存在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
1)实际不连续模式的反馈原理实际不连续模式的工作波形及简化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
由图3(b)可见,在不连续模式下每个开关周期被划分成3个阶段。
另外,在实际电路中还存在着3个寄生元件:初级绕组的漏感LP0,次级绕组的漏感LS0,分布电容CD。
其中,CD是TOPSwitch的输出电容COSS与高频变压器初级绕组的分布电容CXT之和,即CD=COSS+CXT。
开关电源反馈
![开关电源反馈](https://img.taocdn.com/s3/m/6a946c0d90c69ec3d5bb7537.png)
4
L 1 10
90 75 60 45 30 15 0 15 Gain( f ) 30 45 P hase( f )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165 180 3 1 10
R 0 .02
二階極點
n
1 LC
1 10
4
1 10 f
5
1 10
1 10
3
1 10 f
4
1 10
5
开环传递函数稳定性判据:
1.
2. 3.
相位在低频段趋向于180度(即保证系统是负反馈系统)。
Open Loop Gain Phase Curve:
G ain f ) 2 0 l og G 2 i f (
在增益大于0的区间,相位必须大于0度。 在相位等于或接近0度时, 增益必须小于0。
P h ase f ) arg G 2 i f ( 1 8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Gain( f ) 20 0 P hase( f )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100
相角裕量(degree) 40o 增益裕度(db) 10db 反馈带宽(kHz) 9kHz
3
C1 1 1 0
8
C2 1 1 0
9
R2
+
C2
Vref
R3
Uo
G( s) Uo / Ui
R1C1s 1 R2C1s( R1C2 s 1)
100 f
1 10
3
1 10
4
1 10
5
1. 2.
电源设计中的原边反馈控制和副边反馈控制方案分析-技术方案
![电源设计中的原边反馈控制和副边反馈控制方案分析-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29d0e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d.png)
电源设计中的原边反馈控制和副边反馈控制方案分析-技术方案一、原边反馈控制、副边反馈控制方案分析PSR(Primary Side Regulator)即原边反馈,用于反激式开关电源中,其利用辅助线圈来提取副边线圈上的输出电压信号。
由于辅助线圈与副边线圈上的电压与匝数比有关,且在副边线圈去磁结束点(即线圈上的电流下降至零时),电源输出电压等于副边线圈上的电压,采样该反馈电压信号,经控制芯片处理得到理想的PWM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原边侧功率管的开关,功率管的开关时间决定了变压器上能量储存的多少,从而也直接影响了副边输出电压的大小。
利用这一系列的反馈关系,终可得到稳定的电压输出。
SSR(Secondary Side Regulator)即副边反馈,副边反馈控制技术是发展较早的反激式开关电源控制技术,其对输出电压的提取过程直接在变压器的副边电压输出端完成,因此需要在副边增加光耦、TL431及相关阻容元件,其中TL431为误差放大器,能够实时监测输出电压,并将监测结果以电流的形式通过光耦反馈至原边,同时保证输入端与输出端的隔离。
二、两者的比较如下为思睿达原边反馈控制(PSR)方案和副边反馈控制(SSR)方案。
C6267原边反馈控制方案C5269S副边反馈控制方案三、原边、副边方案如何选?比如在充电器领域,直接对电池充电的应用,一般会对空载电压精度要求高,可以选择副边电源IC+恒流芯片来做。
通过电池管理芯片,对电池充电的。
因为电池管理芯片会有过压和过流保护,可以直接选用原边方案来进行,这样成本相对于副边的方案来说会降低很多。
有时候也可以和客户讨论客户的设计方案来降低成本,引导客户开案。
如在LED灯领域,每串灯珠的前面没有加上一个限流电阻。
那么,在电源线路设计中,用副边方案的IC+高精度恒流方案来做,价格较高;用原边方案,原边的恒流精度在生产中很难达到客户的要求。
但是在每串灯珠的前面加上一个限流电阻,那么就可以直接用原边方案来进行设计,既可达到客户要求,又可以节约成本。
《开关电源反馈》课件
![《开关电源反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acb9c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a.png)
功率反馈
总结词
功率反馈通过监测开关电源的输出功 率来控制其输出。
详细描述
功率反馈的工作原理是将开关电源的 输出功率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并将 其反馈到控制电路中。控制电路根据 反馈信号调整开关电源的输出,以保 持输出功率的稳定。
开关电源反馈系统的控制方式
总结词
开关电源反馈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有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等。
反馈环路的设计原则
包括电源、反馈网络、比较器和误差放大 器等。
将输出电压或电流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产 生误差信号,用于调节开关电源的输出。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同时 减小误差。
反馈元件的选择与设计
电阻的选择
根据系统要求选择适当的电阻值和精度 ,以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根据系统增益、带宽和精度要求选择适 当的运算放大器。
《开关电源反馈》ppt课件
目录
• 开关电源反馈系统概述 • 开关电源反馈系统的工作原理 • 开关电源反馈系统的设计
目录
• 开关电源反馈系统的应用 • 开关电源反馈系统的优化与改进
01
开关电源反馈系统概述
开关电源反馈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01
02
定义
作用
开关电源反馈系统是指通过反馈控制理论和技术,对开关电源的输出 电压或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以保证输出稳定、可靠的系统。
这有助于提高光伏逆变器的效率和稳定性,延长其使 用寿命。
05
开关电源反馈系统的优化 与改进
提高开关电源的效率
01
02
03
优化控制策略
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 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提高开关电源的效率。
降低损耗
优化电路设计,减小导线 和元件的损耗,提高整体 效率。
开关电源中的电流型控制模式
![开关电源中的电流型控制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91da8e881c758f5f61f67cf.png)
开关电源中的电流型控制模式摘要:讨论了开关电源中电流反馈控制模式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与之有关的斜波补偿技术。
关键词:开关电源;电流型控制;斜波补偿1引言PWM型开关稳压电源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其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在输入电压、内部元器件参数、外接负载等因素发生变化时,通过检测被控制信号与基准信号的差值,利用差值调节主电路功率开关器件的导通脉冲宽度,从而改变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使得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保持稳定。
以开关电源中的降压型变换为例(其它类型如正激型、推挽型等,均可由降压型派生得到),图1表示了该变换器的主电路的基本拓扑结构。
图1降压型开关电源根据选用不同的PWM控制模式,图1电路中的输入电压Uin、输出电压Uo、开关功率器件电流(可从A点采样)、输出电感电流(可从B或C点采样)均可作为控制信号,用于完成稳压调节过程。
目前在开关电源中广泛使用的控制方式是通过对输出电压或电流(功率开关器件或输出电感上流过的电流)进行采样,即形成2类控制方式:电压控制模式与电流控制模式。
2电流控制模式的工作原理图2为检测输出电感电流的电流型控制的基本原理框图。
它的主要特点是:将采样得到的电感电流直接反馈去控制功率开关的占空比,使功率开关的峰值电流直接跟随电压反馈电路中误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与单一闭环的电压控制模式相比,电流模式控制是双闭环控制系统,外环由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形成,内环由互感器采样输出电感电流形成。
在该双环控制中,由电压外环控制电流内环,即内环电流在每一开关周期内上升,直至达到电压外环设定的误差电压阈值。
电流内环是瞬时快速进行逐个脉冲比较工作的,并且监测输出电感电流的动态变化,电压外环只负责控制输出电压。
因此电流型控制模式具有比起电压型控制模式大得多的带宽。
图2检测输出电感电流的电流型控制原理框图实际电路以单端正激型电源为例,如图3所示。
误差电压信号Ue送至PWM比较器后,并不是像电压模式那样与振荡电路产生的固定三角波状电压斜波比较调宽,而是与一个变化的、峰值代表功率开关上的电流信号(由Rs上采样得到)的三角状波形信号(电感电流不连续)或矩形波上端叠加三角波合成波形信号(电感电流连续)比较,然后得到PWM脉冲关断时刻。
通信开关电源的五种反馈模式
![通信开关电源的五种反馈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1506837ee06eff9aef80793.png)
通信开关电源的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研究摘要根据实际设计工作经验及有关参考文献比较详细地依据基本工作原理图说明了电压模式峰值电流模式平均电流模式滞环电流模式相加模式等PWM反馈控制模式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展过程关键波形性能特点及应用要点关键词脉冲宽度调制反馈控制模式开关电源1 引言PWM开关稳压或稳流电源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在输入电压变化内部参数变化外接负载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通过被控制信号与基准信号的差值进行闭环反馈调节主电路开关器件的导通脉冲宽度使得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等被控制信号稳定 PWM的开关频率一般为恒定控制取样信号有输出电压输入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感电压开关器件峰值电流由这些信号可以构成单环双环或多环反馈系统实现稳压稳流及恒定功率的目的同时可以实现一些附带的过流保护抗偏磁均流等功能现在主要有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下面以VDMOS开关器件构成的稳压正激型降压斩波器为例说明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的发展过程基本工作原理详细电路原理示意图波形特点及应用要点以利于选择应用及仿真建模研究2 开关电源PWM的五种反馈控制模式一般来讲正激型开关电源主电路可用图1所示的降压斩波器简化表示,Ug 表示控制电路的PWM输出驱动信号根据选用不同的PWM反馈控制模式电路中的输入电压Uin输出电压Uout开关器件电流(由b点引出)电感电流(由c点引出或d点引出)均可作为取样控制信号输出电压Uout在作为控制取样信号时通常经过图2所示的电路进行处理得到电压信号Ue Ue再经处理或直接送入PWM 控制器图2中电压运算放大器(e/a)的作用有三将输出电压与给定电压Uref 的差值进行放大及反馈保证稳态时的稳压精度该运放的直流放大增益理论上为无穷大实际上为运放的开环放大增益将开关电源主电路输出端的附带有较宽频带开关噪声成分的直流电压信号转变为具有一定幅值的比较干净的直流反馈控制信号(Ue)即保留直流低频成分衰减交流高频成分因为开关噪声的频率较高幅值较大高频开关噪声衰减不够的话稳态反馈不稳高频开关噪声衰减过大的话动态响应较慢虽然互相矛盾但是对电压误差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设计原则仍是低频增益要高高频增益要低对整个闭环系统进行校正使得闭环系统稳定工作输入电压电流等信号在作为取样控制信号时大多也需经过处理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下面介绍不同控制模式时再分别说明2.1 电压模式控制PWM (Voltage-mode Control PWM)图3(a)为BUCK降压斩波器的电压模式控制PWM反馈系统原理图电压模式控制PWM是60年代后期开关稳压电源刚刚开始发展而采用的第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与一些必要的过电流保护电路相结合至今仍然在工业界很好地被广泛应用电压模式控制只有一个电压反馈闭环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法即将电压误差放大器采样放大的慢变化的直流信号与恒定频率的三角波上斜坡相比较通过脉冲宽度调制原理得到当时的脉冲宽度见图3(a)中波形所示逐个脉冲的限流保护电路必须另外附加当输入电压突然变小或负载阻抗突然变小时因为主电路有较大的输出电容C及电感L相移延时作用输出电压的变小也延时滞后输出电压变小的信息还要经过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补偿电路延时滞后才能传至PWM比较器将脉宽展宽这两个延时滞后作用是暂态响应慢的主要原因电压模式控制的优点PWM三角波幅值较大脉冲宽度调节时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裕量占空比调节不受限制对于多路输出电源它们之间的交互调节效应较好单一反馈电压闭环设计调试比较容易对输出负载的变化有较好的响应调节缺点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动态响应较慢补偿网络设计本来就较为复杂闭环增益随输入电压而变化使其更为复杂输出LC滤波器给控制环增加了双极点在补偿设计误差放大器时需要将主极点低频衰减或者增加一个零点进行补偿在传感及控制磁芯饱和故障状态方面较为麻烦复杂改善加快电压模式控制瞬态响应速度的方法有二种一是增加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带宽保证具有一定的高频增益但是这样容易受高频开关噪声干扰影响需要在主电路及反馈控制电路上采取措施进行抑制或同相位衰减平滑处理另一方法是采用电压前馈模式控制PWM技术原理如图3(b)所示用输入电压对电阻电容(RFF CFF)充电产生的具有可变化上斜坡的三角波取代传统电压模式控制PWM中振荡器产生的固定三角波此时输入电压变化能立刻在脉冲宽度的变化上反映出来因此该方法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引起的瞬态响应速度明显提高对输入电压的前馈控制是开环控制而对输出电压的控制是闭环控制目的是增加对输入电压变化的动态响应速度这是一个有开环和闭环构成的双环控制系统2.2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 (Peak Current-mode Control PWM)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简称电流模式控制它的概念在60年代后期来源于具有原边电流保护功能的单端自激式反激开关电源在70年代后期才从学术上作深入地建模研究直至80年代初期第一批电流模式控制PWM集成电路UC3842UC3846的出现使得电流模式控制迅速推广应用主要用于单端及推挽电路近年来由于大占空比时所必需的同步不失真斜坡补偿技术实现上的难度及抗噪声性能差电流模式控制面临着改善性能后的电压模式控制的挑战如图4所示误差电压信号 Ue 送至PWM比较器后并不是象电压模式那样与振荡电路产生的固定三角波状电压斜坡比较而是与一个变化的其峰值代表输出电感电流峰值的三角状波形或梯形尖角状合成波形信号U比较然后得到PWM脉冲关断时刻因此(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不是用电压误差信号直接控制PWM脉冲宽度而是直接控制峰值输出侧的电感电流大小然后间接地控制PWM脉冲宽度电流模式控制是一种固定时钟开启峰值电流关断的控制方法因为峰值电感电流容易传感而且在逻辑上与平均电感电流大小变化相一致但是峰值电感电流的大小不能与平均电感电流大小一一对应因为在占空比不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峰值电感电流的大小可以对应不同的平均电感电流大小而平均电感电流大小才是唯一决定输出电压大小的因素在数学上可以证明将电感电流下斜坡斜率的至少一半以上斜率加在实际检测电流的上斜坡上可以去除不同占空比对平均电感电流大小的扰动作用使得所控制的峰值电感电流最后收敛于平均电感电流1因而合成波形信号U要有斜坡补偿信号与实际电感电流信号两部分合成构成当外加补偿斜坡信号的斜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就会转化为电压模式控制因为若将斜坡补偿信号完全用振荡电路的三角波代替就成为电压模式控制只不过此时的电流信号可以认为是一种电流前馈信号见图4所示当输出电流减小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就从原理上趋向于变为电压模式控制当处于空载状态输出电流为零并且斜坡补偿信号幅值比较大的话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就实际上变为电压模式控制了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是双闭环控制系统电压外环控制电流内环电流内环是瞬时快速按照逐个脉冲工作的功率级是由电流内环控制的电流源而电压外环控制此功率级电流源在该双环控制中电流内环只负责输出电感的动态变化因而电压外环仅需控制输出电容不必控制LC储能电路由于这些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具有比起电压模式控制大得多的带宽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的优点:暂态闭环响应较快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和输出负载的变化的瞬态响应均快控制环易于设计输入电压的调整可与电压模式控制的输入电压前馈技术相妣美简单自动的磁通平衡功能瞬时峰值电流限流功能即内在固有的逐个脉冲限流功能自动均流并联功能缺点占空比大于50%的开环不稳定性存在难以校正的峰值电流与平均电流的误差闭环响应不如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理想容易发生次谐波振荡即使占空比小于50%也有发生高频次谐波振荡的可能性因而需要斜坡补偿对噪声敏感抗噪声性差因为电感处于连续储能电流状态与控制电压编程决定的电流电平相比较开关器件的电流信号的上斜坡通常较小电流信号上的较小的噪声就很容易使得开关器件改变关断时刻使系统进入次谐波振荡电路拓扑受限制对多路输出电源的交互调节性能不好2.3 平均电流模式控制PWM (Average Current-mode Control PWM)平均电流模式控制概念产生于70年代后期平均电流模式控制 PWM集成电路出现在90年代初期成熟应用于90年代后期的高速CPU专用的具有高di/dt动态响应供电能力的低电压大电流开关电源图5(a)所示为平均电流模式控制PWM 的原理图1将误差电压Ue接至电流误差信号放大器(c/a)的同相端作为输出电感电流的控制编程电压信号Ucp U current- program带有锯齿纹波状分量的输出电感电流信号Ui接至电流误差信号放大器(c/a)的反相端代表跟踪电流编程信号Ucp的实际电感平均电流Ui与Ucp的差值经过电流放大器(c/a)放大后得到平均电流跟踪误差信号Uca 再由Uca及三角锯齿波信号U或Us通过比较T器比较得到PWM关断时刻Uca的波形与电流波形Ui反相所以是由Uca的下斜坡对应于开关器件导通时期与三角波U或Us的上斜坡比较产生关断信号T显然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一定的斜坡补偿为了避免次谐波振荡Uca的上斜坡不或Us的上斜坡能超过三角锯齿波信号UT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优点是平均电感电流能够高度精确地跟踪电流编程信号 不需要斜坡补偿调试好的电路抗噪声性能优越适合于任何电路拓扑对输入或输出电流的控制易于实现均流缺点是电流放大器在开关频率处的增益有最大限制双闭环放大器带宽增益等配合参数设计调试复杂 图5(b)为增加输入电压前馈功能的平均电流模式控制非常适合输入电压变化幅度大变化速度快的中国电网情况澳大利亚R-T 公司的48 V/100 A 半桥电路通信开关电源模块实际上采用图5(b)的控制方式2.4 滞环电流模式控制PWM (Hysteretic Current-mode Control PWM)滞环电流模式控制PWM 为变频调制也可以为定频调制2图6所示为变频调制的滞环电流模式控制PWM 将电感电流信号与两个电压值比较第一个较高的控制电压值U c (U c =U e )由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的差值放大得到它控制开关器件的关断时刻第二个较低电压值U ch 由控制电压U c 减去一个固定电压值U h 得到U h为滞环带Uch 控制开关器件的开启时刻滞环电流模式控制是由输出电压值Uout控制电压值Uc 及Uch三个电压值确定一个稳定状态比电流模式控制多一个控制电压值Uch 去除了发生次谐波振荡的可能性见图6右下示意图因为Uch1=Uch2图6右下示意图的情况不会出现滞环电流控制模式的优点不需要斜坡补偿稳定性好不容易因噪声发生不稳定振荡缺点需要对电感电流全周期的检测和控制变频控制容易产生变频噪声2.5 相加模式控制PWM (Summing-mode Control PWM)图7所示为相加模式控制PWM的原理图与图3所示的电压模式控制有些相似但有两点不同3一是放大器(e/a)是比例放大器没有电抗性补偿元件控制电路中电容C1较小起滤除高频开关杂波作用主电路中的较小的Lf Cf滤波电路如图中虚线所示,也可以不用也起减小输出高频杂波作用若输出高频杂波小的话均可以不加因此电压误差放大没有延时环节电流放大也没有大延时环节二是经过滤波后的电感电流信号Ui 也与电压误差信号Ue相加在一起构成一个总和信号U与三角锯齿波比较得到PWM控制脉冲宽度相加模式控制PWM 是单环控制但它有输出电压输出电流两个输入参数如果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变化那么占空比将按照补偿它们变化的方向而变化相加控制模式的优点是动态响应快比普通电压模式控制快35倍动态过冲电压小输出滤波电容需要较少相加模式控制中的Ui注入信号容易用于电源并联时的均流控制缺点是需要精心处理电流电压取样时的高频噪声抑制3 结论1)不同的PWM反馈控制模式具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在设计开关电源选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PWM的控制模式2)各种控制模式PWM反馈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结合考虑具体的开关电源的输入输出电压要求主电路拓扑及器件选择输出电压的高频噪声大小占空比变化范围等3)PWM控制模式是发展变化的,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参考文献1 Power Supply Control Products(PS)Data Book, Unitrode from Texas Instruments 20002 Anunciada V , Silva M New Constant-Frequency Current Mode Control for Power Converters, Stable for all values of Duty Ratio, and Usable in All Four Quadrants .IEEE Transaction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1990,37(4) 40453 Lenk,Ron Summing-Mode Control,PCIM, 1999 ,(5):2435。
dcdc的cot模式工作原理
![dcdc的cot模式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bc8f0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0.png)
dcdc的cot模式工作原理
COT(Current-Mode Control)模式是一种电流模式控制技术,常用于开关电源和DC-DC变换器的控制回路中。
其工作原理
如下:
1. 电流反馈:COT模式通过在电感上加一个电流传感器来实
现电流反馈。
这个电流传感器可以是一个电阻或者Hall效应
传感器。
当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电感上的电流达到设定值时,它会发出一个信号。
2. 比较器:COT模式中使用一个比较器来比较电流反馈信号
与参考电流。
如果反馈信号低于参考电流,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反之则输出低电平。
3. 控制信号生成:比较器的输出信号会经过一个控制电路来产生控制信号。
控制电路根据比较器输出的高低电平来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
4. 控制开关管: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以调节电感上的电流。
当比较器输出低电平时,开关管导通时间增加,电感上的电流增加;当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时,开关管导通时间减少,电感上的电流减小。
5. 反馈调整:通过控制开关管导通和关断的时间来调节电感上的电流,从而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反馈信号会不断地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以使输出电压保持在设定值。
总之,COT模式通过电流反馈和比较器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来调节电流,从而实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相对于传统的电压模式控制,COT模式能够更快地响应负载变化,并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性能。
开关电源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
![开关电源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7e08c7d0066f5335a81218f.png)
开关电源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
1 引言
PWM 开关稳压或稳流电源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在输入电压变化、内部参
数变化、外接负载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通过被控制信号与基准信号的差值
进行闭环反馈,调节主电路开关器件的导通脉冲宽度,使得开关电源的输出电
压或电流等被控制信号稳定。
PWM 的开关频率一般为恒定,控制取样信号有:输出电压、输入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感电压、开关器件峰值电流。
由这些信号可以构成单环、双环或多环反馈系统,实现稳压、稳流及恒定功率的目的,同时可以实现一些附带的过流保护、抗偏磁、均流等功能。
现在主要有
五种PWM 反馈控制模式。
下面以VDMOS 开关器件构成的稳压正激型降压斩波器为例,说明五种PWM 反馈控制模式的发展过程、基本工作原理、详细电
路原理示意2 开关电源PWM 的五种反馈控制模式
一般来讲,正激型开关电源主电路可用
输入电压、电流等信号在作为取样控制信号时,大多也需经过处理。
由
于处理方式不同,下面介绍不同控制模式时再分别说明。
2.1 电压模式控制PWM (Voltage-mode Control PWM)
电压模式控制的优点:①PWM 三角波幅值较大,脉冲宽度调节时具有
较好的抗噪声裕量;②占空比调节不受限制;③对于多路输出电源,它们之间的
交互调节效应较好;④单一反馈电压闭环设计、调试比较容易;⑤对输出负载的变化有较好的响应调节。
缺点:①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动态响应较慢;②补偿网络设计本来就较为复杂,闭环增益随输入电压而变化使其更为复杂;③输出LC 滤
波器给控制环增加了双极点,在补偿设计误差放大器时,需要将主极点低频衰。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ec2c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9.png)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听起来可能有点高深,但其实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开关电源。
简单来说,它就是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一种设备。
这种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手机充电器、电视机,甚至电脑里都有它的身影。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反馈回路。
这是开关电源中的关键部分,决定了电源的稳定性和效率。
反馈回路的主要作用是监测输出电压,并把这个信息反馈给控制器。
这样,控制器就能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工作状态,确保输出电压保持在设定范围内。
其实,设计一个高效的反馈回路就像调节一个乐器,得找到那个最佳的音调,让整个系统和谐工作。
在设计反馈回路时,有几个重要的参数需要考虑。
首先是增益,这个就是放大输入信号的能力。
增益过大会导致系统不稳定,反而让输出电压波动;增益过小则响应太慢,难以及时调整。
因此,选择合适的增益就像选对了调味料,刚刚好才好。
然后是带宽,这关系到反馈回路对输入信号变化的响应速度。
如果带宽过窄,系统可能无法快速跟上变化,导致输出不稳定。
而带宽过宽,又可能引入不必要的噪声,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所以,找到一个适中的带宽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增益和带宽,延迟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延迟过长会导致反馈信号到达控制器时,电压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就无法及时调整输出,容易引起电压波动。
设计时要尽量缩短延迟,这样系统才能更灵敏地应对变化。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还要考虑噪声的影响。
噪声不仅来源于电源本身,还有外部环境的干扰。
为了降低噪声,设计者可以在电路中添加滤波器。
滤波器就像是个守门员,能有效拦住不必要的信号,让系统更加稳定。
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参数,能让整个反馈回路的性能得到提升。
谈到这里,咱们不妨深入一下具体的设计方案。
比如,采用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电压反馈能快速调整输出电压,而电流反馈则能保护电路不受过载影响。
两者结合,既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又增加了安全性。
这就像是两个人合作,互相补充,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开关电源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
![开关电源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a9ad918c5da50e2524d7fd6.png)
开关电源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1 引言PWM开关稳压或稳流电源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在输入电压变化、内部参数变化、外接负载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通过被控制信号与基准信号的差值进行闭环反馈,调节主电路开关器件的导通脉冲宽度,使得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等被控制信号稳定。
PWM 的开关频率一般为恒定,控制取样信号有:输出电压、输入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感电压、开关器件峰值电流。
由这些信号可以构成单环、双环或多环反馈系统,实现稳压、稳流及恒定功率的目的,同时可以实现一些附带的过流保护、抗偏磁、均流等功能。
现在主要有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
下面以VDMOS开关器件构成的稳压正激型降压斩波器为例,说明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的发展过程、基本工作原理、详细电路原理示意图、波形、特点及应用要点,以利于选择应用及仿真建模研究。
2开关电源PWM的五种反馈控制模式一般来讲,正激型开关电源主电路可用图1所示的降压斩波器简化表示,Ug表示控制电路的PWM输出驱动信号。
根据选用不同的PWM反馈控制模式,电路中的输入电压Uin、输出电压Uout、开关器件电流(由b点引出)、电感电流(由c点引出或d点引出)均可作为取样控制信号。
输出电压Uout在作为控制取样信号时,通常经过图2所示的电路进行处理,得到电压信号Ue,Ue再经处理或直接送入PWM 控制器。
图2中电压运算放大器(e/a)的作用有三:①将输出电压与给定电压Uref的差值进行放大及反馈,保证稳态时的稳压精度。
该运放的直流放大增益理论上为无穷大,实际上为运放的开环放大增益。
②将开关电源主电路输出端的附带有较宽频带开关噪声成分的直流电压信号转变为具有一定幅值的比较“干净”的直流反馈控制信号(Ue)即保留直流低频成分,衰减交流高频成分。
因为开关噪声的频率较高,幅值较大,高频开关噪声衰减不够的话,稳态反馈不稳;高频开关噪声衰减过大的话,动态响应较慢。
虽然互相矛盾,但是对电压误差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设计原则仍是“低频增益要高,高频增益要低”。
开关电源自激正反馈电路原理
![开关电源自激正反馈电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318b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0.png)
开关电源自激正反馈电路原理一、开关电源自激正反馈电路概述开关电源自激正反馈电路是一种用于控制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的电路。
它通过将电源的输出电压反馈到输入端,形成一个正反馈环路,以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这种电路通常采用晶体管、可控硅等开关元件,通过调节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来控制输出电压。
二、开关电源自激正反馈电路原理开关电源自激正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输入与输出电压采样:自激正反馈电路首先从电源的输出端采样输出电压,并将该电压反馈到输入端。
采样通常通过电阻分压器或电压互感器等元件实现。
2.电压比较与误差放大:采样得到的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
误差信号被放大后,用于控制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
3.开关元件控制:放大后的误差信号用于控制开关元件(如晶体管或可控硅)的导通与截止。
当输出电压高于参考电压时,误差信号会使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缩短,降低输出电压;反之,当输出电压低于参考电压时,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会延长,提高输出电压。
4.正反馈环路:由于输出电压被反馈到输入端,并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这种反馈机制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环路。
正反馈环路使输出电压迅速稳定在设定值,提高了电源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速度。
三、开关电源自激正反馈电路的优缺点1.优点:(1) 结构简单:自激正反馈电路结构相对简单,没有外部控制器,降低了系统成本。
(2) 快速响应:由于采用了正反馈机制,输出电压调整速度快,动态响应性能好。
(3) 效率高:自激正反馈电路减少了外部元件数量,降低了损耗,提高了电源效率。
2.缺点:(1) 稳定性差:由于正反馈环路的特性,电路容易受到外部干扰和参数变化的影响,导致输出电压不稳定。
(2) 控制精度低:由于误差信号的放大和开关元件的非线性特性,自激正反馈电路的控制精度相对较低。
(3) 调节范围有限:自激正反馈电路的调节范围通常较小,难以适应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电压调整需求。
四、开关电源自激正反馈电路的应用场景尽管存在一些缺点,但由于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势,开关电源自激正反馈电路在某些应用场景中仍具有实际价值。
无光耦原边反馈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研究
![无光耦原边反馈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5d0cff59eef8c75ebfb324.png)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光耦原边反馈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研究姓名:陈晓亮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指导教师:邢建力20110602/溉摘要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使得高性能、低成本的电源管理方案备受关注。
高效率、低能耗的开关电源芯片逐渐替代传统的线性稳压器芯片,成为电源管理芯片研究的主流趋势。
在要求电气隔离的中、小功率应用场合中,反激型DC.DC变换器是电源应用工程师的首选拓扑。
通常,隔离式反激型开关电源通过光耦合器件或者辅助绕组实现反馈控制。
该方案外围电路复杂、调试过程繁琐并且成品良率低,导致电源系统无法实现量产。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先进Bicmos高压工艺的隔离式反激型开关电源芯片,它具有高集成度、最简外围电路、最优整机效率等优点。
该方案无须光耦合器件或者辅助绕组,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设计两个电阻值和变压器的匝数比就可以获得稳定的电压输出。
该电源管理芯片允许的工作电压操作范围为3枷V,该电压接入变压器的原边侧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变压器的副边侧接入负载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通过原边侧的电感电压反馈调节副边侧的输出电压,该反馈方式称为原边反馈。
论文首先比较电流连续和电流断续、PWM和PFM、电流控制和电压控制三组工作模式各自不同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使用边界模式、PFM、电流型的新颖控制方案。
该方案介于电流断续和电流断续的工作模式之间,既能减少磁性变压器的体积,又可以降低EMI干扰。
接着,设计和分析为实现该方案所需的带隙基准电压、运算放大器和功率推挽驱动模块。
为了保证芯片能够可靠的工作,该电源管理芯片内部集成了软启动、欠电压锁定、功率管限流保护功能。
最后,使用EDA软件对各个子电路模块和整体电路进行功能和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达到预期指标,验证了芯片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字:反激型变换器;原边反馈;边界模式ABSTRACTGlobalenergycrisisresultinthatmoreandmoreattentionisnowpaidtopowermanageprojectswiththehighperformanceandlowcost.Switchpowersupplyintegratedcircuitwithhighandlowerenergyefficiencyconsumptiongradualtraditionallinearvoltagereplacementofthethemaintrendoftheregulator,whichreflectInlowpowermanagementUnit・andmediumpowerdc-dcapplicationsprovideselectricalisolation,flybacktopology’isorthebestselectionforofpowermanagementapplicationengineers.Generally,thirdwindingforflybackopto..isolatorisrequiredexternalachieve.convertercontr01.However,thisapplicationneedcomplexcomponentsmassproductionhardtodesignanddebugprocess,leadingtopowersystemAmonolithicswitchingregulatorbased’onBicmosprocessisdesignedfortheisolatedflybackandoptimumtopology.Thisexternalchipfeatureshighintegration,simplecomponentsefficiency・noTheoutputvoltageiseasilysetwithtwoexternalresistorsandthethirdwindingortransformerturnsratio,whileopto.isolatorisrequiredforregulation.ThisPowerManagementonICoperateswithfrom3Vto40V.Aninputterminalinputsupplyvoltagestheprimarysideisoperabletoreceiveaaninputvoltage.Anoutputterminalonthesecondarysideisoperabletobeconnectedtoloadforprovidingvoltagethereto.CircuitrySOisprovidedwhichisoperabletoregulatethepowersupplysystemfromtheprimarysidesubstantiallythatthevoltageprovidedtotheloadattheoutputterminalisconstant.ThisfeedbackmodeIscalled“PrimarySideRegulation’’or“PSR”forshort・betweenCCMand0nthebaseofanalysisthemeritsanddemeritsDCM,PWMandPFM,isintroducedcurrentmodeandvoltagemode,anewaapplicationutilizesCRM,PFM,currentmodethereofwhichoperationtoprovidewholechipissmallmagneticsolutionandEMIdecrease.Afterthat,thedesignedincludingBandGapReference,AmplifierandPowerandDrivermodule・Andprotectionthethefeatureofthechipintegratedsoftstart,undervoltagelockoutlineovercurrentforhighmaximumreliability.Finally,thesimulationsofthewholechiparepresentedandsimulationbyEDAtools,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ICapplicationhasrealizeditsfunctionandmeettheprospectivespecifications.Keywords:Flybackconverter;PSR;BCM绪论第一章绪论1.1引言任何一款电子设备都离不开稳定、可靠的供电电源。
开关电源光耦反馈原理
![开关电源光耦反馈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370c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5.png)
开关电源光耦反馈原理
开关电源光耦反馈原理是通过光耦结构实现电源开关控制回路的反馈控制。
在开关电源中,开关管负责实现输入电源的开关控制,通过对开关管的驱动控制,可以实现电源输出的稳定性和保护功能。
光耦是一种将输入和输出电路隔离的器件,它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成。
在光采集端,发光二极管根据控制信号的输入情况,发出特定的光强度。
而在光发射端,则有光敏三极管检测和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而转化为电信号,用于反馈回路的控制。
在开关电源中,光耦通常被用于反馈控制回路的隔离和保护功能,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
1. 控制信号输入:控制信号传递给发光二极管,通过改变二极管的电流或电压,从而实现光强度的调节。
2. 光信号传输: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束经过隔离介质(如空气或透明塑料)传输到光敏三极管的接收端。
3. 光-电转换:光敏三极管接收到光信号后,会产生相应的电流或电压,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4. 反馈控制:光敏三极管输出的电信号用于反馈回路的控制,通过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调整,从而实现对开关管的驱动控制。
通过光耦反馈控制,开关电源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和保护,提高了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光耦的隔离功能还可以减少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
开关电源反馈电路原理
![开关电源反馈电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96ff7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a.png)
开关电源反馈电路原理一、电压反馈原理电压反馈是开关电源反馈电路中最常用的一种控制方法,通过测量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之间的差值,得到一个误差信号,并将其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反馈给控制器进行调整,使输出电压稳定在设定值。
电压反馈的核心部分是误差放大器,它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得到误差信号。
同时,误差放大器还具有较低的输出阻抗,以便能够快速响应输出电压的波动。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经过滤波器进行低通滤波,以去除高频噪声,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
得到的误差信号会经过控制器的处理,输出一个控制信号给开关管,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调整输出电压。
二、电流反馈原理电流反馈是对开关电源输出电流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其原理与电压反馈类似,通过测量输出电流与参考电流之间的差值,得到一个误差信号,并将其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反馈给控制器进行调整,使输出电流稳定在设定值。
电流反馈的核心部分也是误差放大器和滤波器,其功能和电压反馈的类似,不同的是测量的是输出电流而不是输出电压。
通过电流反馈,可以实现对输出电流的精确控制,防止电流过大或过小而导致的电源故障。
三、双回路反馈原理在一些高要求的开关电源中,需要同时对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进行控制,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时,可以采用双回路反馈原理。
双回路反馈原理就是在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基础上,同时测量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得到误差信号,并分别对其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然后反馈给控制器进行调整。
通过双回路反馈,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输出电压和电流,有效保护负载设备,并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开关电源反馈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通过测量输出电压、电流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得到误差信号,并通过控制器进行处理,从而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保持输出电压、电流稳定在设定值。
通过采用电压反馈、电流反馈或双回路反馈等原理,可以实现对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电流和功率的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开关电源反馈控制原理介绍
![开关电源反馈控制原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c9734d5ad51f01dc281f1fb.png)
Contentsl Basic theory of feedback control反饋控制的基本理論l Closed loop gain study閉環增益計算研究l General methods for amplifier compensation放大器常用補償方法l Comparison and estimation for power supply application 開關電源供應器實際應用設計中,(各種反饋控制回路)比較與評估.l Definition of feedback control所謂反饋即將電路的輸出量(Vo或Io)引回到輸入端并與輸入量(Vi或Ii)進行比較.從而隨時對輸出量進行調整.(狹義)反饋是指將控制系統的輸出量通過特定的途徑返回到系統輸入端與原始輸入量疊加,對系統的淨輸入量產生影響的過程.(廣義)l Types of feedback control正反饋: 鼓勵或加強一個行為.負反饋: 校正或抑制一個行為.l Function of negative feedback提高增益的恒定性減少非線性失真抑制反饋環內噪聲擴展頻帶備註:以犧牲放大電路的增益為代價Block Diagramll反馈的形式与判断方法若放大电路中存在将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相连接的通路,即为反馈通路,并由此影响了放大电路的净输入,则表明电路有引入反馈,否则电路便没有引入反馈。
l問題1:請判斷下列電路中是否引入反饋控制?+-Au Iu O+-A u Iu OR没有引入反馈引入反馈的放大电路没有引入反馈l正反馈與負反饋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净输入量u D= u N-u P,反馈信号使净输入量增大,引入的是正反馈净输入量i N= i I-i F,反馈信号使净输入量减小,引入的是负反馈l四種類型的反饋組態一電壓串聯負反饋電路電流串聯負反饋電路l四種類型的反饋組態二電壓并聯負反饋電路電流并聯負反饋電路l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Closed loop gain studyBlock Diagraml閉環增益一般表達式的推導Xo=A*XidXf=F*XoXid=Xi-XfXi =K*XsAf=Xo/Xi=A/(1+AF) 負反饋放大電路基本方程式Afs=Xo/Xs=KAf以源信號Xs為基礎的增益式l衡量負反饋程度的重要指標反饋深度|1+AF|環路增益-AFl|1+AF|>1,增益減小,則稱為負反饋l|1+AF|<1,增益提高,則稱為正反饋l|1+AF|=0,則Af趨向為無窮大,即放大電路在沒有輸入信號時,也有輸出信號,自激.l Example1輸出被送入了正輸入端,結果輸出朝同一個方向走得更遠.l EquationCondition (1) Vin=0VIf Vref=2.5v, Vo=0V, Rref=10K, Rh=100KFor Vo=Vsum*A=4VCondition(2) Vin=0V and Vo=4V 運用疊加原理與分壓原理得出V+=2.64l Function of Feedback ControlIf we increase the Vi voltage slowly, please think about what happen atthe next .l Hysteresis “遲滯”效應由於正反饋加強輸出的變化,使得我們必須讓輸入沿著相反的方向走得更遠,才能在輸出上產生又一次的變化.lApplication Field.l Example 2分壓器電路F=1/10.Vi的放大倍數取決于F的值,假定備註1:整個電路的增益實際由兩個簡單的電阻控制備註2:運放的高開環增益特點使得負反饋這種情況的輸出增益近似等於1/FlSchematic(1)lSchematic(2)閉環回路頻率響應(穩定度分析)l工具一: 拉普拉斯變換(the laplace transform)系統的特性常由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關係來描述,而且是以數學模式所建立的微分或積分的方程式來表示,對某些輸入激發信號能夠表示出系統響應的概念.而這些方程式大都是以時域(time domain)來表示,因此處理上有些困難.但是將這些方程式經由拉普拉斯轉換到頻域(frequency domain)中.變成為代數(algebraic),則處理上會容易些,經由頻域分析所得之結果.可再有拉普拉斯逆轉換到時域中.l工具二: 轉移函數(Transfer functions)推導出系統的輸入驅動信號與輸出響應之間的關係G(S)=N(S)/D(S)其中,N(S)=0的根稱之為系統的零值(zeros)D(S)=0的根稱之為系統的極值(poles)l工具三: 波德圖(bode plots)為表述轉移函數的增益和相位特性,以分貝(decibel)為基準,所畫出來的函數曲綫就稱之為波德圖.實際應用之---RC 積分器電路Vin=iR+1/C*∫idtVo =1/C* ∫idtq= ∫idt 取代上式Vin=R(dq/dt)+q/cVout=q/cVin(s)=(sR+1/C)*q(s)Vout(s)=q(s)/CVout(s)/Vin(s)=1/(sRC+1)取極值sRC= -1則S= -1/(RC)f = -1/(2ΠRC)實際應用之---RC積分器電路1.在轉折頻率極值將使得增益圖形的轉移由0至1,漸進線會在fc點產生轉折.2.漸進線的變化率用每十進有-20dB的斜率來表示.3.相移變化為在fc/10與10fc兩點間產生90degree的相位落後.l頻率補償技術(Frequency Compensation Technology)通常在基本放大電路和反饋網絡中,增加一些元件(R,C)以改變反饋放大電路的開環頻率響應,使得在保證在一定的增益欲度或者相位欲度的前提下獲得較大的環路增益,這種作用稱為頻率補償.為此而構成的電路稱為補償網絡.l補償的指導思想(Guide Ideology of Compensation)人為地將電路的各個極點的間距拉開,特別是主極點和其相近的間距拉大,從而可以按預定的目標改變相頻響應并有效地增加環路增益(保證反饋放大電路溫度工作的條件并增加低頻環路增益).l誤差放大器的補償(Error Amplifier Compensation)大多數PWM控制的IC,其誤差放大器為高增益的運算放大器.能產生誤差信號至調變器的控制輸入端.而誤差放大器的主要任務就是將PWM轉換式電源供應器的環路閉合起來.並且其目的為在放大器周圍設計回授網絡.l應用範圍較為廣泛的誤差放大器補償網絡(Examples)放大器l單極值回授l 具有一對零值---極值的運算放大器SchematicGain waveforml 具有兩對零值---極值的運算放大器SchematicGain waveforml 具有回授阻抗的運算放大器SchematicGain waveforml 實際應用之---誤差放大器的設計介紹1ST-TVS991,TVS992,TVS994,TVS991A,TVS992A,TVS994ARail-to-rail input/output 20MHz GBP operational amplifiers.l 實際應用之---誤差放大器的設計介紹2ST-TS507 high precision rail-to-rail operational amplifierST-TS321 low power single operational amplifierl實際應用之---環路穩定度的測量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測量電源供應器的暫態響應,即可得到閉環穩定度有關情況.+/-25% load變化下,開關電源供應器以不同的回授放大器補償值所產生的典型的暫態響應軌跡电源设计中反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l實際應用中,反馈设计不良影响:l1. 振荡(造成输出端一些不必要的ripple &noisel2. 相互干饶(同一电路中相同或是一不的工作频率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电源设计中反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解决方案电源设计中反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杂讯(ripple&nosie)电源设计中反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解决方案电源设计中反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杂讯(ripple&nosie)电源设计中反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解决方案Q&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关电源的反馈控制模式研究
[摘要] 本文比较详细地说明了电压模式、峰值电流模式、平均电流模式、滞环电流模式、相加模式等PWM反馈控制模式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展过程、关键波形、性能特点及应用要点。
[关键词] 开关电源反馈控制模式控制
1.引言
PWM开关稳压或稳流电源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在输入电压变化、内部参数变化、外接负载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通过被控制信号与基准信号的差值进行闭环反馈,调节主电路开关器件的导通脉冲宽度,使得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等被控制信号稳定。
PWM的开关频率一般为恒定,控制取样信号有:输出电压、输入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感电压、开关器件峰值电流。
由这些信号可以构成单环、双环或多环反馈系统,实现稳压、稳流及恒定功率的目的,同时可以实现一些附带的过流保护、抗偏磁、均流等功能。
2.开关电源PWM的五种反馈控制模式
一般来讲,根据选用不同的PWM反馈控制模式,电路中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开关器件电流、电感电流均可作为取样控制信号。
输出电压在作为控制取样信号时,通常经过处理,得到电压信号,再经处理或直接送入PWM 控制器。
电压运算放大器的作用有三:①将输出电压与给定电压的差值进行放大及反馈,保证稳态时的稳压精度。
该运放的直流放大增益理论上为无穷大,实际上为运放的开环放大增益。
②将开关电源主电路输出端的附带有较宽频带开关噪声成分的直流电压信号转变为具有一定幅值的比较“干净”的直流反馈控制信号即保留直流低频成分,衰减交流高频成分。
③对整个闭环系统进行校正,使得闭环系统稳定工作。
2.1 电压模式控制PWM
电压模式控制PWM是60年代后期开关稳压电源刚刚开始发展而采用的第一种控制方法。
该方法与一些必要的过电流保护电路相结合,至今仍然在工业界很好地被广泛应用。
电压模式控制只有一个电压反馈闭环,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法。
当输入电压突然变小或负载阻抗突然变小时,因为主电路有较大的输出电容及电感相移延时作用,输出电压的变小也延时滞后,输出电压变小的信息还要经过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补偿电路延时滞后,才能传至PWM比较器将脉宽展宽。
这两个延时滞后作用是暂态响应慢的主要原因。
电压模式控制的优点:①PWM三角波幅值较大,脉冲宽度调节时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裕量;②占空比调节不受限制;③对于多路输出电源,它们之间的交互调节效应较好;④单一反馈电压闭环设计、调试比较容易;⑤对输出负载的变
化有较好的响应调节。
缺点:①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动态响应较慢;②补偿网络设计本来就较为复杂,闭环增益随输入电压而变化使其更为复杂;③输出LC滤波器给控制环增加了双极点,在补偿设计误差放大器时,需要将主极点低频衰减,或者增加一个零点进行补偿;④在传感及控制磁芯饱和故障状态方面较为麻烦复杂。
2.2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简称电流模式控制。
它的概念在60年代后期来源于具有原边电流保护功能的单端自激式反激开关电源。
在70年代后期才从学术上作深入地建模研究。
直至80年代初期,第一批电流模式控制PWM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电流模式控制迅速推广应用,主要用于单端及推挽电路。
近年来,由于占空比时所必需的同步不失真斜坡补偿技术实现上的难度及抗噪声性能差,电流模式控制面临着改善性能后的电压模式控制的挑战。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的优点:①暂态闭环响应较快,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和输出负载的变化的瞬态响应均快;②控制环易于设计;③输入电压的调整可与电压模式控制的输入电压前馈技术相媲美;④简单自动的磁通平衡功能;⑤瞬时峰值电流限流功能,即内在固有的逐个脉冲限流功能;⑥自动均流并联功能。
缺点:①占空比大于50%的开环不稳定性,存在难以校正的峰值电流与平均电流的误差;②闭环响应不如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理想;③容易发生次谐波振荡,即使占空比小于50%,也有发生高频次谐波振荡的可能性。
因而需要斜坡补偿;④对噪声敏感,抗噪声性差。
⑤电路拓扑受限制;⑥对多路输出电源的交互调节性能不好。
2.3 平均电流模式控制PWM
平均电流模式控制概念产生于70年代后期。
平均电流模式控制PWM集成电路出现在90年代初期,成熟应用于90年代后期的高速CPU专用的具有高di/dt 动态响应供电能力的低电压大电流开关电源。
将误差电压接至电流误差信号放大器的同相端,作为输出电感电流的控制编程电压信号。
带有锯齿纹波状分量的输出电感电流信号接至电流误差信号放大器的反相端,代表跟踪电流编程信号的实际电感平均电流,与的差值经过电流放大器放大后,得到平均电流跟踪误差信号。
再由及三角锯齿波信号通过比较器比较得到PWM关断时刻。
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优点是:①平均电感电流能够高度精确地跟踪电流编程信号;②不需要斜坡补偿;③调试好的电路抗噪声性能优越;④适合于任何电路拓扑对输入或输出电流的控制;⑤易于实现均流。
缺点是:①电流放大器在开关频率处的增益有最大限制;②双闭环放大器带宽、增益等配合参数设计调试复杂。
2.4 滞环电流模式控制PWM
滞环电流模式控制PWM为变频调制,也可以为定频调制。
将电感电流信号与两个电压值比较,第一个较高的控制电压值由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的差值放大
得到,它控制开关器件的关断时刻;第二个较低电压值由控制电压减去一个固定电压值得到,控制开关器件的开启时刻。
滞环电流模式控制是由输出电压值、控制电压值及三个电压值确定一个稳定状态,比电流模式控制多一个控制电压值,去除了发生次谐波振荡的可能性。
滞环电流控制模式的优点:①不需要斜坡补偿;②稳定性好,不容易因噪声发生不稳定振荡。
缺点:①需要对电感电流全周期的检测和控制;②变频控制容易产生变频噪声。
2.5 相加模式控制PWM
相加模式控制PWM与电压模式控制有些相似,但有两点不同:一是放大器是比例放大器,没有电抗性补偿元件。
控制电路中电容较小,起滤除高频开关杂波作用;二是经过滤波后的电感电流信号也与电压误差信号相加在一起构成一个总和信号与三角锯齿波比较,得到PWM控制脉冲宽度。
相加模式控制PWM 是单环控制,但它有输出电压、输出电流两个输入参数。
如果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变化,那么占空比将按照补偿它们变化的方向而变化。
相加控制模式的优点是:动态响应快(比普通电压模式控制快3~5倍),动态过冲电压小,输出滤波电容需要较少。
相加模式控制中的Ui注入信号容易用于电源并联时的均流控制。
缺点是:需要精心处理电流、电压取样时的高频噪声抑制。
3.结论
1)不同的PWM反馈控制模式具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在设计开关电源选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PWM的控制模式。
2)各种控制模式PWM反馈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结合考虑具体的开关电源的输入输出电压要求、主电路拓扑及器件选择、输出电压的高频噪声大小、占空比变化范围等。
3) PWM控制模式是发展变化的,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参考文献:
[1]何希才.新型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