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专题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记叙文阅读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就是着眼于全文,通过自己的主观认知,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全面而仔细的通读、理解,经过反复研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能够达到对全文有一个整体地了解。

整体感知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可以是文章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的结构特征、思路线索、感情基调等。

对于文章的感知,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感性认知,就是粗略地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不必理会没有弄懂的问题,只要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即可。

可采取以下方法:①了解背景,明确用意;②把握感情基调,体会精神面貌;③理清思路,掌握线索。

后一个阶段为理性认知,这是在感性认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的层进,它要求对全文进行更加细致深入地挖掘,它的内容往往要几经反复细加琢磨之后才能确定。

可采取以下步骤:①分析题目,揣摩中心;②把握文意,了解意图;③理清结构,归纳中心。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1)时间:即记叙内容所发生的具体时间。

可以明确说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也可以大体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时候""很久以前"之类的表达。

时间表达具体到什么程度,这要看记叙内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让读者准确理解记叙内容,不会引起歧义。

(2)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

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

写记叙文,就要把变化了的地点交代清楚;读记叙文,也要认真分析,把握地点变化的情况及其线索。

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

(3)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

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

A、如果问写了哪些人物,无论是正面出场,还是侧面表现的主次人物都列出来。

B、如果问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主人公、中心人物),看全文写的事为了表现谁,文章的中心靠谁来表现,议论、抒情围绕谁。

(4)事情,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是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的。

【整体感知方法谈】 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共7页)

【整体感知方法谈】 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共7页)

【整体感知方法谈】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每一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在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具有诸多美点。

如同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美丽,如果花瓣、花蕊、花托都去掉,就失去了花朵固有的美丽。

同样,阅读课文,我们只有先从整体上感知,才能更好地去解读、领悟,从而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所谓整体感知,又叫整体感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即识文体、明中心、理思路、知特色,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

正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所说,整体感知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

那么在阅读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整体感知呢?一.凝神静思读导语七至九年级每篇课文前的方框内都有一段导语,它是一把开启整体感知、自主感悟大门的钥匙。

如《〈论语〉十则》一文前的导语:“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语言简练,含义深远。

学习时要熟读,深思,牢记。

”这番话可谓意蕴丰富:一方面,它指明了我们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本文的主要语言特色;另一方面还告诉了学习方法,对我们的整体感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如《安塞腰鼓》前的导语:“舞!舞!舞!忘情地奔放,狂野地倾泻,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

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这则导语介绍了这篇文章给人的整体感受,还指明了学习时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文字铿锵,与文章本身的基调一致,未读全文已感知文章的魅力。

如果每学一篇课文,大家都能先认真阅读相关导语,品味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启示,就可以快捷地把握课文的主旨、思路,获取关键信息,从而“胸中有丘壑”。

二.以小见大看标题俗话说“读书读皮,看报看题”。

课文标题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犹如一面窗口,透过它,我们就能知道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走向,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就要分析标题,争取从文章的“眼睛”看到文章的“整体”。

【初中】教案分享:记叙文整体感知(附例题及解析)

【初中】教案分享:记叙文整体感知(附例题及解析)

【初中】教案分享:记叙文整体感知(附例题及解析)壹~知识梳理~[课时] 第1课时[复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策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

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2、补写故事情节;3、分析题目含义;4、归纳文章中心。

解题方法: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

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概括故事情节的大意,第三,用简明的词语进行归纳。

三、归纳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把文章的中心思想直接告诉读者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就是中心思想。

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

一些文章的标题就表明了中心思想。

如《背影》。

(2)从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入手。

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

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

2、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思想的,需要读者分析概括。

方法是: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如何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如何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如何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2011-11-09 12:40:34)现代阅读的观念着眼于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文的目光,没有立足于整体的思路,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掌握了整体各部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协调,那么这些部分的组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功能,其功能将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新大纲》也明确指出要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些论述都深刻阐明阅读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即使是理解词(句),也要不离篇(段),争取“牵一词而动全文”,而切莫无视文章整体,劈头就是架空分析,去建造空中楼阁。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呢?一、辨体古人云:“体不辨,则入于邪陋。

”是说不知辨体就有盲目性,就会走弯路,影响整体阅读效率。

鲁迅先生也曾经讲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

”这就是说,体裁往往界定了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因此,从辨别文体入手,即根据其特点和规律明确某一体裁的基本结构模式,就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弄清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要点,强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比如议论文,根据其“三段式”结构,就可以采取相应而有效的方法,即着重从引论部分发现其中心论点,从本论部分找出要点和方法,从结论部分找出全文的精髓和主旨,这样,全文的基本内容也就把握住了。

再如散文,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是由景及情。

要理解文中的“景”,就必须按照其文体特点依次抓住特征、观察点、角度、顺序。

要把握作者的“情”,就要从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个方面来完成。

间接抒情离不开想象联想、渲染衬托,直接抒情则必须抓住文中的议论。

由此可见,辨体既能根据不同体裁选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又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二、拟题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其中的奥妙;组织学生为课文另拟有一定字数限制的、合适的标题,无疑是一把打开文章大门的钥匙,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概括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四、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五、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三颗枸杞豆》2课时《我们家的男子汉》2课时《柳叶儿》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

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步骤:一、导入语: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整体感知教案

整体感知教案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初三(1)班
11月2日
课题
记叙文阅读指导——
整体感知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能力
通过分析近三年语文中考题,使学生了解自身阅读答题存在的问题后,总结经验,需求方法,最终掌握答题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答题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预习检测,诱思导学这一环节,明确问题。
二、诱思导学(多媒体)
比较近三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第一题,明确考试题型、范围。
提问:
你能概括答题的方法吗?
三、师生总结答题方法:
整体感知
(1)明题意。
(2)定范围。
(3)理层次。
(4)精表达。
核心:读懂文章、审题是关键
四、冲刺中考
1、阅读文本,完成文后问题。
2、阅读《最美丽的烟花》,完成文后问题。
3、阅读《野百合》,完成文后问题。
突出重点,复习答题思路和方法。
提示学生概括要全面
掌握答题技巧
4、阅读《望春》,完成文后问题。
五、小结
根据内容提示,锁定叙事范围;
注意题目要求,确定答案主语;
辨析语句类型,规范自己答案;
抓住文本词语,提取转化运用。
(读懂文章、审题是关键)
六、布置作业
齐读要求
明确考试题型、范围
明确方法
明确注意事项
学生思考、
分析、讨论。
《质量监控》
《真题精选》
在笔记上写方法
明确中考语文的考试点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ppt课件

整体感知ppt课件
答案要点:
将军带领大家种树 ;将军带领大家护树; 将军带领大家葬树;将军与树同在。
考查理清或补充完整故事情节
7
3、07年中考题 《晶莹的泪珠》 阅读第①— 14段,请你用词语概括女教师 在给“我”办理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答案要点:
担忧——惋惜——忧郁——诧异
考查理出作者(或文中某人物)的心理 (感情)变化
✓考查理清或补充完整故事情节。 ✓考查理出作者(文中某人物)的心理(感情)变化。
✓考查按照文章层次做整体感知,根据要求做概括
表达。
✓考查从全文叙述的角度做整体感知。把理情节和 理人物的感情变化综合到一起。
11
阅读练习:《老海棠树》 1、这篇文章讲述了奶奶和“我”的故事, 请根据故 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 补充完整。
34
4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06年中考题《望柳庄》: 简要分析结尾处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要点: ①渲染了肃穆、庄严、神圣的气氛; ②歌颂了慕生忠将军高尚的品质和不朽的精神; ③表达了作者对慕生忠将军的崇敬之情; ④深化了主题。
35
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出具体内容)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⑤突出、深化主题。
赏句式、表达方式、人称 …
24
具体品味语言思路的答题格式:
(1)这句用了 (
)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写出
了谁的 ( ) 特点,表达了 (
) 思想感
情或蕴涵了 ( ) 道理。
(2)这句用了 (
) 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谁的 (
) 特点,表达
了(

整体感知 概括内容

整体感知 概括内容
1、概括这一段话的论点。
2、根据文章的意思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3、这段话中有个论据需要换一下,你认为应该换哪一个?为什么?
简析:第一题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论点(也可在文中找出能充当论点的原句),答案是“在科学的入口处,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第二题则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这一题主观性较强,有一定的开放性,象“在科学的入口处”、“要敢做第一个”等等之类的答案均可。第三题要求考生辨别出不能有效支撑观点的事件材料,纵观这几个材料,唯有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一材料中没有突出麦哲伦的“第一”,它突出的是水手的艰难和伤亡,这显然不能有效证明本文的观点。可以替换为第一次使用麻沸散的华佗等首开历史先河的材料。
(一)时光
①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②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9.本文作者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从全文来看“持续的紧张”和“过度紧张”对人的健康有怎样的危害?(4分)
______
11.“适度的紧张”对人的健康有哪些好处?(6分)
______
______
12.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你最好以紧张为乐”这句话?(3分)
③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整体感知文章教学案

整体感知文章教学案

整体感知文章(文段)内容学校:六套中学负责人:殷雨楼审核人:初三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教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整体感知文章(语段)的内容,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答整体感知类阅读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尤其是中心主旨、段落大意、题目含义、感情发展、写作目的、启示意义等方面,要讲究归纳总结的方法。

(2)难点:将材料中的几个段落和几个小层的意思概括起来。

教学方法:自学讲授练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解答整体感知类阅读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尤其是中心主旨、段落大意、题目含义、感情发展、写作目的、启示意义等方面,要讲究归纳总结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而言之,有以下两点:①答案来源,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采摘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第二条是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合并浓缩。

第三条是归并,就是将材料中的几个段落和几个小层的意思合并到一起来,全面而不会漏失。

②)答案形成:要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路子,就是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文字可以多一点繁一点.然后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次要文字,留下达意能力强的重点词句化繁为简,尤其是有字数限制的答案,更要这样做。

样板题解析看看以前怎么考的[考题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

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着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专题01 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讲义+试题)(含答案)

专题01 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讲义+试题)(含答案)

【暑假阅读】说明文专题01 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方法技巧】在阅读说明文的过程中,只有牢牢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所要介绍的具体事物。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

明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从整体入手了解文章内容。

2.参考文章的标题,有些标题就是说明对象和本质特征。

3.看首段内容。

4.抓住首括句、总结句、中心句,许多优秀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典型例题】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000多米深海发现生物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有350种动物已经被人们认为是早已灭绝了的动物群。

科学家们介绍说,这里的动物世界太让人惊讶了。

根据我们迄(qì)今所有的知识,大部分动物不能在如此深的水下生存,因为那里的生存环境与水面上完全不同。

1000多米深的水下是一个没有光亮的世界,那里的温度降到了零下,而且压力也是地面的数百倍,以致聚苯(běn)乙烯(xī)的罐子能被挤压成只有一个指头大小。

在太平洋的这一角落里,850多种动物已适应了那里的环境,而且生活了很长时间。

这些动物有:细长的刺海胆、海星、甲壳动物、海葵(kuí)和海蛛等。

其中新发现的种类非常多,研究人员正在忙于对它们进行分类。

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人们不熟悉的这些动物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

这个新发现令科学家相信,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问题】这篇短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科学家________。

由此,科学家们推测________。

【参考答案】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解析】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整体感知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文段)的内容一、整体感知的概念整体感知,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文段的中心和主旨,把握作者的意思和思路。

阅读材料时首先要清楚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各个段落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等问题。

总之,要把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要孤立片面地分析问题,确实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才能够真确地做好每道题目。

二、考纲知识解读1、辨明文体,明确不同文体应该整体重点把握的内容:训练中应该与各类文体的阅读训练结合起来。

2、认真领会标题与注释对文章内容的提示或概括作用,达到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目的.3、通过明确文章议论、说明的话题范围或记叙的中心事件来整体把握阅读材料.4、抓住主旨句。

主旨句往往能直接解释文章的中心或主旨,具有极大的概括力。

主旨句有的完整,有的不完全,阅读时要留心区分。

主旨句大多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少量的在文章中间。

有的文章虽无主旨句,但有对文章内各段段意概括的句子或词语,那么将能概括段意的句子或词语归纳起来也就是主旨.在议论文或说明文中可利用文中提示性的语言标志,如“总之”“一句话”“因此”“实质上“综上所述”等,便能很快找到中心句。

记叙文的议论、抒情部分,往往和中心有关,阅读时也要多加注意。

三、整体感知文中信息:信息世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包括:(1)文中照应题目及画龙点睛的词句;(2)具有特殊含义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3)文中行文的线索;(4)作者隐含文中的思想感情;(5)作者富有创新意识的观点;(6)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及形象。

四、文中信息的表现特征要快速、准确地感知、捕捉、归纳文中信息,应注意透露文章信息句子的基本特征。

这些语句一般是:(1)标示时空转换、上下句(段)关系(并列、转折、递进、对比、承接)、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

(2)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

(3)显现人物情态、环境特点的描写语.(4)信息较集中的主旨句、标题用语.五、整体感知的要求要从整体上感知文章语段的大概内容,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理解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的内部结构层次。

专题01 《三峡》(知识梳理)(解析版)

专题01 《三峡》(知识梳理)(解析版)

专题01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三峡》『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课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特点。

3.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文本解读】一、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题目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

2.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3.知识链接《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述江河分布的地理专著,旧说是汉末桑钦所作。

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为之作注,使原文内容大为丰富起来,所以叫作《水经注》。

这部书兼有科学性与文学性,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地理著作。

郦道元注《水经》跟一般注书不同,《水经注》中有的引证古籍,有的结合描述亲身见闻,把祖国的河流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的民情习俗、民间传奇、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内容非常丰富,字数比原文多出几十倍。

每条注文几乎都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不论是文学上还是地理上的价值,都大大地超过《水经》本身,对于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

二、基础知识(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四)词类活用(五)特殊句式三、主题思想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渔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四、写作特色❶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作者抓住三峡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山的连绵、高峻可见一斑。

写水,则根据不同季节水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

如写夏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江水暴涨、水势浩大的特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水流迅猛、湍急的特点。

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三峡景物最主要的特征,才使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整体感知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文段)得内容一、整体感知得概念整体感知,就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文段得中心与主旨,把握作者得意思与思路。

阅读材料时首先要清楚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各个段落就是怎么写得与为什么这么写等问题、总之,要把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要孤立片面地分析问题,确实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才能够真确地做好每道题目。

二、考纲知识解读1、辨明文体,明确不同文体应该整体重点把握得内容:训练中应该与各类文体得阅读训练结合起来、2、认真领会标题与注释对文章内容得提示或概括作用,达到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得目得。

3、通过明确文章议论、说明得话题范围或记叙得中心事件来整体把握阅读材料。

4、抓住主旨句。

主旨句往往能直接解释文章得中心或主旨,具有极大得概括力、主旨句有得完整,有得不完全,阅读时要留心区分。

主旨句大多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少量得在文章中间、有得文章虽无主旨句,但有对文章内各段段意概括得句子或词语,那么将能概括段意得句子或词语归纳起来也就就是主旨、在议论文或说明文中可利用文中提示性得语言标志,如“总之”“一句话”“因此”“实质上“综上所述”等,便能很快找到中心句。

记叙文得议论、抒情部分,往往与中心有关,阅读时也要多加注意。

三、整体感知文中信息:信息世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得消息。

文章中得重要信息包括:(1)文中照应题目及画龙点睛得词句;(2)具有特殊含义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得词语;(3)文中行文得线索;(4)作者隐含文中得思想感情;(5)作者富有创新意识得观点; (6)作品中得人物性格及形象。

四、文中信息得表现特征要快速、准确地感知、捕捉、归纳文中信息,应注意透露文章信息句子得基本特征。

这些语句一般就是:(1)标示时空转换、上下句(段)关系(并列、转折、递进、对比、承接)、提示语境特征得提示语。

(2)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得概括语。

(3)显现人物情态、环境特点得描写语。

(4)信息较集中得主旨句、标题用语。

文章整体感知

文章整体感知

复习内容: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一.明确复习内容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

它是读者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感觉,对文章进展宏观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概貌,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对文章形成总的印象。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包括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局部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根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2.一般我们可以采用“浏览、粗读〞的阅读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如说明文章思路的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总说句等,进展提炼、筛选、合并等,从而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答题时,语言表述要层次清晰,用词标准准确。

三.重点例析例1:纳米卫星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

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

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本钱低。

目前,平均每1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万——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量用为2万—4万美元。

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1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100万美元。

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

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开展的科技时代。

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本钱,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

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

开展高频段的、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

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本钱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

记叙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教案 (2)

记叙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教案 (2)

记述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

怀柔四中马雪燕教课目的:1、阅读考试说明,明确本课内容——记述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

2、阅读《老海棠树》,联合文本剖析并总结记述文整体感知题型的解题思路。

3、经过练习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课重点:阅读《老海棠树》,掌握记述文整体感知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课难点:经过练习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课方法:归纳法、练习法教课方法:归纳法、练习法课型:复习课教具:多媒体教课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是我们现代文阅读复习的第一课,我们从记述文阅读开始。

先来看看中考说明中对于记述文阅读的内容和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和斟酌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联合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7)赏识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意会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偏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论;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裕表现力的语言。

整体感知是记述文阅读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考点。

考察阅读中的整体感知,主要就是考察对文章整体构造和行文脉络的掌握程度。

考试说明中对于整体感知的内容和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

(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考察记述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都有哪些题型呢,我们先往返首一下近五年的中考题。

二、展现中考原题,熟习中考记述文整体感知题型。

1、05 年中考题:《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第⑨⑩两段,简要归纳这两段的内容。

答案重点:回想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

(或:回想儿时游戏之乐)考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或归纳段意2、06 年中考题《望柳庄》选文叙述了慕生忠将军的故事,请依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短的语言把下边的内容增补完好。

(2分)将军率领大家种树;将军率领大家护树;将军率领大家葬树;将军与树同在。

考察理清或增补完好故事的主要情节3、07 年中考题《晶莹的泪珠》阅读第①—○14段,请你用词语归纳女教师在给“我”办理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一:把握观点,理解文章的针对性》名师单元教学课件(一二课时)

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一:把握观点,理解文章的针对性》名师单元教学课件(一二课时)
今天,我们将进入“责任与担当”主题单元的学习。
单元学习目标:
走进复杂的历史、政治现场,通过阅读 较为复杂的政论性文章,领会古代士人的家 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并把握他们解决现 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学会在辩证分析与 合理推论的基础上对作品作出理性判断,养 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思考当代青年所应 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学习任务三:
品味语言
•鉴赏古代士人 的说理艺术和 文辞感染力。
学习任务四:
迁移运用 •学习理性的表 达。
接下来,预计用四个课时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
01 学习活动一:诵读《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感 知文章内容
➢ 请大家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落实字词句。 ➢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疏通两篇文言文的字词句,扫清
②《谏太宗十思疏》中应注意的重点词句。
必固其根本。
· ··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根本,古今异义,古代

指树木的根部,树木在土里的部分,今天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高中语文
01 学习活动一:诵读《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感 知文章内容
②《谏太宗十思疏》中应注意的重点词句。
《逸周书·常训》中关于“九德”的记载: • “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高中语文
01 学习活动一:诵读《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感 知文章内容
④《答司马谏议书》中应注意的重点词句。
所操之术· 多异故也。 ——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虽欲强· 聒· 。 ——强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
单元学习任务:
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以“古代士人的担当”为主题,召开一次“倾听理 性声音”专题讨论会。该专题讨论会将围绕“古代优秀士人的情怀与担当”这 一核心问题展开系列讨论。具体来说,本单元主要安排了以下四个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语段阅读专题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常考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或某段)的主要内容。

2.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或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阅读全文,概括……(景物或人物)的特点。

4.仔细阅读文章,概括相关文段的内容,把下面的表格(空格)补充完整5.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情节补充完整。

✮答题模板:谁(事物)在何时何地十什么情况下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思路指引:浏览标题,通读全文,找出记叙的要素,理清情节的发展过程,抓住重点进行准确完整概括。

具体方法:1.抓住时间标志词;2.抓住地点转移标志词;3.抓住情节转换标志;4.抓住叙述角度、顺序变化;5、抓住心理、情感变化。

✮例题解析: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

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

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

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

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

于是嘲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

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

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

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

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

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

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

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⑧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

凝视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我点上了一支烟。

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

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

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龇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

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原以为最幸福的事,是和心爱的人相伴偕老,现在才发现,最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原以为最痛苦的事,是恋人陌路,可是经历了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这种痛苦微不足道。

”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腿有残疾的弟弟每天到广场上弹吉他,并把挣到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人物:腿有残疾的弟弟;地点:广场上;事件:把弹吉他的钱分给周围的乞丐;由此得知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腿有残疾的弟弟广场上弹吉他,并把挣到的钱分给乞丐的故事。

✮真题演练(一)晒书贺宽叶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

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

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

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

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

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

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

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

”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

1994 年 4 月 16 日晚于大连。

”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

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

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

1992 年 6 月 2 日。

”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

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

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

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

”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

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

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

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

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

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2 分)回乡看到母亲晒书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参考答案:回忆母亲重视读书(二)赵三贴刘剑飞①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

②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

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

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

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

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

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准能行动如常。

人们无不啧啧称奇,于是送他绰号“赵三贴”。

③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

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

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打拳练棒了。

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

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

④自古道:同行是冤家。

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

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

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

赵三贴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⑤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

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儿,名叫马三。

但见他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

⑥正位,接骨,贴膏药。

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吸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⑦赵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

⑧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⑨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

⑩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

⑪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你他娘的什么赵三贴?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⑫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垂着,竟是没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

⑬弟兄们,给我砸!马三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

⑭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

⑮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⑯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里的龙山采药。

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

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

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

⑰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

伤愈后,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

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⑱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