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2.0

合集下载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为脑卒中、重度脑外伤、脑肿瘤术后、COPD、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对比①两组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

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①两组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

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人工气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意外拔管及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的价值。

标签: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人工气道建立后可以保证危重症患者呼吸道通畅,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人工气道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意外拔管和呼吸机相关肺炎[1]。

集束化护理为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

有学者[2]将集束化护理运用于人工气道患者后,发现患者在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明显降低。

因此本文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为脑卒中、重度脑外伤、脑肿瘤术后、COPD、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性别分别为(54.9±8.2岁、21.6±5.9、男性25例,女性25例)、(55.1±9.1岁、22.3±6.2、男性29例,女性21例),2组人员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无差异。

1.2常规护理固定导管、保持气道通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输液、帮助患者服用药物,严格无菌操作,每日记录患者护理情况,保持呼吸机稳定等。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 ICU 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 ICU 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 ICU 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11-28T14:33:57.0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冯小燕[导读] ICU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采用集护理干预,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石首市人民医院湖北荆州 434400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人工气道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10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VAP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VAP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CU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采用集护理干预,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前言机械通气是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症状,对缓解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症状和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人工气道易导致患者咳痰能力减弱、有效自主排痰障碍,需被动吸痰法清除气道分泌物,吸痰操作往往伴随着引发患者缺氧、心律失常、感染等风险[1]。

患者在进行人工气道治疗期间,若未得到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导致脱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发生,应加强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

既往有文献报告显示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起到较好干预效果[2],但尚缺乏理论依据,为此笔者于本文展开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简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ICU 收治的100例需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

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

研究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 1~70岁,平均(51. 5±2. 2)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 II)16~45分,平均(21.2±2.15)分。

神外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探讨

神外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探讨
2 0 1 4年I C U人 工气道 患 者 的集束 化护 理探 讨
牛辉 妮 ’ 曹水 妮’
摘 要 : 目的 :探讨 集柬化 护理 干预对神 外 I C U 人工 气道 患者的影 响 。 方法 :选取 I C U 病房 1 2 0 例 建 立人 工 气道 患者的 临床 资料 , 按 时 问段 分 为对照组 ( 5 0 例) 和观 察组 ( 7 0 例) 。对照组 采用常规 护理方 法 , 观察组 采用集束化 护理措施 进行 护理 , 于 患者 解 除人 工 气道或 转出I C U 时评 价效 果。 比较 两组 患者 I C U 住 院时 间及 相关并发 症( 意 外脱管 、 肺部 感 染) 发 生率。 结 果 : 观察 组 患者 I C U入 住 时间短 , 相 关 并发 症发 生 率低 , 与 对照组 患者比较 差异 有 统计学意 义 ( P <O . 0 5 ) 。 结论 对 I C U建 立人 工 气道患者进 行 集束化 护理 干预 , 能缩短 住 院时间 , 降低 相 关并发症发 生率 , 值得 在 临床 推广 。 关键词 : I c U; 人工 气道 ; 集 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 号 : R 4 7 3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0 3 — 0 1 7 1 — 0 1 人 工 气道 是 指 通过 鼻 腔 或 口腔 直接 在 上 呼 吸道 置 人 导管 形 肠 功能恢 复 以后 , 清醒 患 者 ( 无禁 忌症 ) 鼓 励 经 口进食 , 昏迷 患 者 成 的 气 体通 道 , 是 保 证 患者 呼 吸道 通 畅 , 防止 气 道堵 塞 的 主要 措 应 早期 留 置鼻 饲管 。 施, 也 是 连 接患 者 和 呼 吸机 的重 要 途径 。 集 束 化护 理策 略 是近 年 1 . 2 - 3预 防深静 脉 栓塞 : 定 期为 患 者 行肢 体 功 能 锻炼 , 穿 弹力 袜 , 来I C U 内的 专 业新 名 词 ,是 指运 用 循证 护 理 ,将 目前 已证 实 有 双 下肢 气 压治疗 每 日2—3 次。 效 的 一 系列 护 理措 施 集 合在 一 起 ,使 患者 在 住 院期 间 得 到最 好 1 . 3 评价 方 法 : 于 患者 拔 除人 工气 道或 转 出 I C U时进 行 评价 。① 护理 的方 法 I l l 。本 研究 介 绍 我 院对 神外 I C U建立 人 工气 道 患 者 统 计 I C U入住 时间 。②意 外脱 管 , 包 括 导管 自行 滑脱 和 非计 划性 进行 集 束 化 护理 措 施 , 取 得 良好 效果 , 现 报 道 如下 : 拔管。 ③ 肺部 感染诊 断 的主要 依据 : 根据 患者 的临 床症 状和 体征 、 1 资料 和 方 法 影 像 学检 查及 相 关 的细 菌学 检 查 , 患者 表现 为 呼 吸 急 促 , 体温≥ 1 . 1一 般资 料: 选 取 我 院神外 I C U病 房 2 0 1 2 年 7月 2 0 1 3 年6 月 3 8 . 0  ̄ C, 血 wB C>1 0 ×1 0 9 / L , 肺 部 听诊 有湿 罗 音 , 呼 吸道 有脓 性 1 2 0 例 建 立人 工 气道 患 者 1 2 0例 , 男7 6例 、 女4 4例 , 年龄 l 8 ~7 8 分 泌物 , x线 胸片 呈片状 阴影 , 气道 分泌 物培 养 阳性病 原菌 1 3 ] 。 岁、 平均 ( 5 2 . 7± 4 . 5 ) 岁; 严 重脑 外 伤 3 5 例, 脑出血 7 2例 , 脑 肿 瘤 1 . 4 统计 学处 理 : 应用 S P S S 1 3 . 0软件 进 行统 计 学 处理 , 计 数资 料 6 例, 多 发复 合 伤 患者 7例 ; 气管 插 管 3 6例 , 其 中经 鼻 2例 , 经口 采用 x 2 检验 , 计量 资料 采用 t 检验 , P < 0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3 4 例, 气管 切 开 8 4例 。按入 院时 间段 , 将2 0 1 2 年7 ~1 2 月 收治 的 2 结 果 5 O 例 分为对 照组 , 2 0 1 3 年 1 ~ 6月收 治 的 7 O 例 分 为观 察组 , 两 组 2 . 1两组 患 者 I C U人住 时 间 比较 见 表 1 。 观察 组 患 者 I C U人 住 性别 、 年龄 、 病 情 等方 面差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时间短, 与对 照组 患 者 比较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表 1 两组住 I C U 时 间 比较 1 . 2方法: 对 照 组 患 者进 行 常 规护 理 , 妥 善 固定 导管 , 保 持 导 管通 畅, 注 意 手卫 生 , 严格无菌操作 , 观 察 组 患 者进 行 集 束 化 护理 干 预, 具 体 干 预 措施 如 下 : 1 . 2 . 1预 防 意 外脱 管 1 . 2 . 1 . 1 妥 善 固定 导 管 : 气管 插 管 患者 上 唇 、 下 颌 及 两侧 口角 粘贴 . 2两 组患 者 相关 并 发症 发 生情 况 比较 见表 2 。观 察组 患 者 意 透 明贴 保 护局 部 皮肤 ,再采 用 一次 性 气 管插 管 固定 器妥 善 固定 2 两 组 比较 差异 有 统 计学 意 义 导管, 每2 4 h更换 一 次 固定 器 , 并 及 时清 除 颜面 部 汗渍 、 油 渍 。气 外 脱管 率 和肺 部感 染 低于 对 照组 , P<0 . 0 5 )。 管 切 开患 者 每 班检 查 导 管 系带 的松 紧度 , 以能容 纳 一 手指 为 宜 , ( 表 2 两组意外脱 管率和肺部感染率比较 系带 要 打死 结 , 每 天 更换 敷 料 2 次, 污 染潮 湿 时 及时 更换 。 1 . 2 . 1 . 2 镇 静 与 约 束 :对 于短 时 间 内无 法拔 管 且 烦躁 的患 者实 行 药 物 镇静 治 疗 。对 于 意识 不 清 有拔 管倾 向者 予 约束 带 约束 上 肢

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式研究

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式研究
知识培养,以此配合护理人员完成ICU 患者的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 两 组 患 者 意 外 拔 管、呼 吸 机 相 关 肺 炎 发 生 率;统计两组护理前后的 PaO2、PaCO2 变化水平[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比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狋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犘 <0.05, 则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
选择2016年5月 至 2018 年 3 月 本 院 重 症 监 护 室 收 治 的86例行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家属均知情本 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研究,根 据入住ICU 先后顺序分组研究,随机将86例患者分成对照 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先入住ICU 患者设为对照组,男23 例,女20例;年 龄 40~70 岁,平 均 (50.2±7.5)岁;后 入 住 ICI患者设为 观 察 组,男 24 例,女 19 例;年 龄 40~71 岁,平 均(51.6±6.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犘 >0. 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0°~45°,避免患者胃内容物发生反流。4)呼吸机相关肺炎 护理:以一次性人工鼻将湿化器替代,对连接呼吸机管道冷
凝水及时倾倒排空,避免冷凝水发生反流。每日及时将湿化 罐中湿化液排空,加强患者气道的湿化护理。在为患者吸痰 前要坚持5步洗手法完成洗手、戴口罩等无菌操作,每次操 作后都要更换手套,控制ICU 探视人员,人员每次进出都要 及时更换鞋子、帽子及口罩。护工和保洁员等也要加强感染
护 理前,两组PaO2、PaCO2对比无差异(犘>0.05);护 (下转至第152页)
150
护理实论
Women'sHealthResearch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新课件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新课件

根据痰液黏稠度决定滴速和湿化量,湿化液总
量为200-300mL/d -
31
3、人工鼻
人工鼻又称温- 湿交换
过滤器,是由数层吸水材
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
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
它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
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汽收集并保留
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
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维护中的应用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刘海燕
-
1
概念一: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 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 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 立的气体通道。
-
2
-
3
-
4
-
5
-
6
概念二: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是指运用循证护理 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组护理干预 措施集合在一起,使病人在住院期 间得到最好护理的方法。
高容低压气囊
(large volume low pressure cuff)
-
15
-
16
2、理想的气囊压力
理想的气囊压力(25cmH2O左右) 阻断漏气 防止压迫性损伤
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指出高容低压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时既可
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黏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黏膜缺血性
-
30
输液管滴入法:与静脉输液大致相同,气管插 管患者置入长度约15-18cm,气管切开患者置入 长度约5-8cm,并用胶布将其固定,以0.2-0.4 ml /min的速度持续滴入湿化液
微量泵推注法:痰量少且稀薄的患者,速度可 调至4-8 ml/h;对于痰量多且稠的患者速度为 8-20 ml/h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留物, 护工作详细记录。呼吸治疗师每天 2 次利用机械辅助排除 痰液 , 每次 时间控制为 1 0 mi n 。 1 . 2 . 3 固定呼吸机管路 。 支架和呼吸机管道固定 连接部分 应该靠 近呼吸机方 向 , 同时保 留适 当活动空间 , 以便 患者进行
头部活动时不会 出现脱落。 呼吸治疗师和护理人 员分别对 患者
I C U监 护观察 的时间增 加 , 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死 亡概 率。尤
其是肺部感染会 大大延长患者通气 时间 , 增加住院花费 。而集 束化护理模式 能够有效降低 患者住院费用 ,有利 于疾病恢复 。
研究 中组成集 束化护理小组 , 在对 医护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后制
定 出具体措施 , 在进 行护理干预前 , 集束 化护理小组利 用动态 观察 的方 式 , 充分掌 握了患者存在 的危险 因素 , 通过 和患者及 家属有效沟通 、管理患者体 位等措施 使非计划拔管 概率 降低 。 集束化护理模 式是一种综合性的主动预防对策 , 在临床护理工
观地定位。查看气囊气压 , 保持气压在 2 5 ~ 3 0 e m H : 0之间[ 2 1 , 防
1 9 . 0 5 %, 研 究组非计划拔 管率 显著低于 比较 组 , 差 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见表 1 。
表1 2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比较
止患者误 吸和对气管黏膜造成损害 。三是对患者进行评估 , 评
究对 象, 随机分 为研 究组与 比较组 , 对 比 2组 患者非计划拔 管
率。 其 中比较组给予常规 护理模 式, 行 导管固定、 维持 气道 畅通
和严格无茵护理操 作等。研 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模 式 , 护理人 员对机械 通气设备 、 气管插管及 患者的意识水平和呼吸道等基 本情 况进行风 险评 定 , 并结合 患者特征 完善基础 护理 , 固定呼 吸机管路 , 并对患者做 镇静 约束 。 术前进行访视 与健康教育。 结 果 研 究组非拔 管率为 7 . 9 3 %,比较组非拔管率为 1 9 . 0 5 %, 研 究组 非计 划拔 管 率显著 低 于 比较 组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 O . 0 5 ) 。 结论 集束化 护理模式在预 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 划

人工气道集束的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滴入量, 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适当调整速度。
护理中注意事项
冷凝液作为污染源,不应该被引流 回湿化罐或进入患者气道
•人工鼻不必每天更换,对某些患者 ,可1周更换一次
人工气道集束化方案八——人工气道内分泌物吸引 吸痰原则: • 无菌、无创、快速、有效。
吸痰时机:
适时、按需吸痰
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确定病人吸痰: • ①病人出现呛咳,有痰液的回动。 • ②上机病人在排除管路扭曲等各种因素外,气道 压力增高,峰压报警。 • ③双肺听诊时有痰鸣音存在。 • ④SPO2下降(肺功能正常时SPO2大于95%,老 年肺病时,SPO2大于88%)
抗凝治疗,腺体肥大的儿童,颅底骨折的患者不宜使用。
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
经口插管
优点①易于插入,适于急救
经鼻插管
①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 ②管腔大,易于吸痰 ②易于固定 ③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 口进食 缺点①容易移位、脱出 ①管腔小,吸痰不方便 ②不宜长期使用 ②不适于急救 ③不便于口腔护理 ③易发生出血、鼻骨折 ④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 ④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 等
勤洗手
人工气道集束化方案三——抬高床头
• 美国胸科学会、加拿大重症监护试验中心及疾病控制与预 防中心均推荐:
• 1、抬高床头(30°~45°)可有效预防VAP,尤其利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
• 2、抬高床头可以减少胃肠道返流,改善呼吸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VAP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
• 湿化满意 临床表现为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引出或咳出;导管内无痰 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 安静。 • 湿化过度 临床表现为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 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 性紫绀、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 • 湿化不足 临床表现为痰液粘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 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痂;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 吸闲难、烦躁、紫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研究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研究

护理经验234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研究张晓园山西省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摘 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人工气道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ICU科室近2年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90例患者为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施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5%,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及时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研究分析人工气道的建立主要是为确保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用来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是重症监护室(ICU)最常采用的抢救手段,然而在人工气道期间,由于上呼吸道屏障功能的丧失,极易引起肺部感染或意外拔管等事件发生。

针对ICU气道护理,临床上提出了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集束化护理主要就是集合一系列经过临床证实的有循证依据的护理措施来处理问题,其护理模式更为规范化、科学化[1]。

本次研究主要为进一步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人工气道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择我院ICU科室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90例患者为对象。

所有患者皆建立人工气道,且机械通气时间在48h以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其中男56例、女34例;平均年龄60.2岁。

将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进行。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如下集束化护理:1.2.1 口腔护理人工气道大多属于危重症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容易被外界细菌感染,加上人工气道建立属于入侵性操作,操作时容易将细菌带入气管深处,为此做好口腔护理是有效避免肺部感染的保障。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人工气道管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6%,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76%,V AP发生率为8.25%,也低于对照组的14.63%,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6.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标签:集束化护理干预;人工气道;重症监护;并发症人工气道是指通過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气体通道,它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堵塞的重要措施[1]。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危重病抢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维持人工气道期间,往往会发生意外拔管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2]。

我科自2014年初将集束化护理引入人工气道的管理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58例,女39例;年龄18~72岁,平均(52.9±8.2)岁;其中气管插管患者68例,气管切开29例;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25例,脑血管意外44例,心肺复苏后12例,多发复合伤10例,其它6例。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在临床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常见获得性感染疾病,其指的是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接受48h机械通气且至拔管后48h发生的肺炎[1]。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临床上VAP发生率约为6‰~52‰,发病率较高,其既会将患者上机时间延长,还会导致其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2]。

而通过对患者加强护理管理,可对VAP予以有效预防[3]。

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ICU收治的24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即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6月我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

其中,对照组男75例,女45例,年龄26~95岁,平均年龄(65.4±2.5)岁;观察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26~95岁,平均年龄(64.1±21.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为:(1)抬高床头。

即采取半卧位,在患者病情允许条件下,将床头抬高30°~45°,为促进痰液引流,可每2h帮助患者翻身1次。

(2)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行口腔护理4~6次,即采用氯己定溶液漱口。

(3)严格无菌操作。

即医护人员需在进行六步洗手后,才能与患者接触,且接触后也需洗手,也可佩戴无菌手套完成护理操作。

(4)负压吸引。

即行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为<150mmHg,以便将声门下至插管气囊间存在的分泌物有效清除。

对气囊压力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PRTEX进行监测,使其保持在25~30cmH2O。

监测频率为4小时一次,而在变化体位、吸痰以及鼻饲前后30min左右需及时监测。

(5)加强管理呼吸机管路。

即定时排空集水瓶,并使其处于环路最低位,对管路中冷凝水予以及时清除,以防其倒流。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应用体会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应用体会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2-11-23T11:40:51.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林艳[导读] 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各类危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综合诊疗体系。

林艳(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ICU 江苏丹阳 212300)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各类危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综合诊疗体系,在ICU人工气道的建立可保证危重症患者呼吸道通畅,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常用的急救措施。

但在人工气道建立期间常因各种原因发生非计划性拔管(UEX),UEX是指插管自行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1],我院UEX 发生率为6.4%。

可它的意外脱出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入住ICU时间,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同时人工气道的护理不当则会继发感染,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鉴于此,我们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128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28例,男72例、女56例,年龄19~78(52.0±9.4)岁。

其中呼吸系统疾病54例,颅脑外伤36例,复合外伤38例。

经口气管插管78例,气管切开50例。

人工气道维持时间56~624(182.0±69.6)h。

按入院时间段,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58例分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0例分为观察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种、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及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其内容包括预防UEX和预防肺部感染,具体措施如下: 1.2.1 预防UEX ①UEX风险评估:当人工气道建立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UEX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实施连续动态的评估和交接。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无菌操作
定期清洗和消毒
在吸引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交叉感染。
定期对吸引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系统 清洁无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预防
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感染风险。
气道狭窄预防与处理
定期评估患者气道情况,及时处理狭窄情况,如使用球 囊扩张等。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不断 完善和优化集束化护理措施。
效果评价指标
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并分析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
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等工具对护理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医护人员对集束化护理的认知和执行情况
进行报告。
加强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和 护理,防止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
05 营养支持与康复锻炼指导
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方案制定
营养状况评估
通过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等手段,全 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
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包括口服 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等。
04
进食训练
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 逐步进行进食训练,包括食物的 性状、一口量、进食速度等。
康复锻炼计划制定和执行
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
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时间等。
执行康复锻炼计划
02
指导患者按照康复锻炼计划进行锻炼,确保锻炼的安全和有效
05
确认人工气道位置正确后,固定好导管或 套管,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探究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探究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探究【摘要】目的:本文章详细探究了集束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现将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接收的80例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电脑随机选取法,分成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最终护理应用效果。

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较少,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显著提高,组间的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结论: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身体康复速度。

【关键词】机械通气;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应用价值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针对ICU病房患者常采取的辅助治疗方式,通过使用机械通气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但长期采取呼吸机通气治疗过程中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增加了患者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致使患者的疾病治疗受到影响。

为此,本篇文章将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ICU接收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40例患者。

观察组共有22例男和18例女,平均年龄(55.5±3.5)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各有23例、17例,平均年龄(56.0±3.6)岁。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①成立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主管医生、高年资护士组成,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治疗相关知识掌握度、日常护理操作能力、应急反应以及岗位责任意识,高年资护士及时指导低年资工作;②进行气管插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发生细菌感染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有 效降低VAP的发生。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五、人工气囊的管理
目的;
1、施行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提供无漏气的条件。 2、防止呕吐物等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空隙流入下呼 吸道。 3、防止吸入全麻药从麻醉通气系统外逸,维持麻醉的 平稳。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为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询证
基础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临床疾患。 疾病和预防中心(CDC),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
业人员学会(APIC),改进医疗服务研究所(IHI)和美国 重症监护护士协会(AACN)开发了以实证为基础的集束 化护理以减少VAP的发生。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护理人员的管理 手卫生 床头抬高 口腔护理 人工气囊的管理 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胸部物理治疗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一、护理人员的集束化管理 1、需要相关的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2、制定相关的一些指引 3、建立技术操作规范 4、建立相关的制度 5、加强质控 6、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二、手卫生 1、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2、接触患者要带手套,接触不同患者要更换手套、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八、胸部物理疗法 1、翻身扣背
每2小时翻身一次,采用左右侧位45度交替进行,翻身时 配合胸部扣背,促使粘附气管壁痰移动,利于痰液排出。 2、机械辅助排痰 3、体位引流
使病变部位放在高位, 引流支气管开口方向 朝下,促使分泌物 引流。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九、人工气道的护理 1、预防非计划拔管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六、气道的湿化 气道湿化不足可导致:
1、分泌物集聚 2、分泌物变粘稠 3、细菌定值的危险 4、降低肺的顺应性 5、降低病人的舒适度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气道湿化的方法 1、加热型湿化器湿化 2、雾化吸入湿化法 3、气道内滴药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湿化疗法: 1、在一定温度控制下,应用湿化器将水分散成极细的微粒; 2、增加吸入呼吸道的气体中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粘膜、稀释 痰液; 3、保持呼吸道的正常温湿度;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若使用HEMS,每五至七天更换一次,当 HEMS污染或是气道阻力增加时需及时更换。
非计划拔管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务人员同意, 患者将插管拔出、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
非计划拔管是ICU常见的问题之一 国外:UEX的发生率平均为10%(从2.8%-20.6%不等) 我国台湾省的一项调查显示,UEX的发生率高达22.5%, 其中91.7%属患者自行拔出,而8.3%属意外脱管。 国内研究发现:患者故意拔管率高达87.5%。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声门下吸引: 上气道分泌物可聚集于气管导管球囊上方,造成局部细
菌的繁殖,分泌物可顺气道流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因此 采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持续吸引或是 间断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均可明显降低VAP的发病率。 推荐:建立人工气道,在预期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 者,应行声门下吸引
人工气道的分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 口咽气道、鼻咽气道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喉罩、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道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何为集束化护理
Bundle Care由美国健康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 improvement,HIH)首先提出,中文译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七、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密闭式吸痰管 密闭式吸痰管用后需以10-20ml生 理盐水冲管; 如机械通气时确认各呼吸机参数与 原设置参数一致,注意窒息通气是否被激活。 密闭式吸痰管应用指征: 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 可疑高致病性呼吸传染病(如SARS、人禽流感); 分泌物较多,吸引频率较高者(1-2次/小时); 断开呼吸机管路可引起严重低氧血症的患者。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VAP诊断、预防、和治 疗指南(2013)》 推荐:抬高床头使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可提高氧合、减少面部 水肿,减少肠内营养患者出现的反流、误吸、降低VAP发生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四、口腔护理
1、正确的口腔护理可以避免或延迟VAP的发生; 2、每6小时口腔护理一次(推荐); 3、口腔冲洗; 4、口腔擦拭;
并且手消毒; 3、接触患者进行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时间≥15s。
污染的手是第一杀手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三、抬高床头 美国胸科会、加拿大重症监护试验中心及疾病控制、与
预防中心均推荐: 1、抬高床头30°—45°可有效的预防VAP发生,尤其利于肠 内营养的患者,可有效的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而导致的误吸; 2、抬高床头可以减少胃肠道反流,改善呼吸;
人工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压力不可超过25~30mmHg 气囊压力测量:
指触法、压力表测量法 推荐用压力表测量气囊压力 气囊压力要求 气管的毛细血管压力在20~30mmHg 达22mmHg时对气管血流具有损伤作用 在37mmHg时可完全阻断血流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推荐:应用专用 气囊测压充气装 置,操作简便,一 般不需听诊,测压 精确,
内容概要
1 人工气道的概念 2 人工气道的分类 3 集束化护理概念 4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人工气道的概念
人工气道:是指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植入导管而 形成的呼吸通道,以辅助患者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的治 疗 目的: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的清除 气道分泌物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是改善和治疗呼吸衰竭 的重要手段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非计划拔管的危害
1、上气道创伤 2、血压低/高 3、心律不齐 4、心脏骤停/死亡 5、困难喉镜检查 6、困难插管 7、急诊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
病人; 镇静水平低(defined as a score <3 on the
Ramsay Sedation Scale)约束病人与不约束病人之间的 非计划性拔管是否有意义。 护士; 工作年限、ICU专科认证、非计划性拔管时间的相关性。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