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题库第七章教学内容
思修第七章3,4节课件
– 爱就爱的明明白白,爱就爱的天长地久。
西方婚礼誓言
• 教堂的婚姻仪式里,主教庄严地宣读结婚誓言: “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或任 何其他理由,都爱他(她),照顾他(她),尊重他 (她),接纳他(她),永远对他(她)忠贞不渝直 至生命尽头!” 简单的几句话重复了千年万年,却传承着永久的经 典,无论任何**,婚姻面对的问题和承担的责任都是 一样的。 在回答“愿意”之前,有多少人意识到这 是人生中定下的 • 最重要的誓言!又有多少人会用坚强的意志去坚守呢?
大学生应当怎样爱----不符合社会公 德要求的不得体行为
大学校园是最容易滋生爱情的地方。 十七、十八岁的少男少女在经历了数年的 寒窗苦读之后,终于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 殿堂,紧绷的学习神经得以放松。少男钟 情、少女怀春的青春期心理在历经高考的 压抑之后得以重新释放。自然,一旦遇到 合适的土壤,就会播下爱情的种子。然而 由于多种原因,大学生的恋爱很容易陷入 误区。
爱情
是风雨中共同撑起的一把伞,
是暮色里急切盼归的一种情,
是寒夜灯影下温暖的一杯茶……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爱情的本质
所谓爱情是指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 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 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 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 专一的感情。
尊重平等人格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
家庭成员关系
离婚: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结婚
1. 结婚的法定条件
必备条件:
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禁止条件:
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 婚
思修第七章_简_
(四)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 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
司法机关
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审判权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
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 议:把“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 宪法。 注意区别:“法治”与 “法制”
法
制
法
治
国家的法律和 制度的简称
治理国家的理论、 原则、理念和方 法
一种社会制度
一种社会意识
现代法治的起源
文艺复兴
借复兴古希腊、罗马 宣扬资产阶级的新的 法律思想和理念 英国 13世纪《大宪 章》运动,开启了现 代法治国家的发展。
依法治国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 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 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 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 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 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 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在全社会培养以自律为基 础的守法意识,使人们把 法律内化为行为准则!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是不能用外国的法律体系来套我们的
四、权利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从来源看
——法律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 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从基本内容看:
大学思修第七章第一节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2. 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章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道德?道德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a. 道德原则的定义b.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为人民服务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公正公平原则、勤俭节约原则。
2. 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a.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诚信、公正、勤俭。
b. 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 个人品德: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团结友爱、遵纪守法。
-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男女平等、勤俭持家。
-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主要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点评,总结案例中的道德问题。
五、实践指导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相互学习。
3. 教师总结,强调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大学思修教案第七章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行为规范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自我约束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高尚品格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行为规范的重要性2. 如何遵守行为规范3. 高尚品格的培养教学难点:1.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行为规范2. 高尚品格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行为规范?为什么我们要遵守行为规范?2. 提出问题:高尚品格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二、讲授新课1. 行为规范的重要性a. 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
b. 遵守行为规范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c. 违反行为规范会带来不良后果。
2. 如何遵守行为规范a.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遵守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b. 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c.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
3. 高尚品格的培养a.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b. 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c. 培养勤奋进取的态度。
三、案例分析1. 选取现实生活中违反行为规范和具有高尚品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行为规范,培养高尚品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行为规范和高尚品格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所在的班级、学校和社会中践行行为规范,培养高尚品格。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遵守行为规范和高尚品格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以“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行为规范和高尚品格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选题1.法律表达的是()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最高统治者D.国家2.爱护法律权威的关键是()。
A.党的领导B.完善法制C.加强宣传D.依法行政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的说法有()。
A.完善市场经济秩序B.建立法治政府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提高各党派执政的水平4.()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全然保证。
A.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B.党的领导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5.狭义的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所有的公民和法人1.下列关于法律实施保证力量的观点中错误的是()A.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独力量。
B.法律意识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道德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纪律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在一个国家里,由不同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B.行政法C.刑法D.程序法5.在法律运行中,()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A.刑事执法B.民事执法C.行政执法D.政策调控6.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法学上称为()A.法律执行B.法律制裁C.法律适用D.法律监督7.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中央B.国务院C.人民群众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8.我国最早规定国家安全相关内容的法律是()A.国家安全法B.刑法C.国防法D.宪法10.在对法律问题的摸索与处理上,应当坚持()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二、多选题1.法的差不多特点表现为()。
A.法是行为规范体系B.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D.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表达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是()。
思修第7章课件
20日孙于当日上午 10时20分死亡。救 护站死亡证明书上称其 死因是“心脏病”。4 月18日,中山大学中 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 出具尸检检验鉴定书, 结果表明,孙死前72 小时曾遭毒打。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 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 人员救助管理办法》。2003年7 月21日,民政部颁布了《城市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民法通则
民法
单行民事法律 民商事法律解释
物权法 合同法 著作权法
婚姻法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如何适用〈民法通则〉 若干问题的意见
……
社会法
社会法
劳动合同法
未成年人 保护法
红十字会法…
诉讼法
诉讼与 非诉讼程序法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我国法的渊源
(1) 宪法
体法 表的 现各 形种 式具
所以范天下不一者而归一 ——模式
在西方,从语源来说,西方的“法”一词最早来源 于拉丁文。英语中有law、norm、rule、act等词, 都可以代表“法律”的意思。总的来说,西方法的 词意的核心是正义(公平、公正),是正义的化身, 其次是权利,再次是规则,人的权利之规则。法律 既保护人们正当权利,同时也惩治人的不正当行为 的。法律及其行使与暴力有关,但很显然,暴力本 身不是法,暴力必须受制于法。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威尼斯商人
一位叫做夏洛克的犹太商人靠放高利贷获取 利息,因此被其他“正派”的威尼斯商人所不齿, 尤其是被一位仗义疏财、热心助人的商人安东尼奥 鄙视。有一天,安东尼奥因为朋友巴萨尼奥的请求, 不得已向夏洛克借钱,并同夏洛克签订契约,若无 法偿还欠款,将用胸口上的一磅肉来偿还。后来, 因为商船遭遇风暴意外破产,安东尼奥果真无法偿 还借夏洛克的3000块钱,为此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时,巴萨尼奥的新婚妻子鲍西娅女扮男装,赶赴 法庭为安东尼奥辩护,她要求夏洛克按照契约规定 取走安东尼奥身上一磅肉,但是割这一磅肉必须严 格按照契约执行,就是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 流一滴血。夏洛克无法做到,只好认输。这样,夏 洛克不得不主动违约,不仅要不回3000块钱,反要 把财产的一半充公,一半送给安东尼奥,得到了应 有的报应。
思修第七章
2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和运行机制。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3、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4、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5、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3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7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的本质
2、法律的概念
8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1、法律的本质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4
(六)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既立足于中国实践, 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继承中国优秀的法律传 统,又吸收外来有益的法律文化。 2、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 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历年,不断提高维 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增强 公民法律意识。
35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国家安全是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家安全观 (三)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
36
第 七 章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弘 扬 法 治 精 神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思修第7章3、4节教案设计
(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法》等法律具体规定了公民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三)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公民和组织应当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当直接或者通过所在组织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公民和有关组织应当如实提供,不得拒绝。
(四)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维护法律权威的含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内在说服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尽管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特别是对那些蔑视法律的人来说,外在强制力是使他们服从法律的最后手段。
(四)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五)生态安全法律制度: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核心,包括环境保护、灾害防御、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内的生态安全保障法律制度。我国已经缔结或者参加60多个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有关国际条约。
(三)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思修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根本 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来源、内容、 范围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相关、等值、 互补。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 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 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现工人阶级领 导下广大人民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 自然规律的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 行政法 民商法 经济法 刑法 程序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 法律遵守 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思修第七章教案汇总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一、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为走向社会、成家立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4、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恋爱婚姻道德与法律要求四、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为辅五、教学设计:课程导入:2011年7月30日上午11时许,沈海高速路福清宏路出口附近,一辆满载活鱼的大货车翻了,顿时,数吨的活鱼撒了一地。
接下来的一幕更让人揪心,来往车辆纷纷停车,下车的人不是来帮忙的,而是忙着把鱼捡到自己车上,甚至对面车道上的车子也停下来,加入抢鱼队伍。
同样的事情在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
看到装满鱼的车翻了,路上的司机居然乘机哄抢,这样的行为,是否让人觉得很羞愧?事实上,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种哄抢行为属于侵占公私财物,应该叫抢夺罪。
而涉案金额够1000元,就达到了立案标准,可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相应的处罚。
被哄抢的散落鲜鱼,摊到每个参与者身上,数额可能够不上量刑标准。
但这一行为的杀伤力,却同样不亚于在我们还很脆弱的内心深处,挥舞一把明晃晃的匕首。
本来,装鱼的车遇到不幸,翻车应该得到大家的帮助,而事实上,帮助没有,却是乘机贪小便宜,这的确让旁人看了过后觉得心寒。
我们说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往往是从一件件小事中自然地散发出来的。
时代的突飞猛进,已经明显的改变了我们对物质生活的品位。
可在不少人的内心深处,有关善良与博爱的给养,却仍需要社会道德准则来救济。
还有一份资料,内容是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用“化学武器”烧熊。
在北京的一个动物园里,已经发生了好几次“烧熊”事件了,有的是棕熊,有的是黑熊,而令人感到费解的是,“烧熊杀手”都是一个人——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
思修 第七章 教案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努力成长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重点】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2、尊重法律权威。
【教学难点】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2、尊重法律权威【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相结合。
运用ppt和视频案例,启发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2014年岁末,“汉语盘点2014”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这一年,必将因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镌刻下闪光的历史标注。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这个总目标,是贯穿全会精神的一条主线,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美好前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以此为里程碑,行进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进入全新的“法治时间”。
为什么要把法治建设提到如此突出的位置?如何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呢?本章我们来共同回答这些问题。
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历史的深刻启示,这是现实的迫切要求,这是长远的战略谋划。
这是历史的深刻启示。
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
相反,一些国家陷入这样那样的“陷阱”,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门槛,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少国家没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没能跳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第七章
大一思修知识点总结第七章第七章主要介绍了伦理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了道德价值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伦理道德的本质和意义,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一、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伦理是研究人类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的学问,而道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伦理是关于道德的理论,它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目的和价值。
伦理与道德紧密相关,二者相互依存。
伦理研究的是道德的理论层面,它通过道德规范、原则和理念的研究,指导人们在具体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伦理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人道德、社会伦理和全球伦理等不同层面的道德规范。
二、道德价值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道德价值的相对性是指道德价值因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个人经验等不同而产生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道德进行不同的解释和评价,因此道德价值具有相对性。
但是,道德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绝对性。
绝对性指的是道德价值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被尊重和遵守。
例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道德原则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是普遍适用的。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相对性使道德在不同文化下有所差异,绝对性保证了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和不可侵犯性。
只有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共同的道德伦理体系。
三、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可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1. 培养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内心的道德价值观,并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和修正。
坚持追求真理、公正和高尚的道德品格。
2.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和尊严,对待他人的权益和利益要持有积极的态度。
遵循「不伤害他人」的原则,以和平共处为目标。
3. 培养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有勇气承担错误的后果。
关心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接纳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存在,接受多样性并寻求共识。
思修 第七章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 现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 和先进性的表现
坚持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借鉴了传统法和外国法 立法改革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中的自由平等 观念、公平正义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 7.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是什 么?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二)法律遵守 (三)法律执行 (四)法律适用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权利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
义务 文本上
权威性
分 配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现实的
权 利 和 义 务
(一)法律制定
国有国法,村有村归。如 果把一个村看成一个国家,村 规就是国法…… ——山杠爷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五)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六)培植新型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教材第182-185页)
法律的制定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思修第七章补充资料
第七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1.依法治国的含义和要求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基本要求:(一)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三)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表现在:对于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按法律的同一尺度一体对待;所有公民的各项权利遇到侵犯时,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等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同等的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3.证据的含义、特征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诉讼中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或者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真实材料。
证据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客观性,即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之事实,任何主观臆断和假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证据;二是关联性,即诉讼证据必须与特定之案件有内在之必然联系,与案件无关之事实不能作为证据;三是合法性,即诉讼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之形式,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数据。
4.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的含义、内容?含义:法律思维方式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价值取向.内容: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1)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维方式是公民就具有的基本法律修养,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必须要培养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思维方式.(2)重证据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在诉讼程序中是凭借证据来认定相应事实的,并以此作为适用法律的根据,这就是重证据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证据意识,注意保存和搜集证据.(3)讲程序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因此,讲程序是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5.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大学思修第7章第二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2)掌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了解时代责任的概念和内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2)提高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 时代责任的概念和内涵。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2. 如何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3. 如何担当时代责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对“社会”这个概念有什么理解?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1)社会的定义:社会是由人、物、事、地、时五大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2)社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行为对社会有影响;(2)社会为个人提供生存和发展条件,个人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3)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 讲解时代责任的概念和内涵(1)时代责任: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个人或集体对社会、民族、国家应承担的责任;(2)时代责任的内涵:包括道德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历史责任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如何担当时代责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担当时代责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身经历,撰写一篇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文章;2. 思考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如何担当时代责任。
大学思修第七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世界观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分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概念2. 三者之间的关系3. 世界观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什么了解?(二)讲授新课1.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概念教师讲解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本含义,使学生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定义。
2. 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决定作用。
3. 世界观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教师通过实例分析世界观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使学生深刻理解世界观的重要性。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性教师强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总结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世界观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决定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文章。
2. 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分析问题。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修题库第七章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B )行使国家立法权。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地方政府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C )。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3.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A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B )。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5.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D)。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6.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B ),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A.国家公务员B.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社会组织D.公民7.法律适用是指( C)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D.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D )。
A.行政机关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D.人民群众9.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B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10.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C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11.( A)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A.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B.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C.文化安全与生态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与政治安全12.( B)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规律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A.《刑法》B.《国家安全法》C.《宪法》D.《国防法》13.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D ),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A.条文B.规范C.原则D.精神14.法律权威是指法的(B )。
A.强制性B.不可违抗性C.神圣性D.国家政治性15.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 C)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A.法治意识B.法治观念C.法治理念D.法治精神16.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 C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财产关系B.财产关系与债权关系C.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D.财产关系与人格关系17.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 D)。
A.补充B.修改C.废止D.认可18.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A )A.依法治国B.公平正义C.执法为民D.党的领导19.对依法治国首次做出完整的内涵表述是(B )。
A.邓小平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B.江泽民在党十五大C.江泽民在党十五届三中全会D.胡锦涛在党十七大20.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D )。
A.《宪法》B.《行政处罚法》C.《治安管理处罚法》D.《刑法》21.(A )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法律执行D.法律适用22.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机关是(B )。
A.公安部门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国家行政机关23.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是的机关是( C )。
A.公安部门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国家行政机关24.( C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A.社会主义自由平等B.社会主义公平C.社会主义民主D.社会主义正义25.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 B)。
A.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B.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C.科技安全和生态安全D.文化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26.社会公共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A ),还包括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等。
A.社会治安B.反恐怖主义C.能源安全D.信息安全27.下列有关法律知识的观点错误的是(D )。
A.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B.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C.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D.只要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就能领会法律精神28.下列有关法律权威的观点错误的是(C )。
A.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B.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C.只有依赖外在强制力,才能形成正真的法律权威D.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29.执法公正的要求不包括( B)。
A.坚持合法合理原则B.坚持法律充分反映当事人意志的原则C.坚持及时高效原则D.坚持程序公正原则30.下列有关法律的观点错误的是(B )。
A.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B.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C.法律产生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D.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多项选择题1.法律的历史类型有( ABCD )。
A.奴隶制法律B.封建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2.下列有关法律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的总称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3.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环节( ABCD )。
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法律的公布4.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AC )。
A.国家检察机关B.公安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D.纪检部门5.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 ABCD )。
A.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B.深化司法体制改革C.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D.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6.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的阐述正确的有( ABCD)。
A.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B.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C.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D.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7.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BD )。
A.无约束地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B.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C.权利义务相对等的观念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8.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ACD )。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B.内容上的对应关系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9.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ABCD )。
A.经济安全B.科技安全C.文化安全D.生态安全10.我国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有(ABCD )。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C.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D.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11.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ABCD )。
A.讲法律B.讲证据C.讲程序D.讲法理12.培育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有(ABC )。
A.学习法律知识B.掌握法律方法C.参与法律实践D.维护法律权威13.对大学生来说,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至少应做到( ACD )。
A.努力树立法律信仰B.掌握法律方法C.积极宣传法律知识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4.下列法律法规属于行政法的有(CD )。
A.《宪法》B.《物权法》C.《公务员法》 D《高等教育法》15.下列法律法规属于社会法的有(ABD )。
A.《劳动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工会法》16.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包括(ABCD )。
A.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B.自由平等观念C.公平正义观念D.权利义务观念1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具体而言包括( ABC)。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立足中国实践,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B.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等理念C.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社会氛围D.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完善司法机关内部制约与监督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8.法律上的证据具有以下特征(BCD )。
A.主观性B.客观性C.合法性D.关联性19.下列有关法律与自由的观点正确的有(AD )。
A.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都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B.自由等于为所欲为C.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的规范,意味着对人们的自由的限制与取消D.一切进步的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们的自由20.下列有关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观点正确的有(ABC )。
A.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B.法律通过规定义务,使人们承受某种约束或负担C.每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法定界限D.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不等值的三.是非判断题1.我国制定和实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始终。
(T )2.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F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由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T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关系,并由这些法律关系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F )5.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 T)6.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T )7.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
( T)8.法律遵守是指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
( F )9.“法治”与“法制”,从内涵上讲,没有区别。
( F )10.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 T )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T )12.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
( T)13.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 T)14.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T )1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的。
( F )16.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义务就是指不作为义务。
( F )17.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
( T )18.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
(T )19.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就是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