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
高职“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企业会计实务”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建设“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文章依据教育部的要求,就高职院校“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教育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项目计划用五年(2003~2007年)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①。
建设“企业会计实务”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具有示范和推广辐射作用,并能够带动其他专业课程及专业建设群建设,以培养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一、课程定位及目标课程定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中心。
首先必须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本课程建设与相关课程改革的关系。
高职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或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范围及其结构的判断与界定。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新形势下会计培养目标已扩展到整个职业生涯,主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会计人才,强调复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注重会计人员今后的自我生存、应变和发展,完成从“账房先生”到“创业人才”的转变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人才市场和会计职业资格。
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对比分析
师进行精 品课程建设 的指导性意义不言而喻 ,同时 程建设 的针对性 ,有利于体现不 同类型教育的教育 也为评审和管理精 品课程提供了依据。 《 国家精 品课 程评 审指标 》概 述
一
规律和指导思想 ,促进各类型教育人才培养 的实现 。
二 、2 0 m2 0 0 3 0 6年 《 家 精 品 课 程 评 审 指 标 》 国
一
流教 学 方 法 、一 流 教 材 、一 流教 学 管 理 等 特 点 的 20 年 的 1 03 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 《
示范性课程 。精 品课程建设是 高等学校教学 质量 与 质量与教 学改 革工 程精 品课 程建 设 工作 的通 知 》 )
教学 改 革工 程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其水 平 和质 量 是衡 ( 教高 Eo3 2 o ]1号) 下 发 ,这 充 分 说 明 了课 程 在 教 量 高等 学校 办学 水平 和教 学 质量 的重 要 标 志 。所 以 , 学质量提高中的突出地位 。白 20 年教育部启动精 03
2 0 年第 2 08 卷
V 12 2 0 o. .0 8
第3 期
北京劳 动保 障职业 学院学报
N . O3
( 6 期) J U N LO E I GV C TO A O L G FL B U N O I LS C r Y G nr N : 总 2 O R A FB U N O A I N LC L E EO A O RA D S C A E UR r eea O6
当强 调 特 色 化 、实 用 化 。事 实 上 ,大 部 分 一 线 教 师 段为 2 0 —20 年 , 《 07 0 8 指标 》对本科类 和高职高专
对精品课程 的理解还停 留在初浅层 面,对如何进行 类课程进行 区分 ,分别规定相应 的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审指标 ,评审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一、引言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工作是长期的任务,要靠日积月累,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搞“大跃进”,是做不好课程建设工作的。
我校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内部重点课程建设工作开展较早,现有国家精品课程9门,其中,本人主持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2004年被评为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我校属于电信学院院级平台课,涉及的教学面比较广,多年来一直属于重点建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课程建设依据从培养目标决定教学内容,从学生现状研究教学方法。
在教学指导性文件建设方面,遵循的原则是不同教师上课应该达到相同的目标,并为此制定明确的教学能力模块,全部统一教学文件。
课程教学网站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实训)指导、学生自测试、师生互动、参考文献目录、双语教学资料等均在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常有来自全国各地如宁波、广州、广西、湖南等兄弟院校老师通过电话或到校咨询课程建设情况,课程组主讲教师曾在广东省教育厅主持的专题会议上作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介绍,反响热烈。
课程建设工作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侧重点不同,难点也不一样。
研究型大学,更注重学科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等,精品课程示范性、适用性更强,相同类型的学校甚至采用“拿来主义”,完全照搬照用。
而高职类学校,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培养的学生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地域性,精品课程虽然具有示范性,但适用性相对较弱,相同类型的学校不能完全“拿来主义”,需要哲学意义上的“扬弃”。
下面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就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二、精品课程建设“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是教育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级精品课程名单(高职类)
自动化
电力电子技术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张莹
38
制造类
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技术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姚卫丰
39
制造类
自动化
气液动技术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吴卫荣
40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
模拟电子技术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舒云星
41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
数字化医疗仪器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乐建威
42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
四川
数控机床与操作
熊熙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审讯学
陈真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理论力学
江晓仑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
公文写作
喻莉娟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
高等数学
王金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张水平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
张会生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计算机应
机械设计基础
建筑材料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宋岩丽
22
土建类
土建施工
建筑结构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胡兴福
23
土建类
土建施工
隧道工程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滕文彦
24
水利
水利工程与管理
水电站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郭雪莽
25
制造类
机械设计制造
CAD/CAM软件应用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郑一平
26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
认定要求
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的课程,自认定结果公布始,应面向职业院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 并提供教学服务不少于5年。“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要结合相关项目经费为课程团队提供支持。
监督管理
教育部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对于未能达到持续更新和运行要求的课程,将取消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 程(高职)资格。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01 课程建设
03 监督管理
目录
02 认定要求 04 发展概况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是指高职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属于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建设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的建设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特别 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创新发展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 学模式,也是今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发展概况
2020年11月25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认定结果的通 知》(教职成厅函〔2020〕18号),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推荐 和专家遴选等程序,决定认定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等99门课程为2020年国家精 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
谢谢观看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摘要]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经历了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进入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关键阶段。
资源共享与职教特色是两个着力点,应通过检视与扬弃、转型与升级、创新与辐射几个必要环节来落实高职类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步进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课程改革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部关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以下简称《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以下简称《办法》)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将高职类精品课程建设推入崭新的转型升级与发展阶段。
高职类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需要以实践获得的理论来推动课程发展,以研究的成果丰富课程内涵。
因此,从高职院校的视角来分析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是十分必要的。
一、明晰转型升级的背景(一)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回顾根据评审指标的改革与发展,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2006年。
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与普通本科精品课程共用一套评审指标体系,虽另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高职高专课程适用)”,但高职类精品课程评审的针对性、公平性和导向性不强,忽略了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分类定位。
在这一阶段,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占全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比例仅为16%左右。
第二阶段是2007~2010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类型”后,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的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制定并实施。
与第一阶段相比,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上强调“必需够用为度”、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二是在教学效果上增设“学生实践活动评价”的相关指标;三是强调实践条件和环节,2007年的评审指标体系中,实践教学由二级指标上升为一级指标,2008年修改为对实践条件的评价,体现高职教育侧重专业领域课程和含有实践环节课程的建设,提倡职业性的改革方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工学结合的特色。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本科、高职)#
国家精品课程一、申报条件1.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本科课程要求<1)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
课程负责人只能是1名,已经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不能再申报同类课程。
<3)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3)。
<4)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案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案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案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案。
2.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详见《2018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4);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详见《2018年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12)。
3.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 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
凡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5.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
6. 我司将对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对于2003至2018年的国家精品课程,我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复核办法另行通知)。
二、申报限额今年计划评审产生69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高职课程630门,网络教育课程60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案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含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的推荐限额见《201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本科)》<附件1)与《201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高职)》<附件5),超额推荐不予受理。
高职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探讨
课 程 建 设 的 “ 挥 棒 ” 引 领着 高 职 院 校 的课 程 改 指 ,
革 与 建 设 . 着 国家 示 范 性 高 等 职 业 院校 建 启 动 了 “ 等 学 校 教 学 质 量 高
第1 卷 第2 0 期
21 0 0年 6 月
徐 州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XUZ HOU NS TUTE OF ARC TE I TI HI CTURAL TE CHNOL OGY
Vo . 0 № . 11 2
Jn 21 u. 0 0
J a g Xi n I
(Xu h nsiu e o c t c ur lTe hn og Xuz u, i z ou I tt t f Ar hie t a c ol y, ho Jang u 2 1 Chi s 21 6, 1 na)
Ab t a t B h n f 0 9 t e e a e2 9 1 n t n l i h q a iy c u s s , 8 4 o ih a ei sr c : y t e e d o 0 , h r r 4 a i a g — u l o r e 2 o h t 1 f wh c r n
An l ss a d S u y o h e e tS t a in fNa in l a y i n t d ft e Pr s n iu to s o to a
Hi - u lyC uss o s ut ni g e oain d ct n g Q ai o re n t ci Hi rV ct a E uai h t C r o n h ol o
从课程评价模式理论看我国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建构
者依据某 种教育理念 、 课程思 想或特定 的评价 目 类; 第五 , 将分类评价结果写成正式报告 , 在此基础 的 , 过选 取 一种 或几 种评 价 途径 建立 起 相对 完 整 上对方案作出全面判断。 通 的评价体系 , 从而形成 了特定 的评价模式 。 目前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我国关于国外课程评价模式 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 式主要有三种 : 目标达 的认识也 由最初 的只了解泰勒 的 目标评价模式 发 成模式 、 差别模式 、 回应模式口 。 展 到现在 的了解和使用多种 评价模式 ; 由只重视 “ 学” 科 的定量 分析 , 展 到现 在定 量 与定性 并 重 的 发 目标达成模式是以泰勒的课程理论为依据 , 围 绕 目标 达 成 而建 构 的一 种评 价 模 式 , 包括 : 立 目 建 状况。其原 因“ 主要缘于解决我国课程评价改革中 如在具体 的实施 过程 中, 存在着 的和 目标 ; 目标 分 为 较 细 的类 目; 把 以行 为 名 词 表 出现的实际问题 , 述 目标 ; 确定能表现 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 ; 选 简单化或只追求数量等的弊端 。 ”
2 1 年第 1 期 01 6 第 3 卷 2 总 60 5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OC I AT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1 0N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高职院校中,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的意义、特点和方法。
1. 提高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果。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计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和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推动教育改革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不断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完善教材内容和形式,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1. 针对性强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提高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2. 创新性强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要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要融入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性强1. 教学团队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的重要前提。
教学团队要具有教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 课程设计与开发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的核心环节。
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需求,制定前瞻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推动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3. 教材编写与改进教材编写是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的重要环节。
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设计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案例,提高教材的质量和影响力。
4. 教学评估与反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及教材开发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国家精品课程《声乐》的建设为例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以国家精品课程《声乐》的建设为例董艳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广西柳州545005)摘要:精品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而《声乐》课在音乐专业的同类课程中。
是最赋有音乐表现力的一门综合课程,也是最能综合体现各音乐艺术门类的重要课程。
大力推进《声乐》精品课程建设。
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歌唱和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及多种演唱技能创造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还能培养一批各阶层的音乐师资,为本科院校输送苗子或为专业文艺团体输送舞台拔尖人才及企业音乐文化骨干和社区音乐艺术指导作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探索思考一、关于国家精品课程的意义(一)国家精品课程的涵义《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对精品课程作了界定。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鼹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2008年教育部下发的有关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文件中,将国家精品课程定义为,“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即是一门高水平、有特色、可示范、能推广、受重视的、经过长期精心打造而成的优质品牌课旨田叫,c声考程。
它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与深化教学改革系统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是优质课程资源。
国家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国家级精品课程实行免费开放,并通过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创建的国家精品课程,是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
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整合为一体。
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教育技术的改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目标及政策意义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目标及政策意义一、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与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自1999年开始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截至2008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1184所,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1%(去除独立学院)。
普通教育高职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43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310.6万人,在校生数达到916.8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教育本专科招生总人数的51.1%和在校学生数的45.4%。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
此时,一个问题也开始越发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在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4号),并于2003年在此基础上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
2003年1月份开始,作为“质量工程”的先期启动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等教育(包括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利用5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国家精品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向全国高校师生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__号)又重点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重点建设3 000种国家规划教材,以配合当前高职领域内的改革。
如此背景之下,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大多遵循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把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于精品课程建设。
截止2007年,共建成1 68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高职高专精品课程414门,完成了“质量工程”曾提出的“利用5年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项目预期目标。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状况分析
2OO
20 坪 0
2O 'r  ̄ r o 20 l x 0ll , , a oe , a t. 20 ‘ 2 0 C  ̄I O7 P 0O 午
图 2高职 国家精品课程所属院校数量统计 .
( ) 高 职 国 家 精 品 课 程 专 业 覆 盖 面 逐 年 增 加 :
20 0 3年 2 4门国家 精品 课 程仅 涵 盖 了 1 二级 学 科 , 6个
摘
要 :2 0 0 3年 以来 高职 国 家精 品课 程 建 设取 得 了 巨大 成绩 ,具 有 国家精 品课 程 的高职 院校数 量 和 比例逐 年 提 高 , 高职 国 家精 品 课 程 专 业 覆 盖 面 逐 年 增 加 ,院 校 办 学 水 平 与 精 品课 建 设 相 互 促 进 。但 仍 存 在 许 多 问题 ,如 精品课 程 建设 分 布 区域不 均衡 ,专业分 布不 均衡 ,素质 教 育课 程 比例较 低 ,建 设投 入 不够 , 缺 乏监督 激励机 制 等。 因此 高职 院校 应采 取调 整政 策导 向 ,加 大投 入 力度 ,加 强动 态监 管等措 施 积极 推 进精品课 程 建设 工作 。 关 键 词 : 高职 院 校 ;精 品 课 程 ;现 状 分 析 ;对 策
收稿 日期 :2 o-1 —1 0 9_ 9 1 D 作者简介 :王一民 ( 5 一) 1 6 ,男 , 宁沈阳人 ,副教授。 9 辽 基金项 目:辽宁省教 育厅 2 0 年高等 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 0 B 7) 09 2 9 18 。 0
图3 .历 年 高职 国家 精 品课 程学 科 数 统计
到 20 0 8年批 准的 16f 国家 精 品课 程 已经涵 盖 了 5 9 - I 6个 二 级学 科 ( 图3所示 ) 如 。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分析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对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所在学校分布的地域、学科种类、课程资源的建设情况及课程进入的方式和运行情况做了分析,以便为高职高专类精品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精品课程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现状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的建设要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精品课程既是国家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作为教学成果与荣誉在高校中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体,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
高职教育在国外己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力地证明了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从1999年开始成规模地推行高职教育,短短10多年己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正在不断改进、探索、创新。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冲击着各行各业,对高职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为培养新型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应把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经过10多年高职教育的发展,至今国家级医药卫生类精品课程已达到48门,几乎涵盖了护理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等等各个专业。
本文将对48门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做一调查分析。
1 地域性分部分析按照地域来源,48门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课程基本上都分布于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
其中有两门来自于本科院校。
即使在中东部发达地区分布也不平衡,如天津市总共有10门课程入选,7门来自同一所院校,余下3门来自另外一些所院校。
精品课程分布的不平衡说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水准存在差异,也说明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
浅谈对高职高专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认识与把握——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药理》建设为例
手段 。无论是 国家示 范性 高职 院校建设单位 , 还是普通高等
职业院校 ,都在基于领会精 品课程建设评价指标 的前提下 , 开展课程建设 , 建精品课 程。纵观我国高职高专 精品课 程 创 建设 的成功范例 , 建设 中有三个重要环节值得关注。一是理 念 到位 , 要把 “ 为何 做” 的问题先期定 位准确 , 制定好课 程设 计方案 ; 二是思路 清晰 , 要把 “ 如何做 ” 的具 体步骤和程序搞
1一流 的教 学 内容 .
一
流的教学 内容是核心 , 指标 体系中的重 中之重 。在 是
实现一流的教学 内容 的建设 目标 的操作 中,本着取舍有据 、
结构有序 、 操作 实际 的基本 原则 , 在选择和排 序上应满足 以 下标准要求。
一
有针对性地反复进 行技 能强化培养 ,而且做到全程跟踪 、 注
标 内涵 ,从而实现高职高专精 品课程高质量建设 。
关 键词 :高职高专; 国家精品课程; 建设 目 标
中图分 类号 -G 1 70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7-01 ( 1)0—02—0 61 57 2 1 5 09 3 0
设计 上 ,按照兽药在 养殖 业生产实践 中防治疾病 的应用实
要性 , 了抗 病原微生物药 物、 寄生虫药物 以及动物普 强化 抗
通病药物 中的调节组织代谢 等药 物 , 并从内容的排序上先期 导人 , 内容 的量 与质上进行 了适 度扩展和深化 , 在 减少 了防
治动物散发病药物的比例 , 了抗病毒性药物内容。 删去
二是针对性和合理性要求。 要综合考虑专业间面向的不 同、 学生认知 能力 的差异 、 校际间的通用等诸多 因素 , 使其能 够在 内容设计上有所侧 重 , 就不 同学校的现行教学运行实际 有所适用 , 特别是教材编写 内容与命名等要有所兼顾 。如该 课程在兽 医医药专业 、兽 药生产与 营销专业 中作为核心课 程 , 畜牧兽 医专业 、 医专业中作为专业 的基础课程 。 在 兽 在课 程 的编写上 ,将抽象性文字 内容表述转化 为示 意图形式说 明, 并辅 以相关 的知识拓展 。 在主编的《 动物药理》 教材中 , 为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目标及政策意义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目标及政策意义一、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与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自1999年开始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截至2008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1184所,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1%(去除独立学院)。
普通教育高职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43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310.6万人,在校生数达到916.8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教育本专科招生总人数的51.1%和在校学生数的45.4%。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
此时,一个问题也开始越发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在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并于2003年在此基础上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
2003年1月份开始,作为“质量工程”的先期启动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等教育(包括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利用5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国家精品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向全国高校师生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14号)又重点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重点建设3 000种国家规划教材,以配合当前高职领域内的改革。
如此背景之下,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大多遵循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把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于精品课程建设。
截止2007年,共建成1 68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高职高专精品课程414门,完成了“质量工程”曾提出的“利用5年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项目预期目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12.28•【文号】教职成厅函〔2023〕26号•【施行日期】2023.1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3〕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根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安排,教育部决定开展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为核心,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一批课程内容精品、教师水平精湛、教学效果精准的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推动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开发与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在线课程在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国家、省、校各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培育、遴选、共享、应用和持续建设机制,带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数量与范围(一)遴选数量2023年拟遴选1000门左右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二)申报范围申报课程应为纳入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含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中实际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含实习实训)等。
已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的,不得再次申报。
对参加2022年遴选但未入选的课程,如持续建设完善,且在2022—2023学年实际开课的,可以再次申报,但须说明建设更新等情况。
“十三五”期间已认定课程未在2022年遴选中申请复核的,不得申报。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
人体寄生虫学中山大学詹希美2004年本科专业医学基础医学类市场营销学中国人民大学吕一林2004年本科专业管理学工商管理类生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耀忠2004年本科专业理学生物科学类数控机床维修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钱逸秋2004年高职高专制造类机械设计制造数控加工技术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明兴祖2004年高职高专制造类机械设计制造
生物化学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
学校
李巧枝2004年高职高专农林牧渔类畜牧兽医
微积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程艺2004年本科专业理学数学类
玩具制图与Auto CAD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何友义2004年高职高专制造类机械设计制造线性代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尚志2004年本科专业理学数学类
眼镜材料与工艺学天津职业大学高雅萍2004年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医学技术
制茶工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郭桂义2004年高职高专农林牧渔类农业技术
政策科学厦门大学陈振明2004年本科专业管理学公共管理类自动控制原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寿松2005年本科专业工学电气信息类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李中华2005年本科专业哲学哲学类
邓小平理论概论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2003年本科专业两课类两课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
理
清华大学刘美旬2004年本科专业两课类两课类
思想道德修养清华大学刘书林2004年本科专业两课类两课类
高等数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金金2004年高职高专高等数学高等数学
机械设计基础山东科技大学张建中2004年高职高专机械基础机械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清华大学吴倬2005年本科专业两课类两课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加注重课程建设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 向的一致性;更加注重申报课程在所在专业课 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更加注重课程的完整 性和相关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注重课程 建设中校企的合作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程度; 更加重视申报材料课程的学生接受、认可的程 度;更加提倡先进教育教学手段和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变化
(1)指标体系调整
——增加“课程设置”、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内涵
(2)强调企业参与,共同开发课程 (3)强调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总体设计
——“课堂实录”调整为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40分 钟)和课程教学录像(15分钟)
(4)课程数量增加
——申报数300-380、评审数200-240
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 申报与评审
汇报、历年精品课程评审 二、课程的选择与申报 三、精品课程内涵把握
一、 历年评审情况
2003年以来精品课程建设总体情况 “十一五”1000门精品课程评审情况 2007年推行工学结合精品课程评审情况 2008年精品课程评审情况申报
教育部课程建设工作目标 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简介 精品课程设工作目标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 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主要工作目标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 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 与行来精品课程总体情况
时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合计
全国高职高专入选门数 24 51 61精品评审总体情况
时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合计
全国高职高专入选门数 106 172 200 478
31个省 46个教指委
(210) (120)
校长联席会
(50)
合计
387(统计结果及分布情况
分年分省统计(附件1) 各省精品课程及排序(附件2) 分专业配额与结果统计(附件3) 2007年申报与入选情况
(省附件4) (教指委附件5的专业大类:
公共事业类23门(30);
法律类14门(20);
水利类11门(16);
艺术设计传媒类36门(55);
环保气象与安全10门(16);
土建类47门(77);
文化教育类28门(50);
公共基础类11门(20);
资源开发与测绘16门(28)专用15制造类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2007)
共有6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教学内容(25分)-2个二级指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4个二级指标 教学队伍(15分)-3个二级指标 实践教学(20分) -2个二级指标 教学效果(15分) -4个二级指标 以上综合评分100分占80%; 特色(80分)及政策支持(20分),占20%。 二级指标及主课程指标体系简介
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2008)
共有6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课程设置(10分)-2个二级指标 教学内容(25分)-3个二级指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4个二级指标 教学队伍(20分)-2个二级指标 实践条件(10分) -2个二级指标 教学效果(10分) -4个二级指标 以上综合评分100分占90%; 特色(50分)及政策支持(50分),占10%。 二级指标及主要观测点、评估标准和分值见附件。
(5)申报途径增加
——省210、教指委120、校长联席会50
(6)明晰课程评审依据
——课程申型的选择
申报条件对课程类型的要求(条件比较) 分专业指标配额与课程类型(条件文件) 指标配额空间较大的专业大类 制造类精品课 Nhomakorabea指标配额情况
机电教指委精品课程申报简介
制造类共4小类32个专业(580X) ,其中 机械设计制造类(12个专业),自动化类(9个 专业);机电设备类(5个专业);汽车类(6 个专业)
目前,制造类32个专业,已评出国家精品课 程共100门;其中“十一五”共安排国家精品课 程89门(基本配额), “十一五”期间已评年申报指标与评审结果
途径 31个省 45个教指委
合计
申报数(计划数) 205(201) 104(99)
309(300)
评选门数 105(51%) 67(申报指标与评审结果
(公示通知 名单 汇总)
途径
“16号文”的要点及关键 词
1.明确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合作; 3.育人为本,强化职业道德 ; 4.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区域服务为重(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5.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6.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程申报简介:
教育部对教指委课程申报管理(文件); 机电教指委08精品课程申报通知(通知); 机电教指涵的把握
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简介 国家精品课课程指标体系简介
实训程评审工作简介
评审标准--教高司函[2008]82号文 推荐比例--1: 1.5 (计划数:推荐数) 评审程序--推荐、网评、会议评审 专程申报工作简介
精品课程申报指南(指南文件) 精品课程申报条件(条件文件) 08年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