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纺梳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锭纺梳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王庆球黄锡畴(纺织工业新型纺纱技术开发中心)
“梳得好,纺得好”。

梳理技术是棉纺工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工艺之一,已为国内外纺织界人士共识。

最近20年来,国内外有较大的发展,梳棉是纺织厂的“心脏”。

国内外在高产梳棉机的发展中更有辉煌成就,现叙述国内外高产梳棉机的发展情况。

1 高产梳棉机的发展
1978年开始,我国引进国外先进纺织设备,梳棉以瑞士立达(Rieter)公司的C1/3型,德国特吕茨施勒尔公司(Trutzchler)的DK2型,日本丰田(TOYOTA)CK—7C型和CKW型双联梳棉机,英国泼拉脱(Platt)公司600型和克罗斯罗尔(Crosrol)公司MK3/80型双联梳棉机等。

对我国的纺织工业和梳棉机的生产、制造、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青纺机械厂在消化吸收了引进设备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FA201型新梳棉机,引进设备对老厂梳棉机改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年来国际上高产梳棉机发展很快,瑞士立达公司由C1/3型发展到C4、C10、C50直到目前的C51型,单产达到100kg/台时;德国的特吕茨施勒尔公司由DK2型发展到DK3(DK715)、DK740、DK760、DK803型和最近改进生产的DK903型,采用了多项电子、自动化技术,单产达到较高水平;英国的克罗斯罗尔MK系列梳棉机由MK3型发展到MK4、MK5型和MK5C型,单产号称也超过100kg/台时;英国泼拉脱600型发展到2000型;意大利马佐里(Marzoli)公司由C40、C41发展到C300、CX300和CX400型,产量也有很大提高。

国内青纺机械厂由FA201发展到FA203和FA231型,产量达到80kg/台时;国内不少纺机制造厂已经或正在仿制新型号的高产梳棉机。

归纳起来最新型号的高产梳棉机普遍采用了以下几项主要梳理技术措施。

1.1 采用新型金属针布,有利于梳棉机高速度、强分梳,从而提高梳理效能,这是梳棉机高产的灵魂。

新型金属针布向矮、浅、尖、密、薄、小(工作角)的特点发展,充分发挥其优良的纺纱性能,制造质量上强调“五度”——即锋利度、平整度、光洁度、耐磨度、淬火均匀度,以保证出厂质量。

钢材的选用和热处理技术已是当前提高针布梳理效能和寿命的主要手段。

新型盖板针布要与锡林针布相区配。

增加盖板针布的抗弯性和加固底布,缩短梳针高度、采用异型钢丝,加大钢丝直径和截面尺寸,增厚底布,改变植针排列和减小横向针距减小工作角等。

针布型号和标注方法已向国外靠拢,新型针布的制造和采用已日趋成熟和扩大。

1.2 刺辊给棉采用顺向喂入,给棉板装在给棉罗拉上方,使棉层纤维顺向喂入刺辊,杂质易于分离,喂入棉层的内外层纤维持点至分梳点的长度差异减小,减少纤维损伤。

立达C4型采用后,德国特吕茨施勒尔DK803型也相继采用,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

1.3 提高刺辊、锡林速度,以提高梳棉机的梳理度。

增加刺辊沟槽数和锯齿密度以及采用不同梳针和锯齿的多刺辊又开始得到重视。

如DK803、DK903采用了三刺辊,第一刺辊为针辊,速度为900r/min左右,可以较柔和地开松纤维,减少短绒产生;第二、三刺辊为锯齿辊,速度逐个递增,第二个为1200余r/min,第三刺辊为1700r/min,达到较好的开松进入锡林盖板区间。

近年来锡林速度提高到450~600r/min,刺辊速度提高到1000~1300r/min,刺辊是握持分梳,速度宜采用“高中求低”以减少纤维损伤。

1.4 刺辊下采用锯齿分梳板,已有20多年历史,瑞士立达C1/3型采用后,淘汰了原来的刺辊漏底工艺,立达型以除尘刀与分梳板结合的二组为主,德国特吕茨勒尔以分梳板前加挡板一组结合吸风系统,英国泼拉脱2000型以一块弧形分梳板,刺辊下以除尘刀、分梳板和除尘刀三者组合的工艺。

刺辊下采用分梳板,弥补了喂入棉层底部受梳较弱的缺陷,使进入锡林至盖板分梳区
的棉束小而少,减轻了锡林盖板的分梳负荷,淘汰了网眼漏底,避免了小炉底网眼糊塞和经常的清刷工作。

国产FA201系列梳棉机也仿效瑞士立达型梳棉机的二组分梳板。

1.5 回转盖板反转、减小踵趾差为0.56mm,盖板工作面有小平面、盖板用齿形带替代传统链条,工作区盖板有向减少的方向发展。

盖板反向回转,有利于提高锡林盖板间的梳理和除杂作用,盖板正转时工作区头上几块盖板很快被纤维充塞,行至中前区时盖板是在充塞情况下超负荷工作,分梳除杂作用就较差。

盖板反转后,头上几块盖板充塞较多时即行转出,其余中前区盖板负荷均比正转时小,这对分梳除杂作用极为有利,转移给道夫上的纤维梳理度和清洁度较好,棉结、杂质减少。

根据国内一些厂的试验,效果是好的。

缩小盖板踵趾差为0.56(0.022″),盖板工作踵部有小平面(约3mm)国内外新机上已普遍采用。

锡林~盖板间的梳理质量与隔距大小有密切关系,减少踵趾差和增加小平面,实际上缩小了它们间的平均梳理隔距,对分梳、除杂都很有利。

盖板采用齿形带代替传统链条,可减少链条伸长和简化操作。

另外,工作区盖板有减少趋向,DK803型回转盖板为80~84根,工作区为28根左右;克罗斯罗尔MK5回转盖板为89根,工作区28
根(其中还牵涉到锡林直径大小的因素);马佐里CX400型回转盖板59根,工作区20根;国产FA203型回转盖板86根,工作区32根;盖板减少可以让出锡林表面,以增装前后固定盖板,这是一个发展方向。

1.6 锡林前后固定盖板的普遍采用,并得到发展。

80年代初,国内外少数机型采用固定盖板,有的是前固定,有的是后固定,不久发展为前后固定盖板都采用,而且逐步增加,并增加除杂系统。

如立达C1/3型开始后罩板处仅装一块宽70mm左右的弧形锯齿分梳板,以后C4采用前后各4块固定盖板,又发展到各6块中间留一空档,增加除尘刀,并备有吸风,以利短绒、尘杂的排除称为“Trex”装置,MK5型纺棉采用4块固定盖板,其中安插圆角除尘刀和控制板,前后相同,布置进风和排风口;纺化纤时后固定为9根,前固定为3根无吸风。

德国DK型从DK715开始采
用固定盖板,先是后固定4根,以后发展到前后都装,采用了“KR”吸尘系统。

马佐里CX400型前固定为9根,后固定为14根,因而大大地缩小了工作区盖板;泼拉脱2000型前后固定采用前分梳TM2000和后分梳DS1000的弧形整块锯齿板组成,并分别装有吸尘系统。

1.7 剥棉机构,国内外三罗拉、四罗拉的都有,在提高产量的情况下,都增加了导棉装置,以保护轻定量和出条速度的提高。

式样有多种:有喇叭型导棉扁管、有皮圈集束、导轮集束等,对减少棉网飘逸断头有利。

剥棉罗拉上方都有高速清洁辊,以防止绕花损坏道夫针布。

泼拉脱2000型为刻槽的单罗拉剥棉,罗拉上方配有清洁装置,效果也很好。

1.8 吸尘、吸落棉系统。

国内外高产梳棉机吸尘吸落棉系统日臻完善,风量风压合理,吸点多,管道光洁,盖板花、大漏低落棉都采用吸风,保证了质量和车间环境整洁。

吸风的关键是风量、风压和电耗。

我国吸风过去强调电耗,而忽视吸风效果。

吸尘吸落棉应着眼于管道设计和风量,才能确保高产梳棉机正常生产。

工艺吸点要保证纤维转移,纤维不受损伤和少产生棉结,一般均采用连续常吸。

非工艺性吸点(保护劳动条件和环境)以掌握风量为主,可以采用间歇吸。

风管、风道力求光滑无毛刺,网眼板等加工力求采用新技术,以代替落后的加工方法。

1.9 清梳联和自调均整,国外高产梳棉机基本上都已采用。

德DK803把清梳联喂棉箱部分作为梳棉机的机后部分与梳棉机做成一体。

国内清梳联几年来也有很大进步。

随着清梳联的推广,自调匀整也就相应的在梳棉机上得以采用,使生条重量不匀率得到有效控制。

1.10 圈条器国内外普通式和行星式圈条器都有,自动换筒和无自动换筒并存。

棉条筒采用
Φ600~Φ1000mm不等,也有横向移动的增容装置。

为降低机台造价,有的厂不赞成行星式圈条器。

立达公司认为棉条筒Φ600,有自动换筒占地比较经济。

1.11 自停机构更新换代,新机上自停机构比较先进。

一种属工艺性自停:棉层过厚过薄、刺辊速度过低、棉条过粗过细自停等。

另一种防护性自停:喂棉误入杂物、棉条断头、剥棉返花、满筒定长、尘箱充塞、罩壳开启……等等,对针布确保安全防轧和提高出条质量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1.12 机电仪一体化水平普遍得到重视。

变频调速和微机控制已属常规装备,在工艺、设备、运转管理上普遍采用数显技术,并积极发展在线检测和控制,如对清梳生产线的控制,梳棉机生产参数如速度、号数、重不匀、控制片段的不匀率、疵点故障班产量等并都可在荧屏上显示,随意调出参数,对掌握生产、质量起很大作用。

2 老厂梳棉机的维护和技术改造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棉纺织厂压锭任务很重,纺织工业面临改革重组调整的处境,1999年开始已走上扭亏转盈积极向上趋势。

加强技术工作,特别是梳棉机维护和技术改造工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对提高成纱质量,增加品种以利出口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梳理新技术逐步在老厂梳棉机改进方面应逐步得到推广和使用。

2.1 清棉要保证对原料的开松度,充分发挥抓包机的作用使棉块尽量减小至100mg以下。

梳针代替角钉,锯齿代替打刀,清棉梳理化达到充分松解、除杂为梳棉机梳理工作做好前期充分准备。

2.2 恢复和发展纺织厂过去行之有效的严格管理,做好梳棉基础工作,特别是“四锐一正”,抓好磨盖板机、刺辊包磨机和长短磨辊的检修工作,使锡林、道夫、刺辊、盖板的平整度和锐度达到理相要求,保证基础工作的落实贯彻,特别是当前新老工人交替之际,更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只有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从上到下安下心来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设备管理还应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保全保养并举的传统。

大小修理的计划周期根据机械实际情况适当修改执行。

密切注意三主轴精度,确保“四锐一正”的基础,以保证紧隔距强分梳的要求。

2.3 选好用好金属针布和盖板针布。

我国的金属针布制造已向国际靠拢,新型针布大量生产和大量推广,已有一个较好的起点,但针布用钢材和制造质量与国外还有差距,我们一定要在材料、热处理、耐磨性上提高一步,在目前总量已超过国内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走向国外力争出口。

国内老厂根据不同原料、不同纺纱品种、不同锡林速度,不同梳棉单产要求选择金属针布和盖板针布,达到最佳匹配效果,要用好梳棉机上各自停装置,防止针布轧坏,国内不少厂的道夫针布大多是轧坏的,用好自停可以延长针布使用寿命。

2.4 缩小盖板踵趾差和工作面踵部磨出小平面应大力推广,国内外新机都采用了,老机盖板铁骨大平面胶覆钢纸磨砺钢纸或树脂胶修正平面改变踵趾差已有先例,对减少棉结很有利。

解决盖板踵趾差要改变磨盖板机上踵趾板的踵趾差同步进行。

盖板反转是一个方向,但老机改造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盖板传动部位调整和盖板花的剥取和吸风配置以盖板花的收集分类回用处理等尚待试验研究和落实,同时盖板链条的伸长和中托脚的调节等要一并解决,建议由机械厂协同配合进行,过去纺织厂独立进行改造的办法,不但改造时间长费用大,效果也不一定好。

2.5 增装附加分梳件,是提高梳棉机预梳和主梳的主要措施。

(1)刺辊下分梳板,逐步由弧形向平面形发展,便利日常维护磨砺和保养。

青岛、常州进口全套加工设备、国内高产梳棉新机已基本全面配套采用。

上海有几个老厂一度试用过没有大面积推广,主要是落棉较难控制(初装阶段),落大杂少。

分梳板比较笨重,安装比较困难。

目前认为保留除尘刀工艺,采用一组两块平面形较窄的分梳板,接光板小漏底,不但调换方便而且可以单根调换,这样既保留了第一落杂区落大杂的需要,又可增加刺辊部分的分梳作用,调换也比较方便。

(2)锡林前后固定盖板,应该大力推
广,特别是前固定是锡林最后一次精细的梳理,可减少棉结提高纤维伸直度,装在抄针门位置最好。

后固定可根据梳棉机产量的提高,逐步推广。

锯齿的角度和密度应与锡林金属针布相匹配,固定盖板以不充塞、不挂花、光洁锋锐。

锯齿密度一般后固定为80~180齿/(25.4mm)2,略大于刺辊,而小于锡林针齿,工作角为800~900,纺棉以850化纤900左右为宜。

前固定齿浅自洁能力强,锯齿密度要大一些,以发挥它的分梳效能,一般齿密在400~800齿/(25.4mm)2,工作角700~850左右,固定盖板、盖板反转和减少盖板根数有很大相关作用。

发挥好固定盖板的作用,回转盖板就有减少的可能,而回转盖板的减少,为安装固定盖板创造条件。

现在国外高产梳棉机的固定盖板大都加装了除尘刀和吸尘系统(所谓的“Trex”、“KR”专利)我们要加以学习采用。

2.6 关于清梳联和自调匀整,目前老厂梳棉机产量不很高,条件受到一定限制,清梳联推广有一定难度。

但在更新设备购置新的高产梳棉机时,应尽量选用清梳联。

在提高梳棉机的产量前提下才能推广清梳联。

每套清梳联配备的梳棉机要少,梳棉机运转正常,坏车和停车少清梳联才能运转正常,发挥作用。

目前清梳联以无回花双节棉箱为优选方向。

至于自调匀整以混合环较为有利,近年来清梳联和自调匀整在国内已有多家配套生产厂可供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