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0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0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0-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一、目的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

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

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萌、滞留、反咬合。

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

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

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

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

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

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

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

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

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

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

第三版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指导规范要点

第三版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指导规范要点
2、迁入、迁出的处理 迁入:在辖区内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的,由本辖区负责管理 迁出:迁出至钟祥市内的,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同时管理
迁出至钟祥市外的,应告知迁出地继续随访,并保持 电话通畅
考核的总体原则:
电话通畅、内容真实、服务认可
肋软骨沟
肋骨串珠
鸡胸
佝 偻 病 手 镯
佝偻病脚镯
O型腿
X型腿
服务类别
服务时 间
主要内容
次 服务地 数点

1、建册: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2、了解:出生情况、预防接种、新生儿疾 病筛查、环境
3、询问:喂养、睡眠、大小便
4、体检:面色、体温、皮肤(黄疸))、
新生儿家 出院后 脐部、呼吸、口腔、五官、胸部、腹部、四 庭访视 1周内 肢、肛周外生殖器等
1
体格测量(身长、体重)
8
乡镇 社区 医疗机构
6、听力筛查:6、12、24、36月龄 时听性行为筛查。
7、预防接种(检查有无禁忌症)
服务类别 服务时间
主要内容
次 服务地 数点
1、询问:膳食及患病情况
2、体格检查
学龄前 儿童健 康管理
4-6岁, 每年1次
3、评估:生长发育、心理行为 4、筛查: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 5、指导: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 育、伤害预防、口腔保健、常见疾
数据来源:目前妇幼卫生年报系统 3+1模式(已收到文件将采用自 然年度统计,但未统一培训)
(六)记录表单
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 1-8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12-30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3-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男童生长发育监测图 女童生长发育监测图
七、考核
新生儿访视率:
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0-6岁小儿 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儿心量表)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 筛查评估。

儿童口腔保健技术标准.doc

儿童口腔保健技术标准.doc

儿童口腔保健技术规范儿童口腔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

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

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萌、滞留、反咬合。

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

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

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

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

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

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

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

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

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

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一、目的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

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

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萌、滞留、反咬合。

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

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

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

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

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

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

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

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

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

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

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0-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一、目的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

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

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萌、滞留、反咬合。

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

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

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

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

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

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

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

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

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

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以确保儿童在保健服务中得到优质和安全的护理。

这些规范和标准是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专业实践,旨在提供指导和指标,以提供现代化的儿童保健服务。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儿童保健实施规范是为了确保儿童在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接受保健服务时,能够获得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1. 儿童保健健康评估: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进行全面的儿童健康评估,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的评估。

2. 儿童安全保护: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护儿童的安全,包括预防意外伤害和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3. 儿童医疗记录: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建立准确、完整且保密的儿童医疗记录,以确保连续和一致的护理。

4. 儿童家属参与: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鼓励儿童家属积极参与儿童保健决策,并提供相关支持和教育。

八大技术规范标准为了确保儿童保健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以下是八大技术规范标准的简要介绍:1. 儿童健康教育:提供儿童和家庭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良好的饮食惯、体育锻炼和预防接种等方面的知识。

2. 儿童疫苗接种: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计划,对儿童进行及时、全面和准确的疫苗接种。

3. 儿童营养指导:提供全面的儿童营养指导,包括母乳喂养、婴儿辅食和青少年饮食等方面的建议。

4. 儿童心理支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情绪和行为问题。

5. 儿童疾病预防:通过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和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儿童常见疾病的传播。

6. 儿童眼保健:提供定期的眼保健服务,包括视力检查和眼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7. 儿童口腔保健:提供相关的口腔保健指导,包括牙齿清洁、预防龋齿和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8. 儿童健康监测:进行定期的儿童健康监测,包括身高、体重、体格指数等健康指标的评估和记录。

以上就是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的简要介绍。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试行)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生畴。

为规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

一、围(一)本规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

(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职责(一)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儿童口腔保健指南

儿童口腔保健指南

儿童口腔保健指南1.儿童牙龄保健小常识2.儿童口腔保健知识3.儿童龋齿防治指南4.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5.儿童口腔保健家长知多少6.婴幼儿口腔健康小知识儿童牙龄保健小常识1.儿童牙齿保健常识有哪些1、选对正确的牙刷从孩子长出第一颗牙齿起,父母就要用非常柔软的儿童牙刷给他们进行清洁,这时候只沾水不用牙膏。

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最好携带自己的牙刷去上幼儿园,这样就每天都可以饭后刷牙了。

2、没有牙病也要定期检查儿童是龋病发生和发展的活跃时期,所以要求儿童每半年检查牙齿一次。

儿童看牙医不光是防龋齿,还要让医生看牙齿的成长状况和咬合情况等,若有异常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此时牙科医生也能提供有关口腔保健的知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小孩的牙齿状况。

3、分清楚乳牙和恒牙。

人的一生中就只有两幅牙齿,乳牙和恒牙。

小孩子6岁之前只有乳牙,没有恒牙的。

乳牙一般半岁开始萌出,两到三岁开始萌完,总共20颗乳牙。

2.护齿小常识牙齿可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伴侣之一,从呀呀学语到无限黄昏,牙齿总陪着我们走过或失意或得意的漫长岁月。

暴饮暴食、酸甜苦辣、冷热交加……我们在挥霍青春的同时也在伤害着自己的牙齿,直到垂垂老矣,伴随着牙疼的苦恼和面对食物的无奈,才知道牙齿对健康和生活乐趣是何等的重要。

“牙齿没病”不等于口腔健康其实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口腔健康并不只是简单的“牙齿没病”、功能正常(咀嚼、吞咽和语言)这么简单,它还包含了心理方面(外观正常、不影响自尊、个人满意)、社会方面(不影响社会交流)的重要意义。

对芸芸众生来说,生命并不仅仅意味着“活着”,而还意味着活得好坏,即生命的质量。

口腔健康使人充分地咀嚼,享受美味佳肴,获得充足的营养;口腔健康使人口齿清晰,尽情表达自己的意愿,自由地与人交流;口腔健康使人增强自信,在社会舞台上充分地展现自我;口腔健康还能避免和减少“病灶感染”和糖尿病、冠心病、胃病、新生儿低体重等病症的发生。

所以口腔健康使人活得更健康,更愉快,更长寿。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一、目的: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三、内容与方法: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2.1.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

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

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

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

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

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

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

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幼儿每天刷牙2次。

3岁以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专业人员对儿童窝沟较深的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

(四)转诊。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当予以及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口腔专业门诊进一步诊治。

1.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2.舌系带过短;3.乳牙早萌或滞留;4.乳牙反咬合;5.龋齿。

四、流程图。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17年版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17年版

)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从事儿童健康 管理工作的人员(含乡村医生)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 健专业技术培训。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妇幼卫生网 络、预防接种系统以及日常医疗卫生服务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 童数,并加强与托幼机构的联系,取得配合,做好儿童的健康管理。 (四)加强宣传,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 服务。 (五)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时间相结合。鼓励在儿童每 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对其进行体重、身长(高)测量, 并提供健康指导服务。 (六)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七)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
二、服务内容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出生后 28~30 天,结 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 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 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头围测量 、体格检查,对家长进行喂养、发育、防 病指导。
二、服务内容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 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 3、6、8 、12、18、24、30、36月龄时,共 8 次。有 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 随访次数。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 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 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 行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 防、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在婴幼 儿 6~8、18、30 月龄时分别进行 1 次血常 规(或血红蛋白)检测。在 6、12、24、36 月龄时使用行为测听法分别进行 1 次听力筛 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 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预防接种。 注 :4、5、6岁均可免费测一次血常规(或血红 蛋白)。

儿童口腔保健专科工作制度

儿童口腔保健专科工作制度

儿童口腔保健专科工作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儿童口腔保健是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儿童的口腔健康、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为了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水平,确保儿童享有高质量的口腔医疗服务,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工作制度旨在规范儿童口腔保健专科工作,明确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儿童口腔健康权益。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儿童口腔健康需求为导向,注重口腔疾病预防,将防治措施贯穿于儿童成长过程,实现预防与治疗相结合。

2. 专业引领,普及推广: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素养。

3. 标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针对儿童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口腔保健服务。

4. 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加强部门间协作,发挥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儿童口腔保健工作。

三、工作职责1. 儿童口腔保健专科医生:负责儿童的口腔健康检查、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等工作。

2. 儿童口腔保健专科护士:负责儿童口腔保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协助医生进行诊疗,确保医疗安全。

3. 儿童口腔保健专科技师:负责儿童口腔保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儿童口腔保健专科管理员:负责儿童口腔保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四、工作流程1. 口腔健康检查:对儿童进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了解口腔健康状况,发现潜在问题。

2. 预防保健:根据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方案,包括刷牙指导、氟化物应用、窝沟封闭等。

3. 疾病治疗:针对儿童口腔疾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龋齿充填、牙周治疗、口腔外科手术等。

4. 康复治疗:对治疗后的儿童进行跟踪随访,评估治疗效果,提供康复指导和干预。

5. 健康教育: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6. 资料管理:建立健全儿童口腔保健档案,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五、质量控制与评价1.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对儿童口腔保健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

包括:户籍在本辖区,平时也居住在本辖区;户籍不在本辖区,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及以上。

不包括:户籍在本辖区,但离开本地半年以上。

二、服务内容(一)新生儿家庭访视时间: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

地点:新生儿家中。

主要内容:1、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记录出生体重、身长。

2、询问、观察和测量: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口腔发育等、测量体温,进行体格检查。

3、指导:喂养、发育、防病、预防伤害和口腔保健。

4、提醒: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5、告知: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6、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7、特殊: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8、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时间:新生儿满28~30天。

地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要内容:1、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

2、询问及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

3、体侧及评价:测量体重、身长、头围并评价。

4、指导:喂养、发育、防病。

5、填写:1~8月龄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时间:3、6、8、12、18、24、30、36月龄,共8次。

地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服务站进行。

主要内容:1、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

2、体格检测:测量体重、身长(身高)、头围及体检。

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

6、12、24、36月龄时使用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检测。

3、评价与评估:对生长发育进行评价,对心理行为进行预警征评估。

4、指导: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

5、督促:体检结束后接受预防接种。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22
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纯母乳喂养
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无需添加水、果汁等液体 和固体食物
早开奶: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 一次吸吮
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姿势、次数 处理常见问题:识别摄入不足、母乳性黄疸等
23
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食物转换
建议开始引入为6月龄,不早于4月龄 第一阶段食物:谷类食物、根茎类蔬菜、水果 第二阶段食物:7~9月龄,肉类、蛋类、鱼类、
4
新生儿访视技术 等四个技术规范
2012年4月 颁布
5
技术规范的统一体例
目的 服务对象(管理对象) 内容与方法(管理内容) 工作要求 考核指标
6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要点
及时发现新生儿异常,进行相应的处理 减少新生儿家中死亡和危重症发生率 融入了对高危儿的特殊管理内容 促进纯母乳喂养 与其他新生儿卫生服务的衔接(预防接种、
豆制品 注重进食技能的训练
24
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食物转换
6月龄
7-9月龄
10-12月龄
乳类 蛋类 肉类
定时(3-4小 时)奶量8001000 毫升/日 暂不添加
尝试添加
4-5次/日,奶量 约2-3次/日,奶量 800 毫升/日左右 600-800毫升/日
开始添加蛋黄, 1个鸡蛋
每日自1/4个逐渐 增加至1个
后改为400I U/d 预防超重铁剂2个月
29
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活动期,VitD治疗
口服: 800 IU/d连服3~4个月或2000~4000 IU/d连 服1个月,之后改为400 IU/d
大剂量突击疗法:一次性肌注VitD 15~30万IU 1~3个月后口服VitD 400IU/d维持 大剂量治疗应监测血生化指标

0-6岁儿童保健管理服务规范--2018.7.5

0-6岁儿童保健管理服务规范--2018.7.5

12月龄 1. 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
3岁
1. 不会双脚跳
拍手表示“欢迎”
2. 不会模仿画圆
1. 呼唤名字无反应
3. 不 能 与 其 他 儿 童 交 流 、
2. 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
游戏
3. 不会扶物站立
4. 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4岁 不会说带形容词的句子;不能按要求等待或轮
量床:供2岁及以下儿童测量身长使用,最小分度值为 0.1cm。
身高计 供2岁以上儿童测量身高使用,最小分度值为 0.1cm。
软尺 :无伸缩性软尺,最小分度值为0.1cm。 视力筛查工具:国际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
检查时注意检测工具和双手的清洁卫生,预防 交叉感染;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检查动作轻 柔,注意医疗安全,避免伤害隐患。
二、社区告知人员 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
管理,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含乡村医 生)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 专业技术培训。 相对固定:脑瘫孤独症筛查17年考核社区新人
180余人 人员数量应与工作量、工作内容相匹配
服务要求
三、信息管理 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预防接种系统以及
视 力 保 健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年龄 3月龄
预警征象
1. 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2. 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
人或物品 3. 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4. 俯卧时不会抬头
年龄 18月龄
预警征象
1. 不 会 有 意 识 叫 “ 爸 爸 ” 或“妈妈”
2. 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3. 不会独走 4. 与人无目光对视
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儿童口腔健康的指导和管理

儿童口腔健康的指导和管理

牙周病问题及防治方法
牙周病成因
牙菌斑和牙结石长期刺激牙龈,导致牙周组织发炎、萎缩 。
临床表现
牙龈红肿、出血、疼痛,严重时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
防治方法
定期洁牙,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保持口腔卫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有利 于牙周组织健康。
错颌畸形问题及矫正方法
06
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在口腔医学中应用
数字化技术
利用3D打印、口腔扫描等先进技术,为儿童提供 更加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机器人辅助手术
通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提高儿童口腔手术的 精度和安全性。
远程医疗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手段,实现远程诊断和 治疗,为偏远地区儿童提供口腔健康服务。
政策法规对儿童口腔健康保障
评估口腔发育
评估儿童牙齿萌出、咬合 关系、颌面部发育等情况 ,为制定个性化口腔健康 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风险评估
根据儿童口腔健康状况, 评估患龋齿、牙周病等口 腔疾病的风险,制定相应 的预防措施。
针对性治疗与护理措施
龋齿防治
针对儿童龋齿问题,采取局部涂 氟、窝沟封闭等防龋措施,指导 儿童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
家庭口腔保健用品选择
为孩子选择适合年龄段的牙刷、牙膏等口腔保健用品,确保安全、 有效。
家庭饮食结构调整
控制孩子高糖、高脂、高酸等食物的摄入,鼓励多食用富含纤维的 蔬菜、水果等。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口腔卫生知识普及
将口腔卫生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 育课程体系,让孩子了解口腔结
构、功能及常见口腔疾病。
正确刷牙方法教授
清洁方法。
牙周病治疗
对于患有牙周病的儿童,进行牙周 基础治疗,包括洁治、刮治等,同 时指导家长监督儿童保持口腔卫生 。

0_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标准[详]_2全

0_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标准[详]_2全
分析原因, 进行针对性 健康指导或 及时转诊。
服务要求
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
专业技术培训。 进行规范的儿童健康管理。 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
服务要求
加强宣传。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时间相
结合。 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应用中医药方法指导儿童提供生长发育与疾病预
学龄前儿童:4~6岁。 时间:每年一次。 地点: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 进行。 服务内容: ➢ 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 等情况。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 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
防。
考核指标
a. 新生儿访视率=年度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访 视的新生儿人数/年度辖区内活产数×100%。
b. 儿童健康管理率=年度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 随访的0~6岁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 0~6岁儿童数×100%。
c. 儿童系统管理率=年度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 求管理的0~6岁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 0~6岁儿童数×100%。
新生儿窒息 1无 2有 (Apgar评分:1分钟 5分钟 不详)
□ 是否有畸型 1无 2有
新生儿听力筛查 1通过 2未通过 3未筛查4不详
出生日期
□ □/□
□ □
新生儿疾病筛查:1甲低 2 苯丙酮尿症 3其他遗传代谢病
新生儿出生体重 kg
目前体重 kg

出生身长 cm
喂养方式 1纯母乳 2混合 3人工 □
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
姓名: 编号□□□□□□□□
性别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儿童期是口腔健康的关键时期。

正确有效的口腔保健指导对于儿童的整体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口腔保健指导的技术规范,以期提供正确、准确、全面的指导,帮助家长和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一、刷牙准确技巧刷牙是儿童口腔保健的基础,正确的刷牙技巧能够有效保护儿童的牙齿健康。

以下是一些刷牙的准确技巧:1. 使用适当的牙刷和牙膏: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软毛牙刷,牙刷头应该小而柔软,以适应儿童口腔的特点。

牙膏应选用含有氟化物的儿童牙膏,并根据年龄段使用适量的牙膏。

2. 刷牙姿势:儿童应坐在固定位置,头稍微后仰,使得牙刷的刷毛与牙齿接触,倾斜45度角,将牙刷刷毛贴近牙龈线,轻轻刷动,涂抹均匀。

3. 刷牙时间:儿童每次刷牙应该持续2-3分钟,用专门的计时器或歌曲来帮助孩子掌握刷牙时间。

二、饮食指导饮食习惯对于儿童口腔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饮食方面的指导:1. 减少糖分摄入:糖分是细菌滋生的主要源头,家长应该控制儿童糖分的摄入量,避免过多的糖果、饮料等食物。

2. 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儿童牙齿的生长和保护。

3. 适量摄入奶制品:牛奶和奶制品是儿童所需的钙质来源,可以帮助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三、定期的口腔检查和洁牙除了日常的口腔卫生护理之外,定期的口腔检查和洁牙也是保护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环节。

1. 定期的口腔检查:家长应该带领儿童定期到专业的口腔保健机构进行口腔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牙齿问题。

2. 定期的洁牙:儿童定期进行洁牙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防止蛀牙和牙周病的发生。

四、口腔保健教育指导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口腔保健教育指导的建议:1. 家长示范:家长可以充当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示范者,让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刷牙来学习正确的刷牙技巧。

2. 游戏教育: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对于口腔保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亲近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
术规范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0-6岁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

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

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
萌、滞留、反咬合。

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

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

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

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

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

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

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

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

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

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
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

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幼儿每天刷牙2次。

3岁以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

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儿童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保证刷牙的效果。

当儿童学会含漱时,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5.纠正不良习惯。

幼儿期尽量不用安抚奶嘴;纠正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6.口腔健康检查。

儿童应该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由家长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检查牙齿,请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

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7.局部应用氟化物预防龋病。

3岁以上儿童可接受由口腔专业人员实施的局部应用氟化物防龋措施,每年2次。

对龋病高危儿童,可适当增加局部用氟的次数。

8.窝沟封闭预防龋病。

窝沟封闭是预防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

应当由口腔专业人员对儿童窝沟较深的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

(四)转诊。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当予以及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口腔专业门诊进一步诊治。

1.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舌系带过短。

3.乳牙早萌或滞留。

4.乳牙反咬合。

5.龋齿。

四、流程图
五、工作要求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当为儿童和家长提供口腔健康指导,为儿童提供定期口腔疾病筛查服务,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转诊。

(二)从事儿童口腔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当接受儿童口腔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原卫生部疾控局印发的口腔保健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三)口腔检查应当在自然光线或良好照明条件下进行。

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追访转诊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