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1)

合集下载

名著研习:《三国演义》教案分析

名著研习:《三国演义》教案分析

名著研习:《三国演义》教案分析1. 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的教案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该作品。

2. 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背景和历史价值。

- 熟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故事线索。

-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

3. 教学内容- 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和重要事件。

- 解读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如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等,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整体的了解。

-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如忠诚、仁爱、权谋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 阅读和解析小说中的经典语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讲述,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内容。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小说中的选段和经典语句,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意义。

- 影视欣赏法:通过观看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 教学评价- 课堂讨论与提问:通过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理解程度。

- 作品阅读与解析:评估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作业与项目:布置相关作业或项目,如写读后感、创作相关作品等,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

6. 教学资源- 《三国演义》原著或简化版读本- 相关电影或电视剧片段- 课堂展示材料:人物介绍、情节梳理、经典语句等- 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7.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和背景- 第二课: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第三课:解读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事件- 第四课: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第五课:阅读和解析小说中的经典语句- 第六课:课堂讨论和作品阅读解析- 第七课:课堂展示和教学评价8. 总结通过对《三国演义》的教学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中国古代名著。

三国演义的调查报告(一)

三国演义的调查报告(一)

三国演义的调查报告(一)三国演义调查报告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讲述了三国时代各个势力之间的政治和战争斗争,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探讨三国演义的相关问题。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500名中国中学生和500名中国成年人。

调查内容和结果熟悉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知道三国演义,其中近5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熟悉。

最喜欢的角色在所有受访者中,最受欢迎的角色是关羽,其次是赵云、刘备和诸葛亮。

最喜欢的情节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最喜欢的情节是赵云单刀赴会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激烈的战斗场面。

原著阅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不到40%的受访者曾经阅读过完整的原著书籍,而约60%的受访者只是通过其他媒介如电视、电影、漫画等了解三国演义。

总结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和传承。

虽然原著阅读人数不太理想,但其影响力在其他媒介中依然存在。

我们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推广建议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三国演义,以下是本调查团队提出的一些推广建议:1.在校园开展三国演义文化周,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主题讲座,并举办相应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引入三国演义主题课程,将其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三国历史文化。

3.开展三国演义研究与创作比赛,鼓励各地青少年和文化爱好者深入研究和创作三国演义相关的文化作品,包括小说、诗歌、绘画、歌曲等等。

4.建立三国演义IP的形象宣传,通过提高影视、游戏等相关媒体作品的质量,塑造更加生动形象的三国英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结语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于三国演义的热爱和认识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我们也应该更好地利用好这部经典的文化遗产,为其传承和推广作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精选5篇)

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精选5篇)

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精选5篇)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精选篇1)我无比激动的在此翻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狡诈的曹操,谦虚恭谨的刘备,严谨与聪慧的诸葛亮胸怀狭小的周瑜……《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别具一格的性情,有着独一无二的吸引力。

笔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读者读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以智和勇来顺次展开的,不过我觉得智永恒是胜过勇的。

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徒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承担不了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合适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

像汉室阿斗,整日饮酒取乐,不理朝政,甘心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终竟至演出了让天仆人耻笑的事物,乐而忘返。

谁会想到一个国度的统治者能做出这么的时移俗易的事物来呢?暴虎冯河,大敌现时,只能抵死出征作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吕布在白城门上的楼服从谋臣的计谋,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假如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物和关羽申说白,哪里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

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

曹操,欺负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

假如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谋最强,一点儿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可以称作举世无双,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不过两私人都有自个儿致命的弱项:曹操多心,司徒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准是伏龙诸葛亮。

他那傲人的机灵,熟练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点人物,不过我觉得都还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领三江六郡的国家,能算做上是有计谋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时间的周瑜就记诵兵书,洞晓布阵。

通过一番刻苦的尽力尽量,终于当上了水上作战部队大都督,总统舰艇兵。

然而他太过于忌妒,死正当中年时。

从这些个人物和国度我们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关紧性。

《三国演义》研究报告作文

《三国演义》研究报告作文

《三国演义》研究报告作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一部描写三国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长篇小说。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以鲜明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和个人命运描绘得生动而具体。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三国演义》进行研究。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三国演义》是对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一种再现和演绎。

它涵盖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各大战役、著名将领和政治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人物命运等。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个人命运的起伏。

其次,从文学角度来看,《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它以史实为基础,融合了大量的曲折情节、精彩对白和描写手法。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对情节的合理安排,作者成功地给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

同时,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讽等,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从人性角度来看,《三国演义》展现了各种不同的人性特点和道德观念。

作品中既有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如刘备、关羽和张飞等;也有心机深重、欺诈狡诈的反派角色,如曹操和司马懿等。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读者可以反思人性的善恶之间的较量,以及道德观念对人物行为的影响。

总之,《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历史
研究的价值,还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和鲜明的人性特点。

通过对《三国演义》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学,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启示,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读三国演义研究报告心得

读三国演义研究报告心得

读三国演义研究报告心得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也是一部描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历史小说。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了解到三国时期是一个割据混战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地方的势力都在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努力,形成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诡计、欺骗、背叛等手段被广泛运用,使得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充满了戏剧性和复杂性。

其次,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智勇双全,被誉为“千古良相”,他一系列的计谋和智慧使得蜀国在那个时期显得异常强大。

曹操作为魏国的首脑,他的非凡才华和决断力使得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而刘备、孙权等其他重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也各具特点,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些重要的价值观。

例如,《三国演义》中强调忠诚,将忠诚视为一种最高的价值。

在小说中,许多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不顾自己的生命,坚守忠诚。

这种忠诚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进一步思考自己对于忠诚的理解和追求。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不仅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通过人物形象和价值观的描写,对于人
性和历史的思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智慧的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

作者:尼泊尔水果刀创建时间:2013-6-5 16:34:00《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

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选择了名为《<三国演义>的研究》的课题,。

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硕果累累,成果如下。

一.作者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晰。

与余为忘年之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致正甲辰复会,别后又四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贾仲名《录鬼簿续编》罗贯中(约1330年—?年)名本,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鲁迅推断他生活的年代为1330年—1400年。

二.艺术成就1.《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还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体会五篇

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体会五篇

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体会五篇《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下面是搜集的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阅读探究心得体会(一)《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人物。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对》中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具有江东三世,刘备凭何能与他们争强,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身份,他也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罢了。

凭什么能让百姓归心,凭什么能让卧龙,凤雏尽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

因为他对百姓好,宁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宁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所以百姓愿意跟着他。

因为他待手下好,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能让诸葛亮和手下诸位将领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切皆因他的仁爱。

刘备是仁的代表。

相较刘备,我则更偏爱诸葛亮,羽扇纶巾,八尺男儿,仅二十七岁之龄就拥有安邦定国之才,三国中的孔明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不着迷的人物。

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平定荆益七擒孟获自他在这本书中出现,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传诵。

更难得的是他的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事亲力亲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无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尽心竭力的兴复汉室。

他出山时曾说待功成之后必当归隐,但最后却在五丈原丢了性命,有一首诗曾叹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正因为他这些品质,所以我分外敬重他。

白居易赞他托孤既受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虽然他没有成功扭转三国归晋的结局,但他已成功改变了三国,没有他,就没有这个我心中的三国。

诸葛亮是智的化身。

凭心而论,其实我并不欣赏关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视清高,都让我无法从心里尊敬这个被万人景仰的关公。

但他的义是我所不能否认的。

《三国演义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

《三国演义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

《三国演义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三国演义专题研究研究性研究活动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探讨《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性研究活动。

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三国演义》的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了解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并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完成这项研究。

首先,我们研读了《三国演义》的原著文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理解。

其次,我们进行了文献调研,查阅了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评论,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三国演义》的研究现状。

最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让学生们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的方式深入探讨和理解《三国演义》的文化内涵。

4. 研究发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长篇小说,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哲理和道德教育的作品。

它通过精彩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变迁。

同时,它也传达了诸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如忠诚、仁爱、智慧等。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学生们能够领悟到这些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指导。

此外,我们还发现《三国演义》对于塑造历史形象和塑造国家认同感也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三国时期被广泛传承和研究。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形象逐渐被塑造为具有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的代表。

这对于弘扬国家精神和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性研究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三国演义》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参与讨论和研究,提高了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6. 参考文献- 罗贯中. 三国演义. 中华书局, 2015.。

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性学习总结

“走进‘三国’”语文研究性学习总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的新尝试,也是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作为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无疑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本学期,我校也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的课题是古典名著研究,上学期子课题为“走进三国”。

学生深入阅读《三国演义》,并撰写研究文章。

几个月来,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审美情趣,提高了研究与探究能力,养成了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习惯。

现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总结。

课题研究计划课题:中国古典名著研究子课题一:走进“三国”指导教师:梁敏研究时间:2012年9月——2013年1月选题依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段,多读书才能提高我们文化素养。

读书,当然要首选经典,首选名著。

然而,由于种种主观、客观原因,能主动去读名著的中学生很少,很多人干脆就选择了不读。

于是“中国古典名著研究”这个话题就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研究步骤:1、《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开题2、《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人物形象研究3、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浅谈《三国演义》的智谋运用基本安排:先读相关章节,再搜集资料、合作研究,后写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成果同学们通过阅读名著,开阔了视野,写人物评论,训练了写作;小组交流,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好处,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也学会了多种学习的方式,总之巡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每个同学通过个人努力、小组合作等形式,完成了不少于三篇的研究作品,收获很大。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一、收获(一)阅读成为课程,观念深入人心;阅读成为习惯,影响潜移默化。

原来的课程设置中,只有语文课,并没有阅读课,更没有研究课。

阅读和研究古典名著,成为和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是对传统课程设置的突破,引起学生观念的转变。

阅读课长期坚持下来,阅读便成为习惯。

学生接受名著中文化的营养,潜移默化,影响不可估量。

研究性学习1

研究性学习1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三国演义”研究第一部分:有关情况说明及课题研究过程一、课题名称:《三国演义研究》二、课题组成员:包惠康悦,瞿福力,何诗琪,周谞三、课题指导师:杨伟四、课题的来源与确定: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民间对其评价极高,诸如“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等出自《三国演义》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但我们应当认识到,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虽然以《三国志》为基础,但仍有大量虚构成分,很多人将《三国演义》视为正史是一种错误认识。

因此,要研究《三国演义》与罗贯中其人,就必须结合正史,还以历史以本来面貌。

从演义与正史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发现罗贯中的历史观与价值取向,从而深入认识《三国演义》的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1、演义与正史2、战乱、政变与社会矛盾3、文学成就意义:深入认识《三国演义》的价值六、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1、课题目标①培养收集、查阅和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表见解的能力。

②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误解和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需求,培养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2、方案设计⑴做好子课题的确定及分工①演义与正史②奸雄与枭雄⑵具体方案设计①查资料②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③写文章或撰写论文七、活动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查找资料。

本课题组成员带子课题分头去图书馆或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一个月后,小组成员开会,指导师参加。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筛选有用信息,确定不够、不全的资料。

第三阶段:继续查找资料,补充资料。

第四阶段: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寻找子课题的答案。

第五阶段:写文章或撰写论文。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一、引言。

《三国演义》开篇的背景,是东汉末年民不聊生的困境,常年的饥荒、疫病终究引发了天下大乱——“黄巾之乱”,从而开启了汉末三国的乱世。

而三国时代的英雄刘备、曹操、孙坚等人,也在讨伐黄巾的战争中脱颖而出。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篇一:研究性学习论文范例关于高中生上网的利与弊的调查研究班级:高二五班组员:吴婧文黄敏叶晓菲陈惠清陈声聪张少华黄仕炜李时萌组长:吴婧文指导老师:陈衍庄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们已进入网络时代。

而网络又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

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上网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

可目前,对自控力、善恶辩别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网络的社会管理不规范,学校网络课程内容还欠完善的情况下,“上网”造成了一部分人心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价值观错位,给学校的德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许多人对此忧心忡忡。

为了弄清学生“上网”处与弊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300名学生进行调查。

我们想通过这次的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目前我校学生上网的情况,以客观、公开的态度审视当前上网对中学生的利与弊,并研究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上网。

研究目的:了解中学生上网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现状产生的原因,针对现状、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

研究方法:1、发放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在校中学生。

2、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

3、咨询老师、专家等专业人士。

一、调查的情况(一)上网地点:35.5%的人回答是在外上网,不让家长知道。

(二)上网时间: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的占21.3%。

(三)假期安排:53.4%的学生利用上网来消磨假期时间。

(四)上网计划:被调查人中53%的人上网无计划。

(五)上网目的:66%的人上网是交友、聊天和寻刺激。

(六)上不良网站:29.4%的人接触过黄色或暴力不良网站,其中6.3%的人承认经常点击,10.8%的人曾参与赌博。

(七)网上心术:87.5%的学生说对网友不讲真话,网友的话他也不全信。

高二研究性学习材料(语文)三、三国智慧的启示(1)

高二研究性学习材料(语文)三、三国智慧的启示(1)
20 19 ~20 20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高 二 年级 班
课题(项》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 诸葛亮无
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 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 背景 是作者在《三国演义》中耗费笔墨最多的艺术形象。
在三国历史中, 诸葛亮是一个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他一直处于作品情节的中心, 当之无愧地成为全
签名:
年月日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题目
结题时间
课题组成员
执笔人
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从他的
忠诚和智慧两方面来看,他的忠诚感人,足智多谋和才华为世人皆知。忠于蜀
国的政权,忠于兴复汉室的事业,忠于刘氏两代帝王,是振兴汉室的臣子,这
也成就了他千古名相的英名。总而言之,在《三国演义》中不单单显示了诸葛
整理
成果展示
总结
研究方法:文献法 调查法 □实验法 □其它
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查找资料 2、从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分析其人物形象及
人格魅力
3、总结
计划访问的校内外专家:网上专家 活动所需要条件(如设备、器材、活动场地、经费及来源等) 电脑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如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图片资料、 摄像资料、模型等) 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同意开题
签名:
年月日
亮忠诚的性格,更显示了他的机智英雄,深谋远虑这种描写,既是客观合理的,
又是充满着激情的。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的鲜明艺术形象,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的文学史乃至干秋代的中国人心中永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诸葛亮
的形象被后人所敬仰,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思想收获:

【研究性学习】《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报告
通过全组同学的努力,我们的活动圆满结束。
课题持续研究方向或完善设想
努力方向:在反思中推进
1.加强研究过程实证化 针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 步改进和完善课题研究工作,加大项目研究力度,努力为下一阶段的 研究提供更充分的依据和更充实的鲜活的内容。
2.加强研究反馈经常化 一方面多与课题成员联系,以求各成员 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多与指导老师沟通,多管齐下,从而大 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人员条件:热情度较高,会尽力完成。物 质条件:上网和查找资料较方便。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有 1.上网查找资料,共同讨论 2. 文献法
研究人员分工
上网查询资料:组内所有成员 图书馆调查资料: 报告执笔: 资料整理:
阶段任务安排
分三个阶段实施 前期准备:形成研究方案,查找资料,做
好知识准备; 调查研究:实地调查,实验分析 汇总成果: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事材料,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 实的范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 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中国几千年的 历史,大部分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演义小说,但成就都没有超越《三国演义》 。
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课题研究体会
同学们能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 物的内在性格,并将《三国演义》中 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来。
活动结果及自我评价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满载而归。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明白研究性学习的辛苦, 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何为众人拾材火焰高。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
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 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 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 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 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 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 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 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 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精品文档】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0页)

【精品文档】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篇一:三国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报告表一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课题组长:课题成员:朱颖睿张杰张雨诗朱亦储张奕张钰凡指导老师:储小坤研究目的:研究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研究价值:通过对《三国》人物的研究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使同学们更了解自身的性格特征。

研究背景:《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影响深远。

它是广大人民认识三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军事、政治斗争和整个社会面貌的教科书。

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事例。

(二)采访法:对一部分老人和同学进行采访。

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进行讨论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各成员根据方案了解相关信息研究总结,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总结阶段完善,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成员分工:总负责:朱颖睿张杰计算机上网:朱颖睿张杰资料保管分析:张雨诗张钰凡张奕朱亦储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指导老师意见:审批意见:表二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活动时间及次序:201X年1月26日第1次活动地点:如东高级中学活动记录:活动主题:《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活动方式:一)文献研究法(二)采访法活动过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事例。

对一部分老人和同学进行采访,进行分析总结。

自我评价: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

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

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表三:课题名称:三国人物性格探析完成时间:4天课题组长:指导老师:储小坤课题报告内容摘要:诸葛亮:他不慕荣华,淡泊以明志,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奴役,“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一: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作者:尼泊尔水果刀创建时间:20XX-6-516:34:00《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

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选择了名为《的研究》的课题,。

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硕果累累,成果如下。

一.作者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晰。

与余为忘年之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致正甲辰复会,别后又四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贾仲名《录鬼簿续编》罗贯中(约1330年—?年)名本,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鲁迅推断他生活的年代为1330年—1400年。

二.艺术成就1.《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还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D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乃至今后华容道“义”释曹操。

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地扭曲了。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白帝城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

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

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

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

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张飞: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赵云: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研究性学习论文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研究性学习论文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研究性学习论文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是军阀相互攻伐.频繁发生战争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战争史。

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的是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的战争小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在描写战争的进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在描写战争时,注重人物的刻画,在紧张激烈的战争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成功的塑造出各种各样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小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

例如在赤壁大战中,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却横槊赋诗;赤壁惨败后他却“三次大笑”。

他在硝烟弥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败局中仓皇逃命。

仍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诸葛、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到底是无能之辈。

”这种败军之将反过来讥笑对手无能的反常行为.表现了曹操这一人物的独特性格:虽处劣势逆境仍雄心勃勃。

不坠青云之志。

二、在错综复杂的军事斗争中.以斗智为主赤壁之战,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百万雄师挥师南下。

企图一举统一中国。

丽孙刘联军只有区区八万多人,在赤壁一带抵抗曹军。

在战争开始前.双方进行了多次的斗智。

先是孙刘联军设反问计,使曹操杀掉统帅曹军水军的蔡瑁张允使曹操从主动陷入被动。

为战争后果埋下了伏笔;继而曹操使诈降计被识破。

反中周瑜的诈降计;曹操又依庞统之连环计.用铁锬将战船连接起来。

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战船和军营.狼狈退回北方。

从上述战争中。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双方的正面战争场面描写多不着笔墨。

而是用大量笔墨写了双方互使诈计,相互斗智的过程。

并且写得曲折生动,跌宕起伏,人情人理。

体现了作者在写战争时的主旨:以斗智为主,斗勇为辅。

三、通过对典型环境描写.突出每次战争的个性《三国演义》中,作者所写到的40多次战役、战争,决无雷同.这是因为作者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来描写这战争的。

三国演义教研活动记录(3篇)

三国演义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XX中学图书馆参与人员: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活动背景《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为了更好地挖掘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我校历史教研组特组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提升教师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活动内容一、活动开场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张老师主持,他首先对《三国演义》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二、专题讲座本次教研活动特别邀请了我国著名三国历史学者李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李教授以《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作品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罗贯中的创作意图。

三、分组讨论讲座结束后,全体教师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讨论:1.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分析2. 《三国演义》与历史的关系3.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三国演义》四、成果展示各小组讨论结束后,分别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以下是部分小组的展示内容:1. 人物形象分析小组该小组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主要人物入手,分析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人生轨迹以及作者对他们形象的塑造。

2. 历史关系小组该小组探讨了《三国演义》与历史的关系,认为作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了虚构的元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3. 教学运用小组该小组针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三国演义》提出了以下建议:(1)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故事进行讲解;(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3)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与反思活动最后,张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各组在讨论中的成果,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教师要深入研读《三国演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2. 结合教材内容,灵活运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丰富教学内容;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总结本课,意犹未尽
(出示)寄语: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质;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的厚度;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但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我们的人生梦想;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地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的美景,体验精彩人
第二次见魏军远去后无比高兴的笑,是胜利的笑,也是庆幸的笑。
第三次是对司马懿多疑愚蠢的嘲笑,也是对自己感到自豪的笑。也难怪司懿得知实情之后是又羞又恨又恼又悔。)(小结:胆大心细)
出示:一字评诸葛亮
有关诸葛亮的精彩故事,在文中有很多,就留待同学们课后慢慢去看了。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的一生,后人用一幅对联生动概括了他的一生。
三、学生话各路英雄
1、师:三国演义中提到的英雄人物有200多人,刚才同学们也提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英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去品味其中的一个人物,找出相关的情节,准确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师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对人物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书就要这样,读读、想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辩辩,议议,倾听别人的看法,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教学重难点
1、鉴赏人物形象,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鉴赏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授课类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语激趣
歌曲导入师:刚才我们听得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我们今天就要走进《三国演义》。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提到诸葛亮,大家两眼放光。确实,诸葛亮是三国的核心人物,书中关于诸葛亮的哪些章节你最感兴趣,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师: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屏幕。播放《空城计》视频,进行比较阅读。重点段落研读(出示):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师:书上描述了三次诸葛亮的笑。同学们思考下,这体现出诸葛亮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出示:第一次司马懿率兵兵临城下时的笑是为了迷惑敌人,是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是一种假笑。
(出示对联)这幅对联中包括哪些故事呢?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是无人能替代地,他是蜀国的柱石,蜀国的上上下下对他的感情也是非同一般的,相信欣赏到这里,原本诸葛亮这个单薄的人物现在已经开始有点血有点肉,变得稍微丰富些了。其实我们在品味书中的人物形象的时候,就应该像这样,从多方面从角度对体会,这样的人物才更形象更全面!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
授课时间节次
年 月 日 第 节
课程类型
探究课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三国演义》
课程目标
探究合作,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及主题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
2、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对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