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800字作文
《家》读后感(通用15篇)
![《家》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ef685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c.png)
《家》读后感(通用15篇)《家》读后感1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人类的导师,人们不能没有书。
我就经常会读些好书,来充实自己,并从中有很多的收获。
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我最近读的一本书-----《破耳兔的一家》。
一只小兔子,因为被蛇咬到了耳朵,从此他就成了一只耳朵的兔子,大家都叫他破耳兔。
在他的一生中,经历过无数次危险的事,但他每次都能通过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
他的妈妈为了救他,牺牲了,破耳兔是多么的可怜!破耳兔很坚强,也很聪明,他的这些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
有一次,他被一只猎狗追赶,那只猎狗对他是穷追不舍,破耳兔要是与猎狗赛跑,肯定是不行的。
他看了看自己的处境,充分利用地形,利用自己身体的灵活性,把猎狗引到一个地方,然后自己马上跑到另一个地方。
等猎狗明白了过来,破耳兔已经不见了,破耳兔用自己的机智成功引开了敌人。
从中可以看出,破耳兔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聪明。
我们遇到危险时,千万不要慌张,像破耳兔一样,充分开动脑子,总会化险为夷的。
这时,我想到了我自己,有时和小伙伴玩捉人的游戏,我只会不顾一切的逃跑,把自己累得气喘嘘嘘,有时还会被捉住,却不会利用计谋,把“敌人”引开。
我玩一会儿,满头的大汗,等我去捉别人时,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
我这一点怎么能和破耳兔相比呢,我没有他的聪明,爱动脑,我要向他学习。
动物也有值得去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不能小看他们。
我又想到了世上的人们,我们都抱怨身边的骗子太多了,怎么会越来越多,却不想想我们自己。
有些人遇到事,脑子都不动一动,直接就上当了,怎么去抱怨骗子,那自己的脑袋为什么不去好好地想一想呢?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都要去多动脑,我们聪明的人类,可不能连一只兔子也不如吧。
看了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有很多的收获。
我们一定要和动物成为朋友,友好相处,也一定要向破耳兔学习哦!《家》读后感2巴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方家庭。
《家》读后感15篇
![《家》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e8600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a.png)
《家》读后感15篇《家》读后感1《家》在巴金笔下,以辛亥革命前后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庭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高老头太爷;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败家子;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觉慧,觉民;最后一类是封建家庭的受害者,梅,段玉和凤鸣。
作者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和封建家庭的罪恶,更描绘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让我有所感触的必定是觉慧,时代的久远,可能使我不能正确体会到当时封建大家家庭的家规,究竟有多严,至少我能体会到晚辈对长辈命令的绝对服从,因为觉新说:正因为没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
我不反抗,因为我不愿意反抗,我自己愿意成为一个牺牲者!字里行间透露是一种无奈和迷茫,是一种懦弱。
其实不然,不能说其是懦弱和胆怯,更是一种被任摆布后的的麻木,是封建家庭,封建思想击碎着无数人追求幸福的梦想。
与其说是麻木,不如说是顺从。
而觉慧不然,在学生和军人的冲突时,觉慧满带热情地参加了学生的游行,即使被老爷禁锢在家中,而那颗赤诚的心却飞到府前,与其他学生并肩作战。
觉慧带带我一种震撼感,他用的不仅仅是言行,更重要的行动,抨击着黑暗,追求光明,满腔热血,不甘平凡,这就是觉慧,这就是他带给我带来的财富。
同样,另一方面,通过梅,端玉,觉新三人之间的恋爱关系,仅仅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却有力诉说着一段被封建操控下的婚姻。
相反,鸣凤和觉慧,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对于异性之爱又惊却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动和青涩,而却因为自己是一个丫头,粉碎着这美丽的一切。
这些美丽的女性遭遇了不幸。
正通过美的毁灭,作品很好地控诉测封建家族的罪恶。
《家》读后感2自从读过《肩挑一个家》这本书之后,我就对故事内容念念不忘,她的精神使我感到非常的感动!比起我自己,还差得远呢!书中的一个主人公赵乔乔,因为长得高,所以才刚刚开学第一天,就被同学们认成老师。
为此,赵乔乔曾多次在妈妈面前埋怨过她为什么要长这么高。
妈妈也感到疑惑不解,她刚出生时,比普通孩子都小,可是突然间,赵乔乔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开始溜溜地向上长。
《家》读后感(15篇)
![《家》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4cb07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0.png)
《家》读后感(15篇)《家》读后感1最近,我偶然翻到一篇小说,就是汪曾祺的《鉴赏家》。
刚翻开那本书,我根本就没有准备看这篇小说,因为鉴赏一类的东西给我一种呆板无趣的感觉。
等到我把其他的__都看完,实在没东西看了,才不情不愿地开始看这篇小说。
当然,说到现在都是一些题外话了。
主要想讲的是我十分庆幸没有错过一篇好的小说。
当我不情不愿地翻看它,只看了一个章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也许是汪曾祺描述的那个时代吸引了我,也许是他的质朴又生动的语言吸引了我,总之,我被迷住了。
我把那篇小说前后一口气看了三遍。
小说塑造了两个鲜活的人物:四爷和叶三。
四爷是一个真正的画家。
他在当时已经久负盛名。
他住在大红门里面。
叶三是个给大户人家送果子的,天天在红门里进进出出。
于是叶三有机会见到四爷。
他总是把最好的果子留给四爷,因为四爷爱在作画时喝点小酒,喝酒时只用果子作下酒菜。
叶三非常欣赏四爷的画。
四爷作画时不喜欢别人在跟前,只有叶三例外,因为四爷觉得叶三是真得懂画。
他觉得满意的地方,叶三总能说出它好在哪里。
叶三也很喜欢看四爷作画,他总是屏气凝神,在四爷画的相当满意的地方吸气。
在他们长时间的交往中,叶三得到了四爷的很多画,每一幅上都留个名。
后来四爷去了,他的画变得更值钱,很多人找到叶三家去,要买他手中的画,他都没有同意。
后来叶三也去了,他的棺材里除了他的遗骸就是四爷的画。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觉想起了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我觉得高山流水觅知音。
古往今来,对于美的感受,从来都不分阶级,不辨年龄。
真正的艺术是永恒的,真正的知音也是难寻的。
《家》读后感2当我读这个故事时,我不禁骤然泪下。
这是关于马戏团里黑熊的故事。
在马戏团里,阿宝是黑熊舞蹈队里的首领,而且舞蹈也很厉害,但是它却讨厌人们摸它鼻子。
还有一头熊叫圆球,它很乖,就是人坐在它背上它都不会反抗。
虽然它的舞姿也好,但是却比不过阿宝。
有一次,元首夫人驾到,于是马戏团里的人害怕元首夫人被阿宝弄伤,就叫配角圆球过去和她舞蹈。
巴金《家》读后感
![巴金《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45fcd4b65ce050877321326.png)
巴金《家》读后感关于巴金《家》读后感范文(通用12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巴金《家》读后感1家,一个爱、温暖、避风港的象征,但在巴金笔下的这个旧社会中的家却是恶魔、监狱、刽子手。
小说中,有很多情节让我感到悲愤,感到惋惜,感到痛心!但我暗暗为自我庆幸,正因吃人的封建礼制已被前人埋葬,我应当感谢他们。
在无数的可怜的性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爱的勇敢的人奋起而攻之,打碎了,幻灭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从前饱含女子血泪的旧路咱们不会重蹈,这是最大的幸运!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梅、琴、鸣凤、瑞钰都有不一样的性格和结果。
梅,因母亲的态度而与觉新擦肩而过,并早早地做了寡妇,在与觉新重逢后,又因自我的感情不能抒发而抑郁成病,吐血而死;琴,读了几年书,用心地与觉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婚姻,在觉新和觉慧的帮忙下最终取得了胜利,真心地在一齐,过着愉悦的生活;鸣凤,好一个烈女子!为了自我纯洁的感情,不惜抛弃自我的性命也不愿毁了自我,我真佩服她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选取这种壮烈的方式反抗;瑞钰,一个善良贞静的人儿,任人摆布,因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众人的排斥,被赶到城外的一间阴暗潮湿的房里,而他的丈夫觉新太懦弱,导致了她在生下云儿后离开人世,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
这些女性人物表现出了在封建社会里有太多的人做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
作为大哥的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的前程与美满的梦,但在吃人的封建礼制面前他不敢背负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理解了,忍受着别人难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长辈们表面上的暂时的友好对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失去了所爱的梅,失去了贤惠的妻子,失去了无数个反抗的机会,甚至还做过封建礼教的刽子手,逼二弟觉民完婚,但最后,他有了一点觉悟了,他最后帮忙三弟成功地逃出了这个可怕的“家”;觉民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他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凭自我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忙,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充满自信的新女性;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坚定,他带着一个单纯的信仰,不放下,向目标大步走去,要做自我的主人,不好有一丝遗憾,觉慧的反抗为他赢得了光明的前途,他最后摆脱了这个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为了事业失去了感情,牺牲了一个原本完美的性命。
《家》读后感(6篇)
![《家》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f3a95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b.png)
《家》读后感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名着,名字十分简短,叫《家》。
它的作者是众所周知的大作家李尧堂,笔名巴金。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成都地区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其中有好多人物,给我映像最深的是觉新、觉民和觉慧三兄弟。
可是他们家受着高老爷的封建控制,年轻力壮的他们虽说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可是又不敢顶撞长辈,暗恋着梅表姐的觉新只好被迫受父母安排娶了珏。
觉民喜欢着琴,可是高老爷给他订婚,他玩起失踪,最后终于胜利了。
觉慧喜欢着鸣凤,冯乐山却要纳鸣凤为妾,鸣凤最终投湖自尽……觉新愤愤离开了家,来到了大城市上海,参加革命。
可以说,这本书几乎是写的悲剧故事。
从这本书中,不难发现,巴金用羽笔揭开了封建制度的险恶,也描绘出来在温情的表面下,封建时的家庭存在着无数的勾心斗角,写出了封建大家庭的无耻。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么不好的社会条件下,依然有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们在社会上做着一系列有关于宣扬改革开放的活动,在封建家庭中英勇的斗争着,一代代青年逐渐的觉醒,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勇敢地、积极地站起来,封建势力再怎么强大,也敌不过这些年轻人,虽说这本书中那么大的一个家庭衰落了,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惋惜,可是从珏因为祖规而分娩时死亡的各种结果中,我们也可以发觉封建制度的不可取。
在历史这条波涛汹涌的长河中,我相信,《家》这本名着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它鼓励着青年们要追求新时代,做一个新青年,永远的循规蹈矩只会害了自己。
《家》读后感(2)《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
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
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高中(精选15篇)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高中(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271aa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3.png)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高中(精选15篇)篇1:巴金《家》读后感800字高中《家》是巴金最杰出的作品,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述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青年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个,既有专横、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只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克定,狡猾贪婪的克安等等统治阶层的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俄国的小姐梅,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瑞珏等等;以及接收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开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觉新,他虽然理解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可是处于“长房长孙”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异常是“孝”道的熏染,铸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顺从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妹们反封建的抗争,有屈从于封建势力的压力,维系着封建统治的权威。
这些人物都写得血肉饱满,个性鲜明,富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阔大的现实包容。
这是四个杯具,虽然发生在了几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的身上,可是却都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
梅和瑞珏都是觉新以往爱过的女人,而她们也都是封建主义的悲哀,她们同觉新一样,太软弱了,对于别人说的,哪怕自我明白是错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我心里,只会服从,不会反抗,他们的所谓“作揖主义”哲学纯粹是给在封建社会白白做出牺牲。
高老太爷在临死之前能够醒悟也称得上是一种庆幸吧,可是他醒悟地太迟了,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根本不能给这个家庭,这个社会带来丝毫的改变。
而鸣凤,她与常人不一样,她性格刚烈,虽然她的死也是白白牺牲,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封建主义)的任何注意,可是她宁死也不屈服于封建主义,至少她死得不窝囊。
《家》读后感800字5篇
![《家》读后感8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d9c4ae804d2b160a4ec0e6.png)
《家》读后感800字5篇《家》讲述了一个封建的家族——高家慢慢由辉煌走向衰落的故事.高老太爷是这个家族的统治者,一个封建礼教的代表.他做了不知多少年的〝四世同堂〞的好梦,及梦想成真时高家却沦落到了堕落的边缘.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家》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家》读后感800字1最近正在看一篇长篇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虽然暂时只看完《家》这篇,发现巴金老爷爷对其中的人物刻画可谓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我铭记于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爷爷不愧为伟大的作家.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当我读完第一本《家》后,给我的感觉真可谓身临其境,巴金老爷爷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抗主义〞,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身边最亲的人死的死,走的走.虽然他感到无比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却并没有让他改变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许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足以让他有所行动,他还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觉慧那边,但他并不象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在必要的时候也回积极主动的争取幸福,从这点上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他的.因此在整个大家庭中,只有觉民和觉慧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其他人则全是旧社会,旧体制的拥护者,可见觉民.觉慧和这个大家庭的隔阂有多么深,所以觉慧除了恨透了这个旧社会.旧体制外,也恨透了这个只有旧体制和旧制度的大家庭,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这个旧社会的决心.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觉民.觉慧两兄弟怎么和那个旧社会.旧制度作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为主题贯穿始终,让人看了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家》读后感800字2家,一个温暖,爱,避风港的象征,但在巴金笔下的这个旧社会的家却是恶魔,监狱,刽子手.巴金在其创作中塑造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这个家才稍有生气.小说中,有很多情节让我感到悲愤,痛心.梅,因母亲的态度而与觉新擦肩而过,并早早地做了寡妇,在与觉新重逢之后,又因自己的感情不能抒发而抑郁成病,吐血而死;琴,读了几年书,积极地与觉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在觉新和觉慧的帮助下,最终取得了胜利,与觉民逃离了这个监狱;鸣凤,好一个烈女子!为了自己纯洁的爱情,不惜抛弃自己的生命,我真佩服她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选择这样的方式反抗;瑞珏,一个善良的女人,任人摆布,因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众人的排挤,被赶到城外,而她的丈夫觉新太软弱,导致她在生下儿子之后离开人世,真是让人痛心惋惜.这些女性正处花样年华,却被封建礼制如此摧残,做了不必要的牺牲品.这个家族里的男性也同样性格迥异.作为大哥的觉新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前途与美满的家庭,但在吃人的封建礼教面前,他只好屈服,对长辈们点头哈腰,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他失去了心爱的梅,失去了贤惠的妻子,失去了无数个反抗的机会,最终有了一丝觉悟,帮助二弟成功逃出了这个可怕的家;觉民,有着进步思想,但并不坚定,他是处在进步与守旧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在大哥和三弟的帮助下,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自信女性;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坚定,他带着一个单纯的信仰,不放弃,向目标大步走去,他的反抗为他赢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终于摆脱了这个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为了事业失去了爱情,牺牲了一个美好的生命.他们是值得敬佩的,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们如此反抗,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如此幸福.但同时,高老太爷的封建思想,整个封建社会的腐朽,迷信夺取了多少年轻人的生命!〝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我会和巴金一样记住:青春是如此可爱,我们正处于美好的青春年华中,我们充满了激情,我们的心里洋溢着爱!那么就让它们作为我鼓舞自己的源泉吧!《家》读后感800字3《家》是历来高考学子的课外明珠的必考题,其作者巴金先生素来以进步的知识青年为主人公,暴露旧制度.旧礼貌.旧道德的罪恶来歌颂反抗和光明.《家》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以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孙两代冲突为线索.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我作为他的局外人,亦是可喜,同时也抹了一把辛酸泪.令我可惜之处莫不过是高家主人公高觉慧的反抗精神,他反对封建思想崇尚自由与创新.在那个极度落后的时代,等级观念深入人心.而他视其如草芥,爱上了高家公馆可爱.善良勤劳的婢女鸣凤.青年人正需如此,古往今来多少痴男怨女因家族反对.等级观念双双殉情,爱情的花朵尚未盛开就已枯萎凋零.不言而喻,封建势力是悲剧的开始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摧残者.作为新中国人都会为此义愤填膺,可在那个时代,新思想就如春节的火车票一票难求.可爱的觉慧带领了先进的思想与文化,实在是让人可喜!令我可悲之处有太多太多.作为高家长子,高觉新过早的担负起高家的一切重担,不仅为此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子,婚姻受到家庭的阻挠,心上人似林黛玉〝焚稿而死〞.而直接原因或许让你哑然失笑:两家本为亲戚因一次小小的争执便决意断送二人的婚姻.罗密欧与朱丽叶本就是悲剧,但他们的家族有着血海深仇.根本原因昭然若揭,实为可叹!婢女的丈夫只能是工人或是农民而绝不可能是其心爱之人.难道世间的爱情都是错的吗?为何本来美好的爱情要被封建制度打上沉甸甸的枷锁,蒙上灰暗的颜色.金庸先生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爱情的真挚和不计较得失.这是多么美好可爱的感情啊!新中国60年风风雨雨,正因其开放的婚姻制度促成了一段段美好佳缘.今日是中秋之夜,我突发奇想诞生了一个梦想便是家家传颂的天下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来源于开放的社会与人类坚持不懈的争取和追求,我坚信在这个开放的新时代,我的中国梦,总会实现!《家》读后感800字4家,在中国,在旧中国,是礼教的堡垒.巴金说,写《家》的目的,就是要〝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亡.〞是的,巴金用文字解剖着中国旧社会历史转变时期封建大家族的矛盾,并毫不犹豫地将它击溃.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而他自己也可以称得上是一股涌动在腐败糜烂的家庭中的激流,让人们看到了爱和恨,看到了希望.小说中的高家,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对联,可是封建的伦理和思想禁锢着年轻人,让他们窒息.自我谴责.矛盾复杂.负债深痛的觉新;被迷信观念残害的瑞钰;小小年纪,就要缠足的牺牲品淑英;不能自己选择幸福,受虐忧郁而死的蕙,还有刚烈.倔强,以死反抗的鸣凤;还有幼稚而大胆的家族叛逆者觉慧,他们都是封建家族的牺牲者.家,表面上肃穆庄严,黑色的大门.实际上,到处都是邪恶与畸形.巴金说:〝我不是在写消逝了的渺茫的春梦,我写的是奔腾的生活的急流.〞也许这急流缺乏理性,但却涌现希望.小说中,最值得礼赞的,我认为要数鸣凤了.鸣凤敢于越过礼教爱上少爷觉慧,并没有甘于做一个奴隶,起码不是做惯了奴隶.她对生活有期望,那就是觉慧曾发誓娶她.而鸣凤也诚挚地认为觉慧,即自己幸福和生命的维护者.当她在高老太爷的谈笑间被改变了命运时,她并没有屈服,也不以成为〝小老婆〞为荣,而是投湖自尽了,用死维护了自己的清白,幻灭了爱情的希望.尽管鸣凤死了但这确是给貌似〝人寿年丰〞大家族的一记耳光.尽管鸣凤的地位卑微,也不能说她有反抗意识,但她潜意识里和事实上维护了做为人的尊严.相对于这个刚烈的丫头.觉慧却未打开阶级的樊篱,最后放弃了这个爱她的少女.黑暗笼罩着高公馆,也许这个家的黑暗的角落里就有哀嚎和凄惨的声音.每一处角落,无处不在.有人认为这《家》里有巴金的影子,但无论如何,巴金为我们掀起了这个礼教堡垒的一角,让我们更懂得家的含义.不是枷锁,不是牢笼,不是禁锢,不是约束.现在的人,应更珍惜这个字眼.是港湾,是温暖,是安宁,是爱,用心经营,打破这个堡垒!《家》读后感800字5《家》是巴金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家》从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真实的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腐败.溃烂的历史.四个悲剧,虽然发生在了完全不同的四个人身上,但却都揭示了封建统治的罪恶.一是发生在鸣凤身上.年高六十的冯老太爷,要在高公馆中的丫头里选一个,当他的小老婆.而这灾难恰巧临于年仅十六的鸣凤身上.鸣凤与觉慧本有一段爱情,但却因身份悬殊,导致其成为悲剧.悲愤而又不屈的鸣凤在她新婚的前夜投湖自尽.二是梅.梅是觉新的表妹.他们两人的婚姻本已被认同,却因不合而曲终人散.最后觉新娶了瑞珏,梅却丧夫,成了寡妇,回到了娘家.可不幸的是,梅却患上了肺病.梅的父亲却是个封建守旧的人,不愿让其去看西方大夫.梅的病情越来越恶劣,最后她也在忍辱中去世.三是高老太爷.高老太爷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可就在此时,家中以陈姨太为代表的一群人,信起了封建迷信.大万内道士念法咒,陈姨太拜菩萨…着实把老太爷自己吓了一跳.陈姨太等人在觉慧的责骂下也羞愧而散了.高老太爷在临去世前,也顿悟了封建的毒害,可是没有对现有的家庭制度造成任何改观.也是迟了.四是瑞珏.高老太爷去世时,瑞珏也临产了.可是家里的太太却说,灵枢停在家中,产妇生产会有〝血光之灾〞.瑞珏不得不搬到城郊去居住,甚至不能见觉新一面.到最后,瑞珏难产,生下男婴后含着愤恨与泪水离开人世.梅和瑞珏一样,都是封建主义的悲哀者与牺牲者.同觉新一样,她们太过于软弱,只会服从,却从未说起身反抗.高老太爷在临死前顿悟,算是一种幸事,却为时已晚,未给被封建思想根祸已久的家庭带来丝毫改变.这三位女性的死,我是白白牺牲,根本不会引起人们对封建的思考.《家》反映的封建大家庭的包办婚姻的不幸,在当时有进步意义.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人们对封建的思想依旧尚存.封建社会带给人们的痛苦远不止这些.所以人们才要推翻封建,看到新社会,新希望.《家》读后感800字。
巴金《家》读后感范文6篇
![巴金《家》读后感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3ffe0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e.png)
巴金《家》读后感范文6篇巴金《家》读后感范文6篇巴金《家》读后感范文1家对于不同的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自古以来,数百句经典诗句都是思家颂家的。
贫穷时,家是一个窝,是寻找慰藉和温暖的地方;富裕时,家更是你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
家不是财富堆砌起来的空间,它一定要包含着情,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但是巴金笔下的家,却给了我不同的定义和感受。
我了解到了《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阅读后,我觉得高家就是个小社会。
里头性格迥异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他们的所爱却是命运极其的相似。
温柔的梅表姐,有着新思想的琴,被苦苦压迫的丫环鸣凤,这三个女子,即使出身不同,学识各异可是面临的痛苦还不是一样,一样不能自主婚姻,一样被封建的旧势力逼迫着,不反抗的就流着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法反抗的只能自我了解;反抗了的呢,像琴一样,我真希望她可以和觉民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幸福,可是看着巴老的那些描述,充满无法逆转的压抑情绪,我想,他们恐怕是不能相伴到白头了。
其中有一段话:“在高家,在这个大公馆里,鸣凤的死和婉儿的嫁很快地就被人忘记了,这两件同时发生的事情并没有给高家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大家只知道少了两个婢女,主人们马上又买了新的来代替,绮霞代替了鸣凤,翠环代替了婉儿,在人的数目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动。
在很短的时期中鸣凤的名字就没有人提起了。
只有在喜儿、倩儿、黄妈和别的几个人的心中,这个名字还常常唤起一段痛苦的回忆。
是吧,即使少了一个人,也不会让世界因此改变,更何况少的是两个微不足道的丫头。
”“家”在书中仅是一条线索,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才是灵魂的所在。
在当时的封建时代里,追求民主自由就犹如沙漠里的徒行者寻找绿洲。
巴金《家》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21篇)
![巴金《家》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0c5b8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a.png)
巴金《家》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21篇)巴金《家》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21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巴金《家》读后感作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巴金《家》读后感作文篇1读完这本书,我有许多感悟。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我十分喜爱它。
相信大家都知道并且都读过这本书,故事的内容就不需要介绍了。
看完这本书后,特别是了解了巴金的生平后,我真的觉得书中的觉慧与巴金本身十分相似。
残酷的现实确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亲死后四个月,二姐就患“女儿痨”死了。
她性情温和,从小熟读《烈女传》,她学到了许多封建“妇道”,知道作为女人,要顺从一切,忍受一切。
那本书里,有个寡妇因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个王妃,官里起火,她甘愿烧死,也不出来,因为怕失体面。
二姐熟读这本书后,显得与她年龄不大相符的沉默与忧郁。
祖父生日的三天后,她的生命就结束了。
大哥的处境十分困难,巴金是非常了解的。
大哥本来与一个从小在李家走动的巴金表姐很好,但是这门亲事后来没有成功,他用在祖宗神位前拈纸团的办法,选中了另一个姓张的姑娘。
大哥心事成虚话,虽满肚委曲,但也没有反抗,也从不曾想到反抗。
后来祖父死了,恰好这时大嫂怀孕,临盆在即,这就成为叔婶们打击他们的可趁之机,他们一方面在祖父灵堂前提出分遗产,一方面又认为祖父去世不久,长房在服孝期间,在家生孩子,将与祖父在天之灵相冲,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个偏僻的乡村去生产,说离开家里越远越好。
大哥在大家庭中与长辈因循、敷衍、妥协、服从惯了,并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让大嫂留下来在家生产的建议。
他最后还是拿着衣被陪着自己的夫人上轿,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来。
虽然,大嫂并不像《家》里的瑞珏那样难产而死,但当孩子弥月以后,大嫂抱着孩子回家,巴金看着叔婶们脸上所显露胜利者虚伪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对这个大家庭的憎厌。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5篇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dc73e655270722182ef7ce.png)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5篇《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_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巴金《家》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巴金《家》读后感800字1如果说,阳光马戏团动特演员中黑熊演员最棒,那么可以获得第一的一定是阿宝.阿宝具有天生的跳舞天赋,如果评队长,那也非阿宝莫属.阿宝的舞技通过不断地努力训练,有了长足的进步,会跳伦巴.探戈,恰恰.华尔兹等,什么音乐跳什么舞,永远不会搞错,真的很棒.由阿宝的身上我想到了很多,一则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阿宝平时训练的艰苦和努力.黑熊舞蹈家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坚持不懈攀登上了险峰,它这种先苦后甜的精神与吃苦耐劳的勇气,才使他最后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我现在也在董老师那儿学唱歌,但是我总也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只是在平时听听碟片,听听歌而已.而且有时董老师在教我的时候,我还不是很认真,没有照她的要求做,特别是肚子没用力,董老师总是微笑的提醒我:〝小肚子用力啊,不然怎么能唱出高的音调呢?〞有时由于对歌曲的不熟悉,而且还会走调,那董老师就会严肃的帮我指出错误.现在看看阿宝的训练,我真的觉得很惭愧,其实不光是唱歌,在学习中我也是一样的,总想偷工减料,课文少读几遍,有些作业能不做就最好不做,一定要做的时候我也是乱做一通,结果呢,错误百出.想想真的很惭愧,没有阿宝的这种精神,我能取得成功吗,我真的要努力把声练好,肚子用力,该高音就高音,高低音要分配好,唱好每一首歌,做到吐字清楚,音调准确.二则是一定需要有舞台展现自己,让自己不断地得到煅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我学会了《红领巾心向党》.《小小美人鱼》等歌,而且我都能一字不漏地把歌词背下来.在这次班级的〝月〞会中,我鼓起勇气,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向了讲台,为大家表演唱了一首歌.其实我事前也是经过不断地挣扎地,非常的紧张,生怕一时唱错了,或忘词了,在同学面前出丑了该怎么办呢?结果呢,由于瞿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善意的目光,我一时间就不那么害怕了,富有表情地演唱了《达娃和》,同时还配了一些动作呢.阿宝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象阿宝一样努力!巴金《家》读后感800字2《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描写四川成都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高公馆的故事,立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的生存状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告诉了我许多道理.小说的主人公觉新.觉民.觉慧.鸣凤……这些人物都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寄托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其中,觉新的形象最为深刻.丰满,耐人寻味.觉新是封建世家的子孙,自小就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在他的性格中,与善良分不开的就是懦弱.本来,觉新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想做一名化学家,并准备去上海.北京的大学去进修,但中学毕业以后,他被父母召回家,与一位从未谋面的女人结婚.父亲死后,所有的责任又落在他的肩头.她的青春朝气和梦想在沉闷的家庭生活中消磨.他不惜花费时间,陪家中的女长辈买东西,他顺从祖父及叔叔,阻止弟弟违抗祖父的话.他在这种自我麻痹中作者封建势力的俘虏.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他也与弟弟如饥似渴地阅读著作,觉新对封建礼教.家族制的罪恶,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出于自身的懦弱,他还是无法像觉慧或鸣凤那样断绝得干干净净.当年轻时热恋的梅表妹和因躲避〝血光之灾〞在外难产而死的瑞珏死去,觉新才彻底明白自己的这些悲剧原来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而因为自己的懦弱他甚至连自己的爱人都保护不了.最后,他终于鼓起勇气,瞒着家里其他人,帮助觉慧筹借路费,送他离家.觉新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从反面激励着当时的无数青年为崭新的生活而抗争,可谓是巴金笔下不朽的人物形象.读完了《家》这本书,我心潮澎湃,不知是为了觉民与觉慧的胜利而欢喜,还是为了琴与鸣凤的大胆而喜;或者是为了瑞珏与梅的遭遇而悲泣,高老太爷的专制受到了打击而歌……总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我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家》中描述了封建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给予我们创新动力,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千万不要像觉新那样一生充满遗憾和内疚.在历史的洪流中,这本书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它是我们新文化运动的见证!巴金《家》读后感800字3读完一本书,有很多感想,想要写读后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巴金的《家》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样一本给我很多感想的书.我来谈谈我的感想吧!经过一个寒假的时间,我终于将巴金的《家》读完,这是一本反映了一个时代变迁的书.《家》以巴金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巴金老爷爷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家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家来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三兄弟中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抗主义,是旧社会.旧体制的积极的拥护者;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老三觉慧那边,但他并不像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对于进步先进思想十分接受,但意志不坚定,在必要的时候也会积极主动的争取幸福,从这点上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他的;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是的,在《家》中描述的这七十多个人物,各有各的鲜明特点,他们中大部分是旧社会.旧制度的拥护者,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但也有像觉民和觉慧这样少部分的旧社会.旧制度的批判者,进步先进思想的接受者.也就是有了这些人,才使五四后中国人民慢慢觉醒,开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那个黑暗的年代永远地过去了,但《家》在批判那个时代的同时正昭示着青春的可爱,对啊!青春是多么的可爱,我们正处于美好的青春岁月中,我们充满了激情,我们的心里洋溢着爱!只要心中还有梦,就能忍住多少痛.无论什么事情发生我们心中都要有梦.只要心中还有爱,那就离快乐很近,离幸福不远了!巴金《家》读后感800字4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题记若人生如戏,无论你出演的角色是好是坏,也要将其演得最出彩……或许我们应该赞美这个年代,因为更好的通讯拉近了与父母朋友之间的距离,所以,这个年代是幸运的,我们有更好的物质资源.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傅聪傅敏年代所不可及的,他们的父亲傅雷是呕心沥血,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对比我的童年,我与父母的生活比书中傅家父子的轻松多了.或许是教育方法的不同,傅雷对孩子是非常严苛的,对艺术.对学业傅雷更是一丝不苟.在艺术上,他给傅聪过分严厉的教训,甚至不惜暴打.我很难想象父亲会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去逼迫孩子学习,走上正轨.不过也正是如此才使傅聪学业有成,成为了钢琴家.在学习上,傅雷也一样逼出了个杰出的教师傅敏.可是否一心一意对待某件事,就一定能做好呢?我的父亲对我也是严加看管,可十四个岁月,他从未打过我一次,即使在他最生气的时候,我对父亲是佩服的.傅雷爱祖国,爱艺术;父亲爱厨艺,爱家园.傅雷的信中,字里行间无不突显出其对祖国的热爱,对长子傅聪钢琴方面的指导又是那样准确.父亲则让我深刻体会到家与亚迪的区别,他总让我得到惊喜,而非傅雷般令人触目惊心.父亲将自已的空余时间都放在了家里,给予更多的陪伴,他除了上班公事,几乎都在关注我的成长.过去的年代,〝家书抵万金〞.分开时傅雷笔下第一封信就是对孩子的道歉及忏悔.我们每个人在有了孩子后,一定都会想让他过上最好的生活.可又有那个会像傅雷那样心一横,亲手为了学业毁掉孩子的童年?由于那个年代的通讯只能靠书信来传递信息,那时有微信,有QQ就好了,可惜时代没有同情他们,以信的唯一形式切断了父与子声与声的联系,在笔触间寻找他们共同的回忆.或许此时在学习的我们,见到父母发出一条条长长的通话条会置之不理,并反复强调要他们发文字,可他们依然如初.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又会有谁会认真听完,感受三言两语间夹杂的温暖?少矣.人生如天平,你先往苦的那边放去时间,那么幸福快乐就会立起来.巴金《家》读后感800字5这两天都在看巴金的《家》,没事翻来看看,也摘抄了不少.说来惭愧,要不是今天要写读后感,可能这本书还得再陪我几天.为了这篇读后感,我可是煞费苦心,早上老早起来了,刚睁开第一只眼就开始看了,还有半本呢,今天必须完成.言归正传,《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我看的第一部巴金的书.总的来讲,本书还是挺具有特色的.《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然而,他们所走的人生道路有所不同.小说中的人物有许多,其中有的及其专横,高老太爷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高老太爷是巴金笔下个性鲜明,内涵丰富复杂而又富于立体感的封建家庭统治者形象.他可以随意给人定罪,胡作非为.他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封建道德的化身,是典型的封建势力的捍卫者.小说自来就由矛盾构成,和高老太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青年.觉慧是作者竭力塑造的形象.巴金在他的序中这样写到:〝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觉慧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会的弊端.同时,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乘着不停东流的绿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巴金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动荡的社会.在封建社会日趋瓦解的时代,有些人选择了固守,然而大部分人,选择了顺着时代潮流的方向.封建社会是黑暗的,所以书中闪耀着的青春的色彩,自然成了一个亮点.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并不会因为有什么不进步的羁绊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时代的潮流.在走过的途中,它会迸发出应有的水花,这就会形成一股股奔腾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巴金《家》读后感800字。
《家》读后感(15篇)
![《家》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8ca5e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03.png)
《家》读后感(1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读后感1很喜欢蒙曼老师,《武则天》系列最早断断续续在百家讲坛电视版看过几集,这回花了七个多小时全文拜读了,感觉受益匪浅。
“上承贞观、下启开元”,这位了不起的传奇女帝为中国历史书写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敢于挑战传统、搏击命运,她有勇有谋、知人善任,同时又有天时好运的眷顾,所以成就了她非凡的一生。
本书相当于武则天的人物传记了吧,蒙曼老师把她的经历概括得非常全面、客观,纵使有些历史的真相已经无从考证,但这正是研究历史的动力和快乐,而且我们能不断有机会站在历史之外来评说历史,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总的来说,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在今天,身为女子的我,读完比书也仍有无限启发。
感谢所有不断发掘真相的历史专家学者们。
《家》读后感2清晨,风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在我的身边绕来绕去。
我一只手拿着书,一只手放在旁边,正津津有味的看着《千家诗》我最欣赏的是和贾舍人早朝这首诗,“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阕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欢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雄鸡报晓,曙光照在长安大街上已经显出寒意,京城里黄莺婉转啼叫,春色将尽。
在拂晓的钟声中皇宫的一扇扇大门打开,玉阶上的宫廷仪仗队簇拥一行行上朝的官员。
晓星初中落,那鲜花欢迎佩剑戴玉的朝臣;晨露未干,柳枝轻拂着旌旗。
只有在中书省做官的贾索舍人,他的一首早朝诗有如阳春白雪,让我们难以唱和。
不得不承认,古代的人非常注意时间,上早朝的时候没有一人迟到,即使很寒冷,也不会迟到。
阳光从窗户穿过来,在手中,在书页上跳跃,这本《千家诗》让我铭记在心,使我更加喜爱古诗。
《家》读后感3清晨太阳才刚刚升起,我就手捧着一本书。
津津有味的看着千家诗。
我最欣赏的是和贾舍人早朝这首诗,“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家》读后感精选15篇
![《家》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4cd95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60.png)
《家》读后感精选15篇《家》读后感1当我看完了《家》这本书,抬头望着正在尽兴玩着ipad的弟弟,才从高公馆那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中穿越回来。
巴金用自己的创作向旧社会旧制度进行猛烈的抨击,生动形象的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在巴金的笔下,通过对青年一代勇敢抗争的描写,展现了在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放射出的一线光明,充满洋溢着信心,希望和力量。
《家》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个性鲜明的,既有专横、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制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
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纯洁、刚烈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瑞珏。
以及接受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整本书都给人以压抑凄惨的美感,更有觉慧的.一种从内心涌出的热流,炽热而奔腾,在黑暗中冲撞,头破血流的寻找着新世纪的出口的激情。
我想可能很多年后,即使忘了这本书的故事情节,但不变的是这本书的味道。
《家》读后感2某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套书,其中有一本书和我相遇并擦出火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为《法老的探险家》,大概讲述了公元前1472年,米内迈斯是个孤儿,被他的舅舅卡玛克庙的神父收留,同时他也是法老图特摩斯的好朋友。
法老和他的嫡母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一齐统治埃及,女王打算派出一支探险队去神秘的国度彭特,图特摩斯决定让米内迈斯参加,一场去往彭特之地的奇妙探险之旅开始了……故事以这个叫米内迈斯的小男孩儿的日记的形式展开,形式独特新颖,每一篇日记都相当于一个小故事,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充满着童真童趣但又不失惊险。
每篇日记能够单独成文,数篇日记又汇聚成一个长篇历史故事。
故事的情节扣人心弦,故事主人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当年的历史,使我仿佛置身于书中,与主人公一齐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巴金《家》读后感10篇
![巴金《家》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b0a72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41.png)
巴金《家》读后感10篇巴金《家》读后感10篇《家》是巴金最杰出的作品,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下面是10篇巴金《家》读后感,为大家提供参考。
巴金《家》读后感1还有像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的贪官,他们运用自己的小聪明,毫无顾忌地从公家手中“榨钱”,是样样不缺。
社会中也有像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的青少年,他们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由于承受不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甘堕落。
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总之,《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并不会因为有什么不进步的羁绊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时代的潮流。
在走过的途中,它会喷发出应由的水花,这就会形成一股股奔腾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巴金《家》读后感2整部小说以“五四”户外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过程。
这个家庭拥有着华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门大家世代书香,其实在这层光鲜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爷为首的那些所谓的“卫道”“护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们不追随时代的发展趋势,固守旧制,压制一切反抗,竭力维护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这一类的旧话。
有这样一个封建的大家庭,这对于期望新生活却身为长孙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的觉新来说无疑是道枷锁,将他的身体心灵牢牢禁锢着,在矛盾,挣扎,痛苦,懊悔中艰难过活。
书中这样写道:“‘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对他的确有很大用处,就是这样的‘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
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我并不觉得矛盾”,因此,他坦然地以便读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边继续地过旧式的生活。
《家》读后感800字高中5篇
![《家》读后感800字高中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1e3a5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d.png)
《家》读后感800字高中5篇《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春》和《秋》都是《家》的续集,这让我想到,虽然对这个家已经无望,却还是有着对春的期盼!春最终也不过幻梦一场,必定进入的是悲凉的秋。
但认为,“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就要过去了!”一起来看看《家》读后感800字高中,欢迎阅读!《家》读后感1有人说,家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在你寒冷的时候,它可以带给你最暖和的关心;有人说,家就像是一潭清亮的池水,在你口渴的时候,它可以带给你最凉爽的感受;也有人说,家就像是一双温顺爱护的大手,当你感到懊丧之时,它可以让你振作起来。
家,赐予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支持,由于有了家,我们才有了赖以生存的空间,也是由于有了家,我们才体会到了世间真情所在。
秋风瑟瑟,落叶飘尽,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家族的沉落、衰败,除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悲伤,我们并不能去做些什么。
可是,当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道路时,当我们无法获得自己应有的那份自由时,当我们不能深情地对一个所爱的人表达真情时,我们所感到的,还仅仅是悲哀吗?全部的压迫接踵而来,我们所面对的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是望不究竟的深渊,一切的盼望好像在一瞬间也灰飞湮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时代的变迁,铸就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篇章,同样的,也印染上了无可避开的污迹。
从前的一切已然失落,但它们却照旧在坚韧反抗,它们不想让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吞噬,它们就像一块块悬立在山涧边却照旧稳如泰山的巨石。
这些腐烂的巨石用浩大的身躯遮挡着盼望的阳光,但他们却曾不知,新嫩的树苗已然在它们脚下生根发芽。
家,这片曾经安详的土地,如今却变成了几代人之间的战场。
幽静的湖水,就像一张漆黑的大口,毫不留情地吃掉了一颗稚嫩女子的心;安静的湖水,又像一个安静的避难所,让渴望自由的人们,在这里唱歌,唱歌出了自己的心声。
歌声飘向远方,飘向那陡峭的悬崖。
歌声推动着巨石,那并不是无为的反抗,而是一种渴望,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妙生活的渴望。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3篇)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c0c59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b.png)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3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巴金《家》读后感800字(3篇)【导语】:《家》是巴金写的一部很知名的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读完家之后有很多的感受吧,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巴金《家》读后感,来了解一下吧。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f5e57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8.png)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巴金《家》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有你在,灯亮着”,巴金先生的去世让每一名读者感到遗憾和悲伤。
我并非是个热爱看书的人,最初的相识也只不过是教材书中载选巴金先生的几篇节选,还记得为《雷雨》在老师的课堂上演绎,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体味封建社会下带给我们的启发,称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实读者,唯一接触完整的一本书《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细细回味了一遍。
《家》这部小说是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大家庭中说起的,讲述了那一代人对自由,对爱情,对创新中国的梦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们三兄弟做出的不同决定,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爱还是恨,是走还是留以及这些决定带来的不同后果,越是读到后面,情节越是起伏不定,内心越是激动不已。
《家》中塑造了一个封建压制极其严重的大户人家,在这个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
觉新无疑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种悲剧,曾经深爱着梅,但让他的父亲用占阖的方式决定了他的命运,娶了瑞珏。
他爱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听从别人的鬼话,将待产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难产而死。
他含泪忍受一切不义行为,不敢吭一声,他活着,只为敷衍,豪无主见,这也正是旧中国的悲哀。
然而丫头鸣凤对觉慧的不渝也是一个悲哀,这个悲哀是这个社会造成的,但麻木的人们不以为然,在他们心中丫头拥有的权利不同于他们,他们是物品,可以当作人情相送。
而觉民则不同,当他得知与冯家小姐定亲时,为了自己的梦想毅然选择离家,最终他在这个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胜利的人。
巴金《家》读后感800字精选篇2终于读完了《家》的最后一页,心中澎湃的浪花却没有平息。
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带给了我欢笑,悲伤,气愤,和失望……《家》描述的是一个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欢离合。
在这样的家庭中,有着不可避免的明争暗斗,纠纷,不公与压迫。
但又因为身处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期,却也有令人感到惊奇的反抗。
在封建社会的残酷迫使下,一群年轻可爱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带着血和泪,带着控告与悲愤的呼声。
《家》读后感 (15篇)
![《家》读后感 (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2aeef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a.png)
《家》读后感 (15篇)《家》读后感 1这次寒假,由于时间不足,匆忙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说完全看懂摸清。
只能稍微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个成都地区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
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代表传统封建的势力。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新的弟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笔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揭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无耻。
另外,他还描写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渐觉醒和反抗。
封建势力虽然强大,但那毕竟已成为过去,和现代社会发展相悖,始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和遗弃,即使觉民、觉慧不站起来反抗,还会有千千万万的人站起来。
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另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
一个如此庞大的的家庭衰落,虽然有点可惜,但封建专制始终是不可取的。
在这些充满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细节的描写。
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辞,景物仿佛就是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
比如小说一开头写风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馆以及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
《家》的另一个特点是洋溢着纯洁浓厚的青春气息。
这种单纯而自然的气息,正如巴金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读后感800字作文
家,一个温暖,爱,避风港的象征,但在巴金笔下的这个旧社会的家却是恶魔,监狱,刽子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读后感1
《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
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
然而,他们所走的人生道路有所不同。
小说中的人物有许多,其中有的及其专横,高老太爷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高老太爷是巴金笔下个性鲜明,内涵丰富复杂而又富于立体感的封建家庭统治者形象。
他可以随意给人定罪,胡作非为。
他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封建道德的化身,是典型的封建势力的捍卫者。
小说自来就由矛盾构成,和高老太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青年。
觉慧是作者竭力塑造的形象。
巴金在他的序中这样写到:“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
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
”觉慧正是这样一
个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会的弊端。
同时,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乘着不停东流的绿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巴金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动荡的社会。
在封建社会日趋瓦解的时代,有些人选择了固守,然而大部分人,选择了顺着时代潮流的方向。
封建社会是黑暗的,所以书中闪耀着的青春的色彩,自然成了一个亮点。
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并不会因为有什么不进步的羁绊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时代的潮流。
在走过的途中,它会迸发出应有的水花,这就会形成一股股奔腾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家读后感2
巴金笔下的《家》描述了一个五四时期封建的大公馆里。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个三兄弟,姓高,名叫觉新,觉民,觉慧。
高老太爷是这个家庭的权威。
三兄弟都有着创新的的精神。
大哥觉新是一个忍受者,他虽然有着新思想。
他是这个大家庭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待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的重担子都落到了他的身上。
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忍受着家庭里任何命运的不公,忍受着自己心爱的梅表姐默
默的守寡而不能陪伴在她的身边,忍受着爷爷的任性妄为……他只是一个忍受者,仅仅只是一个忍受者。
和觉新比起来,觉民就比较开放多了。
他和弟弟觉新一起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不久后,觉民爱上了张太太家的女儿,琴。
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
觉民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里教书。
觉慧是这三兄弟中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
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
最后觉新终于领悟到了是旧的制度、礼教和迷信夺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和他的前途。
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觉民一起,助三弟觉慧终于逃离了这个家,使他们被束缚着的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我认为觉新,觉民和觉慧就是现在社会中三个不同的人群。
觉新就相当于社会中刚刚毕业求职的大学生们,他们不停地去聘职,而他们只能听公司老板的命令。
对于这些,他们只能默默地承受,他们不敢对老板倾诉,也不敢反抗,他们就像觉新,在这个大公馆里面,不敢说话,不敢反抗。
觉民觉民就像现实中的中
年人,非常稳重,成熟。
而三弟觉慧就像冲动的青年,不顾后患地去追求。
这样虽好,但是不顾后患未免表现得太冲动了。
《家》是巴金的著作,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中旧制度的无情,它给我的印象很深。
巴金说:“我不要单给我们的家庭写一部特殊的历史,我所要写的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在那些家庭里常常见到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
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
我要写一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灭亡……我写《家》的动机也就在这里。
”
家读后感3
“我们是青年我们,我们不是畸人,我们不是愚人,我们应该追求属于我们的幸福。
” -------《家》
我喜欢看巴金的《家》这本书,喜欢他对觉新,觉慧,觉民三兄弟的刻话。
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应有大好的前程与美满的梦,但
他在吃人的封建礼制面前屈服了,接受了,忍受着别人难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长辈们表面上的暂时的友好对待,成了一个"无抵抗主义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
因为他的懦弱他相继失去了自己的真爱梅,善良贞静的妻子瑞钰,还有自己的儿子。
是他的
懦弱害了他们,是他的顺从扼杀了他自己。
然而,他却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灭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挣扎,但最后,他有了一点觉悟了,他终于帮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这个可怕的”家”!
觉民,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他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凭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助,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充满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说是《家》中最幸运的一个了!
觉慧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喜欢他的坚定,喜欢他的执着,喜欢他身上时刻都带着的青春气息。
我想他也是巴金最喜欢的人物吧,不然他怎么这样写到“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
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
”我想觉慧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就是他想说一切的寄托者吧!
其实书中很多地方描写着污秽的社会现象,但我想,巴金先生想告诉我们的主要是那种先进的,勇于冲破一切的思想吧。
所以我们暂不说那些污秽的现象,说说觉慧和觉民吧。
觉慧和觉民是那种想追,敢追的人。
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是幸福的,他们也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