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差别范文
日美企业管理异同
日美企业管理异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和美国两个国家的企业管理方式也逐渐呈现出一些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就日美企业管理的异同进行探讨,以期增加对于不同管理方式的理解和认识。
一、管理理念与价值观的不同在日本,企业管理更加注重稳定性和长期发展。
日本企业通常追求组织内部的和谐与稳定,注重员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利益,强调长期雇佣制和员工忠诚度。
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企业也会为员工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专业素质。
而在美国,企业管理更加注重企业的竞争力和利益最大化。
美国企业通常更倾向于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自由选择。
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相对更加独立,员工在职业发展上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竞争力。
二、组织结构和决策方式的差异日本企业通常采取层级化的组织结构,决策过程相对较为缓慢。
企业内部有明确的等级制度,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相对较为频繁,决策需要经过多个层级的审批和确认。
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定和和谐,但在适应变化和快速决策方面相对较为困难。
美国企业通常采取平面化的组织结构,决策过程相对更加灵活和迅速。
企业内部强调员工之间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在决策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
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快速决策,但在组织协调和员工管理上相对更加困难。
三、员工福利和工作文化的异同日本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关照比较全面,例如提供长期就业保障、支付丰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以及强调工作和生活平衡等。
日本企业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各种福利和培训机会,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美国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关照相对较少,更注重在薪酬上的激励和奖励。
美国企业注重员工个体的发展和成长,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追求个人职业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奖励机制。
四、创新能力和风险承担的差异日本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相对较为保守。
日本企业在研究开发上更加注重稳健的积累和长期投入,通常会依靠内部研发,以确保质量和可靠性。
欧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
欧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欧美和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对两种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的一些主要特点。
1.组织结构与权力分配:欧美企业通常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强调员工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管理层相对较少,决策权在公司内部分散。
相反,日本企业采用层级制的组织结构,决策权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日本企业更加稳定,有助于实现长期战略目标。
2.决策过程:3.领导风格:在欧美企业中,领导往往具有激励和启发下属的特点,倾向于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
管理者更注重与员工的平等关系,倾向于激发员工的潜力。
相比之下,日本企业的领导风格更加权威。
领导者更强调纪律性和遵循规则,鼓励员工遵从集体决策的原则。
4.培训和晋升模式:在欧美企业,员工通常通过个人能力和成果来获得晋升机会。
公司也会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机会,以提升其技能和能力。
相比之下,日本企业更注重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晋升更多基于员工在公司中的工作经验和时间。
5.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欧美企业更加注重绩效评估和个人激励。
员工的绩效评估通常是根据个人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完成。
而日本企业的评估方法主要基于团队的绩效,重视员工的整体工作表现。
激励机制也更加注重员工的长期稳定和忠诚度。
6.公司文化与价值观:欧美企业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化,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公司的文化更加注重创新和市场导向。
相反,日本企业非常重视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
员工对公司忠诚度较高,公司文化更加注重以团队为核心的合作和协调。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只是对欧美和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一些主要特点进行了简要比较。
在实际情况中,不同的企业可能会选择各自适合的管理模式,并且这些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
简析美日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及其适用范围
简析美日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及其适用范围1. 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和日本作为两个经济强国,其企业管理方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简析美日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并探讨其适用范围。
2. 美国企业的管理模式美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注重市场竞争和利润最大化。
以下是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2.1. 创新和创业精神美国企业鼓励员工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
他们注重个人的自由和能力发挥,并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这种开放的创新文化有助于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2.2. 奖励和激励机制美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强调奖励和激励机制,通过给予员工股权、奖金和晋升机会等来激励员工。
这种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2.3. 平等和开放文化美国企业注重员工之间的平等和开放文化。
他们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批评,并乐于接受来自各个层级的建议和反馈。
这种开放的沟通和合作文化有助于促进员工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3. 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团队合作和长期稳定发展为特点。
以下是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3.1. 长期稳定发展日本企业注重长期稳定发展,对员工的雇佣关系通常是终身制。
他们致力于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倡导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3.2. 团队合作和共识决策日本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和共识决策。
他们注重员工之间的协作和互相支持,在企业决策中通常通过座谈会等方式寻求共识。
这种团队合作和共识决策有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员工的参与感。
3.3. 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日本企业以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为核心原则。
他们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并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种持续改进的文化有助于日本企业提高竞争力。
4. 美日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4.1. 创新与稳定美国企业注重创新和市场竞争,更加灵活和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而日本企业更注重长期稳定发展和团队合作,更擅长保持企业稳定和持续发展。
美日中小企业比较研究
美日中小企业比较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中小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重挑战。
美日两国的中小企业也是如此。
本文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梳理和评述相关理论为起点,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中小企业为目的,以美国和日本为对象,以比较研究为重点,对两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技术创新、立法与政策、风险企业以及与大企业差距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分析美日两国中小企业各自的优点、缺点和特点,找出它们的个性、共性和规律性,总结它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予以启示。
我国也是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
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思想上的片面性、盲目性和理论上的混乱性,造成了某些政策上的缺陷。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和有针对性地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理念转变、政策导向、技术创新、融资渠道、创业精神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小企业提供参考。
日本和美国的企业文化的差异[大全五篇]
日本和美国的企业文化的差异[大全五篇]第一篇:日本和美国的企业文化的差异美与日企业文化不同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条件的不同)美国: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组织的规模经济显著。
将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放在优先考虑地位,对人的管理习惯于从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出发。
日本:一个岛国,自然资源匮乏,迫使他们重视他们唯一的富裕资源――人,也迫使他们依靠团结协作,降低损耗。
2、历史原因:美国:他们没有什么历史传统,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中多数的西欧移民是因为逃避高压政策而来,所以害怕集权,各人都拥有独立意识和强烈的个人主义,行为遵从自由主义。
而且美国人有冒险精神和对财富的疯狂追求(西部牛仔,淘金热),对成功有独特见解(信奉能力主义(每个人应该,也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追求收入和地位)日本:受历史上的封建家族关系的影响,上级对下级就表现出家长式的统治、关怀、干预,下级表现出服从、信任、忠诚。
大家族式的和睦气氛,更多的是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个人服从集体。
3、文化原因:美国:大多民众信奉基督教。
教义中有一种原罪的观念,认为人是天生懒惰的,好逸恶劳,所以管理要加强控制,监督。
日本:日本文化深受佛教、中国儒教、本地神道的影响,遵从儒家的“仁、义,礼、智、忠、孝、和、爱”伦理道德文化,人与人之间追求和睦相处,互助互敬。
日本人信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讲求人际之间信任、忠诚、利他。
四、美日组织文化的简要比较:1、基本的雇佣制度美国:短期雇佣制(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解聘他认为不需要的员工,并随时补充新员工。
同时,每个员工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企业,员工流动频率高)日本:终身雇佣制(主要的骨干员工一进入企业,就一生与这个企业命运相连,没有什么极为特殊的原因是不能挑槽的,而且员工一旦进入企业,这个企业也必须对这个员工终身负责,不能轻易裁员,有些大企业还设立专门埋葬员工的墓地)2、决策制度美国:首席执行官(CEO)决定(大量的决策是凭借CEO的能力和经验而个人决策这样决策效率很高,但执行时要使员工信服和理解执行需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且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也相当耗时)日本:集体决策(先把决策下传到最底层,征求各个层面的意见,然后汇总反馈上来,高层对意见进行整理归类,之后再传下去征询各级意见,如此上下传达几次以达成最后共识,再共同执行,不需要耗费时间去解释,执行偏差率小)3、责任制美国:CEO得到充分授权,对企业的各方面运作都有充分的权力和责任(这也决策机制有关。
中日美企业理念比较与分析
中日美企业理念比较与分析中日美企业理念比较与分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日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其企业理念和经营风格也各具特色。
本文将对中日美企业的理念进行比较与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日美企业的共同之处。
中、日和美企业都强调客户至上。
无论是对进口商还是最终消费者,这些企业都将满足客户需求作为首要任务。
其次,这些企业都注重市场营销,不断研究市场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再者,他们都重视团队合作,强调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和相互支持。
此外,这些企业也都注重创新和改善,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尽管中、日和美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中企业相对更关注长期发展,注重打造品牌形象。
他们通过持续不断地改善产品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来增强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与此相比,日本企业更注重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他们追求稳定的经济增长和长期受益。
而美国企业则更注重创新和风险承受能力。
他们倾向于投资于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潜力的项目,追求高增长和高利润。
其次,中、日和美企业在组织架构和管理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中企业往往采用传统的、以高层管理层为中心的组织结构。
决策权通常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较少给予员工更大的参与和自由。
而日本企业则更注重平等和共识。
他们倾向于采用团队决策的方式,通过集体讨论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相比之下,美国企业更倾向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鼓励员工发表意见和参与决策。
最后,中、日和美企业在企业文化上也有所不同。
中企业注重家族传承和员工忠诚度。
他们鼓励员工长期稳定地为企业工作,并提供一些福利和发展机会。
相比之下,日本企业更注重企业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他们强调员工的道德和职业道德,倡导团队合作和谦逊。
而美国企业则更注重个人发展和成就。
他们鼓励员工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个人目标提供支持和机会。
综上所述,中、日和美企业在企业理念和经营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点,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美日两国企业文化在决策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的相关资料(含五篇)
美日两国企业文化在决策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的相关资料(含五篇)第一篇:美日两国企业文化在决策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的相关资料威廉大内:对每日两国企业文化在决策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相关研究资料:要了解日本与美国企业文化的差异,首先要从两个国家的地缘差异来了解。
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不但有大量的海底火山,平坦和适宜发展农业的土地也几乎没有。
在山坡上开垦出的梯田利用每一寸适于耕种的土地。
同时日本还饱受地震和飓风等自然灾害之苦。
为此,民众富于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历史上与中国的长期交流,使得日本接受了儒家学说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和宗法观念。
民族单一,内聚力强,战后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形成了东西方融合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民族文化复杂,历史文化积淀较浅。
由于美国地域辽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导致了自力更生和更加独立的价值观。
美国的主导文化是科学文化。
独立人格和科学主义精神下形成的契约社会和法制结构,使美国企业文化具有充分逻辑原则,同时也使美国人富有开放与创新精神。
我们可以将两个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总结如下表:在员工的雇佣方面,日本企业采用的是典型的终身雇佣制,这一制度不仅仅是一项政策,它更是一种教义,浓缩了日本人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
日本的大型组织是终身雇佣制的主要提供者,大约30%的日本雇员会在提供终身雇佣制的大型财团内工作,围绕着这些财团,还有很多有固定长期业务关系的卫星企业,这些企业共同形成了具有鲜明日本特色的财阀。
为此,我个人认为这种特殊的利益团体使得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提升,交易成本下降,并且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Just in time” 等管理思想的实现成为可能。
在大的财阀退休的员工,将有可能被安排到卫星企业进行就职,这种安排不仅使得终身雇佣制延伸到了退休以后,也使得退休员工的再就业与卫星企业之间形成了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
长期奖金的支付、退休后临时雇佣制和卫星公司的组合成为日本企业抵御风险的缓冲器。
日韩企业 欧企 美企的企业文化差异
日韩企业欧企美企的企业文化差异第一篇: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观、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会有明显差异,尤其是日韩企业、欧企和美企。
本文将探讨这些企业文化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日韩企业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非常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在日本企业中,员工们通常会将企业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他们非常忠诚于公司,愿意在非常长的工作时间内投入大量的努力。
此外,日本企业还注重传统,重视继承和延续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
相比之下,韩国企业文化更加注重竞争和个人表现。
韩国企业通常采用竞争激烈的绩效考核制度,员工之间相互竞争,力争脱颖而出。
韩国企业也非常重视家族企业的传统和家族的纽带,许多大企业都是由家族创办和管理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欧洲企业的企业文化。
欧洲企业强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注重员工的福利和个人发展。
欧洲企业通常实行弹性工作时间,鼓励员工实现自己的潜力和追求个人目标。
此外,欧洲企业还注重员工参与决策的权力,倡导民主和平等的工作环境。
最后,我们来看看美国企业的企业文化。
美国企业非常注重创新和创造力。
在美国企业中,员工通常被鼓励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美国企业也非常重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多样性。
此外,美国企业的管理风格通常更加开放和民主化,强调自由和个人权利。
这些不同的企业文化差异的原因可以从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来解释。
日韩企业的团队合作和家族企业文化的重视可以追溯到亚洲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和家族观念。
欧洲企业重视员工福利和平等的文化因其社会福利制度和对人权的重视而得以解释。
而美国企业的创新和民主文化则与美国的价值观和市场经济体制有关。
总结而言,日韩企业、欧企和美企的企业文化差异在于其对团队合作、竞争、工作与生活平衡,以及创新和个人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
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背景。
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差异,将有助于跨国企业的成功和合作。
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管理差异
决策方式
决策的程序
美国企业的决策程序一般是自上而下的进行的,既由最高管理者主要根据个人判断来制定决策,然后下达到下属去执行。上级拥有明确定位、做出最后决策的权力,重大决策一经制定就具有法律效力.这种决策程序能够灵敏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而中国企业的决策倾向于集体决策,但决策主要集中在上层少数领导,基层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很少。一旦决策制定以后,下级就必须严格执行.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一般以由上而下的命令式沟通为主的,双向沟通较少。
组织原则
劳动分工
在劳动分工方面,美国企业把职工的工作专业化,而个人又把他们的职业专业化,职工严格按岗位责任制行事,相互之间分工非常明确,每个人只干份内之事。而在中国企业的职工分工非常精确,职工从事专业化的工作,一般很少调换工种,而且往往以有“一技之长”为荣。同时职工也富有互助合作的精神。
企业劳动分工和管理结构日本企业提倡通才,让员工经常变换岗位,以利于员工发挥多种优势,施展多方面的才华。同时,扩大其视野,使之了解企业活动的整体性,提高对合作意义的认识。同时,扩大其视野,使之了解企业活动的整体性,提高对合作意义的认识。
日本企业的决策通常是循着由下而上(雇员-课长—部长—经理—董事长),然后再由上而下(董事长-经理—部长—课长—雇员)的顺序进行的,层层裁决,层层盖章,逐级向上反映汇报,同时,各有关部门也进行横向交流和协商以取得一致同意。最后,由最高决策机构批准。日本人把这种一致同意的“旋转式"决策称为“禀议制度"。
日本的用工制度是终生雇佣制,职工一旦进入了这个企业,几乎是一生服务于这个企业的。职工会对企业抱有强烈的依附感,会把企业看作是个人生活依靠和一生事业发展的基地。这样会使企业和职工真正连成命运共同体。而且企业不会通过解雇员工的办法来降低成本摆脱困境。所以在日本很少有人跳槽,其企业员工流动率也不会很高。
日韩企业与欧美企业管理模式大比较(大全五篇)
日韩企业与欧美企业管理模式大比较(大全五篇)第一篇:日韩企业与欧美企业管理模式大比较日韩企业与欧美企业管理模式大比较本人有幸在一家著名的欧洲企业和一家同样著名的日资企业工作过。
两家均是世界500强,且正好都处于同一产品领域。
现将我在工作中的实际感受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以下简称欧洲企业为E,日资企业为J。
1、办公室:E企业的办公室宽敞、安静。
每个部门经理都有独立的办公室,玻璃门。
员工与经理沟通时多在经理办公室进行。
J企业的办公室拥挤、嘈杂。
整个公司均是全透明的办公,没有任何隔断。
前后左右全是人。
部门经理也不例外。
2、着装:E企业的员工着装随意,基本上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只要不是特别过份的装束就可以。
长得漂亮的女性总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每年给员工发服装费2000多到3000多。
但对女性来讲花的钱永远比发的钱多。
J企业全部穿制服,制服比较便宜,两年给发一身,每身约100元。
长得好看的女性永远没有机会展示个人风采。
很省制装费,可以一年都不用去商场买衣服。
适合我这样的又懒又不漂亮的人呆着。
3、加班:a相同之处:都有加班费,且加班费都有适当控制。
一定级别以上就没有加班费了,因为你职位高,工资高,你为公司加班,不顾死活,就是你的工作职责。
b不同之处:E企业的员工加班多因为工作量很大或有deadline 的限制,出于自觉地要把工作任务保证质量地完成。
J企业的员工加班是因为老板做决策拖拖拉拉,大家加班在座位上等老板做决策,然后再做一点简单的工作。
4、关于工间休息:E企业的员工如果心情不好,免不了给朋友打打电话诉诉苦,或与周围的同事聊上几句,或做一些其他事,然后再转向工作(我曾因身体不好,在地上练几下瑜珈姿势然后回座位继续工作)。
J企业的员工如果心情不好,会去卫生间呆着,在那里透透气;或者给朋友发MAIL。
或者盯着电脑屏幕很傻地坐着,象工作一样地在休息。
E企业没有工间操时间,J企业每天有两个工间操时间,上下午各15分钟。
论文:日美企业文化差异原因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3446 人力资源论文日美企业文化差异原因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文化与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将文化与管理放进企业中,企业文化从物质、制度以及精神这三个层面对企业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其中,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尤为深刻。
不同的企业文化折射出各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也主要体现在两大企业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西方的美国与东方的日本;两大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了两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的深刻不同。
一、日美两国企业文化不同的原因1.自然地理原因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面积国家地广人稀,同时自然资源丰富,其本身所具备的自然条件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丰富的资源利于企业扩大规模和生产来降低企业成本和提升企业利润,以达到组织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比之下,尽管日本的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也相对充裕,但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并人口密集,自然资源十分紧张。
这从客观上要求他们重视唯一丰富的资源――人,使他们在企业文化上更加奉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降低其他自然资源的损耗。
2.文化原因美国本土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信奉原罪观念,强调“理性本质论”。
西方企业中员工会因为好的绩效而受到赞扬、认可,但会明确主张将工作与个人情感分离,出了工作外,下属和领导之前不需要更多的个人关系。
在东方企业文化中,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获得友谊,甚至认为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下属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更多额外利益价值。
所以在物质激励制度上,美国企业可以很好的实行绩效管理,而日本企业更以人为本的受年功序列制的影响。
二、不同的企业文化对日美两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在于制度的体现。
以上原因所导致的日美企业文化的不同使得日美两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各有自己的特殊性。
具体而言两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1.人员的可配置范围的不同日本的员工培训主要依靠内部培训,所以人员更适用于在企业内部进行配置。
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
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摘要美国和日本企业管理体制之间的差异一直是学者和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
有人认为,这两种管理模式形成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两国不同的文化。
由于两国的文化是不可移植的,因而两国的管理体制相互之间也是不可能移植的。
通常对美日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都是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本文从知识和决策权的角度研究了美日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同。
日本企业重视专用知识的作用,因而形成了以模糊工作设计、员工参与管理和横向协调为特点的分权式管理制度。
美国企业重视通用知识的作用,因而形成了以规范工作设计、专业管理和纵向协调为特点的集权式管理制度。
最后,本文分析了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关键词:管理模式通用知识专用知识决策权目录摘要...................................... 错误!未指定书签。
引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1知识和决策权在组织中的分布关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知识与决策权的匹配关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知识的分布决定了决策权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美日企业管理体系中知识分布的差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美国模式中的劳动力市场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日本模式中的劳动力市场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知识分布导致的美日企业决策权差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规范和模糊的岗位设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专业化管理与员工参与式管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纵向信息沟通与横向信息沟通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两种模式的适用条件........................ 错误!未指定书签。
管理知识日美企业管理差异
日美公司管理的差别在二战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式管理”以前是落伍和低效率的代名词,与我们国家改革前的国有公司同样。
经过二战后30年的连续发展,日本产品已经获得整个世界的认同,不再是低价劳动力的象征,其管理和经营方式也开始遇到全球的瞩目。
而这类变化以后,“日本式管理”被解说为是一种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的体系、稳固的劳资关系、充满敬业精神并忠诚于公司的高质量劳动力、以质量管理小组为中心的小公司活动和远见高见的长久投资思想。
因为它毕竟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式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式经营理念流行中国的时候,比较一下二者仍是很有必需的,我们毕竟是亚洲国家。
一、资源的配置和运用在资源配置上,日美两国有很大的差别。
美国公司更着重提高短期资源配置效率,因为在激烈竞争市场下,为提高利润率就不得不这样做。
而这样做的市场条件是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开放证券市场。
比起来,日本公司正相反,证券市场的开放性低于美国,竞争没有美国那样激烈,其劳动力流动性低于美国。
以厂为家的观点到现在在日本公司还很人心所向,屡次变工作的人不为公司领导者看重。
而在美国,长久呆在一个公司的人则被视为没有进步心。
与着重财务性资源管理配置的美国公司比,日本公司则重视人力资源配置。
所以能够说,美国公司有追求短期业绩的意愿,而日本公司有长久生计的意愿。
所以日本公司破产的数目没有美国多,就好像日本个人破产率远没有美国高同样。
在公司内部交流的问题上,美国公司采纳的是面对问题的方式,直来直去,真话实说。
日本公司则偏向强权加私下交流。
强权指组织命令,不听从也得听从;私下交流则更重视人际关系。
别的,两国在运用人力资源方面差别很大:日本更重视公司意愿做出的决定,而美国更重视尊敬个人的主张;日自己更重视“通才”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美国公司则重视“价值主导性”和“改革主导性”及“绩效-经验”,换句话说美国公司更着重创新;美国公司进行组织改革的公司的比率小,主要经过改换管理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日本公司对组织的关怀许多,更重视传达管理者的想法和提高士气。
美国与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特色差异
美国与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特色差异一、美国:强调程序化、规范化随着现代工业的起步、振兴与发展,“师傅带徒弟”时代的终结,诞生了现代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
以美国为例,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及大量占据了美国产品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决心学习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国家质量大奖。
1987年,美国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
评奖标准很严,每类企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
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取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
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越。
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点超越,结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日本:强调自主、主动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
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
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品质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
中日美企业理念比较和分析
中日美企业理念比较和分析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企业理念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比分析中日美企业理念的共同之处和差异,并以2000字进行阐述。
首先,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企业理念都强调以顾客为中心。
无论是中日美企业,都意识到顾客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他们致力于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时代,顾客至上的企业理念是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其次,中日美企业理念都注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中日美企业都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员工的创新和学习,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企业理念在公司社会责任方面也存在共同之处。
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无论是中日美企业,都认识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企业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企业理念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企业理念对待员工的态度不同。
在日本,企业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个人舍己为企业的价值观念,提倡终身雇佣制度。
而在美国,个人的发展和自由意志被更多地强调,员工更关注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中国,也开始注重员工的价值和个人发展,但企业对员工的期望更多是他们为企业创造价值。
其次,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企业理念在决策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日本,决策一般是由上级领导集中决策。
在美国,企业更加注重民主决策,尊重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并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过程。
在中国,企业的决策方式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既注重领导集中决策,又鼓励员工参与。
最后,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企业理念在企业文化方面也有所差异。
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
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引言美国和日本是两个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许多成功的企业。
这些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模式和风格。
本文将对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美国企业管理模式以自由、开放和市场竞争为核心特征。
美国企业通常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效率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1. 平等和开放的组织结构美国企业通常采用扁平的组织结构,强调平等和开放的沟通渠道。
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十分直接,员工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和参与度。
这种开放的结构有助于促进创新和快速决策。
2. 鼓励个人成就和竞争美国企业鼓励个人成就和竞争,更注重个人能力和业绩。
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晋升主要基于个人的能力和表现,而不仅仅是资历和年龄。
员工晋升的决策通常由绩效评估和市场竞争决定。
3. 灵活的工作制度美国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办公和弹性福利等措施非常普遍,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员工的自主和自由度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与美国不同,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强调稳定性、团队合作和共同目标的实现。
以下是一些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1. 高度组织化的结构日本企业通常采用严格的层级结构,注重组织内部的纪律和秩序。
管理层对员工的指导和决策有着更大的权威。
员工之间的沟通通常是由上级指示和下达命令的方式进行的。
2. 鼓励团队合作和共同目标的实现日本企业鼓励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和集体决策。
团队合作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通过互助互补和共同努力来实现共同目标。
团队的成功与否通常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3. 长期稳定的职业发展在日本企业中,长期稳定的职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员工通常会在同一家公司长时间就职,积累经验和专业知识。
晋升的决策通常基于资历和忠诚度,而不仅仅是个人技能和业绩。
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与原因分析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两个国家的文化、社会背景和经济制度。
中日美企业经营理念的比较
中日美企业经营理念的比较中日美三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三个国家,其中的企业也是各自经营理念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日美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从中美两国的企业经营理念来看,可以发现中美企业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比如追求盈利最大化、强调市场导向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和风险投资,以技术和研发为核心竞争力。
例如,谷歌公司以其创新的搜索引擎以及其他智能产品而闻名世界。
美国企业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员工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也是美国企业高度灵活和自由的原因。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经营理念更加注重业务拓展和资源整合。
中国公司更注重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和规模经济的实现,以便与全球巨头竞争。
例如,阿里巴巴集团以其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和庞大的用户群体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公司之一。
中国企业也更注重家族企业模式和政府支持,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政策和资源优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而从日本企业的经营理念来看,它独具特色,更加注重长期稳定的经营。
日本企业注重工匠精神和品质,追求零缺陷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丰田公司始终以高品质和可靠性而著称,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领导者。
日本企业也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和团队合作,强调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中日美三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存在差异。
美国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和技术,中国企业更注重市场占有率和规模经济,而日本企业注重品质和稳定性。
每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理念。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国家企业经营理念的互相借鉴与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日美三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因此,从对经营理念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一些启示,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商业环境中的挑战。
首先,中美企业在创新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美国企业注重技术创新,激励员工进行研发和创新。
他们鼓励员工参与冒险,并为他们提供资源和支持。
谷歌的“20%时间”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员工可以花20%的时间研究自己的想法和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美成本管理比较Cost Management Comparison between US andJapan《日本经济新闻》在2010年11月下旬,以136家在华日本制造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为对象开展调查,得到了其中101家企业的有效回卷。
调查结果显示,在华日本企业今年的利润仍继续大幅增长。
2010年42.5%的企业利润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华设备投资两位数增长的企业达到30%。
关于2011年的发展前景,预期赢利扩大的企业达到48.5%,近一半企业计划在2011年继续增加设备投资。
另外,47.5%的企业认为,中国人力成本上升、外资政策改变等对其投资没有影响,只有18.8%的公司表示投资略有减少,而表示“将转移至中国以外地区进行生产”的企业仅有5%。
以上数据有力地说明了日系企业在全球经济环境多变的今天,仍旧拥有着绝对的竞争实力和其特有的优越企业管理模式,这种特有的管理模式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在全面预算管理下的成本管理。
当然,有人会认为日本的“成本经验”已然过时,但殊不知,人家过去的经验恰恰可能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
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
独特的文化基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奇迹般的迅猛发展,其奥秘就在于日本人把东方古典的哲学思想、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日本传统民族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加以改进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特征,比如日本企业最讲究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诉求团队的力量,再比如日本企业的劳动关系的稳定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大多数日本企业都实行了终身雇佣制,甚至几代人在同一家企业中共事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等等,这都使得日本企业内部关系是自上而下的和谐一致,不会因为过分的诉求个人主义精神而导致决策的层层消耗,更不会导致执行偏差或无力执行等问题出现,还比如日本企业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严格按照年功序列进行论资排辈,不允许越级行事等等。
日本的企业文化形成有其特殊原因。
首先,其社会是由单一的大和民族构成,使得普通百姓很容易具有强烈国民团结意识和统一向心的民族习惯。
其次,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到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文化熏陶,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传统文化是其现代企业文化的基础。
第三,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败国,战后的日本政府励精图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为日本企业文化发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环境。
第四,日本善于吸取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百家之长为自己所用,将多种文化的优良特征形于一体,从而形成了既注重原则、信条又重务实、创新的企业文化。
日本的企业也是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在经过长时期实践,潜移默化后才逐步形成。
“唯市场不唯预算”在这种特殊文化背景影响下,日本企业也形成独特成本预算管理体系。
日本公司在制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中,最为巧妙的是将其目标放在未来的市场,而非今天的市场。
NEC财务预算专家安雄其伊说:“我们深知竞争对手也在准备以较低的价格推出更好的产品,因此NEC制定目标成本不仅参考现行的零售价格水平和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考虑到今后半年至一年内竞争对手在同类产品和成本上可能发生的变化”。
在日资企业里,主流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将自身的经营管理和企业业绩评价控制二者相分离开来,将企业预算业绩与直接报酬相结合起来,这在国内企业是不多见的,确切地讲,在日本企业里,长期以来适用的是一种与管理会计体制分离开的、与人事管理体制相结合的业绩报酬关系。
预算成本管理是日资企业中一个十分实用的管理工具。
在日资企业里,预算成本管理可以通过各月召开经营报告会议进行预算实绩对比,来对企业的各项流程环节进行战略监控。
企业各级管理层可能通过预算成本管理报告会议,定期对企业的预算成本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分析。
在日资企业的预算成本是一种计划,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运用预算成本管理是为了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是为了对业绩进行评价。
日资企业的预算成本管理主要是从企业的组织层面综合平衡预算成本与企业内其他管理组织之间的关联关系。
现代日本企业都有许多预算成本管理控制系统用于联系企业内部的员工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如:计划目标控制、预算控制、业绩评价、薪酬考核、行政控制、企业文化控制等。
很多商业事例说明,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将严格的企业预算制度与企业内的公开、高效灵活、非正式的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日资企业里,预算成本管理体系仅仅是用于确立和细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传统的企业预算控制,日企并没有直接采纳。
为使企业的预算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多数的日资企业都采取将预算成本的经营管理职能与业绩评价控制职能相拆分的组织结构。
日资企业通常是以季度或者半年为一个预算周期,通过滚动预测的方式将计划与预算连接起来,将预测的灵活性与预算的相对稳定性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对平衡稳定。
在企业预算成本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以“唯市场不唯预算”的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开支不是建立在预算成本管理的基础之上的,而是遵循企业的相关程序和政策。
日资企业所有的预算成本管理流程均建立在“人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日资企业非常注重培养“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企业文化,包括通过培训提高业务经理的沟通技能、预算成本技能和管理技能。
通过组织与文化的配合,较好地实现了预算成本管理系统与其他管理控制系统之间的整合。
成本管理的差异化与欧美企业相比,日企成本管理的主要不同点有以下几方面:1、企业目标成本定位的不同日本、美国两大发达国家以各自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发展成了新的成本管理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
NEC公司是众多日本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这里有一组统计数据,以日本和美国有代表意义企业为对象,针对企业中日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了调查统计。
首先,按照日本、美国的企业管理者认为的重要程度,对企业战略成本目标中各个项目如何定位,在其各自的数据合计处依据下列规则打分:在一位数上加3分,在二位数上加2分,在三位数上加1分,其他的加0分(如表1)。
由上表可看出,日本企业管理者,由于可以依赖政府从银行得到相应的资金,对如何考虑靠企业之间的相互支撑使股票价格上扬问题几乎没有考虑。
在日本,尤其像NEC这样的大企业,银行、相关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比股东重要的意识占主流地位,企业管理者更多关心的是如何使市场份额成长壮大,以巩固其行业的地位。
美国企业者多数是从证券市场筹划资金的,如果股票下跌,企业管理者很可能被竞争对手通过收购股份的方式来夺取经营管理权。
2、企业成本管理的不同⑴ 管理思想上。
日本企业的成本企划思想是从产品的最初起点就开始进行充分透彻的分析,即“源流管理”。
欧美公司正好相反,通常是先设计出产品,再计算出成本,然后再估计产品销路的好坏,如果成本太高,则重新设计产品。
即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市价,再减去企业的目标。
日本企业先精确估算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市价,再减去企业目标、利润,得出成本,相当于事前在图纸上模拟生产了一遍。
⑵ 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作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作业上,过程为:资源-作业-产品,其中,作业是投入和产出的纽带。
企业通过对作业进行业务流程分析以改善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日本企业侧重于强调“事前控制”,即:对成本发生的过程提前进行预测、构化,使得在产品正式投产后,做到万无一失。
如图1。
与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相对比,也有着巨大的差异: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企业的生产也产生了根本性变革。
传统成本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条件下的企业经营决策需要,尽管出现了邯郸钢铁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创新模式,但在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中,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仍然存在着瓶颈。
1、在成本管理的起点上。
日本企业实行“源流管理”,在当今的知识经济下,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产品成本比重相应下降,于是产品的研创阶段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2、成本管理市场精确化。
日企的成本管理是以市场需求为动力的管理模式,日本企业通常精细估算市场的产品接受价,减去目标利润,再精确算出企业目标成本。
然后,利用“成本筑入”思想,将材料模拟成产品筑入产品。
我国的成本管理工作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效益,预先制定出成本控制的标准,核算后对产品产生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考核,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3、在成本管理人员上。
在日企中,成本策划人员多数为从事成本策划工作多年、有丰富经验的成本规划师。
他们对市场行情、成本趋势有着精确的掌握和熟悉,容易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
我国企业中,只有会计人员才能从事成本管理工作。
他们既从事日常的会计工作,又要进行成本规划工作,这很难达到企业管理者产品成本信息的要求。
LFA逻辑框架法日本企业预算成本管理的层次关系用LFA的垂直逻辑关系进行了很好梳理。
逻辑框架法(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所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计划和评价的方法。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国际相关组织机构都把LFA作为一个项目策划、实施计划管理和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LFA不是一种程序化方式、方法,而是一种对某一事物综合、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
采用LFA有助于对一个项目的关键环节和问题做出系统合乎逻辑的系统分析。
LFA的基本模式如表2所示。
根据LFA的基本模式,日本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把目标及因果关系划分为具有垂直逻辑关系的四个层次,即:1、目标—通常指企业大方向战略目标,即与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保持一致的市场占有率、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企业总体规划等。
2、目的—指企业要实施完成某个目标成本管理所达到的效果。
3、产出—指目标成本投入产出后所达到的效果。
4、投入和活动—指目标预算成本管理的实施内容、方法和过程,主要包括成本资源的投入量和时间等。
日本企业预算成本管理的每个层次都符合逻辑框架法的4×4逻辑框架,即由指标、方法验证以及必要的假设条件等三个部分所构成。
1、客观进行指标检验。
新产品前期可进行检验的指标包括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经营销售等环节等预算成本价值、产品质量及生产人员的预测。
在期望值从预测销售价格中予以扣减后,成本预算管理人员开始对产品成本构成的每一个因素,即:产品设计、工程投资建设、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等环节进行成本预测,并作进一步分解以便预测新产品每一个部件的所需成本。
2、检验方法。
在预算管理成本的目标制定过程中,日资公司巧妙的是将其目标定位于未来的市场而不是今天现有的市场。
如NEC公司所制定预算目标管理成本不仅科学地参考现行的手机零售价格水平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而且还需要考虑到在未来的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内,竞争对手在竞争产品成本上可能发生的相关变化,将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自己产品设计的一项硬性目标成本来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