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各针脚介绍
51单片机引脚功能
51单片机引脚功能51单片机是一种基于MCS-51架构的8位单片机。
它有40个引脚,其中包括I/O引脚、电源引脚和时钟引脚等。
每个引脚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下面是一些常见的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1. VCC:为51单片机供电的正电源引脚,一般连接到3.3V或5V电源。
2. GND:为51单片机供电的地引脚,负电源引脚。
3. RESET:复位引脚,当复位引脚电平为低电平时,可以重启或者复位51单片机。
4. EA/VPP:外部访问使能/编程电压引脚。
当电平为低电平时,可以通过外部器件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当电平为高电平时,用于外部扩展存储器的使能。
5. P0.0~P0.7:第0口每个引脚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义,可以作为输入或输出引脚使用。
6. P1.0~P1.7:第1口I/O引脚,与第0口相似,具有输入和输出功能。
7. P2.0~P2.7:第2口I/O引脚,与第0口和第1口相似,具有输入和输出功能。
8. P3.0~P3.7:第3口I/O引脚,与第0口、第1口和第2口相似,具有输入和输出功能。
9. RST/AP:复位端口/辅助功能端口。
这个引脚可以用作复位单片机的辅助功能,也可以用于电源监控。
10. XTAL1:外部晶振输入引脚,一般通过晶振提供单片机的时钟信号。
11. XTAL2:外部晶振输出引脚。
12. PSEN:程序存储器使能引脚,用于选择程序存储器或外部存储器之间的切换。
13. ALE/PROG:地址锁存器使能/编程引脚。
当电平为高电平时,用作地址锁存器使能引脚;当电平为低电平时,用作一个外部编程信号。
14. RXD:串口接收数据引脚,用于串行通信。
15. TXD:串口发送数据引脚,用于串行通信。
16. INT0:外部中断0引脚,可以通过设置中断使能来检测外部的中断事件。
17. INT1:外部中断1引脚,与INT0引脚类似,用于检测外部的中断事件。
18. T0:定时器0的计数引脚,可以通过程序来对其进行读写操作。
51系列单片机各引脚功能概述
AT89C51引脚功能VCC/GND:供电电源。
P0口: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
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标准输入输出I/O,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既可用于标准输入输出I/O,也可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访问时的高八位地址。
P2口在FLASH 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既可以作标准输入输出I/O,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管脚备选功能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0(外部中断0)P3.3 /INT1(外部中断1)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 / VP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
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51单片机引脚介绍(上)单片机的40个引脚大致可分为4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
⒈电源:⑴VCC - 芯片电源,接+5V;⑵VSS - 接地端;⒉时钟:XTAL1、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控制线:控制线共有4根,⑴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片内EPROM编程脉冲①ALE功能:用来锁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②PROG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PSEN:外ROM读选通信号。
⑶RST/VPD:复位/备用电源。
①RST(Reset)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②VPD功能:在Vcc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EA/Vpp:内外ROM选择/片内EPROM编程电源。
①EA功能:内外ROM选择端。
②Vpp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Vpp。
⒋I/O线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个引脚。
P3口还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控制总线)。
拿到一块芯片,想要使用它,首先必须要知道怎样连线,我们用的一块称之为89C51的芯片,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如何给它连线。
1、电源: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单片机使用的是5V电源,其中正极接40管脚,负极(地)接20管脚。
2、振蒎电路:单片机是一种时序电路,必须供给脉冲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在单片机内部已集成了振荡器,使用晶体振荡器,接18、19脚。
只要买来晶体震荡器,电容,连上就能了,按图1接上即可。
3、复位管脚:按图1中画法连好,至于复位是何含义及为何需要复要复位,在单片机功能中介绍。
4、EA管脚:EA管脚接到正电源端。
至此,一个单片机就接好,通上电,单片机就开始工作了。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用单片机点亮一只发光二极管LED,显然,这个LED必须要和单片机的某个管脚相连,不然单片机就没法控制它了,那么和哪个管脚相连呢?单片机上除了刚才用掉的5个管脚,还有35个,我们将这个LED和1脚相连。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及内部结构.
内部数据存储器低128字节按其用途划分为三个区 •工作寄存器区 •位寻址区 •用户RAM区
片内RAM低128字节的配置
30H~7FH 20H~2FH 18H~1FH 10H~17H 08H~0FH 00H~07H
用户RAM区(数据缓冲区) 位寻址区(00H~7FH) 工作寄存器区3区(R7~R0) 工作寄存器区2区(R7~R0) 工作寄存器区1区(R7~R0) 工作寄存器区0区(R7~R0)
单片机硬件系统
一、MCS-51单片机的引脚及内部结构
(一)89C51单片机的引脚
1、电源引脚: VCC:外接+5V;GND:电源地线。 2、时钟引脚 XTAL1、XTAL2为内部振荡器的两条引出线. 3、控制引脚 (1)ALE/PROG:地址锁存控制信号/编程脉冲输 入端 ﹡ ALE:在系统扩展时,ALE用于控制P0口输出的低 8位地址锁存,以实现低8为地址和数据的隔离。 ﹡ PROG:在EEPROM或EPROM编程期间,该引脚 用来输入一个编程脉冲。
四、复位后CPU的状态
PC:0000H
TMOD:00H
ACC:00H B:00H PSW:00H SP:07H DPTR:0000H P0~P3:FFH IP:×××00000B IE:0××00000B
TCON:00H TH0:00H TL0:00H TH1:00H TL1:00H SCON:00H SBUF:不定 PCON:0×××0000B
(2)读端口
读引脚,读引脚信号把T3打开,使P0.X引脚内容经过T3、内部总线送入 CPU。
“读—修改—写”操作
例如:“CPL P0.0”的执行情况如下:首先,把P0口内容(锁存器 Q)读入CPU(注意P0.0~P0.7全部读入CPU);然后,CPU把对应 位(P0.0)取反;最后,CPU把取反后的字节写入P0口,使P0.0变反, 而其它位保持不变。
MCS51单片机的引脚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单片机,这个在电子世界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小家伙,其中MCS51 单片机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要深入了解 MCS51 单片机,就不得不从它的引脚说起。
MCS51 单片机一般有 40 个引脚,这些引脚就像是单片机与外部世界交流的“窗口”,各有各的功能和作用。
先来说说电源引脚。
VCC(40 脚)和 VSS(20 脚),VCC 接+5V 电源,为单片机提供工作所需的能量;VSS 则接地,形成完整的电路回路。
这就好比人的心脏和血管,为整个身体输送着“动力”和“养分”。
时钟引脚 XTAL1(19 脚)和 XTAL2(18 脚)也很关键。
时钟就像是单片机的“心跳”,控制着单片机内部的工作节奏。
XTAL1 是内部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XTAL2 则是输出端。
通过外接晶振和电容,就能为单片机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让它有条不紊地工作。
控制引脚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RST(9 脚)是复位引脚,当这个引脚接收到高电平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单片机就会重新初始化,就像电脑死机后重启一样。
ALE/PROG(30 脚),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这个引脚会输出一个脉冲信号用于锁存低 8 位地址。
PSEN(29 脚)则是读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
EA/VPP(31 脚)决定了单片机访问程序存储器的方式,如果接高电平,先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超出范围后再访问外部;如果接低电平,则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
再看看输入输出引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I/O 口。
P0 口(39 32 脚)是一个 8 位漏极开路的双向 I/O 口。
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它分时用作低 8 位地址线和 8 位数据线。
P1 口(1 8 脚)是一个准双向 I/O 口,只能作为通用的输入输出口使用。
P2 口(21 28 脚)也是一个准双向I/O 口,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它输出高 8 位地址。
P3 口(10 17 脚)除了作为准双向 I/O 口外,还具有第二功能。
51单片机主要引脚功能
51单片机主要引脚功能XTAL1(19 脚)和XTAL2(18 脚)为振荡器输入输出端口,外接12MHz 晶振。
RST/Vpd(9 脚)为复位输入端口,外接电阻电容组成的复位电路。
VCC(40 脚)和VSS(20 脚)为供电端口,分别接+5V 电源的正负端。
P0~P3 为可编程通用I/O 脚,其功能用途由软件定义P0 口:P0 口是一组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 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 个TTL 逻辑门电路,对端口P0 写1 时,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 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 编程时,P0 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 口:P1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
P2 口:P2 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P2 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
P3 口:P3 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
P3 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P3 口写入1 时,它。
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
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40只引脚双列直插封装(DIP)。
40只引脚按功能分为3类:(1)电源及时钟引脚: Vcc、Vss;XTAL1、XTAL2。
(2)控制引脚: PSEN*、EA* 、ALE、RESET (即RST)。
(3)I/O口引脚:P0、P1、P2、P3,为4个8位I/O口的外部引脚。
2.2.1 电源及时钟引脚1.电源引脚(1)Vcc(40脚): 5V电源;(2)Vss(20脚):接地。
2.时钟引脚(1)XTAL1(19脚):如果采用外接晶体振荡器时,此引脚应接地。
(2)XTAL2(18脚):接外部晶体的另一端。
2.2.2 控制引脚提供控制信号,有的引脚还具有复用功能。
(1) RST/VPD(9脚):复位与备用电源。
(2) ALE/PROG*(30脚):第一功能ALE为地址锁存允许,可驱动8个LS型TTL负载。
PROG*为本引脚的第二功能。
为编程脉冲输入端。
(3) PSEN* (29脚):读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可以驱动8个LS型TTL负载。
(4) EA*/VPP (Enable Address/Voltage Pulse of Programing,31脚) EA*为内外程序存储器选择控制端。
EA*=1,访问片内程序存储器,但在PC(程序计数器)值超过0FFFH(对于8051、8751)时,即超出片内程序存储器的4K字节地址范围时,将自动转向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内的程序。
EA*=0,单片机则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
VPP为本引脚的第二功能。
用于施加编程电压(例如21V或12V)。
对89C51,加在VPP脚的编程电压为 12V或 5V。
2.2.3 I/O口引脚(1) P0口:双向8位三态I/O口,此口为地址总线(低8位)及数据总线分时复用口,可驱动8个LS型TTL负载。
(2) P1口:8位准双向I/O口,可驱动4个LS型TTL负载。
(3) P2口:8位准双向I/O口,与地址总线(高8位)复用,可驱动4个LS型TTL负载。
51单片机各引脚
51单片机各引脚51单片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微控制器。
它具有多种功能引脚,这些引脚在不同的电路和项目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本文将对51单片机的各引脚进行介绍和解释。
引脚P0: P0口是51单片机最常用的I/O口之一。
P0口具有8个引脚,可以通过设置它们的电平来进行数据输入/输出。
它通常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LED灯、按键、数码管等。
P0口可以配置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可以通过程序对其进行控制和操作。
引脚P1: P1口也是51单片机的一个I/O口。
P1口同样具有8个引脚,与P0口相比,P1口的输入输出能力更强。
它通常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LCD液晶显示屏、继电器、蜂鸣器等。
P1口同样可以配置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通过程序可以对其进行高低电平的控制。
引脚P2: P2口是51单片机的另一个I/O口。
P2口也具有8个引脚,它通常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ADC(模数转换器)、数码管、EEPROM(电可擦程存储器)等。
P2口同样可以配置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并能通过程序进行控制。
引脚P3: P3口是51单片机最后一个I/O口。
P3口也具有8个引脚,它通常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定时器、串口通信、中断控制等。
与其他I/O口不同的是,P3口的引脚具有特殊功能,比如RXD(接收数据)、TXD(发送数据)等。
P3口同样可以配置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并能通过程序进行相应的操作。
除了I/O口之外,51单片机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引脚,如电源引脚、晶振引脚、复位引脚等。
这些引脚对于单片机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电源引脚: 51单片机通常需要接受电源供电才能工作,因此具有供电引脚。
根据具体型号的不同,51单片机的电源引脚可以是VCC (正电源)、GND(地线)、AVCC(模拟电源)等。
晶振引脚: 51单片机需要外部晶振来提供时钟信号,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因此,51单片机具有晶振引脚,一般为两个引脚:XTAL1(晶体振荡器输入端,接入外部晶振的输入端)和XTAL2(晶体振荡器输出端,接入外部晶振的输出端)。
51单片机各针脚介绍
51单片机各针脚介绍51单片机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微控制器,它在电子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了解51单片机的各个针脚和其功能对于学习和应用它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51单片机的各个针脚以及它们的功能。
1. VCC和GND:VCC代表供电正极,GND代表接地。
这两个针脚是最基本的供电和接地连接,使用者需要将这两个引脚连接到电源,以提供电压和地线。
2. P0.0 - P0.7:P0口是51单片机最常用的8位通用I/O口之一。
每个引脚可以被配置为输入或输出,用于连接和控制外部设备。
3. P1.0 - P1.7:P1口也是一个8位通用I/O口,具有与P0口相同的功能。
P1口的特点是它具备上拉电阻功能,可以用于外部开关和按钮的输入控制。
4. P2.0 - P2.7:P2口也是一个8位通用I/O口,同样可以作为输入或输出引脚。
与P1口类似,P2口也具备上拉电阻功能。
5. P3.0 - P3.7:P3口是最后一个8位通用I/O口,同样可用作输入或输出引脚。
与P2口类似,P3口具备上拉电阻功能。
6. RST:RST是复位控制引脚,用于将51单片机重启至复位状态。
当对RST引脚施加低电平脉冲时,单片机将会重新启动,并执行初始化操作。
7. EA/VPP:EA/VPP引脚具有两个不同的功能。
在系统中,EA引脚必须连接到GND,以选择外部程序存储器;VPP引脚在烧录代码时使用,通常连接到12V电压。
8. ALE/PROG:ALE/PROG引脚也有两种功能,ALE用于地址锁存器的时钟输入,PROG用于编程电平切换。
在应用中,ALE通常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时序协调。
9. PSEN:PSEN引脚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取操作。
当进行指令获取或通信时,PSEN引脚连接到程序存储器并发送读取控制信号。
10. XTAL1和XTAL2:这两个引脚用于外部晶振或陶瓷谐振器的连接。
XTAL1接收晶振信号输入,XTAL2输出晶振信号。
51单片机的控制引脚介绍
51单片机的控制引脚介绍•ALE/#PROG:地址锁存控制/片内EPROM编程脉冲输入信号ALE(Address Lock Enable)功能是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P0口做为地址/数据复用口,ALE信号用于锁存低8位地址。
当ALE信号为高电平时,P0口上的信息为低8位地址,在ALE信号的下降沿时将P0口上的低8位地址送到地址锁存器锁存起来。
在ALE为低电平期间P0口上的信息为指令或数据信息。
在ALE为低电平期间P0口上的信息为指令或数据信息,以实现低位地址与数据的分离。
值的注意的是,在访问片外数据存储器时,人会缺少一个ALE脉冲。
当不访问外部存储器时,该信号也以晶振频率的六分之一固定输出正脉冲信号,可以作为外部的定时脉冲使用。
如果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特殊功能寄存器)8EH地址上置0。
此时,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时才起作用。
#PROG功能用于EPROM型的单片机(如8751),在对EPROM 进行编程时,该引脚作为编程脉冲的输入端。
•RST/Vpd:复位信号/备用电源输入RST功能用于输入单片机的复位信号。
当在该引脚上出现连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进入复位状态,完成初始化操作。
Vpd功能用于当电源引脚Vcc的电压突然下降或掉电时,在Vpd 端接的+5V备用电源会通过该端引入片内,以保障片内RAM的数据不会丢失,复位后可以继续工作。
•#EA/Vpp: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片内EPROM编程电源输入当#EA为低电平时,CPU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当#EA为高电平时,CPU访问芯片内部的4KB程序存储器和片外4K地址以上的高60KB程序存储器单元。
Vpp用于EPROM型单片机(8751)编程时,在该脚加21V编程电压。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当访问外部扩展的程序存储器时,当该项引脚信号为低电平时,才能选通外部程序存储器并对其进行读操作。
51单片机的引脚
51单片机的引脚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使用的是R2,请参考原理图上面的引脚图,引脚功能是一样的,只是封装不同而已。
引脚功能:
4个准双向输入输出口:
P0.0~P0.7 P0口,8位准双向输入输出口(39~32)
P1.0~P1.7 P1口,8位准双向输入输出口(1~8)
P2.0~P2.7 P2口,8位准双向输入输出口(21~28)
P3.0~P3.7 P2口,8位准双向输入输出口(10~17)
从图中可以看到,其中8位的每一位对应一个引脚。
至于这4个口的作用和区别就等以后实际用到的时候再说。
RST:单片机复位引脚。
XTAL1和XTAL2 为外接晶振引脚。
GND:接地端。
EA/VPP:访问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引脚。
接高电平时:CPU读取内部程序存储器(ROM)。
接低电平时:CPU读取外部程序存储器(ROM)。
R1和R2中都没有扩展外部ROM所以这个引脚就直接接到+5V(高电平)就可以了。
VCC:电源供电端,接+5V电源。
51单片机引脚介绍
P0口有三个功能: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数据总线。
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地址总线。
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内部没有上拉电阻,做为输入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上拉电阻。
P1口只做I/0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P2口有两个功能: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使用。
2、做一般I/O口使用时,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P3口也有两个功能:1、除了作为I/O使用外(其内部有上拉电阻),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由特殊寄存器来设置。
2、有内部EPROM的单片机芯片,为写入程序需提供专门的编程脉冲和编程电源,这些信号也是由信号引脚的形式提供的。
RST/VPD:1、复位,当在此引脚加上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面实现复位操作。
2、备用电源,当外接电源下降到下限值时,备用电源就会经第二功能的方式由些引脚引入,以保护内部RA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ALE/PROG地址锁存控制信号:在系统扩展时,ALE用于控制把P0口的输出低8位地址送锁存器锁存起来,以实现低位地址的数据的隔离。
例如,ALE与74LS373锁存器的G相连接,当CPU对外部进行存取时,用以锁住地址的低位地址,即P0口输出,ALE有可能是高电平也有可能是低电平,当ALE是高电平时,允许地址锁存信号,当请问外部存储器时,ALE负跳变,将P0口上低8位地址信号送入锁存器,当ALE是低电平时,P0口上的内容和锁存器输出一致。
在没有访问外部存储器期间,ALE以1/6振荡周期频率输出,当访问外部存储器以1/12振荡周期输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系统没有进行扩展时ALE会以1/6振荡周期的固定频率输出,因此可以做为外部时钟,或者外部定时脉冲使用。
PROG为编程脉冲的输入端:单片机内部有一个4K或8K的程序存储器ROM。
R OM的作用是用来存放用户需要运行的程序,而PROG就是将这些程序写到ROM中的脉冲输入端。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在读外部ROM时PSEN低电平有效,以实现外部ROM单元的读操作,内部ROM读取时,PSEN不动作,外部ROM读取时,在每个机器周期会动作两次。
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
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51单片机引脚介绍(全)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控制电路的集成电路芯片,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而51单片机(8051 Microcontroller)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一款单片机型号,其引脚布局和功能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51单片机的引脚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引脚简介51单片机共有40个引脚,编号为P0.0至P3.7,其中P0、P1、P2、P3为4个8位的I/O端口,分别对应于32个可编程的引脚。
此外,引脚还包括VCC(供电正极)、GND(接地)以及RESET(复位引脚)、PSEN(程序存储器使能引脚)、ALE/PROG(地址锁存/编程使能引脚)、EA/VPP(外部访问使能/编程电压),共计7个特殊功能引脚。
2. I/O口的功能P0口是可用的8位双向I/O口,可以用于与外设的数据传输。
P0口在模拟输入/输出工作状态下为双向I/O口,在数字输入/输出工作状态下为输出口。
P1口也是一个可用的8位双向I/O口,用于与外设的数据传输。
P2口是一个不可用的8位双向I/O口,它被用作外部总线的高8位数据总线。
P3口是一个可用的8位双向I/O口,用于与外设的数据传输。
3. 特殊功能引脚RESET引脚是用于复位单片机的引脚。
将RESET引脚拉低,即可使单片机复位。
PSEN引脚是用于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EPROM或闪存)的引脚。
当PSEN为高时,表示访问的是程序存储器。
ALE/PROG引脚在T0(定时器0)的溢出和外部中断0激活时产生外部地址锁存信号。
在程序编程时,它与PSEN引脚一起用作编程使能信号,并提供编程电压。
EA/VPP引脚是用于控制单片机是否使用外部存储器。
当EA/VPP 为低时,表示单片机使用外部存储器;当EA/VPP为高时,表示单片机使用内部存储器。
4. 其他引脚VCC引脚是单片机的正电源引脚,需要接入正电源。
51单片机常用芯片引脚图
51单片机常用芯片引脚图常用芯片引脚图一、单片机类1、MCS-51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条I/O 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脚、2条时钟引脚。
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的地址/数据复用口。
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 接口无第二功能。
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制信号。
ALE/ 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PSEN :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EA/Vpp :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RST/VPD :复位/备用电源引脚2、MCS-96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片机系列。
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脚居多。
引脚说明:RXD/P2.1 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口线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两个和HS1共用)Vcc :主电源引脚(+5V )Vss :数字电路地引脚(0V )Vpd :部RAM 备用电源引脚(+5V )V REF :A/D 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AGND :A/D 转换器参考地引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03938373635343332 3130292827262524232221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 TRXD/P3.0TXD/P3.1INT0/P3.2INT1/P3.3T0/P3.4T1/P3.5WR/P3.6R D/P3.7XTAL2XTAL1V SS V CC P0.0/AD 0P0.1/AD 1P0.2/AD 2P0.3/AD 3P0.4/AD 4P0.5/AD 5P0.6/AD 6P0.7/AD 7 EA/V PP ALE/PROG PSENP2.7/A 15P2.6/A 14P2.5/A 13P2.4/A 12P2.3/A 11P2.2/A 10P2.1/A 9P2.0/A 8803180518751 XTAL1、XTAL2:部振荡器反相器输入、输出端,常外接晶振。
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及管脚介绍
MCS-51 系列单片机结构及管脚介绍
1.MCS-51 单片机内部结构框图
2.MCS-51 引脚图
3.引脚介绍
VCC(40 脚):接+5 V 电源正端。
VSS(20 脚):接+5 V 电源地端。
XTAL1(19 脚):接外部石英晶体的一端。
在单片机内部,它是一个反相放
大器的输入端,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
当采用外部时钟时,对于HMOS 单片机,该引脚接地;对于CHMOS 单片机,该引脚作为外部振荡信号的输入端。
P0 口(39~32 脚):P0.0~P0.7 统称为P0 口。
在不接片外存储器与不扩展I/O 口时,可作为准双向输入/输出口。
在接有片外存储器或扩展I/O 口时,P0 口
分时复用为低8 位地址总线和双向数据总线。
P1 口(1~8 脚):P1.0~P1.7 统称为P1 口,可作为准双向I/O 口使用。
对于。
51单片机各针脚介绍
51单片机各引脚及端口详解51单片机引脚功能:MCS-51是标准的40引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引脚分布请参照----单片机引脚图:l P0.0~P0.7 P0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39~32号端子)。
l P1.0~P1.7 P1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8号端子)。
l P2.0~P2.7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21~28号端子)。
l P3.0~P3.7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0~17号端子)。
这4个I/O口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功能,大家可得学好了,其它书本里虽然有,但写的太深,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理解的,我这里都是按我自已的表达方式来写的,相信你也能够理解的。
P0口有三个功能: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做数据总线(如图1中的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如图1中的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P1口只做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P2口有两个功能: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使用2、做一般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P3口有两个功能:除了作为I/O使用外(其内部有上拉电阻),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由特殊寄存器来设置,具体功能请参考我们后面的引脚说明。
有内部EPROM的单片机芯片(例如8751),为写入程序需提供专门的编程脉冲和编程电源,这些信号也是由信号引脚的形式提供的,即:编程脉冲:30脚(ALE/PROG)编程电压(25V):31脚(EA/Vpp)接触过工业设备的兄弟可能会看到有些印刷线路板上会有一个电池,这个电池是干什么用的呢?这就是单片机的备用电源,当外接电源下降到下限值时,备用电源就会经第二功能的方式由第9脚(即RST/VPD)引入,以保护内部RA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在介绍这四个I/O口时提到了一个“上拉电阻”那么上拉电阻又是一个什么东东呢?他起什么作用呢?都说了是电阻那当然就是一个电阻啦,当作为输入时,上拉电阻将其电位拉高,若输入为低电平则可提供电流源;所以如果P0口如果作为输入时,处在高阻抗状态,只有外接一个上拉电阻才能有效。
51单片机针脚
非常详细的51单片机引脚介绍AT89C2051是精简版的51单片机,精简掉了P0口和P2口,只有20引脚,但其内部集成了一个很实用的模拟比较器,特别适合开发精简的51应用系统,毕竟很多时候我们开发简单的产品时用不了全部32个I/O口,用AT89C2051更合适,芯片体积更小,而且AT89C2051的工作电压最低为2.7V,因此可以用来开发两节5号电池供电的便携式产品。
本文以ATMEL公司生产的51系列家族的AT89S51和AT89C2051两种单片机来讲解,两种单片机是目前最常用的单片机,其中AT89S51为标准51单片机,当然其功能比早期的51单片机更强大,支持ISP在系统编程技术,内置硬件看门狗。
一、AT89S51单片机引脚介绍AT89S51有PDIP、PLCC、TQFP三种封装方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采用40Pin封装的双列直接PDIP封装,外形结构下图。
芯片共有40个引脚,引脚的排列顺序为从靠芯片的缺口(见右图)左边那列引脚逆时针数起,依次为1、2、3、4。
40,其中芯片的1脚顶上有个凹点(见右图)。
在单片机的40个引脚中,电源引脚2根,外接晶体振荡器引脚2根,控制引脚4根以及4组8位可编程I/O引脚32根。
1、主电源引脚(2根)VCC(Pin40):电源输入,接+5V电源芯片实物图片芯片引脚功能GND(Pin20):接地线2、外接晶振引脚(2根)XTAL1(Pin19):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XTAL2(Pin20):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3、控制引脚(4根)RST/VPP(Pin9):复位引脚,引脚上出现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Pin30):地址锁存允许信号PSEN(Pin29):外部存储器读选通信号EA/VPP(Pin31):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接低电平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如果接高电平则从内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
4、可编程输入/输出引脚(32根)AT89S51单片机有4组8位的可编程I/O口,分别位P0、P1、P2、P3口,每个口有8位(8根引脚),共32根。
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
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51系列单片机引脚排列图与引脚功能介绍(含AT8051、89C2051等)AT89c51(含8051、80S51、8031、8751、8052等)可以说是最常用的51单片机了,下图介绍了AT89c51双列直插和smt两种封装的芯片引脚图资料.供大家查阅.管脚资料与普通的51单片机一样.部分引脚简要说明:1、 RESET:一般接2个元件:①接10K电阻到地,②接10μ电容到电源。
2、 -EA / VPP:一般情况下接高电平(这时使用MCU内部RAM/ROM)。
3、 ALE / PROG:一般情况下空着(这时使用MCU内部RAM/ROM)。
4、 -PSEN:一般情况下空着(当使用MCU内部RAM/ROM时)。
5、 P0内部没有上拉电阻。
所以必要时需要在每个引脚外接5.1K左右上拉电阻到电源。
6、 XTAL1是片内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输入端,XTAL2则是输出端,使用外部振荡器时,外部振荡信号应直接加到XTAL1,而XTAL2悬空(特别声明:有些文章把XTAL1、XTAL2的功能正好说反了。
而我们这里的说法绝对是正确的)。
内部方式时,时钟发生器对振荡脉冲二分频,如晶振为12MHz,时钟频率就为6MHz。
晶振的频率可以在1MHz-24MHz内选择。
电容取20PF左右。
7、 VDD:电源+5V。
VSS:GND接地。
PDIP:PQFP/TQFP:PLCC:引脚功能说明:89C51外部引脚图:(可以直接拷入ASM程序文件中,作注释使用,十分方便); ┏━┓┏━━┓; P1.0 ┫1 ┗┛ 40┣ Vcc; P1.1 ┫2 39┣ P0.0; P1.2 ┫3 38┣ P0.1; P1.3 ┫4 37┣ P0.2; P1.4 ┫5 36┣ P0.3; P1.5 ┫6 35┣ P0.4; P1.6 ┫7 34┣ P0.5; P1.7 ┫8 33┣ P0.6; RST/Vpd ┫9 32┣ P0.7; RXD P3.0 ┫10 31┣ -EA/Vpp(内1/外0 程序地址选择); TXD P3.1 ┫11 30┣ ALE/-P (地址锁存输出); -INT0 P3.2 ┫12 29┣ -PSEN (外部程序读选通输出); -INT1 P3.3 ┫13 28┣ P2.7; T0 P3.4 ┫14 27┣ P2.6; T1 P3.5 ┫15 26┣ P2.5; -WR P3.6 ┫16 25┣ P2.4; -RD P3.7 ┫17 24┣ P2.3; X2 ┫18 23┣ P2.2; X1 ┫19 22┣ P2.1; GND ┫20 21┣ P2.0; ┗━━━━━┛引脚说明:①电源引脚Vcc(40脚):典型值+5V。
51单片机各引脚
9、RST/VPD(9脚)RST复位(高电平复位):当输入的信号连续2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时即为有效,用以完成单片机的复位初始化操作。
推荐在此引脚与VSS引脚之间连接一个约8.2k的下拉电阻,与VCC引脚之间连接一个约10μF的电容,以保证可靠地复位。
VPD备用电源:VCC掉电期间,此引脚可接上备用电源,以保证内部RAM的数据不丢失。
当VCC主电源下掉到低于规定的电平,而VPD在其规定的电压范围(5±0.5V)内,VPD就向内部RAM提供备用电源。
18、19、时钟引脚时钟引脚外接晶体与片内的反相放大器构成了一个振荡器,它提供了单片机的时钟控制信号。
时钟引脚也可外接晶体振荡器。
(1)XTAL1(19脚):接外部晶体的一个引脚。
在单片机内部,它是反向放大器的的输入端。
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
如果采用外接晶体振荡器时,此引脚应接地。
(2)XTAL2(18脚):接外部晶体的另一端,在单片机内部接至内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如果采用外部晶体振荡器时,该引脚接受振荡器的信号,即直接把此信号直接接到内部时钟的发生器的输入端。
XTAL1和XTAL2经常外接石英晶振和电容组成的反馈回路,以输出矩形脉冲作为单片机的时钟信号。
29、PSEN(29脚)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
执行MOVC访问片外程序时,PSEN自动产生低电平,以实现外部ROM单元的读操作,其他情况均为高电平。
1. 内部ROM读取时,PSEN不动作;2. 外部ROM读取时,在每个机器周期会动作两次。
但在此期间,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3. 外部RAM读取时,两个PSEN脉冲被跳过不会输出;4. 外接ROM时,与ROM的OE脚相接。
30、ALE/PROG(30脚)第一功能ALE(Address Lock Enable)为地址锁存允许,访问片外存储器时使用。
在系统扩展时,ALE用于控制把P0口的输出低8位地址送锁存器锁存起来,以实现低位地址和数据的隔离。
51单片机各引脚及端口详解
51单片机各引脚及端口详解51单片机引脚功能:MCS-51是标准的40引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引脚分布请参照----单片机引脚图:l ~ P0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39~32号端子)。
l ~ P1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8号端子)。
l ~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21~28号端子)。
l ~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0~17号端子)。
这4个I/O口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功能,大家可得学好了,其它书本里虽然有,但写的太深,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理解的,我这里都是按我自已的表达方式来写的,相信你也能够理解的。
P0口有三个功能: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做数据总线(如图1中的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如图1中的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P1口只做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P2口有两个功能: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使用2、做一般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P3口有两个功能:除了作为I/O使用外(其内部有上拉电阻),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由特殊寄存器来设置,具体功能请参考我们后面的引脚说明。
有内部EPROM的单片机芯片(例如8751),为写入程序需提供专门的编程脉冲和编程电源,这些信号也是由信号引脚的形式提供的,即:编程脉冲:30脚(ALE/PROG)编程电压(25V):31脚(EA/Vpp)接触过工业设备的兄弟可能会看到有些印刷线路板上会有一个电池,这个电池是干什么用的呢这就是单片机的备用电源,当外接电源下降到下限值时,备用电源就会经第二功能的方式由第9脚(即RST/VPD)引入,以保护内部RA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在介绍这四个I/O口时提到了一个“上拉电阻”那么上拉电阻又是一个什么东东呢他起什么作用呢都说了是电阻那当然就是一个电阻啦,当作为输入时,上拉电阻将其电位拉高,若输入为低电平则可提供电流源;所以如果P0口如果作为输入时,处在高阻抗状态,只有外接一个上拉电阻才能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单片机各引脚及端口详解51单片机引脚功能:MCS-51是标准的40引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引脚分布请参照----单片机引脚图:l P0.0~P0.7 P0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39~32号端子)。
l P1.0~P1.7 P1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8号端子)。
l P2.0~P2.7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21~28号端子)。
l P3.0~P3.7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0~17号端子)。
这4个I/O口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功能,大家可得学好了,其它书本里虽然有,但写的太深,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理解的,我这里都是按我自已的表达方式来写的,相信你也能够理解的。
P0口有三个功能: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做数据总线(如图1中的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如图1中的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P1口只做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P2口有两个功能: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使用2、做一般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P3口有两个功能:除了作为I/O使用外(其内部有上拉电阻),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由特殊寄存器来设置,具体功能请参考我们后面的引脚说明。
有内部EPROM的单片机芯片(例如8751),为写入程序需提供专门的编程脉冲和编程电源,这些信号也是由信号引脚的形式提供的,即:编程脉冲:30脚(ALE/PROG)编程电压(25V):31脚(EA/Vpp)接触过工业设备的兄弟可能会看到有些印刷线路板上会有一个电池,这个电池是干什么用的呢?这就是单片机的备用电源,当外接电源下降到下限值时,备用电源就会经第二功能的方式由第9脚(即RST/VPD)引入,以保护内部RA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在介绍这四个I/O口时提到了一个“上拉电阻”那么上拉电阻又是一个什么东东呢?他起什么作用呢?都说了是电阻那当然就是一个电阻啦,当作为输入时,上拉电阻将其电位拉高,若输入为低电平则可提供电流源;所以如果P0口如果作为输入时,处在高阻抗状态,只有外接一个上拉电阻才能有效。
ALE 地址锁存控制信号:在系统扩展时,ALE用于控制把P0口的输出低8位地址送锁存器锁存起来,以实现低位地址和数据的隔离。
参见图2(8051扩展2KB EEPROM电路,在图中ALE 与4LS373锁存器的G相连接,当CPU对外部进行存取时,用以锁住地址的低位地址,即P0口输出。
由于ALE是以晶振六分之一的固定频率输出的正脉冲,当系统中未使用外部存储器时,ALE脚也会有六分之一的固定频率输出,因此可作为外部时钟或外部定时脉冲使用。
PSEN 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在读外部ROM时PSEN低电平有效,以实现外部ROM单元的读操作。
1、内部ROM读取时,PSEN不动作;2、外部ROM读取时,在每个机器周期会动作两次;3、外部RAM读取时,两个PSEN脉冲被跳过不会输出;4、外接ROM时,与ROM的OE脚相接。
参见图2—(8051扩展2KB EEPROM电路,在图中PSEN与扩展ROM的OE脚相接)EA/VPP 访问和序存储器控制信号1、接高电平时:CPU读取内部程序存储器(ROM)扩展外部ROM:当读取内部程序存储器超过0FFFH(8051)1FFFH(8052)时自动读取外部ROM。
2、接低电平时:CPU读取外部程序存储器(ROM)。
3、8751烧写内部EPROM时,利用此脚输入21V的烧写电压。
RST 复位信号:当输入的信号连续2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时即为有效,用以完成单片机的复位初始化操作。
XTAL1和XTAL2 外接晶振引脚。
当使用芯片内部时钟时,此二引脚用于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当使用外部时钟时,用于接外部时钟脉冲信号。
VCC:电源+5V输入 VSS:GND接地。
8031各端口工作原理讲解并行端口P0端口总线I/O端口,双向,三态,数据地址分时复用,该端口除用于数据的输入/输出外,在8031单片机外接程序存储器时,还分时地输出/输入地址/指令。
由Po端口输出的信号无锁存,输入的信息有读端口引脚和读端口锁存器之分。
P0端口8位中的一位结构图见下图:由上图可见,P0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切换开关与相应控制电路、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
在输出状态下,当切换开关MUX向下时,从内部总线来的数据经锁存器反相和场效应管T2反相,输出到端口引脚线上。
此时,场效应管T1关断,因而这种输出方式应为外接上拉电阻的漏极开路式。
当切换开关MUX向上时,一位地址/数据信号分时地输出到端口线上。
此外,由T1、T2的通断组合,形成高电平、低电平与高阻浮动三态的输出。
在输入状态下,从锁存器和从引脚上读来的信号一般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
例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低电平后,锁存器Q=0,Q=1,场效应管T2开通,端口线呈低电平状态。
此时无论端口线上外接的信号是低电乎还是高电平,从引脚读入单片机的信号都是低电平,因而不能正确地读入端口引脚上的信号。
又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高电平后,锁存器Q=1,Q=0,场效应管T2截止。
如外接引脚信号为低电平,从引脚上读入的信号就与从锁存器读入的信号不同。
为此,8031单片机在对端口P0一P3的输入操作上,有如下约定:为此,8031单片机在对端口P0一P3的输入操作上,有如下约定:凡属于读-修改-写方式的指令,从锁存器读入信号,其它指令则从端口引脚线上读入信号。
读-修改-写指令的特点是,从端口输入(读)信号,在单片机内加以运算(修改)后,再输出(写)到该端口上。
下面是几条读--修改-写指令的例子。
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读-修改-写指令需要得到端口原输出的状态,修改后再输出,读锁存器而不是读引脚,可以避免因外部电路的原因而使原端口的状态被读错。
P0端口是8031单片机的总线口,分时出现数据D7一D0、低8位地址A7一AO,以及三态,用来接口存储器、外部电路与外部设备。
P0端口是使用最广泛的I/O端口。
P1端口:通用I/0端口,准双向静态口。
输出的信息有锁存,输入有读引脚和读锁存器之分。
P1端口的一位结构见下图. 由图可见,P1端口与P0端口的主要差别在于,P1端口用内部上拉电阻R代替了P0端口的场效应管T1,并且输出的信息仅来自内部总线。
由内部总线输出的数据经锁存器反相和场效应管反相后,锁存在端口线上,所以,P1端口是具有输出锁存的静态口。
由下图可见,要正确地从引脚上读入外部信息,必须先使场效应管关断,以便由外部输入的信息确定引脚的状态。
为此,在作引脚读入前,必须先对该端口写入l。
具有这种操作特点的输入/输出端口,称为准双向I/O口。
8031单片机的P1、P2、P3都是准双向口。
P0端口由于输出有三态功能,输入前,端口线已处于高阻态,无需先写入1后再作读操作。
单片机复位后,各个端口已自动地被写入了1,此时,可直接作输入操作。
如果在应用端口的过程中,已向P1一P3端口线输出过0,则再要输入时,必须先写1后再读引脚,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
此外,随输入指令的不同,H端口也有读锁存器与读引脚之分。
Pl端口是51单片机中唯一仅有的单功能I/O端口,并且没有特定的专用功能,输出信号锁存在引脚上。
P2端口:P2端口的一位结构见下图:由图可见,P2端口在片内既有上拉电阻,又有切换开关MUX,所以P2端口在功能上兼有P0端口和P1端口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输出功能上,当切换开关MUX向左时,从内部总线输出的一位数据经反相器和场效应管反相后,输出在端口引脚线上;当MUX向右时,输出的一位地址信号也经反相器和场效应管反相后,输出在端口引脚线上。
由于8031单片机必须外接程序存储器才能构成应用电路,而P2端口就是用来周期性地输出从外存中取指令的地址(高8位地址),因此,P2端口的切换开关MUX总是在进行切换,分时地输出从内部总线来的数据和从地址信号线上来的地址。
因此P2端口是动态的I/O端口。
输出数据虽被锁存,但不是稳定地出现在端口线上。
其实,这里输出的数据往往也是一种地址,只不过是外部RAM的高8位地址。
在输入功能方面,P2端口与P0和H端口相同,有读引脚和读锁存器之分,并且P2端口也是准双向口。
可见,P2端口的主要特点包括:①不能输出静态的数据;②自身输出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②执行MOVX指令时,还输出外部RAM的高位地址,故称P2端口为动态地址端口。
(这是针对8031说的,P2端口的描述与8051的不同。
8051有内部的ROM,无需外加ROM,所以8051的P2可以输出静态的数据。
也可以作为外部存储器的地址总线。
)P3端口:双功能静态I/O口P3端口的一位结构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P3端口和P1端口的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P3端口的各端口线有两种功能选择。
当处于第一功能时,第二输出功能线为1,此时,内部总线信号经锁存器和场效应管输入/输出,其作用与P1端口作用相同,也是静态准双向I/O端口。
当处于第二功能时,锁存器输出1,通过第二输出功能线输出特定的内含信号,在输入方面,即可以通过缓冲器读入引脚信号,还可以通过替代输入功能读入片内的特定第二功能信号。
由于输出信号锁存并且有双重功能,故P3端口为静态双功能端口。
P3口的特殊功能(即第二功能):使P3端品各线处于第二功能的条件是:1\串行I/O处于运行状态(RXD,TXD);2\打开了处部中断(INT0,INT1);3\定时器/计数器处于外部计数状态(T0,T1)4\执行读写外部RAM的指令(RD,WR)在应用中,如不设定P3端口各位的第二功能(WR,RD信号的产生不用设置),则P3端口线自动处于第一功能状态,也就是静态I/O端口的工作状态。
在更多的场合是根据应用的需要,把几条端口线设置为第二功能,而另外几条端口线处于第一功能运行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不宜对P3端口作字节操作,需采用位操作的形式。
端口的负载能力和输入/输出操作:P0端口能驱动8个LSTTL负载。
如需增加负载能力,可在P0总线上增加总线驱动器。
P1,P2,P3端口各能驱动4个LSTTL负载。
前已述及,由于P0-P3端口已映射成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P0一P3端口寄存器,所以对这些端口寄存器的读/写就实现了信息从相应端口的输入/输出。
例如: MOV A, P1 把Pl端口线上的信息输入到A MoV P1, A 把A的内容由P1端口输出 MOV P3, #0FFH 使P3端口线各位置l串行端口:MCS-51系列单片机片内有一个串行I/O端口,通过引脚RXD(P3.0)和TXD(P3.1)可与外设电路进行全双工的串行异步通信。
1.串行端口的基本特点8031单片机的串行端口有4种基本工作方式,通过编程设置,可以使其工作在任一方式,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