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浙江省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旨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目标。
首先,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规划中指出,浙江省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
其次,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强调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性。
规划中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规划还强调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企业办事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关注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规划中提出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规划中还提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同时,规划中还强调要加大就业扶持力度,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综上所述,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着眼于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旨在推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规划中强调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信在浙江省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省将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7.25•【字号】浙政办发〔2016〕83号•【施行日期】2016.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8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7月25日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形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共识,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迈向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决胜阶段(一)形势与需求。
十二五"以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紧紧围绕破解科技创新"四不"问题,深入开展"八倍增、两提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居全国第6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2位。
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首次突破千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倍;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78%提高到2.36%;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保持全国前列。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2016年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要求、重点任务和举措,是五大发展理念与浙江实际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遵循,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为更好地学习领会《建议》精神,省委政研室有关负责人对《建议》主要内容做了解读。
一、关于我省“十三五”发展的基本背景“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部署,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1.我省“十二五”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将以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迈入“十三五”。
2014年,我省GDP跨过4万亿元大关,预计今年将达到4.3万亿元左右,人均GDP将超过12000美元,迈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
二是将以不断提高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迈入“十三五”。
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信息经济、金融产业等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型升级找到了跑道、见到了曙光。
三是将以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迈入“十三五”。
国家战略举措有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率先实施,港口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商事制度等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是将以不断提高的协调发展水平迈入“十三五”。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居全国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原26个欠发达县。
《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图 1 各设区市地下空间现状建筑面积(截至 2014 年底)
(备注:杭州市为 2011—2014 年数据,其他设区市为历年统计汇总数据)
——地下空间功能多样化布局成效凸显。杭州、宁波结合城 市轨道交通建设探索地下商业、停车、市政、公共设施一体化建 设,且结合新城发展建设了地下综合管廊;嘉兴结合商务办公楼 宇和总部产业园建设探索了地下空间的互连互通和不同主体地 块的整体开发建设;金华结合物流基地建设了地下仓储物流设 施。地下空间功能的多样化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有效推动了城 市功能的完善。
—9—
效益、社会效益、战备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目标是:通
过科学布局、分层指导、完善功能、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有序 推进,全面提升全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管理和 维护水平。到 2020 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日趋 完善,基本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和空间管理体系;推 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从单一投资来源为主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变, 从浅层单功能开发向深层多功能开发转变,从散点式开发向轴 向、网络化整体开发转变,从单一地下空间开发向互联互通的地 下城建设转变,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4、地下空间信息普查和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综合协调 机制仍不健全
全省地下空间资源普查开展不足,各城市存在地下空间基础 数据资料不完整、信息共享不足、统计口径和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6—
制约了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多数城市仍未建立统一的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协调机构,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重大事项的 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不明确,造成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缺位, 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 规划》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下简称省建设厅)与浙江省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联合编制了《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 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我省发展实际,从规划、 建设、管理、法规等层面提出我省“十三五”期间城市地下空间开 发利用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及主要保障措施,是指导各地开展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淳安县“十三五”规划
老旧小区改造
对县城内老旧小区进行全 面改造,包括建筑立面、 绿化、道路、停车设施等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和修缮,传承和弘扬传统 文化。
城市风貌规划
制定城市风貌规划,塑造 具有淳安特色的城市形象 。
美丽乡村建设
村庄整治
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污水、违章建筑 等,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农房改造
推进农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 村生活品质。
乡村旅游发展
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 入。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
01
建设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桥梁、隧道等,提高交
通便捷性。
市政设施
02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提高城
市承载能力。
信息设施
05
CATALOGUE
环境与生态保护
环境污染治理
废水治理
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废水处理达标后 再排放。
废气治理
对燃煤、工业废气等开展综合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固体废弃物治理
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减少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修复与保护
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
02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淳安县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规划
实施,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的发展格局。
03
加强资金监管
淳安县政府应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规划实施的资金使用效益和
安全。
07CATALOGUE Nhomakorabea结语“十三五”规划的意义
规划意义
淳安县的“十三五”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规划,旨在指导该县在 未来五年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6.12.23•【字号】•【施行日期】2016.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厅直属各事业单位:《浙江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已经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16年12月23日浙江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土资源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十三五”国土资源工作“一个目标、两大战略、三场硬仗”的有力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实际,深入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切实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工作定位,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以“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和“一图六网”为抓手,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和保障能力,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
基本建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初步满足土地资源“批、供、用、补、查”和矿产资源“勘、采、储、用、查”需求。
省厅建立了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土地供应、信访、矿产资源储量、矿业权等35类数据库,建立了“一张图”服务平台,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19类符合OGC国际标准的数据服务、10类基础空间服务和58类业务应用服务,在规划管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6.10.22•【字号】浙教高科〔2016〕139号•【施行日期】2016.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教高科〔2016〕139号各高等学校,各设区市及有关县(市、区)教育局:现将《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教育厅2016年10月22日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大力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加快建成高等教育强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浙江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一)“十二五”时期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省高等教育突出内涵为主建设,获得了蓬勃发展。
结构布局明显优化,杭州、宁波、温州高等教育中心和其他设区市“一本多专”或“一本一专”格局进一步完善,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协调推进,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利用国外资源建设高水平大学取得很大进展。
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大为提高,出台了本科教学业绩考核、课堂教学创新、青年教师助讲培养、支持学生有序转专业以及校(院)长抓教学工作述职、教学工作巡查等一系列举措,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得到有效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密切,产学研合作广泛活跃,科研成果推广运用取得明显成效。
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下放高校专业设置权、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权,推进高校章程建设,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2.08•【字号】浙政办发〔2024〕5号•【施行日期】2024.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24〕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表》《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服务保障政策》由省发展改革委另行印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2月8日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为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抓紧抓实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投资对稳增长优结构的关键作用,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主要目标(一)投资总量保持合理增长。
确保202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确保2024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速、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2023年有所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以及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速均快于面上投资增速。
(三)重大建设项目全力提速提效。
2024年推进省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计划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
第一批安排省重大建设项目1101个,年度计划投资10313亿元。
力争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100%,投资完成率超过100%。
(四)各设区市投资总量持续增长。
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10%、6%、7%、6%、8%、10%、10%、6%、6.5%、10%。
关于镇海电新建2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项目的情
关于镇海电厂新建2×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项目的情况说明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镇海电厂新建2×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是浙江省“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浙江省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5]25号)同意“镇海电厂整体搬迁改造、先建后拆”,要求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力争在“2016年10月底前开工建设、2018年投产运营”。
一、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镇海发电厂(浙能镇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装机规模为4×215MW 燃煤机组(二、三期工程),浙能镇海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现有装机规模为2×395MW 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镇海联合发电有限公司容量为2×110+1×110MW(其中2×110MW 燃机已在2012年由燃油机组改造为燃气机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三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均为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方便叙述,将上述三家公司统称为镇海老厂,装机总容量1980MW。
镇海老厂位于宁波市镇海城区,紧邻镇海老城,位于宁波市中心城镇海片滨江生活居住片区的核心地带,所处的甬江沿岸区域主要为生活岸线,是宁波市“三江六岸”滨江景观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镇海电厂进行整体搬迁,并在合适区域建设2×660MW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对于镇海区乃至宁波市来说都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加快能源转型升级,保障重大能源项目的重要举措。
2015年8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袁家军副省长主持召开镇海电厂搬迁工作专题研究会议,会议强调镇海电厂搬迁对于提升发展宁波国家级重大石化产业基地、加快全省石化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宁波城市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有关方面要共同努力,用足用好政策,全力以赴推进镇海电厂搬迁工作。
会议要求,2018年前关停淘汰镇海电厂现有4台21.5万千瓦燃煤机组,在镇海动力中心新建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2台9F燃气机组搬迁转移到镇海动力中心;2台9E燃气机组先行拆除,省内搬迁。
一文看懂城西科创大走廊
一文看懂城西科创大走廊
有人说,城西科创大走廊将成为未来的 硅谷;也有人说,文一西路会成为中国的 128 号公路。那么,“大走廊”的规划定位目标究 竟如何?蓝图如何实施?十三五期间将推进建 成哪些重点项目?本刊通过梳理规划,让你用 最快时间看懂城西科创大走廊。
定位
十三五期间,城西科创大走廊将致 力发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知名校企的 主引擎作用,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人才的科技创新支撑,彰显杭州在信 息建设方面的先发优势、全球影响和巨大 的潜力,努力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 成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成为具 有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浙江创新发展 的主引擎。
杭州 2018.1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7
重大项目
交通:总投资约 600 亿元,新增地铁(城际铁路)3 条、 高速公路 1 条、有轨电车 2 条、其他交通设施项目 30 个 以上;
重大科创产业项目:总投资 500 亿元,重点项目包含: 阿里巴巴支付宝网商银行、淘宝城四期、中国移动杭州 研发中心、中国电信创新园项目、海康威视、贝达生物 医药等;
新材料产业:重点培育发展 3D 打印材料、电子与微电子材料、光通信材料、 高分子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磁电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 光电材料、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等领域;
科技服务业:着重推进发展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科创孵化等配套服务; 新金融产业:重点发展互联网金融、第三方财富管理等领域。
院校资源
目前,城西科创大走廊已经集聚了 9 所高等院校,未来,将集聚 15 所院校, 分别是: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 大学、西湖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科技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 学、浙江警察学院、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 院、浙江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 业技术学院、杭州外国语学校。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9.28•【字号】浙政办发〔2016〕122号•【施行日期】2016.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2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9月28日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我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为推动我省文化强省和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至2020年。
本规划所称文化产业是指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产业范畴依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并结合我省实际界定。
一、现实基础(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立足区域禀赋条件,加强特色产业培育,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为“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产业规模迅速增长。
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56 0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90亿元,年均增长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 88%提高到2015年的5 81%,文化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4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0.12•【字号】浙政办发〔2016〕128号•【施行日期】2016.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2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0月12日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省份之一,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资源全球化配置,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争当开放型经济强国建设的排头兵,是浙江发展的战略使命。
为更好谋划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家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要求,浙江开放型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开放型经济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为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放型经济纵深推进,对外开放空间布局更加协调。
环杭州湾产业带地区开放型经济规模、质量再上台阶,杭州、宁波城市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快,嘉兴接轨上海更加深入。
湖州、绍兴外向型产业持续发展。
温台沿海产业带地区,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以下简称民外合作)更加活跃,温州接轨海峡西岸经济区步伐加快。
金衢丽产业带地区开放型经济加快崛起,金华在全省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以省域四大都市区为龙头、开放平台为支点,沿海向内陆纵深推进的开放型经济空间格局更加协调。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5.06•【字号】浙政办发〔2021〕26号•【施行日期】2021.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项目表(实施类)》和《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项目表(谋划类)》由省发展改革委另行公布。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5月6日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为更好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有效投资可持续增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用,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总体要求(一)“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回顾。
“十三五”时期,我省全面实施投资新政,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全力推进省“4+1”重大建设项目、“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省市县长项目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成效显著,为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安排的599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万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投资占比达29.1%,交通设施投资占比达25.0%,公共服务投资占比达18.7%;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大,一批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和交通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高铁总里程超15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
同时,“十三五”期间我省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中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受土地、能耗、资金和征地拆迁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前期推进困难;二是受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冲击,部分产业项目暂缓实施;三是政府刚性支出增加,投融资渠道收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障碍,导致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缺口较大。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强省之基、兴省之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制造强省,是“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精神,结合浙江发展实际,特制订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一、发展背景一“十二五”以来的主要成就“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按照浙江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转型升级,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进发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和制造业投资分别达11991亿元、3325亿元、11707亿元和757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和%,制造业规模逐步扩张;201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较快提升;创新能力显着增强;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分别达%左右和%,比2010年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突破3万件,是2010年的倍左右;“十二五”期间新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72家,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40家和271家,累计分别达93家和896家;工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和%,比2010年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2012年提高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新培育省级“三名”试点企业69家;截至“十二五”末,国内外上市企业377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制造业领域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42个;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县市、区21个,比2010年增加8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加速深化;2015年,预计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5,从2012年的全国第七位跃居全国前三;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比2012年提高个百分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永久落户浙江;据测算,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达万台,约占全国的15%,居全国第一位;绿色发展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吨标准煤2010年价,用能效率居全国前列;全省共实现节能4500万吨标煤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主要行业及产品单位能耗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工业治水成效明显;“十二五”我省制造业发展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调整和国内三期叠加的交织影响,形势跌宕,压力巨大,但仍负重前行,取得不俗进展和成就;回首“十二五”,历程曲折艰难,但经验也弥足珍贵,主要是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将制造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目前制造业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约占四成,制造业领域在全省专利成果中的比重约占七成,同时制造业在保就业、促增收、稳税源等方面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持之以恒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并举,“十二五”以来陆续推进的“四换三名”、创新驱动、七大产业培育、浙商回归、有效投资、市场主体升级、特色小镇建设等“拳法招数”稳、准、狠、奇,目前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已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三是坚持不懈地培养和造就一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以企业家为引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既有一批专注主业、引领发展的企业家,又有一批高起点、高素质、宽视野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还有大量高技能、善实践的产业基础人才,成为我省制造业创新创业活力源泉;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能、强化制度供给、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管制最少、门槛最低、服务最好”的省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水平和建设制造强省的新要求,我省制造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亟待增强、融合发展亟待深化、集群效应亟待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亟待加强、企业适应新常态步伐亟待加快等突出问题,新的发展动能依然不足,传统动力仍待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二“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酝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产业价值链不断深度重组,为我省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发达国家积极主导重塑全球贸易和投资新秩序,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国家大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面临重大变化,对我省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巨大压力;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作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四化”同步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动力、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我省制造业发展逐渐步入新阶段;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省制造业发展速度、动力、结构和模式正发生积极转换,以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动力持续修复,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逐渐推行,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日益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找出了方向;但制造业转型升级仍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潜在风险隐患增多,产业竞争压力加大,迫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继续集中力量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抓住时间窗口加速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全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竞争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创新要素合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扩大创新成果影响,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坚持融合互动,促进结构优化;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和贯通作用,构建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经济模式,推动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的紧密结合,加速“两化”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促进制造业结构明显优化;坚持集群发展,优化产业生态;把现代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产业生态,推进智慧产业集群建设,引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推动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努力形成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于一体、互动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合作共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大力引进外资项目共建国际产业合作园,支持企业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加强产业区域合作与有序转移,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并有效集成高端要素,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坚持绿色低碳,引领永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制造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推动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不断提高绿色精品制造能力,加快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动制造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先进、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着提高的制造强省;具体目标包括:——创新能力:制造业领域研发投入和产出明显提高,力争到2020年,在规模以上制造业中,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重达%,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80件,新产品产值率达37%;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形成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位于全国前列;——质量效益:“十三五”期间,力争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左右,增加值率稳步提高,“浙江制造”的质量、标准水平和品牌效应显着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9,装备数控化率、机器联网率分别达50%和40%,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两化”融合水平全国领先;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制造业产城融合全面深化;——结构优化: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分别达41%和4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各类开发区数量达25个,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达110家,培育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一批国际化现代产业集群,建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特色小镇,产业生态明显优化;——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下降16%,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发展主要指标注:带号为预计数;带号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之和的下降幅度;三、重点产业瞄准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聚焦万亿产业大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强化技术改造着力修复传统动力,积极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形成新型产业体系;一新兴产业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着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水平,打造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00亿元,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20家左右;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重点发展面向网络通信、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产业应用,扩大国产嵌入式CPU中央处理器市场份额;大力提升新型传感器件、光电子器件、存储器件、储能器件等高端电子元器件及新型材料的创新性研究和开发能力,加快行业应用,建成我国重要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生产等电子装备开发应用水平;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重点发展新一代光通信宽带、IPv6下一代互联网、5G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应急通信、量子通信、高端服务器及云存储等系统设备、终端及关键配套件;重点突破面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人机交互技术,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可穿戴产品、家居控制、车载终端、智能视听等各类智能硬件产品及应用系统;应用电子及物联网;重点突破物联网传感芯片、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应用平台等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建成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海洋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及北斗导航等各类应用电子产品,大力发展数字安防产品,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中心;加快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及信息工程服务系统,巩固提升制造业智能控制水平;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和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软件,巩固提升安防监控、纺织服装、工业控制、医疗卫生、智能交通、金融、通信、电力等行业应用软件优势;积极发展基础软件、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大数据处理、中间件;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和应用等信息技术增值服务;加快发展高端工业平台软件、高端领域应用软件和云计算、大数据等解决方案及行业应用;积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2.高端装备产业引导高端装备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超常化、融合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推动高端装备进口替代,加快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产业链,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达12000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50家;智能装备;加快开发系统集成、导航控制、自主控制、视觉定位、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加快发展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殊机器人等新一代机器人产业,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新一代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加快研制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部件,大力开发嵌入式软件芯片、无线传感器、工业控制、故障自动诊断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监测与装配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开发自动识别、信息快速处理、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智能物流机械、智能电梯、智能家电、智能包装机械、掘进装备、空气动力装备、食品加工装备等成套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重点突破绿色高技术船型、主力海工装备和核心配套装备的研制技术,加快提升船舶动力系统、甲板机械、舱室机械、通讯导航及自动化系统等的自主配套率,大力发展超大型干散货船和油船、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液化天然气船、化学品船、疏浚工程船等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船舶修造基地;积极发展大型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海洋生产生活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半潜运输船、海工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现代交通装备;加快开发自动泊靠关键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重点发展城市地铁轻轨车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装备及控制系统等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制造基地;加快波音客机组装基地建设,加快开发大飞机核心部件、小型载人飞行器、无人载货飞行器等通用航空新产品新装备,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工程技术服务;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所需的方案诊断设计、工艺流程再造、装备智能化升级、售后监测维护、技术工人培训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生产流程规划设计仿真和优化服务,推进开放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物流设计、装备设计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开发支撑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型;提升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培育一批高端装备工程服务公司;3.新材料产业面向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新需求,引导新材料产业向高性能、高质量、高效能等方向发展,加快形成创新能力较强、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8000亿元,培育形成国内外知名新材料研发平台30家以上;先进基础材料;推进材料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工艺技术,以提高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为着力点,重点发展基础零部件用钢、新型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特种不锈钢、高端钴基合金等黑色金属材料,高强合金材料、特殊性能铜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特种涂料等先进化工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节能玻璃、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等先进建筑材料,生物基合成纤维及无纺布、高端产业用纺织材料、功能性纤维、纸基功能性材料等先进轻纺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重大需求,突破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关和市场关,以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一致性为着力点,重点发展海洋环境用钢材料、稀贵金属钎焊材料、超级镍基合金、特殊性能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材料,软磁金属材料、新型永磁材料等先进磁性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正极材料、碳基和硅基负极材料、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国际知名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前沿新材料;注重原始创新,做好知识产权布局,以逐步扩大前沿新材料应用领域为着力点,重点发展高质量石墨烯微片、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等先进碳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纳米电子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等纳米材料,增材制造专用合金粉体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医用增材制造材料等增材制造材料,智能材料等;4.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向消费终端新需求,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向轻量化、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率先布局建设完善覆盖全省的充电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与应用基地;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整车产能规模达50万辆以上,培育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骨干企业20家以上;新能源汽车整车;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和优化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流程,重点发展城市家庭用车、出租车和公务车领域的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低速短途纯电动汽车;新一代高性能、大运量纯电动公交车;短途物流车,低速纯电动旅游观光车,环卫、电力用等纯电动市政工程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和核心基础材料等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与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开发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核心产品势;重点发展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的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和高性能车用电机,专用机电耦合装置及高效控制系统,具备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智能交通系统ITS相结合的整车控制器,用于车身、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的非金属复合材料、高强度轻质合金、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5.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引导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向低碳、清洁、生态、互联等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0000亿元,其中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值达900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节能环保;重点发展节能与清洁能源运输、节能降碳、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节能降碳和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环保技术装备,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等领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打造国内先进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节能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新能源;突破大规模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新一代光伏、核电等产业核心技术,开发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系统设计和集成服务,发展海上风电发电机组及关键部件、核岛蒸发器等核电关键部件,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综合应用与产业基地;6.医药产业面向重大疾病、进口替代药物、优质医疗服务、家庭保健等新需求,引导生物医药向更加温和、反应效率高、环境友好、安全性高、产品可控性强等方向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向可控性强、替代进口等方向发展,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成为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生物医药;大力发展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海洋药物及个性化治疗药物,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医药制剂出口基地;积极推进针对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和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试剂研发和产业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大力发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等高值医用耗材,以及可穿戴、远程诊疗等智慧医疗技术和产品;积极推进生物增材制造、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互联网医疗;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开发面向慢病医疗服务及居家养老看护等的健康传感器和数字化健康产品,推进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攻关,完善在线即时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智慧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二特色优势产业1.时尚产业重点依托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时尚产业名城及六大特色时尚产业基地试点建设,推动时尚产业向引领时尚潮流、时尚消费、时尚体验等方向发展;力争到2020年,时尚产业销售收入达6500亿元,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100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时尚品牌。
《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我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深入 实施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改善 民生、建设“两美”浙江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 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下,全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显 著成效,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各项管理制度和政 策不断完善。
3、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实践 ——地下空间规模化开发利用成效显著。从历年累计城市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看,杭州、宁波两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总量最高,在 1000 万平方米以上;温州、台州、绍兴、嘉兴、 金华其次,在 500 万到 1000 万平方米之间;湖州、丽水在 250 万到 500 万平方米之间;舟山、衢州在 250 万平方米以下,地下 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发展阶段相 关的地区差异特征。从年度数据看,2014 年全省城市地下空间 竣工面积为 1644.65 万平方米。
一、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1—
1、制定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政策法规 2011 年,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利用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1〕17 号),强调了城市地下空 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2012 年,省建 设厅会同省人防办联合发布了《单建掘开式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工程兼顾人防需要设计导则(试行)》,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兼顾人防需要。2013 年,省建设厅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地下建 筑物登记暂行办法》,为地下建筑物登记提供了重要依据。2013 年,省建设厅、公安厅联合发布了《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 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规范了城市地下停车设施的建 设和管理。各地也制定出台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政策 文件,如丽水市制定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鼓励政策,杭州、 温州、金华等城市对地下空间权属、用地管理、土地登记等进 行了规定。以上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政策法规的完善。 2、开展了多样化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实践 为规范全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2010 年 省建设厅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 导则(试行)》。作为全国省级层面首个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 导则,该导则对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阶段城市地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 十三五” 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 十三五” 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日前,《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印发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方案提出,推进火电、热电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改造,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要求。
开展钢铁、水泥、玻璃和工业锅炉等重点行业领域废气清洁排放改造。
2020年6月30日前,钢铁联合生产企业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特别排放限值;2018年6月30日前,所有水泥制造企业(含独立粉磨站)废气排放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2018年6月30日前,全省平板玻璃制造企业和太阳能电池玻璃生产企业玻璃熔窑大气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表2限值的20%;2018年6月30日前,全省范围内“65蒸吨/小时以上(不含65蒸吨/小时,层燃炉、抛煤机炉除外)工业锅炉的烟气达到超低排放限值,10蒸吨/小时以上、65蒸吨/小时下的工业锅炉,1o蒸吨/时以上的层燃炉、抛煤机炉烟气达到特别排放限值。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一、规划重点任务(一)实施“六大行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实行煤炭减量替代,严控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实施大机组替代小机组。
开展低硫、低灰分配煤工程,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洁净煤使用率达到9O%以上。
全面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工作,禁燃区内不得审批新(扩)建高污染燃料项目,已建设施要限期拆除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
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煤改气工程,积极推行大电厂集中供热,建设和完善热网工程。
积极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全面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面完成燃煤(重油)锅(窑)炉淘汰改造任务。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加气站等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管网基本实现“县县通”,年消费总量达到160亿立方米左右。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6.10.02•【字号】浙教人〔2016〕129号•【施行日期】2016.10.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教人〔2016〕129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现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教育厅2016年10月2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推进教育现代化,教师是关键。
努力培养打造一流教师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按照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浙江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制定中小学(含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职学校和成人教育学校,下同)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为落脚点,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统筹规划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深入破解教师工作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突出矛盾,大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至2020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以下主要目标:1. 总量发展目标:配足配齐专任教师,优化结构,使教师配置状况得到全面改善,使生师比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0.14•【字号】浙教办计〔2016〕98号•【施行日期】2016.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浙教办计〔2016〕98号各处室、直属单位:为有计划地实施《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制定和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分工方案》,请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2016年10月14日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分工方案为切实落实《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现提出如下工作责任分工。
一、主要指标1. 特殊教育向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延伸,三类残疾学生学前三年和高中段教育普及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
(责任单位:基教处、学前教育处)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2%以上。
(责任单位:计财处、考试院、高教处)3. 义务教育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超过95%。
(责任单位:计财处、督导处)4. 学前教育等级幼儿园在园儿童覆盖面超过95%,其中一级幼儿园在园儿童覆盖面超过35%。
(责任单位:学前教育处、督导处、评估院)5. 中等职业教育三级以上职校比例达到95%以上,其中一级职校比例超过70%。
(责任单位:职成教处、督导处、评估院)6. 100%的大中小学校和80%以上的幼儿园实现宽带到校到教室,无线宽带覆盖校园教学、办公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人人拥有至少一种便捷可用的终端;全面实现教学班班通、人人通。
在所有高校、高中段学校和80%的义务教育段学校、60%的幼儿园建成智慧校园。
基于技术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
(责任单位:技术中心、计财处、学前教育处、基教处、职成教处、高教处、督导处)7. 100%的高校、80%以上的高中段学校和30%以上的义务教育段学校与国外学校建立经常性的教育教学交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是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攻坚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更好地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更加均衡、更高水平迈进的牵引作用,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本规划是对“十三五”时期我省重大建设项目作出的总体部署,是政府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合理配置土地、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一、总体要求(一)“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回顾。
“十二五”时期,我省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进以“411”工程为主体的重大建设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为我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二五”期间,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规模明显扩大,累计完成投资288万亿元,占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284%,较“十一五”时期提高了12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占45 5%,产业投资比重占216%;投资重点更加突出,重点投向发展平台、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社会发展设施、城乡功能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领域。
同时,“十二五”期间我省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中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带动性强的特大产业项目不多,投资额百亿元以上规模的项目偏少,对形成优势主导产业的支撑保障不强;二是对区域投资整体布局引导不够,在项目整体谋划和布局、招商引资管理上缺乏统筹安排,导致空间分布散乱、集聚度不高;三是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力度不足,“项目等指标”“指标等项目”矛盾并存,相对平均的要素配置方式使得大项目、好项目难以及时落地实施。
(二)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补齐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革落地六大短板,突出高质量、均衡性,谋划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带动性强的重大建设项目,大力推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促进投资合理、高效、可持续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略地位。
(三)基本原则。
——突出五大发展理念。
聚焦转型发展,始终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推进重大建设项目。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列为首位战略;坚持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四大都市区和“小县大城”三大空间结构优化战略;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坚持开放发展,着重打造重大开放平台;坚持共享发展,全面增进人民福祉。
——突出全面补齐短板。
全面查找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和薄弱环节,坚持靶向治疗、精准发力,通过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着重补齐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三大发展短板,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两大民生短板,以及改革落地这一制度供给短板。
——突出结构布局优化。
根据发展新要求,适度提高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等领域重大建设项目占比,提高社会资本在重大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比重,不断优化重大建设项目结构。
注重重大建设项目差异协同布局,发挥好省级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区域协作共建。
突出地域优势与特色,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更合理、更高效的重大建设项目布局。
——突出积极主动谋划。
立足时代背景和形势任务,突出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的前瞻性,强化主动系统谋划。
注重项目能级、领域创新,积极谋划一批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和示性的重大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分类、分级、分区域、分时序精准实施。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划推进重大建设项目599个,力争完成省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约536万亿元,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2.分类目标。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到2020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8%左右。
重点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区、城西科创大走廊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以及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
建设一批科创中心和科技城,创建若干个国家级高新园区。
高标准建成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建成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平台。
——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建成。
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到2020年,全省新增轨道交通营运里程1500公里,其中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25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新增沿海港口吞吐能力3亿吨,新增高等级河航道里程150公里,新增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2400万人次,建成、运输机场,新增综合客运枢纽8个,努力打造省会至各设区市高铁1小时交通圈和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
——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前列。
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走在全国前列。
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等七大万亿级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全省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00万亩以上,建设2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市县、11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区,培育100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主体。
——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基本实现城市和重点镇所在防洪闭合圈全封闭,90%的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一源一备”供水安全保障体系,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8%。
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330万立方米/日,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28万吨/日以上,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地表水劣V类水质。
设区市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
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400万千瓦,天然气接收能力达到1000万吨。
——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品质显著提升。
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和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均超过95%,城乡供水、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00万人,新增城镇保障性安居房333万套,实现扶贫异地搬迁20万人。
全省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安排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重大建设项目599个,总投资约84万亿元。
按推进层次分为“实施项目”“预备项目”两类,其中实施项目522个,总投资约779万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约536万亿元;预备项目77个,总投资6503亿元。
围绕补齐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的根本性、关键性短板要求,实施项目主要分为创新发展、交通设施、产业转型、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五大领域。
(一)创新发展领域。
围绕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目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重点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区、城西科创大走廊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特色小镇、各类众创平台等项目建设。
围绕科创平台、开放平台、重大科技专项、省级特色小镇等,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5个,“十三五”计划投资6771亿元,其中创新平台投资842亿元、开放平台投资694亿元、重大科技专项投资185亿元、省级特色小镇和众创平台投资5050亿元。
1.创新平台。
全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区,加快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支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区。
提升已建高新园区的发展水平,推动滨江、国家高新区创建一流高科技园区,支持、和创建国家级高新园区,支持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转型创建高新园区。
加快西溪谷、新材料科技城和海洋科技城建设,支持、、规划建设科技城。
在高新园区和科技城规划建设一批科技小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到2020年,实现工业强县和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新园区全覆盖。
2.开放平台。
突出开放引领,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部署,在对外开放前沿地区和优势领域,着力谋划打造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
重点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自由贸易港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梅山新区、海峡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区等。
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搭建国际化创新平台,更好利用国际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实施中意()生态园、中德()产业合作园、中()经济合作园、中澳()现代产业园等重大建设项目。
3.重大科技专项。
实施科技基础研究、科技攻关、科技示应用等3个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形成先发优势。
重点聚焦网络空间安全主动防御、大数据计算、传感材料与器件等7个领域的科技基础研究;石墨烯应用及高性能产品、新一代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及高端芯片、3D打印技术材料及控制部件、智能机器人及核心功能部件等15个领域的科技攻关;以及移动互联技术在车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材料基因组技术在能源材料、新药创制、高性能催化材料等方面,大数据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工业制造、农业和交通等行业共8个方面的科技示应用。
4.省级特色小镇及众创平台。
注重科学规划布局,着力建设余杭梦想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等100个左右高端要素集聚、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动力强劲、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省级特色小镇,打造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
着力建成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平台。
(二)交通设施领域。
围绕构建“三纵四横、对角贯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统筹谋划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重大建设项目,努力打造省会至各设区市高铁1小时交通圈和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全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
围绕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安排重大建设项目81个,“十三五”计划投资10554亿元,其中铁路和轨道交通投资6062亿元、公路投资3612亿元、水运投资660亿元、机场投资220亿元。
1.铁路和轨道交通。
深入实施轨道交通“54321”工程,加快推进省际省域干线铁路、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省投入5000多亿元,轨道交通营运总里程达4000公里以上,建成投产杭绍台铁路、杭温高铁、九景衢铁路、杭黄铁路等3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进一步支撑强化、2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沪昆、沿海2个国家级高铁主通道,构建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努力打造至各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
重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建设,完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城市部通勤效率。
加快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重点实施都市圈、都市圈、浙中城市群和温台城市群城际铁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