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概论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章节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章节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章节复习重点绪论重点:概念:预防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预防难点: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目标的一门学科。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认同人的生物属性,同时兼顾心理、社会及其他因素,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理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第一章重点:概念: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

难点:两种烟雾事件的特征比较;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损害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人类或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所共同构成的功能系统。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各种群数量比例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体内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碘缺乏性疾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常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指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ion)从污染源直接进入环境,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如SO2、CO、NO、NO2、颗粒物、汞。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的新污染物,如酸雨、CO2、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611预防医学概论(本)》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611预防医学概论(本)》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试述健康行为定义的三类。
答:(1)预防行为咱信健康者在无疾病症状情况下所采取的任何旨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行为。(3分)
(2)疾病行为:不确定是否健康或自我感觉生病者所采取的任何旨在确定健康状况或寻求恰当治疗的行为。(3 分)
(3)患者行为:被确诊有病或自信生病者所采取的任何旨在健康的行为,包括主动获得治疗、照料、静养、康复 、主动休息等。(4分)
(2)加强环境卫生调查监测与监督管理:①污染源调查监测;②环境污染状况调查监测;③人群健康危害调查评价; ④开展卫生监督与管理。(3分)
(3)控制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①城市建设和工业规划措施;②生产工艺和卫生技术措施。(2分)
(4)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保护自然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放到同等地位。(2分 )
A.鱼、禽、肉、蛋 B.奶类和豆类 C.蔬菜和水果D.谷薯类 .有关“营养”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指身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并构建身体组织器官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B.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 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身体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C.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D.指身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并构建身体组织器官和满足生理和运动需要的过程 .食物中毒是指() A.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的疾病 B.误服农药中毒是食物中毒的一种 C.一类最重要的食源性疾病 D.因暴饮暴食导致的急性胃肠炎 .下列不属于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是()
C.治疗疾病 D.安全保障 二、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选做4题,每题10分,共40分) .简述预防的高危策略。 .试述健康行为定义的三类。 .简述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试述筛检方法的不同灵敏度和特异度带来的不良后果。 .试述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简述中国医疗机构的分级管理。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预防医学概论(本)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23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请在给出的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D2.B3.B4.D5.B

预防医学重点

预防医学重点

题型:单选(40x1’),名词解释(5x3’),简答(5x5’),问答(2x10’)绪论1.预防医学概念: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1)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2)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3)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学科2.预防医学发展史:3个阶段3.公共卫生措施(目的性、社会性措施):分类:预防性卫生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服务研究4.三级预防(一二级预防重点细化记忆)一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

它主要针对无病期,采取各种消除或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有害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第一级预防的措施是增进健康、特殊预防。

病因或致病因素及致病条件明确的疾病,以第一级预防为主(地方病、职业病、传染病)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

病因或致病因素及致病条件尚不完全明确的疾病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以第二级为重点(肿瘤、心脑血管病)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一种“疾病管理”措施第一章1.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次生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2.生物浓集作用:污染物在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3.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从环境中摄入浓度基地的重金属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在体内逐渐累积起来,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4.生物放大作用:在高危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地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的现象。

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很难降解的有机物,可通过食物链而转移到高危营养级生物的体内,而使其浓度逐级在生物体内放大。

(生物体与生物体的比较)5.环境污染概念: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共5篇)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共5篇)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共5篇)第一篇: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来源):1.一氧化碳对健康的影响 CO主要来自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与吸烟过程。

《室内空气质量指标》CO最高容许浓度1h均值=<10mg/m3.2..甲醛对健康的影响HCHO主要来源于室内家具与某些装饰材料,如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壁纸、油漆、涂料、黏合剂等材料均含有甲醛或可水解为甲醛的化学物质。

孕妇长期接触会引发妊娠,使新生儿染色体异常。

长期接触会导致鼻咽癌、脑癌、结肠癌、白血病等严重疾病。

3.总挥发性有机物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危害: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影响中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无力、胸闷等症状;感觉性刺激,嗅觉不适;刺激上呼吸道及皮肤,出现变态反应;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甚至可损伤肝和造血系统。

4.氡对健康的影响氡是无色、无谓、有天然放射性的一种惰性气体,氡原子的衰变产物成为氡子体。

常温下氡及其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之类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向室内释放,或通过水泥地面和墙壁连接处,地面的缝隙,空心砖墙上的小洞以及污水坑和下水道等进入室内,高浓度氡会导致机体血细胞出现变化,氡衰变过程产生的α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预防医学试题:1.举例说明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2.述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3.什么是三级预防?论述临床医师在三级预防中的作用?4.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简述氯化消毒法的原理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5.根据我过居民的饮食习惯特点,拟出提高我国居民蛋白质营养水平的方案?6.如何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7.试述传染病的基本流行环节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8.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哪些?试述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9.试述疾病分布的描述方法及探讨疾病分布的意义?水是健康之本——世界著名的医学博士、日本的杜疗先生说:“长寿与健康的秘密尽藏在水中。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预防医学是一门针对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进行研究,并通过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学科。

它主要强调通过改变生活和环境因素,以及通过接种疫苗和遵循卫生准则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以下是预防医学的一些重点: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是影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改变饮食、多锻炼、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控制体重等,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预防医学强调通过教育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这些疾病。

2.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预防许多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研究和推广疫苗的使用,以降低因传染病而导致的疾病和死亡。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

3.疾病筛查:预防医学的另一个重点是通过筛查方法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疾病筛查包括使用特定的测试或检查工具对人群中的个体进行筛查,以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常见的筛查包括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等疾病的筛查。

4.传染病控制:传染病的控制是预防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患者、加强卫生措施、推广正确的洗手方法等,可以阻断疾病的传播链,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5.教育和宣传:预防医学强调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意识。

预防医学通过向公众提供关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信息,使人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

6.干预研究:预防医学还涉及对干预措施的研究和评估。

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哪些干预措施对预防疾病是有效的。

总之,预防医学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接种疫苗、筛查疾病、控制传染病、教育宣传以及进行干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23948一单选题C 2.C 3.A 4.B 5.A 6.D 7.B 8.C 9.D 10.C 11.D 12.B 13. D14.D 15.C 16.D 17.D 18.C 19.C 20.D 21.A 22.A 23.D 24.B 25.C 二判断题:21.对22. 错23.对24对25.错26.错27.对28.错29.对30.对31.错32.对33.错34. 对35.错36. 对37. 对38.错39. 错40对三简答题:一、传播途径:1.性传播:通过性接触,包括肛交、阴道交、口交等性行为,会使病毒通过性器官部位黏膜进入体内。

2.血液传播:通过共用注射器或输血、器官移植等血液接触途径,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透析等医疗操作,以及注射毒品等不良习惯。

3.垂直传播:孕妇感染艾滋病毒,有可能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乳汁传染给婴儿。

二、预防方法1.安全性行为:避免非正常性行为,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使用水性润滑剂等来减少黏膜受损的风险。

2.避免共享注射器和工具:不使用别人的注射器,不与别人共享剃须刀、牙刷、指甲钳等易传播血液的器具。

3.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如在性生活后或其他潜在暴露后,应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定期检查是预防感染的最好方法。

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和宣传,严格遵守安全性行为和血液接触的规范,及时进行检测和诊治。

2发病率是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分)由于现况调查是收集是人群中某个时点或期间的资料,无法区分新病例和旧病例,因此不能计算发病率,但可以计算现患率。

3.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包括:(1)群体观念;(2)比较;(3)应用统计学。

生活中有些人不吸烟患肺癌?而有些人吸烟几十年却不患肺癌?吸烟量相同的人有些发病,有些不发病。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队列研究是比较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肺癌病人与非肺癌病人吸烟暴露率,这些方法均要用统计学方法。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复习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复习

★预防医学的模式:环境-人群-健康★健康: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预防医学的特点: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主要是着眼于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更侧重于人群的健康和疾病与环境的关系;3.采取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4.重视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将疾病预防的理念、措施整合于临床治疗中★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宏观的根本性措施:针对疾病危险性的增加;建立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措施机体措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婚前检查、孕妇和儿童保健、慎用医疗措施和药品环境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传染病应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1、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引起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迁移;自净;转化由污染源排放后;直接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后;转化形成的称为二次污染物..3、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浓度较低的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并逐渐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作用过程..5、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6、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急性危害: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所引起;通常其损害表现迅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爆发;甚至死亡光化学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慢性危害: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在水中富集水俣病..镉通过稻米;饮水在体内聚集—痛痛病远期危害:致突变作用可遗传变异;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胚胎胎儿;免疫毒性作用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7、影响环境污染物健康危害程度的因素:污染物的因素:污染物的理化特性;污染物的作用剂量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污染物的作用时间机体因素:健康和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环境的联合效应: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增强作用8、紫外线:C段UV-C:波长200-275nm;也称为短波紫外线..杀菌作用B段UV-B:波长275-320nm;抗佝偻病作用、红斑作用、免疫增强作用A段UV-A:波长320-400nm;色素沉着作用红外线:波长〉760nm;红外线的生物学基础是热效应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并具有抗镇消炎作用★过量紫外线的危害1.紫外线眼伤:长波紫外线穿透角膜;被晶状体吸收;而导致晶状体蛋白质氧化;引起紫外线白内障;结膜炎和角膜炎;雪盲日光眼炎2.紫外线皮肤伤:光照性皮炎;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急性中毒由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引起..1烟雾事件又可分为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为SO2和烟尘;典型例子是1952年12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是汽车尾气中NOX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剂;典型例子是1943年至1955年在美国洛杉矶多次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2生产事故典型例子是1984年12月3日发生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慢性中毒、炎症空气中SO2、NO2、硫酸雾、硝酸雾、烟尘等污染物;直接长期刺激眼及呼吸道粘膜;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致癌作用空气中的砷、苯并芘BaP引起变态反应如四日市哮喘事件降低机体免疫力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唾液溶菌酶和SIgA的含量均明显下降间接危害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N2O、CFCs、O3形成酸雨 SO2;NO X破坏臭氧层①氯氟烃化合物CFCs ②溴氟烷烃类哈龙类:用于灭火剂等..③氮氧化物: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大气中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选择(1)二氧化硫①SO2+H2SO4刺激眼鼻咽粘膜;酸雨来源②SO2+2P :变态反应原;引起支气管哮喘③SO2+BaP:促癌作用大于单独作用(2)氮氧化物肺气肿、肺纤维化、肺水肿、组织缺氧颗粒物、铅、多环芳烃介水传染病通过饮用水或接触病原体污染的水体而传播的疾病介水传染病流行原因:水源污染后未净化和消毒处理后饮用水重新被污染★介水传染病流行的特点:①出现暴发流行发病集中在潜伏期内②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饮水史相同同一水源③污染处理、净化和消毒后;迅速控制★饮用水的卫生要求保证流行病学上的安全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有益无害水的感官性状良好水量充足;使用方便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室外来源⑴室外空气:大气污染⑵住宅建筑物材料:地基和建筑物⑶人为带入室内:室外或工作环境⑷相邻住宅污染:排烟道⑸生活用水污染:淋浴器、空气加湿器2)室内来源⑴室内燃烧或加热:SO2、NOx、CO、烃类、颗粒物以及烹调油烟等..⑵室内人的活动:烟草烟气、飞沫等..⑶室内建筑装饰材料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污染物等..⑷室内生物性污染:军团菌、真菌和尘螨等..⑸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静电等..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选择1.CO2.甲醛最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危害:①引起变态反应;②致突变性和促癌作用:鼻咽癌;③高浓度甲醛影响肝脏和神经系统;④慢性呼吸道疾病3.总挥发性有机物:粘膜刺激作用和过敏作用4.氡:肺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引起的健康损害: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和工伤职业病: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超过机体的代谢限度;造成的损害机体不能恢复;从而导致一系列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职业病的特点:1.职业病的病因明确;2.有明确的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3.群发现象4.多大多数情况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5.无特效疗法;应提前预防;以第一、二级预防为主★职业病的诊断原则①职业史:职业接触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首要条件②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为支持诊断寻求佐证③临床表现:特别要了解症状发生与接触有害因素之间的时序关系④实验室检查:接触性生物标志和效应性生物标志噪声: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危害:1.暂时性听阈位移TTS1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提高10~15dB ;离开噪音环境数分钟之内即可恢复正常2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 ;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可恢复2.永久性听阈位移PTS接触噪声时间继续延长;前一次的听力变化尚未完全恢复又继续接触;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力改变不能完全恢复局部振动可引起:手臂振动病;属我国法定职业病;它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该病可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其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VWF;又称职业性雷诺现象..铅一影响铅毒性的因素1.在体液中的溶解度;2.铅的分散度:颗粒小;分散度大;毒性大铅蒸汽>铅烟>铅尘二毒作用机理主要途径:呼吸道以粉尘、烟;少量消化道;四乙基铅易经皮肤吸收1. 影响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直接损伤周围神经2. 抑制巯基酶的活性;抑制氧化磷酸化;影响能量的产生以及抑制三磷酸腺苷而影响细胞膜的运输功能;干扰机体正常代谢3. 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导致血管痉挛..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干扰卟啉代谢;影响血红素合成;亦是铅中毒早期的主要改变..临床表现1. 神经系统①神经衰弱综合症②周围神经炎感觉型:肢端麻木、手套样感觉;运动型:伸肌无力、腕下垂;混合型③铅中毒性脑病:表情淡漠;癫痫样发作、麻痹性痴呆2. 消化系统:口有金属味纳差、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或便秘中度:腹隐痛、腹绞痛齿龈边缘“铅线”3. 血液系统 1血红蛋白合成受抑:CP-U和点彩红细胞↑2低色素性正常细胞型贫血诊断及处理原则依据职业史、生产环境的劳动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排除非职业性疾病;按照我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GBZ37-2002进行诊断治疗1.驱铅治疗首选药物为依地酸二钠钙2.对症治疗铅绞痛发作时;可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3.一般治疗汞吸收:金属汞蒸气呼吸道进入人体..汞蒸气具有脂溶性;可迅速弥散;透过肺泡壁吸收;吸收率可达70%以上..无机汞化合物粉尘或烟雾—经呼吸道吸入有机汞— 90%由肠道吸收毒作用机制肾脏中汞可与多种蛋白结合;特别是与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结合成汞硫蛋白;贮存于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金属硫蛋白对汞在体内的解毒、蓄积及保护肾脏起一定作用;而其耗尽时;汞即可对肾脏产生毒害;尿排泄量也随之降低1.金属汞在血中氧化为Hg2+ ;与血浆蛋白、Hb结合;造成肾脏损害2.与含巯基的活性物质结合;形成含汞的硫醇盐;影响机体多种代谢3.与某些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损害肾脏4.金属汞可透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临床表现1.慢性中毒1开始为易兴奋症激动、不安、烦躁、发怒等;或呈抑郁状态2震颤:早期为眼睑、舌、手指;后发展为上下肢..非对称性的无节律的细微震颤;后发展为粗大的意向性震颤;影响精细活动3口腔炎:口腔炎症;齿龈有暗蓝色“汞线” ;为硫化汞形成的色素沉着2. 有机汞中毒1神经精神症状:早期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严重者可出现神志障碍、谵妄、昏迷2小脑受损:笨拙踉跄步态、书写困难等共济失调现象3颅神经受损:向心性视野缩小;听力减退3. 急性中毒1吸入高浓度汞蒸气或摄入可溶性汞盐2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出现化学性肺炎、肾衰等症状3肾损伤表现为开始时多尿;继之出现蛋白尿;少尿及肾衰恢复后可能出现类似慢性中毒神经系统症状诊断及处理原则根据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及临床表现;并排除其它非职业性疾病;按照国家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若怀疑有慢性中毒但尿汞不高者;可进行驱汞试验以帮助诊断治疗驱汞治疗对症治疗经口中毒的治疗急性中毒的治疗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1局部作用2全身作用3变态反应4致癌作用尘肺的概念与分类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是危害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的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肺内有粉尘阻留并有胶原型纤维增生的肺组织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1. 硅沉着病2. 硅酸盐肺3. 炭肺尘埃沉着病4. 混合性肺尘埃沉着病5. 其他肺尘埃沉着病矽肺:由于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含有游离型二氧化硅的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发病情况: 1速发型矽肺 2晚发性矽肺2.病理变化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矽结节是矽肺的特征性发病机制发病机理大致包括两个步骤: 1.尘细胞的死亡 2.胶原纤维增生及矽结节形成影响硅沉着病发病的因素:矽尘的浓度;游离型二氧化硅的含量;粉尘的分散度;接触矽尘的工龄等;个体因素年龄;健康营养状况;个人卫生状况游离型二氧化硅的年平均浓度为1.26-5.30mg/m3.1.营养 nutrition: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营养素 nutrient: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素;是指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其他生物活性物质..2.蛋白质营养学评价: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氮平衡3.氨基酸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例..4.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植物性蛋白往往相对缺少赖氨酸谷类、蛋氨酸豆类、苏氨酸和色氨酸..5.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而达到以多补少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6.必须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需由每天的食物来提供才能满足机体生理功能的氨基酸..7.必需脂肪酸EFA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种类: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8.蛋白质的利用率:表示蛋白质在体内被吸收利用的程度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比值..①生物价②蛋白质净利用率③蛋白质功效比值④氨基酸比值9.脂质的营养评价:①必需氨基酸含量②脂肪的消化率③含脂溶性维生素量10.糖的生理功能:①供给能量②节约蛋白质③维持血糖浓度;保证重要组织能量供给和正常生命活动④维持脂质正常代谢⑤保肝解毒⑥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11.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①通便防癌②降低血清胆固醇③降低餐后血糖④吸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12.人体对热能的需要:基础代谢;各种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和特殊生理需要影响铁吸收的因素①促进铁吸收的因素:还原性物质及含巯基蛋白质;乳清蛋白;胃内酸度;维生素C;维生素B2;肉因子②铁吸收的不利因素:植酸、磷酸、草酸过多可妨碍铁吸收;锌和铁盐同时服用也有降低人体对铁的吸收;胃酸缺乏可影响铁吸收;脂肪消化不良导致脂肪痢也减少铁吸收铁吸收率还受人体需要的控制;生理状态如妊娠和生长期可刺激机体增加铁的吸收;机体缺乏时铁吸收增加;如正常成人食物中的铁仅5%-15%被吸收;而缺铁者的吸收率可高达50%..维生素A1维生素A的功能:①保护正常的视觉功能;②促进生长及骨骼发育;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④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生长与分化;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⑤抗肿瘤、抗氧化作用2维生素A缺乏症:①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及干眼病:角膜干燥、发炎、软化、溃疡、角质化;角膜损伤严重可导致失明..②粘膜、上皮改变:表现皮肤粗糙、干燥、磷状等角化;臂、腿、肩、下腹部尤为明显;粘膜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特别是老人、儿童易引起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可引起死亡..③生长发育受阻: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主要影响骨骼、牙齿的发育..④味觉、嗅觉下降;食欲减退..3临床表现:眼结膜毕脱氏斑Bitot’s spots;其为脱落细胞的白色泡沫状聚集物;是正常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被角化细胞取代的结果干眼病:结膜干燥;有毕脱氏斑;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等4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视黄醇:肝脏、鱼肝油、鱼卵、全乳和奶油、蛋黄等..胡萝卜素:黄色、绿色蔬菜胡萝卜、菠菜、豌豆苗、韭菜、青椒等和某些水果杏、芒果等..维生素D1维生素D生理功能:①促进肾小管钙、磷吸收;②调节钙、磷代谢;③促使骨髓及牙齿硬化..④调节基因转录作用⑤调节内分泌系统血钙平衡2维生素D缺乏症:①手足痉挛症②佝偻病③骨质软化症④骨质疏松症3食物来源:①经常晒太阳是人体廉价获得充足有效的维生素D3的最好来源;②膳食中主要存在海水鱼如沙丁鱼、肝、蛋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中..人奶和牛奶是维生素D较差的来源;③鱼肝油中维生素D含量最丰富;其次是蛋黄、肝、鱼等..40.维生素B1硫胺素1生理功能:①构成脱羧辅酶;②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③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和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的正常功能..2缺乏症:①干性脚气病以周围神经炎为主要症状;②湿性脚气病以循环系统症状为主的脚气病;③混合型脚气病即急性暴发性脚气病既有神经炎;又有心力衰竭和水肿;④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出生2-5月的婴儿;以心血管症状为主;早期表现食欲不振、心跳快、气促、水肿、烦躁不安;晚期表现心力衰竭症状;易被误诊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3缺乏原因: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机体吸收或利用障碍4食物来源:谷物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蛋类、瘦猪肉也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谷物过分精制加工、食物过分用水洗、烹调时弃汤、加碱、高温等均可使维生素B1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RNI;成年男性为1.4mg/d;女性为1.3mg/d.. 41.维生素B2 核黄素缺乏原因:摄入不足和酗酒是核黄素缺乏的最主要原因..引起代谢障碍和皮肤粘膜的炎症;包括口腔和生殖器的炎症..①眼部症状:睑缘炎;角膜血管增生;羞明;视力疲劳;夜间视力降低等..②生殖:也可引起生长受阻、生殖力下降..受孕早期缺核黄素;可能出现唇裂、白内障等先天畸形现象等..③长期缺乏还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轻中度缺铁性贫血..④口角炎:口角湿白及裂开、糜烂及湿白斑;⑤唇炎:多见于下唇红肿、干燥、皲裂⑥舌炎:舌肿胀;疼痛呈青紫色、出现裂纹皱摺等;口、舌部症状表现为地图舌及口腔黏膜溃疡常伴有疼痛和烧灼感..⑦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鼻翼两侧、眉间、下颌等皮脂分泌旺盛部位处;患处轻度红肿;覆盖黄色脂荚..口腔生殖综合征orogenital sundrome烟酸缺乏症:缺乏时发生癞皮病典型症状为“三D症状”1 dermatitis皮炎 2 diarrhea腹泻3 demental痴呆.. 皮炎多呈对称性;分布于身体暴露和易受摩擦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化;有红肿、水泡、粗糙、脱屑、角化过度、色素沉着等食物来源:烟酸在食物中分布较为广泛;豆类、粮食、肝、肾、瘦肉、鱼、酵母中含量较多..在发生癞皮病的地区可推广种植含色氨酸多的新品种玉米;或在玉米面中加碱使其中结合型烟酸释放出来以利吸收..每日推荐摄入量:成人按每日4.2MJ热能计算;约为14mg/d..★食源性疾病:又称食源性疾患;凡是通过摄食致病因素所致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食品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的特点:1. 发病与食物有关;2. 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3. 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细菌性食物中毒定义:1.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2.全年皆可发生;但夏秋季发生较多;3.主要为动物性食物;如肉、鱼、奶、蛋类;其次为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糯米凉糕4.中毒原因:感染型食物中毒为大量活菌侵犯肠粘膜引起胃肠炎症状、毒素型食物中毒为细菌产生外毒素经肠道吸收;5.集体突然爆发;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抵抗力较弱者;症状较重;病死率较低除肉毒;如及时抢救;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较好★流行病食物中毒诊断原则和预防措施1.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中毒发生季节、中毒食品、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2.预防措施:①防止食品污染②控制细菌繁殖和毒素生成③加热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④对食品从业人员定期检查★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不能在外界长期存在或繁殖;它必须在宿主体内寄生、繁殖..传染源有人和动物两大类..★传染病的基本特点:1病原体2传染性3流行特点①流行性②地方性③季节性4免疫性①再感染②重复感染③复发④再燃潜伏期: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①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感染的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②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③确定免疫接种时间④评价预防措施效果⑤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传染病的病程: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传染性最强;恢复期传播途径:1.水平传播:1经空气传播:特点:①传播广泛、发病率高②冬春季高发③少年儿童常见④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增多⑤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繁荣地区易发(2)经水传播:饮用水污染和疫水接触传播;特征: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或有疫水接触史②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差异;饮用生水者发病较多;③水源经常受到污染时;病例终年不断;加强疫水处理和个人防护可控制病例的发生;发病常有季节性、地区性和职业性④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3)经食物传播:特征:①病人有摄入某一食物史;未摄入该食物者不发病;②病人潜伏期短;多发生在夏秋季节③如系一次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呈现暴发;当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即可平息(4)经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一般呈散发性;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地区的人易发病..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6)经土壤传播(7)医源性传播2.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1.新生儿的增加;2.易感人口的迁入;3.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4.免疫人口的死亡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者在某些地区相对稳定;常常发生并且无需从外地输入传染源的疾病地方病按其病因分为三类:地球化学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特定产生生活方式有关的地方病地方病的流行特征:★特点:。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3
初级卫生保健
工作内容(不包括合理用药);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不包括国际援助)
4
卫生学
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5
病因预防
针对无病期(疾病尚未发生)
6
假设检验
基本步骤:建立检验假设和设定检验水准、计算统计量、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水准α=0.05时,根据t值判断接受或拒绝H0
7
统计描述
数值变量数据:频数表、集中趋势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离散趋势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正态分布的特点与面积分布规律
反映疾病疗效的指标(不包括发病率);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病死率);表示某种事物或疾病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率)
11
筛检与诊断试验
适合做大规模筛检的疾病(如原位子宫颈癌);敏感度(实际有病,用该诊断标准正确判定为阳性的能力);病例对照研究特点(不可计算发病率)
12
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工具);环境污染对健康造成的特异性损害(不包括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属于环境污染概念范畴(尚未扰乱生态平衡)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序号
重点内容
知识点详解
1
预防医学概述
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主要对象;强调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第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已患病者,促康复)
2Hale Waihona Puke 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设立的组织:卫生行政、卫生业务、群众卫生组织;设立的系统:医疗康复、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设立的三级机构:县、乡、村
13
空气、水与健康
与人类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空气物理因素(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可吸入颗粒物的定义与危害;饮用水净化的目的与基本卫生要求;氯化消毒的目的与效果评估指标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很强大)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很强大)

可吸入性颗粒物(IP):是指粒径≤10μm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可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颗粒物质。

大于5μm 的IP多滞留于上呼吸道,小于5μm的IP多滞留于细支气管和肺泡,1μm以下的在肺泡内沉积率最高,小于0.4μm的能自由进出肺泡。

呼吸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颗粒,易于到达肺泡,也能从呼吸道呼出,这类粉尘粒子称为呼吸性粉尘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均属于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是相对于电离辐射而言的,主要是指量子能量《12ev,不足以引起物质电离的电磁辐射。

主要有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射频辐射与激光等。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尘肺中最常见、危害最大和最严重、进展最快的一种,约占尘肺总病例数的一半。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相对危险度(RR):又叫危险比或率比。

指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或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尘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一肺组织纤维化增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指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c或2c以上的作业。

永久性听阈位移: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会出现在前一次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改变尚未完全恢复前便再次接触噪声,听觉疲劳则逐渐加重,听力改变不能恢复而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暂时性听阈位移:阈移是指噪声暴露前后的听阈差值。

脱离噪声环境后,听力可以恢复的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剂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以百分率来表示。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整合版)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整合版)
重症中暑:
热射病: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的措施,必要时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热痉挛: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热衰竭:使患者平卧,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对症处理
热衰竭
原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因此不能足够的代偿,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
15、地方病流行的特征?
1)地方病相应的病因长期、稳定的存在于某一地区使暴露的易感人群患病
2)病区必然存在相应疾病的病因和自然与社会因素
3)在地方病区内、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地方病区、或在非地方病病区内无该病发生
4)地方病病区内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随年龄而升高
5)地方病病区内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罹患该种地方病
20、职业病特点
1.职业病病因明确职业病有害因素是疾病的病因.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不会发病,控制了职业性有害因素或限制其作用强度,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2.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或反应)关系职业病病因大多可定量检测,绝大多数情况下,有害因素的接触水平,接触时间与发病时间或损害的严重程度之间,有明显的联系
听觉外系统噪声可引起听觉器官外的其他系统的改变不良影响: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等症状,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长期接触以高血压多见)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胃液分泌等消化系统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变,免疫功能降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女性生殖功能紊乱。总之,噪声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听力损失只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4、震动引起的职业病
由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称为生存性振动性

预防医学考点考试要点(夹带)

预防医学考点考试要点(夹带)

一,名词解释1,生物富集作用:有些污染物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

2,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3,逆温temperature inversion:大气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4,光化学烟雾:属于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一种刺激性德浅蓝色的混合烟雾,其中主要成分是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类和醛类等成为光化学氧化物。

5,水体富营养化:指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衍、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在江河湖泊称为水华,出现在海湾中称为赤潮。

6,地球化学性疾病:指由于地理地质原因,是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些特异性疾病。

7,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

8,化学性肺水肿chemicalpneumonedema:指吸入高浓度刺激气体后所引起的以肺间质及肺泡腔液体过多聚集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气体所致最严重的危害和职业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分期为: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9,尘肺pneumoconisis指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的全身性疾病。

分为五大类:(1)矽肺。

(2)硅酸盐肺。

(3)炭尘肺。

(4)混合性尘肺。

(5)其他尘肺。

预防控制措施:1)革:技术改革 2)水:湿式作业 3)密:密闭尘源 4)风:通风除尘 5)护:个体防护 6)管:防尘管理制度 7)教:宣传教育8)查:查尘和查体。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完整最新版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完整最新版

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第一章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1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3选1变异:由众多的、偶然的、次要的因素造成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总体: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

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样本特性代表性随机性可靠性可比性3选1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

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

一般结果≤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

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

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

.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 data〕。

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预防医学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chemicals , EEDs):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过程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

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3.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 IDD):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4.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

5.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又称职业性多发病,与职业有关的,由多种非特异性致病因素所致的疾病。

6.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7.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

8.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9.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

10.放射病(radiation sickness):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

11.营养素(nutrients):指食物中可提供能量、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以及维持生理功能的化学成分。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试题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试题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是:A. 治疗疾病B. 预防疾病C. 提高人口素质D. 提高医疗水平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A. 增加健康知识B. 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C. 提高医疗技能D.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3. 预防医学的发展受益于下列哪一项技术的进步:A. 生物技术B. 互联网技术C. 人工智能技术D. 环境科学技术4.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遗传传播5. 预防性医疗服务的核心是:A. 早期诊断B. 急诊救治C. 术后护理D. 长期康复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小学生常见的健康问题:A. 近视B. 肥胖C. 冠心病D. 支气管炎7.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A. 早期发现潜在疾病B. 提高医护人员技能C. 减少医疗费用D. 增加就医空间8. 预防接种是预防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下哪种疾病可通过预防接种有效控制:A. 高血压B. 糖尿病C. 流感D. 腹泻9. 预防医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A. 健康教育B. 预防接种C. 早期筛查D. 长期随访10.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个方面:A. 心理健康B. 生理健康C. 社交健康D. 经济健康...(继续提供30道选择题)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对”,错误的填“错”。

1.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传授医学知识。

3. 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4. 预防性医疗服务主要针对患者已经发病的情况。

5. 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逐年下降。

6. 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7.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8. 早期筛查主要针对老年人。

9. 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

10.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预防医学导论重点

预防医学导论重点

一、1、公共卫生: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艺术。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为实现公卫职能,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公卫体系:(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三)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四)医疗救治体系(五)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网络体系。

4、我国共卫主要问题:(一)疾病负担沉重,面临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的双重压力;(二)健康改善速度下降;(三)健康不公平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四)社会变化引起新的公卫问题,(五)公卫体系完善度和效率有待提高。

5、全面理解共卫基本特征:(一)公卫基本特征(以人群为工作重点,最终目标促进公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强调社区行动和人人参与,其核心是公共政策政府领导和法律保障;通过开展健康和环境监测、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实施)(二)公卫与和谐社会建设(三)加强公卫基础结构建设。

信息系统(监测)、组织结构(实验室检测、健康教育)、人力资源(流行病学)→公卫实践(应急、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职业卫生安全、食品卫生与安全、慢性病及伤害预防控制)二、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因素1、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冠心病(吸烟、饮食习惯、饮酒、控制体重)NCD(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2、疾病的三级预防:初级或一级预防: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包括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增加锻炼、控制烟酒);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筛查/控制多重危险因素:胆固醇、血压、血糖);三级:又称临床预防,主要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治复发转移并发症,康复治疗(心脏病发作时采用 -受体阻滞剂治疗。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整理★一、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三大模块之一,是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利用,联系紧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前者针对群体,后者针对个体。

★2、健康的定义:WHO提出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5条标准:①健康必须具有完整的体魄②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③有良好的心态④有较高的工作效率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3、健康的资源:①和平②适当的经济资源③食物和住所④稳定的生态系统⑤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

★4、健康决定因素:①社会经济因素②个体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卫生服务★5、医学模式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

核心是医学观。

发展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社会生态学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的影响:①医学研究②临床治疗③临床康复④疾病预防★6、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临床工作者遇到的是一个个病人,但一个病人是个体,个体多了达到一定数量就是群体,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所有病人(或某些健康问题的健康人)构成的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称为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或称为健康问题的分布。

7、健康问题:是指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8、疾病:是指个体表现出能够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9、疾病的特点:①临床性②个体性★10、健康疾病连续带:①对个体:就是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的过程。

②对群体:就是发病的低水平——发病的高水平——发病的低水平的过程。

WHO:从健康—疾病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HDC)。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

第一篇、医学统计方法A、名解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的集合。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对总体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所组成的集合。

3、同质:所研究的事物在性质上相同,它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理论上,除了处理因素外,影响研究指标的非处理因素相同。

(即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4、变异: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5、参数: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计算的总体指标。

(总体的统计指标)6、统计量: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观察测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产生的统计指标。

(样本的统计指标)7、概率:是一个取值于0和1之间的数,是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P《0.05或P《0.01称为小概率事件。

8、抽样误差:随机抽样所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

(由抽样引起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9、标准误:以样本均数的标准差作为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10、标准差:为了使观察值平均水平指标与变异程度指标有相同单位,将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作为反映变异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11、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12、率: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发生的实际例数与可能发生现象的总数之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数和强度。

常用百分率、千分率等表示。

13、相对比: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说明二者的相对比水平,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B、其他1、构成比、率、相对比应用要求2、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3、T检验(一个样本与总体、两个样本、配对)4、卡方检验(四格表)5、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6、95%、99%参考值范围及可信区间第二篇、流行病学的应用1、暴露:是流行病学常用术语,研究过程中所关心的任何因素都可以称为暴露。

例如研究对象具有的某种特征或行为,接触环境中的某种物质,处于某种状态,都可以叫做暴露。

2、混杂因素:亦称混杂因子或外来因素,是指与研究因素和研究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匀,可以歪曲(掩盖或夸大)因素与疾病之间真正联系的因素。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重点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重点

卫生革命的对象5:第一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第二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毒、意外伤害和精神障碍;第三次:提高生命质量。

三级预防7: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8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生物富集作用13:生物性迁移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会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即为生物放大作用,也称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0:地球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一些地区的水、土壤、空气中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过多或缺少,形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

若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地方性氟病20: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导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用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驱铅药:依地酸二铅钠职业病的特点24:①病因明确: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

②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是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③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④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

⑤是可预防的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矽肺28: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伴有矽结节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革命的对象5:第一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第二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毒、意外伤害和精神障碍;第三次:提高生命质量。

三级预防7: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8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生物富集作用13:生物性迁移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会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即为生物放大作用,也称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0:地球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一些地区的水、土壤、空气中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过多或缺少,形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

若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地方性氟病20: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导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用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驱铅药:依地酸二铅钠
职业病的特点24:①病因明确: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

②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是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③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④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

⑤是可预防的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矽肺28: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伴有矽结节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55:主要是畜、禽肉类,其次是蛋类、奶类及其他动物性食品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是海产食品和盐渍食品,其次是肉类、咸菜及凉拌菜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主要是肉制品、剩饭及其制品,其次为油煎荷包蛋、凉粉和米酒等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主要以肉类、水产品、豆制品、蔬菜,其次熟肉类、凉拌菜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臭豆腐、面酱、豆豉等,其次罐头、腊肉、熟肉、鱼制品、马铃薯
流行病学75: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以及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疾病的分布75:即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征,简称为“三间分布”,即人间、空间、时间分布。

现状调查的目的79:①描述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状态。

②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线索。

③确定高危人群,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④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资料质量进行评价,为医疗卫生工作计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现状调查可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类。

普查的目的80:①早期发现疾病②了解疾病的分布及流行特征③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④建立生理指标参考值⑤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84: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
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比值比(OR)89=(病例组的暴露比值/对照组的暴露比值)=(a/c)/(b/d)=(ad/bc),用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队列研究的特点92:①从“因”到“果”:从暴露或危险因素开始,然后纵向前瞻观察而究其果。

②设立对照组:设立非暴露组或暴露的不同水平作为对象,该对照组可以来自暴露组的同一人群,也可取自不同人群。

③属于观察法:队列研究的分组和暴露与否,不是人为干预形成的,而是人群中自然形成的,研究者只是被动的观察,这是区别于实验研究的重要标志。

④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系:能直接计算不同队列的人群事先暴露于某一因素后出现某结局的发生率、直接暴露人群发生某结局的危险程度,因此能判断其因果关系。

临床预防服务188: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务工作者(包括医生、护士等)在临床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在对导致健康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患者、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实施的具体的个体预防干预措施,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以及减少治病的危险因素。

真实验的特征99:前瞻性研究、必须是加干预措施、研究对象必须来自一个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医学模式即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宏观认识。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疾病的预防措施:三级措施、五层次预防、中医三级预防的概念
发病率=(某人群某时期内某病新病例数/该人群同期暴露人口数)k
死亡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的总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病死率=(某时期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该病的患者数)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