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
新闻部郭伟东
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美国新闻学者赫伯特.黑德这样说。
一个好的导语,意味着一篇新闻报道已成功了一半。
在日常改稿、编稿的过程中,我发现,编辑的工作大部分用在了修改导语上。
因为新闻事实已经清楚,最多也就是改改错别字,调整句式、段落,使之顺畅贯通而已。
但在导语上,编辑上往往付出更多的脑力劳动,总想用更新鲜的方式,更简洁的语言来一下子就抓住读者,吸引读者。
下面,我结合日常工作简单谈一下新闻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的作用
1、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
导语高度概括着新闻事件的面貌,集中表现着新闻的核心内容,快速传递事件的最新动态,它反映着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要素。
一般来说,导语中已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新闻事实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所以说导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披露了新闻的实质内容。
2、吸引读者
忖语就像是一篇文章的导读部分,读者是否愿意继续读下去、看下去,导语对他们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关键。
有的新闻学者认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读者拿过一张报纸,往往是处于“无意注意”的状态,
也就是没有明确的意图去寻找特定的新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篇新闻的导语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就人过去时一步阅读下去,此时,“无意注意”就开始变为“有意注意”。
可见,导语是否能吸引读者对于一篇新闻能否传播还是起着关键的作用的。
3、确定了新闻主体写作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
一个好的导语,实际上就已确定了新闻主体写作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
因为在导语的写作过程中,你会对全部的新闻事实进行思考、判断,从而确认你想最先告诉读者的内容,同时确定你讲述这些内容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对新闻事件要素的选择、结构及关系等都已经完成。
可以说,写出了一个好的导语,你就已找到了整篇新闻的思路与方法。
二、导语的分类与写作
导语的分类与写作,各种新闻业务书籍中已讲得很细,光分类就大概能分出十多种,诸如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评论式等等,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感觉到,导语其实就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式导语,一类是间接式导语。
1、直接式导语
也可以叫概括式导语,或者更通俗一些,就是硬新闻导语。
它从第一句话开始就集中交代新闻事件的主题,在第一个自然段就把构成新闻的何人、何事、何地、为何、结果这些最重要的内容告诉了读者。
直接式导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它不事渲染,不设悬念,完全用新闻事实的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事实中最为重要的
内容去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我们报纸的新闻(消息)一般多采用这种导语,通讯员来稿这种导语也较多。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种导语写作、编辑过程中,一定要有所选择,也就是要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交代出来。
有的通讯员来稿,虽然采用的是这种直接式导语,但不会选择,不知道交代哪些新闻事实,所以恨不得把相关的事实全都概括出来写在导语中。
这样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导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做下面新闻主体每一自然段的一个小标题。
这种写法,就说明作者不会选择、不会提炼。
特别是在反映增运增收、安全生产这类稿件中,总是把取得的效果一条条全写出来,把安全措施一项一项列出来。
编辑在修改这类稿件时,就要注意让最重要的一个新闻事实在导语中出现就可以了,至于更详尽的内容,读者可以在新闻主体中获取。
这就要求编辑一定要具备选择、判断的能力,要根据新闻价值的标准,准确果断地对新闻要素进行取舍。
不要在导语中追求展示信息的全面,只需披露信息的核心与要点。
直接式导语包含的要素通常有:事件的主角、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结局如何,是何原因以及信息的来源。
2、间接式导语
间接式导语也可以称为软导语、特写导语,它最突出的特征是不在最开始的时候告诉读者新闻中最关键的信息,而是用情节、引语、细节、故事的精彩片断激发起读者的兴趣、疑问、好奇心,借此带领读者走进新闻事件的核心。
这种方式通常不在报道突发性新闻、重大新闻、时效性强的新闻中采用,而是通常用于故事性、趣味性强的新闻、新闻特稿的写作。
现在我们报纸这种导语方式也在增多,如新闻部王好生主任曾写过一篇反映我局环保方面的消息,导语先从最近热映的一部韩国影片《汉江怪物》写起,点明因环境污染而致使汉江出现怪物,自然过渡到了环保的话题,然后才写我局为环保采报了什么措施,作出了哪些贡献。
这样写,有趣,吸引读者。
还有我本人曾写过一篇《三封部转表扬信彰显我局服务新风尚》这样一篇消息。
当时只是拿到了三封领导批转的表扬信,我就思考如何写,更准确的说,思考如何不写成简单地好人好事。
我分析了三封信的内容,每一封的角度都不一样,着眼点都不一样,基本上可以涵盖为旅客服务的各个层面。
为此,我决定以三封信为点,把主题定在全局服务质量的提升上。
顺着这个思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个间接式的导语,先是说大环境,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迎奥运树新风在全国展开,我局也开展了活动,特别在第六次提速后狠抓服务质量,然后引到消息主体,三封部转表扬信再次彰显出我局新风尚。
这样一个导语,可以说增加了新闻报道的深度,不再是简单的好人好事,而是有了背景,更突出了主题。
但在这类导语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间接”的过分,也就是不能离主题太远,写了好几百字,读者还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这不行,间接式导语虽然间接,但最后还是要扣上主题。
二是间接式导语虽然可以描写场面、刻画人物、述评议论等,但切记,无论写什么,都是新闻的一部分,新闻讲究事实,讲究凝炼,切不可生编硬造,
或过分渲染,喧宾夺主。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间接式导语最好不要滥用,像时效性很强的新闻就不宜用这种导语。
现在通讯员来稿中,有这种苗头,无论什么样的新闻,都先在开头讲个故事,描写个场景,然后再写新闻主体,便细看新闻主体,与导语联系并不紧密,只是为了描写而描写。
这很不好。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那就是关于导语的长度问题。
导语必须简洁,但简洁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多少字就算是简洁呢,似乎没有一个绝对一长度标准。
美联社是这样划定导语的界限的:当一条导语的句子超过了25个单词时,记者就要进行调整。
因为据美国新闻界研究发现,超出25个单词的句子,记者就很难把句子表述的全部内容一次读懂。
当然,这不是个绝对标准,但具体到我们的报纸而言,根据我们刊载消息的数量与种类,我个人认为,一条导语最好能控制在七八十个字左右,而且尽量要用短句,让人读起来有节奏感,能充分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
以上是我对导语写作的一些看法,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