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0135734876奶牛的繁殖管理-Repro_Management-美国威斯康辛大学Paul Fricke教授
奶牛繁殖程序
奶牛繁殖程序北京龙德农业有限公司钟海奶牛的繁殖一直是牛场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牛场的经济效益。
而目前很多的牧场还只是停留在发情配种,自然观察,发现多少配多少的阶段。
为此,奶牛的繁殖应该是有一套相应的程序进行管理,以提高奶牛的正常发情,配种受孕。
一、助产标准1、提倡自然分娩,奶牛出现分娩征兆后10分钟未发现犊牛露蹄和嘴时,进行胎位检查。
2、羊膜囊破裂后,奶牛无怒责时,实施助产。
二、产后管理1、胎儿产出后,立刻进行母牛产道检查,注意出血及撕裂受伤。
2、奶牛产后立刻饲喂麸皮红糖水。
3、肌肉注射缩宫素100单位,V ADE10ml。
4、要求在产后半小时内立即驱赶奶牛站立。
三、产后护理1、产后奶牛的体温监测:夏季:39.5℃、冬季:39.2℃(特别注意炎热季节体温变化)。
2、产后12小时不见胎衣称为胎衣不下,不主张手术剥离,可配合药物治疗实行保守疗法。
3、胎衣不下牛注意体温变化,出现感染可进行输液,配合子宫投药。
四、产后牛繁殖护理1、观察恶露排出情况,注意恶露滞留、恶露颜色异常。
2、产后11~13天肌肉注射6~10mg雌二醇。
3、产后15~21天检查子宫复旧情况,通过检查可刺激子宫恶露排出。
4、产后18~21天肌肉注律胎素半支,促进内容物的排出。
5、产后28~30天第二次直肠检查,发现子宫炎症牛进行投药治疗。
6、产后45天子宫必须净化,等待自然发情。
7、产后60天出现不发情牛立刻进行处理。
(因随着产奶量越来越高,子宫恢复期延迟。
另子宫炎牛处理不及时,容易形成子宫蓄脓、子宫黏连、输卵管炎及卵巢炎)。
五、产后牛理想配种时间1、头胎日产30Kg,70天以上配种。
2、头胎日产20Kg,60天以上配种。
3、经产日产小于20Kg,45天以上配种。
4、经产日产小于25Kg,60天以上配种。
5、经产日产大于35Kg,70天以上配种。
六、发情观察1、夏季早班观察时间应在挤奶前进行。
2、散栏饲养的至少每天应观察6次。
奶牛繁殖管理
1 - 3 分群 管理
2 0 1 4 ・ 0 9 期・ 总第 2 8 9 期
根 据 奶 牛 生长 阶段 和 泌 乳 阶段
分群 , 后备 牛 在达 到 配种 年龄 后 , 要 分为待 配群 、
初妊 前 期群 ( 妊娠 3 ~ 5个 月 ) 、 初妊 后 期群 ( 妊娠 6 个 月 以上 ) 。要 将体 格相 近 的牛 分为一 群 , 每 圈头 数 要 少于 牛颈 枷 数 ,以确 保每 头 牛 能正 常 采食 。 产犊 1 5 0 d后 牛 ( 包 括 经产 牛 ) , 有 胎 牛 和 无 胎 牛 要分群 饲养 。有条 件 的牛场 , 乳房 炎 、 子 宫炎 患牛 应 单 圈饲养 。
阳性 牛。做好配种计划 , 避免母 牛在炎热季节产
犊。 2 . 2 . 2 治疗。 疾病 早期 ( 产后 5 - 6 h) 用催 产 素 5 0 ~
1 0 0单 位 肌注 , 如 胎衣 仍 不下 , 2 h后 再注 射 一 次 ,
如 仍不 下 , 则进 行子 宫投 药。不提 倡 剥离胎 衣 , 因 为在 剥离过 程 中容 易损 伤 子 宫黏膜 , 增 加子 宫 感
2 . 2 胎 衣 不 下
2 . 2 . 1 预 防 。注 意饲 料钙 、 磷精料 , 要用全价 日粮满足妊娠母
牛 的 营养 需要 。母 牛产 前 可 适 当补 充 一 些硒 和 V E, 并 适 当运动 。 定 期进行 布 氏杆 菌病 检 测 , 淘 汰
中 图分类 号:∽ ∞ - 9 1 _
文 献标识 码:
李
波
文章 编号 : 8 8 6 4 一 0 _ 一 0 . o o 4 - 0 清洁 、 安 静- 、 舒 适 的环 境 , 避 免母 牛 产 生应 激 , 准
奶牛场的繁殖管理
韩金生伊利集团第一示范牧场繁殖管理是奶牛场生产管理的关健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怀孕、产犊后才能产奶。
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年产一胎,即胎间距(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365天,减去60天干奶期,一胎的正常泌乳期为305天。
低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缩短,因为低产奶牛的泌乳期较短,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低。
高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延长,因为高产奶牛的泌乳期较长,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高。
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400天,适宜的泌乳期范围为280-340天,产后适宜的配种时间为60-120天。
胎间距过短,影响胎次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终生产奶量。
奶牛若失去了繁殖能力,也就失去了饲养价值,而不得不被淘汰。
奶牛因繁殖问题被淘汰的,占成母牛淘汰数的比例,一般达30%以上。
奶牛因健康原因淘汰占成母牛淘汰数的70%,其中因繁殖而被淘汰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淘汰胎次最低,奶牛因繁殖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高于其它疾病,如肢蹄病和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对提高奶牛产奶量和降低饲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奶牛繁殖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发情管理、配种管理、妊娠管理、分娩管理。
A. 奶牛的发情管理:发情和排卵是母牛繁殖活动的主要生理现象,也是母牛能否配种受胎的首要条件,排卵是发情的目的和结果。
奶牛每隔一定时间要发情一次,两次发情的间隔天数称发情周期。
奶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左右,而18-25天的占80%以上。
发情周期的出现,主要是由卵巢上黄体和卵泡周期性活动的结果。
母牛在下次发情前5天黄体开始萎缩,卵泡开始发育,逐渐成熟,成熟的卵泡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引起母牛发情。
母牛的排卵时间在发情开始后(12-36小时,平均27小时左右)。
排卵后6-8小时开始形成黄体,经4天黄体开始分泌孕酮,排卵后8天黄体体积最大。
若母牛配种妊娠,妊娠黄体维持到分娩后30天才萎缩,未妊母牛的性周期黄体于排卵后14-15天或下次发情前5天开始萎缩。
奶牛的繁殖管理
目标:生殖管理
达到产犊间隔: 最大化的时间花在泌乳曲线的最高盈利周期
如何完善产犊间隔
在不同条件的最理想的产犊间隔中: 1.牛群(当地的经济条件) 2.在牛群之内的奶牛(牛奶产量)
摘要:
产犊间隔使牛群的生产潜力完善 12个月的产犊间隔使我们最想达到的
延长产犊间隔对牛奶生产的期限有负面影响(牛奶单 产)
生殖管理的一般定义 所有人的活动是为了达到牛群受精率和坚实,持久的生殖
生殖管理 最佳的产犊间隔
牛群中最佳的产犊间隔是根据: 1.牛奶生产的水平(延长) 2.持久的奶产量(延长) 3.小牛的价格(不再重要)
产犊计划对牛奶供应是有益的(短暂的/延长的)
目标:生殖管理
是为了获得:
奶牛在泌乳早期怀孕率能有高的比例
W.V.P.和A.V.P.的关系
实际的自愿等待期 影响持续时间的因素: 1.发情不规律牛的比例(%) 2.发情期的探测效率(%)
繁殖间隔-浪费的天数 第一次人工输精直到有效人工输精间隔的天数(怀孕)
如何把WVP和AVP的间隔减小到最低 1.增加发情期探测的效率 2.减少牛群中发情不规律牛只的比例% 对在发情期检测不到发情的牛只注射PG
好的管理
好的管理意思是能做更多正确的小细节
自愿等待期 从产犊到第一次配种所预计的时间 从产犊到第一次配种现在的时间
第一步:产后的常规检查 兽医检查最近产犊的动物(直肠检查)。产后的5-12天 早的检查到亚临床疾病和尽早的治疗 奶牛要在治疗后的3-7天再检查直到治愈
第二步:在发情周期不得检出免疫证计划的疾病
开始配种 等待时期+配种时期
繁殖间隔持久受这些因素影响:
4.牛在配种间隔时期出现繁殖障碍的比例(膀胱,子宫炎,乳腺炎)
奶牛繁殖的科学管理
率,增加饲养成本。成母牛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以 产后6 0~9 0 d 为宜 ,低 产 牛可适 当提 前 ,高 产 牛可
适 当推 迟 ,但过 早或 过晚 配种都 可 能影 响受 胎率 。
2 . 2 发情 期输 精应 注意 的几 个 问题
2 . 2 . 1 输 精 时 间和 次数
第一 次 发情 时 间平 均5 2 d ,3 0 9 0 d 占7 0 %。奶 牛产
文章编号 :1 0 0 3 - 4 8 8 9 ( 2 0 1 3 ) 1 0 - 0 0 4 1 - 0 3
其 它母 牛 爬 跨 时 站 立 不 动 , 即所 谓 的 站 立 发情 表 现 ,同 时 爬 跨 其 他母 牛 ;性 兴奋 ,精 神 不 安 ,不
繁 殖 管 理 是 奶 牛 生 产 的关 键 环 节 ,奶 牛 只 有 经 配 种 、妊 娠 、产 犊 后 才 能 产奶 。奶 牛 理 想 的 繁
发情鉴定 的方法 主要 采用观察法。有8 8 %的 发 情 母 牛 表 现 站 立 发 情 症 状 ,在 表 现 站 立 发 情 的
母 牛 中 ,早 晨 出现爬 跨 的 占6 0 %,中午 出现爬 跨 的 占1 0 % ,傍 晚 出现爬 跨 的 占7 9 %;早 、中 、晚观察
一
次 的发情检查率分别为5 3 %、9 %、2 6 %。由此可
子宫角深部受胎率略高 ,还可避免对子宫的损伤。 2 _ 2 . 3 输 精前 检 查
主 要 检 查 子 宫状 况 和 精 液 品 质 。对 子 宫 内膜
份小 于或等于3 ,则先加 1 2 再减3 ;预产 日期为配 种 日期 加 5 ,如 果 配种 日期 在 月 底 ,加 5 后预产 日
6 0 % ~6 5 % ,1  ̄ P 3 6 0~3 9 0 k g 。过 早配 种会 影 奶 量 ,过 晚配 种 会 影 响 受 胎
奶牛繁殖期间的各项管理措施
奶 牛因繁殖原 因造成 的经济损失高 于其他疾 病。因此 , 搞好奶 牛繁殖管理 , 对提高奶 牛产奶量和增加饲养奶牛 的经
济效益有重要 意义。 1 繁 殖管理 繁殖管理是奶 牛生产 的关健环节 ,奶 牛只有 经配种 、 怀 间一 般 为 1 8 — 2 1 d , 一 般 来说 , 奶牛 发情开始 后 1 8 2 4 h配 种 效 果 最 好。 春秋两季母牛发情较旺 , 发情时 间一般为 1 ~ 3 d ,发情多在午前 , 发
、 钴1 、 锰 、 钙 、 磷等。 同时 , 可注射药物保胎 , 于妊娠后 2 个月 跨 时站立不 动 , 即所 谓站立 同时爬跨 其他母 ; 性 兴 一 黑 龙发情 江省, 拜泉 县畜 牧 水 产 技牛 术推 广 中心。铜 拜泉 6 0 0 —
奋, 即精 神不 安 , 不停走 动 , 不 时哞 叫 , 食 欲减退 , 产 奶量 下
生产奶量。
渐变 白而浓 厚 , 具有牵缕性 , 有时带 有少量 的血样分泌物流出。发情母
牛食欲下降 , 产奶量 明显减少 , 体温
升0 . 5 — 1 . 0 ℃。如出现上 以上 特征 , 应及时考虑配种 , 以免错过时机。
母牛 比平时烦躁 , 喜哞叫 , 不安
静, 愿 接近其它母牛或公牛 , 并 主动 爬跨 。有时伴有滴 尿或发 出低短 的 呻 吟。 发情 时食 欲减退 , 产奶量 明显
张 德 伟
下降 。青年母牛 比老年母 牛的性兴
奋强烈 , 但各 自不尽相 同, 必须 注意 观察 。 在外部观察 的基础上 , 还应请 技术员进一步做直检。养 牛者每天 要观察不少于 3次 ,以便发现发情 牛及接受爬跨的时间 ,及 时请人工
情周期的出现主要是 卵巢上黄体和卵泡周期活动 的结果。 母 牛在下次发情前 5 d黄体开始萎缩 ,卵泡开始发 育 ,逐渐 成 熟, 成 熟的卵泡分泌大量雌激素 , 引起母 牛发情 。 母牛的排卵
奶牛繁殖的几方面管理要点
奶牛繁殖的几方面管理要点作者:李鑫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10期摘要:繁殖管理是奶牛管理中的重要生产环节,保持奶牛较为适宜的胎间距,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从而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奶牛的繁殖管理,做好奶牛繁殖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
现重点介绍奶牛繁殖管理的工作要点。
关键词:奶牛;繁殖管理;牛群;发情;配种;妊娠;分娩中图分类号:S82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10-0072-011公牛精液的选择因奶牛的产奶性能是具遗传性的,所以在选择奶公牛时,首先要看其产奶能力,其次再看使用寿命。
在选择时要根据本场的实际养殖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公牛。
为了提高奶牛场产母犊的机率,使奶牛场生产出子宫良好、繁殖性能良好的奶牛,一般选择性别控制精液,以提高母犊率,为后备牛的选择提供更多的空间。
精液的品质对于奶牛的配种受胎率,以及犊牛的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配种前要定期对公牛的精液进行检测,以保证精液品质的优良。
目前奶牛养殖生产中常使用冷冻精液进行配种,在使用时为保证精子的活力,要注意正确的解冻精液,并且在解冻后立即输精。
2奶牛的发情管理母牛的初情期一般发生在6~10月龄,平均为8月龄,母牛初情期到来并不意味着就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此时不宜配种。
育成母牛一般在8~12月龄时达到性成熟,当母牛达到性成熟时,并不一定就达到了体成熟,因此,母牛达到性成熟也不是配种的最佳时机,只有育成母牛体成熟和性成熟都发育完全时才可参与配种,一般育成母牛的体成熟发生在16~20月龄,平均18月龄,此时母牛已具备配种能力。
母牛的性成熟、体成熟以及初情期受到母牛的品种、饲养条件、营养水平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工作,选择最佳的配种时机,可以提高配种受胎率。
一般奶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当母牛发情时,常表现为兴奋、精神不安、不停的走动、哞叫、产奶量下降,愿意接受其他公牛的爬跨。
奶牛繁殖期饲养管理
奶牛繁殖 期饲 养管理
涂跃 进
(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岳阳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安岳 6 4 2 3 5 0 )
奶 牛 生产 各 阶段 ,因繁 殖 管理 不 善 ,感 染疾 病 而诱 发 的经 济 分别 为5 3 % 、9 % 、2 6 %。 由此 可见 ,观 察母 牛发 情 以早晨 为 主 , 损 失 ,明显要 高 于 其他 病 害 。 由此 ,奶 牛加 强 饲养 管理 ,有着 更 其次是 傍 晚 。
2 发情 管理
的方 法 ,是 将 每 头份 的精 液全 部 输入 子 宫 颈 内 口以前 的部 位 ,方 发 情 和排 卵 是母 牛 繁殖 活 动 的 主要 生理 现 象 ,也是 母 牛 能否 可 获得 高 受胎 率 。总 之 ,采用 冷 冻输 精 的 方法 ,不 建 议采 用 输精 配 种受 胎 的首 要 条件 ,排 卵是 发情 的 目的和 结 果 。奶 牛每 隔 一定 部位 较 浅 的开 膣器 输 精法 ,而采 用输 精 部位 可 达子 宫 颈 内 口和子
1 繁殖 管理
位 , 以子 宫 体或 子 宫角 基部 为 准 。进 行人 工 授精 前 ,仔 细 检查 奶
繁殖期为奶牛生产关键期 ,作为生产管理 的关键环节。只有 牛的生 殖器 官健 康状 况 ,同时检 查精 液 质量 。 经 配种 、怀孕 、产犊 牛 后 ,才 能顺 利 进 入产 奶 期 ,达 到获 高生 产 随着 冷 冻 技 术 的应 用 ,冷 冻 精 液 的 使 用 频 率 大 增 。关 于 冷 效 益 回报 的 目的。通 常 情况 下 ,一 般奶 牛 两 胎 间距 在3 6 5 d ,理 想 冻精 液 的使 用 ,关 键 技 术 在 于 保 证 精 液 冷 冻 后 活 力 的 保 持 。正 繁 殖 周期 为 1 年1 胎 。而 这期 间还 有6 0 d 的干 奶 期 ,如 此 计算 正 常 确 的解冻 方 式 ,用 温水 4 0 ℃水 浴 后进 行解 冻 。如 果 为颗 粒 冻精 应
奶牛繁殖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 关键 词 ]繁 殖期 管理
要 点 汇 总
发情 、配 种 、产 犊后 的奶 牛 ,方 可顺 利 产奶 。 由此 ,繁 殖管 3 次 的 发情 检 出 率 为8 8 % ,早 、晚 观 察2 次 的 发情 检 出 率 为7 9 %, 理好 坏 ,直接 关 系到 奶 牛 的生 产效 益 。 日常 养 殖管 理 中 ,因繁殖 早 、中 、晚只 观察 1 次 的发 情检 出率 分别 为5 3 %、9 % 、2 6 %。 由此 管理 不 善诱 发 各种 经 济 损失 要 高 于任 何病 害 。由此 ,搞好 奶 牛 管 可见 ,观 察母 牛发 情 以早晨 为 主 ,其次 是傍 晚 。 理 ,对 于 提升 奶 牛产 量 和 增加 奶 牛养 殖 效益 有 着更 为重 要 的现 实 异 常发 情 检测 ,表现 典 型 症状 为 安静 发 情 、持 续 发情 、发 情 意义 。 周期 短 、发 情 周期 长 等 等 。有 异常 发 情症 状 ,应立 即进行 诊 治 , 避免 延误 治疗 ,造 成更 为惨 重 的损 失 。 1 繁殖管理 奶 牛 经 配 种 、怀孕 、产 犊后 ,方 可 进 行 产 奶 。 由此 ,繁 殖 3 配种管理 管理 关 系 着奶 牛 的生 产 管 理 。通 常情 况 下 ,奶 牛理 想 繁 殖周 期 为 配 种 要 适 宜 ,根 据 发 情 规 律 ,适 时 配 种 ,可 有 效 提 升 受 胎 1 年1 胎 ,中 间 间隔 3 6 5 d 。减 去 中 间6 0 d 的 干乳 期 ,正 常 泌乳 期 为 率。一般情况下 ,母牛产后4 5 —6 0 d ,开始首次发情 。发情 间隔 3 0 5 d 。但 是 ,不 同产 量 奶 牛 , 中间胎 间 距略 有 差异 。高 产奶 牛 胎 在 1 8~ 2 1 d ,所 以 ,发 情后 1 8 ~2 4 h 开 始 配 种 最理 想 。一 年 四季 间距 可 适 当延 长 ,低 产 奶 牛胎 间 距可 适 量缩 短 。 正 常情 况下 ,适 中 ,春 秋 两 季 母 牛 发 情 最 旺盛 。 间 隔 时 间 段 ,在 1 ~3 d 。 发 情 宜 胎 间距 在3 4 0— 3 9 0 d ,适 宜 泌乳 期 在 2 8 0— 3 3 0 d ,产后 适 宜妊 娠 时 ,阴户 松弛 、柔 软 、肿 胀 ,阴唇 充血 ,潮 红 有 光泽 ,多数 流 出 期 在6 0 ~1 1 0 d 。科 学控 制 胎 间距 ,时 间过 短过 长 ,都 将 影 响产 奶 黏 性 液 体 。 早 期 液 体 为 清 亮 透 明 ,后 期 成 丝 状 。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量。 迟 ,变 白变厚 ,具有 牵 缕 性 ,时 常有 血 样分 泌 物 排 出 。母 牛发 情 期 ,食 欲 降 低 ,产 奶 锐减 ,体 温 升0 . 5 ℃ ~1 ℃。 出现 类 似症 状 , 2 发情 管理 发 情 为母 牛 繁殖 的主要 生 理 现象 ,是母 牛 是 否正 常 受孕 的先 立 即考虑 配种 ,避免 错过 最佳 时 机 。 决 条件 。正 常情 况 下 ,经一 定 时间 间隔后 都要 发 情 1 次 ,两次 发情 母牛 比平 时烦 躁 ,喜哞叫 ,不安静 ,愿接 近其他母牛或公 间 的 间隔被 称之 为发 情周 期 。奶 牛 的发情 周平 均 2 1 d 左右,1 8 ~2 5 牛 ,并 主 动爬 跨 。有 时 伴 有滴 尿 或 发 出低短 的呻 吟 。发 情 时食 欲 d 的 占8 2 %以上 。发 情周 期 的 出现 主要 是卵 巢上 黄 体和 卵 泡周 期活 减 退 ,产 奶量 明显 下降 。青年 母 牛 比老 年母 牛 的性 兴奋 强 烈 ,但 动 的 结果 。母 牛在 下 次发 情前 5 d 黄体 开始 萎 缩 ,卵泡 开始 发 育 , 各 自不尽 相 同 ,必 须注 意 观察 。在 外部 观 察 的基 础 上 ,还 应请 技 逐 渐 成熟 ,成熟 的卵泡 分 泌 大量 雌 激素 ,引起 母 牛 发情 。母 牛 的 术 员进 一步 做直 检 。养 牛者 每天 要观 察不 少 于3 次 ,以便 发现 发情 排 卯 时间 在发情 开 始后 ( 1 2— 3 6 h ,平均 2 7 h 左 右 )。排 卵后 6 ~8 牛 及 接受 爬跨 的时 间 ,及 时请 人 工 授精 员 给 予输 精 。通 常 上 午接 h 开始 形 成 黄体 ,经4 d 黄体 开 始分 泌 黄体 酮 ,排 卵后 8 d 黄体 体 积 受爬 跨 的牛 ,下 午4~5 时 或 晚上 1 0 时输 精 。 下午 爬 跨 的牛 ,第2 d 最 大 。若 母 牛 配种 妊 娠 ,妊 娠 黄 体 维持 到 分娩 后 3 0 d 才 萎 缩 ,未 上 午8~ 9 时输精 效果 理想 。 妊 母 牛 的性 周 期 黄 体 于 排 卵 后 1 4—1 5 d 或 下 次发 情 前 5 d 开 始萎 般 情 况下 ,配 种后 4 0 ~6 0 d ,不 会 出现 典 型 发情 症 状 ,直 缩。 检 可 确定 妊 娠 。进 入妊 娠 期母 牛 ,加强 管 理 ,科 学 配 比 日粮 ,及 母 牛 的发情 管 理工 作 ,主要 包 括发 情 鉴 定 、育 成母 牛 初 情检 时 补 充微 量 元 素 ,像是 碘 、硒 、铜 、钙 、磷 等 ,都 应作 为可 考 虑 测 、母牛 产后 第 1 次发 情检 测 、异 常发情 检测 等 等 。 配 比 日粮 。 同时 ,做好 保胎 工作 ,妊 娠后 2 个 月 ,及 时 注射 黄体 酮 母 牛 发 情 典 型 症 状 : 明显 性 欲 ,母 牛 骑 跨 站 立 不 动 , 即站 或 者是 亚硒 酸钠 维 生素 E 等 ,都 是不错 的选择 。 立发情 ;精神亢奋 ,不停走动 ,食欲减退 ,产奶量降低 ;生殖产 参 考文 献 1 】 王艳萍 ,陶大勇 ,曾维斌 . 奶牛繁殖 障碍疾病 防治的研究进展 f J 】 . 道 内充 血 、肿 胀 ,有 黏 液排 出。有 发情 症 状 的母 牛 ,直 观观 察 即 [ 养殖 与饲 料 ,2 o 0 8 ,( 5):4 2 — 4 4 . 可 断定 。 必要 时 ,可 结 合 阴道 检查 ( 子 宫颈 是 否充 血 、开张 等 ) [ 2 ] 王 义民 ,潘天保 ,常玉军. 中西 医结合治疗奶 牛繁殖障碍疾病 f J l _ 和 直肠 检 查 ( 卵 巢是 否 有成 熟 卵 泡 ,是 否排 卵 等 )。总 的来 说 , 黑龙江 动物繁殖 ,2 0 0 7, ( 1):2 3 — 2 4 . 站立 发 情 占多数 ,约 为8 8 % ;不 站 立发 情 为 少数 ,即 所谓 的暗 发 3 ] 刘 秀玲 ,卢静义 ,耿 艳. 奶牛常见 的繁殖障碍性 疾病及防治 [ J J . 河 情 。表 现 站立 发 情 的母 牛 中 ,早 晨 出现爬 跨 的 占6 0 % ,中午 出现 【 南畜牧兽医 ,2 0 0 6 。 (1 ):2 9 ~ 3 1 . 爬跨 的占1 O %,傍 晚 出现 爬 跨 的 占3 0 %。 因此 ,早 、中摘
奶牛繁殖管理
奶牛理想的产犊指数为365天=怀孕期280天+空 怀天数85天
即年产1胎,获得一期高产;空怀天数增加1天,则 损失: •最低减少0.003头犊牛 •3kg牛奶。
第六页
主要内容
• 一、何谓繁殖管理(这是一个易被混淆的概 念)
• 二、奶牛繁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三、奶牛生殖生理与繁殖调控 • 四、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 • 五、提高牛群繁殖效率的一览子方案
产效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繁殖
力是奶牛场经济杠杆的支点!
第十三页
国内外奶牛繁殖现状
繁殖力评定指标
初情期(月) 配种适龄(月) 头胎产犊月龄 第一情期受胎率 配种指数 总受胎率 发情周期为18~24d的母牛比率(%)
产后50d内出现第一次发情的母牛比率(%)
分娩至产后第一次配种间隔d数 牛群平均产犊间隔(月) 年繁殖率(%)
水分与干物质、蛋白与能量、纤维性碳 水化合物与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瘤胃可降 解蛋白与非降解蛋白 ······ • 5 )、选择正确的饲喂制度
分阶段分群饲喂, 保证DMI
第三十八页
奶牛不同阶段的基础营养需要量
营养素 干奶前期 干奶后期 泌乳早期 泌乳初期 泌乳中期 泌乳后期
DMI(kg)) 13
10-11
奶牛繁殖管理
第一页
第二页
奶牛生产的目标
•优质 高产 高效 健 康 安全
第三页
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如何获得???
• 出售
• 1、鲜奶 • 2、后备牛 • 3、公犊 • 4、牛粪 • 5、淘汰牛
• 成本领先
• 降低运营成本和非生产性开支
第四页
问题的提出
• 据美国估计,大约有14%的母牛从来不产犊, 奶牛的不孕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4~5 亿美元。 据中国奶牛协会统计,我国乳牛 繁 殖 障 碍 发 生 率 高 于 其 他 国 家 , 可 达 15 ~ 20%。按不孕的病因分,以子宫内膜炎引起 的不孕牛所占的比例最高,可达50.62%; 次之为卵巢疾病,占40.74%。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奶牛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动物之一,奶牛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奶牛的生产效益。
为了提高奶牛繁殖率,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科学饲养科学饲养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保障之一。
农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配合饲料。
奶牛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能量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农民们应该根据奶牛的生长阶段和需要,合理配合饲料。
2.定时定量喂养。
奶牛的喂养应该按照定时定量的原则进行,保证奶牛每天的饲料摄入量和营养均衡。
3.保持饮水量充足。
奶牛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生命活动和产奶,农民们应该保证奶牛每天的饮水量充足。
二、精细管理精细管理也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奶牛身体状况。
农民们应该定期检查奶牛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定期检查繁殖器官。
农民们应该定期检查奶牛的繁殖器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进行配种。
农民们应该根据奶牛的繁殖周期,定期进行配种,保证奶牛繁殖的正常进行。
三、科学选种科学选种也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农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优良品种。
农民们应该选择品种优良、体质健康的奶牛进行繁殖,以提高繁殖后代的质量。
2.选择适龄牛进行繁殖。
农民们应该选择适龄的奶牛进行繁殖,避免过早或过晚进行繁殖,影响繁殖效果。
3.选择适宜繁殖的奶牛。
农民们应该选择身体健康、生殖器官正常的奶牛进行繁殖,避免因身体状况不佳而影响繁殖效果。
四、加强疾病防控加强疾病防控也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农民们应该定期清理牛舍,保持环境卫生,避免疾病传播。
2.加强疫苗接种。
农民们应该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接种疫苗,提高奶牛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3.加强疾病监测。
农民们应该定期进行奶牛的疾病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疾病传播。
总之,提高奶牛繁殖率需要农民们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从饲养、管理、选种、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最佳的繁殖效果。
奶牛繁殖管理的注意事项
确的妊娠时间。 通过这一方法 , 能够得到繁殖期各 阶段妊娠牛 数量 的可靠信息 , 从而使牛群未来管理 的各项决定更加恰当。
2 乏情牛 的管理
实质上 , 大多数乏情牛都是营养性 乏情 。通 过直 肠检查 能够 发现 , 乏情 牛卵巢静止。 缺乏 明显 的卵巢结 构。 多数乏情
人员在奶 牛产后不要 急于配种 , 需做好奶 牛发情和配种 时间 的准确判定 , 适时配种 , 这样不仅可 以提高配种成功率 , 还可
监测 、 配种率和发 腈鉴定效率 。 奶 牛妊娠诊断一般在人工授精 后的 6周后进行 ; 乏情牛可通过直肠检查进行诊断 ; 牛群生育 力监测可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 ;配种率 和发情鉴定效率 的好坏直接影 响奶牛牧场的生产。确定牛群 未能达到繁殖性 能关键指标的原因时 , 应仔细研究牛群管理状况。
间, 或错过发情( 3 7 — 4 8 d的间隔 ) 。对可疑的乏情牛进行 临床
检查 , 可发现很多牛卵巢有周期活动或功能黄体 。 3 周参加配 种率 ( 9 1 %)表面 看来 很好 ,但 是配种 间隔短 的牛 比例 高 ( 3 5 %) , 受孕率低( 4 2 %) , 表 明在配种期开始时参加人工授精 的牛中 , 很多都未发情 。 在配种期 的早期阶段 , 因为发情鉴定 过度导致检测 到过量发情 的牛( 即部分 为假阳性发情 ) 不是 严重 的问题 , 但是 牛群 的繁殖性能受到 严重影响 , 导致配种 期 4周和 8周牛群 的低受孕率。另外 , 分析配种 间隔时间 , 作 为调查参加配种率低或受孕率低的方法 , 很有价值。
牛能够通过 阴道 内孕酮释放装置得到治疗 。
3 牛 群生 育 力 监 测
《奶牛繁殖技术》课件
2
妊娠的诊断和理方法
学习如何诊断奶牛是否妊娠以及保持妊娠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方法。
奶牛繁殖技术与生物安全
繁殖中的卫生问题
了解奶牛繁殖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卫生问题以及预防 措施。
预防和控制繁殖中的疾病
学习如何预防和控制繁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疾病。
奶牛繁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兴技术的使用
探索奶牛繁殖领域的新兴技术,并了解其在提高繁 殖效率方面的应用。
奶牛繁殖技术的基础知识
繁殖的周期和时间点
掌握奶牛繁殖的生理周期和最佳繁殖时间,以提高 繁殖成功率。
体外人工授精
了解体外人工授精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如何提高人 工授精的成功率。
人工授精后的注意事项
掌握人工授精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奶牛的健康 和繁殖成功。
奶牛繁殖技术的常用方法
1 人工授精
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人工授精,并了解人工 授精的优点和缺点。
《奶牛繁殖技术》PPT课件
奶牛繁殖技术对于提高牛奶产量至关重要。通过本课件,你将了解到奶牛繁 殖技术的重要性、基础知识、常用方法、问题解决、生物安全及未来发展方 向。
奶牛繁殖技术的重要性
奶牛繁殖技术的意义
了解奶牛繁殖技术对于农场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繁殖技术对牛奶产量的影响
明白繁殖技术如何帮助提高牛奶产量,增加农场的利润。
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展望奶牛繁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在农 业领域中的前景。
总结
1 奶牛繁殖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
总结奶牛繁殖技术对农场经济和牛奶产量的重要性,并强调其优势。
2 提高牛奶产量的方法和实践
总结提高牛奶产量的方法和实践,帮助农场主有效地运用奶牛繁殖技术。
奶牛繁殖的科学管理
奶牛繁殖的科学管理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妊娠、产犊后才能产奶。
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年产一胎,即胎间距365天,减去60天干奶期,一胎的正常泌乳天数为305天。
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390天,适宜的泌乳期为280—330天,产后适宜的配妊时间为60—110天。
胎间距过短,影响当胎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终生产奶量。
因此,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对提高产奶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发情管理育成母牛的初情期一般为6—10月龄,平均8月龄,表明母牛具有繁殖的可能性,但不一定有繁殖能力。
育成母牛的性成熟期是指生殖生理机能成熟的时期,一般为8—12月龄,平均10月龄,表明母牛具有繁殖能力,但不一定可以配种。
育成母牛的体成熟期是指机体各部分的发育已经成熟,一般为16—20月龄,平均18月龄,表明母牛能够配种。
育成母牛的初情期、性成熟期、体成熟期受母牛的品种、饲养管理条件、营养状况、环境气温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成母牛生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平均52天,30—90天占70%。
奶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与产犊季节和母牛子宫健康状况有关,冬春季比夏秋季产犊的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晚8天,分别为56天和48天。
初情期延长的育成母牛和产后第一次发情延迟的成年母牛要查明原因,检查饲养管理情况及母牛的内生殖器官。
发情鉴定:奶牛发情周期平均21天,18—25天占80%以上。
母牛发情的主要表现:①性欲。
接受其它母牛爬跨时站立不动,即所谓的站立发情表现,同时爬跨其他母牛。
②性兴奋。
精神不安,不停走动,不时哞叫,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
③生殖道排出粘液。
外阴肿胀,阴道粘膜潮红,从阴门流出条状或线状透明粘液。
④直肠检查卵巢上有成熟卵泡,阴道检查子宫颈口潮红、开张,流出透明粘液。
发情鉴定的方法主要采取观察法。
有88%的发情母牛表现站立发情症状,在表现站立发情的母牛中,早晨出现爬跨的占60%,中午出现爬跨的占10%,傍晚出现爬跨的占79%;早、中、晚观察一次的发情检查率分别为53%、9%、26%。
奶牛繁殖管理经典
四、产后监护
1、产后注意观察母牛有无异常反映。如努责强烈,排血过多等症状 要及时进行检查是否还有胎儿遗留腹中,及产道有无损伤,及时发现 宫脱出。
2、产后12小时,注意观察胎衣是否排出。胎衣不下者,应在12—36小时,实施人工剥离,易者要剥离干净,难者不宜强行剥离。术后子
年一次配种受胎率>65%(成+青)4、
年空怀率w5%(成+青)
5、
产后平均始配天数:80天,平均配准天数:115天
6、 平均胎间距(产犊间隔):400天
7、
青年牛初配标准:月龄16-18个月,体重》370kg
8、
初产月龄:25-28个月
9、
难孕牛W5%(经产牛半年以上未妊+青年牛20个月以上未妊)
10、年流产率<7%
写,或分段从配种日志上抄写,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很容易的查看某月 产后牛参加配种的情况。
5备注栏可填写一切本表格栏目不涉及的其它有关的容。
五、参加配种的管理
1、每月提前做好配种计划,(成母牛、青年牛)随时审视计划完成 情况,对那些未能及时参加配种的牛采取相应措施。
2、及时认真详细的填写配种日、对于配种2—3次未能受孕的牛要依据当时的临床症状及以往的 记录材料确定治疗案,及时治疗,如:配后清宫,碘制剂治疗,抗生 素治疗等。
2子宫复旧的判定:触摸子宫的大小、软硬、薄厚、位置等鉴定。
分为:A正常B基本正常C硬厚D较硬厚E稍硬厚F肥厚G角 大H下垂等,当然还可以分得更细,如:硬厚,再可分为厚硬,硬 字在前意为硬是主要的;厚字在前,厚是主要的,其它亦如此。
具体如界定,自己可以通过多次反复实践与比较得出自己质的概念, 自然会有升华。正常与基本正常者,不治疗,其它均需要治疗。
畜牧兽医奶牛的繁殖管理reproductive management china
产犊计划对牛奶供应是有益的(短暂的/延长的)
h
30
h
31
目标:生殖管理
是为了获得:
奶牛在泌乳早期怀孕率能有高的比例
h
32
好的管理
好的管理意思是能做更多正确的小细节
h
33
h
34
自愿等待期 从产犊到第一次配种所预计的时间
从产犊到第一次配种现在的时间
h
35
h
36
第一步:产后的常规检查 兽医检查最近产犊的动物(直肠检查)。产后的5-12天
h
5
生殖是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至关因素 奶牛最好一年产一个犊牛 奶牛在产完犊牛后立刻开始产奶 牛奶生产将在她再产犊时停止
h
6
生殖效率作用于影响牛奶产量的两个因素: 牛奶产量的比例-
泌乳阶段(泌乳天数)和平均牛奶产量
h
7
h
8
h
9
生殖的变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个体的变量 1.自愿等待期(天数) 2.生殖期或者浪费的天数(天) 3.开始配种的时间(天) 4.产犊间隔(天,月)
h
10
生殖的变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个体的变量 2.群体的变量
h
11
分析和评价奶牛群生殖效率的下一个通用的变量
h
12
生殖效率是最通用的判断
产犊间隔描述的是奶牛从产犊到下次产犊的间隔
天或者月
h
13
h
14
生殖变量分为两个部分 群体变量
1.受精率(%) 第1次人工输精 2.受胎率(%)
总的人工输精次数
h
52
h
53
h
54
h
55
生殖管理摘要
主张在自愿等待期后进行人工受精 把发情探测摆在最有先 鉴定不怀孕的牛要早的人工输精
奶牛繁殖管理的四个方面及注意事项
奶牛繁殖管理的四个方面及注意事项
孙强
【期刊名称】《畜禽业》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奶牛的繁殖管理是奶牛养殖业生产的关键环节,认真把握好这一环节.才能发挥奶牛最佳的生产性能。
奶牛最理想的繁殖周期是1年1胎.最适宜
的胎间距范围是340—390d.适宜的泌乳范围为280-330d.产后适宜的配妊时
间为60—110d,胎间距过短影响胎次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一胎奶牛终生的产奶量。
据资料记载,奶牛因繁殖问题被淘汰的占母牛淘汰数达30%以上。
由此
可见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对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增加奶牛饲养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1页(P71)
【作者】孙强
【作者单位】山东省即墨市畜牧兽医局,山东,即墨,26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3
【相关文献】
1.大型奶牛场奶牛繁殖管理技术 [J], 金近
2.如何做好奶牛群体繁殖工作?(54.1)——为什么提倡使用智能手机APP来改
进奶牛群体繁殖管理工作? [J], 张廷青;
3.如何做好奶牛群体繁殖工作?(5
4.2)——为什么提倡使用智能手机APP来改
进奶牛群体繁殖管理工作? [J], 张廷青;
4.奶牛繁殖管理的注意事项 [J], 李伟萍
5.规模奶牛场奶牛繁殖管理工作要点 [J], 孙守强;常强;马海波;张士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ul M. Fricke, PhD
Questions to Ask…Metrics to Answer
问题与答案 问: At what rate are eligible cows getting pregnant per unit time? 适配母牛单位时间内怀孕
50% Conception Risk; 80% Service Risk
50%的受胎, 80%的受配
10 nonpregnant cows past the voluntary waiting period (i.e., eligible to become pregnant)
4 cows pregnant t after ft 21 d 21天后4头母牛怀孕
Dr. Michael Overton UC D i VMTRC UC-Davis
$500 $450 $400 $350 $300 $ $250 $200 $150 $100 $ $50 $0
怀孕率每增加一个单 位,每头牛每年可获 得18美元的回报。 怀孕率从14%增加到 18%,每一个单位可 使头牛每年可获得20 美元的回报。 假定怀孕率为8%
怀孕率
200 150 100 50 0 2 4 6
Pregnancy Rate 头 数 n=2,279 平均值 Mean = 14% 中间值 Median = 14%
F req u e en cy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Breedings g = 537,938 , Heifers = 362,512 Herds = 2,668
M Mean CR CR:
57% 57
Paul M. Fricke, PhD
Are cows getting inseminated in a timely manner? 配种
SR
母牛是否适时受配?
明尼苏达的奶牛受胎率(1998,DHI数据)
120
牛 100 群 数
Herd d Count
80 60 40 20 0 15 20 25
受胎率
30
35
40
45
50
55
60
Conception Rate (%)
Paul M. Fricke, PhD
Characterization of Holstein Heifer Fert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Kuhn K h et t al., l J. J Dairy D i S Sci. i 89 89:4907-4920; 4907 4920 2006
Reproductive Management of Dairy Cattle
奶牛的繁殖管理
Paul M. Fricke, PhD
保罗•弗瑞克 博士
Professor of Dairy Scienc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威斯康星大学奶业科学系 - 麦迪逊
怀孕 % Pregnancy
Compiled p by: y D. Kelton, , K. Lissemore, , University y of Guelph p S. Stewar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October, 2000
Paul M. Fricke, PhD
What is the Pregnancy Risk?
哪个是怀孕的关键指标?
Paul M. Fricke, PhD
Pregnancy Risk, 1998 Minnesota DHI Data
怀孕的关键点
Rapnicki P, Stewart S, Eicker S. 2001. Proc 4-State Appl Nutr Mgt Conf, La Crosse, WI
的比率?
答: Pregnancy P Rate R t 怀孕率 率 Question: How efficiently do cows conceive Question once they are bred? 配种后母牛受胎的效率? Metric: Conception Rate 受胎率 Question: Are we getting eligible cows Question inseminated in a timely manner? 对适配母牛及时
Paul M. Fricke, PhD
Paul M. Fricke, PhD
Measuring Reproductive P f Performance
Reproductive d i performance f in i ad dairy i h herd di is determined by how rapidly the herd management system turns open cows into pregnant cows Key Question to ask:
受胎率
Milk
Return/ cow ($12 milk)
1 unit increase in PR overall ~ $18 avg return per cow/ year. 1 unit increase from 14% to 18%, ~ $20/ cow/ year Assumes: 8% PR w/ ~ 18,000 RHA to start, Milk is per milking cow/day
Overview 综述
Factors Affecting Fertility in Lactating Dairy Cows 影响泌乳牛繁殖力的因素
配种了吗?
Metric: Service Rate 参配率
Paul M. Fricke, PhD
怀孕的关键指标
21-day Pregnancy Risk 21天怀孕是关键指标 Proportion P ti of f eligible li ibl cows th that tb become pregnant every 21 days 适配母牛每21天怀孕的比率 This is the key measure of reproduction
Predicted Changes in Milk/ Cow and Expected Return 预期牛奶/奶牛的变化及期望的回报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Pregnancy Rate
明尼苏达的发情鉴定率 (1998,DHI数据)
120
牛 群 100 数
He rd Coun nt
80 60 40 2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发情鉴定率
Heat Detection Rate (%)
Paul M. Fricke, PhD
One cow pregnant after 21 d (i.e., 10% conception rate) 21天后 天后一头母牛受胎 头母牛受胎 (比如为10%的受胎率)
What is the Pregnancy P Rate? R t ?
怀孕率是多少?
Paul M. Fricke, PhD
Pregnancy Risk Example 3 怀孕关键例三
这是权衡繁殖的关键指标
Paul M. Fricke, PhD
2121 -Day Pregnancy Risk
21天怀孕的关键指标
Factors Affecting g the Rate at Which Cows Become Pregnant: 影响母牛怀孕率的因素
受胎指标
配种指标
怀孕指标
Paul M. Fricke, PhD
= % of eligible cows that are bred every 21 days is equivalent to heat detection rate t if cows are bred b d to t a standing t di estrus
Paul M. Fricke, PhD
Lactating Cows vs. Heifers
Wh t is What i “normal” “ l” for f conception ti rate? t ?
Paul M. Fricke, PhD
Conception Rate, 1998 Minnesota DHI Data
Rapnicki P, Stewart S, Eicker S. 2001. Proc 4 4-State State Appl Nutr Mgt Conf, La Crosse, WI
参配率 = 每隔21天适宜母牛接受配种的%
SR
依据站立发情配种,配种率相当于发情鉴定率
Heat Detection Rate, 1998 Minnesota DHI Data
Rapnicki P, P Stewart S, S Eicker S S. 2001 2001. Proc 4-State Appl Nutr Mgt Conf Conf, La Crosse Crosse, WI
Pregnancy Risk Example 1 怀孕关键,例一
100% Conception Risk; 10% Service Risk
100%的受胎,10%的受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