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晋江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1978年以来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历程回顾与现状解析
( 北 经 济 学 院 经 济 学 系 ,湖北 武 汉 4 0 0 ) 湖 32 5
摘 要 :改革 开放 以 来 ,政 府 的 经济 体 制 变 革 和政 策规 划 导 向成 为 推 动 乡镇 企 业发 展 的主 要 动 力 。在 中国社会 主 义 市场经 济体 制 的构 建和 完善过 程 中, 乡镇 企业 凭借 灵活 的 经营 方式和 较低 的 运 行成 本 ,依 靠粗放 型 增 长 ,成 为 国 民经济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和 农村 经 济增 长的 主要贡 献 力量 。 当 前 , 乡镇 企业 面对 的环 境 问题 、成本 问题 以及 创 新 问题 日益 突 出。有鉴 于此 ,亟须加 快 乡镇 企业 的 产权 制度 改 革 ,加 大人 力资本投 资 ,加 强 产业 集群 建设 ,建 立促 进 清 洁 生产 的 绿 色支撑 体 系 ,
以 实现 乡镇 企 业 的 增 长 方 式从 粗 放 型 向 集 约 型 的 转 变 。 关 键 词 : 乡镇 企 业 ;粗 放 型 增 长 ; 集 约 型 增 长
中 图分 类 号 :F 7 2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8 5 ( 0 1 2 0 6 — 4 0 7 6 7 2 1 )0 .0 4 0
第3 4卷 第 2期 21 0 1年 4月
石家 庄经 济学 院学 报
J u n lo hj z u n iest f o o c o r a fS i a h a gUnv ri o n mis i y Ec
Vo . 4 NO 2 13 .
Ap . 2 1 r 01
17 98年 以来中 国乡镇企业 发展 的历程 回顾 与现状解析
不 断增 强 ,经营 规模 不断 扩大 ,正 在从 数量 型增长 向质量 型 增 长 转 变 。 19 9 2年一 1 9 9 6年 ,乡镇 企 业 总产 值从 1 5 . 亿 元 猛 增 到6 4 亿 元 ,年 均增 76 9 7 83 3
晋江模式新发展:县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晋江经 济社 会发 展取 得显 著成 就 的背后 是 晋江 人开拓 创新 、 苦创业 、 为人 先 的奋 斗历程 。今 天 艰 敢 我们 回过 头来 审视 改革开 放 以来近 三十 年晋 江经 济 社会发 展进 程 , 1 9 以 9 2年 撤 县 建市 为标 志 , 体 可 大 以概 括 为前 后 两 个 阶 段 :9 2年 之前 的 十 四年 , 19 晋
江特 色 的乡村 工业 化道 路— —晋 江模 式 。
晋 江模式 是建 立在 农业 发展 的基 础上 的。农村 要发 展 , 业 生 产 的 解决 是 基 本 前 提 和 基 础 。 17 农 98 年党 的十 一届 三 中全 会 拉开 了 中 国农 村经 液 晶体制
水平 方 面显示 出 坦 , 一开 始 就 处 于 “ 资 姓 社 ” 风 风 雨 雨 中 。 姓 的
其是 要 把工业 引 进农 村 , 通过 大力发 展 乡镇 企业 , 实
现农 村工 业化 , 能使 广大农 民真正 摆脱 贫 困 ,9 0 才 18 年 8月 , 晋江 县委 根 据 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提 出的解 放
思想 , 实事求 是 , 切从 实 际出发 的精神 , 胆 冲破 一 大 计划 经 济 的政 策 束 缚 , 台《 于 加 快 发 展 多 种 经 出 关 营 和社 队企 业 的若 干 问题 的 规 定 》 明 确 宣 布 允 许 , 农 民集 资办企 业 , 以后 又在 几 次 全 县 农 村 工作 会 议
对此 , 晋江 党政 领 导对 此 却 是 态 度 鲜 明地 认 为 群 众
改革 的序幕, 晋江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 在两年多的
时间 里 , 在全 县 范 围 内普 遍 实 行 了 以农 户 承 包 为 基
研究借鉴晋江经验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平均三年再造一个新晋江。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26.16%;1978年,晋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45亿元,到20__1年已达到303.5亿元,22年中经济总量翻了七番之多,平均三年翻一番,等于每三年就在已有基础上再造一个晋江。
1978年晋江的财政收入仅为1476万元,20__1年达到16.1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2.6%。
———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跃入全国十强县(市)行列,而且位次不断前移。
1991年,在全国首次公布的百强县(市)中,晋江市排名第五十五位,1994年上升到第十五位,20__1年又跃入百强县(市)前10名行列。
1994年以后,晋江市一直名列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之首。
20__1年,晋江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14。
———工业化进程加快,在全省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晋江的工业化水平很低,197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只有0.51亿元。
改革开放后,晋江大力发展工业,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值超千万元的规模企业达537家,超亿元的55家;形成了制鞋、纺织服装、建材陶瓷、纸制品、食品和玩具等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许多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并出口到世界各地。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前,晋江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1978年三次产业的比例结构为38.6∶35.1∶26.3。
改革开放后,晋江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0__1年调整为3.5∶55∶40.5。
晋江特大假药案始末
晋江特大假药案始末作者:李怡秋来源:《检察风云》2018年第19期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假药问题屡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随着电影《我不是药神》在全国的热映,再次引发了全民对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激烈讨论。
实际上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曾经出现过一桩轰动全国的假药案。
就在1985年的6月16日,《人民日报》以显著的篇幅发表了一篇通讯,在这篇标题叫做《触目惊心的福建晋江假药案》的报道中提到,晋江的一些民营企业大量制造贩卖假药,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消息一出,震动了整个福建省乃至全国。
为谋利益,绞尽脑汁寻觅监管漏洞说起整个事件的起末,就不得不說到位于福建省晋江县的陈埭镇。
在改革开放初期,晋江县的乡镇企业共有57家,其中有45家都坐落在陈埭镇。
也正因如此,陈埭镇也被称之为福建省乡镇企业的发源地。
然而在当地乡镇经济发展的伊始,陈埭镇主要以制鞋业及饮料生产的乡镇民营企业为主。
可由于制鞋行业当时普遍存在着生产工序复杂,技术要求较严、制作销售周期过长等特点,前期还需承担较高的原料、人工的成本压力。
相较之下,饮料行业的入行门槛较低,且来钱更快。
于是在民间资本、民间市场还不算繁荣的当时,为扩大市场规模加大生产力度,谋求更大利润,一些生产饮料的企业便将目光投向了当时的公费医疗消费领域,针对当时社会对于食品药品法定区分模糊,普遍存在界定难、鉴定难、处罚难的“三难问题”的特点,企图通过夸大其产品功效、钻法律漏洞、打擦边球等方法,达到挤占公费医疗消费领域的市场份额,谋取“暴利”的目的。
于是在陈埭镇涵口村党支部书记陈德柿的带领下,当地以投资合股的方式开办了“涵口食品一厂”,将其旗下一款原本名为“玫瑰茄”的“快餐银耳”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在产品外包装上贴上了药品的标签,再套上伪造卫生行政部门的药品审批文号。
摇身一变成为了商家口中所谓的“清肺冲剂”“感冒药剂”。
然而也就是前后几道加工工序的变化,使得原本每箱成本仅为五、六十元的“速溶饮料”最终转变为了售价二百五十余元的“治病良药”,并发往全国各地的医疗市场广泛销售贩卖。
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张正义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企业。
早在公社化以前的合作化运动中,中国农村就产生了农业和副业相结合的互助合作经济。
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全国小化肥、小农药、小农机、小水电、小水泥等“五小”社队工业迅速发展。
197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对社队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发展方向、生产经营范围、所有制形式、组织领导、优惠政策等作了具体规定,肯定了社队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第一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把社队办企业、部分社员(村民)合作企业、其他形式合作工生和个体企业称为“乡镇企业”,亦即通常所说的乡办企业、村办企业、联户办企业整个体私营企业这四个“轮子”。
当然.从1997年开始,农业部负责的乡镇企业统计已不再按。
四个轮子”,而是按“集体企业”和“私有企业”标准将乡镇企业划分为两大类。
在我们看来,所谓的乡镇企业,不管其属于怎样的所有制类型,都是指具有农民身份的人在农村地区兴办的以非农产业为主的企业群体。
在社会结构意义上,乡镇企业是推动农村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基本力量,是农民创办的用以求生存求发展,改变自身经济地位、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组织形式。
乡镇企业的主要出资人是农民和乡村集体.这导致了村民、乡村集体对企业的直接控制。
实际上,只要是乡村居民和集体的资本在企业资本总额中占绝对重要地位,并导致乡村居民和集体对企业的直接控制,从而带有乡村居民和集体直接参与工业化过程的性质的企业,都是“乡镇企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主要走过了四个阶段:(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1988)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和四号文件肯定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利于“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避免农民涌进城市”,大大地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
晋江模式
一、引言:话起“晋江模式”“晋江模式”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并称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
“晋江模式”的核心内涵在于充分发挥其侨台优势和海交文化优势,以闽南文化中敢于创新、精于商贾的传统为支撑,大胆探索,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形成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和运行机制。
20世纪末叶以来,现代经济显现出新的特征,以“知识经济”为主流进入了全新的发展轨迹。
苏南、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继续发挥各自的区域模式经济的优势,紧跟新经济的大潮展开了第二次创业。
而晋江人也从未停止进取的脚步,他们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勇于实践,勤于探索,敢于改革,领悟到了现代经济的真髓,赋予了 “晋江模式”新的内涵:财政增收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这一新内涵的引领下,晋江经济如日方中,大步迈向新世纪的未来。
二、经济发展:晋江财政增收的基础和来源1、“经济百强”和“全省县级财政第一局”。
晋江市下辖15个镇1个农场,共有385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02万,是集闽东南“金三角”、全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祖籍地之一等诸多特征于一身的沿海县级市,现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220多万人,号称“海内外300万晋江人”。
1992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福建晋江撤县建市。
改革开放以来,凭着企业群所形成的区域市场体系,晋江成为全国最大的旅游鞋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鞋都”称号;食品行业年产值40多亿元,获得“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美称;外墙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成为“全国陶瓷生产基地”;玩具行业跻身全国三大生产基地。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晋江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跃入全省和全国的先进行列,而且位次不断前移。
1991年,在全国首次公布的百强县(市)名单中,晋江市排名第55位。
1994年,晋江市名列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之首,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也为全省“十佳”县(市)之冠,此后便一直独占鳌头。
福建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福建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泉州地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101.3万。
在改革开放之前,晋江是个要靠吃国家救济的穷地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后,逐步发展成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38.9亿元,工业总产值757.14亿元,财政总收入33.11亿元的经济强市。
2004年晋江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8位、第5位。
2005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又上升至13位。
截止2005今年10月,晋江市已拥有15枚”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出口名牌,拥有品牌数目位居全国县(市)前列。
目前,晋江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鞋类、建材、陶瓷石材、食品、玩具(文具)等为终端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共有企业8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家左右,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
纺织服装板块主要集中在晋南一带,现有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数超25万人,行业年产值超250亿元,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誉,深沪、英林两镇同时获“中国内衣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
七匹狼服装、柒牌西服、九牧王西裤销量均居国内休闲装、西装和西裤市场前三名。
鞋业板块主要集中在晋东一带,现有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旅游运动鞋产量5亿多双,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3/5、国际市场的1/10,成为世界旅游运动鞋主要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鞋都”称誉。
陶瓷石材板块主要集中在晋西一带和永和、东石两镇,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500多家,石材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超4万人,年产建筑陶瓷6亿平方米,石板材4000万平方米,石雕工艺品60万件,外墙砖产量已占有全国总产量的65%,琉璃瓦基本垄断全国市场,磁灶、永和先后被授予“中国陶瓷重镇”、“中国石材之乡”称誉。
食品板块主要集中在晋江中心城区一带,现有企业550家,行业年产值近30亿元,占福建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其中糖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8%,被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称誉。
爱拼才会赢:晋江
,互成正反馈。晋江有活跃的民营经济与侨胞密不可分, 晋江是福建著名的侨乡,广为流传的是有海内外300万 “晋江人”的说法,“侨乡”特质为发展经济的“天时 地利”都先天
不足的晋江带来了外部拉动力。许连捷回忆早年时动情 感慨,早年富裕的海外华侨会给家乡人寄回牛肉干、罐 头和鲍鱼,这让物资匮乏甚至吃不上饭的晋江人心生艳 羡,成为他们追寻
、分配不合理的隐患出现而成为掣肘,1998年晋江市政 府对企业性质进行全面甄别,给众多“红帽子”企业进 行摘帽,这些摘取“乡镇企业”帽子的企业,有些则在 此后陆续走向
了外资和合资之路,继续享受政策福利。“从改革开放 以来,政府几乎不会干预企业的发展,对企业以引导型 服务为主。”许连捷回忆,这也为奋力发展的民营企业 推波助澜。198
标,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许连捷成立了安海后林劳 保服装厂进行服装加工,当时政策风向不明,民营经济 的前行总是忐忑不安。在一年后的1980年,晋江县委出 台了《关
于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规定企业的若干问题的规 定》,允许农民集资办企业、允许供销人员按业务量提 成、允许价格随行就市,这一规定给刚起步的晋江民营 经济松开了了计划经
今年55岁的许连捷被视为晋江企业家的“教父”,不仅 仅是因为他是晋江活跃到现在的第一代企业家——他的创 业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前,而且还由于他身上 具备着非常典
型的“晋江精神”,他的言传身教使得他已成为晋江企 业家心中饱受推崇的标杆人物。在许连捷办公室里,一 个醒目的标志则是办公桌对面的书柜上摆放着一幅邓小 平的画像,画像用
则分别是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在 企业家勇于拼搏之时,晋江市政府则给民营经济构建了 宽广的舞台任其发挥,在改革开放初期,晋江企业才露 尖尖角,晋江政府
“晋江经验”的内涵特征及创新发展探析
DOI :10.19299/ki.42-1837/C.2023.06.0072023年第6期总第212期·观察思考·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晋江经验”的内涵特征及创新发展探析郭静瑜摘要:2002年6月,习近平在泉州专题调研期间,提出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为内容的“晋江经验”。
“晋江经验”既是对区域发展方向、改革思路的引领,也是对创新方式和发展道路的要求,不但指导晋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勇夺发展先机,也指引其他区域迈向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应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且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一个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篇文章”两个方面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关键词:“晋江经验”;改革创新;党的领导作者简介:郭静瑜,中共惠安县委党校助教(福建泉州362100)。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3)06-0035-03一、“晋江经验”的产生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晋江立足侨乡优势,通过海外晋江籍的华侨华人,引进侨资、先进设备及管理经验,同时充分利用当地闲散资金、闲散劳动力、空闲民房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1986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晋江模式”这一概念。
1994年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晋江)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把“晋江模式”概括总结为“以市场调节、股份合作制、外向型经济为主,同时兼顾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下简称“三为主一共同”)的经济发展道路。
1996年至2002年,习近平在担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7次南下晋江开展调研。
1996年,习近平在晋江调研时说:“无农不稳,在产业结构里始终不能忘了农业这一环”,强调农业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
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新阶段,晋江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多而不大、富而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1 仑苍镇概括
1仑苍镇概况仑苍镇面积4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位于南安市的西部,晋江西溪中游,西同安溪县接壤,省道308线、漳泉肖铁路贯穿全镇。
仑苍镇开发于晋代,唐朝时期,仑苍的人文、经济已经比较繁荣了。
宋朝年间,凭借着晋江西溪的优越条件,积极发展河运生产,并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
民国初期,大宇已经有集市,设墟埔进行集市贸易。
又以大宇乡为中心置廿六都。
1928年,正式启用"仑苍"地名。
1985年2月改仑苍乡为仑苍镇。
20世纪80年代初,仑苍镇水暖阀门行业迅猛发展,并逐步成为全国水暖阀门、卫生洁具的重要生产基地,被誉为"乡镇企业一枝花"和"水暖之乡"。
全镇目前拥有水暖阀门生产企业237家,年产值11.2亿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供销大军,握有全国水暖阀门销售60%-70%的份额。
中国水暖城有限公司经中国工商总局批准设立,成为为数极少的"国字号"企业之一,并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福建省水暖消防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将落户中国水暖城。
2002年福建省水暖专业工业区经省乡镇企业局批准成立,2003年8月水暖专业市场被国家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命名为"中国水暖城",2005年5月,水暖产业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32个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之一。
业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被列为全省面向全国的十五个重点产业基地之一,在全国率先按产业配套、工艺流程、生产特点和环保差异分设"三园一城":--美宇工业园以铸造、抛光企业及阀门生产企业为主。
--高新技术园以高新水暖阀门加工企业为主。
--辉煌工业园以电镀企业为主及配套相应的污水处理工程。
--中国水暖城集水暖卫浴洁具、工业阀门等产品展示、经贸于一体。
首期和二期工程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三期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动工建设。
仑苍镇历史及姓氏分布仑苍镇地处南安市区西郊,东邻溪美办事处和美林办事处,西连安溪县,南接东田镇、英都镇,北靠眉山乡。
敢拼善赢 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年代末被费孝通等著名学者总结为 “ 晋江模式” 与 “ , 苏 南模式” 温州模式” 珠江模式”并称为中国四大农村 、“ 、“ 经济发展模式。“ 晋江模式”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对 泉州县域经济成功发展的高度概括。“ 晋江模式”呈现出
以及上 市公 司等 龙头 骨 干企业 , 以及 比较 完整 的产业 链 。
安溪先后跻身 “ 百强”行列,占据福建省入围百强县 ( ) 市 数的 “ 半壁江山” 。其 中,晋江 、惠安连续八届分别保持
前 1 强 和前 5 强,其 余县 ( )的总体 排位 也有逐 步 向 O O 市
前的趋势。对尚未入围 “ 百强”的永舂、德化,在 “ 竞争 力动态” 这一指标上也均拿到 “ 相对稳定” 的评价, “ 在 竞 争力等级”方面也全部获得 “ A级”这一最高等级。
区域 发 展
敢拼善赢 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 以来泉州县域经济发展 的回顾 与展望
● 梁云 南 巫锡 柱
[ 内容提要] 3 年 来,在 党的改革开放政 策 引下,泉州探 索出一 条在全 国较具影响力的县域经济 发展道 o 指
路 ,形 成 了 个 区域 经 济 强县 组 团 ,探 索 出一 个 区域 经 济 发展 模 式 , 涌现 出一批 参 与 国际 分 工 的优 势 产 业 集群 , 一 建立 起 较 为 完善 的市 域 城镇 体 系 ,构 筑起 区域 和 谐 发展 的新 格 局 。站 在 新 的制 高点 ,县域 经 济 发展 要 在 科 学发 展观 的指 导 下 ,按 照 “ 西 应 先 行 , 泉 州走 前列 ” 的要 求 , 全 力推 进 “ 产 业 、 大港 口、 大城 市 ” 建 设 ,引领 海 大 “ 域 经济”迈向 “ 县 市域 经 济 ” 实现 城 乡一 体 的 共 同繁 荣 。 ,
“晋江模式”
颇费了一番思考。
我曾经较长时间在政府机关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硕士及博士期间学习的专业是区域经济和企业管理,我想结合自己比较熟悉县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运作等相对优势,以“晋江市企业积聚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路径研究”作为博士后课题进行一些研究。
我希望以晋江——一个县域的城市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制度角度入手,探究企业集聚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内在动因和规律,进而深入揭示一个县域城市化发展的奥秘,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有序推动城市化进程提供一些借鉴。
今天的演讲主要是从分析目前晋江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所面临的困境入手,着重研究发展中的“晋江模式”在新经济环境下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探寻晋江经济实现新跨越的战略、途径和对策。
演讲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问题来谈一些研究心得,与大家作一个交流和探讨。
1、“晋江模式”究竟具有哪些值得提炼的重要经济文化价值?2、新经济环境下“晋江模式”在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面临着哪些困境?“晋江模式”新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应把握的重要趋势是什么?3、在当前宏观经济出现重要转折机遇面前,晋江如何推动“四位一体”的转型升级战略?“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相关发展模式和经验有哪些值得晋江借鉴?4、作为“晋江模式”的主体,晋江民营企业管理突围的路径和增长极限的四大“天花板”何在?5、如何通过引入“片区”发展概念,锻造跨越发展的“第二只翅膀”,布局从“晋江时代”迈向“滨海时代”,加快推进晋江城市化进程,形成中国县域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崭新模式?当前,晋江的民营经济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的常态,已积淀而为一种创新文化,深深浸润晋江大地,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氛围。
民营经济的体制机制活力既为实现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新飞跃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撑,也为晋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不断创新发展的民营经济,正是活力晋江的活力之源。
一、“晋江模式”新特点所具有的经济文化价值晋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通过企业集聚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践为中国县域城市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本。
申论热点:晋江经验
申论热点:晋江经验|背景链接*2019年3月10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
总书记回忆说,当时有一位企业家,外国一家企业想用巨资买断他,这位企业家几个晚上没睡着觉,卖不卖?最后说,不能卖。
“这就是晋江精神。
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才是本分。
”“晋江经验”是“晋江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
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在七下晋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发展的鲜活经验,提出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为核心内涵的“晋江经验”,这是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成果。
晋江的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光辉历程的一个缩影,写下了精彩纷呈的时代篇章。
学习和弘扬“晋江经验”,是我们在新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一课。
如今在晋江,实体经济创造的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占全市的95%以上,两个年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拔地而起,5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次第开花,树起了“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陶瓷重镇”等响当当的品牌。
实体经济塑造着晋江的发展气质,也引领着晋江的城市风采。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权威论述]“晋江经验”是一条“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道路。
——习近平“晋江经验”是晋江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
——习近平晋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和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才能在新世纪中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晋江经验昭示了一条真理,即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只有坚持事事处处讲诚信,大力倡导信用文化,塑造信用社会,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习近平晋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立足本地优势,不断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才能走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论“晋江模式”的特色
的内衣……正是晋江人重商务 实、爱拼敢赢 、冒险进取这些本质 晋江模式的根基 ,也培育了晋江以外向型经济 为主的经济模式。 4 联户集资的创业模式 . 上与市场经济相契合 的精神成为早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晋江模式 的创业历程看 ,与其它模式如 以集体所有制企业 2 起步于传统产业 . 为主体 的 “ 苏南模式”和 以个体企业为主体 的 “ 温州模式”相比 晋江经济主要起步于消 费品工业 ,如 纺织服装 、陶瓷建材、 较 ,晋江模式创业历程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联 户集资。 制鞋、食 品等。这些传统产业 附加值低 、竞争异常激烈。晋江人 晋江的民营企业基本上是从 四种企业形态发展而来 的,即 乡 能把这些产业做大做 强 ,并发展成为全国性 的生产基地和 出口基 办、村办 、联户和个体 。在这 四种形态中又基本上是 以联户集资 地 ,在全国是并不多见的。分析一下晋江经济发展的历程就可 以 93年福建省人 民政府 看到晋江模式 的一个显著特征 ,即以小经济 带动大发展。小经济 形式为主 ,与其他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18 在晋江陈棣召开社队企业现场会 ,肯定 “ 联户集资”企业是 “ 福 是晋江在发展初期的主要特征 ,具体体 现为 “ 五小”—— 小 目标、 建 乡镇企业一枝花” ,是姓 “ ’的 ,希望 “ 的花开遍八闽大 社 这样 小资本、小规模 、小商品、小利润。 。据 1 8 9 5年统计 , 全县乡镇企业总数 为 5 8 5 1家,其中联户集 小 目标 :作 为晋江经济发展初期的创业者们 ,大多数赚钱 的 地” 9 7家,占 7 .%。乡镇企业就业人数 1.8万 , 中联 1 6 6 4 其 目的 ,仅仅是 为了一 日三餐能有个饱饭吃。身为别克老总的么建 资企业 3 9 . 6 8 4 . 2亿 元 , 通现在谈起当时的想法一 很原始也很具有代表性 :“ 当时只想找 户 集 资企 业 占 9 2万 人 ,占 5 .%。 乡镇 企 业 总 收入 73 .9亿元,占 6 %。由此可见,联户集资企业 4 口饭吃 ,从来都没想到这么大。 ”而正是 这种求生本能下看似简单 其中联户集资企业 46 在晋江模式创业之初无论在企业总数、就业人员、总收入等方面 的 自觉行为 ,恰恰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 9 2 1 8 小资本 :发展初期 ,晋江基本没有任何 的工业底子 ,有的只 都 占主体地位 ,而且从发展速度看也最快 ,据 统计 ,1 8- 9 5 1% 9 7 是侨 乡的声号。改革开放后 ,晋江人利用海外 的资金用做原始 的 年 ,全县乡镇企业总数增长 18 ,企业人数增 长 5 .%,其中 3 %和 4 8 直至现在 , 多企业 0 %。 许 投资 ,开办起 了一些早期 的加工工厂。几乎所有晋江发家的老板 联户集资企业却分别增长了 6 4 仍然保持着联 户集资创办的模式。 们 ,原始 的启动 资本都是极其微薄的。 从上述资料可见 ,联户集资创业在晋江模式形成 发展 的过程 小规模 :早期 的工厂投资都很小 ,规模也十分的有限 ,大都 是家庭作坊 ,在家里腾一 间屋 ,招几个师傅就算一个厂。在上世 中起 了重 大 的作 用 5 产 业 集群 . 纪8 0年代初 ,加工服装的缝纫机都 由师傅 自己带 ,到 1 8 9 9年左
晋江发展历程
晋江发展历程
晋江发展的初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当时,晋江是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县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晋江开始注重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积极推动企业的发展。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吸引了一批民营企业家和外商来到晋江投资创业。
这些企业主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晋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外资的引进和政府的扶持下,晋江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经济结构也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特别是以轻工业和纺织业为主导的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
这一发展势头为晋江后来的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初,晋江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
系列的政策,支持本地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晋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人才,推动了晋江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此外,晋江还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晋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闽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政府加大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建设了一批文化旅游景点和项目,提高了晋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到目前为止,晋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和创业
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晋江正在努力成为一个现代化经济发达的城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_晋江模式_内涵新解
一、晋江模式的形成研究“晋江模式”,首先必须把握它的发展轨迹。
“晋江模式”形成主要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1992年,是“晋江模式”的起步阶段。
在这一阶段,晋江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为经济起飞准备了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理论界还在探讨农村发展道路该怎么走的时候,晋江人就唱着“爱拼才会赢”,利用侨乡闲散的资金、房屋、劳力等“三闲”起步,联户创办企业了。
并且积极开展“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开展补偿贸易),大力引进外资尤其是华侨资本,促进了三资企业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地方政府也适时出台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出口创汇工业的政策,如1980年8月,晋江县委制定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个人集资办企业、分红、雇工、提成、价格随行就市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肯定,促进了全县乡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企业的迅猛崛起。
加速资本积累固然重要,但资本的优化配置更为重要。
为克服传统计划体制所带来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晋江率先建立起了各种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如80年代中期形成的陈埭的服装和小商品市场、英林的布料市场、青阳的钢材市场等都初具规模,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推动了民间资本市场的形成;以招聘为主要形式的劳动用工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市场中介组织得到发展。
各种市场建立后,价格由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主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集中在第二产业,是一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产业格局相对分散。
与此相适应,城镇规模也是相对分散的扩张。
第二阶段:从1992—2000年,是“晋江模式”的成长阶段,“晋江模式”经济格局形成。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解决经济起飞的后两个条件。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年晋江撤县建市,同时被确定为福建省综合改革实验区,这为“晋江模式”的起飞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体制保障。
研究借鉴晋江经验
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晋江市是福建经济发展最快、实力最强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方之一,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各县市中位居第一,并进入全国经济十强县市行列。
晋江市是全国最早探索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地方之一,他们探索走出的具有显著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曾被理论界和学术界称为“晋江模式”,成为闻名全国的农村发展“四大模式”之一。
晋江市是福建改革和发展的缩影,深入研究和借鉴晋江经验,对在新世纪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历史跨越:从贫困落后之地到全国十强县市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谱写了晋江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平均三年再造一个新晋江。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26.16%;“八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最快,达到58%;“九五”期间达到13.5%,明显高于全省的经济增长速度。
1978年,晋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1.45亿元,到2001年已达到303.5亿元,22年中经济总量翻了七番之多,平均三年翻一番,等于每三年就在已有的基础上再造一个晋江。
1978年,晋江的财政收入仅为1476万元,1989年首次突破1亿元,1993年至1999年每年净增1亿元,2000年后每年净增3亿元。
2001年,财政总收入达16.17亿元。
——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跃入全国十强县(市)行列。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晋江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跃入全省和全国的先进行列,而且位次不断前移。
1991年,在全国首次公布的百强县(市)名单中,晋江市排名第55位,1994年上升到第15位,2001年又跃入百强县(市)前10名行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之初晋江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陈文敬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在中国大地上异军突起。
晋江的乡镇企业更是起步早,发展快,成为晋江经济的重要支柱,并创造了具有侨乡特色的‚晋江模式‛,格外引人瞩目,有力带动了晋江侨乡经济的腾飞,为晋江县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前列、跃居福建省十强县(市)之首,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晋江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非难。
晋江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起步早、发展快,这与当时中共晋江县委解放思想,敢于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和禁锢,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历来人多地少。
解放前经济十分落后,劳动人民生活极为贫困,许多人被迫离乡背井到海外另谋生路。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地处海防前线和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的错误影响,长期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加之国家投资少,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农村基本上只搞农业,又搞‚以粮为纲‛的单一经营,在耕地逐年减少的同时,人口却不断增加。
全县100万人口,耕地仅50万亩及沿海20多个大队搞渔业,全县农村经济仍停留在封闭半封闭的半自给状态,粮食占有量和社员收入都很低。
1978年,全县工农业产值仅2亿多元,财政收入1477万元,长期靠国家补贴过日子。
农民人均纯收入107元(其中集体分配57元),粮食虽高产,但人均占有量仅198公斤,仅比1949年增加22公斤。
人均纯收入和粮食占有量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农村有三分之二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
晋江的社队企业萌芽于合作化时期,产生于人民公社化运动,但一直难以发展。
早在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就由‚小五匠‛组织起来,相继办了一些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小企业。
至1958年统计,全县农村工副业总产值为203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占农业总产值的3?郾09%。
1959年至1961年,由于‚左‛的失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以上小企业大量下马,工副业产值仅76万元。
1962年农村经济进行调整,社队企业的发展有了转机,至1965年,全县农村工副业产值增至37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郾28%。
‚文化大革命‛中,工厂‚停产闹革命‛,农村一些知识青年、能工善商者悄悄撬开门缝,以集体企业为依托,从工厂中弄到加工零配件业务和材料,办起了小五金、小机械、小建材等企业。
1972年,毛泽东在批转一份社队企业文件中指出社队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促进了晋江社队企业的新发展。
一批社队集体企业创办起来。
但社队企业整体上仍然处于受压抑被扭曲的状态,有的甚至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被当作‚地下工厂‛加以取缔,有的被扣以‚重副轻农‛、‚重钱轻粮‛等罪名而加以批判。
在所谓‚打击新生资产阶级分子运动‛时,一些社队企业家又被打击,有的甚至被判刑坐牢。
但由于社队企业有顽强的生命力,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晋江的社队企业仍有一定发展。
至1978年,全县共有社队企业1141个,从业人员51961人,总收入4212万元。
当时都是挂集体企业的牌子。
华夏春风暖,神州日月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给晋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中共晋江县委领导晋江人民解放思想,奋力开拓,领改革开放搞活之先,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晋江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晋江人商品意识强和侨乡资金多、劳力多、信息灵的优势,全县乡镇企业(1984年改名为乡镇企业)不但异军突起,而且起步早、发展快。
起步的第一年——1979年,全县的乡镇企业有1434个,从业人员78016人,总收入7866万元,提供税金295万元。
即分别比1978年增长25?郾68%、50?郾14%、86?郾75%。
从1980年至1985年,全县乡镇企业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至1985年,全县已有乡镇企业5581个,比1978年增长3?郾89倍,企业总收入达73260万元,比1978年增长16?郾4倍,占全县社会总收入的66?郾63%。
其中工业企业产值6628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4?郾59%,成为农村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大大改变了晋江县的经济结构,使全县的工农业产值的比例,从1978年的29?郾44:70?郾56至1985年改变为73?郾72:26?郾28。
工业比重已大大超过农业,为农村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乡镇企业安排了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闲散人员,增加了农民收入。
全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达16488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郾05%,发放工资14670万元,比1978年增长118?郾37倍,平均工资809元,比1978年增长2?郾46倍。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25元,比1978年增长3?郾9l倍,其中从乡镇企业的收入占近三分之一。
乡镇企业实现利润7790万元,比1978年增长15?郾33倍。
有力支援了农业生产,从1981年至1985年乡镇企业利润用于以工补农的资金达1025万元。
乡镇企业还为国家开辟了财源,1985年提供税金3563万元,比1978年增长16?郾12倍,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9?郾36%,成为财税收入的主要釆源。
乡镇企业的发展还有力地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
后来,一些研究晋江乡镇企业的专家、学者都指出:同样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为什么晋江县的乡镇企业能比其他一些地方起步早、发展快呢?当时一致认为:中共晋江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决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中共晋江县委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奋力开拓,勇于实践,坚决纠正和排除来自‚左‛的或右的干扰,为发展乡镇企业做了大量细致而有成效的工作。
县委首先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搞活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任务,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晋江乡镇企业起步时,曾承受着巨大的议论压力,指责和非难之声不绝于耳。
1980年,对群众集资办厂的性质、方向,议论纷纷,说是‚挖社会主义的墙脚‛、‚影响农业生产‛,是‚初期资本主义的作坊,自生自灭,不成气候‛。
1981年贯彻中央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时,‚冲击国营企业‛,有些人又把乡镇企业说成是‚小厂压大厂‛、要求来个‚关、停、并、转‛。
1982年,开展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斗争,对乡镇企业的非议更甚,说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风源‛,‚允许一部分人先富是复辟倒退搞个人发财,造成两极分化‛等等。
而许多干部、群众也是心有余悸,怕党的政策改变。
有的说‚有了困难定政策,形势好了改政策,运动来了批政策‛,‚一年不变有饭吃,二年不变有钱花,三年不变小康家‛等。
晋江县委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央和省委有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指示、规定,联系本县实际,回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多次研究如何搞好全县经济建设,认识到晋江长期以来搞单一经营,粮食长期徘徊在3亿斤左右,人均占有量只有400斤左右,人均从集体分配的收入只有50多元,都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有些公社、大队由于单一经营,增产不增收、成了‚高产穷队‛。
而有些农民集资办企业却取得了投资少、用人多、收益好的好效果。
深感如果只在50万亩耕地上做文章,不但富不起来,连吃饭也解决不了。
因此,县委明确提出必须‚两手抓一齐上‛,即只有一手抓粮一手抓钱,才能把农村经济搞活起来,也才能尽快地改变社员收入低水平的状况。
同时,决定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晋江的战略任务来抓。
1980年8月,县委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11月又作出《关于当前农村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并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大力宣传贯彻,统一思想认识,冲破了‚左‛的思想束缚。
群众高兴地说是‚下了一场及时雨,吃了一粒定心丸,是一贴发泡剂‛。
思想放得开,步子也就迈得快。
短短一年时间,全县就办起联产集资企业500多家,集资1000多万元。
1981年,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县委针对有人认为晋江乡镇企业发展过头了,要关、停、转,明确指出,晋江的乡镇企业不是发展过头,而是发展得还不够;不是要下,而是还要上;不是要退,而是还要进。
结果这一年,全县乡镇企业又增加了84家,总收入也增长8?郾1%。
陈埭镇的乡镇企业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受到县委的支持。
县委向全县介绍推广陈埭的经验,并引起了省委的重视。
1983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在陈埭召开乡镇企业现场会,对联产集资办企业给予充分肯定。
省委书记项南在会上讲话时,明确指出群众集资合作办厂是姓‚社‛不姓‚资‛,陈埭的乡镇企业被誉为‚乡镇企业一枝花‛。
1984年9月,晋江县委、县政府又制定《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变‚管、卡、限‛为‚放、帮、促‛。
这一年全县乡镇企业从2271个增加到3968个,企业总收入从24592万元,增加至55485万元,分别增长74?郾72%和125?郾62%。
晋江县委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认真地、及时研究解决乡镇企业起步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和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地促进全县乡镇企业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社员合资经营和股金分红问题。
这是当时首先碰到的问题。
要发展企业靠国家和集体没有那么多资金,而晋江是侨区游资多,可不可以发动群众投资,以前有些人合伙办企业,但被当作‚地下黑工厂,搞资本主义‛而被取缔。
当时上级设有明确规定,有些人怕‚越轨‛。
但是陈埭的一些社队,思想比较解放,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大胆进行尝试,搞了几个社员合资办的企业,取得了显著效益。
县委认为这在晋江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经过研究,权衡利弊,认为社员可以合资经营,但又作出四条规定: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企业归集体所有;2,实行按劳分配,不准按资分红;3,投资社员可以优先安排在企业工作;4,投资额按银行利率付息,企业从积累中分期偿还本息。
现在看,这些规定有不必要的限制。
但是当时一宣布一呼百应,一年多时间,全县社员合资办企业500多家,投资总额1000多万元。
社员投资入股,又碰到股金分红问题。
原规定‚可以由社员投资,其投资额可按银行利率分期付还本息‛,‚绝不能按资分配‛。
随着党在农村政策的放宽,即改为可以按股分红,‚最高不超过企业利润部分的30%‛,实际上有的双方自行协商已经超过了这个比例,就不再加以限制了。
二、关于雇工问题。
按传统观念,认为雇工就是剥削,剥削就是资本主义。
开始县委也是没有明确可以雇工。
后来看到中央文件允许城镇个体工商业户可以带学徒、请帮工8人的规定,思想受到启发。
但对雇工问题仍采取慎重态度,既不轻意表态,又不作硬性规定,而是采取积极引导的方针,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