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粳稻区旱育秧生理性死苗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水稻旱育秧死苗的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探讨
![水稻旱育秧死苗的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870a65bcf84b9d528ea7a7d.png)
上个 世纪 8 O 年代 , 我国农村经 济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 , 农村 青壮年 劳动力不再像祖 辈那样扎根 于土地 上 , 而 是开始 转向第 二、 第三产业发展 。因水 稻旱育秧 具有 省工省力 、 秧苗抗旱能力 强 等优势 , 非常符 合现阶段 农业发 展的需要 , 特别是水源不方便 的地 区, 得到了有效推广应 用。
四、 结 束 语
水稻旱育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要 的改革 。 在我国 , 水稻旱育技 术历经半个世纪, 经过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攻关 、 农 民实 际生产 的摸 索 , 不断 改进 、 完善 与提高 , 形成了适 合我国现 阶段农业生产的简化水稻栽培技术 。 减少了农民的劳动 量, 增加 了农 民出外 务工 的几率 , 提高农 民生化质 量 ,有效 保证农业产 量, 促 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提 高农民收入 , 认真贯彻执 行社会主 义农村现代化建设。
科 研 ◎ 技 术 推 广
2 0 1 4 年第4 期( 下半月)
水稻旱育秧死苗的原 因及防治技术研究探讨
向裕琼
( 贵 州省 罗甸 县 沫 阳镇 农 业服 务 中心 , 贵 州 罗甸 5 5 0 1 0 6)
【 摘 要1 水稻 旱育秧技术减 少了农民的劳作 量, 简化 了水稻育秧技术环节。该项育秧技 术适合在水 源水不方便的地方推 广, 特 别 在我县具有很好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但在 实际操作 中, 因操 作技 术不到位往往会 出现死苗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 了水稻旱育死苗 的原 因 , 并 积 极提 出相 应 的 防 治技 术 。 【 关键 词】 水稻 旱育秧 死苗原 因 防治技术
【 中图分类 号】 ¥ 4 3 5
[ 文 献标识码 】 A
[ 文 章编号】 1 0 0 3 - 1 6 5 0 ( 2 0 1 4 ) 0 4 — 0 1 6 8 — 0 1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预防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165c8d6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3.png)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预防水稻旱育秧田由于和水育秧管理方式不同,若管理不当,容易造成死苗。
其死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肥害死苗。
主要由于人畜粪未充分腐熟,施肥不深,肥料与土壤没有混匀所致。
另外,床土与盖籽土含草木灰或家畜尿,造成烧根死苗。
齐苗后一次追肥量过大,或施得不匀,或施用速效碳铵,或施后未及时浇水而烧苗,导致秧苗成片或呈带状死亡,受害轻时形成僵苗或病苗。
2、干枯死苗。
一叶一心至三叶期,叶片自下而上逐步干枯而死。
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⑴苗床板结,耕作层浅,土壤蓄水力差,根系不能下扎,利用土壤深层养分,遇到高温天气株苗枯死;⑵播种过密,单株根系范围小,削弱秧苗抗旱力。
在密播条件下水肥供求矛盾突出,死苗更宜发生;⑶砂性强的土壤在三叶期,表土易形成1厘米的板结层,在水分补给时水分无法透过板结层,导致叶片卷曲不展直至干枯死亡。
3、青枯死苗。
一般播种后5-7天现青后揭膜,过迟时嫩弱苗一遇异常天气易造成死苗。
晴天中午揭膜,苗宜枯死。
4、高温烧苗。
盖膜期内,当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时,膜内温度可达50-60℃,从而导致高温烧苗。
5、防治措施。
合理施肥,提高苗床质量,适时适量追肥;适时揭膜,播后5-7天可全揭;有两侧盖膜(应保持畅通状态);遮阴降温,防止烧苗;膜内温度在35℃以上,则用遮阳网等遮荫。
1。
解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育秧技术
![解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育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020899765ce05087632137c.png)
解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育秧技术作者:罗春霞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稻培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其中的水稻旱育秧技术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旱育秧的育苗过程中,由于农户的操作方法不尽相同,出现许多死苗的问题。
针对旱育秧苗期死苗发生的情况,本文重点探讨了旱育秧育秧技术,旨在为农民朋友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育秧技术一、引言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种、省工、省田、省力的优势。
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及试验范围推广,其被应用于旱地、山区及高海拔地区,且速度较快,实现了水稻高产。
水稻旱育秧是指将育秧方式由传统的水育改为旱育,可有效解决播秧种植中的众多问题,但由于该技术应用时间较短,有部分农户缺乏旱育经验,在推广过程中旱育失败的例子也不少。
二、苗期病害防治意义1.早播、早栽、早熟旱地的温度通常比水田温度高大概1~2℃,在四月中旬的时候就能够栽植冬水田中的小苗秧,栽插期相比水田膜秧大概提前半个月。
常年的成熟期大约在八月下旬,比水田播种大约早十天。
播种时间通常在三月上旬,可以防止高温伏旱对于水稻的不良影响,这种早播种、早栽植、早收获的栽培模式,将会比水田地膜秧提早大约一个周。
2.省工、省时、省肥、省秧田旱育秧技术在持续发展、不断被推广,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插秧的时间,使得育种、播种与管理等工作更加规范与简化,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彻底改善了必须插秧种水稻的问题,并且在灌溉条件好的条件下,就可以在不需要整田的状况下直接免耕种植。
3.育苗质量提升水稻旱育秧技术包括消毒除草、温湿度控制、薄膜覆盖、灌溉施肥以及酸碱度控制等方面,在众多技术的配合之下,有效的提高了育苗的生命力与抵抗力,限制了苗株徒长,有效的提升了旱育苗的全株绿叶数目以及白根数、单株分蘖力,提高了稻田的肥力,使其水分保持、温度适宜、病害降低,推动了根系发育以及秧苗的质量。
4.高产增收旱育秧苗能够早播早发,可以增加水稻的分蘖力和抵抗力,使得育苗的有效穗与质量提高,且能够合理密植,这样就可以增加产量,让农民的经济收入相应提升。
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原因及预防对策
![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原因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c38e424aaea998fcc220eef.png)
浅谈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文章对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不适的土壤、气候、人为因子是影响旱育烂秧死苗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生产实践中如何预防烂秧死苗,以保证育出好苗、壮苗,从而达到满栽满播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预防对策1 烂秧的原因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死苗的总称。
常见的烂秧类型有出苗困难、立枯、青枯、黄化等,其中以立枯最为普遍,其次是高温烧苗和冷害。
因为烂秧常影响栽插面积,延迟生育期。
降低单产,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1)苗床选地不当,土壤潮湿板结,土质过砂过粘,土层薄、肥力差。
(2)秋冬季苗床培肥未跟上,苗床质量差,土块过大,苗床高低不平。
(3)施肥不当,苗床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化肥施用过量,施肥时间与播种时间相隔太近,造成烂根中毒。
(4)播种期偏早,春季低温冷害,增温保温措施未跟上。
(5)底水不足,贻误了出芽时机,或出芽不整齐。
(6)盖土不严,或单一的平铺盖膜,或单一的拱架盖膜,或出苗后早晚膜的盖、揭不及时,造成高温烧苗。
(7)病害的危害,主要发生在一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本地四月上中旬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时冷时热,揭膜后的幼苗遇低温,抗逆性降低,而诱发立枯病;持续的低温后暴晴,很易出现急性青枯死苗,这种病害死苗率相当高,少数农户秧苗全部死亡,而无秧移栽。
(8)苗床期鼠、虫害的危害,播种后,盖膜未封严,老鼠钻进苗床内损坏种子、秧苗;蝼蛄、蛴螬、蚯蚓等地下害虫是旱育秧苗床地的主要害虫,主要咬断土表茎基部,形成无根苗而枯死,或形成隧道,使根系松动,失水死苗。
(9)药物使用不当,过量、浓度过高,施药不匀,均易造成药害,重者胚芽死亡,不出苗,轻者芽鞘灼伤、叶片变黄、幼苗瘦弱,遇不利气候条件而枯死。
2 防治措施2.1 选好苗床地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离水源较近,土层较厚,肥沃疏松的蔬菜地或老秧田作苗床地,切忌用死黄泥、涨水田、页岩地作苗床,且苗床地应相对固定,便于培肥和改良。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a91c63d2af90242a895e5b5.png)
棚 的两头揭 | ) E , 以便突然天晴时两 、 在 4¨ 四川的气候特 点 1 5日丘什 , 最 一 寒 潮过 , 发 … t 有效防 止寒潮低温 …现 此蚓 占 发
同时 , 揭 膜 前 要 采 取 棚 膜 丽 道 晚
1 . 春季降水不足
是春季降水 不足 , 几乎每年都有 不同程 住 苗情缓解 后 , 约佳 3 - I 揭慎 , i 可 度 的春旱 。 十壤墒 睛荤, 空气干燥 , 苗床 土壤含水量 不足 ,给 出苗带 来影响 , 出
差, 出苗率仅 6 0 %左 右 , 与浸透水 的秧
措施 , 仃 生 : 中起 到 r较¨
管理没跟 上, 几乎每年都有较 多的秧 田
出现 秧苗感 染青枯 病 、 立枯病 , 出现烂 秧死苗 , 造成 大 田缺秧苗 , 基 本苗 不足 ,
最 终 影 响 产 量 。根 据 几年 来 的观 察 , 有
1 . 播种 时间提前
农技部门推广的
广抛 秧 , 秧苗 需要带 士抛裁 , 搬运 秧苗
播 种日 1 『 间 ,是在 有小拱棚 保护 的情 况
比较困难 ,许 多农 户采取 就近新 果秧
H j 、 大 田边 育 秧 , 新秧 田调酸 不足或根
下, 于 3月 2 8日后播种 。 而一些农户提
前播 种 , ND I : I 了遇到寒潮 的几 率( 成都 地 区几乎 每年 4月上 中旬都会 有一定 程度 的寒潮 , 提早播种难免遇到寒潮 ) 。
如 下 几个 原 因 :
~
的 效 , 这 措 施 :
( I ) 适, L t 、 f 播f Ⅱ ] 掌握 好播科 m j ,
做 到 适 时播 利,7 K 不足 的 情况在许多村社都较普遍 。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37427dca58da0116c174964.png)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推广前景广阔。
旱育秧田的环境条件与传统的湿润育秧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而许多农民未能适应这种变化,仍沿用湿润育秧田传统的耕翻培肥方式和操作管理程序,导致旱育秧从播种后到移栽前的整个育秧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尤其四叶期前死苗普遍而严重,影响栽插面积和质量死苗类型及原因分析一、肥害死苗1)死芽。
秧床过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如尿素、复合肥等,覆盖地膜后,膜内温度较高,肥料迅速分解,氨浓度过高,灼烧胚芽、胚根,造成氨中毒,揭膜时即成片无苗。
2)死苗。
秧床临时培肥,使用未充分论坛熟的有机肥、颗粒化肥或施肥不匀,耕耖次数少,肥土未充分搅匀,使胚根烧焦,根系不下扎,不发新根,根呈黄褐色,无根毛,易拔起,不带土,幼苗成团或成片枯黄,于四叶期前陆续死亡。
3)烧苗。
于秧苗五叶期前过量补施化肥,引起肥害烧苗。
二、干枯死苗1)床土未熟化,干枯死苗。
床土板结,有机质含量少,活土层浅,团粒结构差,表土易形成板结层,透气蓄水保墒性差,根系不发达、浅,遇烈日高温天气,秧苗即干枯死亡或秧苗逐渐失水,叶片卷曲不展而枯死。
2)播种质量差,引起干枯死苗。
播种密度高,单株根系分布范围小,底水不足,营养土覆盖较薄(厚度小于0.5厘米),形成露种翘脚苗,当土表水分低于维持秧苗生长的极限水分时,遇高温,空气湿度小,造成种芽、幼苗蒸失水,干枯死亡。
三、高温烧苗齐苗前后,当日平均气温达20℃时,未进行覆盖遮阳的秧床,地膜内温度可达40℃以上,告成幼苗灼烧死亡。
四、青枯死苗齐苗后,晴天中午突然揭膜,秧苗周围空气湿度剧降,叶片蒸腾过度,失水,使叶片由浅绿变变深绿,纵卷,急性青枯死亡。
五、病害死苗立枯病。
育秧期间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时冷时热,揭膜后的幼苗遇低温,抗逆性降低,而诱发立枯病。
病株叶片褪绿发黄,根系暗黄色,根毛少,易拔起,茎基部褐色软化,一般于三叶期前后全株呈黄褐色枯死。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81a6f9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8.png)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一、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原因1.土壤干旱:土壤缺水是水稻黄苗死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旱导致土壤中的水分不足,水稻幼苗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
2.高温:高温是水稻黄苗死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温不仅会加速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干旱程度加剧,而且直接影响水稻幼苗的生理活动,导致黄苗死亡。
3.土壤质地过于重硬:土壤质地重硬导致水分渗透能力差,水稻幼苗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黄苗死苗。
4.栽培技术不当:不合理的播种和管理技术也是引起水稻黄苗死苗的原因之一、如播种深度过浅或过深、过量施肥、缺乏灌溉等都会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
5.病虫害侵袭:水稻在幼苗期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的损害也会导致水稻黄苗死苗。
二、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应对措施1.提前浸泡种子:在播种前,可以提前将水稻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增加种子的吸水能力和出苗率。
2.调整播种时间:根据气象条件,合理调整播种时间,避开高温和旱季。
选择在雨季来临前的适当时期进行播种,利用雨水来增加土壤湿度。
3.施用有机肥料和有机质改良土壤: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和有机质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有助于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
4.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氮肥过多和盐分累积,影响水稻吸收水分。
5.加强灌溉管理:在幼苗期适当增加灌溉次数,保持土壤湿度,注意避免积水和过量灌溉。
6.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病虫害对水稻幼苗的危害,提高苗的生存率。
7.科学管理栽培密度:合理控制栽培密度,避免过密造成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减少水分和养分的供应。
8.精细管理: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细致的管理,提供充足的光照、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以促进幼苗生长。
总之,应对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问题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调整播种时间,加强灌溉和施肥管理,提高苗的抗病虫能力等。
水稻秧苗死苗的原因
![水稻秧苗死苗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79aee49771fe910ef12df8d9.png)
水稻旱育秧过程中能造成死苗的原因造成水稻秧苗死苗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一、种子原因:1、种子不饱满。
2、催芽时种子丧失活力。
解决方法: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严格晒种、浸种、漂种、催芽,保证种子饱满,不伤热。
二、施肥原因:1、壮秧肥使用原因:不按说明书使用缩小使用面积或拌土量过少以及混拌不均匀。
2、壮秧肥表施:图省事将壮秧肥直接扬在床面上之后下籽,根系下扎时受害。
3、壮秧肥施在覆盖土上面,幼苗在拱土过程中遇害,造成烧苗。
4、苗床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菌肥,造成肥害死苗。
5、用壮秧肥同时人为掺入酸,药造成浓度过大烧苗。
6、苗后扬肥、调酸没拌土或扬的不均匀,扬完之后没洗苗造成烧苗严重死苗。
解决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
三、苗床原因:1、苗床不平,苗床下面有马蹄坑,导致秧盘和地土接不上墒,秧苗干枯致死。
2、苗床盐碱,酸度超过7的苗床会发红成片死苗。
3、盘下虫害,秧苗幼根芽遭受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危害咬伤、咬断或害虫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解决方法:严格做床标准,床面平实,做好杀虫,控制盐碱。
四、育苗土原因:1、药害原因:苗床土中有残留药害或者喷施苗床封闭药都会造成死苗。
2、覆土过厚:秧苗生长过程中耗费过多的养分死苗。
3、覆土过薄:不能起到遮光,保水作用,种芽干枯致死。
4、壮秧肥拌土量过少,浓度大造成烧苗。
5、秧盘里营养土过少,根系吸收不到养分死苗。
解决方法:保证营养土按壮秧肥说明混拌;覆土厚度0.5-0.7公分;改为苗后除草。
五、水分原因:1、播种前浇水量少,浇水次数少。
2、出苗后苗床干旱,使秧苗生理缺水青枯死亡。
3、浇水量过大,造成养分流失,引起黄枯死苗。
4、大棚滴水:秧苗一个坑一个坑的被大棚滴水烫死或把营养土冲跑,缺营养死苗。
5、低洼积水、深水灌溉且长期低温阴雨膜内通气不良,绵腐病菌丝蔓延,严重的会死苗。
解决方法:播前浇透底水,出苗后早晨看叶尖吐水小于高粱米粒,及时浇水,保证秧苗水分供应;推荐使用无滴膜。
水稻旱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
![水稻旱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https://img.taocdn.com/s3/m/1f833764f7ec4afe04a1df75.png)
水稻旱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作者:赵宏志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8年第11期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水稻旱育苗每年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死苗和秧苗素质不好现象,占整个苗床的30%左右。
经过我们调查有以下原因:1、育苗床选的地势较底,没有形成高台,尤其是在本田育苗的苗床和稻田地一样高,这样的苗床冷凉、温度底、泡田时容易积水,造成水床,一是出芽慢,烂芽;二是除草剂随水下渗,造成药害,症状是芽弯曲、变粗,腐烂。
2、床土和壮秧剂混合不均匀,壮秧剂多的地方已出现药害,少的地方易发生立枯病,出现蘑菇圈状。
3、床土比较薄,不够厚。
出现的一般情况是床土厚度在1~5cm左右,这样容易造成稻籽和除草剂直接接触,造成药害,导致出苗不齐,长势弱。
4、秧盘育苗,床土浇水不足,施完除草剂后,秧盘里的土捞于,再浇水时导致除草剂下移,接触稻芽后,造成药害。
5、在pH值较高的盐碱土上育苗,调酸不够,有利于病菌繁殖,导致水稻立枯病发生。
6、小棚育苗,长时间闷棚,导致秧苗徒长,稻苗根数少、根短,后期温度升高时才开始揭棚,此时多是高温大风天气,稻苗吸收水分供不上叶片蒸腾,造成生理失水叶片萎蔫打柳,青枯病发生。
采取的措施:1、高台大中棚育苗。
纯水田可在本田采用50cm高台做苗床。
播前浇足苗床底水。
做到人工喷灌,要求水流缓慢,达到饱和状态,切忌大水急冲,冲刷苗床。
2、床土要混拌均匀。
用20%山地腐殖土或草碳土加70%的肥沃旱田黑土,加10%过筛腐熟的猪粪。
用壮秧营养剂与1000kg床土混拌均匀,制成营养土,平施在40m2的苗床上。
3、制作营养土,应使用pH值小于7的旱田土,旱田土不得使用上年用过旱田除草剂的客土。
4早通风炼苗,正常气温下,苗出齐放绿开始小通风,保持棚内温度20~25℃,不得超过28℃。
5、药剂防治立枯病。
在发病初期每平方米用97%恶霉灵1~1.5克,对水3公斤喷雾,另外还有其它药剂,如:克枯星、立枯净等。
6、青枯病防治。
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
![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8c3fc708e9951e79b8927b2.png)
水稻旱育秧(旱育抛秧)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旱育秧(旱育抛秧)是当前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业新技术,具有“五省一增”即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省投资及秧龄弹性大、返青快、增产显著等优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苗床期极易发生死苗现象,给水稻生产和该技术的推广造成严重的影响。
正确判断死苗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苗齐、苗壮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
一、有机肥未腐熟引起死苗。
由于秧床施用了未腐熟的有机肥,加之播种后起拱盖膜,膜内温度升高,肥料分解发酵加快,放出的热量使膜内温度继续升高,加之管理不当引起烧苗;有机肥分解发酵形成的乙醇、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毒害秧根,导致烂根死苗;有机肥分解时吸收了土中仅有的一点氧气,造成秧床缺氧,秧苗根系呼吸困难,缺氧发酵,引起烂根死苗。
症状:秧苗黄化、生长缓慢,根尖初为黄褐色,随后逐渐变成黑褐色或黑色,后腐烂,闻之有臭味。
防治对策:造用无虫、无病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用前反复翻捣、整细,整地、施用时充分与床土混合均匀;膜内温度高于规定温度时及时通风散热。
二、施肥不当引起死苗。
一是秧床施肥太多,造成土壤养分浓度过高,肥害使秧苗体内水分形成倒流而失水死苗;二是施肥不均匀,与土壤混合不充分,导致床土局部养分过高,苗床局部秧苗体内水分倒流,产生局部肥害而失水死苗;三是用带肥或带壮秧剂的细土盖种,导致幼嫩秧芽水分倒流,失水死苗。
症状:(1)床土表面局部有白色盐霜;(2)秧苗根系少,秧根黄褐色至黑色,重则腐烂,叶片黄化、呈失水状,强太阳下因水分供应不上而卷筒萎蔫。
防治对策:育苗时,用台沃旱地作物育苗肥。
台沃牌水稻旱育秧肥是针对水稻旱育秧床土壤的养分状况及物理化学性质、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需肥规律,经过大量的正规研究试验和示范对比研究而成的,集“调酸、消毒、防病、化控、营养”于一体的水稻旱育秧新型配方肥料。
该肥不仅含水稻秧苗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养分,而且含有秧苗生长所必需的各种微肥养分及土壤调节剂和秧苗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秧苗健壮生长,早发、多发分蘖,预防秧苗病害和控制徒长,利于培育多蘖壮秧,是农民育旱秧的理想用肥。
水稻软盘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水稻软盘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cb2e9d15fbfc77da269b177.png)
水稻软盘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摘要分析了水稻软盘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发生原因,从选择苗床、配制营养土、苗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软盘旱育秧;黄苗死苗;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软盘旱育抛秧是水稻增产的一项新技术,但在育秧过程中容易发生黄苗死苗。
现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发生原因1.1苗床选择不当有的地方旱地少,农户为了移栽方便,在每块大田边选一块秧床作为旱育秧地,造成前期是旱播育秧地,而中后期耙沤大田时秧床被水浸泡,导致旱播湿管,影响秧苗根系发育而出现黄苗或死苗。
有的选择生地、薄地作苗床[1],年前不注重苗地培肥,秧苗根系吸收营养不足,限制其生长发育,而形成黄苗。
苗床不平易造成软盘悬空死苗。
有的苗床床面高低不平,软盘不在同一平面上,一些低凹处出现钵体悬空,营养土与苗床水分隔断,太阳一晒便死苗。
1.2营养土配制配制营养土是软盘育秧的关键。
农户有时施用未腐熟的生粪,施得多而不匀,土肥不融合,发酵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气体,对根系生长有害,如直接施用往往会出现烧苗烧根现象,使秧苗枯死。
有的营养土内施肥过多或无水撒施造成烧伤死苗。
临时备土的农户,由于时间紧来不及施有机肥,多数采用小秧壮秧剂来替代农家肥进行育秧。
但由于壮秧剂在床土中难以拌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烧苗现象。
1.3苗床管理不当苗床盖草的厚薄必须视当时的气候情况而定,有的农户由于对盖草的量掌握不准,在操作中宁多勿少,也有一些农户图省事,盖草量太少,又未作固定,被风吹掉,结果发生烧苗。
育秧中后期易出现暴晴天气,苗床中央容易出现温度高于40 ℃而死苗。
浇水过多或长期淹水,根系通透性差,致使秧苗发黄。
有的软盘育秧因施肥过多过猛、浇水过大秧苗发生徒长,大风过后,秧苗失水严重而枯黄。
还有的因地下害虫危害,或立枯病与病害严重[2],也会造成秧苗枯死。
有的农户在气温回升后,急于将农膜全部收回家不再盖膜,下雨时秧床水分充足,致使秧苗暴发力提前出现,叶片出现徒长,插后无明显的暴发力,不利于高产。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9e8a7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d.png)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1.缺水:水稻幼苗期对水分需求较大,在幼苗期若长期处于干旱状态会导致黄苗死苗。
2.缺肥:幼苗期水稻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进行正常生长,若土壤中缺乏对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会导致黄苗死苗。
3.结实冷害:若播种过早,长势过旺,结实比较好而又突然遇到低温,会导致黄苗死苗。
针对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保证充足的灌溉:在幼苗期保持土壤湿度的合理水平是避免黄苗死苗的关键。
需要根据土壤状况和水稻生长阶段,及时测定土壤含水量,并进行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2.合理施肥:在幼苗期,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确保幼苗获得充足的养分。
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水稻品种特点进行施肥,定期进行追肥,让幼苗得到充分的营养。
3.控制播种时间:合理选择播种时间,避免幼苗期遇到低温天气,减少结实冷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农业气象预报和实地观察,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4.种植抗旱品种:通过选育和引进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黄苗死苗的发生。
在生产上优先选择抗旱品种进行栽培。
除了上述措施,还可以注意以下注意事项来减少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发生:1.均匀撒播:在撒播过程中要注意均匀撒播,避免过密或过疏,以防止水稻幼苗竞争过多或养分供应不足。
2.形成良好的苗床:在秧田准备过程中,确保苗床质地疏松、排水良好,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杂草防控:及时清除杂草,减少对水稻幼苗的竞争,保证水稻幼苗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
综上所述,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原因主要是缺水、缺肥和低温等因素引起的,为了防治黄苗死苗,需要保证充足的灌溉、合理施肥、控制播种时间、选用抗旱品种等措施,并注意均匀撒播、形成良好的苗床和杂草防控。
只有综合使用多种应对措施,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才能得到有效的防治,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水稻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e1b3e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c.png)
水稻蓟马: 危害水稻叶 片,造成枯 黄、死亡
药害因素
01
农药使用不当: 过量使用、使用 频率过高、使用 期限过长等
02
农药质量不合格: 含有有害物质、 过期失效等
03
农药混用不当: 不同农药混合使 用产生化学反应, 导致药害
04
环境因素:高温、 低温、干旱、水 涝等极端天气条 件,导致农药药 害
肥害因素
科学播种和管理
选择抗病品 种:选择抗 病性强的水 稻品种,降 低病害发生 率。
合理轮作: 实行轮作, 避免连作, 降低病害发 生率。
科学施肥: 合理施用肥 料,避免过 量施用氮肥, 提高水稻抗 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 理:及时清 除病株,减 少病害传播。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 剂进行防治, 注意用药时 间和剂量。
03
平衡施肥: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避免偏施氮 肥
04
深施覆土:化肥深施至土壤中,避免直接接 触水稻根系
05
及时灌溉:施肥后及时灌溉,降低土壤溶液 浓度,减轻肥害影响
增施有机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提高土壤 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轻肥害影响
预防水稻死苗的注意 事项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 长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 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及时清理排水沟, 控制灌溉水量,
确保排水畅通
避免过量灌溉
定期检查稻田水 位,及时调整排 水策略
适时施肥
01
根据水稻生长 阶段合理施肥
02
03
04
避免过量施肥, 防止烧苗
选用优质肥料, 提高肥料利用 率
科学施肥,保 持土壤肥力和 水分平衡
水稻死苗防治的实践 建议
加强田间管理
水稻旱育秧黄化死苗的原因及其防治
![水稻旱育秧黄化死苗的原因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f64b06602768e9951e7387a.png)
水稻旱育秧黄化死苗的原因及其防治旱育秧作为水稻轻型栽培以其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的技术和生产优势,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但随着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之人为措施的不当或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变,苗床死苗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区有逐年加重趋势,值得我们重视。
1 旱育秧黄化死苗的类型(1)烂种型。
播种不出苗或不能正常生长而大面积死亡。
检查可见种谷霉烂,或虽未腐烂,但胚芽干枯或腐烂。
揭开地膜有明显氨气或发酵酸腐味。
(2)烂根型。
出苗虽良好,但2叶1心期至4叶l心期,秧苗地下部腐烂,黑根多,新生白根少或无白根,甚至无次生根,地上部黄化矮小,开始呈鸡窝状,以后逐步扩大,秧苗僵而不发,生长停滞,最后逐渐枯萎死亡。
(3)烧苗型。
多发生在2叶1心或3叶期以后,追肥不当时,也有芽鞘刚出土即产生烧苗。
其根系生长良好,但地上部局部或全部灼伤,灼伤部位呈白色或黄色,症状不规则。
(4)青枯型。
在揭膜后1周内或中后期多有发生。
中午前后高温时呈葱状卷曲,轻者可恢复正常,重者发生青枯(叶片不失绿)死苗,床土检查可见大块肥团,根变黄,根冠、根毛枯萎。
(5)枯萎型。
秧苗4~5叶期发生,状如缺肥,开始时叶片变黄,自下而上逐渐枯萎、死亡。
床土检查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
(6)伤害型。
秧苗幼根、芽遭受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咬伤、咬断,或害虫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7)病害型。
主要是恶苗病、稻瘟病等的危害。
2 旱育秧黄化死苗的原因(1)肥害死苗。
一是有机肥未腐熟。
在腐熟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及局部较高浓度氨对幼苗造成伤害;二是肥土没有完全融合,秧根下部触及肥团被烧伤,导致地上部生理失水死苗;三是播前未能将化肥均匀施入lO~15cm土层,播后出苗时胚根烧伤;四是未提前培肥,施用质量不合格的苗床肥,造成烧苗。
(2)干枯死苗。
一是苗床板结,根系不下扎,难利用深层土壤水分维持生理水分平衡,遇高温烈日天气,苗株干枯而死;二是播种过密,单株根系分布范围小,削弱了秧苗的抗旱能力;三是砂性强的苗床,有机肥施入量不足,团粒结构差,影响水分补给,导致叶片卷曲不展,直至干枯而死。
水稻旱育秧出苗不整齐和零星死苗原因
![水稻旱育秧出苗不整齐和零星死苗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d082a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b.png)
水稻旱育秧出苗不整齐和零星死苗原因1.气候干旱:气候干旱是导致水稻旱育秧出苗不整齐和零星死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旱天气会导致土壤中水分不足,降低了幼苗的生长和发育条件,从而造成旱育秧出苗不整齐和部分苗死亡。
2.土壤质量问题:土壤质量也是影响旱育秧出苗整齐性和苗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质量差、结构疏松、养分含量低等都会对旱育秧生长不利,导致出苗不整齐和部分苗死亡。
3.种子质量问题:种子质量直接影响着旱育秧的成活率和出苗整齐性。
种子品种不纯、发芽率低、病虫害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出苗不整齐和苗死亡。
4.管理不当:旱育秧期间的管理不当也是导致旱育秧出苗不整齐和零星死苗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育秧水分管理不当,旱育秧期间缺水或过水都会造成苗壮度不一和零星死苗。
5.病虫害侵袭:旱育秧期间,病虫害的侵袭也会导致旱育秧出苗不整齐和零星死苗。
病虫害会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苗木死亡。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旱育秧的出苗整齐性和减少苗死亡率:1.合理选址: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质量好的地块进行旱育秧,这样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
2.水分管理:旱育秧期间要合理掌握水分管理,既不能干旱也不能过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有利于幼苗出苗和生长。
3.优质种子:选择质量好、发芽率高的种子进行旱育秧,能够提高旱育秧的出苗整齐性和苗木存活率。
4.病虫害防控:旱育秧期间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控,及时喷施合适的农药,防止病虫害对幼苗的侵害。
5.科学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科学施肥,为旱育秧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6.合理管理:加强对旱育秧期间的管理,定期检查和除草,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旱育秧的出苗整齐性和减少苗死亡率,为后期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水稻旱育秧肥害死苗原因及防治
![水稻旱育秧肥害死苗原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5d8fa98d0d233d4b14e6959.png)
塘” 存 在
2) 科 学 施 肥 。为使 苗 床 达 到海 绵状 要求 . 秋 收
后必须进行冬前施肥 . 且 以施 农 家肥 为主 . 每 亩 苗
畜粪 肥 1 ~ 1 . 5 t 、 过 磷 酸钙 1 5 0 k g 。 播 种 前 施 底 肥 以 速效 氮 、 磷 、 钾 为 主 , 并 要求 在播 种前 l 5 ~ 2 0 d施 入 。 一般 每亩 苗床 施尿 素 2 0 ~ 3 0 k 冬 前 培 肥 和 插 秧 前
萌芽 后胚根灼 伤 , 造 成幼苗 有芽无 根 , 成 片枯死 。
布于 2 0 c m 土层 中 。
3 ) 合理 追 肥 。水 稻 旱育 秧 基肥 足 . 土 壤 肥 力 较
4) 齐 苗 后 施 肥 不 匀 或 川 量 过 大 , 容 易 导 致 烧
苗 : 此 外 , 齐苗后 撒 施 肥料 而 不及 时喷 洒 清水 淋 洗 ,
2) 苗 床 土肥 未充 分 混匀 , 整 地 施 肥 后 翻 肥 次 数 床 施 入 细 碎 秸 秆 2 t左 右 、 浸 泡 堆 制 后 饼 肥 1包 、 人
应 播 种 l 0 d施 入 , 若 施 入 过 晚 , 容 易 引 起 氨 巾 施 底 肥 必 须 进 行 3 次 以 上 耕 耙 翻 耕 , 使 肥 料 均 匀 分 毒 . 在播 前术将化 肥均匀施 入 1 5 o m 土层 内 , 导致 种
÷
纂 ’ 、
近 年来 , 在 水 稻旱 育 技 术 的推 广 应 用 中 , 容 易 地 下 水雠
3 0 c m 以下 如用 水 田作 苗I 床, 最 好铺
出现烂苗、 烂秩、 死蕾等问题, l 来7 1 起农民重视。 水 垫犬 地月 舀 井与表 豸 乏 驰混拌均匀, 瘁度宜
水稻旱育秧死苗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旱育秧死苗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d72331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8.png)
水稻旱育秧死苗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胡仁荣【摘要】大竹县周家镇自1992年开展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后,其旱育秧技术得到迅速推广,特别是推广旱育长秧龄大苗移栽,解决了农民靠天等水整田栽秧的心结问题.但是,随着旱育长秧龄大苗的不断推广应用,在整个育秧过程中,时常出现死苗现象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在四叶期之前死苗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影响水稻的栽播面积和移栽质量.由于死苗的类型多、原因复杂,使防治死苗的发生成为水稻旱育秧技术的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观察和试验,已基本掌握了水稻旱育秧死苗的类型、诱发因素以及综合防治技术,基本解决了水稻旱育秧死苗的技术难题.【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2页(P67-68)【关键词】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防治【作者】胡仁荣【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周家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大竹 63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1旱育秧死苗的田间表现为零星的、成团的或成片的,有的死苗蔓延速度相当迅速,从而导致缺秧少苗。
其死苗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黄枯死苗,它发病初期,病苗叶尖不吐水,根毛稀少,易拔起,从老叶到嫩叶逐渐变为黄褐色,心叶卷曲,苗基部腐烂,由于死苗时叶绿素已分解,因此表现为慢性的黄枯死苗。
二是青枯死苗,往往发生较突然并迅猛蔓延,先从心叶开始萎焉,进而叶卷成针状,秧苗基部不腐烂,由于死苗时叶绿素尚未分解,因此表现为急性青枯死苗。
2.1 苗床地选择不合理有的农户选择过粘或过沙以及石骨子土作水稻旱育秧苗床土,粘土通透性很差,不利于根系的生长,沙土和石骨子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秧苗易产生青枯、黄枯死苗,很难培育壮秧。
2.2 施肥过多或施肥不均匀产生的肥害有的农户在水稻播种时才临时培肥苗床,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或颗粒复合肥,并且施肥不均匀,耕耖次数少,肥土未充分拌匀,使胚根灼焦,根系不下扎,不发新根,根呈黄褐色,无根毛,易拔起,不带土,幼苗成团或成片枯黄,于四叶期前陆续死亡。
水稻秧苗生理障碍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秧苗生理障碍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df1be1e7cd184254b3535f2.png)
水稻秧苗生理障碍的发生与防治作者:吴竞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09期水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虫害和某些不良外界条件影响,或者管理措施不当,都会产生生理障碍,影响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时造成水稻生产损失。
秧田期水稻秧苗时常发生生理障碍,轻则影响生长,重则秧苗死亡。
一、发生条件1、青枯死苗。
低温冷害和昼夜温差剧变、病害或土壤毒害、秧苗素质差等综合原因。
2、翻根倒芽。
一是在扎根未稳时淹水,种谷下陷或土壤通气不良而缺氧引起;二是鳃蚯蚓、稻摇蚁幼虫及藻菌类危害引起;三是灌排水时冲击引起。
3、黑根烂芽。
土壤内有机酸过多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过多,在淹水缺氧条件下产生硫化氢有毒物质,使秧苗中毒。
4、烂种。
因晒种不透,种子贮藏不当,损伤了发芽力;浸种不透、换水不勤或种子消毒措施不当,使种谷在催芽时生活力消弱;催芽时发生过烂芽、发粘等事故,损伤了种子生活力以及未出芽的“盲籽”落田;谷壳破损,米粒裸露,病菌侵染;秧田泥浆过烂,塌谷过深,谷种深陷窒息;秧板表层施肥过多、肥料过浓等都可引起烂种。
5、白化苗。
第1种零星散发属遗传性性状;第2种是受低温伤害,引起叶绿素分解。
6、绵腐病烂芽。
低于15℃,秧苗遭受冷害,抵抗力削弱,绵腐菌乘虚侵染。
7、黄枯死苗。
秧苗生长不良、长期低温阴雨、病菌侵染等综合原因。
8、烂芽不扎根。
播种过早,遇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在遭受冷害情况下,再加上秧板过硬、过烂,长期淹水或高低不平积水所致;或者播种过晚,遇高温强日照天气,秧板不平积水,局部水温过高,烫伤或秧苗缺水晒干所致。
二、发生种类1、青枯死苗(枯心死、卷叶死)。
在二叶至三叶期间,从心叶开始卷起呈污绿色,然后扩展全株,萎缩枯死,拔起秧苗,基部未断裂。
2、烂芽不扎根。
早田芽谷生长停顿,长期不能扎根或扎根入土,时间太长,逐渐死亡;迟田芽谷不能扎根,或在扎根中途死亡,种芽不伸长。
3、翻根倒芽。
芽鞘伸长但根不入土,有时横向或倒长,头重脚轻,种芽向下弯曲或斜着倒向秧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粳稻区旱育秧生理性死苗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摘要】北方粳稻区水稻旱育秧具有省工、省水、省成本及返青快、增产显著的特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苗床有时会发生生理性死苗现象,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正确分析和判断苗床死苗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保证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旱育秧;生理性死苗;防治措施1.死苗症状1.1烂种死苗未萌发的稻种播种后尚未发芽就变质腐烂。
谷壳颜色常呈深褐色或暗褐色,未看到萌动的痕迹,称为“哑谷”。
1.2烂芽死苗一般幼芽和幼根卷曲,颜色为黄褐色,受害轻的,天气转暖后,幼芽基部转绿色,重新长出新叶,逐渐恢复生长,严重的幼根变黑或腐烂并有强烈臭味,幼芽变褐枯死或向下弯曲成“钓鱼钩”状。
1.3青枯死苗多发生在2~3叶期,由于秧苗周围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叶面蒸腾过速,根部水分供不应求,导致秧苗叶片萎蔫内卷,呈典型的失水症状,叶片青灰色或淡绿色,根系正常,秧苗不易拔起。
1.4肥害死苗苗床施肥过多或施肥不均,往往整床或一部分苗床苗不出或长的高矮不齐。
受肥害的苗根系短、黑,不扎根,严重时出苗后立针期或长到2叶后停止生长并从第1叶开始向上变黄。
1.5药害死苗1.5.1丁扑合剂药害超量使用丁扑合剂的情况下,从第1叶的叶尖开始变白,重者第2叶也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但丁扑合剂药害稻苗不出现畸形。
发生丁扑合剂药害的苗床水分大时,促进根系吸收药的能力,加重药害的发生。
1.5.2苗床调制剂的药害苗床调制剂使用量过大、使用不均,或产品中农药的含量大,或者气候异常情况下,则会出现一块块秧苗长势缓慢,严重时还出现秧苗叶短、叶与叶的间距密、稻叶深绿、株高矮等畸形苗。
1.5.3旱田药药害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封闭水田苗床,就会出现秧苗的叶对生、叶色浅绿或黄、没有新根等畸形苗。
如果稻苗已长出叶后,误用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打其他药时,上部稻叶上就有褐色小斑点或中间白色边缘褐色的大斑点。
打药时喷壶中残留的药已干,出现药害的苗床往往表现出先打的苗药害轻,后打的就重,再后又轻的现象,而且药害比较均匀。
1.6碱害死苗选用盐碱土作苗床或苗床掺入草木灰等碱性肥料过多,未进行土壤调酸处理,导致苗床土壤ph过高。
揭膜后苗床含水量下降,特别是北方早春土壤易返盐碱,造成烂根枯萎死苗。
1.7高温死苗育苗期间,室外日平均温度达到20℃以上,膜内温度达到50-60℃时,若未及时揭膜进行通风降温或遮阳降温或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双层塑料膜育苗方法,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发生高温导致的茎叶发黄的现象。
1.8虫害死苗(1)旱育苗床土壤肥沃,播后盖膜后,膜内土壤温度高,蝼蛄、蚯蚓、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活跃,咬断、咬伤或松动水稻幼苗根系,造成秧苗死亡。
(2)在秧苗4-5叶期,由于秧苗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导致秧苗自下而上逐渐枯萎死亡。
1.9冻害死苗水稻刚出苗后立针期,稻苗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的保护,外温达到-4℃的情况下,也不一定发生冻害。
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对温度的感应越敏感,受冻害的程度也越重。
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
1.10渍害死苗苗床地势低洼,长期积水,土壤湿度大,或浇水过勤过多,使秧苗新叶出生缓慢,苗弱苗黄新根少,叶片自基部向上部逐渐黄化,根部渐渐变为黑褐色,直至腐烂死亡。
2.死苗原因2.1苗床选择不当土壤板结,土质过粘,通透性差;或地势低洼,土壤阴湿,肥力低下;或ph过高又未进行有效调节;或前茬为施用过残效期超过12个月的除草剂的土壤。
2.2作床质量差苗床高低不平,土块过大,土壤悬空度大。
2.3低温或寒潮春季气温低且寒潮频繁,播种过早或播后管理不善就会造成低温冷害。
2.4极端高温极端爆冷暴热后极易出现烂秧死苗。
2.5种子和栽培因素烂芽是在种子贮藏期其受潮,或在浸种过程中,温度掌握不好,使种子受热或过冷造成的,或播种落粒太深,或深水淹灌,幼芽缺氧窒息。
2.6苗床湿度大苗期长时间淹水或苗床湿度过大,水稻根系活力差,吸水能力下降,遇天晴和干热风影响,叶片蒸腾量加大,水分供求失调,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
2.7施肥不合理2.7.1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苗床扣膜后,施入苗床底层的未腐熟的有机肥在高温的作用下,发酵分解速度加快,产生的乙醇、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毒害种子的幼根、幼芽,同时有机肥分解需要吸收土壤孔隙中的氧气,使苗床土壤含氧量下降,秧苗呼吸困难,引起烂根死苗。
2.7.2化学肥料或壮秧调制剂施用过量化肥或壮秧调制剂施用过量,造成苗床土壤养分浓度过高,秧苗体内水分倒流而失水死苗。
2.7.3化学肥料或壮秧调制剂与床土混拌不均匀苗床局部秧苗由于局部土壤养分浓度过高水分倒流而失水死苗。
2.7.4施用对种子幼苗萌发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肥料如采用尿素做底肥,尿素中的缩二脲对水稻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秧苗根系有毒害作用。
2.7.5叶面施肥不科学苗期膜内温度高时叶面喷肥或喷施浓度过高,也会烧伤叶片。
2.8苗床管理不科学(1)低温寒潮来临前不采用临时增温手段,导致冻(冷)害发生。
(2)高温时不及时揭膜放风,或晴天膜内温度高时揭膜,导致膜内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叶片蒸腾加速,即使补给大量水分,也很快从土表蒸发到空气中,而不能加速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使叶片失水过多,青枯死亡。
(3)先通风后揭膜。
旱育秧保湿齐苗期间,揭膜通风后因无水层调节空气湿度,导致青枯死苗。
(4)不注意补水或浇水过多过频。
2.9用药不规范用药量过多,用药不当或用药时混杂其他药物引起苗田产生药害。
但因使用的药不同,药害的表现也不同,有时出现药害的苗往往是几种药的混合表现。
3.防治措施以提高育秧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幼苗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病因素为原则。
3.1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3.2提高秧田质量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整高燥、土质松软、通透性强、肥力中等、排灌便捷的地块做秧田。
3.3把住晒种、浸种、催芽关(1)浸种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天,可以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力,加速胚乳养分的转化和利用,能使种皮的水膜变薄,增强透性,提高吸水力,排除种子贮藏期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
(2)采取温水浸种(55℃10分钟)或药剂浸种(咪酰胺、使百克、901等)。
浸种水必须没过种子15cm,浸种时间看浸种水温来确定,把每天浸种的水温加起来达到100℃时,基本完成浸种。
(3)催芽方法是“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
就是在30-32℃的高温下,经1-2天内破胸露白。
破胸露白后,将温度降至25-28℃,即所谓适温催芽。
12-15小时后,芽长达到0.1cm左右,可以把芽种薄薄地摊开,放置于自然温度下,散热降温。
待种子温度与自然温度相同时即可播种。
3.4适时播种选择外界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抢寒流尾暖头播种,播种要均不要过密,注意覆膜保温保湿。
3.5合理施肥3.5.1配制营养土选择土壤结构好,养分全,有机质含量高,无草籽,无病虫害,无盐碱,无残留有害农药的园田土、菜田土、旱田土与腐熟农家肥按7:3的比例配制营养土。
有草炭资源的地方,以40%田土、40%草炭再加20%腐熟农家肥,混拌均匀,也是很好的营养土。
营养土配好后再按每500kg营养土加入硫酸铵或磷酸二铵0.6g、过磷酸钙1.2g、硫酸钾0.6g及适量的硫酸锌。
3.5.2使用专用育秧调制剂这种调制剂是肥药合剂,含有硫酸、腐植酸、氮、磷、钾、锌等营养元素以及杀菌剂、矮壮素、生根剂等,具有调酸、抗病、补充养分等功效。
使用时要与床土或营养土混拌均匀,用量要准确,一般不得超过推荐使用剂量。
3.5.3正确使用叶面肥秧苗缺素需要撒施速效性肥料或叶面喷施氮肥浓度不宜过高。
尿素作叶面肥,浓度不应超过0.3%,喷洒湿润即可。
移栽前施用“送嫁肥”后要用清水洗苗一遍,以免引起肥害。
3.6防治地下虫害(1)将浸种催芽后的种子用35%丁硫克百威拌种,每kg种子使用2g,或用3%莫比朗拌种,每kg种子使用2ml。
(2)在苗床喷施5%锐劲特悬浮剂,每100使用10ml,对水均匀喷雾。
(3)每100用2.5%氰戊菊酯(敌杀死)4ml加40%乐斯本(毒死蜱)15ml,对水喷雾或拌剩饭诱杀。
3.7加强管理。
3.7.1温度管理出苗前尽量保温,但并非温度越高越好。
虽未出苗,如上午床内温度达到36℃以上,也应通风降温或遮光降温,防止高温灼芽。
床内温度超过40℃,1~2个小时,就会哑种不出苗。
出苗、齐苗前后,温度控制在30~32℃。
一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30℃。
床外温度达到15℃以上时就应通风练苗。
夜间要盖好盖严,防寒潮和霜冻造成危害。
2叶1心期,床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根据苗情和天气决定通风炼苗时间,根据风力和风向调整通风口大小、多少、位置和方向,以控制床内温度。
3叶期后,只要无霜,昼夜都要揭膜通风,适应自然气候,进行大炼苗。
如果秧苗已经徒长,稻苗打卷时,千万不能在气温高时突然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出太阳前开始小通风,运用晚盖膜等方法控制床内温度,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慢慢扩大通风量。
3.7.2水分管理浇透底墒水,以水控温护苗。
大中棚旱育苗3叶期前一般不补水,3叶期后随通风量的加大,看苗补水,缺水时(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要补水,补水原则是床土表面变白,就要补水。
补水时间要避开一天高温时间,应在上午7时前或下午3时以后进行。
每次补水一定要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促进根系生长。
简塑盘育苗播后至出苗前,钵体内营养土要保持湿润状态,秧苗出齐后,揭出平铺地膜普遍浇一次透水,秧苗1.5-3.0叶后,随着通风量的增加,只要是晴天,每天上午7时前浇一次水,浇水要细水慢浇,防止将钵体内土壤冲出钵外,3叶期后,晴天每天早晨和下午各浇一次透水。
对于地势较高的苗床地,要保持床面稍干,床土湿润即可,可两天浇一次水;对于地势低洼的苗床地,要降低水位,可采取苗床周围挖排水沟的方式来降低苗床湿度,并多通风。
3.7.3防止青枯死苗主要是灵活掌握揭膜时间。
在空气湿度大时,温度较低的阴雨天,可在上午揭膜;晴朗天气必须在傍晚前揭膜,揭膜后要及时浇一次透水,可有效地防止青枯死苗的发生3.8冻害补救遇有霜冻预报,有条件的可往步道沟灌水保苗,好天将水排出。
可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碧护”,能迅速平衡营养,激活酶的代谢,促进水稻抗低温冷害,快速恢复生长。
苗床每100用碧护1g喷雾或浇苗床。
与甲壳素类(禾生素、禾甲安),微生态制剂(益护)混合喷雾有增效作用。
育苗期如果预计气温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可以有效减轻冻害发生,苗床越干冻害越重。
发生严重的冻害(地上部基本没有绿叶)时,每追50g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适当湿度,促进稻苗发新叶,等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