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政策
4.3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一、技术创新概念分析1、熊彼特的创新概念A、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当我们把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结合起来,生产其他的东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即实现了生产手段的新组合,出现的“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
简单说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行新的组合,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坚持了发展的观点,强调了实现创新的“新组合”是通过小步骤的不断调整从旧组合中产生的。
B、要素新组合的五种形式(1)引进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
制造一种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与过去产品有本质区别的新产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
采用一种产业部门从未使用过的方法进行生产和经营。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
开辟有关国家或某一特定产业部门以前尚未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不管这种资源是已经存在,还是首次创造出来。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
如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建立或打破某种垄断。
2、狭义的技术创新与广义的技术创新查到了两种说法,不知道应该是哪种狭义的技术创新是继承熊彼特的创新思想,主要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等;而广义的技术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还包括产品和工艺创新过程中开展的技术改进及其相关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等。
从狭义上讲,技术创新是指新技术(含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进入市场并实现商业利益的整个经济技术活动过程,其中每个环节都不可少。
尤其是实现商业利益是技术创新的目的所在,没有实现商业利益的技术发明或创造不能算作技术创新。
从广义上讲,技术创新是一种善于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善于创造新的商业机会的能力,是一种不断追求卓越、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理念。
3、技术创新中的几对关系A、技术的利用与技术的获取技术创新是指把技术这种要素引入生产体系,实现技术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使得技术发明得到商业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3.01.28•【文号】国办发[2013]8号•【施行日期】2013.01.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得到增强,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实现翻一番。
国家创新体系与科技政策
国家创新体系与科技政策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制造业的下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和科技发展,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政策制定。
一、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指协调社会资源,集中力量进行创新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国家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创新体系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各种创新主体,以政府为引导,以科技为核心,复合型、纵向、横向、多层次的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
政府在创新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调配来推进科技创新。
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具有“市场缺失理论”的特殊作用,必须在创新体系中发挥带头和指导作用。
企业是创新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创新的主体和负责科技转化主要任务的主力军。
我国目前面临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投入不足以及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高校以其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理论优势,为国家战略科技需求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高校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成果应该更多的与企业合作,提高创新转化效率。
研究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前沿科技、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
社会团体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员,这些团体不仅可以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还可以进行产学研合作,促进市场需求与产业需求的协同发展。
二、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国家对科技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的一系列行动,是国家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我国科技政策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宏观政策层面、部门政策层面和企业政策层面。
宏观政策层面主要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创新、科技进步的能够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的宏观性政策。
例如,国家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央财政支持科研机构和大学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等。
部门政策层面主要是指各个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科技政策,其目的是对某个具体领域、具体产业展开指导和引导。
例如,互联网、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政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制度与政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制度与政策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创新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关键。
如何建设具有创新力的国家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和政策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这个体系包括了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基金、科技创新政策等方面。
在各方面都做的好了,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包括了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国家的投入。
其次是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和重要的源泉。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并创造有利于他们发挥创新智慧的环境和条件。
再次是科技创新基金。
科技创新基金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金融支持,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桥梁和纽带。
政府需要对科技创新基金进行有效的调控和资助,为科研项目的成功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最后是科技创新政策。
科技创新政策是国家管理创新的法律和法规框架,是引导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
相关部门应出具科技创新政策和实施细则,并针对科技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制定优惠政策,为科技创新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二、企业创新激励政策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实践主体。
如果企业能够承担更多的创新责任,使创新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同时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那么一个具有强大创新力的国家就会逐步形成。
企业是创新的重要主体,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的核心需求。
政府应该通过扶持、鼓励、引导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激励企业参与创新活动。
首先,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创新研发,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过程可以提供税收优惠,以此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
第二,国家为包括科技、教育、金融、国防、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政策支持。
比如,政府可以通过科研基金、创业基金、技术成果转化基金等渠道给予优惠贷款、税收减免、新产品认证、科技成果转化、ERP创新业务系统等支持。
国家创新系统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探讨
与发展 的子系统 。这是公共研 究机构应起 的作用 , 其重点 在于 基础研究和 关键性 技 术研究 ( )政府 调 节系统 。在 当今 社 4 会, 创新是 在制 度 织和文化 背景下进行 的 , 组 市场在激励创 新 方面具有 自我组织 、 自我加强 的作用 。但市场在 激励刨新方 面 存在若干缺陷 , 因而很难使技术 的发展 和剖新 活动处于社会 需 求 的最忧水平。主要是 表现在 市场 常常 以高收 益去 引诱人 们 冒创新风险 , 场的这种 做法 , 不能从 根本 上解 决 基础研 究 市 并 与创新的风险和动力问题。基于市 场在创 新上 的有限性 , 要求 政府从 国家的全局角度 , 在协调 各种创 新活动 中发挥经 济的作 用 。综上所述 , 可知 国家创新 系统 是一 个 开放性 系统 , 自外 来 国的技术转让也是 本 国创 新系统 的有机 组 成部分 。研 究 国家 创新 系统的 目标是要考察 创新 系统 要素相互 作用 的方 式 , 考察 系统 的有效性 , 即它能否有效地推 动知 识 的生 产 , 扩散 和使用 。 由于各个国家政治 、 历史 和经济 制度不 一 , 同国家 在创新 各 不 要素 的作用 、 他们 之间如何 配合 等方 面有所 不 同, 而构成 了 从 不 同特色的 国家创新 系统 3 国家创 新系统与 企业技 术创 新 的关 系。从 国 家创新 系 . 统的概念 和框架中可知 , 国家创新 系统 的核心是 以企业 为主体 的技术创新体系 , 企业技术 创新 是 国家创新 系统 的基础 , 是国 家创新系统 的落脚点 . 没有 企业 的技术 创新 , 国家创新 系统 就 不 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 , 国家创 新 系统 的建立 和完 善, 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 同时 , 国家创 新 系统 也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 供了较好 的外部环境 和发展 的物质条件 。 二、 美国家台 新系统与 企业技术创 新的互动 日、 I 1 日本的国家创 新 系统 与企业 创新 。 日本企 业技 术创 新 的模式是 : 跟进 公 司一金 字塔 企业 集 团—增 量 性 的技术 创新 。 日本许 多企业采取 了“ 技术引进 、 技术消化 和 自主技术创 新 的 过程 , 日本 的国家创新系统在企业技术创 新 中起 到了较大 的作 用 。( ) L 日本政府 在财政 、 金融 政策 等方 面给企业 的技 术创 新 提供 丁 良好 环境 , 日本 的资本积 累 速度很高 , 日本 的财 团通 过 自己 的银 行与控股公 司的联 系 . 给企业 的技术创新 活动提供 了 良好 的资金基础。 日本 19 9 5年 R &D的费用支 出占 GD P的比 重为 2 9 %, 9 居世 界最高 水平 。( ) 2 日本 的 国家政 策促进 了企 业快速吸收国外先 进技术 并转 向 自主创 新 。 日本 企业 的技 术 创新是国家政 策指 导下进行 的 . 这是 日本国家创新 系统 的最 鲜 明特征。明治维新之后 , 日本政府就率 先鼓 励 企业从 西方发 达 国家引进 技术 . 引进后就积极保 护该新 工业 。为了弥补技术 吸 收与模仿 剖新 所遇到的国家创 新 系统原有 的缺 陷, 府更 多地 政 直接参 了技 术创新 活动, 通过经济资 助包括 财政 补贴税收 优 惠和贷款优惠等 以及组 织协 调政 策 的形 式 支持 企业 技术 的发 展。( ) 3 日本政府 曾实施了引进外 国资金和外 汇及贸易控制 两 项法案 , 那些能很好地吸收过国外技术 的公司 才被允 许持有 外 汇, 这就鼓励 了那些引进国外技术的公司积 极地进行引进技术
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认识
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认识
1 国家创新体系认识
近年来,国家努力推进体系改革,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创新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国家创新体系是推进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建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在相关政策、体制机制、经济制度、社会支撑等方面都需要关注与调整。
2 特色政策
国家要制定富有特色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
政府尽可能采取赤字预算、支持金融市场、保持劳动力成本和租赁成本等方式,来支撑企业的研发投资。
同时,要加大公共研究基础、组织培训、宣传普及等基础服务政策的实施力度,来支持技术创新的发展。
3 体制机制改革
国家应该努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确保技术创新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
要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构建强大的技术创新团队,重塑从业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造信息共享机制等。
4 经济体制创新
为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我国需要创新企业经济体制,支持企业管理创新,强化投融资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改革金融科技创新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实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5 社会支撑
要建设多元开放的发展环境,形成多种形式的合作结构和具有社
会意义的布局,促进技术创新发展。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推动行业联盟、孵化器和技术学府等形式建立起开放的技术创新环境。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经济的关键,独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建设
是把握国家新发展机遇的重要性质,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关键。
国
家只有建立起科技创新体系,才能推动技术革新,发展国家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作用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作用科技创新是当前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加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创新发展的水平,各国纷纷建立起科技创新体系。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政策支持、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系统论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作用。
首先,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产学研合作等。
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例如,国家设立了各类科技创新基金,专门用于资助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鼓励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这些政策支持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了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
技术研发是企业创新的核心环节,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企业提供了技术研发的资源支持和合作机会。
国家加大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联合研究项目,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
国家还通过科研项目的评审和资金投入,加大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引导企业开展长期、系统的技术研发活动。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保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起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扶持。
例如,国家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国家还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咨询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这些措施有效地鼓励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保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增强了企业开展创新的信心和动力。
国家创新体系名词解释
国家创新体系名词解释
国家创新体系( National(Innovation(System,NIS)是一个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国家创新体系 National(Innovation(System,NIS)是一个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和中介机构等组成的网络结构,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它包括了各种制度安排,如知识产权保护、税收政策、教育和培训、研发投资等,以促进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增强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政府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提供研发资金支持、建立科技园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等。
此外,国家创新体系还强调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活动;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技术技能;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知识的快速传播和应用。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只有当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最大效益,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1978年至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这 时期,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采取了“复合模式”, 即在传统的计划体系下逐步引入竞争手段。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创立与变革
• 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1992年至今),在国 家创新发展战略上,我们从过去的非单纯经 济指向的结构赶超型发展战略转变为有较强 经济指向的结构赶超型战略,建立“企业主 导模式”成为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工 作重心。
模式
线性推动模式
英国:纯探究传统
▪ 在18、19世纪的英国,从事纯科学研究与从 事技术研究的人群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虽 然有像普利斯特列、道尔顿和法拉第这样的 科学家出身朴素,但那段时期的科学进步大 都是由出身好的、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取得 的。
▪ 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使英国形成了以科学 家个人独立研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科研模式 。这种模式的重点一直放在知识创造而不是 知识应用上。
德国:技术学校
德国人最完整地体制化了这个新体系。为了维 持技术的快速发展,德国注重应用科学及其在 技术学校和工业中的发展,并对他们所建的技 术学校和专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德国人有 一种强烈的意识,即在大学和研究所里,技术 与纯科学是相互分离的。学生们从小就能被引 导到这些供选专业上来。
德国模式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情况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情况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企业必须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建设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并将其付诸实施。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情况,并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指企业为推动技术创新而建立的一系列组织机构、流程、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体系。
其中,组织机构包括技术创新部门、研发中心、技术委员会等;流程包括技术创新的规划、研发、试验、验证等流程;制度包括技术创新的评估、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文化则涉及员工的创新意识、沟通协作等方面。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
1. 组织机构建设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明确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和推动。
建立专门的技术创新部门有助于集中资源和精力进行创新活动。
研发中心则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能力。
此外,设立技术委员会来参与决策和监督技术创新也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2. 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是确保技术创新有效进行的关键。
技术创新的流程包括规划、研发、试验、验证等环节。
规划阶段需要明确技术创新的目标、范围和时间表,以及资源和预算的分配。
研发阶段需要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试验阶段则是对创新成果进行实际验证,以确保其可行性和稳定性。
3. 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技术创新顺利开展的保障。
技术创新的制度包括评估、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评估制度可以评估创新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依据。
奖励制度可以激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鼓励他们提出创新想法并付诸行动。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则可以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提高其竞争优势。
4. 文化建设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建设是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和提高沟通协作能力的关键因素。
创新意识是指员工对于技术创新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以及对于创新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我国政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政策与举措分析
我国政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政策与举措分析一、前言自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以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经历了从科技与经济结合、科研机构与企业结合的科研体制改革,到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乃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
1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并日益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
伴随着企业在科技活动中角色的转变,在各时期,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2006年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以来,在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突破口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地位和创新能力愈加受到重视,政府通过修订或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及采取各种举措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我们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和举措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力图分析当前我国政府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的法律政策环境。
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环境自从2006年创新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加强了促进和保障创新的法律法规建设。
修订了《科学技术进步法》(2007年12月),且正在对《专利法》进行第三次修订;陆续颁布了《合伙企业法》(2006年8月)、《物权法》(2007年3月)、《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年11月)、《反垄断法》(2007年8月)等。
这些法律都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此外,2006年以前制定、现在还在沿用的《政府采购法》(2002年6月)、《合同法》(1999年3月)、《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5月)和《中小企业促进法》(2002年6月)等,也从各角度不同程度地对企业技术创1吕薇主编. 建设创新型国家30年创新体系演进.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新发挥着促进作用。
(一)《科技进步法》从法律上确定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提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措施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增加了“企业技术进步”专章,从法律上确定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规定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1、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中国科学院借鉴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成果和实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赢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这表明中国创新体系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举的系统。
2、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新是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创新的实质是发展经济。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必须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既要有在世界最前沿领域开拓进取,也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与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3)在中国,创新的核心是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
(4)创新不仅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表现在创新系统多元化的要素有效地使用与协同,构成知识与技术的创造、获取、转移和应用的网络。
3、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四个系统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采取措施
采取的措施
建立投入产出数据库:收集和整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数据和产出数据,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包括人力投入、物力投入、财力投入以及技术成果、新产品产值、市场占有率等产出指标。
05
结论与展望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关键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而且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巩固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03Biblioteka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采取的措施
国有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包括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等方面,以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有序进行。
建立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目标,避免技术创新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强化技术创新决策机制
国有企业应完善技术研发流程,加强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提高技术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
01
由于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是由内部研发团队完成,而市场部门和研发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导致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不仅浪费了研发资源,也无法实现技术创新的商业价值。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
技术创新管理体制不完善
02
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往往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流程。这导致技术创新的过程不透明、不规范,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技术创新人才不足
03
虽然国有企业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但在技术创新领域,高素质的人才仍然不足。这限制了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效果。
加强与市场的结合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将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加强与市场的结合。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将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商业价值。
我国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与政策-国家科技中心
计划体系是赋权管理----亦即渠道管理; 渠道决定了信息、机会和流程;
计划体系具有时间性、区域性、领域性 和对象性;
范例
基础
高
科
研究
技
技
计划
术
攻
(省自
研
关
然科
究
计
学基
计
划
金)
划
江苏省十五科技计划 体系
科技
科
基础
技
设施
产
建设
业
计划
化
计
划
、展标方 重领和针
、
策专务想小
和项、、于
举 措
规 划
主 要
主 要
年
、 重 要 政
发 展 领 域
目 标 和 任
; 指 导 思
、
要 政 策 和
计 划 分 解
重 大 专 项
具 体 目 标
年 ; 主
举项阶和要
措
目 、 重
段 项 目
任 务 、
思 路 、
、
注意之处
规划是一种统筹权,主要以文本形式体现, 可公开也可不公开;
科 技 部
教 育 部
中 科 院
工 程 院
中 国 科 协
发 改 委
工 信 部
财 政 部
学自 基然 金科
国资委
大学 科研院所 农业、卫生、交通等
国企
地方科技管理部门
院所、企业
未来国家创新体系
知识创新体系:中科院+大学 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合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军民融合、寓军于民 区域创新体系:各具特色、支撑区域发展 中介服务体系: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
创新政策与技术创新
创新政策与技术创新创新政策与技术创新:共同发展的引擎一、创新政策的意义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当今信息时代,技术创新更是成为实现国家进步的核心驱动力。
然而,技术创新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仅能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能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创新政策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政府的创新政策可以为科技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例如,通过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政府能够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项资金,以推动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创新政策还能够引导和调整资源的配置结构。
通过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政府可以引导科技人才向重点领域集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示范区,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便利的环境和资源,吸引和集聚高端科技人才。
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不仅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也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关键意义。
技术创新的核心在于不断追求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技术创新对企业而言是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企业才能够不断锻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
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能够引导资本和劳动力的有效配置,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技术创新,国家可以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转型,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创新与创新政策的互动技术创新与创新政策并非孤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创新政策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并对其进行引导和调控。
创新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励科技人才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发明。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家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此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本文将从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来探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一、体制机制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是支撑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
为了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为国有企业提供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优化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等。
这些政策使得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了更多的动力和资源支持。
此外,国有企业还建立了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确保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
企业内部设立科技创新部门,专门负责科技创新项目的策划、研发和管理。
并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评估和奖励,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些体制机制的建立为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和保障。
二、人才培养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国有企业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
首先,国有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设立科研基地和研发中心,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取到更多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其次,国有企业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包括新员工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科研项目组织培训等。
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国有企业能够培养出适应科技创新需要的各类人才。
三、技术研发技术研发是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环节。
国有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通过技术研发,国有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吸引高水平科研团队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
其次,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技术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则是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和推动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的意义、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建设目标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为促进技术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首先,技术创新的意义不言而喻。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此外,技术创新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高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技术创新也对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国家为主导,通过组织、机制和政策等手段,协调各类创新主体的行为,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全链条、全要素的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要包含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涵盖科技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全过程的创新活动,形成各个环节的协同创新。
第二,市场导向的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为创新主体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的同时,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创新活动,引导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
第三,开放创新的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应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科技和人才,构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国际交流融通。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创新竞争力。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第一,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通过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效能。
第二,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衔接。
通过构建技术转移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培育创新人才。
通过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人才引进与储备,培养和吸引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提升国家创新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历年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
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政策: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支持科技创新,例如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减免科技创新企业的税收等。
2. 金融政策:国家通过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例如设立科技银行、鼓励风险投资等,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3. 产业政策: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引导和促进科技创新,例如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等。
4. 教育政策:国家通过制定教育政策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例如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等。
5. 知识产权政策:国家通过制定知识产权政策来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例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专利制度等。
具体政策措施可能因时间、地区和行业而有所不同,建议查阅相关政府部门的官方文件或公告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介绍郭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主要内容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宏观环境——从宏观上认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框架及重要作用——国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框架二、企业运用科技政策的关键环节——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技术领域——科技项目的论证与阐述——一般性程序三、若干重点政策解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相关财税金融政策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宏观环境对技术创新的宏观认识:一场以企业为主,但单个企业绝对打不赢的战争国家创新体系简介•1987年,英国学者弗里曼率先使用“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创新系统”成为各国推进科技进步、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策工具。
•目前国内一般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体系。
•(一)宏观调控与研发组织架构•合理的国家创新体系框架,首先应当包括结构合理的宏观调控与研究组织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调控体系•包括政府宏观管理、科技投入、科技计划管理、评价监督、奖励等。
政府要围绕重大战略目标,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政策环境,创造并引导市场需求;制定标准,行使评估和监督等职能,使有关部门、地方在研究开发活动中协调一致,提高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
•2.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大型骨干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专业化中小型企业、外资企业及科研机构与大学中从事应用研究的力量。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主要是指一是企业要成为先进科技成果主要的吸纳和应用者;二是企业要成为创新人才和资金主要投入者;三是企业要成为工业产权的主要拥有者;四是企业要成为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五是企业要成为产业发展先导技术的引领者;六是企业要成为先进管理模式的开拓者•3.以研究机构和大学为主的科学创新体系•我国的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无论科学创新活动的自身价值还是其社会意义,都属于社会公益性范畴。
它是属于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应按社会需求的模式以国家财政为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予以扶持推动。
•4.以各种中介机构为纽带的促进创新的服务体系。
•形成以专业服务中介机构、大学、职业培训机构为主体的知识传播和技术扩散体系。
主要包括各类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估、咨询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科技信息中心等。
要形成组织网络化、产业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中介服务网络,是联系各创新主体,促进互动的桥梁和纽带。
•5.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在区域层次上,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牵动力,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以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为主题,来聚集和整合创新要素,推动持续创新,提升竞争力的社会网络组织和制度。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有优势的重点高新区和特色产业集群为支柱。
•6.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实质上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多种资源的优化组合。
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与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有机结合的体系、是军民高新技术双向顺畅转移的体系、是大幅降低军事装备全寿命费用,尽快形成战斗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现阶段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各类国家科技计划(I)• 1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2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3 科技支撑计划• 4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5 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①星火•星火计划(含科技扶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②火炬•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③重点新产品计划•④国际科技合作计划•⑤软科学研究计划•⑥科技兴贸行动计划——各类国家科技计划(II)• 6 重大专项•7 其他科技计划•①重点实验室计划•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计划•③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④大学科技园•⑤生产力促进中心•⑥农业科技园区•⑦中央级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计划•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优秀青年科技基金)•9.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项目——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技术转让所得税政策•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的营业税政策•创业投资鼓励政策二、企业运用科技政策的关键环节•当前的重点技术领域•项目分析与阐释•一般性程序当前的重点技术领域(I)——来源和依据综合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科学技术五年发展规划》——《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行业类——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医疗健康——生物技术——文化创意相关类——环境资源——技术标准——军工国防——管制政策当前的重点技术领域(I)——若干重点(一)电子信息技术(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三)航空航天技术(四)新材料技术(五)高技术服务业(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七)资源与环境技术(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我国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强调:主动的选择)——新能源产业: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资源、核能。
——电动汽车产业: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电动汽车充电站。
——智能电网与网络产业:“三网融合”与第五代媒体、物联网、语义网、云计算等。
——生物技术产业:解决粮食、医疗、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重大问题。
——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半导体照明、碳纤维和高强钢、纳米技术、重大装备等。
——部分传统产业的振兴为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工艺创新:钢铁、•专家评价的几个方面:——开发(创业)者及管理团队——技术创新——市场前景——计划目标的合理性——实施项目的基本(资金)条件•企业申报需要准备的材料1.基本信息:名称、性质、成立时间、注册资本、股东构成、职工总数2.管理团队:创业企业家介绍、核心团队介绍(总经理、分管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的副总经理和同类职务的人员,其教育背景及工作成绩)3.企业现有能力:研发能力(研发团队、经费投入和研发成果)、生产及营销能力(生产条件、经营模式和市场策划能力)、项目产品已有的产业化基础条件、资金管理能力(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管理策略和回收及支付能力;得到银行贷款及信用情况,是否具有银行颁发的资信等级证书);其他特殊能力(质量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及其他特殊资格认真或证明)。
4.项目描述(1)概述——对项目总体情况的描述——采用的关键技术——技术的创新点——权威部门的技术鉴定情况、环保评价等内容(2)技术分析——总体技术方案*项目依据的主要技术原理*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项目拟执行的质量标准类型、质量标准名称*其他证明材料:行业进入许可、专利证书、技术产品鉴定证书——项目技术开发的可行性*项目技术现状(国内外情况)*项目主要研究内容(项目涉及的关键技术及技术指标描述)*项目技术路线描述*项目技术实现依据(设计思想依据,包括文献或专利)*技术项目的成熟性(研发、中试;有无销售;批量生产、规模生产)——项目创新内容*创新类别(包括理论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结构创新;如果是技术创新,要说明目前一般采用什么技术,该项目的技术有创新?如果是结构创新、工艺创新,新旧工艺对比,新旧结构图和工艺流程图)(3)项目产业化前景分析*产品形态(最终消费品、工业产品、工业中间产品、技术贸易(服务),以及用途、性能、比较优势等等)*现阶段项目经济效益状况:(新增就业人数、累计新产品销售收入、累计净利润、累计上缴税收总额、累计创汇)(4)项目产品生产方式及条件:生产:(自我加工、委托加工)条件:自我加工的生产条件、生产工艺流程(软件除外)、委托加工必备生产条件项目产品实施计划(5)项目产品市场与竞争行业及市场描述(市场容量)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程度目标市场(规模、趋势、影响因素、典型客户)竞争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阐述产品的优势)市场策略(人力资源规划、资本运作、管理规划)(6)商业模式产品的开发生产策略市场影响策略获利方式(7)财务与预测——企业整体历史财务分析*近三年财务分析*近期企业财务报表及主要会计科目说明——项目投融资额*项目投资已完成投资情况新增投资预算及依据(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项目融资(自筹、银行贷款、财政拨款)——项目经济效益分析——项目产品生产规模及销售*项目产品生产成本*项目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分析*预测产品的单位成本——项目产品的定价*分析说明项目产品的价格*定价策略——项目经济效益预测*达产后若干年逐步的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净利润*项目执行期内实现的经济效益预测(累计销售收入、税收总额、创汇、净利润、就业人数)*企业发展预测(资产规模、年销售收入、人员总数)(8)企业发展历程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发展过程——项目实施风险及应对措施一般性程序①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或专项计划管理网页进行注册;②申报单位在线填写《项目申报表》和《项目申报书》,并在线提交;③申报单位在线打印《项目申报表》和《项目申报书》,加盖单位公章后正式报送地方科技部门。
④地方科技部门对申报单位书面材料进行审查。
⑤地方科技部门择优向科技部推荐。
三、若干重点政策解析(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创立背景•1998年6月海外华人、经济学家肖镜如教授提议设立,1999年第三次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同意设立我国的创新基金,由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科技部为主管部门,财政部为监管部门。
•199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暂行规定的通知•主要考虑和出发点:•(1)东南亚金融危机成为反思依靠大企业技术进步模式的总体战略•(2)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的回顾•(3)对中国科研体制的反思:最有活力的是大型企业和机构还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政策演变要点介绍•自1999年5月以来,共颁布了近40项管理规章和制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05年3月颁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科技部牵头)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