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合集下载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课件 (一)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课件 (一)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课件 (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与此同时,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课件中,我们将了解食品中的化学物
质的危害以及其评价方法。

一、食品中化学物的危害
1. 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增强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和防腐
等特殊功能而添加的物质。

但是,过量或滥用添加剂可能会导致免疫
系统的异常反应、过敏等问题。

2. 农药、化肥:在种植过程中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会残留在食品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摄入过多的农药和化肥可能会引起癌症、生殖毒性、神经毒性等问题。

3. 其他化学物质:食品中的其他化学物质如重金属、防腐剂等都可能
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化学物质的评价方法
1.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短时间内暴露于高剂量毒物后产生的反应。

常采用口服、皮肤接触、注射等方式进行评价。

2. 慢性毒性:慢性毒性是指长期接触低剂量毒物后产生的慢性影响。

常采用动物实验和人体流行病学研究进行评价。

3. 免疫毒性:免疫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常采
用细胞培养、动物实验、人体流行病学研究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结论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食品中的品质安全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光谱法、色谱法等新型评价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含量,为保障食品的品质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食品毒理学 第五章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食品毒理学  第五章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第五章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一般毒性⏹又称为系统毒性、基础毒性⏹指外来化学物在一定剂量、一定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下对试验动物产生的综合毒效应。

⏹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根据毒物接触时间长短所进行的观察和评价毒效应的试验分为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第一节急性毒性作用一、急性毒性概述1、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概念是指机体(人或试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快速剧烈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最主要观察指标 LD。

50概念理解⏹“一次”的含义具有时间性实验动物接触化学物的方式或途径不同,其含义不同。

经口、注射方式染毒:瞬间将化学物输入实验动物体内;经呼吸道或皮肤接触: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接触受试化学物的过程⏹毒性中毒效应的快慢和剧烈的程度,可因所接触的化学物的质与量不同而异外源性化学物的急性毒性急性食物中毒。

2、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测试和求出受试化学物的致死剂量(通常以LD为主要参数),并对该外源化学物进行急性毒性50分级2.通过观察动物中毒作用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毒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3.为亚慢性及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以及其他毒理试验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4.为毒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线索,了解中毒效应的特征(包括症状的、生理的、生化与组织病理损伤)5.研究化学物急性中毒诊断、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急性毒性试验可以得到的毒性参数: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设计要点⏹实验动物选择⏹设计各个剂量组动物数及试验动物分组⏹实验环境的确定⏹分剂量组⏹试验动物染毒方法⏹确定试验周期和观察指标(一)试验动物[原则]:①急性毒性试验要求选择对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毒效应表现与人的反应尽可能一致的试验动物。

②动物易于获得、价格较低③品系纯化④易于饲养,繁殖生育力较强(数量保障供应)等常用大白鼠、小白鼠1.试验动物的种属和品系最好用两种种属的动物啮齿类:小鼠、大鼠、豚鼠或家兔非啮齿类:狗或猴。

第05章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第05章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④价格较低和易于饲养等条件。
1.试验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最好用两种种属的动物
–啮齿类:小鼠、大鼠、豚鼠或家兔 –非啮齿类:狗或猴。 –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可选用成年大鼠、豚鼠或家兔, 优先考虑白色家兔。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经口急性
毒性试验则优先考虑大鼠。
⒉试验动物的年龄和体重:
–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动物进行试验,而且须是 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使实验结果具有代表 性和可重复性。例如:大鼠180~240g、小鼠 18~25g、家兔2~2.5kg、豚鼠200~250g、狗 10~15kg。同一批试验动物体重变异范围不应 超过该批动物平均体重的20%。
1.查阅文献
①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常温常压下的状态、熔 点、沸点、密度、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理 化特性,生产批号及纯度,杂质成分与含量等。 ② 确定使用哪一种计算方法求LD50,然后再设计剂量分组。 LD50的计算方法常用寇氏法、概率单位法、霍思法等。 ③ 找出与受试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 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所测得的 LD50(LC50)值作为受试物的预期毒性中值。
(五)染毒剂量与分组: – 3.正式试验
一般来说、根据试验设计所选用的LD50计算方法来确定 组数。例如概率单位法、寇氏法一般设5~10个剂量组; 霍恩法固定设4个剂量组。求得i值后.以最低剂量组(LD0 或LD10)的对数剂量加上一个i值,即是第二个剂量组的对 数剂量,依此类推直至最高剂量组,查各自的反对数即得 出各组剂量的真实值。
1级(无毒)
>15000
>1050克
第三节
一、基本概念
蓄积毒性
二、蓄积毒性试验方法及其评价
一、基本概念

(完整版)第五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完整版)第五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第四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 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食品安全教研室
学习目的与要求
• 理解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概念和目 的、经典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 的分级、急性毒性试验的其他方法。
• 理解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概念和 目的、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 熟悉蓄积毒性、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蓄 积作用的研究方法。
优先考虑白色家兔。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经口急

性毒性试验则优先考虑大鼠。
二、急性毒性试验
急 • ⒉试验动物的年龄和体重:

–急性试验动物不宜过老或过幼,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

动物进行试验,而且须是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例
如:大鼠180~240g、小鼠18~25g、家兔2~2.5kg、

豚鼠200~250g、狗10~15kg。同一批试验动物体重
受试物的保存和配制:
• 受试物的接受、分样、保管、称量、配制 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严格质量保证是急性毒 性试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 急性毒性试验受试物配制的常用剂型水溶 液、混悬液和油溶液。
• 所用的溶剂和助溶剂应该是基本无毒的, 和受试物不起反应。
(一)试验动物的选择
急–[原则]: 性 • ①急性毒性试验要求选择对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毒效

依据。 –⑤研究化学毒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

–⑥为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
急性毒性参数
代号或英文缩写 试验终止效应
毒性上限参数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LD50或LC50
最大致死剂量或浓度
LD100或LC100
可替代LD50的 参数
毒性下限参数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
半数效应剂量或浓度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或 最大非致死剂量 急性毒性估计值(LD50估 计值或范围)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第05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第05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6.毒性观察
(1)观察时间
一般要求的观察时间为14天
许多化学物在动物接触后很快死亡,如氰化物。也有些 化学物所致的中毒症状发展迟缓,可出现迟发性死亡, 如有机磷农药中毒-脑病。
另外,由于动物个体差异,死亡时间也不同。如小鼠腹 腔注射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DCPD),同一组动物的 最早死亡时间为注射后7h,最迟为150 h(6d)。
1.LD50具有重要的毒理学意义
1927年 Trevan引入了半数致死量LD50(LC50)的概念来评 价急性毒性,此后该指标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急性毒性 的主要指标。
在药物研究中,评价药物急毒的大小,比较不同药物毒性 的大小;计算药物的治疗指数;为后续的重复给药毒理学 试验提供剂量参考;比较不同途径的LD50值,获得生物利 用度的信息;试验中毒量及其体征为临床不良反应监测提 供参考。
2.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测定毒物的致死剂量以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LD50为最主要 的参数,并根据LD50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其他毒性参数还 有LD100、LD01、LD0等。
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 价毒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效应) 和对人类的潜在危险性程度。
第五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 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一般毒性作用的概念、试验的目的;急 性毒性的试验设计方法与评价标准;蓄积作用 的概念。
熟悉:一般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蓄积毒性试 验方法。
了解:LD50的计算方法。
毒性作用?
一般毒性作用: 也称基础毒性作用,指外源性化学物在一定的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MTD,LD0或MTC),或称为最
一大类非致是死以剂死量亡(为MN终LD)点。,以检测受试物急性毒 急性毒性性下上限限参指数标,为以目非致的死的性试急验性,毒这作用类为试终验点主:要是

第五章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pt课件

第五章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pt课件


优先考虑白色家兔。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经口急

性毒性试验则优先考虑大鼠。
2020/8/4
精品课件
13

二、急性毒性试验


物 ⒉试验动物的年龄和体重:
的 一
–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动物进行试验,而且须

是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例如:大鼠180~

240g、小鼠18~25g、家兔2~2.5kg、豚鼠

精品课件
28

二、急性毒性试验

毒 (七)毒理学试验的统计学
物 的 一
毒理学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要求 随机、重复、对照原则
般 毒 性 作
对常规毒理学试验资料的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一般用t检验 记数资料:卡方检验

2020/8/4
精品课件
29

二、急性毒性试验

毒 (八)实验结果的判断
物 的 1 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无显著性
毒 试验、致畸试验
性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3~6个月喂养试
作 用
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蓄积毒性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6个月至终生试
验)、 致癌试验
2020/8/4
精品课件
7
食 §2食品毒物的急性毒性


物 的
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一 般
二、急性毒性试验
毒 性
三、急性毒性评价

和毒效应表现与人的反应尽可能一致的试验

动物。

• ②动物易于获得

• ③品系纯化

• ④价格较低和易于饲养等条件。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课件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课件
素的毒性和危险性 • 体内试验(in vivo test)--在实验动物模型
(model)上进行 • 体外试验(in vitro test)--在微生物、人工
培养的细胞或组织或器官上进行 • 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1概述
• 发展趋势: • 动物用量少、动物痛苦小、开发体外替代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二)试验动物的饲养环境
• 恒定的温度:22±3℃ • 湿度:30~70% • 照度:昼夜各半 • 饲料合格、饮水合格、垫料合格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三)染毒途径的选择:
模拟人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实际接触受 试物的途径和方式;有利于不同化学物之 间急性毒性大小的比较;受试物的性质和 用途;各种受试物毒性评价程序的要求等。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 ⒉试验动物的年龄和体重:
• 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动物进行试验,而且须是未曾交 配和受孕的动物。例如:大鼠180~240g、小鼠18~ 25g、家兔2~2.5kg、豚鼠200~250g、狗10~15kg。 同一批试验动物体重变异范围不应超过该批动物平均 体重的20%。
• 5.禁食:
• 经消化道染毒时,要求试验前对动物禁食 • 大鼠、大型动物——隔夜禁食; • 小鼠--禁食4h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 染毒后继续禁食2~4h,但在禁食时要保障饮水。
• 6.实验动物的预检:
• 选择健康动物 • 1~2周的检疫期 • 动物购来后适应饲料和环境3 d~5 d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 3.试验动物的性别:

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TI=LD50/ED50
急性毒性的参数
✓ 急性毒作用带:Zac=LD50/Limac
• 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为:
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 Zac=LD50/Limac
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 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式中:Xm——最高剂量对数
i——组距,或公比的对数值
∑p——各组死亡率的总和
LD50标准误差SlgLD50 SlgLD50=i × √∑pq/n
式中:p—各实验组死亡率;q—各实验组存活率
i—组距 n—试验动物组数
LD5095% 可信限= lg-1(lgLD50±1.96 × SlgLD50)
: 例题 小鼠腹腔注射敌百虫的急毒及LD50计算,n=5
• ②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的情况,了解急性毒 作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提供化学毒物 的急性中毒资料、初步评价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急性毒性的参数
✓ 半数致死剂量(LD50):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死 亡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急性毒性的参数 ✓ 剂量-反应曲线
✓ ED,TD
急性毒性的参数
组,以4为公比,或0.6组距向上、下个推两个剂量组。
组别 1 2 3 4 5
剂量 2.5 10.0 40.0 160.0 640.0
对数值 1.6021-0.6*2 1.6021-0.6 1.6021 1.6021+0.6 1.6021+0.6*2
LD50计算
lgLD50=Xm-i(∑p-0.5)
⑤实验动物的预检
✓ 给药前检疫观察:
实验动物选择

8 食品中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1)

8 食品中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1)
2017/6/16 14


利用剂量对数与死亡率呈S型曲线而设计的方 法 该法计算简便,准确率高,较为常用 要求:每组动物数相同、至少5个实验组、各 剂量组组距呈等比级数、死亡率呈正态分布; 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 P n )应为 0% ,最大 剂量组的死亡率( P m )应为 100% ;必须 保证最低剂量组死亡率<20%、最高剂量组死 亡率>80%。
2017/6/16
30
染毒方法
染毒途径 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注射 工业毒物:经呼吸道、皮肤 农用化学物:经口、皮肤、呼吸道
药品:经口、注射、皮肤
食品:经口(GB15193.3)
环境污染物:经口、呼吸道、皮肤
2017/6/16
31
染毒方法
染毒途径影响受试物急性毒性 不同途径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静脉注射>呼吸道>肌肉注射>
2017/6/16
8
急性毒性的参数 半数致死剂量:LD50
2017/6/16
9
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 大鼠经口 LD50(mg/kg) 6级,极毒 5级,剧毒 <1 1~50 大约相当体重70kg人的 致死剂量 mg/kg 稍尝 500~4000
4级,中等毒
3级,低毒 2级,实际无毒
2017/6/16
5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机体一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 后在短期内(最长14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
及死亡效应 对于吸入染毒,一般不超过8h,我国规定2h
2017/6/16
6
急性毒性的概念

食品毒理学·食品中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pt课件

食品毒理学·食品中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pt课件

三、染毒方法
4、经注射途径染毒 对注射药品或需作比较毒性 观察的药品迚行急性毒性试 验时,须作经注射途径染毒。 注射途径可分为静脉注射或 滴注、腹腔注射、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皮内注射、椎管 内注射等。
第二节
蓄积作用
一、蓄积作用的概念
二、蓄积作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蓄积作用
一、蓄积作用的基本概念
三、染毒方法
1、经口(胃肠道)染毒
灌胃 喂饲 吞咽胶囊
三、染毒方法
2、经呼吸道染毒 研究生产条件下以气体、蒸气、 粉尘、烟、雾等形式存在于车 间空气中的工业毒物,评价环
境空气污染物,以吸入为给药
途径的药物,常常采用经呼吸 道染毒的途径。
三、染毒方法
3、经皮肤染毒 经皮肤染毒的方式:先使用化学法 脱毛(常用脱毛剂为硫化钡加滑石 粉1:4或硫化钠加淀粉1:4)或机 械法脱毛(剪剃去毛),将动物脊 柱两侧背毛脱去,去毛面积常为体 表面积的10%。 局部涂敷受试物并以玻璃纸覆盖固 定一定时间接触染毒。
若待测化学物缺乏相应毒性资料,可参考其他途 径染毒资料;若资料全无,可以1mg/kg为最低 剂量组(lg1=0)。 若经预实验表明,待测化学物致死剂量范围较窄, 表5-5的剂量组间距可缩小至1.6倍,即 lg1.6=0.2,则剂量范围缩小为15.9~100.5mg/kg。 当预实验表明化学物毒性很大或很小时,最低组 剂量可下调或上调,再依以上原则分组进行再 次预实验。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
3. 急性毒作用带 指毒性上限(以LD50表示)与毒性下限(急性阈值) 的比值,即 Zac=LD50/Limac Zac的数值大小反映急性阈剂量距离LD50的宽窄。 该值越大,毒作用带越宽,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的危 险性越小。 因阈值很难求出,采用累积死亡率的15.9%和84.1% 来计算,即LD84/LD16代替之。

第五章 食品中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第五章 食品中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i=(lgLD90-lgLD10)/(n-1) ➢i=(lgLD100-lgLD0)/(n-1)
i 为组矩 n 剂量组数
➢求得i值后,以低剂量组的对数剂量加上一 个i值,即是高一个剂量组的对数剂量。其 反对数即得出相应的剂量值。
剂量选择
➢化学毒物预试验中>5g/kg.bw时,未发现死 亡,表示低毒或毒性不大,则一般不需要 求出LD50
染毒方法
➢经呼吸道染毒
➢以气体、蒸气、粉尘、雾等形式存在于车 间空气中的工业毒物以及以吸入为给药途 径的药物的染毒方式。
➢气管内注入和吸入
静式吸入 动式吸入
染毒方法
➢经皮吸收
➢脱毛—局部涂敷受试物—玻璃纸覆盖固定 一定时间接触染毒—观察
➢浸尾法:将动物固定,鼠尾浸入受试物中 持续一段时间,观察。
蓄积系数-剂量递增法
➢ 0.1LD50开始,4天为一期递增1.5倍。在试验期间,当 化学毒物引起动物累积死亡一半时即可终止试验,计 算K值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在试验第2l天也可结束 试验,因为这之前如果动物没有死亡或死亡数不足一 半 方法,时说要明注其意累染积毒剂量期已间达定5期.2(6每L4D天50,一即次K)给>动5。物使称用重本, 按实测体重,调整化学毒物的染毒绝对量。
生物半减期法
• 化学毒物在体内蓄积的速度和量与机体单 位时间内吸收该物质的速度以及清除速度 有关。即使化学毒物以相等的时间间距恒 速地吸收入血液,该物质在一定剂量范围 内在机体的蓄积量也不呈直线无限地增加, 而是呈曲线形上升并有一定的极限。这是 因为化学物质吸收进入机体的同时体内也 发生着代谢转化及清除的过程。当化学毒 物的吸收过程与代谢转化—清除的过程达到 平衡时,其蓄积量基本上不再增加。
➢恒定的温度:22±3℃ ➢湿度:30~70% ➢照度:昼夜各半 ➢饲料合格、饮水合格、垫料合格

第五章-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pt

第五章-食品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pt

作 用
④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ko
食 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毒 急性毒性试验常用的毒性参数:
物 的 一 般 毒
LD50/LC50
ATE或ED50
LD100/LC100
MLD(LD01)或MLC(LC01)
MTD(LD0)或MTC(LC0)


急性毒性LOAEL
用 急性毒性NOAEL
ko
食品毒理学教学课件
生物工程教研室 2009.8
ko
第五章 食品毒物的一般毒 性作用
生物工程教研室 2009.8











§1概述 和慢性毒性
ko

§1概述

毒 一、一般毒性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物 食品毒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科学
的 最终目标:证明食品中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
一 素的毒性和危险性
般 体内试验(in vivo test)--在实验动物模型
毒 (model)上进行
性 作 用
体外试验(in vitro test)--在微生物、人 工培养的细胞或组织或器官上进行
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
ko

§1概述
品 毒 物

湿度:30~70%

照度:昼夜各半

饲料合格、饮水合格、垫料合格

ko

二、急性毒性试验

毒 (三)染毒途径的选择:
物 的 一 般 毒
模拟人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实际接触受
试物的途径和方式;有利于不同化学物 之间急性毒性大小的比较;受试物的性 质和用途;各种受试物毒性评价程序的 要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Pm-Pn
校正值: logLD50=Xm-d((∑P-
)
4
式中:Pm,为最高剂量组死亡率 Pn,为最低剂量组死亡率
例: 小鼠腹腔注射测定敌百虫LD50
经预试验,已确定了死亡率在0%-100%剂量范围
为300-600mg/kg
1. 求公比:
5-1
r=
600/300 ≈ 1.2
2. 确定正式试验各组剂量:
组别
剂量(mg/kg)
1
a=300
2
ar=300x1.2=360
3
ar2=300x1.22=432
4
ar3=300x1.23=518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r4=300x1.24=622
3. 正式试验操作表
组别 剂量(mg/kg) n 死亡数 p q
1 300
10 0 0 1.0
2 360
10 2 0.2 0.8
3 432
(二)目的 1. 测定受试物的LD50值。 2. 阐明受试物急性毒性的特征及DRR。 3. 研究受试物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及动力学规律
(三) 试验动物选择和染毒方法 1. 试验动物选择: 以哺乳动物为主,研究环境毒物时也可选用昆虫及 水生生物。 常用动物:大白鼠,小白鼠,家兔等。 对试验动物要求: ①性别:♀♂各半,同时进行。 ②体重:小鼠18-25g,大鼠180-240g, 兔2-2.5kg
一般说来,结构近似的毒物,毒性也比较近似; 有些具有特殊结构的毒物,往往具有特殊毒性
预试验设计: 组距可以拉大一些,起初可以用4
倍公比,即, r = 4, 组距 I = log4=o.6
举例:某化合物预期LD50=40mg/kg, 以此为中间剂量,以r=4 or i=0.6
向上、向下各推2个剂量组,如下表:
等浓度不等体积: C0,Vx, Vx随D增大而增大。 灌胃法的优缺点: 优点:剂量准确。
缺点:工作量大,操作要求谨慎。
b. 饲喂 将受试物拌入饲料或饮水中,让试验动物自由摄入。 优点:简单易行,符合人类接触的实际情况。 缺点:有异味,动物拒食,使摄入量达不到设计剂量。
易挥发物,易挥发损失,摄入量就不够准确。
2. 染毒方法
原则: 尽量使受试动物与人对受试物的实际接触途 径相一致。食品毒理学一般选用经口途径。
经口染毒:
a. 灌胃: 将受试物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一次导入胃内。
小鼠: 0.2-1.0ml/只/次; 或0.1-0.5ml/10g.bw. 大鼠: 不超过5ml/只/次;或0.5-1.0ml/100g.bw. 家兔: 不超过10ml/2kg.bw./次. 狗: 不超过50ml/10kg.bw./次. 溶液配制: 等体积不等浓度:V0, Cx, Cx随D增大而增大。
第五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 用及评价
第一节 急性毒性实验概述
急性毒性试验是毒理学研究中最基础的工 作,是我们了解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 急性毒性的根本依据。1927年Trevan引入了 半数致死量(LD50)的概念来评价急性毒性, 此后,该指标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急性 毒性的主要指标。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资料 对于安全性评价及化学物管理方面非常重 要。对急性毒性试验程序国际上和我国已 有一些法规。
组别 1 2 3 4 5
剂量(mg/kg) 对数值
2.5
1.6021-0.6×2
10.0
1.6021-0.6
40.0
1.6021
160.0
1.6021+0.6
640.0
1.6021+0.6×2
预试验的目的是, 找出受试物对实验动物以某种接触 途径的10%-90%的致死剂量范围。 再以下式求出正式试验的组距。
c. 吞咽胶囊 将受试物装入胶囊内,强行放于动物舌后咽 部,迫使其咽下。 优点:剂量准确,尤其是适用于易挥发、 易水解及有异味的受试物。 缺点:动物有咬伤人的危险。
(四)观察指标 1. 每天观察中毒出现的症状和时间。 2. 死亡数及时间。 3. 剖检、生化及病理学检查。
(五)试验程序 1. 剂量设计 预试验: 先查询资料,对毒力作出估计,设计预试验方案。
logLD90-logLD10 i=
n-1 或
logLD100-logLD0 i=
n-1 n:为组数
或计算出正式试验公比:
logb-loga
r = log-1(
)
n-1
n-1 b 或:r =
a
式中:b:为最高组剂量
a:为最低组剂量
r确定之后, 则正式分组如下(一般分5-7组): 每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a
ar
ar2
ar3 ar4
关于预试验,在无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可用更简便的方法 1. 3X3法: 每次9只动物,3×3分组,r可为10 如: 10, 100, 1000mg/kg 2. 序贯法(上下法): 预先等比设计一系列剂量,试验动 物一只一只序贯进行.
2. LD50测定 A. 改良寇氏法(karber) a. 试验要求:
① 各组动物随机分组,组内动物数相同。 ② 组间剂量要求按等比级数设计。 ③ 受试动物反应率要求符合正态分布。 ④ 最低剂量组死亡率<20%,最大剂量组死亡率
>80%(最好要有0%及100%反应组)。
试验结果校正:
一般要求试验结果最好有反应率为0%及100%组
如果所得结果为,最高剂量组死亡率在80-100%之间, 最低剂量组死亡率在20-0%之间,也符合要求,但不 理想,可作如下校正:
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内容
行为 外观改变 大身体形态变化 死亡效应 LD50
第二节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方法
(一) 概念
一次或24h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动物所产生的毒性 反应。
观察时间:一般为7d,观察范围一般为 7-28d。 观察内容:毒性反应,中毒量,致死量 等。 主要指标:LD50 给毒途径:一般为经口或注射。
10 5 0.5 0.5
4 518
10 7 0.7 0.3
5 622
10 10 1.0 0
4. 计算: Xm=log622=2.7933 i=log1.2=0.0792 ∑P=2.4 代入公式: logLD50 = 2.7933-0.0792(2.4-0.5) = 2.6433 LD50 = log-12.6433 = 439.87mg/kg SlogLD50= 0.0197 LD50 95%可信限 = log-1(2.6433±1.96x0.0197) = 402.44~480.73m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