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关系理论解读

合集下载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东亚经济一体化是指东亚地区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过程,包括经济合作、贸易自由化、产业链协作等方面。

而中日经济关系作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意义。

中日经济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那是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

自那时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不断扩大,经贸合作日益深入。

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一,而日本也是中国在投资、技术合作等方面的重要来源。

中日经济关系在贸易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双方在能源、电子产品、汽车等领域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两国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也日益密切。

两国还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以加强双边贸易合作,降低贸易壁垒。

中日经济关系在投资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不断增加。

中国成为日本企业扩大国际业务的重要目的地和投资热点。

日本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大量生产基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日经济关系还在人员交流、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旅游交流等不断增加,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搭建了桥梁。

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合作也进一步加强,增强了两国在创新方面的竞争力。

中日经济关系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对两国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伤痛仍然难以磨灭,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贸易摩擦和政治因素也对中日经济关系构成一定的困扰。

两国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贸易和经济摩擦的发生,而政治上的争议也会对两国之间的商业合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日两国需要共同努力,增加政治互信,加强经济合作,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国际关系理论概述

国际关系理论概述

《国际关系理论概述》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研究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试图解释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互动以及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演变。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不同的理论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核心。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这种利益主要是指国家的安全和权力。

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汉斯·摩根索、肯尼思·华尔兹等。

摩根索提出了“权力政治”的概念,他认为国家的利益在于追求权力,而权力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华尔兹则提出了“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他认为国际体系的结构决定了国家的行为,而国际体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国家的实力分布所决定的。

现实主义理论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战争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当这种冲突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时,战争就会爆发。

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自由主义强调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依存,认为国家的利益不仅仅是安全和权力,还包括经济发展、人权保护等方面。

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伍德罗·威尔逊、罗伯特·基欧汉等。

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计划”,主张建立一个以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基欧汉则提出了“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他认为国际制度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国际体系的稳定性。

自由主义理论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和一体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自由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高,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因此国家有动力进行合作。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建构主义强调国家的身份和利益是由国际体系中的观念和文化所建构的,而不是先天给定的。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各国间合作的重要手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欧盟的建立。

而在东亚地区,中国作为其中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意义尤为重要。

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将为区域发展带来巨大改变。

一、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意义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也是东亚地区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

在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因此,促进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地区内经济的协调发展,消除贸易壁垒和障碍。

当前,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推进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应对经济下滑的有效措施之一。

将区域内资源和市场结合起来,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和贸易流通效率,推动地区内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中国与东亚各国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还可以促进区域内安全和稳定。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区域内国家的利益日益交织和融合,需要各国间加强合作、协调政策,打造共赢发展的局面。

二、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现状1.自由贸易区中国在东亚地区的自贸区建设已经初步展开。

首先是中国与东盟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其2010年正式建立,并计划深化该贸易区的建设。

此外,中国还和韩国、新加坡分别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现有的自贸区建设从政策上实现了相对的兼容。

2.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RCEP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区域性十六个成员国。

RCEP为参与国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对中国的市场管理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提供了契机和绝佳的机遇。

RCEP的签署,将推动区域内的自由贸易进程,提高亚太地区内治理效率与次区域内贸易便利化,同时促进国家间政治互信和到中国的投资。

3. 中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 ) 成立时,中国提出了创建该银行的倡议,并与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50多个国家一起成为该行的创始成员。

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经济学基础分析

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经济学基础分析

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经济学基础分析第一章经济共同体的定义和意义经济共同体是指几个国家为促进其经济合作和增强其经济实力而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东亚各国也开始探讨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可能性。

实现东亚经济共同体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地区经济实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的变化和挑战。

第二章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特点和优势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不断提高。

东亚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区域。

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可以强化地区经济利益的共同体,并以此推动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此外,东亚经济共同体能够促进资源共享,提高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推动资本流动和货币贸易的自由化等。

第三章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东亚地区的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但是在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东亚各国在政治、文化、地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要想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并不容易。

其次,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占优势,为共同体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东亚地区还存在一些历史和国际争端,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第四章探讨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潜在影响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可能会对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产生潜在的影响。

首先,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有助于加强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其次,东亚经济共同体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可能会产生竞争的压力,但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合作空间。

最后,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可能会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第五章未来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计划。

未来,东亚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和沟通,并寻找更好的合作方式和途径,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

虽然未来的路途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东亚地区的各国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将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的未来变化和挑战。

应用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探讨

应用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探讨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探讨'联盟编辑。

\xa0\xa0\xa0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作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过渡和补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之后,建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近来也呼声高涨,但是东亚各国之间所特有的一些状况依然对一体化进程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一、东亚区域合作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影响因素首先分析一下外部因素:(1)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飞速发展,导致国际市场的竞争与风险加剧,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由于巨额游资充斥其间,如果某个国家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机构的水平不够高,就有可能使投机者有机可乘,从而给该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动荡。

而东亚地区大部分国家还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其金融制度、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会面临较大的风险,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前,东亚任何一国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迫切需要紧密合作来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

(2)作为上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浪潮过渡和补充的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合作浪潮汹涌澎湃,加上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大大激发了东亚国家加强区域合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它们对区域合作的信心。

当初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该地区形成了约3.6亿人口的大市场,内部贸易额达到2250亿美元,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0%。

而东亚地区如果能形成这样的自由贸易区,则会形成约19亿人口的更大市场,内部贸易额必定会大幅度上升,运行良好的话就有可能会取得超过NAFTA的成就,这极大地诱惑了东亚各国。

在外部因素驱动的同时,东亚各国自身对区域合作意识的加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东亚整体意识”在区域内达成了共识,寻求区域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很长一段时间,东亚被“割裂”为东南亚和东北亚,两者之间来往很少,个体意识较强,东南亚国家更多的是寻求内部合作。

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

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

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逐渐成为重要的议题。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东亚各国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探讨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区域贸易上,东亚国家之间实现了稳定的贸易增长,形成了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圈。

此外,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建立以及中国与各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议进一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

在投资领域,东亚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跨国直接投资(FDI),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该地区。

同时,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日益加深,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这种分工合作有助于提高整个区域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二、区域合作的意义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对各国和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济一体化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商机,促进地区内的经济发展。

其次,区域合作能够减少各国之间的经济摩擦和冲突,增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此外,经济一体化还可以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与互信,推动共同发展。

三、挑战与问题然而,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东亚国家之间存在着历史和领土争端,这些问题常常给区域合作带来阻碍和不确定性。

其次,东亚各国的政策差异和制度差异也限制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此外,东亚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均衡也是一个挑战。

一些国家和地区相对落后,缺乏竞争力,如何实现均衡发展是一个难题。

同时,东亚地区还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共同问题,如何协调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各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

各国应加强对话与交流,形成共识,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和透明的经济合作机制。

其次,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各国应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增强经济联系与合作。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东亚经济一体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这一过程中,中日经济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更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本文将就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做一探讨。

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一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是中国最大的投资源国之一。

双方的经济合作对于两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也愈发显得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中日两国的经济体量巨大,相互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而这也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从贸易方面来看,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一直都是庞大的。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而中国也是日本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之一。

两国之间的贸易一直都维持在一个很高的程度。

而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双方的贸易合作也愈发显得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中日两国的贸易也愈发地多样化和复杂化,双方的产品和服务交流也愈发紧密。

双方在农产品、工业品、技术产品等方面的贸易都有着广泛的领域和深度合作。

除了贸易合作外,中日两国在投资合作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而日本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也包括了大量的投资合作。

双方在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和金融等领域都进行了广泛的投资合作。

而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投资合作也都呈现出了日益活跃和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框架下,中日两国的投资合作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展现出了更多的互利共赢的特点。

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已经不再局限于双边层面,而是更多地融入到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中。

中日两国都是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双方都在积极推进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起,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速,中日两国成为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参与者。

在此背景下,两国经济关系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在贸易方面,中日两国已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2019年中日两国双边贸易额为312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0.1%。

其中,日本对华出口额为1438亿美元,中国对日出口额为1685亿美元。

中日两国的贸易结构相互依存,中国主要向日本出口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而日本则向中国出口汽车、机械设备、化学品等。

此外,中日两国也在加强双边投资合作,日本在中国的累计直接投资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

在金融方面,中日两国的金融界也在积极拓展合作。

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银行等机构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促进了两国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此外,中国和日本也在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

除此之外,中日两国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也在不断推进。

中日两国在非洲、中亚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两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然而,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政治因素对经济关系的影响。

由于历史问题和政治争议等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着消极的互信和情绪上的隔阂,这也阻碍了两国之间经济合作的深化。

此外,日本政府曾经实施的一些经济措施也曾引发了中国的不满和反对,例如购买钓鱼岛等争议岛屿以及对华出口的高技术产品等。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经济关系已呈现出密切、互利互惠的发展态势。

双方在贸易、投资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和互动,但政治因素和历史问题等隔阂仍需要进一步解决,才能使双方的经济合作达到更高水平。

同时,双方也在加强文化和人文交流,以提高两国之间的互信和理解,为经济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体制变革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体制变革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体制变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格局的变化,东亚地区的国家开始加快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寻求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体制变革也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体制变革的关系和前景。

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家,占据着世界经济的重要位置。

近年来,东亚地区国家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如东盟、中日韩、东盟+3等平台,为加强经济联系和协作提供了机会。

同时,还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合作机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未来,东亚经济一体化有望继续发展,趋势如下:1. 自由贸易区的拓展自由贸易区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韩国、日本、东盟等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未来,随着亚太自贸区、全球自由贸易区等倡议的不断推进,自由贸易区的拓展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一体化。

2. 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链深度融合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东亚地区各国家的产业链将进一步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实现更深入的融合和共赢。

3. 区域内转移投资的加速随着东亚地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紧密化,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区域内转移投资的加速将成为未来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三、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体制变革的关系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加快,需要伴随着体制变革的推进。

首先,必须深化国际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动区域一体化。

其次,必须建立更加开放的市场和竞争机制,激发各国经济的活力和创新力。

另外,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

最后,还需要加强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有力地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前景与挑战未来,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前景是广阔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破除保护主义、推动自由贸易的进程。

东亚共同体

东亚共同体

走向东亚共同体王耀(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也迅速发展。

二战以后,全球成立了一百多个一体化组织,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它们的一体化过程被称为经典的一体化路径,被世界上其它很多地区模仿和借鉴。

但其在东亚的实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本文都一一进行详细的解释。

本文还介绍了现存于东亚的一体化新突破—FTA网结构和次区域经济合作,详细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在新路径下中国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全球化,区域一体化,FTA,次区域经济合作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一)关税同盟理论雅各布·维纳认为关税同盟的建立,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关税同盟理论的核心在于揭示关税同盟对成员国和非成员国所带来的不同的经济效应。

关税同盟理论是一体化理论研究最核心的内容(二)自由贸易区理论英国学者罗布森(Robson)(1984)在关税同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自由贸易区理论。

自由贸易区有以下显著特征:在该区域内成员国相互之间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实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

(三)共同市场理论由西托夫斯基和德纽提出,共同市场的目标是消除保护主义的障碍,把被保护主义分割的每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统一成为一个大市场,通过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实现专业化、批量化生产等方面的利益。

(四)最优货币区理论以蒙代尔的要素流动论和麦金龙的经济开放论最具代表性,要素流动论以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作为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经济开放论以经济的开放度作为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二、东亚一体化的动因1.开发本地的地区优势由于取消内部关税和其他限制,区内交易成本降低,从而使区内贸易增长。

2.外部竞争压力大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一体化进程发展迅猛,对所有东亚国家构成了巨大的现实压力,而且区域内外差别待遇。

3.地缘经济与政治对外形成比较协调一致的声音,在国际事务中努力争取本地区的利益。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探讨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探讨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探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作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过渡和补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之后,建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近来也呼声高涨,但是东亚各国之间所特有的一些状况依然对一体化进程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一、东亚区域合作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影响因素首先分析一下外部因素:(1)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飞速发展,导致国际市场的竞争与风险加剧,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由于巨额游资充斥其间,如果某个国家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不够高,就有可能使投机者有机可乘,从而给该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动荡。

而东亚地区大部分国家还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其金融制度、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会面临较大的风险,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前,东亚任何一国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迫切需要紧密合作来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

(2)作为上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浪潮过渡和补充的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合作浪潮汹涌澎湃,加上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大大激发了东亚国家加强区域合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它们对区域合作的信心。

当初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该地区形成了约3.6亿人口的大市场,内部贸易额达到2250亿美元,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0%。

而东亚地区如果能形成这样的自由贸易区,则会形成约19亿人口的更大市场,内部贸易额必定会大幅度上升,运行良好的话就有可能会取得超过NAFTA的成就,这极大地诱惑了东亚各国。

在外部因素驱动的同时,东亚各国自身对区域合作意识的加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东亚整体意识”在区域内达成了共识,寻求区域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很长一段时间,东亚被“割裂”为东南亚和东北亚,两者之间来往很少,个体意识较强,东南亚国家更多的是寻求内部合作。

从1967年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到1992年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到如今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得有声有色,其内部贸易确实做得不错,但其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却十分有限,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发现东北亚国家也被波及,这让它们了解到东亚各国的经济依存度其实是较高的,加上中国在危机期间毫不犹豫地向东南亚受灾国伸出援手以及所表现出的一种负责任的大国姿态,让东盟国家转变了地域观念,将自身置于东亚整体区域之内,转而谋求区域合作机制以提高整体竞争力,这种主观意识的转变奠定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

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

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的洲,同时也是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亚洲的国家之间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联系趋于密切。

在这个背景下,东亚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并探讨其意义和未来展望。

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东亚地区国家在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其核心是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十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自由化。

下面分别从两方面来分析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

1. 区域贸易合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区域贸易合作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

在东亚地区,各国之间进行的贸易合作日益频繁。

其中,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署,成为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一大亮点。

该协定于2002年11月1日生效,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进入全面合作阶段。

按照协定的要求,到2025年,双方之间的贸易额将达到6500亿美元。

此外,经济发达的日本与东盟国家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日本是东亚地区唯一与东盟签订过FTAs的国家,而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FTA也已经生效,这些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地区的贸易合作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2. 投资合作除了贸易合作之外,投资合作也是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中国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去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已超过1250亿美元,同时也与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不断加强。

而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在东亚地区大肆投资,尤其是在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这些投资合作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意义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不仅为地区内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对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浅谈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意义

浅谈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意义

浅谈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对世界格局的意义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特别是今年以来,各成员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困难,全面完成市场准入谈判,最终在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期间如期签署协定,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

RCEP要求15个成员国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

有韩国媒体预测,RCEP生效后,韩国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有望从目前的40%降为零。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RCEP签署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继加入世贸组织后又一重大开放成果,对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产生深远影响,对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发挥重要积极作用。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1、RCEP成员国都是我重要经贸合作伙伴2019年,我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总额约占我外贸总额的1/3,来自其他成员国的投资额占我外资总额10%以上。

RCEP所形成的区域大市场,将进一步激发各领域合作潜力,做大区域经贸蛋糕,让各国企业更好分享大市场发展机遇。

扩大市场准入、便利化措施等将带来区域国家更多特色商品、优质服务、先进技术,更好满足企业生产进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2.中国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RCEP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非常关键的机制性合作平台,在此框架下,中国可更高效配置资源和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有助于我国通过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布局,不断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接轨,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3.推动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尽快生效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当代东亚国际关系的战略构想

当代东亚国际关系的战略构想

当代东亚国际关系的战略构想第一章:前言在当代世界,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和紧张。

促进和平、稳定和繁荣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东亚地区呈现出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构思东亚国际关系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当代东亚国际关系的战略构想:经济合作、军事安全、政治和文化合作等方面。

第二章:经济合作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东亚地区正在经历着世界上最迅速的经济增长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东亚繁荣的未来离不开各国之间的合作。

在经济领域中,东盟和东亚峰会等机制已成为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和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组织。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促进东亚的经济合作和增长。

同时,其他国家也应该积极参与这个倡议,共同推动东亚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第三章:军事安全在当代世界,军事安全是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东亚地区,各国的军事行动对地区和平与稳定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东亚国际关系的战略构想需要更多地考虑军事安全因素。

推动东亚地区的军事合作和建设将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步骤。

同时,东亚国家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一种互信和协作的军事合作机制,以应对地区内外的安全挑战。

第四章:政治合作东亚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是实现地区和平和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政治合作可以加强地区内部的合作与协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维护国际和地区间的稳定和平衡。

针对当前的政治局势,东亚国家应该加强沟通和协商,寻求更多的共同点与利益。

通过加强外交领域的协作和交流,东亚国家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和协力,为地区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章:文化合作文化合作是东亚国际关系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各国应该在关键领域进行合作,特别是在文化、科技和知识产权等领域中。

在这种情况下,东亚国家应该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在教育和科技领域。

推进文化合作可以进一步加强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区域和平与繁荣。

第六章:总结东亚国际关系的战略构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东盟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东盟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第四节、东盟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东盟的经济和贸易状况,要求其走向和实行东亚经济一体化。

东盟的国际关系,使东盟能够走向和实行东亚经济一体化,并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最积极最有力的促进力量。

东盟的经济规模有限,实力单薄。

1996年,东盟10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300亿美元,仅占世界的2.65%,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22.6%,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29.2%相比较,差距悬殊。

东盟如此单薄的经济实力,使其不能进入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强手之列,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难以有效保护其各成员国的利益。

东盟内部贸易比重低,相互经贸联系不强。

东盟成立至今已有30多年,历时不短。

但由于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制约,东盟内部贸易比重现仅为20%左右。

相当于欧盟内贸比重的1/3,不足历时四、五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内贸比重的1/2。

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外资和技术,但东盟所需外资和技术的绝大部分来自东盟以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

东盟各成员国相互间的融资所占比重是极小的。

东盟如此薄弱的内部经济和贸易联系,使其难以实践有力地维护和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宗旨。

由于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东盟要在自身的范围内消除其经济规模不大,内部相互贸易比重低的缺憾是极其困难的,甚至简直是不可能的。

至少在数十年的时间内会是如此。

而东盟通过与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地区组建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即可轻而易举的消除东盟的上述缺憾。

如果由东盟10国与东亚的其他国家、地区,如日本、中国、韩国、香港、台湾等成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其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超过欧盟,内部相互贸易额所占比重可以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1/3左右的贸易市场在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和地区,东盟所需外资的80%左右来自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和地区。

一目了然,东盟要消除其经济规模小,内贸比重低的缺憾,稳定和扩大其外贸市场,保证其所需大量外资来源的稳定,都需要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不成功或成效甚微的。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的中日经济关系【摘要】中国和日本都是东亚的大国之一,两国的经济总量加起来可以占到整个东亚经济总量的80%左右。

可以说两国的关系将会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实现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两国关系的角度出发,首先对二者的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关系的好坏对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两国关系更加融洽的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文章的撰写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和思考,找到更加合适的发展之路。

一、中日关系现状(一)两国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在讨论中日两国的关系时,经济贸易关系是处于中心的位置的。

基于两国的国情以及发展方式等因素综合来看,可以说两国的经济存在极大的互补性,已经发展到了依存度非常高的一对经济体。

自1993年以来,日本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更是在2002年的时候贸易总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2006年的时候该数值已经翻倍,一系列的数据都说明了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仍然处于进一步深化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二者经济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难免会产生一些经济贸易方面的摩擦。

比如日本不断的提高着对于鳗鱼进口的检验标准,以及后续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发布,都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相关产品针对日本的出口竞争力,而这只是众多贸易摩擦中的一个普通例子;另外,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开始持续性的对中国大陆地区进行直接性的资本投入,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日本是我国主要的外商投资来源地,但是目前这种投资正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日本企业跟随日本政府的号召,更多的将建厂的投资地选取在印度、印尼以及越南等地区,这些都影响着二者经济关系的发展。

(二)政治方面的冷淡从理论上来说,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一直处于合作的状态,这样也势必会促进政治上的合作。

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中国一直在尽力的谋求二者政治关系上的缓和,但是日本方面却依然态度非常冷淡。

尤其在近几年来,日本一些个别的政客更是在台湾问题以及主权方面上对中国政府进行挑衅,更是对“中国威胁论”进行高调的渲染,使得中日政府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加紧张。

国际关系知识点概括

国际关系知识点概括

国际关系知识点概括国际关系是研究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是理解世界格局和国际事务的基础。

本文将概括介绍国际关系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国际关系的概念和历史、主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大国关系和地区合作等内容。

一. 国际关系的概念和历史1. 国际关系的定义与发展: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它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稳定。

国际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但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与国家体系和国际法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 国际关系理论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主流理论,它强调国际政治竞争和国家间的利益冲突。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动者,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力量和国家利益的竞争。

2.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合作和国际组织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者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实现共同利益,减少战争和冲突。

3. 构造主义:构造主义强调社会建构和观念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构造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和其他行为者之间共同创造的,观念和认同是影响国际行为的关键因素。

三. 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1. 联合国:联合国是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成立于1945年。

它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合作、促进人权和国际法的实施。

2.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负责管理国际贸易规则的组织,旨在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减少贸易壁垒。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协调全球金融体系和促进国际金融合作的机构。

四. 大国关系和地区合作1.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美国和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两国在经济、安全和文化等领域有广泛的合作和竞争。

2.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旨在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和平与繁荣。

3. 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的主要经济合作机构,致力于促进区域贸易和经济一体化。

五. 国际冲突与解决1. 战争与冲突:战争和冲突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全球化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全球化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全球化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全球化是指在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的一个趋势,它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流动、传播等联系更加紧密。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逐渐加速。

本文旨在探讨东亚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并从历史、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

历史背景东亚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互相独立的国家和政治实体,互不干扰和交流。

但是,随着区域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逐渐扩大,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二十世纪初已经开始。

20世纪的战乱和冷战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在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的国家逐渐探索着推进区域经贸合作的方式和途径。

1997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东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得到进一步加深。

此后,东亚各国逐渐开始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并通过国际组织、双边协议、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地缘政治因素地缘政治因素对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地区的国家主要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朝鲜、南朝鲜、蒙古和台湾。

其中,中国作为亚洲大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人口,一直是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力量。

与此同时,日本作为一等发达国家,在地区经济一体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中日之间的政治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加剧了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制约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此外,韩朝关系、台海问题、中国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分歧等也对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产生了阻碍作用。

国际关系因素国际关系因素对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与外部市场和投资合作的联系密不可分。

多边贸易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等都是促进区域经济交往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美国政府奉行的“美国优先”理念对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美国政府对于TPP的退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使得该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受到一定制约。

同时,东亚地区的国家间也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经济合作关系,来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国战略取向
中国对外经济联系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中国尤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最为密切。中国很早就认识到,只有整个东亚地区形成紧密的一体化关系,东亚各国才能发展更快,中国经济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依托。因此,中国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历来持积极态度。中国曾支持马来西亚提议的东亚经济核心论坛;中国曾积极参与APEC合作;中国倡导东亚经济合作,先后提出了数十项建议,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中国与东盟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议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直接推动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纷纷与东盟商谈自由贸易协定,从而推动了东亚和泛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自从10+3框架诞生以来,中国支持将东亚共同体作为10+3合作的长远目标,赞成东盟召开东亚峰会,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方针;恪守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尊重别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加强东亚国家之间的了解和互信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3.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合作并存
所有东亚国家参与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都是采用制度化合作。制度化合作是将所有合作事项与经济一体化步骤由国际协定方式确定下来。而东亚大区域经济合作则坚持开放性、松散性、自愿性、非正式约束性的非制度化合作方式,这是东盟方式向东亚的延伸。历来,东盟的合作方式追求协商、共识、灵活、非等级和珍惜主权,不干涉内政是东盟方式的核心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东亚经济一体化中主要国家与组织的战略取向解读
东盟、日本、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既是积极的倡导和参与者,又是影响深刻的成员;美国虽然不是亚洲国家,但在东亚经济、政治、安全领域有相当的影响,美国东亚战略也是其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分析这些国家与组织的战略取向有助于我们理解东亚经济一体化现状特征的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当然,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除了面向东亚这一重点之外,还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获取能源和原材料的需要,以及与外交政策的配合等。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从区域着手制定战略,而东亚应该是中国由地区大国走向全球大国进而发挥全球责任的战略桥梁。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中国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是,奉行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以东亚经济一体化为契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多边外交,从区域合作着手走向世界,在推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地区和世界发挥更多的大国作用。
3.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日本战略取向
日本一向把亚太地区作为其对外拓展的战略重点。早在19世纪中后期,许多日本学者就先后提出亚细亚主义、东亚同盟等理论。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期间一些学者和政治家还提出进行环太平洋经济合作或东亚经济合作的设想。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对外经济联系和依赖程度有增无减。1989年日本作为首倡国之一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1995年APEC大阪会议上,日本作为会议东道国,不仅将经济技术合作作为主要议题,而且率先拿出100亿日元作为经济技术合作的启动基金;日本与东亚发展中国家态度一致地坚持松散性、自愿性、渐进性、开放性的APEC合作原则,这与美国力图坚持贸易自由化先行以及制度化、互惠性、全面性的合作原则形成鲜明的对照。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6)06007077
始于2001年的世贸组织旨在进一步消除产品和服务贸易壁垒的多哈谈判屡遭挫败,2006年6月谈判又一次破裂。而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2005年12月第十一届东盟首脑会议、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10+3)会议、第九次三个10+1(即东盟与中国,东盟与日本,东盟与韩国)会议、首次东亚首脑会议(即东亚峰会)胜利召开,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东亚经济一体化顿受世人瞩目。东亚经济一体化为何能获得现有的发展成果,其趋势如何,怎样以国际关系理论解读这一现象,是一个值得研讨的理论问题。
摘 要 本文在阐述东亚经济一体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同盟理论、国际制度理论、小国理论等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对一些主要国家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战略进行解读,并对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作了预测。作者指出,只有中、日、美三大国加强协调与合作,才能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东亚 经济一体化 主要国家战略 发展趋势
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认为,世界或一个地区完善的均势需要至少三个大国的参与,例如欧洲就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多极体系。但新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代表人物肯尼思N华尔兹却反对这一观点,他认为大国参与数量越少的体系越稳定,而参与者数量越多则不利于稳定。对于小国来说,单一霸权会减少弱小国家的自主性,常常使他们不得不采取跟随战略,这为外部势力干涉小国内政提供机会。而大国间的争斗才给小国带来有利的一面。大国之间的相互牵制才有利于小国生存与发展。
东盟对亚太地区大国分别在经济、安全、政治领域有极大的依赖。然而,东盟国家都有沦为殖民地的历史,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反对大国干涉与控制,在经济上既要依赖于大国,又不愿依附于某一大国。
东盟对中国存在着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搭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顺风车,另一方面由于历史问题、政治制度差异、领土争端、经济领域的竞争等因素,对中国仍然存在一定的疑虑。对东盟而言,中国已成为东南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一个有竞争但必不可少的伙伴。但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快,还存在领土争端,尤其是国际上反华势力竭力制造和渲染中国威胁论,挑拨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伴随中国经济崛起,如何应对中国日益上升的影响力仍然是东盟国家忧心的问题。
东亚大多数的双边和多边经济一体化都以经济合作为目标,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向更广阔领域拓展的现象。如10+3合作机制除了将财政、经济、农林、旅游和劳动等作为主要合作领域之外,还扩展到外交领域。
2003年东盟提出了到2020建成东盟共同体的目标(2005年12月12日又决定提前到2015年实现),该共同体不仅具有经济共同体的性质,而且还是安全、社会、文化共同体。作为安全共同体,是要通过合作来保障区域和平、打击恐怖活动和跨国犯罪,确保区域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根据2005年12月所发表的《吉隆坡宣言》,东亚峰会将着重就政治和安全问题加强战略对话与合作,促进东亚金融稳定和能源安全,推动环境保护、传染病预防及减灾等领域的合作。政治和安全是首先被提及的领域,这和东亚一系列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区以及10+3合作机制将经济合作放在首位有着明显区别。
就东盟来说,美国是其重要的战略伙伴,一度还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投资国和援助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对东南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东盟出于自身考虑还是欢迎美国介入东亚地区的,以维护地区稳定和繁荣,并借助美国的影响力制约其他大国在东亚的支配作用。然而,东盟国家对美国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东南亚,动辄用民主和人权问题干涉东盟国家内部事务非常不满。尤其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推行利己主义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援助为手段干涉东南亚国家内政,使东盟国家开始认识到加强本区域国家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对美国对东南亚的负责任态度表示怀疑。
1.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东盟战略取向
东盟在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直非常关注自身在区域的主导地位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APEC建立与发展起来后,东盟国家既积极参与APEC合作,又对APEC的迅速发展付以高度的谨慎。东盟担心APEC会过度迁就大国利益,而使东盟小国边缘化。在这种背景下,1992年东盟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试图通过自身更紧密的合作来提高地区影响力。同时,为了体现东盟在APEC的重要地位,防止被忽视,东盟提出了其参与APEC合作的前提条件是,APEC经济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必须每隔一年在东盟国家召开。随着APEC合作进程的加快,东盟也相应在1995年决定提前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某些东盟国家放慢了经济自由化步伐,甚至对原先已经做出的自由化承诺也要求延期执行。为此,新加坡、泰国开始转向与盟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为了保证东盟内部凝聚力,防止东盟分裂,2003年东盟提出建立东盟共同体目标,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加强内部合作,共同对外。 #p#分页标题#e#
针对经济现状和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东盟选择全方位外交最为有利。因此东盟试图在亚太大国(包括中国、日本、美国)中间寻求有利的平衡点,利用大国矛盾,相互制衡,从中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从长远看,东盟这一战略态势还将继续保持下去,甚至还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东盟的东亚经济一体化中战略是:加强内部凝聚力以防止被边缘化,促使大国相互竞争与牵制,以保持地区主导地位,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
1.多边合作与双边合作并行,小国主导,大国参与
东亚国家已经签约和实施的双边与多边经济一体化协定有:日本与新加坡(2002年)、新加坡与澳大利亚(2003年)、新加坡与美国(2004)、韩国与智利(2004年)、日本与墨西哥(2004)、新加坡与印度(2005年)、泰国与澳大利亚(2005)、泰国与新西兰(2005年)、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建成)、《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2005年7月1日起实施)。此外,还有大批由东亚国家组成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正处于谈判或磋商之中。尤其要提出的是,在双边自由贸易区大发展的同时,东亚大区域合作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这种大区域合作范围更大,囊括了东亚绝大多数国家,甚至还有来自其他区域的国家加入。1997年12月启动了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2005年12月召开了前文所述的首届东亚峰会(即东盟与中、日、韩,再加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称为10+3+3峰会,它是10+3合作机制的延伸);2006年底还将召开第二届东亚峰会(已确定俄罗斯加入该次东亚峰会,被称为10+3+3+1峰会)。
小国主导,大国参与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特色。在东亚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定都有围绕东盟或东盟成员国展开的特点。为了体现东盟在东亚峰会中的主导作用,明确了今后东亚峰会将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并担任主席,与东盟年度首脑会议同期举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