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汇编

合集下载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压力管道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输送液体或气体的管道系统。

由于输送的介质具有一定的压力,因此压力管道的设计要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进行,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以下是压力管道设计的一些技术规定:1.设计依据:压力管道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规定,如《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

2.材料选择:压力管道的主要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材料,如碳钢、不锈钢等。

材料的选择应按照设计要求和介质性质来确定。

3.管道尺寸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对管道的直径、壁厚等尺寸进行计算。

管道的尺寸计算应包括静力计算和动力计算两部分。

4.焊接技术:管道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方法,焊接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焊缝的质量应符合要求,以确保焊接接头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5.支承和支撑:管道应有足够的支撑和支撑,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

支承和支撑的设计应满足强度要求,并考虑到管道的热胀冷缩和振动等因素。

6.防腐措施:对于输送腐蚀介质的管道,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如涂层、阴极保护等,以减少管道的腐蚀损坏。

7.安全附件:在压力管道的设计中,应考虑安装安全附件,如补偿器、安全阀等,以确保管道在超压或其他异常情况下能够安全停机或泄压。

8.导热保护:对于高温介质的压力管道,应采取导热保护措施,以避免管道的过热和热应力的产生。

9.施工规范:压力管道的施工应根据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过程中应符合相关的验收标准,以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10.检验和试验:压力管道的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相应的检验和试验。

检验和试验的内容包括强度试验、泄漏试验等,以验证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压力管道的设计技术规定涵盖了材料选择、管道尺寸计算、焊接技术、支承和支撑、防腐措施、安全附件、导热保护、施工规范、检验和试验等方面。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一、概述
二、设计准则
1、管道设计应满足安全和可靠性的要求。

2、管道的结构不宜过于复杂,管道布置应尽量紧凑,减少直径变动以减少排气损失。

3、应注意材料的组合,确保材料的耐腐蚀、承压能力等特性。

4、需要考虑地域环境、气候条件、地下水位、重力作用等因素,以及管道所在地的特点,从而确定管道的正确位置和安装方法。

5、需要{{考虑高低压管道的变化及其变形,以确定管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6、需要考虑液体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以确定合理的管径和设计流速。

7、需要考虑流体损失系数,以确定正确的流量。

8、管道设计应考虑防火设施,使管道可以免受火灾的危害。

三、管道材料
1、管道所采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热、耐腐蚀性,以及适当的强度和刚性等性能。

2、管道材料的选择应考虑承压介质的物理性质,耐腐蚀性要求,温度、压力变化等因素。

3、管件材料应选择结构稳定,耐腐蚀耐磨性能优良。

压力管道规范最新标准大全

压力管道规范最新标准大全

压力管道规范最新标准大全压力管道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安全要求的提高,压力管道的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压力管道规范大全,涵盖了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和维护等方面的标准。

压力管道设计规范1. 设计压力管道时,必须遵守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B/T 20801《压力管道设计规范》等。

2. 根据管道输送介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条件,合理选择管道材质和壁厚。

3. 管道设计应考虑热膨胀、冷收缩、振动、地震等因素,确保管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压力管道材料规范1. 材料选择应符合GB/T 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等标准。

2. 根据介质的腐蚀性,选择合适的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等。

3. 材料的采购和验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保证材料质量。

压力管道制造规范1. 制造过程中应遵循GB/T 9711《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焊接钢管》等制造标准。

2. 焊接工艺应符合GB 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制造完成后,应进行无损检测,确保管道无缺陷。

压力管道安装规范1. 安装前应检查管道及附件的完整性和符合性。

2. 遵循GB 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安装。

3.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管道的支撑、固定和补偿,确保管道系统的稳定性。

压力管道检验与试验规范1. 管道安装完成后,应按照GB/T 50375《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进行压力试验。

2. 试验前应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包括试验压力、介质、时间等。

3. 试验过程中应有专业人员监控,确保试验安全。

压力管道维护与检修规范1. 定期对压力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遵循GB/T 50698《压力管道维护与检修技术规范》。

2. 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更换或修复。

3. 维护和检修记录应详细记录,以备日后查询。

总结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需要严格遵守各项规范和标准。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目录一、压力管道设计基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压力管道设计、安装、检验相关标准、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压力管道图样绘制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压力管道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压力管道设计基础数据采集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压力管道布置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压力管道材料选用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压力管道元件选用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压力管道支吊架设计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压力管道强度计算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压力管道应力分析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压力管道防腐、隔热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三、压力管道其他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压力管道设计基本规定总则1.1.1 本规定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制定。

1.1.2 本规定适用于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42MPa的工业金属压力管道及非金属衬里的工业金属压力管道的设计。

非压力管道的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1.1.3 本规定不适用于GB/《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1部分:总则第条规定的管道范围。

1.1.4 压力管道,是指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1.2.1 GA类(长输管道)长输(油气)管道是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划分为GA1级和GA2级。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最新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最新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最新最新版目录一、压力管道设计基本规定PGG13.1-2008 (4)二、压力管道设计、安装、检验相关标准、规范PGG13.2-2008 (6)三、压力管道图样绘制规定PGG13.3-2008 (9)四、压力管道设计文件编制规定PGG13.4-2008 (14)五、压力管道设计基础数据采集规定PGG13.5-2008 (21)六、压力管道布置规定PGG13.6-2008 (28)七、压力管道材料选用规定PGG13.7-2008 (40)八、压力管道元件选用规定PGG13.8-2008 (58)九、压力管道支吊架设计规定PGG13.9-2008 (72)十、压力管道强度计算规定PGG13.10-2008 (100)十一、压力管道应力分析规定PGG13.11-2008 (103)十二、压力管道防腐、隔热规定PGG13.12-2008 (108)十三、压力管道其他规定PGG13.13-2008 (118)一、压力管道设计基本规定PGG13.1-20081.1 总则1.1.1 本规定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制定。

1.1.2 本规定适用于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42MPa的工业金属压力管道及非金属衬里的工业金属压力管道的设计。

非压力管道的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1.1.3 本规定不适用于GB/T20801.1-2006《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1部分:总则第1.4条规定的管道范围。

1.1.4 压力管道,是指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1.2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1.2.1 GA类(长输管道)长输(油气)管道是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划分为GA1级和GA2级。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目录一、压力管道设计基本规定总则本规定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制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42MPa的工业金属压力管道及非金属衬里的工业金属压力管道的设计。

非压力管道的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不适用于GB/《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1部分:总则第条规定的管道范围。

压力管道,是指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GA类(长输管道)长输(油气)管道是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划分为GA1级和GA2级。

GA1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级:(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的长输管道。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并且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地、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200km的长输管道。

GA2级:GA1级以外的长输(油气)管道为GA2级。

GB类(公用管道)公用管道是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划分为GB1级和GB2级。

GB1级:城镇燃气管道。

GB2级:城镇热力管道。

GC类(工业管道)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划分为GC1级、GC2级、GC3级。

GC1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1)输送GB5044-85《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的管道。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2)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2)

.目录1 总则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布置2.3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2.4 材料选用2.5 管道应力设计2.6 管道和设备隔热2.7 管道和设备涂漆2.8 压力管道支吊架设计规定2.9 压力管道强度计算规定2.10 聚乙烯管道设计规定3 压力管道设计遵循的标准和规范1 总则1.1 目的: 为了统一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压力管道设计水平,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2 遵守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及最佳工艺参数;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1.3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输油、输气管道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热力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及石油化工工程。

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1.1 输油、输气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温降计算。

其计算公式按《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1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执行。

2.1.2 对于特殊的管道穿跨越工程按《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2007)和《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59-2009)执行。

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及管道的布置2.2.1 设备布置2.2.1.1 装置的总体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上的位置以及与有关装置、罐区、主管廊、道路等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

2.2.1.2 装置的竖向布置应根据装置生产特点,充分考虑操作、检修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考虑装置内外地坪标高的协调及其内外道路、排水的合理衔接,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装置场地应采用平坡式布置,并采用有组织排水,所有的雨水经过暗管排入地下排水管网。

2.2.1.3 设备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便于操作、维护、检修、防爆及消防,并注意节约用。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涉及到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的一般要求和主要内容:
1. 法律法规要求:设计人员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包括相关标准和规范。

2. 设计准则: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工艺要求等确定设计准则,包括压力级别、温度范围、材料选择等。

3. 材料选择: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介质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管道壁厚、材料强度等。

4. 强度计算: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强度计算,包括管道本体的强度计算、焊缝强度计算等,以确保管道在设计工况下的安全性。

5. 泄漏防护:设计人员应根据要求进行泄漏防护措施的设计,包括阀门选择、密封材料选择等。

6. 焊接工艺:设计人员应根据管道材料、壁厚等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并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

7. 安装要求:设计人员应制定管道的安装方案,确保安装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包括支撑设计、管道定位等。

8. 监测和保护:设计人员应设计相应的监测和保护系统,对管
道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隐藏的安全隐患。

9. 施工组织设计:设计人员应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包括施工环境的控制、施工人员的培训等。

10. 文件和记录:设计人员应编制管道设计文档和施工记录,
确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可追溯性,为后续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总之,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是保证管道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依据,设计人员必须按照这些规定进行设计工作,以确保压力管道的长期运行安全。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城市热力管网)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城市热力管网)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城市热力管网)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城市热力管网)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和城市热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文件。

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热力管网的设计本标准适用于由供热企业经营,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对多个用户供热,自热源至热力站的城市热力管网;也适用于城市热力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道、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管道设计;也适用于热水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蒸汽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

0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 502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CJJ 34城市供热管网质量检验、评定CJJ/T 81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城市CJJ/T 8803供热介质选择3.1 对民用建筑物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应采用水作供热介质。

3.2 同时对生产工艺热负荷和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供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a) 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b) 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c) 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04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4.1 热水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4.1.1 热水热力管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4.1.2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管网,同时有工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负荷,在生产工艺热负荷与采暖热负荷所需供热介质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较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目录总那么一般规定工艺计算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布置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材料选用3管道应力设计管道和设备隔热管道和设备涂漆压力管道支吊架设计规定压力管道强度计算规定聚乙烯管道设计规定压力管道设计遵循的标准和标准总那么目的:为了统一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压力管道设计水平,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遵守的原那么: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及最正确工艺参数;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平安适用。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输油、输气管道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热力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及石油化工工程。

一般规定工艺计算输油、输气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温降计算。

其计算公式按?输油管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253-202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251-2021〕?城镇燃气设计标准?〔GB50028-2006〕执行。

对于特殊的管道穿跨越工程按?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标准?〔GB50423-2007〕和?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标准?〔GB50459-2021〕执行。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及管道的布置设备布置装置的总体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上的位置以及与有关装置、罐区、主管廊、道路等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

装置的竖向布置应根据装置生产特点,充分考虑操作、检修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考虑装置内外地坪标高的协调及其内外道路、排水的合理衔接,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装置场地应采用平坡式布置,并采用有组织排水,所有的雨水经过暗管排入地下排水管网。

设备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平安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便于操作、维护、检修、防爆及消防,并注意节约用。

设备布置应按工艺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适当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风向条件确定设备、建筑物与其它设施的相对位置。

设备布置应根据气温、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和工艺与设备特殊要求,决定是否采用室内布置。

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布置在装置的一侧,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并位于甲类设备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是指在设计和施工压力管道时,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确定管道的设计参数、材料选择、施工要求等技术规定的文件。

本文将从设计参数、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设计参数是压力管道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压力等级、温度等级、管道直径和壁厚等。

根据工程的要求和使用环境的特点确定设计参数,以保证管道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安全可靠性。

其中,压力等级是指管道所承受的最大压力,根据管道输送介质的性质和工作条件来确定;温度等级是指管道所承受的最高温度,需考虑介质的温度变化对管道的影响;管道直径和壁厚是根据流体流量和设计压力来确定的,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材料选择是压力管道设计的关键环节,主要考虑材料的强度、耐压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和可焊性等。

常用的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合金钢、铜合金和塑料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根据工程的要求和使用环境的特点,综合考虑管道的性能和成本,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还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和评定。

施工要求是压力管道设计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施工工艺、焊接质量、安装精度和资料齐全等。

施工工艺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管道的焊接、安装和验收等工作。

焊接质量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需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合适的焊接方法和技术,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安装精度是指管道在安装过程中的准确度和稳定度,需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调整,以保证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资料齐全是指施工资料的完备性和准确性,需按照设计要求,及时记录和整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综上所述,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是压力管道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和保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定设计参数、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等技术规定,以保证管道的安全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技术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做好相关工作,才能确保压力管道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34151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34151

精品文档目录1 总则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布置2.3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2.4 材料选用2.5 管道应力设计2.6 管道和设备隔热2.7 管道和设备涂漆2.8 压力管道支吊架设计规定2.9 压力管道强度计算规定2.10 聚乙烯管道设计规定3 压力管道设计遵循的标准和规范1 总则1.1 目的: 为了统一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压力管道设计水平,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2 遵守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及最佳工艺参数;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1.3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输油、输气管道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热力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及石油化工工程。

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1.1 输油、输气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温降计算。

其计算公式按《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1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执行。

2.1.2 对于特殊的管道穿跨越工程按《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2007)和《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59-2009)执行。

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及管道的布置2.2.1 设备布置2.2.1.1 装置的总体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上的位置以及与有关装置、罐区、主管廊、道路等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

2.2.1.2 装置的竖向布置应根据装置生产特点,充分考虑操作、检修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考虑装置内外地坪标高的协调及其内外道路、排水的合理衔接,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装置场地应采用平坡式布置,并采用有组织排水,所有的雨水经过暗管排入地下排水管网。

2.2.1.3 设备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便于操作、维护、检修、防爆及消防,并注意节约用。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一、总则1.1为了统一压力管道设计标准和设计深度,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水平,特制订本规定。

1.2本规定的内容包括:工程概述、标准规范、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原则、设计文件编制规定以及其它需统一的规定等。

1.3各个项目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参照本规定内容进行摘录或加以扩展。

1.4本规定未加说明的,请参照下列标准规范和手册:《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HG20546-92)《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规定》(HG/T20645-1998)《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HG/T20549-1998)《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20519-92)《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安装设计手册》(第一篇设计与计算)(修订本)二、压力管道初步设计内容统一规定2.1设计说明书2.1.1工程设计的依据(1)批准的可行性方案,有关建设规划部门及专业管理部门批准的文件。

(2)建设场地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3)水电等供应情况及交通运输条件。

12.1.2工程概况和设计范围(1)工程建设的项目名称。

(2)工程设计的规模及项目组成等。

(3)分期建设(按近期及远期工程分别说明)的具体范围及说明。

(4)设计的具体范围及分工按排。

2.1.3设计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1)设计中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法令和有关规定的情况。

(2)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设备的情况。

(3)环境、劳动、消防、防毒、抗震等主要设计原则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1.4 压力管道输送物料的特性与条件(1)物料的名称与特性。

(2)输送方式、输送量、输送条件。

2.1.5工艺流程(1)生产方法、流程特点。

(2)控制点设置原则。

(3)取样点设置原则。

2.1.6 管道的敷设2.1.6.1 敷设原则及敷设方式阐明管道的敷设原则、敷设方式、敷设路级以及各段管架、管沟的结构形式、外形尺寸, 材料和主要控制标高等。

2.1.6.2 技术方案的选定2对全厂性的技术方案,应阐述其选择依据及其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必要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一般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一般规定

8)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包括穿越涵洞)应 留有1O %-3O%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 装置主管廊管架宜留有10%-20%的裕量, 并考虑其荷重;
9)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 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 备布置设计的要求;
10)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 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 一般规定(20条)
(1)管道布置设计应满足工艺要求; (2)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 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 (3)气体支管宜从主管的顶部接出; (4)有毒介质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除有
特殊需要外不得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
(5)布置固体物料或含固体物料的管 道时,应使管道尽可能短。少拐弯和不 出现死角; (6)需要热补偿的管道,应从管道的起 点至终点则整个管系进行分析,以确定合 理的热补偿方案; (7)敷设在管廊上要求有坡度的管道, 可采用调整管托高度。
密封; (15)有隔热层的管道,在管墩、管架处 应设管托。无隔热层的管道,如无要求, 可不设管托。
(16)自流的水平管道应有不小于3‰的 顺介质流向坡度;
(l7)厂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全厂性管道敷 设应与地形高差保持一致。
(18)对于跨越、穿越厂区内铁路和道路的 管道,在其跨越段或穿越段上不得装设阀 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和法兰、螺纹接头 等管道组成件。
(19)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的设置,应符合 要求:
(20)有热位移的埋地管道,在管道弧度允 许的条件下可设挡墩,否则应采取热补偿 措施。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 程图的要求; 2)管道布置应统 筹规划,做 到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 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 3)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 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目录1 总则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布置2.3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2.4 材料选用2.5 管道应力设计2.6 管道和设备隔热2.7 管道和设备涂漆2.8 压力管道支吊架设计规定2.9 压力管道强度计算规定2.10 聚乙烯管道设计规定3 压力管道设计遵循的标准和规范1 总则1.1 目的: 为了统一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压力管道设计水平,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2 遵守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及最佳工艺参数;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1.3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输油、输气管道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热力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及石油化工工程。

2 一般规定2.1 工艺计算2.1.1 输油、输气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温降计算。

其计算公式按《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1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执行。

2.1.2 对于特殊的管道穿跨越工程按《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2007)和《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59-2009)执行。

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及管道的布置2.2.1 设备布置2.2.1.1 装置的总体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上的位置以及与有关装置、罐区、主管廊、道路等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

2.2.1.2 装置的竖向布置应根据装置生产特点,充分考虑操作、检修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考虑装置内外地坪标高的协调及其内外道路、排水的合理衔接,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装置场地应采用平坡式布置,并采用有组织排水,所有的雨水经过暗管排入地下排水管网。

2.2.1.3 设备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便于操作、维护、检修、防爆及消防,并注意节约用。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低温管道设计
材料选择:选用耐低温、耐腐蚀 的材料
防冻措施:设置防冻装置,防止 管道冻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温措施:采用保温材料,防止 热量损失
安全措施:设置安全阀、压力表 等安全装置,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腐蚀环境中的管道设计
材料选择:选用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镍合金等
涂层保护:采用防腐涂层,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管道的定期检测与维修
定期检测:定期对管道进行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检测,确保管道正常运行
维修方法:根据检测结果,对管道进行维修,包括更换损坏部件、修复泄漏等
维修周期:根据管道的使用情况、环境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维修周期
维修记录:记录每次维修的情况,包括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维修内容等,便于日后查 询和分析
管道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
定期检查:定期对管道系统进行 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安全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 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维护保养:定期对管道系统进行 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确保 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应对和处 理
管道系统的节能减排措施
全可靠
试验内容:压 力、流量、温 度等参数测试
验收标准:符 合设计要求, 满足使用条件
验收程序:检 查、测试、记 录、报告、审
批等步骤
验收结果:合 格或不合格, 需要整改或重
新施工
压力管道的运行与维护
管道系统的运行管理
定期检查:确保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维护保养:定期进行管道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管道系统的运行情况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patr1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patr1

1总则1.1 为贯彻劳动部颁布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 R1001-2008)以及有关国家标准,加强我公司压力管道设计的管理,确保设计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1.2 本规定所包含的压力管道为:(1)饱和蒸汽管道P<10.0Mpa。

(2)过热蒸汽管道P<10.0Mpa且 t≥400℃或t<400℃。

(3)余压凝结水管道P<10.0MPa且t<400℃。

(4)高温热水管道P<2.5Mpa且 t<150℃。

(5)低温热水管道P<1.6MPa且t≤95℃。

(6)注:以上P为设计压力,t为设计温度。

1.3 本规定不适用下列情况:(1)设备本体管道。

(2)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其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50mm,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的管道。

(3)入户(居民楼、庭院)前的最后一道阀门之后的热力点(不含热力点)之后的热力管道。

1.4 压力管道设计时应遵循下列设计规范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手册:(1)GB 50041—2008《锅炉房设计规范》第十三章:汽水管道。

第十八章:室外热力管道。

附录A:室外热力管道、管沟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铁路和其他管线之间的净距。

(2)DL/T 5054—19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3)DL/T 5366-200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定》(4)CJJ 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5)CJJ/T 81-98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6)CJJ 104-2005 《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7)GB/T 1047-2005《管道元件DN(公称尺寸)的定义和选用》(8)GB/T 1048-2005《管道元件PN(公称压力)的定义和选用》(9)GB 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10)ZBFGH 15-1996《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6)(11)ZBFGH 16-1996《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1)(12)DL 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13)DL/T 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14)DL 5031-199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15)DL/T 438-2009《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16) DL/T 821-2002《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范》(17)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18)GB/T 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19)GB5310—2008《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20)GB3087—2008《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21)GB/T 3091—2008《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22)SY/T 5038—1992(1991)《普通流体输送管道用螺旋缝高频焊钢管》(23)SY/T 5037—2000《低压流体输送钢管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24)GB/T 14976—200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25)GB/T 5117—1995《碳钢焊条》(26)GB/T 5118—1995《低合金钢焊条》(27)动力管道手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汇编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目录1.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0-20052.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1-20053.管道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2-20054.管道材料设计技术规定SH/P23-20055.保温、防腐及涂色设计技术规定6.管道应力分析设计技术规定SH/P25-20057.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SH/P26-2005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0-2005管道设计技术规定1 总则1.1 本规定包括:管道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1.2 本规定为管道布置、管件材料和管道机械的设计原则,各项目的管道设计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2 设计2.1 概述为经济地、合理地选择材料,管道应按其使用要求各自分类,任何一类管道使用的范围应考虑:腐蚀性、介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2.2 设计条件和准则2.2.1 在设计中应考虑正常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的最严重情况,并在管道一览表或流程图上加以说明。

2.2.2 操作介质温度<38℃不保温的金属管道的设计温度同介质温度,内部或外部保温的管道应依据传热计算或试验确定。

2.2.3 在调节阀前的管道(包括调节阀)压力应按最小流量下(关闭或节流时)来设计。

而在调节阀后的管道,应按阀后终了的压力加上摩擦和压头损失来设计。

2.2.4 对于按照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短时的)进行设计时,不应包括风载和地震载荷。

2.2.5 非受压部件包括管架及其配件或管道支撑构件的基本许用应力应与受压部件相同。

2.2.6 管道的腐蚀度,应按具体介质来确定。

通常对碳钢和铁素体合金钢的工艺管道应至少有1mm的腐蚀度,对于奥氏体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材料一般不加腐蚀余量。

2.3 管道尺寸确定2.3.1 管子的尺寸依据操作条件而确定。

必要时,考虑按正常控制条件下计算的管道和设备的摩擦和25%流量的余量,但下列情况除外:(1)泵、压缩机、风机的管道尺寸,按其相应的能力确定(在设计转速下能适应流量的变化要求)同时要估计到流量到0的情况。

当机器的最大能力超过工艺要求的最大能力时,管道的设置不能按机器最大能力计算。

(2)循环燃油系统,应按设备设计要求的125%流量考虑,以使其有25%的循环量。

(3)间断操作的管道(如开车和旁路管道)的尺寸,应按可利用的压力降来设计。

2.3.2 一般不采用特殊尺寸的管道如:DN32(1¼″)、DN125(5″)、DN175(7″)等。

对于这种尺寸的设备接管口,应由一个适合的管件把标准管和设备接管口连起来。

2.4 管道的布置2.4.1 管道的布置要有一定的绕性,以降低管道的应力和推力。

2.4.2 一般管道均沿管架水平敷设,有坡度要求的管道,根据坡度要求单独支承。

2.4.3 输送无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一般配置在有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上面;有保温的管道一般配置在无保温的管道的上面。

2.4.4 安全阀(驰放阀)和放空管的配置应符合下述要求:(1)安全阀(驰放阀)和放空阀应选择在管道的最高位置处。

(2 )排放有毒性气体或可燃气体的放空管的排出高度,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规定。

2.5管道的方向改变、相交及变径2.5.1 管道的方向改变、相交及变径应优先采用对焊管件(弯头、三通、异径管),带法兰的管件用于需要经常检修、拆卸的地方。

2.5.2 管道方向的改变通常采用弯头、弯管、焊制管弯头(虾米腰)。

(1)对焊弯头的弯曲半径一般采用1.5倍公称直径。

(2)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通常按3.5~4倍公称直径计。

(3)焊制管弯头(虾米腰):a)一节焊制管弯头(虾米腰):应尽量少采用,通常用于空气压缩机吸入管道和放空管道。

b)二节焊制管弯头(虾米腰):用于大直径的低压工艺管道及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中钢制的污水管道。

c)四节焊制管弯头(虾米腰):用于气体和液体中带有固体磨损物的内衬管道。

d)工艺管道上常用三节焊制管弯头(虾米腰)。

2.5.3管道的相交通常采用标准的三通管件或焊接支管管件。

(1)90°的管道的连接一般应采用标准的三通管件。

对于在市场上得不到的某些尺寸的三通,可采用焊接支管,并使用管箍、支管台或根据管机专业的要求进行加强。

(2)除非有特殊要求,管道一般不采用非90°相交。

非90°的相交管可采用焊接支管制成,并应根据管机专业的要求进行加强。

2.5.4管道的变径通常采用标准的异径管管件,对于在市场上得不到的某些尺寸的异径管管件,可用相同材料的板材通过卷板、焊接来制成锥型异径管,或采用多级标准的异径管来进行变径。

2.6 管架2.6.1需要经常拆卸(如机械清洗)的管子应装有永久性的固定的支承,以便适应拆卸的要求。

2.6.2不保温的管子可直接放在管架上,也可用吊架吊在比它尺寸大的管子上。

2.6.3 保温管道不能直接放在管架上,必须有管托并应采取措施对保温层加以保护。

2.7 阀门2.7.1 泵、透平和压缩机上的切断阀应装在下述位置:(1)泵的进口和出口管道上。

(2)设备的填函油、冲洗油和冷却水等辅助管道上。

(3)在冻结气候下,室外高位供水管道的支管上。

(4)在系统操作期间,需要拆卸设备的所有辅助管道。

2.7.2 在蒸汽管道上切断阀应装设在下述位置:(1)去蒸汽驱动设备的蒸汽管道上。

(2)在蒸汽驱动的有压管道上。

(3)蒸汽驱动机在运行期间,可能有定期的停车,从靠近该机到抽真空蒸汽排放设备的管道上。

2.7.3在直接用火加热的炉子或加热器的燃料供给主管道,切断阀应设在远离设备,并且在事故下可以接近操作的地方。

2.7.4一般调节阀组应包括旁通阀和切断阀;切断阀的作用是为调节阀检修时关闭管道之用,一般采用闸阀;旁通阀的作用是为调节阀检修时作调节流量之用,一般采用截止阀,旁通阀的尺寸一般同调节阀。

2.7.5 在系统操作期间可拆卸的设备,应装设单独的切断阀和导淋阀或放空导淋阀,并加设盲板。

2.7.6 当离心式压缩机或泵出口至一个系统中,且该系统中的液体或气体可能倒流入压缩机或泵时,应在压缩机、旋转泵、直立式离心泵和多级卧式离心泵各出口管道上装设止回阀;并联经常操作的泵、应有各自的止回阀。

2.7.7 连接在工艺设备(或管道)上的蒸汽吹扫管道应有止回阀。

当装一个切断阀时,止回阀应装在靠近设备(或管道)的阀门下游一侧,当装设一对切断阀时,止回阀应装在切断阀的中间并靠近下游的切断阀位置上。

2.8 阀门的类型和结构通常应是闸阀、截止阀、球阀、旋塞阀等,在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其他型式的阀门如:蝶阀、隔膜阀、针形阀等。

2.9 盲板下列情况应在管道上装盲板:(1)除仪表、阀门、蒸汽疏水器外的设备,须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要定期维修、检查或调换,当切断阀处的压力≥3.92MPa(40kgf/cm2),温度≥70℃时与管道连接处设置盲板。

(2)连接炉子的管道当允许和炉子同时试压时在管道尽可能长的位置上设置盲板。

(3)界区外连接到界区内的工艺管道和燃料管道,当装置在停车期间该管道仍在使用时,应在管道上设置切断阀及盲板。

2.10 放空、导淋和取样口2.10.1 对于所有不能自行放空和导淋的设备,应装设放空和导淋阀门,一般应装在设备管口上,但当设备和放空导淋口间没有阀门和盲板时,可以装在管道上。

2.10.2 管径≥DN50管道的放空应设在管道上部的高点,而导淋则设在所有管道下部的低点,并如下述:(1)当操作需要时要设置阀门。

(2)水压试验时装丝堵(不设阀门)。

2.10.3 放空、导淋和取样接口除下列情况外最小应为DN15。

(1)所有由设备接出的管子应是设备接口的尺寸。

(2)凡含有腐蚀性介质或在常温下是高粘度的介质管道,其接管最小尺寸是DN25。

2.10.4 连接容器的放空和导淋按下表给出最小尺寸。

用于容器上放空、导淋管的最小尺寸2.10.5 用单阀的放空和导淋管道,一般应在阀后装设板法兰盖或堵头,下列情况除外:(1)输送不挥发介质的泵壳的放空导淋,应以管子沿泵的底板引至明沟或下水道。

(2)输送接近闪点介质的泵壳的放空,应以管道接至冷却器,并由冷却器引至地沟,或接至操作管道,或接至驰放和泄压管道等其他安全的地方。

2.10.6 在燃气供给管道和具有在40℃时压力≥0.441MPa(4.5kgf/cm2)气压的管道,在操作期间用的放空和导淋管应接至一个密闭系统或通过密封接入下水道。

2.10.7 用于热介质的管道或设备的取样接口,要设置冷却器,一个冷却器可供一个或一组取样口使用。

2.10.8 对于在常温下是高粘度的介质,或一组取样口共用一个冷却器的情况下,取样口应设置蒸汽或其他介质的清洗措施,以清洗取样接口和冷却器。

2.11 排放、置换和清洗2.11.1 应采取措施从容器和热交换器连接管道排放全部的操作液体,尽可能利用工艺管道和泵或其他有压蒸汽和气体介质来实现,否则应设置其他辅助的排出系统。

2.11.2 在热交换器上放空和导淋管的尺寸最小应是DN32。

2.11.3 当工艺设备需要置换时,以蒸汽或惰性气体为介质,除对蒸汽和惰性气体另有规定外,一般情况可按下面提供的方法进行设置:(1)当容器设计温度在0℃以上,容器容积在3~140m3应设有DN25接口和蒸汽软管相连接,当容器容积大于140m3应以DN32管道接至蒸汽源。

(2)当容器设计温度≤0℃,对于所有容积的容器都设有DN25接口,可以接惰性气体的气源。

(3)对于液体或液体蒸汽炉管,应在炉子给料泵出口管道装设DN32蒸汽软管接口。

2.11.4 当有清洗的使用要求时,工艺设备应有清洗和注水接口。

(1)不需经常维修的容器,应在给水管出口和容器导淋接口备有软管连接。

(2)需经常维修的容器,应备有永久性的、连接水源的接管。

2.12 消防、公用、灭火和防护加热用蒸汽2.12.1 炉子的燃烧室、集管箱和炉顶空间宜备有消防蒸汽接管,并以远离炉子区域的阀门来控制。

2.12.2 输送易燃液体和可燃性气体的泵和压缩机的密闭厂房内,宜设有蒸汽消防管,并应在建筑物外控制。

2.12.3 对于排放烃类气体到大气中去的驰放阀出口管道宜设置灭火用的蒸汽管道,并由地面上控制。

2.12.4 对于灭火、消防、吹熄、公用软管和防护性加热用蒸汽,应由一个单独的系统与工厂界区的蒸汽总管相接。

如果工厂蒸汽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保持有0.343~0.883MPa(3.5~9kgf/cm2)之间压力时,可不设置单独的蒸汽系统。

2.13 蒸汽疏水器和分离器2.13.1 来自蒸汽系统收集器的冷凝液的排放,应设置疏水器。

2.13.2 直接排放蒸汽的疏水器,其上游应设切断阀,排至冷凝液收集器的疏水器,应设上、下游切断阀。

2.13.3 来自真空蒸汽系统的冷凝液,可借助闪蒸返回蒸发系统或被喷射泵移走。

2.13.4 每组采用饱和蒸汽操作的透平和每组用蒸汽驱动的往复式压缩机的蒸汽管道上,应设置蒸汽分离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