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解析关键要注意题目中的“直接动力”的限制,生产力发展导致奴隶制井田制崩溃,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展开争霸战争,这是其根本动力。

答案 B2.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A.①②B.③④.①③D.②④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强化训练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发生了重大变,这就要求上层建筑领域作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这一时期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一时期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变革是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所以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

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变革不可能以法家思想作指导。

答案 A3.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的解,最准确的是( )。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人民宽刑薄赋D.根据时代的变进行改革解析从材料中的“不法其故”“不循其”可以看出,这一思想家反对因循守旧,主张根据时代的变进行改革。

答案 D4.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 )。

A.诸侯争霸的冲击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百家争鸣的冲击D.变法改革的冲击解析诸侯争霸直接破坏了原有的礼乐秩序,使以宗法制为主要纽带的分封制趋于瓦解。

答案 A5.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解析上层建筑的变是由经济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变所决定的。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单元检测:第2单元-商鞅变法(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单元检测:第2单元-商鞅变法(含答案)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C.“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D.“伐木而树谷,燔菜而播粟,火耕而水耨”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

A项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分封制的瓦解,B、D两项主要指的是原始社会农业的生产水平。

答案:C2.《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社会根源”,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战胜而强立”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故选B项。

答案:B3.“初税亩,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籍而不税。

初税亩,非正也。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增加了鲁国的财政收入,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私田的控制和管理。

也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度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故选B项。

A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C项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项战国时期井田制结束。

答案:B4.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A项为秦国保守派的观点;B项为儒家观点;C项为用人方面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①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 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③ 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

三处空格上分别是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3.商鞅在变法中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 C.维护农民利益 D.实行轻罪重罚4.某历史探究小组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展开了探究性学习,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增加了本诸侯国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净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6.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 D.“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7.“人无于水监(通“鉴”,以水为镜),当于民监。

”与此话相吻合的是百家中的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8.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9.战国初期,楚国虽地广人多,但国力萎靡,后吴起至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我国在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刑书” 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据此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A. 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B. 法律成为“可以做”的文本C. 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D. 权利是统治的基本观念【答案】C【解析】材料中各国的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主要是用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这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的压制性作用 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 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压制性作用不是成为“可以做”的文本 B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和说明故选C2.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①符合“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 ④符合“知利而不知义” 商鞅变法虽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它有着材料中所说的局限性如轻视教化和道德故③正确从材料中体现不了商鞅对待商业的政策故②错误故选B3.《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始皇)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反映了()A. 是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B. 顺应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C. 形成了一道具有军事意义的屏障D. 彻底解决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可知长城构建了一道军事屏障有效的阻挡了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犯 C项正确秦长城的修筑是起到屏障作用而非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排除A项秦朝时期儒学并未受到重视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故选C4.如图为今山东文登出土刻有秦始皇诏书的度量衡标准器﹣﹣秦权除此之外在陕西咸阳、西安、临潼、宝鸡甘肃秦安山东文登江苏盱眙山西左云河北围场内蒙古赤峰和敖汉旗等地都有秦权出土这些考古发现可以说明秦朝()A. 开始统一度量衡B. 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C. 政令所及范围有限D. 向全国推行统一的衡制【答案】D【解析】A.秦权为秦朝衡器材料中提到各地出土秦权说明秦朝以此统一衡制秦国时期就曾在国境内统一度量衡 A项错误B.铸秦权是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排除B项C.出土秦权的范围远及内蒙、甘肃等边地说明秦朝的政令范围较广泛排除C项D.根据材料“陕西咸阳、西安、临潼、宝鸡甘肃秦安山东文登江苏盱眙山西左云河北围场内蒙古赤峰和敖汉旗等地都有秦权出土”可得出秦朝向全国推行统一的衡制5.秦国于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建立县制至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 森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具一令四十县” 这一进程体现了()A. 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B. 秦国建立了专制制度C. 贵族力量逐步得到强化D. 秦国首先设置县级政区【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设立县制后不断推广县制加速了贵族政治的衰落促进封建官僚政治的兴起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涉及中央政权改造排除C项县制有利于消弱贵族政治排除D项材料无法证明首先排除6.魏文侯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制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据此可知该变法()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建立了成熟的官吏选拔制度D. 制定了中国古代最完备的法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变动为李悝变法变法使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济制“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修兴水利法令有利于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故B项符合题意李悝变法为封建性质的变法 A不符合题意变法中以军功作为官吏选拔依据 C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据此判断在秦汉时期华夏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认同”方面的特征是()A. 书同文B. 车同轨C. 行同伦D. 地同域【答案】C【解析】“行同伦”指的是对思想及行为的统一符合题干材料“心理认同”的限定故C项符合题意“书同文”指秦朝统一文字为篆书故A项不符合题意“车同轨”指秦朝统一交通轨道故B项不符合题意“地同域”即统一地域与心理认同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图强出现了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这些变法()A.引发了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D.引起了诸侯国经济政治地位变化【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各国为取得对别的诸侯国的支配权进行争霸战争 A项错误各诸侯国进行以法家为指导思想的富国强兵变法运动 B项错误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9.商鞅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革新秦国家庭制度B. 打击旧贵族势力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 增殖秦国的人口【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商鞅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故答案为C.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 C10.《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商鞅变法用金钱换取百姓的支持B. 商鞅变法取信于民,法出必行C. 商鞅变法时资金充足D. 商鞅行事谨慎,办事稳妥有效【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揭示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的故事反映了商鞅“言出必行”的作为分析选项 B符合题意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管仲的经济思想与后世有何不同11.(2)依据材料说明孔子与司马迁评价管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答案】(1)不同管仲认为四民职业有区分但都是国家的柱石后世对工商业者歧视管仲重视商业以商业兴国后世重农抑商管仲认为百姓的物质利益及经济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后世重义轻利管仲主张顺应民心和人性制定政策后世往往空谈心性和义理【解析】(1)依据材料“四民分业士(兵士)农工商”“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可为国家柱石的人民)也”“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结合所学后世的经济思想分析即可【答案】(2)相同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不同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 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解析】(2)依据材料“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可知两者的相同之处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依据材料“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可知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依据材料“管氏有三归(府邸)官事不摄焉得俭”“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放酒杯的台)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可知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不能简单指称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专制政体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需要借助君主制度作为自己的历史形态君主制度也有极化为专制的情形但总体来说不能把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简单地称为君主专制制度也不能将中央集权等同于封建专制自然中国封建社会皇帝作为地主阶级总代表进行统治对劳动者是不民主的但在统治阶级内部不一定是“专制”的﹣﹣周群《中央集权不等于专制》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对此(任意一点或整体)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见我赞成不能将中国古代政体与君主专制简单等同这一观点理由秦朝确立皇帝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宰辅系统这些在后世长期延续的系统和制度在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同时汉武帝以后儒家伦理道德强调忠君的同时对皇权构成了道德上的制约中国古代是君主政体更不能将君主政体与作为国家结构形式的中央集权等同起来【解析】13.(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及秦国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的原因【答案】主要内容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解析】主要内容根据“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得出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除井田制【答案】特点除旧布新措施全面影响深远新法中“鼓励耕织”等举措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新法中“奖励军功”等举措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新法中“废井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解析】特点根据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看出具有除旧布新、措施全面而且影响深远新法中“法治”“实行郡县制”等举措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得到ア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开阡陌”等举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14.(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变法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14.(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14.(3)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14.(4)材料三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14.(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这-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1)富国强兵郡县制【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商鞅变法在地方推行县制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2)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解析】(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答案】(3)百家争鸣【解析】(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4)孔子“仁”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解析】(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孔子的观点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的教育贡献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答案】(5)政治上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实力增强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文化上百家争鸣【解析】(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治上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实力增强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文化上百家争鸣。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A. 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 法家推崇者的需要C. 新兴农民阶级的需要D. 宗法贵族们的需要【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故A正确变法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与法家推崇、新型农民阶级无关排除BC变法的热潮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D故选A2.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体现在废除“世卿世禄制” 实行二十等爵制和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故②③④正确统一度量衡主要是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故①错误故B项正确3.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启示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说明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故①正确秦国商鞅变法反映了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故②正确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过于绝对改革往往是曲折的故③错误商鞅的结局说明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故④正确故选C4.《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行私谓之乱”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C.私法盛行致乱D.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君臣关系‘皆从法’才能‘大治’ 如‘倍(通背)道弃法’就会生‘乱’” 这突出强调了“大治”或“生乱”的关键在于法是否得到尊崇和维护故选B5.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B. 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C. 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 采取的措施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答案】A【解析】梭伦经营的民主社会造就了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 开后世帝王禁锢思想的先河故A错误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中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奠定了西方民主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奠定基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 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 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 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 丞相掌握大权D.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答案】B【解析】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官员不再世袭没有封土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故B正确AC项与官员任职方式无关D项只是说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末说明官员的任职特点故ACD均错误故选B7.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A. 齐国B. 魏国C. 秦国D. 赵国【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起初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以图施展政治理想所以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魏国故B项正确商鞅并没有投奔过齐国和赵国故可排除AD商鞅离开魏国后才来到秦国所以秦国并不是他首先的目标故可排除C8.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商鞅意在强调()A. 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B. 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C. 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D. 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答案】C【解析】“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表明商鞅意在强调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9.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些变革意在()A. 构建官僚等级秩序B.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C.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D. 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答案】A【解析】“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表明这些变革意在构建官僚等级秩序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10.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 改革户籍制度B. 奖励军功C. 推行县制D. 严明法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规定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军功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这严重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A. 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B.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 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D. 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答案】A【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表现是为了巩固统一的政治环境体现了政治局面影响到文化的整合B.材料不是强调发展的多样性而是强调统一性C.材料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发展D.秦朝百家争鸣逐渐结束故选A12.电视剧《大秦赋》中秦庄襄王对少年嬴政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莫不是因分封过度世族林立臣子位高权重而悖主篡国如今天下行将一统为万民不再受裂土之苦战乱之祸须将天下权柄操于王者一人之手”此段剧情的历史依据是()A. 分封制历来是巩固统治的障碍B. 秦朝确立君主独尊的皇帝制度C. 战国后期专制集权政治的初成D. 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答案】C【解析】13.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是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而战国宰相等高官多是由本国国君任命宰相或者由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寒微的士人担任这反映了()A. 血缘宗法制度完全被破坏B. 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建立C. 各国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D.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血缘宗法制并未全面破坏 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中“全面”说法过于绝对化中央集权制度全面建立是在秦朝排除随着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激烈各国采取多项措施招揽人才既有姻亲也有更多的出身寒微的士人出将入相这反映了各国出于富国强兵改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虽然宰相等高官由国君任命但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D项故选C14.农战理论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商鞅强调“利出一空(孔)” 即让人们只能从一条途径上满足自己的名利欲望他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开公利而塞私门” 商鞅“利出一空”的主张()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 不利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D. 强调官府需垄断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 能反映出商鞅主张国家控制和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这种国家控制经济的做法有利于集中财富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由国家垄断故排除D项15.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砖文写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该砖经学者推测为秦朝文物该文物印证了秦朝()A.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B. 国家统一皇帝集权C. 社会稳定人民富裕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出现了“海内皆臣”的现象因此B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海内皆臣”不符故排除ACD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重农的目的和直接影响16.(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宗教、政治三个方面概括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历史条件16.(3)关于实业救国思潮的历史作用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1)目的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影响通过变法重农成为秦的国策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和国力强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解析】(1)由材料“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可知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由材料“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可知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答案】(2)主张经济方面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信仰自由政治方面强调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近代科学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解析】(2)第一小问由材料“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可知经济方面是自由放任由材料“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可知宗教方面是信仰自由由材料“在政治方面卢梭认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可知政治方面是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即可【答案】(3)赞同① 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增强民众爱国心和民族凝聚力为中国进一步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赞同② 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但没有意识到变革社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到近代民主民族革命的时代主题【解析】(3)两种看法任选一种结合史实简要论述即可17.(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17.(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可以概括出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由“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可以概括出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第二问结合材料和所学不难概括出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2)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理解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可以概括出促进雅典经济的发展由“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可以概括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18.(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目的18.(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何意义【答案】(1)思想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教化目的面对社会大变革时期礼崩乐环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解析】(1)根据材料“富之”“教之”可知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的教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孔子希望人民富裕减少阶级矛盾通过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答案】(2)材料二提出重农抑商和富国富民思想商鞅变法采取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的措施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富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2)根据材料“必先禁末作文巧”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思想“必先富民”“粟多则国富”体现的是富国富民的思想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A. 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 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C. 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 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答案】D【解析】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排除;D是客观条件,故D正确。

2.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些变革意在()A.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B.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C. 构建官僚等级秩序D. 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答案】C【解析】“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表明这些变革意在构建官僚等级秩序,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3.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 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故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 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 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材料中“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是秦国必然强盛的原因,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B项说法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4.云梦秦简记载,“发(拆看)伪书(文书),弗智(知),赀(惩罚)二甲。

今咸阳发伪传(通行证),弗智,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传其县次,到关而得……咸阳及它县发弗智者,当皆赀”。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2.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在这次文明转型中得以影响两千多年封建文明的是()①新型生产模式②新型官僚体制③新型意识形态④新型教育方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模式确立起来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模式故①正确战国时明各国进行变法法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逐新确立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故②正确看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儒法道思想影响后世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影响到后世故④正确故选D3.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表所示“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A. 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B. 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C. 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D. 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答案】D【解析】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把“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是有意压制旧贵族势力提升了新兴的地主阶级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4.日本著名汉学家仁井田陞的《唐令拾遗》“捕亡令第28”载“诸纠捉盗贼者所征倍赃皆赏纠捉之人家贫无财可征及依法不合征倍赃者并计得正赃准五分与二分赏纠捉人若正赃费尽者官出一分以赏捉人”这项法令旨在()A. 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轻罪重罚以减少偷盗行为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弘扬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答案】D【解析】5.下列秦统一中国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促进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②推进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③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④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6.《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具时代意义的是()A. 士兵作战勇敢B. 打击旧的贵族C. 革除陈规陋习D. 奖励军功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得知其强调的是军功爵制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与势力促进了社会的转型故B正确A项不是时代意义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不是意义排除故选B7.《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8.战国时期“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 这反映了当时()A. 分封制的强化B. 国君权力的加强C. 郡县制的确立D. 儒学地位的提升【答案】B【解析】“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是指官员的权力有了制衡便于国君控制朝政比较有效地防止了大权旁落故B项正确此时分封制已经开始瓦解排除A秦朝郡县制才正式推行排除C儒学地位提升发生在西汉排除D9.秦朝大兴土木人口流动频繁“丁壮丈夫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阳原”这一现象反映了()A. 统一王朝的建立B. 古代疆域基本奠定C. 行政区划的变革D. 政府治理能力提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修建大型工程的主要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可以有效的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反映了统一王朝的建立 A正确BC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10.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这些措施()A. 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 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 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 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答案】C【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是才能和军功这沉重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C A、B表述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影响排除11.秦孝公三年颁布了《分户令》规定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异”的就必须加倍课税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又颁布了《分户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两次《分户令》的颁布()A. 大量增加了秦国人口B. 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C. 使社会矛盾不断恶化D. 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A.“分异令”不能直接增加人口排除AB.材料与军队无关排除BC.“分异令”并不会使矛盾激化排除CD.秦国通过“分异令” 增加了小农户的户数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故D项正确12.《左传》记载春秋时期赵简子与史墨探讨“季氏(大夫)出其君而民服焉”的原因史墨答曰“鲁君世从其失(放纵安逸)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怜悯)之?”上述材料反映了A. 早期政治制度遭到破坏B. 以血缘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形成C. 早期民本思想已经形成D.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材料“鲁君世从其失(放纵安逸)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体现的是礼崩乐坏的现状说明的是早期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民本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排除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5分共计105分)13.(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始皇加强意识形态管制的原因13.(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汉武帝为什么能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13.(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加强思想统治的实质【答案】(1)原因法家思想帮助秦国富国强兵和完成统一秦始皇仍然利用战争时代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统一后的问题【解析】(1)据材料一“秦始皇欣赏的是申、商、韩非之学”得出秦始皇欣赏运用法家思想据材料一“在统一完成之后骄横自大情结更使他不可能从容选择和构建稳妥的治国方略”得出完成统一后秦始皇骄横自大仍然利用战争时代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统一后的问题【答案】(2)主张君权神授刑德并用(或外儒内法)原因董仲舒的主张可以神化皇权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君主专制【解析】(2)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二“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得出君权神授据材料三“阳天之德阴天之刑也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刑与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得出以刑辅德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结合所学得出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答案】(3)实质都是文化专制用思想统一加强君主专制【解析】(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汉加强思想统治的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巩固封建统治14.(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14.(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14.(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答案】措施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解析】“实行按军功授爵”“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答案】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观点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目的、措施以及改革的历史影响等方面综合判断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不单单看改革的主导者是哪个阶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目的、措施以及改革的历史影响等方面综合判断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不单单看改革的主导者是哪个阶级15.(1)材料中所提到的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主要分哪几个方面?15.(2)材料中所提到的改革措施中对秦国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为什么?【答案】改革社会风尚习俗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等求富的经济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解析】第一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方面依据第一小问的内容可以看出主要涉及求富的经济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答案】废井田开阡陌这一措施的实施使井田制得以废除确立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使秦国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解析】本小问的作用及其原因依据第一问中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废井田开阡陌这一措施的实施使井田制得以废除确立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使秦国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士的思想出现“独立发展空间”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16.(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在先秦、唐宋、民国初年中国知识分子在处理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时呈现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6.(3)“知识分子是时代和社会的脊梁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任举一中国历史人物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答案】(1)影响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百家争鸣文化局面的出现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道家学说奠定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解析】(1)影响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解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法家思想和道家学说的影响等角度展开分析作答【答案】(2)春秋战国时期特点知识分子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脱离现实政治追求精神自由原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诸侯争霸笼络人才封建社会时期特点知识分子形成依附人格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原因儒家思想及科举选官制度以及宗法纲常观念的影响民国初年特点知识分子重视议政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直接参政原因混乱的政治局面挫伤了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新文化运动的高涨提高知识分子从事学术硏究的积极性【解析】(2)春秋战国时期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可得出知识分子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根据材料一中“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可得出脱离现实政治追求精神自由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诸侯争霸和笼络人才等角度分析作答封建社会时期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唐宋时期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可得出知识分子形成依附人格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原因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化的工具”可从儒家思想、科举选官制度和宗法纲常角度分析作答民国初年特点根据材料三中“他们必须既议政又参政民初知识分子大体上认同于士这一社会角色也力图继承士的社会责任但他们相对要超然一些多数是像胡适一样倾向于‘讲学复议政’ 即停止在议政阶段作‘社会改良’ 把直接参政置于第二位”可得出知识分子重视议政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直接参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新文化运动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3)示例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束缚了人们思想面对时代变化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和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这些主张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更是明清之际知识分子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的表现【解析】(3)根据题干中“任举一中国历史人物”可举例为黄宗羲然后再结合所学黄宗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即可要观点鲜明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17.(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17.(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17.(3)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得到什么认识?【答案】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原因秦孝公支持赏罚分明公正无私【解析】第一小问的理论基础依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以得出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秦孝公支持赏罚分明公正无私【答案】社会影响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析】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三可以得出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答案】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司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持认识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解析】第一小问的结局依据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可以得出原因是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司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持第二小问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题依据四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18.(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8.(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商鞅变法中获得的启示【答案】(1)背景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强大意义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解析】(1)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的意义可从秦国的发展和统一等方面分析【答案】(2)启示好的改革可以使国家国富民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解析】(2)商鞅变法的启示可从国家富强、改革创新、社会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等方面分析19.(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19.(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答案】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解析】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得出废除井田制据材料一“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得出按亩纳税据材料一“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成为耕者所自有”得出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得出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注意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回答【答案】指导思想重视农战评价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解析】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二“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得出重视农战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二“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得出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结合所学得出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二“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 结合所学得出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

这一趋势表明了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 B.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C.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 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2.史学家认为构成史学的三要素是“史实”、“史论”、“史识”。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流派纷呈,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B.韩非子“法不阿贵”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C.对诸子百家思想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实现其古为今用D.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宣传法家思想 B.以法治国C.诗书的传播不利于统治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4.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诸侯国争霸需要发展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5.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治,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实质上A.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制B.禁止自由买卖土地C.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6.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7.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行有常8.《吕氏春秋》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其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同时又宣扬“一则治,异则乱”。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开始于()A. 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B. 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 儒家思想的影响D. 秦汉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答案】D【解析】2.史记。

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 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B.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联系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秦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这表明当时秦国()A. 宗族嫡庶差别不复存在B. 君主权力不断得到强化C. 世卿世禄制度受到冲击D. 宗法认同观念逐渐消失【答案】C【解析】根据“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可知,当时秦国按照军功赏赐宗室,没有军功即使富贵也没有官爵,这对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形成了冲击,故选C;当时的秦国仍然存在嫡庶的差别,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君主权力的强化,排除B;“逐渐消失”说法明显错误,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故选C。

4.下列言论观点与商鞅变法确立的经济原则相符的有()①“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②“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③“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④D. ①②【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确立的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政策,①②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正确。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商鞅变法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商鞅变法含解析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二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D.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3.下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民族融合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D.楚国最强大4.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A.农耕经济B.法家思想C.中央集权D.轻罪重罚5.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备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6.(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新兴地主B.立功将士C.没落贵族D.富裕农民7.观察下图,图中改革开始于何时()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8.《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新人教版选修1

历史人教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2.《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3.某历史探究小组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展开了探究性学习,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增加了本诸侯国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4.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5.法家思想之所以是战国时期最合乎社会发展的进步思想,是由于()①它顺应了时代形势②它主张建立中央集权③它倡导以法治国④它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6.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分封,行县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2.《诗》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3.商鞅变法开始于()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4世纪中期D.公元前4世纪末4.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固定化,主要是为了( ) 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B.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C.稳定农村社会秩序D.显示政府的变法决心5.下图所显示的时代内容是()A.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B.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C.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荒地D.当时人们已经重视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6.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7.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取得重大胜利,其原因主要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实行连坐法D.改革社会风俗8.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9.“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

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秦人素来骠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秦国军事力量强大1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战国中期,诸侯国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

这说明战国中后期A.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B.儒家思想受到重视C.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 D.井田制开始遭破坏2.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记载了一个“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的时期,这一时期A.处于中央集权的鼎盛时期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学说C.各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权利3.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

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

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这反映出A.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 B.王权未完全确立C.诸侯国内部政治失序道德大废 D.私有制逐渐建立4.西周时期,天下有道,征伐礼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天下无道,征伐礼乐自诸侯出,而到了战国时,则是征伐礼乐自卿大夫出,这反映出A.宗法制的逐步瓦解 B.自天子至诸侯势力衰微C.君主专制制度奔溃 D.五霸七雄的局面形成5.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开办了一所学校,称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当时最著名的文化与学术中心,这里名士云集,他们常常就时政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和争鸣。

出现“稷下争鸣”的主要社会原因是A.齐国国王喜好结交天下名士B.稷下学宫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C.“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知识分子D.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各家提出治国救世之道6.秦王赢政读韩非子著作后大为惊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王赢政如此惊叹的主要原因是韩非子A.主张以严刑峻法教化百姓 B.推崇削弱宗法观念C.提出了君主专制的构想 D.主张实行郡县制7.《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家学派的基本文献,后来被称做“六经”。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由此可见促成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根本因素是()①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②使用铁器、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③士大夫活跃百家争鸣④各国竞相变革实行富国强兵之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的大概意思是国家兴盛的原因是农业方面的改革材料“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大概意思是通过武力取得了胜利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所以人民信服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2.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 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 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C.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材料“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专制决策失误故D正确依据材料“最后由皇帝裁决”可知 A说法片面故排除A当时不存在政治民主排除B题干涉及的是君主专制故排除C故选D3.商鞅认为“一教则下听上” 强调“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因此对民众必须加强“法治”教育这主要反映了商鞅()A. 力图建立并维护专制局面B. 竭力提高民众的法治观念C. 主张统治者要有民本意识D. 重视教育和法治的统一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商鞅认为‘一教则下听上’ 强调‘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因此对民众必须加强‘法治’教育”可知商鞅力图通过法律来加强专制君王的统治故A项正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向来只有人治而无法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民本”观念且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商鞅向来强调的是法律而非仁政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教育及其与法律的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A4.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表述错误没有消除排除B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不是限制旧贵族特权而是废除排除C表述错误均田制是租调制的基础表格中表述反了排除市易法节省了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故D正确5.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A. 强化“世卿世禄制”B. 限制贵族的权力C. 奖励军功D. 严禁私门请托【答案】A【解析】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因此 A 项符合题意BCD都可能是吴起的措施故选A6.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 民贵君轻C.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 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属于法家思想家商鞅反对保守派的观点故C项正确“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为秦国保守派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为儒家观点故B项错误“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为用人方面的主张不是要不要变法的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C7.有关商鞅变法在秦国建立县制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以县制取代了封国制度②地方官员直接由国君任免③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④强化了中央集权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以县制取代了封国制度地方官员直接由国君任免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故①②③④正确8.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商鞅实施的“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A. 导致了农业生产的衰退B. 限制了商业发展C.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 抑制了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 促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故C项正确商鞅变法的这一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而非衰退故A项错误材料与商业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是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源因此材料中的措施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故选C9.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10.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在这次文明转型中得以影响两千多年封建文明的是()①新型生产模式②新型官僚体制③新型意识形态④新型教育方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模式确立起来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模式故①正确战国时明各国进行变法法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逐新确立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故②正确看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儒法道思想影响后世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影响到后世故④正确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他是怎样“力田”“劝战”的?11.(2)据材料二商鞅认为变法成功的条件有哪些?结合史实指出商鞅新法能在秦国长行不废的根本原因【答案】(1)根本目的富国强兵力田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劝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连坐制【解析】(1)第一小问的根本目的依据材料一“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可以得出富国强兵第二小问的措施结合商鞅变法经济、军事措施可以得出力田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劝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连坐制【答案】(2)条件统治者得人善任并坚定支持根本原因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解析】(2)第一小问的条件依据材料二可知商鞅变法成功的条件是统治者得人善任并坚定支持第二小问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12.(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12.(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12.(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答案】(1)背景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答案】(2)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答案】(3)因素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的法治观及其形成背景13.(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仲的法治观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主要区别【答案】(1)法治观法律是治国的根本法律由君主制定是维护统治的手段法律应当因时而变法律要合乎公理民心执法必严、不徇私情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铁器牛耕技术的产生与推广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生法者君也”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 “随时而变因俗而动” “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法令之合于民心如符节之相得也则主尊显”可以概括出管仲的法治观有君主掌握立法权法律应当与时俱进适时而变法律要符合公理和值得民众信赖统治者在立法过程中要审慎从宽执法过程中要从严不能受统治者主观因素影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仲法治观形成背景有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兴起“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社会思想十分活跃等【答案】(2)区别①服务对象不同前者的服务对象是君主用来保证君主的权威后者的服务对象是全体人民以保障人民的权利②法的性质不同前者是替统治者制定的王法是统治者用来管制民众的工具后者是全体人民共同制定的约法是治理国家的标准③法的效力不同前者的本质是人治其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后者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解析】(2)根据材料中“管仲认为只有君主能够制定法律作为维护自身权威的工具并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社会主义法治则以全体公民为服务对象......是每一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内在统一的基本法治要求”及所学知识可知管仲的法治观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主要区别有管仲的法治观君主掌握立法权法律为君主服务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君主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君权高于法权等社会主义法治观全体公民共同制定法律法律为全体公民服务保障公民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等14.(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商鞅和韩非子相同的经济思想14.(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和韩非子产生相同经济思想的原因14.(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韩非子经济思想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的变法、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A. 铁犁牛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B. “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C.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和推动D. 各国诸侯王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答案】A【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当时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就促进了生产关系改变土地私有制就逐渐的产生和发展B.百家争鸣不是根本原因C.地主阶级壮大只是经济条件不是根本原因D.各国巩固统治的需要是直接因素故选A2.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A. 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B. 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C. 推动了商业的发展D. 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主张重农抑商政策因此该改革不可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是商鞅变法的意义不符合题意3.“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这条史实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大河文明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的早期反映该制度是()A. 城邦政治B. 贵族共和制C. 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D. 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的相关内容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D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D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4.商鞅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据此可知商鞅变法()A. 增加了秦国的赋税收入B. 改变了秦国传统的社会风俗C. 推动秦国人口大量增长D. 刺激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5.2012年10月影视巨作《大秦帝国2》的上映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影片再现了秦国一步一步走向强大统一六国的整个历程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A. 人民渴望统一B. 实力强大C. 统一策略正确D. 重视人才【答案】B【解析】A.人民的渴望是统一的背景但不是秦国能够统一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秦国能够统一是因为商鞅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这是他能够统一的根本原因故正确C.统一策略的正确是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重视人才是统一的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故选B6.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A.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 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C. 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可以看出给农民分配土地有利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可以看出是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A. 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 法家推崇者的需要C. 新兴农民阶级的需要D. 宗法贵族们的需要【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故A正确变法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与法家推崇、新型农民阶级无关排除BC变法的热潮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D故选A8.商鞅认为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那么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商鞅意在()A. 保护农业的生产B. 抑制商业的发展C. 限制贵族的剥削D. 打击贵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鞅认为如果禁止雇佣工人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主张雇佣工人以维护农业生产故A 项正确BCD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9.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可以判断出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不关注国计民生埋首研究“天理”、“人性” 结合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故D正确排除A题干是在强调孔孟思想的合理性故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D10.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 “尊君” 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 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A. 相地而衰征B. 焚烧诗书C. 统一度量衡D. 按军功授爵【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尊君”和“平民”的政治路线后者属于“平民”政治路线其内涵强调的是除王权之外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结合所学可知按军功授爵有利于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增强军事战斗力使得士兵通过军功进入仕途体现了商鞅变法中“平民”政治路线故D项正确A项是齐国管仲改革内容主要是承认土地私有排除B项是商鞅变法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属于“尊君”路线排除C项的作用主要是便利了经济文化交流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11.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导致宗法开始瓦解的不是商鞅变法中的令大家庭分解的措施而是实行郡县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增加农民赋税负担的内容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其目的在于实行小规模生产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济鼓励各自谋生努力从事生产从而刺激小农户数量增加发展了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故选D12.《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行私谓之乱”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C.私法盛行致乱D.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君臣关系‘皆从法’才能‘大治’如‘倍(通背)道弃法’就会生‘乱’” 这突出强调了“大治”或“生乱”的关键在于法是否得到尊崇和维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3.(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的不同之处13.(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局限性【答案】(1)领域前者侧重经济后者多领域、较全面方式前者温和后者严刑厉法结果前者不彻底没有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后者彻底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思想文化前者自由后者专制商业前者重视后者抑制【解析】(1)根据材料可从改革的侧重方面、改革方式、改革结果、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2)局限性轻教化重功利败坏了社会风气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严刑峻法易激化矛盾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局限性为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改革不完全彻底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背景14.(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表现14.(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促成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因素【答案】(1)背景礼崩乐坏传统社会秩序变动(或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格局变动或者社会处于大分化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重视人才私学教育发展学术下移【解析】(1)本小问的背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教育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答案】(2)表现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解析】(2)本小问的表现根据材料“即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可以得出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根据材料“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可以得出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根据材料“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可以得出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根据材料“读书人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可以得出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和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答案】(3)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大为提升新中国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知识分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政府政策的支持【解析】(3)本小问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及政府政策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1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15.(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答案】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确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通过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为田而赋税平”概括回答【答案】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解析】影响通过材料“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考察吏治、奖惩官吏【答案】意义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具有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解析】意义通过材料“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意义16.(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6.(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措施梭伦改革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1)依据“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可得出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依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得出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答案】(2)不同影响制度建设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经济发展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后果与影响的是()A. 秦国的边陲已有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B. 秦国的儒士盈庭C. 秦国已出现阶层的流动D. 秦国的农民勤于耕种战士勇猛作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推行“燔诗书而明法令” 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所以秦国不会出现儒士盈庭故B符合题意为本题答案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 A、C、D均是商鞅变法的后果与影响故排除2.《商君书·更法篇》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遵循)?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材料意在强调()A. 克己复礼的重要性B. 历史进步的必然性C.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D. 与时俱进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体现了法令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是一成不变的 D项正确ABC并非材料的主要意思排除故选D3.“商君虽死秦法未亡”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 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C. 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 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君虽死秦法未亡”的根本原因是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故B正确A、C、D三个选项只是具体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4.观察《战国形势图》判断以下表述成立的是()A. 战争频繁推动商业经济发达B. 楚王问鼎严重威胁晋国地位C. 中原地带居于全国经济重心D. 长城众多说明民族关系紧张【答案】C【解析】5.商鞅要求君主必须带头遵守国家法令制度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他还提出了“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的观点其主要目的是()A. 限制君主的一切权力B. 构建稳固的统治秩序C. 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D. 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使秦国富国强兵为君主服务不是限制君主权力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鞅变法的要求是为了使秦国构建稳固的统治秩序从而使其强大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地主阶级的改革主要目的不是维护百姓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对贵族世袭特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故选B6.战国初期李悝在魏国为相他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 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李悝此举()A. 终结了分封制度B. 体现了“民本”思想C. 顺应了时代潮流D. 强化了“尚武”理念【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可知李悝改革打击了贵族的特权顺应了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潮流故C项正确李悝改革不是分封制终结的标志故A项错误材料与民本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尚武”理念故D项错误故选C7.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 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B. 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 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政府迁天下富豪到关中以充实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强化关中地区作为都城所在地的中心地位故C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中中央政府迁天下富豪到关中是为增强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而不是协调全国经济故B排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无关材料只是强调增强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故D排除故选C8.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下列属于秦朝统一的客观条件的是()A.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日益强盛B. 长期战乱使得人民渴望统一C. 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D.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答案】B【解析】9.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 ①②B. ③④C. ③D. 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故①②正确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和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故③错误贵族如有军功仍然可以加官进爵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10.秦国史书中将本国历史上接于同样兴起自关中的周自称为“夏” 而称关东诸国为“蛮夏” 从而构建起“受命于天的秦理当继周人之业而征服蛮夏”的历史叙事秦国这一举动()A. 为兼并战争寻找历史依据B. 扩大秦国在关东的影响力C. 传播华夏认同的文化观念D. 重构历史以承继政治正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秦国史书记载本国承袭周人之业征服关东诸国目的在于为当时的兼并统一战争寻找历史依据故A正确B项扩大影响力错误C项传播华夏认同是客观作用而不是主观目的D项重构历史表述错误与材料不符故选A11.《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行私谓之乱”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C.私法盛行致乱D.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君臣关系‘皆从法’才能‘大治’ 如‘倍(通背)道弃法’就会生‘乱’” 这突出强调了“大治”或“生乱”的关键在于法是否得到尊崇和维护故选B12.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于国有害并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这一措施()A. 打击了旧贵族阶层特权B. 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C. 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行D. 加强了国内的思想统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下令焚烧“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典籍是因为他认为“于国有害” 故这一措施是为了巩固秦的统治加强了国内的思想统一 D正确AB项材料中未涉及排除焚烧诗书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并不是保证改革顺利推行排除C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3.(1)阅读材料一说明每次建立民主政治机遇出现的过程及其最终命运13.(2)材料二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请分别说明错失机遇的原因13.(3)材料三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具体史实指的是什么?【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窃取胜利果实实行封建专制独裁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撕毁政治协商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窃取胜利果实实行封建专制独裁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撕毁政治协商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答案】(2)第一次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自然经济的阻碍第二次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阻挠第三次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 中国“左”倾的政治运动和经济政策【解析】(2)根据材料二“1793年”、“1842—1860”年、“1957—197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是因为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自然经济的阻碍第二次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阻挠第三次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 中国“左”倾的政治运动和经济政策【答案】(3)三个节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3)根据材料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期”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可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4.(1)指出材料一史料对于研究秦朝(秦国)的历史价值14.(2)材料二中“秦朝既是帝国的模范又是被批判的标靶”说法是否矛盾?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两则史料都是研究秦的第一手资料图一秦士兵家书能够解读出秦人尽孝道等风俗可以印证秦实行全民兵役制费用自理等历史信息图二是秦朝时期刻石能够印证秦朝统一、实行郡县制等史实但存在溢美之词两则史料分别为隶书和篆书书写为研究秦朝文字使用提供一定史料价值【解析】(1)依据“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能够解读出秦人尽孝道等风俗可以印证秦实行全民兵役制费用自理等历史信息依据“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能够印证秦朝统一、实行郡县制等史实但存在溢美之词同时两则史料分别为隶书和篆书书写为研究秦朝文字使用提供一定史料价值【答案】(2)不矛盾秦统一后所创立的一系列制度和维护统一的措施为以后各朝代所长期沿用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上汉承秦制就说明了秦朝既是帝国的模范秦朝二世而亡引发后世以史为鉴如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暴政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解析】(2)依据“这些批评都属于服务于汉朝利益的政治宣传与秦的政策或它的灭亡没有关系事实上汉朝政府起先毫无保留地沿用了秦代的政策对少数政策做了更改比如对法律的简化以及建立分封制但都迅即被摒弃了”结合所学回答即可15.(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哪一家的思想?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新法得以推行的原因有哪些?15.(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15.(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15.(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1)理论基础法家思想(或“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或现实社会的需要)秦孝公的支持公平无私、赏罚分明【解析】(1)第一小问的派别依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派别是法家思想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秦孝公的支持依据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可以得出公平无私、赏罚分明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答案】(2)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奖励耕织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削夺旧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解析】(2)本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在小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以得出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奖励耕织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削夺旧贵族特权依据材料三“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以得出废井田、开阡陌【答案】(3)社会秩序安定国力(或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旧的奴隶制度(或井田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析】(3)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的奴隶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答案】(4)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认识改变旧制度的变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解析】(4)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四可以得出原因是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第二小问的认识依据第一小问的原因和所学可知说明改变旧制度的变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 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1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二人加强和制约君权主张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积极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解析】(1)由材料“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依仗宗族纽带”“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等信息可以得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秩序的稳定和维护政治联系方面来分析出这一机制的积极作用【答案】(2)不同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朱熹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把君主专制上升到天理高度董仲舒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劝诫君主实行德政朱熹则通过正君心要求君主“存天理灭人欲”而行德政原因董仲舒主要吸收了阴阳五行家思想朱熹主要吸收了具有思辨化的佛教和道教思想【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加强君权是通过君权神授而朱熹加强君权是把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上升到天理高度董仲舒约束君权是通过天人感应学说而朱熹约束君权则是通过正君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史载,商鞅在变法失败后的逃亡中投宿旅店遭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最后商鞅被抓捕并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折射出
A.秦国民众对变法内容的遵守B.商鞅变法最终人亡政息
C.秦国社会法制观念深入人心D.商鞅自身富有牺牲精神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20.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B.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简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C.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
7.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确立封建专制统治C.争取兼并战争胜利D.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8.《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2)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或“荣誉与税捐相适应”);
将公民权利与城邦利益向结合;采取中庸之道;确治奠定基础;
缓和雅典公民内部矛盾,维护城邦整体利益;
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
23.(1)粮食价格过低。
(2)商鞅的措施:提高粮食价格。目的:增加农民收入。王安石的措施:实行免役法。目的: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该说法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14.商鞅变法在当时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使秦国成为强国,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C.使法家思想成为秦国的统治思想
D.加强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5.王安石的《咏商鞅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据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在于
(3)商鞅:主张抑制商业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王安石: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其出发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三、材料分析题
22.梭伦改革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城邦利益,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梭伦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因债务而遭奴役者均被释放,并禁止将来再有任何奴役制度。梭伦立法是一种革命,所有自由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他使在习惯上早已被认可的私有财产制合法化。他通过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凡外邦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第四级则免税)。他的法律规定在雅典发生暴乱时采取中立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因为他认为大众对国事漠不关心可以导致国家灭亡;凡殉国者的子女应由国家抚养与教育,这项法律成为雅典人多年勇敢作战的主要原因。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
2.《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B.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3.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多作为祭祀品使用,不仅体积较大,而且制作精良,但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变小,并且工艺较差,其主要原因是
请同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参考答案
1.A2.D3.C4.D5.C6.B7.C8.D9.A10.B11.D12.A13.C14.A15.D16.C17.D18.B19.C20.A
A.制作工艺战乱失传B.战国进入铁器时代
C.王室衰微礼崩乐坏D.审美观念发生转变
4.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
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5.商鞅自卫国入秦,宣讲法家理论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等发展战略,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支持变法。商鞅被秦孝公重用的关键在于
10.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
A.“仁”B.“礼”C.“德”D.“孝”
11.井田外的田地被大量开发,对生产关系的重大影响是
A.巩固了井田制度B.出现追逐利益的局面C.奖励农耕政策的出台D.促进自耕农的产生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梭伦围绕公民权利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9.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A.变法深入人心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D.变法最终失败
21.(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2)思想:以法治国。出发点:维护秦国君主统治。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
22.(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自由;自由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私有财产制合法化;开放公民权利;实行财产等级制。
D.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
18.下图是秦国疆域扩大的形势图,商鞅变法与它的内在联系应是( )
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19.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A.封邦建国、礼乐教化B.帝国分裂、民族纷争
C.社会变革、百家争鸣D.皇权加强,疆域拓展
A.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B.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C.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D.取信于民,重视承诺
16.在赐爵制度下,官吏选任的主要标准是
A.血缘亲疏B.门第高低C.功劳大小D.分数多少
17.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
A.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有利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
1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
A.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法家推崇者的需要
C.新兴农民阶级的需要D.宗法贵族们的需要
13.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国家按照军功大小封爵赐田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A.秦孝公下决心要变法图强B.当时群雄并起争霸战争不断
C.变法主张迎合了现实需要D.奴隶主贵族势力已普遍衰落
6.秦国商鞅变法规定:男子成年须与父母别居,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须出嫁,又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有相互纠察告发的责任,否则处以极刑。这些规定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B.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