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栏目化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广播电视栏目化的认识
1、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特点
①社会化趋势。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反映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与困难、现实探究与
理想追求,覆盖面广而内涵深、真实感强,对受众有较强的针对性、启发性。
②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地位专门化确立。广播电视评论历来是电视媒体的弱项,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上海东方广播电视台的《东方论坛》等栏目通过固定的评述性专栏来强化广播电视评论,每天固定播出,广播电视评论节目逐渐规范化、专门化。
③由记者直接主持栏目代替了播音员客串主持的传统模式。记者型主持人的出现是符合现
代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主持人的自身风格会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一改过去单纯注重新闻报道内容而忽视栏目自身视觉、听觉形象设计的局面。充分利用
现代化电子特技手段来实现栏目编导的设计意图,以强化栏目对受众的吸引力。
2、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原因
①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促使广播电视新闻从内
容到形式、结构发生变化,以适应受众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广播电视新闻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受众、层次、节目内容、性质和功能等因素来划分若干的固定栏目,形成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群体。
②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管理的专业化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规范化、栏目化。先进的广播
电视传播技术手段,使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变得更加生动、简便、快捷,由此带来的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推动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形成。
③广播电视新闻管理模式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转变。
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现代传播一是、传播观念的加强。
3、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传播优势
①从广播电视媒介的地位看,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有利于广播电视在新闻传播上保持竞
争优势和地位。增大信息密度,满足受众信息需求这是现代新闻媒体的竞争核心,而只有做到栏目规范化的制作、管理模式才能达到这一要求。
②从广播电视功能上说,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能有效地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各种文化功能。
新闻栏目根据新闻传播的性质、任务、传播对象的不同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即将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通过栏目规范化形式传播给受众,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的认知、审美、教育的功能。
③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有利于适应不同层次和爱好的受众的需要。
④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有助于广播电视新闻整体水平的提高。栏目化的新闻传播内容的
选择必须要求具有连续性、可持续性的发展特点,由于新闻栏目有特定的内涵界定,对新闻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世界广播电视新闻的变化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近十余年西方电视广播新闻节目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从商业广播电视逐步影响到公共广播电视。
①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要求权威性、信息量和可看性的高度统一。
因为在全球化、新技术和日益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在媒介一方,任何新闻事件被独家报道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在受众一方,也并不是只接触单一媒体的新闻,而且新媒体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不同媒体新闻之间的报道时间相差无几。于是广播电视新闻竞争的重要因素变成了:新闻媒介本身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新闻节目在总体上是否能够提供给观众的有限信息量以及是否大量现场报道带给受众的视听冲击力、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和可能的悬念设置。
②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跨境传播与社区传播的两极发展(扩大新闻的广度和深度)
一方面大的媒介集团越来越重视新闻国际市场的开发和培育,以CNN和BBC为代表的海外电视新闻媒体,早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地方性广播电视机构的自办节目,都开始重视新闻内容和报道风格上地方性和全球性的整合,即在全球化的经济与文化语境中报道地方性内容,用地方化的视角霸道新闻时体现出国际化的报道水准和报道风格,以及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双重视角对重要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阐释和评论。
③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和风格越来越成为广电新闻媒介影响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一切在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节目中呈现出来的各种视听元素的包装组合,都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风格与品牌的构成要素。特别是新闻主播主持人对于节目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他们帮助节目树立和巩固在观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为节目增加人际传播的个性化和软性化的特征,还可以因其独特的个性魅力,成为新闻权威性、可信度和风格化的象征。
④事实上,多频道/频率时代为广播电视新闻造就了一种新的受众观,这种受众观深深地影响到新闻报道的取向:
一方面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压缩技术给广播电视业带来的突破性发展,使得多频道、多频率专业化分工和针对不同受众需要的差异性传播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集团化运作的资源整合,又使得这种差异性传播的有效市场分割和优势互补成为可能。多频道/频率时代为受众在广播电视新闻方面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可能性,因此例如用国际化的风格报道本地化的题材,努力寻找自身的市场优势,满足一部分特定受众的需要,而非面面俱到的试图调和所有受众的口味,是许多地方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倾向采取的策略。
而我国目前只处于初期阶段,电视新闻节目的差异性传播还不够。需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竞争带给新闻节目创新能力和活力,同时在实现差异传播的时候进行形式互补以及伴随媒介市场化与商业化产生的广播电视新闻的娱乐化与软性化。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及其意义
1、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一种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类型,民生新闻不仅概括的广播电视媒介机构对新闻内容的选择标准,还体现这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更蕴含了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立场。
2、民生新闻的3个本质特征
①民生内容:是指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关注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一切本地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关注所疑惑的就是民生新闻的报道对象。所以他十分追求新闻接近性,重视现场声音画面的冲击力和细节的展现是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平民视角:是指进行报道时,从普通市民的切身利益出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倾听他们的诉说感受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呼声。因此报道者的态度朴实真诚,报道朴实直白,体现本色化和市民化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为百姓说话。
③民主的价值取向:强调了让百姓说话。通过新闻报道,帮助受众树立起公民意识,参与社会改革进程,行使民主权利。尊重受众的知情权与话语权,鼓励受众积极的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来,对社会事务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并最终形成公共意见。民生新闻的互动性在这个意义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受众在参与现现场短信电话、打热线电话...大大体现了受众的主体性。
3、民生新闻崛起的意义和原因
①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决定了民生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而民生新闻相应的成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热点。在市场经济确立的过程中,公民的主体性逐步建立起来,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日益增强,人们有了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和自我决策的可能,民生的概念在普通人心目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政府还是公民个人对民生的重视,都为“民生新闻”的崛起准备了条件。
②我国新闻媒介传播价值由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者为中心,也是民生新闻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百姓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从业者都厌倦了呆板说教的枯燥模式,渴望回归平民化的新闻内容和表达方式。要求媒体提高服务一是提升竞争力,满足受众的需求。
③公民社会的建设要求媒介成为民众利益的代言人,这也是催生民生新闻的因素之一。中国社会的都市化造就了具有现代价值观的现代公众,他们对大众传媒有着新的需求,这就要求媒介代表群体的利益,并未他们的利益表达服务。
④民生新闻时地方广播电视新闻应对新闻竞争的必然选择、利用在本地的资源和优势,做百姓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以时效性和接受性取胜。
4、实践策略(各地方电视台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