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中化学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中化学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摘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能动性,变学生课堂中的静态为动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符合新世纪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校是福建省化学学科基地校,教研组在近年来细心探索新课程教学,探索“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诠释,并以教学案例加以论证。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主体性;能动性布鲁纳发现法教育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过程是以参加“发现行为”为必要前提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或教师设置问题,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把学习变为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不断养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灌输,不注重学生的能力品质的培养,教师直接把成套的结论给了学生,或者把自己整理好的思路硬塞给学生,学生成了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结果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疲惫。

如此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且没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2012年《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它的功能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育。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让这一线索贯穿整节课,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或突出问题的设置,问题必须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有力度的,且对教学过程顺利发展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领域的热情,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的神奇和力量。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

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1一、案例背景钠的性质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之一。

通过钠的性质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金属与非金属、酸、水的知识,并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为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以学生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镁、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着重要实际意义。

二、情境描述学习钠与水反应内容时,我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好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灭火,怎么能生火?然后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金属钠” 。

学生很想知道钠是一种什么物质,接下来我让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1.为什么钠需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2.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3.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钠?4.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可以得出钠的哪些物理性质?5.“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6.如果钠燃烧起来,能否用水扑灭?7、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用相关习题进行巩固和拓展(转载于: :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本节我采用了先引入“滴水生火”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由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胆大心细,注意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以便为后面的问题打好基础。

从而真正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常用理念,为下节学习镁、铝、铁的性质做好铺垫。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探究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等性质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3. 学会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物质的性质变化;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3. 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1. 概念讲解(30分钟)
-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结构的影响。

2. 实验设计(60分钟)
- 实验1:观察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 实验2:研究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中的变化。

3.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60分钟)
-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数据,总结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并进行讨论。

四、教学手段和评估:
1. 教学手段:讲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
2. 评估方式:实验报告、实验设计、讨论表现;
五、教学延伸:
1. 探究不同物质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2. 讨论分子结构的优化和材料性能的提升。

六、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2. 是否能够发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的不足,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教学案例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教学案例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教学案例——《乙醛》胡成芳一、案例背景: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曾对近1000名高中学生就化学学习方式、学习心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作了调查,得出了一些结论。

其中(1)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

(2)教师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情景。

(3)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等。

这些反映出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被动学习的状况比较严重。

而新课标的理念,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这种理念下,化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

可是,却有很多学生对化学不大感兴趣,觉得化学很难学。

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情感。

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和构建知识的过程,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下面,我结合我校(华高)李磊老师开设的高二下《乙醛》这节课就新课标下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谈一些个人体会。

二、案例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展示样品。

老师这里有瓶失去标签的有机物,它可能是烃或烃的衍生物。

如果要确定它是什么物质,我们要知道哪些信息?生: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步骤:①组成元素→②分子式→③结构式←④性质问题1:我们怎样确定其组成元素呢?(组成元素←燃烧法)问题2:取22克该样品与足量氧气反应,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洗气瓶,两装置分别增重18克和44克。

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气态密度为1.964克/升。

请求出其分子式。

(由二氧化碳推测碳,由水推测氢。

由元素质量守恒,推断是否含有氧.此处应强调化学中的守恒思想、定比思想)问题3:知道了该样品的分子式,如何推测它可能的结构呢?(大家先算一下其不饱和度:(2×2+2-4)÷2=1一个不饱和度可能有一个双键或一个环,由此推测它可能的结构是:【讲解】第二个结构式,烯醇结构不稳定,要重排,形成第一个结构。

高中化学问题式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问题式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问题式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质的结构、组成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实验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25分钟)
(1)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和特点;
(2)进行几个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拓展(15分钟)
(1)讲解物质的结构、组成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2)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对其用途和应用的影响。

4.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对于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教材,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概念,增加了化学知识的积累。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
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教案
主题:金属反应活性的比较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的反应性和活性的概念;
2. 掌握金属反应活性的比较方法;
3. 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金属的反应性和活性的概念,引出本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0分钟)
讲解金属反应活性的比较方法,包括金属的位置和活动性表等。

3. 实验操作(20分钟)
实验1:铁与不同金属离子的反应观察
材料:铁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镁
步骤:
1)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镁的溶液;
2)将铁钉分别放入不同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实验2:不同金属之间的反应活性比较
材料:铝箔、镁丝、铜片、铁片
步骤:
1)将铝箔、镁丝、铜片、铁片依次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2)根据观察结果,比较不同金属之间的反应活性。

4. 分析实验数据(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分析不同金属的反应活性。

5.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金属反应活性的比较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金属反应活性的概念,提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培养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认识化学动力学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数量。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1. 烧杯、试管、搅拌棒等实验器材;
2. 稀盐酸、锌粉等试剂。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并快速搅拌;
3.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放出的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4. 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反应速率与时间的曲线。

五、实验问题:
1.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如何定义反应速率的大小?
六、思考与讨论:
1.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探讨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可能的解释。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应用。

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

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

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创新教育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化学教育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实践案例一:化学实验室的创新设计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只是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缺乏足够的创新和探索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某高中化学教师创新设计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挑战性的实验。

比如,在学习物质的酸碱性时,学生通过自己选择和搭配食材来制作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测不同物质的酸碱性。

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还使他们对酸碱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践案例二:探究式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面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探究式学习则是通过提出问题、研究现象、进行实验和总结归纳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和建构。

在某中学化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教授氧化还原反应。

他们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铁制品会生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最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原理。

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实践案例三: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是化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某高中化学教师意识到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常常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他们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比如在教授有机化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化工厂,让学生亲眼见到有机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

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更加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实践案例四: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工具成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某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展示化学实验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探究课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课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课教案作为高中化学课堂的一种重要形式,探究课在学生实践和动手操作中探究化学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其采引导式教学法和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是高中化学课堂必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下面将针对化学探究课给大家讲述一些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寻找化学现象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验课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3、通过探究课的教学,让学生从实验中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职业道路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学安排1、教师应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制定好命令、计量、时间等操作步骤,保证探究课的顺利进行。

2、探究课要采用学生自主发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教师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必要的纠正。

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在实验的情况下发现化学反应的规律及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2、提倡讨论交流,推崇发散思维。

学生要主动参与讨论,多想多问,借此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是化学探究教学的核心,学生要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实验设计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化学反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实验,并有一定的操作余地。

2、目的要明确,限制要清晰。

指导学生理清实验目的和实验设备原理,让学生有清晰的工作思路。

3、实验过程享有灵活性。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究,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实验步骤1、实验前处于必要的操作指导和安全意识教育。

2、实验中强调量、时间、温度等因素,并给予学生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问题探究和创新实验融入课堂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金属与水的反应》(贺州高级中学刘佩瑜542800)【案例课题】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的第三章的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金属与水的反应》;课型:新课(随堂实验课)。

【案例背景】学生情况:1、基础知识角度: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对金属与酸的反应有初步的认识。

前两章的学习,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化学理论基础,虽初次接触金属与水的反应,但学习的难度并不大。

2、实验技能角度:(1)钠与水的实验:首先,《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为开展学生实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对做实验兴趣浓厚,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最后,改进后的钠与水的实验操作简单、安全、现象明显,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好地完成实验。

(2)铁与水蒸气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对学生来说较困难。

教师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引导探究最佳设计方式,并提供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学生小组实验是可以完成的,能让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实验创新设计的魅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不够全面;(2)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化学用语不规范;(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教师情况:(1)笔者是韦革玲老师主持的课题(课题编号:2011C043)——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的成员,课题圆满结题;(2)参加过2007年广西优质课比赛和2015年广西实验创新大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

(3)从教十年,能慎密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能娴熟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自如地驾驭实验课堂。

(4)教师提前设计导学案、课件,提交实验器材和试剂。

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观察点,反应原理,实验现象;课本实验存在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教师事先准备实验改进方案等。

学校情况:开展随堂实验多年。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课程背景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研究化学反应速率;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与思考(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问题。

例如:观察以下两个反应,为什么反应A比反应B快?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步骤二:实验设计(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研究。

例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能够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步骤三: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化学品,并指导学生安全操作。

步骤四:数据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

他们可以比较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差异,寻找影响因素的规律,提出自己的观察和解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实验结果的方法。

步骤五:实验总结与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总结和展示。

学生可以利用图表、表格和文字等形式,展示实验数据和结果,并说明自己的观察和结论。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评价1.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仪器调配和化学品使用是否正确和安全;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科学推理;4.学生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结论;5.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

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例如催化剂、光照等;2.学生可以设计更加复杂的实验,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3.学生可以通过文献调研,了解不同化学反应速率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首 先要 通过 自主学 习 ,然后 进行 自我 探 中 ,还 要 与 同学合 作 ,一 般采 取 小 组合作 方式 进行探 究 。
5课 后 留创新 作 业 ,激 励 学 生巩 固 知识 。为 了激 发 。
学 习上 .培 养 学生 探 究 化学 问题 的 兴趣 和 能 力 。因 此 ,
二 、 本 课 题 应 用 探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的 基 本 过 程 1回 顾 相 关 的 知 识 。 .

探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的 特 点
1创 设 情 境 ,激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 创 设 难 度 较 小 而 .
新颖 的 情境 问题 ,让 学 生首 先尝 试成 功 的喜 悦 ,点 燃 学
展 、学 生经 验 的联 系紧 密 ,有 助 于 学生拓 展 视 野 ,引 导
3适 时 点拨 ,诱 导探 究 的方 向 。教师 要 学会 掌 控课 . 堂 .课堂 的 时间是 有 限 的 ,为 了达 到 让学 生 自主学 习的 目的 ,教师要 适时 、及时 地正确 引导学生 的探 究方 向。
是 一 次很 成 功 的 尝试 ,对我 们不 无启 发 。诚 然 ,探 究 式教 学模 式 的操作 形 式是 多样 化 的 ,如何 灵 活地 将探 究 式教 学模 式的理 念 应 用到每 节课 的教 学 中,还 需要 不断 去创 新 ,去 实践 ,去反 思 ,让我 们 大 家都 来做 这 方 面 的有心人 吧 !
性。 。
生 成 该 盐 的 盐 酸 碱 性

CH3 CO O N a
N aC O 3 2
谁— —
谁水解 、准 —

显谁 性 ;
越弱 越水 解 、两 弱双 水解 。 8作业— —创 新作 业 ,激励学 生巩 固知识 。 . ( )完成创 新设 计 的相关 习题 。 1 ( )到 三楼 数字 化 中心 上 网查 找 ,并 收 集在 日常 生 2 活 中你认 为 与盐类 水 解有 关 的事 例 ,同 时写 出水解 方 程 式 ,然后 在下 节课进 行交 流讨 论 。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案例——以《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为例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案例——以《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为例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案例——以《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为例发布时间:2021-06-02T11:22:19.54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5期作者:陈正亮[导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立足课程改革发展情况,陈正亮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325000一、案例背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立足课程改革发展情况,提出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化学。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化学的主体,有效地理解化学知识,锻炼化学能力,是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

探究学习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在组织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探究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结合教学需要,应用多样的策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化学核心内容建构理解,同时自然而然地锻炼能力,塑造品质,推动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但是,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解决此问题,需要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有方法地引导学生探究。

下面,我将以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课时为例,具体展现引导学生探究化学的方法。

二、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实例(一)教材分析本文选用的教学实例是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课时。

通过参与第一课时教学活动,学生们掌握了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学会了NOx溶于水的计算。

在参与第二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氮气和铵盐的化学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等。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为主的。

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以化学实验和课堂提问这些方法为主,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新知内容,实现对新知内容的理解,同时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锻炼化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能力等,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究与解决策略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究与解决策略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究与解决策略高中化学教学在学生素质培养和知识体系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高一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因此,有必要对高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问题探究1. 学科知识的抽象性难以理解高一化学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学生需要理解电子轨道的概念和电子填充规律,这些抽象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

2. 实验条件的限制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包括实验器材的不足以及实验环境的不安全等,使得实验教学难以顺利进行,导致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

3.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一学生往往面临来自不同学科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较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动力往往不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解决策略1. 引入具体案例和实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和实例来解释和展示相关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原子结构时,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的元素和它们的电子结构来帮助学生理解电子轨道和填充规律。

2. 创设合适的实验环境为了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教师可以寻找或创设合适的实验环境。

通过与实验室合作或利用虚拟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安全和逼真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提高他们对实验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以及开展有趣的化学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4. 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实验小组和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为什么 当我把小 弟弟扶起来 ,我看 见警察叔 叔露 出了甜甜 的微 说 , 田忌是用什 么样 的方法反败为胜的。在这个过程中 , 不仅改变 笑, 把他帽子上的 国徽映照的更美丽?为什么要把钱币擦 洗干净? 了以往单一 的、 枯燥 的知识传授模式 , 而且 , 形象 的展示也非常容 等等 , 因 为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目的就 是 要 培 养 学 生 爱 护 国 徽 、 愿用 自 易激起学生学 习的积极 性 , 对提高学生 的 自主效率起到 了非 常重 己的行 动为国徽 增光的思想感情 。所 以 , 授课 的时候 , 引导学生思 要 的作用 。 考有关 问题 , 当学 生能够真正 理解文章 包含意思 的时候 , 学 生 的 爱 国主义情感和探索能力 都会得到提高 。
三、 借 助 多媒 体 技 术 , 调 动 学 习积 极 性
俗话说 : 教无定 法 , 贵在得法 。采用合适 的教学方 法 固然 重
要, 但我们也应该为学生 营造融洽 、 和谐 的氛 围 , 因为其乐 融融 的 课 堂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因此 , 在授课 的
当今社 会是一 个信息化 、 网络化社会 , 多 媒体技 术 已被 广泛 时候 , 教师要学 会尊重学生 , 关爱 学生 , 要完善评 价机制 , 实现 亲 地应用 到教 学活 动 当中 , 所以, 在授 课 的时候 , 我 们可 以借 助视 其 师 , 信其 道 , 最终, 使学 生积极 主动 地参 与到语 文教学 活动 当
听讲 等途径去独立探究 , 自行发现并掌握 相应的原理和结论 的一 效 率 。
种方法 。其主导思想就是 以学生为主体 , 让学生 自觉地 、 主动地探 索, 因此 , 在新课程理念 的指导 下 , 教师将 探究式教学模 式引入课 二、 多元化评价 , 营造探究环境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在首先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法的概念和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在分别论述了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具体应用方式、优势和挑战,以及实践案例和成效评价。

在总结了探究式教学法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探究式教学法、理论基础、具体应用方式、优势、挑战、实践案例、成效评价、启示、发展方向1. 引言1.1 探究式教学法介绍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和实践,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探究者,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这种教学方式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原理和规律,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化学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化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的科学学科,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通过学习化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自然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阶段,化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他们将来深入学习相关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可以启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高中化学探究课优质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课优质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课优质教案
一、课时安排:
本课程为化学探究课,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为实验探究,第二课时为数据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 进行实验探究,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反应中的表现;
3.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2. 化学反应中金属和非金属的行为;
3. 实验探究:金属和非金属在反应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课题,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 教师介绍实验内容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第二课时:
1.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思考;
3.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4. 师生共同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做出结论。

五、教学评估:
1. 通过实验中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评估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性质的理解;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中金属和非金属行为的思考;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掌握程度,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金属和非金属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通过多次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学科水平。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教案
主题: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探究问题: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及规律是什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差异,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常见特性和反应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重点: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特点和规律。

难点: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产物及反应类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概念,并引入探究问题:“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有何不同?”
二、实验观察(15分钟)
1. 学生围绕实验台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不同酸中的反应现象,记录观察结果和产物。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和规律。

三、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一般规律,并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类型。

四、实验验证(15分钟)
1. 学生进行实验,验证金属和非金属在酸中的反应规律。

2.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总结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特点。

五、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六、课堂练习(5分钟)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推理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中金属和非金属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问题探究和创新实验融入课堂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金属与水的反应》(贺州高级中学刘佩瑜542800)【案例课题】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的第三章的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金属与水的反应》;课型:新课(随堂实验课)。

【案例背景】学生情况:1、基础知识角度: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对金属与酸的反应有初步的认识。

前两章的学习,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化学理论基础,虽初次接触金属与水的反应,但学习的难度并不大。

2、实验技能角度:(1)钠与水的实验:首先,《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为开展学生实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对做实验兴趣浓厚,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最后,改进后的钠与水的实验操作简单、安全、现象明显,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好地完成实验。

(2)铁与水蒸气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对学生来说较困难。

教师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引导探究最佳设计方式,并提供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学生小组实验是可以完成的,能让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实验创新设计的魅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不够全面;(2)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化学用语不规范;(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教师情况:(1)笔者是韦革玲老师主持的课题(课题编号:2011C043)——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的成员,课题圆满结题;(2)参加过2007年广西优质课比赛和2015年广西实验创新大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

(3)从教十年,能慎密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能娴熟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自如地驾驭实验课堂。

(4)教师提前设计导学案、课件,提交实验器材和试剂。

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观察点,反应原理,实验现象;课本实验存在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教师事先准备实验改进方案等。

学校情况:开展随堂实验多年。

实验条件优越,设备完善,实验室配有多媒体;实验员3名,其中一名是15年教龄的一线教师。

【案例主题】(1)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完成对钠的相关性质的自主认识。

(2)通过对铁和水蒸气反应实验装置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设计、动脑思考、观察分析、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3)通过动手实验、小组交流、分享合作、科学探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4)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发现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5)通过对比教材装置和改进实验,提高学生的对实验的评价能力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案例设计】环节一:巧设情景,激发学习激情课前准备:教师下载2015年5月的“[第一时间-辽宁]第一关注药厂爆炸钠遇雨水反应有点大”的新闻视频。

情景导入:播放辽宁的火灾视频,引入金属钠与水反应的课题。

学生聆听和观察新闻,并思考导学案设计的第一题——“为什么火灾现场附近有金属钠让消防人员感到可怕?”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提炼问题的能力。

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实验安全教育。

教师明在课件和导学案中呈现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特意用粗体红字提醒。

环节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课前准备:把方案提交给学校实验员,准备实验器材;全班分成四组 ,并分发导学案和实验方案 ,一人一份;教师事先把这两个方案的实验视频链接到课件中(总结实验现象时再次呈现,让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让所有同学看到两种方案实验的现象)改进实验说明:在大头针上插上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然后把破试管移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水和钠相遇,关闭止水夹,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或把破试管图一试管夹烧杯水 橡皮管止水夹胶塞 注射针头破底试管金属钠尖嘴管图二移向试管(如图三)。

并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第二题的4个问题。

1、首先认真阅读实验注意事项和要求后,然后完成钠与水的实验并完成下表。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第2、3、4小题。

2、由钠与水反应实验总结钠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反应产物,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请评价两个方案的优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后举手示意,学生实验用时约2分钟。

教师观察到所有学生实验完毕后,鼓励学生自荐上台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播放对应方案无音频的实验视频。

通过学生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第2小题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第3小题训练学生的获取信息和对信息加工的能力。

最后通过汇报,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当堂纠正,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准备描述实验现象和分析原因。

(课后收集导学案批阅)环节三呼应情景,解决问题以一张图片呈现火灾现场和第一题思考“为什么火灾现场附近有金属钠让消防人员感到可怕?”学以致用,钠与雨水剧烈反应,且反应放热和生成了可燃性气体氢气。

趁热打铁,请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消防员如何解除危机?引导学用新学知识指导生活生产实际,从化学走进生活,感悟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乘胜追击,实验室金属钠的保存方式。

进一步理解第一课时中提到的金属钠的保存在煤油中或石蜡密封。

环节四发现问题,探究方案课前准备:向实验员提交课本50页科学探究实验的器材和试剂,要求准备一套放讲台,且检查好气密性、组装好并加好了药品。

设计探究:教师演示教材实验,实验失败。

猜测一、铁与水蒸气不反应。

猜测二、实验失败。

钠与水的实验改进为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改进做了铺垫。

引导学生发现课本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试管易破裂,棉花易焦化,反应现象不明显。

让学生比较铁与钠活泼性,因初中已学的金属活动顺序性,故学生能轻松说出铁不如钠活泼。

教师顺势提出活性越差反应越困难的观点。

因学生在初中对比学习铁、锌、镁与稀盐酸反为快慢和剧烈程度,故能接受此观点。

为了更好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步完成实验设计,导学案设计如下:1、试管为什么破裂,如何避免?2、棉花的作用,寻找可替代棉花的物品。

3、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如何解决?旨在创设“低起点,多台阶,高落点”的学习途径,从而降低了实验装置设计的难度,突破难点。

给学生4分钟,小组讨论,在导学案中画出设计方案。

教师收集,课后批阅,评价方案,加以表扬,并鼓励去实验室实践。

环节五铁与水蒸气的实验探究课前准备:一周前,要求学每组自己动手做吹泡器和灯罩;向实验员提交课本50页科学探究实验改进后的器材和试剂,棉线事先塞好。

教师讲解:教师借助课件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1、试管破裂是原因是水进入了加热区,冷热相遇,试管破裂。

解决方法,水在加热区的下方。

2、棉花供水,湿度不易控制,吸水量有限。

解决办法,用塞有棉线的玻璃管代替,玻璃管可以自由加水,水在张力的作用下运输到铁粉上方的棉线;棉花易焦化的问题,换成棉线后,棉线的着火点1500C ,水的沸点1000C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维持不变,未达到棉线的着火点,棉线不燃烧,原理同纸锅烧水。

3、现象不明显可能反应温度低,生成气体少。

解决办法,用灯罩聚集火焰,提高温度;用发泡剂集聚气体。

实验探究:教师在导学案中提供实验方案(如图三),小组实验,改进后实验约2分钟完成,明显有趣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明白铁与水蒸气是可以反应的且生成了氢气。

改进后,操作简单、安全,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同时,渗透办法比困难多的思想。

图三最后,发展性课后作业和再探究课题:1、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金属钠能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并写出反应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固体产物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并写出反应原理方程式。

【案例评析】教学特点:本教学设计从生活中的化学导入,素材中发现问题。

为寻找解决方法,切入钠与水的反应的探究,两种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讨论完成导学案,自荐汇报实验结果,讨论评价实验方案。

一气呵成,实验总结后,呼应情景导入,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探究最佳方案,教师收集并课后批阅方案,是出于方案中可能有诸多不周全,不宜立即实践的考虑。

教师提供一种较成熟的方案。

学生小组实验,简单的操作,明显的现象,既让学生认识到铁可以与水蒸气反应,又感受到实验创新的魅力。

教学中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比金属钠与铁的活性差异。

通过实验条件的差异和反应的难易程度的对比,又验证了其活性差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标对实验课堂的两个要求:一是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意识的培养,二是化学学习的方法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运用生活素材,训练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对比实验方案,渗透方法比困难多的思想,引导学生多创新;学生在讨论汇报实验结果和素材提问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多媒体辅导回放实验,加深学生实验印象。

教学反思:批阅设计方案后发现学生的铁与水蒸气实验设计不够理想,以后的教学中应多训练,批阅导学案后发现学生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够规范,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

批改课后作业,学生对第一题(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金属钠能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并写出反应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完成得比较好。

第二题(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固体产物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并写出反应原理方程式。

)几乎学生都没写,因为高一学生知识储备有限,还没有系统学习铁三角之间的转换,所以固体产物应该直接给出,要求学生记忆,并强调原理方程式的特殊性——H2O(g)。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