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修复工程程序及修复技术概述

土壤污染常见修复技术

国内现阶段常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工程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联合修复技术等。

1、土壤的工程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排土、换土、去表土、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

2、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技术、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土壤性能改良技术等。

3、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联合修复等技术。

4、联合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等。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

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内容包括污染土壤评估、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施工管理与运行、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四个部分。

1、污染土地评估主要包括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现场踏勘、布点与采样、样品检测与分析和风险评估。

2、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

3、施工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详细修复方案制定、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和污染土壤清理。

4、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

后附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目录

1 第一阶段污染土地评估 (2)

1.1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 (2)

1.2现场踏勘 (3)

1.3 布点与采样 (4)

1.4 样品检测与分析 (5)

1.5 风险评估 (6)

2 第二阶段修复技术选择 (7)

2.1 修复技术选择原则 (7)

2.2 修复技术筛选步骤 (7)

2.3国内现阶段常见修复技术 (8)

2.3.1工程修复技术 (8)

2.3.2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8)

2.3.3 生物修复技术 (11)

2.3.4 联合修复技术 (12)

2.3.5 小结 (12)

3 第三阶段施工管理与运行 (13)

3.1 详细修复方案制定 (13)

3.2 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 (13)

3.3 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14)

3.4 污染土壤清理 (14)

4 第四阶段后续监测与评价 (14)

4.1 监测原则 (14)

4.2 监测工作程序 (15)

4.3 修复效果评价 (16)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按照下图规定的程序进行,内容包括污染土壤评估、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施工管理与运行、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四个部分。

1 第一阶段污染土地评估

1.1 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

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场地利用变迁资料、场地环境资料、场地相关记录、有关政府文件、以及场地所在区域自然社会信息五部分。

1、场地利用变迁资料

用来辨识场地及其邻近区域的开发及活动状况的航片或卫星照片,土地管理机构的土地登记资料,场地的土地使用和规划资料,其它有助于评价场地污染的历史资料如平面布置图、地形图等。场地利用变迁过程中的场地内建筑、设施、工艺流程和生产污染等的变化情况。

2、场地环境资料

场地内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记录、场地内危险废弃物堆放记录、场地与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的位置关系等。

3、场地相关记录

产品、原辅材料和中间体清单、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地下管线图、化学品储存和使用清单、泄漏记录、废物管理记录、地上和地下储罐清单、环境监测数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表、环境审计报告、地勘报告等。由政府机关和权威机构所保存和发布的环境资料,如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质量公告、企业在政府部门相关环境备案和批复、生态和水源保护区和规划等。

4、场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信息

场地所在地的自然地理信息,如地理位置图、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场地所在地的社会信息,如人口密度和分布,敏感目标分布,及土地利用的历史、现状和规划等;区域所在地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等。5、资料的分析

调查人员应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资料中的错误和不合理的信息,如资料缺失影响判断场地污染状况时,应在报告中说明。资料收集应注意资料的有效性,避免取得错误或过时的资料。

1.2 现场踏勘

1、安全防护准备

在现场踏勘前,调查人员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掌握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知识,并装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2、现场踏勘的范围

以场地内为主,并应包括场地周边区域,在勘查场地时,除非受环境或障碍

物所阻碍,或其它无法克服的原因,应尽可能勘查场地的设施、建筑物、构筑物,如罐、槽、沟等,同时观察是否有敏感目标存在,并在报告中说明。

3、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

a.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包括:场地的现状,场地历史,相邻场地的现状,相

邻场地的历史情况,周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地质、水文地质、地形的描述,建筑物、构筑物、设施或设备的描述。

b.场地的现状: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物质的使用、生产、贮存或处

理以及泄漏状况,都应观察和记录。

c.场地历史:场地过去使用留下的任何迹象及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

物质的使用、生产、贮存、处理应观察和记录。

d.相邻场地的现状:相邻场地的使用现况及可能存在的污染应尽可能观察和

记录。

e.相邻场地的历史情况:相邻场地利用历史及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应尽可能观察和记录。

f.周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对于周围区域目前或过去土地利用的类型,如住宅、商店、工厂等,应尽可能观察和记录;周围区域的废弃和正在使用的各

类井,如水井等;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化学品和废弃物的储存和处置设施;

地面上的沟/河/池;地表水体、雨水排放和径流及道路和公用设施都应识别和描述。

g.地质、水文地质、地形的描述:场地及其周围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与地

形应观察、记录,并加以分析,以协助判断周边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调查场地,以及场地内污染物迁移到地下水和场地外。

4、现场踏勘的重点

一般重点踏勘对象包括: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处理、储存、处置或生产,

储槽与管线,恶臭、化学品味道和刺激性气味,污染和腐蚀的遗迹,各种储罐

与容器,排水管与污水池或其它地表水,废弃物,井,污水系统,其它可供评

价场地状态的对象。

5、现场踏勘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