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地缘政治的优点和特点
![中国地缘政治的优点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df6da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7a.png)
中国地缘政治的优点和特点中国地缘政治的优点和特点
中国的地形对中国政治产⽣着双重影响:它既保护了也弱化了中国的国防安
全。
在中国东部,⼤海对古代中国也是⼀道天然的护屏,在以蒸汽动⼒为基础的
远程航海技术出现之前,征服⼤海⽐征服⼤陆困难。
这样的地理形势反使古代
中国的海上作战⼒量长期没有得到发展。
中国这样⼀个主要由西⾯⾼海拔⼭地向东⾯低地呈阶梯型钳形包抄的地形对
中国国家统⼀起到了积极作⽤。
中国地势⽐较完整,东⾯是⼤海,西⾯是⾼⼭,统⼀起来帝国主义不易进
来。
地理上居⾼临下的战略⼒量在地区或国家统⼀中往往占据着“据上游之势以
驾驭六合”的优势。
在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像中国这样能存在下来并⼀直保持⼤国版图且资
源丰富的国家实属罕见。
中国地缘政治论心得体会100-200字
![中国地缘政治论心得体会100-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b31bed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0.png)
中国地缘政治论心得体会100-200字一.地缘政治的概念地缘政治学兴起于19世纪末,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和西方列强的政治利益需要而产生和演变的。
由于时代和国家利益的差异,对地缘政治的涵义可以说是众所纷纭。
我国的学者认为“它是一门以地理分析为基础,专门研究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球自然性质之间内在联系的学问”。
地缘政治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国家集团,研究的重点是国家安全、对外战略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其理论核心是强调获取既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使本国在激烈的国际角逐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即地理因素对国家权力的重要作用。
在地缘政治中,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利益为标准来区分敌友关系。
对国家利益有利的,就是地缘政治上的朋友,对国家利益不利的,就是地缘政治上的敌人。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二.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1.有利条件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雄踞亚洲东海岸,位居远东的中间部分,具有漫长的属于中纬度的海岸线,辽阔的版图几乎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亚洲面积,这种地理位置为中国提供了在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生长、发展和壮大的优越条件。
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以和平方式同大多数邻国解决了领土和领海争端,建立了多元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周边和平稳定的局面。
目前,在东北方向上,中国与韩国、日本明确了战略伙伴关系,而且还构建了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
在东南和西南方向上,中国和菲律宾、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此外,中国还与东南亚地区最大国际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在西北方向上,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这些战略伙伴关系在不同层次和程度上为中国维护周边国际和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防止与邻国发生地缘矛盾和冲突,起到了重要的缓和作用。
2.不利条件从地缘位置上看,中国被许多国家所包围,北面有老牌帝国俄罗斯,东北方向有令人揪心的朝核问题和朝鲜半岛统一问题,南边是正在崛起的印度和越南等国,此外,还有一个强大的日本守在我们的门口。
中国在地理上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中国在地理上有哪些优势和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b4643f0652d380eb62946d27.png)
中国在地理上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今天,我们来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把眼光放到地理因素上面。
这个可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作者吕凡是一位博物学爱好者。
本科学的是资源。
地理大拿哦。
获得他的授权,特别转载他关于中国地理条件的分析,有图片,有数据,有观点。
本人本科时学的资源,算是地理大类之下。
小生不才,就集百家之长,按照更容易理解更全面的顺序,力图做个更为全面的总结。
帮助大家了解下自己所在的国家。
顺便增添一些上面没有提到的内容。
首先看地理的定义是什么?地理研究的是地球表层环境中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相关学科。
诸位多是讨论的自然地理优势,或是偏向地缘政治。
我在这里写些更纯粹的地理的解答。
自然地理的分支学科,大体有几个分支:1,地质,地形,地貌,岩层,矿物2,气象,气候,水文3,土壤,4,冰川,冻土5,生物,物候6,火山,地震人文地理粗分起来大概也有几个分支:1,人口,人种,聚落2,社会,宗教3,文化,语言4,经济,旅游下面就挨个的来看一下首先是自然地理1.地质,地形,地貌,岩层,矿物先看地形,地貌(地形多指局部,地貌指整体)。
有人讲的稍微有点不准确,中国大陆主要的季风气候,并不是青藏高原的功劳,而是纬度,太平洋和中国三级阶梯地形(尤其是第二阶梯,青藏高原是第三阶梯)共同作用的结果。
季风气候基本特点是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和植物的习性相似,适合农业的发展。
当然,影响农业的因素太多,除了受气候影响的降水(包括自然降水和大江大河),温度,还有地形,土壤等等。
具体的下面再具体探讨。
下文按照地理下的小研究分支来分类,统一介绍优势和劣势。
地球上主要的几种地形,中国均有分布。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地形,不同的地形塑造出不同的环境,继而塑造出适合各种作物生长的环境。
只要是地球上有的作物,在中国几乎都可以找的合适的光热条件进行种植培育。
这是欧洲那些小国和只有中心干旱平原的美国所不能比拟的。
能种植多种作物,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我举个身边的例子,日本的西瓜,平均大小的一个,要卖50人民币还要多。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03be1e2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4.png)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论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的提出及发展。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地缘政治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
然而,地缘政治这一词,则是由瑞典学者鲁道夫·契伦(瑞典语:Rudolf Kjellén)发展而来,他进一步发展了拉采尔的理论,用地理来解释政治现象。
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地缘政治的雏形,如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对于地缘政治的理解就已经很深入了,如秦国通过远交近攻政策通过攻打占领自己周边的小国,并与远方强国修好的政策,一步步蚕食,最终统一天下。
回到近现代的地缘政治理论。
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分为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三个时间产生上并不一致的理论,当然他们的产生也源于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海权论顾名思义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掌握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提出。
海权论最著名的例子则是英国在19世纪建立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在海上战胜强大的西班牙战无敌舰队,成为海上力量的绝对强者,控制了海上的交通命脉,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
陆权论的核心则在于创建了欧亚大陆中心带位枢纽地带,控制了这个枢纽就等同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
马其顿王国和奥斯曼王国的强大也证明了在陆权时代,心脏地带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则于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边缘地带(rimland)”学说。
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发生在边缘地带,而且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脏地带。
中国历史上地缘政治格局三个阶段
![中国历史上地缘政治格局三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49060a0da8114431b90dd827.png)
中国历史上地缘政治格局三个阶段首先说个人看法。
我认为中国最好的结果是成为东亚地区的领头羊,东亚共同体的盟主;至于什么接替美帝成为世界霸主,如果按照现在的路径我个人非常不看好;即使当上了,无非是第二个毛子而已,持久不了。
为什么呢?奥根斯基的霸权转移理论和马汉的海权论,都强调一个持久霸权的基础建立在本国充足的“安全盈余”上,即本国基本不必担心本土遭到入侵。
符合这样条件的国家,比如岛国(大英)或单一大陆霸权国(美帝),都有当霸主的天命。
其实从这个角度看,澳大利亚也有,可惜没赶上称霸的年代。
安全不足的国家,最好的结局是地区强国、地区盟主。
由于其安全不足,对内一切政治经济都给“维护国家安全”让路,容易形成集权军国主义和狂热民族主义;对外疑神疑鬼,同时又处处被其他游戏玩家警惕。
如此两点,难以崛起为持久的霸权。
典型代表是德国。
俾斯麦看得门儿清,所以他避免一切可能刺激大英的做法,而设法让大英接受德国在欧陆的领导地位。
但是威廉二世和下面的比洛一干崽卖爷田不心疼,作为一个先天后天都是安全不足的国家非要嚷嚷着当世界大国。
然后两次世界大战把德国打清醒了,老老实实当欧陆老大,把一体化建设当作盟主资本,才是王道。
中国,从1840年以来就处在严重的安全不足中,周边超级大国、次级大国、地区强国围了一圈,个个都有雄心壮志,稍有不慎就会重蹈威廉二世的餐具。
因此,我的个人看法是,中国的地缘环境具有天然安全不足的特点,这是崛起的硬伤。
从全球来看,国际局势从来都是“春秋战国”。
势均力敌的强国之间还能保持春秋争霸的体面,开一些“和会”,签一些“公约”。
强国对于弱国则纯粹是战国灭国战的架势,早年是割地赔款,现在是搞“巴尔干化”和“可控混乱”。
但是从历史来看,大国争雄则更像是对弈,有布局、有中盘、有收官,所谓“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某些乘乱而起的强权未必能笑到最后,某些中落的帝国则注定要复兴。
一国兴衰之潜力,早已暗藏于地缘格局之中,英雄因势而起,人民赢粮影从,共同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c730e4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2.png)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
以下是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1. 区域影响力扩大: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欧亚非拉各国之间的合作。
中国已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和投资者。
对策是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和经济联系,促进互利合作。
2. 领土争端: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领土争议,如东海和南海的岛屿争端。
对策是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并与相关国家保持对话与合作。
3. 西方国家的忧虑: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感到担忧。
对策是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消除疑虑,并通过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4. 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面临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对策是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威胁,构建更安全的国际环境。
5. 美中竞争: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经济、科技和地缘政治等多个
领域的竞争。
对策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主导制定国际规则,并通过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家实力。
总之,中国需要通过外交手段、区域合作和国际治理等多种方式,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
浅论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与劣势
![浅论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与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e4ec6f93960590c69ec376f5.png)
浅论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与劣势作者:任鹏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5期地缘是指人类因在一定的共同区域内居住、生活、生产等而形成的一种地理空间关系,而地缘政治就是根据这种地理空间关系去分析一个国家的政治力量。
不同的国家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地缘政治,并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国地处亚太地区,疆域辽阔,陆地边界长达两万多公里,与俄罗斯、朝鲜、印度等14个国家接壤,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濒临渤海、东海、黄海和南海。
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性,在我们的周边,有同我们关系友好的俄罗斯,有变化莫测的朝鲜,有与我们纷争不断的日本,有对中国崛起深感忧虑的东盟,还有虎视眈眈的印度和大洋彼岸的美国,而运输资源的命脉——马六甲海峡还掌握在菲律宾的手中,虽然局势看起来不容乐观,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种地缘政治环境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只要我们在同他国交往时扬长避短,利用优势,弥补劣势,就能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的发展。
地缘政治包括陆地地缘政治和海洋地缘政治两部分,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分别分析我国地缘政治的优劣。
一、陆地地缘政治的优劣中国领土辽阔,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南北跨纬度广,地形地势复杂,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邻国众多,与中国陆地毗邻的国家有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缅甸、越南、老挝,与中国海洋毗邻的国家有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
地形复杂、邻国众多,既给我国的安全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优势(1)地理位置的优势就中国自身的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属于中纬度地区,除了一些西部部分地区气候较为恶劣,总体气候较为温和,适宜人类的居住。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形种类丰富,资源种类齐全,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保障。
而且单就地形来看,北部的内蒙古高原、西部的青藏高原以及西南部的云贵高原都是天然屏障,作为缓冲地带,起到防御边界的作用,保护着我国的国家安全。
中国的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是什么
![中国的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db13d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c.png)
中国的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是什么地缘环境是指各自国家所处的地缘位置,以及周边及远离国家间的地缘关系。
而国际地缘政治则是指各个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关系。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战略外交和安全视野。
中国的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具有多重复杂性因素。
首先,中国属于世界最大陆的中心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中国较为安全的地理地位与其长期稳定的外部地缘政治条件已经成为了中国政策制定者所依据的重要理论基础。
然而,随着新时代下的世界体系变革,中国在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上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
除了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国在国际地缘政治上,在历史上曾遭遇过多次侵略和战乱。
这使中国对其地缘环境和外部关系变得高度敏感,并渴求以和平、稳定的方式处理其周边国家和其他国际大国的关系。
近年来,在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和成长也使中国日渐成为溢出亚洲地区的全球影响力强国之一。
在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方面,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其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而中国的核心问题则是其对外的恐惧和不稳定因素。
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构成了最大的影响。
随着中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其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的挑战也将日益严峻。
其中,对中国最直接和深刻的挑战来自于其周边地缘环境的局势和秩序。
中国的邻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均邻接着强大的国家,并且存在岛屿纠纷、领土争端等历史遗留问题。
这些问题为中国的安全与国际地缘政治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中国在处理的过程中妥善平衡国内和周边国家的利益。
此外,美国的战略转移和中国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也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美国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以及其崛起的世界级威慑力量,令中国感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地缘政治威胁。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不仅要努力维护其周边的安全与秩序,同时也必须平衡与美国的长期合作和竞争关系,以维护自己的重大利益。
对此,中国必须持续推进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提升自己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力,并通过合作、对话等方式不断处理周边国家间的遗留问题。
中国地缘政治特点及其变动规律
![中国地缘政治特点及其变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869de8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5.png)
中国地缘政治特点及其变动规律中国地缘政治特点及其变动规律一、中国地理形势——与欧美比较二、中国地缘政治及其特点(一)中国地缘政治的国际比较(二)中国地缘政治优点和特点(三)中国内陆地缘政治的区域比较1.黄河流域蒙古高原2.淮河流域3.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东南江浙地区(四)国都的功能及其变迁规律三、结语迄今为止的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所有的教训和成就均离不开中国的地理版图。
中国版图既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必须依托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四千多年生生不息奋斗的结果。
辛弃疾云:“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1];孟子也说“地利不如人和”[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一地理条件可以出现不同的政治结果,不同的政治结果也可产生于同一地理条件。
此间的莫测变化取决于人的因素。
中国的地缘政治及其变化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值得研究。
一、中国地理形势——与欧美比较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迄今为止稳定下的中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3],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
欧洲面积约为101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欧洲的主要大国是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它们相继对欧洲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但英、法、德三国面积仅占欧洲面积的1/10左右。
北美洲地理版图主要构成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而其中美国的综合国力占具绝对的优势,这使得两国之间地理板块对称的势能为不对称的国力所抵消。
美国官方公布的陆地国土面积为约937万平方公里。
美国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
北美总面积2422.8万平方公里,有23个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占北美洲的总面积的80%。
中国在亚洲地理版块中占据着主体地位。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主要大国是俄罗斯、中国和印度。
其中,中国和印度约占亚洲总面积的30%。
当代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60多度,相距约5000公里,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跨纬度约50度,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相差4时区。
系列文章之八:中国的地缘优势与劣势
![系列文章之八:中国的地缘优势与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7380a00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2.png)
系列文章之八:中国的地缘优势与劣势题接上文,聊完了中西各自的文明因素与文明特性,根据前文的基础理论,咱们就自然得来聊聊地理因素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来看看中西在地理环境各自有怎么样的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它们各自具有怎么的地缘优势与劣势。
以便为我们后续文章的闲聊打下基础。
另外,要说明的是,在此我们要谈的不仅仅只是中西的地理环境,我们还要谈谈其他大国,也就是能上得了牌局的国家的地理环境与地缘优势与劣势。
至于理由,这个不言自明。
本篇文章,我们先来说说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地缘优劣势。
中国的地理环境,就其内部而言,具有这样的基本特点:中国国土广袤,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多元,资源分布不均。
当然其他的特点多的是,但是其对我们而言意义不大,故这里不在赘述。
所以,我们直接就以此为基础,来谈谈中国而地缘优势与劣势。
这种地理环境特点,就其劣势而言,就是造成了国内各个地区在文化、政治、经济等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差异巨大,非常不均衡,这就会导致许多问题,最大问题的就是很容易造成诸侯割据,不利于统一,客观上加大了中央政府地方的控制难度。
其次就是由于各地差异巨大,不利于整体协调发展,要进行整体的,全国一盘棋的规划与治理难度非常大。
这样一来,势必不容易实现凝聚与合力,如果中央政府控制力下降,非常容易内部混乱,陷入严重内耗。
再者就是这样的地理特征势必使得区域之间的矛盾多而复杂,从而导致国家治理难度骤增,潜在的问题与矛盾较多。
因此,从以上几点看,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历来把国家的统一看的很重要,为什么中国中央政府对全国的控制能力与影响力远远超出其他国家了。
当然,这样的内部地理特点很显然有巨大的优势。
首先,是可以实现国家多元发展,使得国家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发展的动力与潜力,可能性,非常多元且巨大,国家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可能性,拥有更多的选择。
国家非常具有活力。
因此在这样的地理基础之上,你可以看到,中国的产业非常多元,产业种类非常齐全。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0d448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d.png)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探讨中国在此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作为国际关系的两个重要维度,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重要邻国的政治经济动态、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走向等。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中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时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经济合作、深化政治互信、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等。
通过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为中国在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国际地位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存在海洋争端。
这一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多元、交织和动态的特点,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陆地接壤国家众多,地缘政治竞争激烈。
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西部与中亚五国相邻,南部则与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交界。
这些国家之间因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民族矛盾等引发的冲突和摩擦不断,给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例如,中印边境争端、中缅边境的毒品问题等,都是中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海洋争端频发,海洋权益保护形势严峻。
中国周边海域广阔,与多个国家存在海洋划界和岛屿争端。
东海、南海等海域的争端尤为突出,涉及领土、渔业资源、能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这些争端不仅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对中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再次,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周边地区的大国竞争也日趋激烈。
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该地区都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对中国的崛起持有一定的防范和制衡心态。
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和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177ae71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4.png)
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和劣势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和劣势上篇文说到,中国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对中国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以及目前仍明显存在的劣势对中国今后发展的影响。
今天来着重阐述一下,历史文化对中国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老样子,还是从优势说起:中国文化和历史一语概之:上善若水,源远流长。
第一:信仰现在许多人张口闭口,说的都是中国人缺失信仰。
甚至许多人简单粗暴地说,中国人从来没有信仰,动辄就说,西方人信仰上帝耶稣,中东有伊斯兰教,信仰穆罕默德,甚至连我们整日嘲讽的印度阿三,都有佛教。
中国有什么?没有信仰导致了中国失德失道,所以现在社会的丑恶现象频生。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中国人的信仰就两点:一曰祖,二曰己。
我们的信仰,从来不是那些虚构的先知先能,那些依托于神迹的上帝佛祖。
我们的信仰只有两个,祖先和自己。
信仰祖先,我们普通人最切身的感受就是,过年的回乡祭祖。
远方游子,不论身处何处,过年总要回家,拖家带口,跋涉千里,也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为逝去的祖先敬上一柱清香。
垂垂暮年,任何一个中国老人,最大的心愿也是落叶归根。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祖先信仰。
祖先信仰意味着什么?说白了就是家,国,天下。
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神,以祖训为传承的华夏魂。
一代名相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出师表》,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道尽了为人臣子最高风亮节的一面,即使未能如愿,但孔明先生以切身行动,为自己“尽人事,听天命”的坦然,“报先帝,慰苍生”的承诺,作出了最完美的注解。
武侯一生,心鉴日月,也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九百年后的南宋,岳母在儿子背上刺下的字,以及岳飞自己在南阳武侯祠,手录两篇《出师表》,二者共同铸就了武穆的心志,那就是“精忠报国”。
月夜下,风波亭,武侯武穆,一起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乃至后来的文天祥,在神州陆沉,华夏板荡之际,以一人之力,撑起了这个民族最孤傲的气节。
正气歌中唱道: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af272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2.png)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摘要】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极为复杂,各个区域存在不同的特点和挑战。
在亚太地区,美中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中国制定灵活的对策以维护国家利益。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中国需平衡各方利益以确保能源安全。
南亚地区存在着印巴冲突等问题,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合作来推动地区稳定。
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应加强与东盟的合作来促进共同繁荣。
中亚地区受到俄罗斯和欧美的影响,中国需要增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以拓展经济版图。
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应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周边地区事务,推动地区合作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亚太地区、中东地区、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中亚地区、对策建议、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概述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拥有众多周边国家,这些国家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多样复杂,其中亚太、中东、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尤为重要。
在亚太地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地缘政治冲突。
美国的存在也给亚太地区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地缘经济方面,中国与亚太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也存在贸易摩擦和竞争。
中东地区是中国能源进口的重要来源地,因此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稳定与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而在地缘经济方面,中国与中东的合作不仅限于能源领域,还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南亚是中国重要的邻国,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直接影响着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但也面临着地缘政治上的挑战。
中亚作为中国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对中国的区域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在中亚地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分析至关重要,为制定科学的对策和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3bd316c33687e21ae45a91b.png)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1 引言. 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同周边地缘安全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个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健康发展;而一个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周边环境则会对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如何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营造一个有利的周边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
习近平同志2013年10月在研究中国未来10年周边国家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中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目标,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的外部条件”①。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周边陆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陆地边界线(含界河、界湖)总长22800 多 km;有 6 个国家与中国隔海相望,海岸线总长3.2万km(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km,岛屿海岸线1.4万km),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约300万km2。
在世界大国中,除俄罗斯外,中国是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加上这些国家历史变迁、民族宗教、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因此,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也错综复杂,对国家安全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2.1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定义. 地缘政治又名地理政治学(geopolitics),根据《辞海》第6版的定义,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各种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作用结果的理论(夏征农等, 2009, p.444)。
通俗地讲,地缘政治是指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基于地理区位、地理空间和历史地理等因素而形成的政治军事联合、结盟(政治和军事集团化)或政治对立乃至遏制或者战争的相互关系态势及演变过程(陆大道, 2003; 陆大道等, 2013)。
地缘政治强调地理对政治的影响,将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作为制定对外战略方针的理论依据。
按照地缘政治的基本观点,在国家关系中,对抗和结盟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其目的是为了谋取领土、资源等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的支配权力与控制权力(刘妙龙等, 1995; 孔小惠, 2010; 陆大道等, 2013)。
俄罗斯和中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俄罗斯和中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差异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830b63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8.png)
俄罗斯和中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差异是什么?地缘政治影响着国家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角色,如果没有好的地缘政治策略,国家将无法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他们在地缘政治方面的策略也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中国和俄罗斯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差异:一、地缘政治目标中国的地缘政治目标是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其严格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保持着领导地位。
中国采用了一系列策略,包括与其他国家签署贸易协议、参与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同时在经济和军事领域范围内提高实力。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目标是恢复苏联时期的影响力,其领导阶层认为苏联时期的衰退是由于国家失去了控制,在联邦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多方面地缘政治策略的包围下。
为了恢复过去,俄罗斯采取了加强国家控制,提高国家实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内拥有更多的控制权。
二、地缘政治策略中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策略是实用主义,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合作。
中国通过加强地区互信,提高港口、交通和或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在国际抢占市场的过程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俄罗斯在地缘政治方面的策略是实力主义,强调国家实力和军事力量。
俄罗斯通过不断地加强远程导弹和核武器的发展,提高军事实力,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地缘政治地位。
三、地缘政治合作中国在地缘政治方面采取了与其他国家合作的策略。
中国建立了多种双边和多边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欧盟之间的联系。
中国在南海问题和一带一路倡议中赢得了许多支持者。
俄罗斯则采取了“契约制国家”,其建立了很多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双边关系,如“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俄罗斯通过这些组织稳定了周边地区,提高了自己的地缘政治地位。
结论:地缘政治影响着国家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角色。
中国和俄罗斯在地缘政治方面的策略和目标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地缘政治策略是实用主义,目标是提高全球影响力;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策略是实力主义,目标是恢复苏联时期的影响力。
虽然两国地缘政治方面的策略存在差异,但两国在一些区域和领域还发现有合作的可能,构建地缘政治利益共同体是这两个国家应该加强的方向。
简析中国地缘战略形势
![简析中国地缘战略形势](https://img.taocdn.com/s3/m/8b17d4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4.png)
简析中国地缘战略形势
中国地缘战略形势的简析如下:
1. 区域影响力扩大: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使得中国能够扩大自己的地区影响力,并在亚洲以及其他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2.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投资和贸易,中国试图加强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的联系,提高自身在这些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
3. 南海争端:中国与邻近国家在南海拥有领土主权争议。
中国声称拥有南海绝大部分海域的主权,但这与其他国家的声索存在冲突。
这一争端使得中国与美国等国的关系紧张,并引发了地区的地缘政治不稳定。
4. 台湾问题:台湾被视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在政治上保持了独立状态。
中国坚决主张统一台湾,但台湾方面则主张维持现状。
台海问题是中国地缘战略形势中的一个敏感问题,可能引发地区安全和稳定的挑战。
5. 与美国的竞争: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日益加剧。
两国在贸易、军事、科技等领域存在分歧,并试图在亚太地区争夺主导地位。
这种竞争可能对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并对其他国家产生压力,要求它们在两个大国之间做出选择。
总体而言,中国地缘战略形势是复杂而多变的。
中国正在通过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外交政策的调整来扩大自己的地区影响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争端。
中国地缘政治优势和劣势——自然地理篇
![中国地缘政治优势和劣势——自然地理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c0ecb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5.png)
中国地缘政治优势和劣势——自然地理篇从今天开始,我会分三篇文章向大家阐释一下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和劣势。
主要从自然地理篇,历史文化篇和社会人文篇来说明。
今天第一篇是自然地理篇。
(共计3万余字,图片13张,预计浏览时间12分钟,所耗流量15m)就从优势说起,一语概之:“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_____出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先来一个概述(节选自百度百科,可直接跳过):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以西。
占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37万平方千米。
海岸线总长32260千米,东西跨越经度经度60多度,范围:73°33′E至135°05′E, 南北跨越纬度50度,纬度范围:3°51′N至53°33′N。
绝大多数处于温带,小部分处于热带,无寒带。
纵观世界地图,可明显发现,世界陆地主要分为四块大的版图,亚欧非大陆板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独居大洋,南极洲大陆偏安一隅。
世界主要陆地和大洲分布图而从现实来看,中国正占据着亚欧非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板块中,最为优渥的部分。
从以下点来说:一、纬度纬度与文明的关系无须多言。
即使现在来看,世界上主要人口都是分布在北纬30度到50度附近。
纬度太高,气候严寒,而太低则过于湿热,都不适宜人类生存。
而且纬度还和一个与生物生存密切联系的指数:NPP(净初级生产力)息息相关。
(注:NPP指植物固定太阳能的能力)全球净初级生产力(NPP)从上图可明显看出,全球NPP最高的土地,分别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热带雨林区域,非洲的刚果盆地区域,还有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中国长江以南。
而其中,只有中国处在温带地区。
其余都是在热带区,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完全不适宜人类生存和生产。
通俗来说NPP是指植物固定太阳能的能力,这也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上限,以及可供养人口的上限。
NPP高是人口稠密的必要条件,而决定NPP的无非是光照温度和水,因此全球NPP最高的都是低纬度的热带雨林,但是由于热带雨林气候会导致开发困难,因此巴西、刚果、印尼大部分国土都很难利用,人口只能集中在海岸线附近,缺乏成为大国的潜力。
中国地缘政治讨论发言稿
![中国地缘政治讨论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3c86bcc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7.png)
中国地缘政治讨论发言稿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第一位发言人,我的话题是中国地缘政治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地缘政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今天,我将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讨论中国的地缘政治局势。
首先,让我们从政治层面来看中国的地缘政治。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中国的地缘政治特点之一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政府对全国各个省份、城市的控制力度非常强大,这种集权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府对地方利益平衡的挑战,以及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灵活性不足等。
其次,我们来看中国的经济地缘政治。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的经济体系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在改革开放中逐渐与全球经济融合。
然而,中国的经济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扰。
例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差距扩大,贫富分化等问题。
另外,中国还面临外部经济压力,如贸易战争和国际金融危机等。
再者,中国的地缘政治也与军事问题有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军事实力在亚洲地区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军事战略以国土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为核心。
中国军力的发展及其在南海、台湾、东海等地区的军事行动引发了一些国际争议。
然而,中国也强调自己的军队是防御性质的,秉持和平发展理念。
最后,中国的地缘政治也与其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发起了重要的外交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在地区以及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受到一些国家的质疑和争议,特别是在地缘政治重要地区。
总之,中国的地缘政治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问题。
从政治、经济、军事到外交,都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格局。
尽管中国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扰,但中国也在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自己和世界创造更加繁荣和安全的地缘政治局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和劣势
上篇文说到,中国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对中国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以及目前仍明显存在的劣势对中国今后发展的影响。
今天来着重阐述一下,历史文化对中国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老样子,还是从优势说起:中国文化和历史一语概之:上善若水,源远流长。
第一:信仰现在许多人张口闭口,说的都是中国人缺失信仰。
甚至许多人简单粗暴地说,中国人从来没有信仰,动辄就说,西方人信仰上帝耶稣,中东有伊斯兰教,信仰穆罕默德,甚至连我们整日嘲讽的印度阿三,都有佛教。
中国有什么?没有信仰导致了中国失德失道,所以现在社会的丑恶现象频生。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中国人的信仰就两点:一曰祖,二曰己。
我们的信仰,从来不是那些虚构的先知先能,那些依托于神迹的上帝佛祖。
我们的信仰只有两个,祖先和自己。
信仰祖先,我们普通人最切身的感受就是,过年的回乡祭祖。
远方游子,不论身处何处,过年总要回家,拖家带口,跋涉千里,也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为逝去的祖先敬上一柱清香。
垂垂暮年,任何一个中国老人,最大的心愿也是落叶归根。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祖先信仰。
祖先信仰意味着什么?说白了就是家,国,天下。
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神,以祖训为传承的华夏魂。
一代名相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下了
千古传颂的名篇《出师表》,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道尽了为人臣子最高风亮节的一面,即使未能如愿,但孔明先生以切身行动,为自己“尽人事,听天命”的坦然,“报先帝,慰苍生”的承诺,作出了最完美的注解。
武侯一生,心鉴日月,也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九百年后的南宋,岳母在儿子背上刺下的字,以及岳飞自己在南阳武侯祠,手录两篇《出师表》,二者共同铸就了武穆的心志,那就是“精忠报国”。
月夜下,风波亭,武侯武穆,一起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乃至后来的文天祥,在神州陆沉,华夏板荡之际,以一人之力,撑起了这个民族最孤傲的气节。
正气歌中唱道: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道出了和武侯诸葛,武穆岳飞一样的心志。
只因于岳双少保,从此人间重西湖。
西湖美景,人杰地灵。
除了美丽的风景,更是因为著名的西湖三杰而青史垂名。
岳飞,于谦,张煌言,三位先贤灿若星辰,照耀着西湖的满池碧波。
于谦唱出“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的壮歌,完成了岳飞未竟的遗愿,张煌言立下“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的豪言,以身殉国,完成了对二位先贤的许诺。
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煌煌西湖三杰,万古流芳。
什么是信仰?这就是信仰!!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祖先信仰。
还有信仰自己。
天地混沌未化,便自己用斧子劈开;不周山倾倒,苍穹破裂,便自己架锅炼石,动手补天;洪水来了,不靠先知
预言,不坐在方舟,静等洪水自退,而是自己挖河开渠,自己治水;疾病流行,不靠神迹庇护,不拜在神前,苦熬疾病自愈,而是自己尝遍百草,试药自救;在东海淹死,就自己衔石填海,被太阳暴晒,就自己弯弓射日,被大山挡住出行,立刻移山开路。
这些故事的代代流传,不仅把我们对自身的信仰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中,辈辈传承,世世发扬。
华夏文化第二优势,就是包容这个国家的文明似乎没有起点,也似乎没有终点,亘古不变,就像太阳般东升西落,如大海般潮涨潮落,便如古代周易中所说的大道,何谓道?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道不灭,则华夏文明不熄。
中华文明体系最大的包容就在于,她从来不是以血统,宗教或者姓氏等作为区分内外的标志,在古代只要你认可中华文化,拜孔子,祭先圣,那你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在当今,也是如此。
水容万物,中国这么大的体量,注定了需要包容很多东西。
在这个国家,不论你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可以找到一大群支持者,也会碰到一大群反对者。
你说中国人都是懦夫,是啊,很多中国人缺乏勇气,几个日本军人就可以统治一个县城,一整个团的士兵,不交战便投降了敌人,甚至现在,公交车上有人偷东西,也不见得会有几个人站出来指证,这些都是没勇气的表现。
可是,我们也有一大群充满勇
气的人,且不论战争年代那些手擎钢刀冲锋陷阵的战士,也不说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那种气魄,就说现在,也不乏看到有人落水便毫不犹豫跳水施救的勇士,看到有人坠楼便伸出臂膀接住的敢士。
你说中国人都很保守,没错啊,千百年的封建社会思维,农耕民族的长久传统,确实给我们烙印了保守而封闭的基因,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崇古薄今,拒绝一切新的事物,言必称古,行则效旧;可是,仍有一大批激进的改革者,敢于直面旧事物,敢于打破老传统,有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志。
还有许许多多的事例,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完美的融在了中国人的行为举止。
就是因为我们的包容,容得下一切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
有人杀身成仁,就有人明哲保身;有人信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有人念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人爬出狗洞寻找自由,就有人呐喊,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但就是这样的特质,所有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
正是因此,那些杀身成仁的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那些改革者,勇敢者,保留了我们民族的脊梁,让我们可以至今依旧屹立不倒,而那些明哲保身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保留了我们民族血脉,让我们不至于灭绝。
这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优势,隐忍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
是啊,五千年的兴衰,承载了多少厚重?也许我们自己都记不清了,可是再久的尘封,都抹不去烙印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那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正是因为隐忍,
我们能从一座座废墟中爬起,能否定之前,却又有足够的人趋于保守,使得我们的国家不至于在灾难过后更加封闭(如中东的阿拉伯民族),也使得我们的国家不在过于激进中分崩离析,倒地不起(如现在的俄罗斯)我们有信仰,但我们的信仰从不约束我们生活的,以至于我们可以实用地根据需要改变自己的信仰,这使得我们可以与时俱进,从不会拘泥于过去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下(如某些民族,至今为了女人要不要戴面罩,戴到什么时候争论不休)。
我们有仇恨,我们也会记仇,但我们不会记一辈子,我们不排斥和仇人交友,不排斥和仇人商贸。
我们的民族中融合着各种曾经敌对的势力,但我们依然能和睦共处,几代人后,也不记得曾经的仇恨。
当然,你可以讽刺挖苦这样的特性,但就是这样的特性使得我们不会像某些民族一样,为了教派,为了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仇恨,持续几百年,在未来来看不到尽头的无尽的杀戮。
信仰,包容,隐忍,这就是我们民族漫漫长河的历史与文化带给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得以延续五千年文明不灭,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秘诀。
至于劣势,其实在前文中也提到了很多,特别是在第二点“包容”一节里,已经说了够多了。
不过要是总结一下,我们最大的劣势就在于我们的文明太长太久,长到没有一个可以恒定的标准,久到缺失了一种可以让所有人认可的招牌,无论何时,都没有一个可以把所有人都拢在一块的力量。
今日社会中的种种怪相莫不
如此。
当然说到对国人劣根性的批判,胡适先生,鲁迅先生,柏杨先生三位巨擘才是真正的一针见血,而他们所举的中国人劣根性的种种实例,都是因为我们文化的割裂和评价标准太多所致。
附(三位大师对国人劣根性的批判):胡适对中国人的六点批判:1、不讲规则;2、雅量小,喷子多;3、堕落;4、虚伪;5、教育失败;6、无人格;鲁迅对中国人的十四点批判:1、冷漠;2、自私自利;3、不尊重女性;4、欺软怕硬;5、不知耻;6、国粹主义;7、太讲求人情世故;
8、漠然;9、冷血;10、怯弱、懒惰、巧滑;11、麻木者是胜利者;12、拒绝改变;13、、个人主义;14、懦弱阴暗;柏杨对中国人的十点批判:1、热衷内斗;2、取媚权势;3、笑贫不笑娼;4、死不认错;5、没有是非;6、好面子;7、没有心胸;8、混子;9、不敢说真话;10、不为别人着想;这是我们文化里最大的劣势。
感谢阅读,明天更新此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和劣势__社会政治篇》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