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

合集下载

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

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

一.名词解释1.鱼: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辅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体被鳞片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鱼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分支学科。

3.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坚硬,末端不分支,有些鱼类的硬刺前后缘可能具有锯刺。

4.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5.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背鳍通常具有棘。

6.鳍式: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达式。

7.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

8.栉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刺或小棘。

9.圆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后区边缘光滑。

10.鳞嵴:鳞片表面骨质层的山嵴状隆起线,常围绕鳞焦呈同心圆状排列,称鳞嵴,又名环片。

11.生骨区: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骨骼有一定的发生区域,这个区域即所谓的生骨区。

鱼类的生骨区包括皮肤区、水平隔膜区,背生骨隔区和膜生骨隔区、肌隔区、围绕脊索、神经管及中枢血管区、咽颅区、附肢区。

12.膜骨:某些骨骼的发生的过程中只有两个阶段,即膜质期和骨化期。

其间叶组织形成后,被硬骨细胞直接替代,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13.软骨特化:在骨化期,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经骨化作用,硬骨细胞逐渐替代软骨细胞,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软骨软化。

14.韦伯器:由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脚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15.脑颅:绝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脑颅是由许多块软骨骨化和膜骨借少量软骨嵌合成的一个严密的箱形构造。

其软骨化骨构成脑颅的筛区、蝶区、耳区和枕区,膜骨侧构成脑颅的顶壁和腹壁。

16.咽颅:头下部左右两侧,包裹口咽腔及食道前部,包括颌弓、舌弓、鳃弓17.红肌:在大多数鱼类皮肤下方水平隔膜附近的大侧肌表层可见一丛与水平隔膜平行的暗红色肌肉。

鱼类学知识点梳理

鱼类学知识点梳理

1、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体披鳞片的一群终生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是生物科学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种类分区和分布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3、软鳍鱼类:鳍上通常无棘比较低等的真骨鱼类。

4、棘鳍鱼类:鳍上通常有棘比较高等的真骨鱼类。

5、鱼体的外部分区:头部、躯干(胴)部、尾部6、鱼类体型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1)纺锤形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

最常见的一种体型,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有利于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

如金枪鱼2)侧扁形头尾轴缩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

这种体型的鱼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

有些种类还具有坚硬的鳍棘,利于避敌侵袭。

如乌鲳、团头鲂等3)平扁形头尾轴最长,左右轴》背腹轴。

大多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

如黄鮟鱇4)圆筒形头尾轴最长,左右轴等于背腹轴。

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

如鳗鲡7、硬骨鱼类口的类型及其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关系上位口:下颌长于上颌,多属于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中上层鱼类。

端位口:下颌和上颌几乎一样长,多为善游泳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

下位口:上颌长于或稍长于下颌,多为食底栖生物为主的中下层鱼类。

8、鳍式的书写及表示方法鳍式:记录鱼类鳍的组成和各鳍的鳍条数目的式子鳍式的书写:A、鳍条有硬棘和鳍条(软条)之分,记录它们的数目时,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B、以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大写来表示各鳍,即,以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

各鳍之间用“;”分开C、某个鳍如果有2个或以上的鳍组成,则各个鳍的数目分别统计,数字间用逗号分开。

D、用“-”表示相互连接;用“.”表示鳍间分离;用“~”表示波动范围,背鳍与臀鳍后小鳍常用阿拉伯数字记录E、尾鳍一般不写在组合鳍式中,如要写,一般排在最后F、若某鳍有游离鳍条,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与其他鳍间用“+”号隔开9、五种鳍的名称及其功能背鳍:维持直立和平衡,攻击或自卫臀鳍:位于肛门与尾鳍之间,其形态与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尾鳍: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胸鳍:运动、转向和维持身体平衡腹鳍:协助平衡。

鱼类学Ichthyologyppt课件

鱼类学Ichthyologyppt课件
6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 洄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 出“双名法”。
7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3、建国以后的成就: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9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 属新种的叙述》(1963) 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1964、1977) 朱松泉《中国条鳅志》(1989) 成庆泰、郑葆珊主编《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1987):是我国鱼分类研究史上的第二块里程 碑,共记录了我国出产的鱼类2831种。 孟庆闻《鱼类分类学》(1995) 《中国动物志》鱼类部分。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8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17
圆口纲 Cyclosyomata
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 为无颌类。
现存种类不多,可分为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18
软骨鱼纲 Chodrichthyes
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 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 纲。板鳃亚纲包括鲨类和鳐 类,全头亚纲头侧有皮褶形 成的假鳃盖。

鱼类学专升本知识点归纳

鱼类学专升本知识点归纳

鱼类学专升本知识点归纳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行为和进化等方面的科学。

作为专升本的知识点归纳,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内容:一、鱼类的分类鱼类根据其结构和进化关系被分为多个类别,主要包括:- 软骨鱼类:如鲨鱼和鳐鱼,其骨骼主要由软骨组成。

- 硬骨鱼类:如鲈鱼和鲤鱼,骨骼主要由骨质构成。

二、鱼类的形态特征鱼类的形态多样,但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流线型的身体,以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 鳞片覆盖体表,具有保护作用。

- 鳍,用于游泳和平衡。

- 鳃,用于呼吸水中的氧气。

- 侧线系统,用于感知周围水流和振动。

三、鱼类的生理机能鱼类的生理机能包括:- 呼吸: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

- 循环:通过心脏泵血,维持生命活动。

- 运动:通过肌肉和鳍的协调运动实现。

- 生殖:多数鱼类通过产卵方式繁殖。

四、鱼类的生态习性鱼类的生态习性涉及其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性,包括:- 栖息地选择:不同鱼类适应不同的水域环境。

- 食性:包括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等。

- 迁徙行为:部分鱼类具有季节性迁徙习性。

五、鱼类的行为学鱼类的行为学研究其行为模式,包括:- 捕食行为:如何寻找和捕捉食物。

- 社交行为:鱼类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 防御行为:面对捕食者时的逃避策略。

六、鱼类的进化和适应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其进化历程和适应性表现在:- 形态的多样性:适应不同环境的形态特征。

- 生理的适应性:如在不同盐度水域的适应。

- 行为的适应性: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

结束语鱼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到生物学的多个分支,还与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紧密相关。

专升本学生在学习鱼类学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鱼类的多样性、生理机能、生态习性以及行为学,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鱼类生物是水域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脊椎动物,它们具有无数令人惊叹的特征和适应性。

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关于鱼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包括分类、解剖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分类学鱼类分类学是研究鱼类物种分类关系的学科,根据形态、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将鱼类物种归为不同的科、属、种等级。

目前已知的鱼类物种众多,被分为两个亚纲:肺鱼亚纲和辐鳍鱼亚纲。

1. 肺鱼亚纲:这是鱼类学中的特殊类群,包括肺鱼、蒙眼鱼等。

它们具有一对肺,可以在缺氧环境下换气。

肺鱼还可以通过皮肤、口腔黏膜进行呼吸。

2. 辐鳍鱼亚纲:这是鱼类学中的主要类群,包括了绝大多数鱼类。

辐鳍鱼的鳍条由软条和硬条组成,可以用于稳定和控制游泳姿势。

二、解剖学鱼类的解剖学研究对于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鱼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

1. 鱼类体型:鱼类体型各异,从小巧的倾盆大剑鱼到庞大的鲸鲨。

鱼类的体型通常会适应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

2. 骨骼系统:鱼类的骨骼主要由骨头和软骨组成。

鱼类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并为肌肉附着提供支持。

3. 鳞片:鱼类的身体通常覆盖有鳞片,鳞片可以保护皮肤免受损伤和感染。

鳞片的形状和结构因鱼类物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 鳃呼吸器官:大多数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

鳃通过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并将二氧化碳释放到水中。

鳃结构复杂,具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以便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

三、生理学鱼类的生理学研究探索了它们的生命活动和功能机制。

以下是一些关于鱼类生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呼吸系统:鱼类的呼吸系统主要由鳃、鳃耙和肺等组成。

通过呼吸系统,鱼类可以从水中获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鱼类的心脏结构简单,通常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

血液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体内的血管系统供应给各个组织。

3. 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和肝等组成。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体被鳞片覆盖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学科。

3、鱼类形态学:指专门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结构,了解各器官和组织的相互关系及机能,比较不同鱼类之间机体结构的异同,进而探讨它们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的科学4、鳍式:指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达式红肌:在大多数鱼类皮肤下方水平,隔膜附近的大测肌表层可见一丛与水平隔膜平行的暗红色肌肉5、韦伯器: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角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6、鳃耙:着生在鳃弓内侧的突起称为鳃耙7、外鳃:指胚胎期或幼鱼的临时呼吸器官,从鳃部伸出,裸露在体外8、鳃上器官:泛指某些鱼类鳃弓背方的咽鳃骨或咽鳃骨与上鳃骨及其周围组织,部分或全部特化为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特殊构造。

因位于鳃的背上方而称鳃上器官。

9、珠星:有些鱼类在繁殖季节,雄性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物,为表皮的衍生物,又称追星。

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

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10、年轮: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的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的不同生长带。

11、性逆转:性成熟后才开始从一种性别向另一种性别转换的现象12、物种:指是在自然状况下,能够进行自由交配,并能繁殖出新的后代,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十分相似的一群有机体的集合体。

13、品种:通过人工选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共同遗传特征的生物体。

14、双名法:指每种生物的名称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鱼类的生活史: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15、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鱼所增加的体长和体重16、充塞度:以肉眼区分和鉴别解剖鱼消化道内食物充塞的程度和等级17、繁殖:是鱼类生活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产卵或排精,到精卵结合孵出仔鱼等一系列过程。

鱼类学

鱼类学

绪1.鱼类学:在人类漫长的生活史中,人们积累了生产和生活上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有关的知识,并逐渐开展对鱼类深入研究,渐渐形成了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学科,即鱼类学。

2.鱼类形态学:研究鱼类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了解各部位或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和机能。

鱼类形态学是研究鱼类分类、鱼类生态和鱼类生理等分支学科的基础。

3.鱼类分类学:研究鱼类的系统演化和各种鱼类在鱼类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研究鱼类的命名、鉴别种类的方法、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等。

在研究捕捞技术、渔业资源状况和区划调查等工作时,鱼类分类学是必需的基础知识,也是研究生态学、发生学、经济鱼类学等的基础。

简答:1. 简述鱼类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答:鱼类是脊椎动物。

在动物界中脊椎动物比无脊椎动物要进化得完善、较高等。

但在生物进化史中,鱼类却是脊椎动物中在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类群,距现在约有4亿年,而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仅是近100万年之内的事。

虽然鱼类在地球上出现较早,但至今仍为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如变温、鳃呼吸、鳍为运动器官等。

我们当今认为的鱼类应当有以下特征:终生生活于水中的变温的脊椎动物,绝大多数用鳃呼吸,鳍由鳍条组成,是运动和维持平衡的器官。

大多数身体被有鳞,并大多数具有鳔。

鱼类在分类上属于脊索动物门。

这一门包括动物种类繁多,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栖息条件很不一样。

仅就栖息环境来看,水中、陆上、泥土中、空中均有。

这门动物常以脊索的发达情况作为主要的分类标准。

本门下分三个亚门,鱼类属于脊椎动物亚门。

这一亚门的主要特征是内骨骼发达,头骨和脊柱已形成。

这里所指的鱼类,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这是脊椎动物亚门中较原始的三个纲。

第一章1.头长:由吻端至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末缘)的直线长。

2.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3.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4.全长:由吻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

5.体长:由吻端至最后一尾椎骨的末端或到尾鳍基部的直线长。

鱼类学名词解释

鱼类学名词解释

鱼类学名词解释1.分类阶元中“种”的定义: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2.鳃耙:是鱼类的滤食器官,位于鳃弓的一侧,梳状排列,其长短、和数目与鱼类食性相关,其上有味蕾,还是味觉器官。

3.以大黄鱼DⅧ~Ⅸ,Ⅰ-31~34为例解释鳍式的定义:大黄鱼有两个背鳍,第一个背鳍有8~9根硬棘,第二个背鳍有1根硬棘,31~34根软条(罗马数字表示硬棘、阿拉伯数字表示软条)。

4.限制因子:在生物的生态因子中,对该生物的繁殖或分布等起限制作用的主要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5.洄游:洄游是一种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一定时间的变更栖息场所的运动。

它是集群的,有规律的和周期性的,并具有内在的遗传特征。

6.繁殖力:准确的繁殖力应指雌鱼产出的、受精过的、活的卵的数目。

但由于雌鱼的产卵量和卵的受精率不易得知,因此一般用产卵前雌鱼卵巢内成熟卵的数目来表示。

7.不可逆点:饥饿的仔鱼达到该点时,虽还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但已不能恢复摄食能力,该点即为不可逆饥饿点或不可逆点。

8.以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Richardon)为例解释双名法的定义林奈提出生物命名是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属名”+“种名”组成,即“双名法”。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数,拉丁化的第一格名词。

种名小写,为形容词或名词,若出自人名,则可以小写或大写。

最后是定名者的名字或姓。

如有括号,表示原定名者属有误,加以订正,把原定名者用括号加以括起来。

在青鱼学名中,Mylopharyngodon为属名,piceu为种名,Richardon为原定名者。

9.螺旋瓣是由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向管腔突出而成,它的作用是增加吸收面积,它的形态可分为“螺旋型”、“画卷型”。

它一般出现在肠管直的种类中,在肠管十分盘曲的种类中,一般无螺旋瓣,见于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

《鱼类学常识》课件

《鱼类学常识》课件

渔业配额
限制鱼类捕捞量,以确保资 源可持续利用。
栖息地保护
保护和恢复鱼类的栖息地, 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
教育和公众意识
加强鱼类保护知识的教育, 提高公众对鱼类保护的认识。
2
软骨鱼类
鳍部和骨骼都是软骨构成,如鲨鱼和魟鱼。
3
硬骨鱼类
具有骨骼和硬鳞,包括大部分现代鱼类。
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
了解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促进生态平衡。
洄游
鱼类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以繁殖、寻找食物或逃避环境威胁。
群体行为
一些鱼类形成群体,以提高捕食效率和保护自身免受捕食者的威胁。PT课件,我们将带您进入神秘的水下世界,了 解关于鱼类的奇妙之处。
鱼类学的定义和范围
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科学,包括对鱼类的起源、进化、形态学、生态学和行 为学等方面的研究。
鱼类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特征
通过了解鱼类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水中生存的适应性和独特之处。
伪装
鱼类可以借助颜色和斑纹进行伪装,以适应它们的环境。
鱼类的繁殖与发育过程
从受精到成鱼,鱼类的繁殖与发育过程充满了奇妙和神秘。
鱼卵
鱼类通过产卵繁殖,以确保幼 鱼的存活和繁衍。
仔鱼
孵化出的仔鱼需要在母亲或外 部环境的保护下成长。
成鱼
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发育, 鱼类最终成为繁衍下一代的成 熟个体。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扮演着多种关键角色。
1 食物链
鱼类是许多生物的重要 食物来源,维持着生物 链的平衡。
2 生态调节
通过控制底栖生物和浮 游生物的数量,鱼类能 够调节水体中的生态系 统。

《鱼类学》讲稿

《鱼类学》讲稿

鱼类学绪论一、鱼类学的定义:鱼类学是动物学的一本分支学科,着重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的科学。

二、研究范畴: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鱼类学研究范畴又产生许多分支:主要包括:1)鱼类形态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和机能,阐明各器官的发展规律。

2)鱼类分类学:研究各鱼类在鱼类分类系统的地位,掌握鉴别鱼类的方法和步骤,探讨鱼类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3)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习性,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素(如水温、盐度、光线、饵料、溶解氧等)的关系。

4)鱼类生理学:研究鱼类内部器官的功能,鱼体内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5)鱼类发生学:研究鱼类的胚胎发育及各器官的形成过程。

6)鱼类经济学:研究主要经济鱼类形态特征、分类位置、产量、分布及经济意义等。

此外还有鱼类遗传学、组织学、行为学、古鱼类学等。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1、国内状况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有18000km漫长曲折的海岸线,5000多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在内陆有纵横交错的大小湖泊和河川,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鱼类资源。

世界上现生鱼有21700余种,我国出产的鱼类有3000种左右,淡水鱼类约800种,我国对鱼类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养鱼经”,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但是近代鱼类学的发展是则是近百年左右的事。

我国学者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才开始,经过艰苦努力,作了许多工作,涌现了一批著名的鱼类学家。

鱼类学的迅猛发展是在解放后:1)分类区系方面: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提供基础材料,对各海区和内陆水域进行调查,写出许多鱼类志:东海、南海、黄渤海鱼类志,长江、黑龙江、珠江鱼类志等,此外还有各地方鱼类志,如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

2)生态学方面:对海水、淡水的主要经济鱼类如大小黄鱼、带鱼、鲐鱼、鲇鱼等进行大量的生态学资源调查,初步摸清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产卵场和环境,洄游路线,种群性状,种群变化等,写出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科学报告,为发展渔业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鱼类学

鱼类学

鱼类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的系统分类的科学。

鱼类形态学:研究鱼类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及机能,阐明各器官的发展规律.鱼类分类学:研究各别鱼类在鱼类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鱼类的方法和步骤,探讨鱼类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习性,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素(如水温、盐度、饵料、溶氧量、光线等)的关系鱼类生理学: 究鱼类内部器官的功能,鱼体内所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假棘(硬刺):不分支而分节、坚硬、水煮两根鳍棘(硬棘) : 不分支不分节、强大坚硬、水煮一根软鳍鱼类: 仅1个背鳍,纯由分节而可屈曲的鳍条组成棘鳍鱼类: 不止1个背鳍,由鳍棘和软条两部分组成腹棱: 淡水鱼的部分鲤科鱼类(鳊亚科、鲢亚科、鲴亚科等)的整个胸腹部中线或肛门前的腹部部分区域隆起的皮质棱突。

全棱: 指从胸部或胸鳍基部至肛门前具有腹棱,称全棱。

如长春鳊、白鲢、餐条、银飘、鲌类。

半棱: 指从腹鳍基部至肛门前具有腹棱,称半棱。

如团头鲂、花鲢、细鳞斜颌鲴、红鲌类等。

不完全棱: 凡在肛门前有少许腹棱(不达腹鳍基部),称不完全棱。

如银鲴、中华细鲫。

珠星: 局部地区的表皮细胞的变形物。

在表皮的某些部位,一些细胞渐渐膨大,并聚集成“垫”,垫的上方最靠近外表的一些表皮细胞逐渐角质化,最后,这些细胞变成了内部充满角质而完全失去生命的角质物。

这堆角质物形似一种结节(tubercle),因为与繁殖活动有关,所以又称之婚配结节(breeding tubercle)。

珠星角质化了的结节,形状有点象帽子,罩在垫上。

帽子顶部的尖突程度不一,多数呈刺疣状,用手抚摸,感觉粗糙。

侧线:鱼类所固有的感觉器官。

在一般真骨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线状构造。

鱼类学

鱼类学

经济利用:1.食用:鱼肉是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

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类和矿物质。

维生素的含量也很高,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2.工业用:鱼肝油、鱼胶、鱼粉等作为工业原科、饲料和药品。

3.药用:海马、海龙等是名贵的药材。

4.观赏: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泽鲜艳。

只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池塘养殖新模式:咸化养殖、淡化养殖⏹咸化养殖:将养殖生物从淡水池塘转移到海水或咸淡水池塘进行养殖的生产方式。

⏹适宜咸化养殖的生物类型:1.原来生活在淡水水域,但能适应较广范围盐度的生物2.溯河或降海型生物目的:1.增加养殖品种——在海水或咸淡水池塘驯化原来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种类。

2.提高养殖品种的品质和价值——通过咸化养殖,提高原来在淡水环境中生长生物的食用品质。

⏹淡化养殖:将养殖生物从海水或咸淡水池塘,经驯化后在较低盐度的咸淡水或淡水池塘进行养殖⏹适宜淡化养殖的生物类型:1.原来生活在海水或咸淡水水域,但能适应较广范围盐度的生物2.溯河或降海型生物目的:1.增加养殖品种——通常生活在海水或咸淡水中的生物,其市场价格相对淡水生物要高。

2.提高生长速度——通常生活在高盐度海水池塘中的生物,其生长速度要比在咸淡水中慢。

海水盐度: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淡水< 0.5 ‰微咸水/半淡咸水/汽水域0.5-30 ‰咸水30-50 ‰卤水>50‰鱼类定义:通常用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体披鳞片(大多数);终生在水中生活;变温脊椎动物。

鱼类分类地位: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鱼类学:⏹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等。

⏹研究鱼类: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分支学科:⏹鱼类形态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解剖构造,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

《鱼类学》题库及答案

《鱼类学》题库及答案

《鱼类学》自测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鱼类学:研究鱼类形态构造、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尾柄: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

3.颐部:位于头部最前方,即下颌下方的一片区域。

4.腹棱: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

5.硬刺: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

6.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7.环片:指骨鳞的上层结构,由骨质构成,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增生所形成的隆起嵴。

8.角质鳍条: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

9.棱鳞: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

如鲥、鲚等。

10.侧线鳞: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11.栉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齿或小棘。

12.珠星: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

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13.鳞焦: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

14、外骨骼与内骨骼:位于鱼体外的鳞片、鳍条等称为鱼类的外骨骼。

位于鱼体内的骨骼为内骨骼,如头骨,脊柱等。

15、脊柱与脊椎:脊柱纵贯鱼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

脊椎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

16、红肌与白肌:红肌和白肌都属于大侧肌的组成部分。

红肌脂肪含量高,富含肌红蛋白和多量的血液,呈暗红色,靠近水平隔膜,耐力强的鱼类较发达。

白肌不含脂肪,颜色淡白易疲劳,不耐持久。

17、消化与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18、口腔齿与咽喉齿:.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着生在第五对鳃弓扩大形成的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

鱼类学名词解释

鱼类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总18分,每题3分)1.鱼类生态学‎:是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环境‎对鱼类年龄‎、生长、呼吸、摄食和营养‎、繁殖、早期发育、感觉、行为和分布‎、洄游、种群数量消‎长以及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系列生命‎机能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也研究‎鱼类对环境‎的要求、适应和所起‎作用。

2.繁殖策略:就是指每一‎个物种的繁‎殖特性,包括该物种‎的两性系统‎、繁殖方式、繁殖时间和‎地点以及亲‎体护幼等在‎繁殖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特征。

繁殖策略是‎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它保证种及‎后代对所生‎存的环境有‎最大的适应‎性。

3.不可逆点:指饥饿仔鱼‎抵达该时间‎点时,尽管还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但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又称不可逆‎转饥饿或生‎态死亡点。

4、模式标本:在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或记载时所‎根据的单一‎标本。

(3分)5、物种: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是由种群所‎组成的生殖‎单元(和其它单元‎在生殖上隔‎离着),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在宗谱线上‎代表一定的‎分支。

物种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种群组成‎、生殖隔离、生态地位和‎宗谱分支。

(3分)6、单系群:分支系统学‎中将一个祖‎先物种及其‎所有的后裔‎构成的一个‎类群称作单‎系群。

(3分)4.限制因子:在生物的生‎态因子中,对该生物的‎繁殖或分布‎等起限制作‎用的主要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5.洄游:洄游是一种‎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一定时间的‎变更栖息场‎所的运动。

它是集群的‎,有规律的和‎周期性的,并具有内在‎的遗传特征‎。

6.繁殖力:准确的繁殖‎力应指雌鱼‎产出的、受精过的、活的卵的数‎目。

但由于雌鱼‎的产卵量和‎卵的受精率‎不易得知,因此一般用‎产卵前雌鱼‎卵巢内成熟‎卵的数目来‎表示。

9.丰满度:衡量鱼体的‎肥胖度、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就‎是由丰满度‎来表示的。

鱼类学-(绪论)

鱼类学-(绪论)

绪论
Welcome to Fish World
第一节 鱼类与鱼类学
终生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变温脊椎动物 鱼类的定义
脊椎动物亚门
• 二、鱼类学
鱼类形态学 鱼类分类学 鱼类生物学
第四节 现生鱼类分类纲要
鲨总目
板鳃亚纲
鳐总目
软骨鱼纲
全头亚纲
总鳍总目 肺鱼总目
硬骨鱼纲 无颌类
内鼻孔亚纲 辐鳍亚纲
盲鳗纲 七鳃பைடு நூலகம்纲
盲鳗目 七鳃鳗目
硬鳞总目 鲱形总目 鳗鲡总目 骨舌总目 鲤形总目 银汉鱼总目 鲑鲈总目 鲈形总目 蟾鱼总目
鱼类学家还习惯于根据鱼类的进化程 度及共有的特征将鱼类归为“类”。这样的 “类”不是分类单位,可大可小,例如: 1、硬骨鱼纲可称为硬骨鱼类 2、鲤形目和鮎形目合称为骨鳔类 3、鳅科可称为鳅类

鱼类学(硬骨纲科)

鱼类学(硬骨纲科)

鱼类学(硬骨纲科)硬骨鱼纲◆硬骨鱼纲主要特征内骨骼或多或少是硬骨性;体外被骨鳞,或硬鳞,或裸露无鳞;鳃裂外方覆以有骨片支持的鳃盖,鳃间隔退化;雄性腹鳍里侧无鳍脚,尾鳍多为正形尾;鳔通常存在,大多数种类肠内无螺旋。

一、内鼻孔(肉鳍)亚纲◆特征口腔内具有内鼻孔;有原鳍型的偶鳍,即偶鳍有发达的肉质基部,鳍内有分节的基鳍骨支持,外被鳞片,呈肉叶状或鞭状;肠内有螺旋瓣。

(一)总鳍总目Crossopterygiomorpha◆特征中轴骨骼的基础是尚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椎体不存在;偶鳍支撑叶的末端圆形,具中轴骨,由4个坚实软骨组成,且有侧嵴条;体鳞菱形或圆形,外层为似珐琅质的科司美层(cosmine);头下有1对喉板。

现存的仅有1腔棘鱼目 ★ 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腔棘鱼目Coelacanthiformes 矛尾鱼科Latimeriidae)◆特征鱼体蓝色,尾鳍为双尾鳍式的三叶尾鳍,偶鳍内叶较长;内鼻孔次生地从口咽腔向外移动;鳞片圆形,很大;肠内有螺旋瓣构造,无泄殖腔;动脉圆锥发达。

它生活在盐度35.10-35.25、深度70-400m的海洋里。

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二)肺鱼总目◆ 特征 以“肺”(鳔)呼吸空气,偶鳍支撑叶尖锐;具内鼻孔;现生种类具复瓦状的圆鳞;尾鳍与背鳍、臀鳍相连,在水中,鳍能像脚一样支撑着身体。

;有动脉圆锥,心脏分成不完全的两个部分;头下无喉板。

 1、双鳔肺鱼目Lepidosireniformes—南美和非洲★美洲肺鱼Lepidosirenidae (south american lungfish)仅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及拉普拉特河流,腹鳍肥大,具丰富血管的丝状物,分离氧气。

仔鱼短期具4对羽状外鳃,衰退前开始呼吸空气。

以各种动、植物为食,以软体动物为主。

美洲肺鱼Lepidosirenidae (south american lungfish)★非洲肺鱼 Protopterus annectens Owen分布于非洲热带淡水中。

鱼类学——精选推荐

鱼类学——精选推荐

鱼类学(一)鱼类学(1)同学们好,鱼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内容包括鱼类的形态,鱼类的分类以及鱼类的生物学等内容。

现在我们讲第一讲,先跟大家介绍鱼类的形态与分类概要。

第一个问题,鱼类的形态,鱼类生活在水中,由于水环境及其复杂,就淡水水体而言,有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沟渠等,各种水体的环境彼此不尽相同。

鱼类在这些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其体型、体表及外部的某些器官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先我们看看鱼体的外部分区。

鱼类的外部可以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大家看图。

头部是从鱼体的稳端鳃盖膜。

躯干部是从鳃盖骨的后缘至臀鳍基部的起点,就是这个地方,这是躯干部。

这里大家注意,有些鱼类,到躯干部也可以这样说,是到肛门为止。

但是有些鱼的肛门前移,如果肛门前移的鱼类以最后一个躯指骨为界,这个是躯干部。

尾部呢,就是从肛门开始,到尾鳍的基部,这里是尾部。

这在尾部里面大家注意,臀鳍基部西点的末端,这个地方至尾鳍的基部,这一段我们通常叫鱼类的尾柄,这是头部的鱼鳍的分区三个部分。

那么整个头部呢,从侧面看,我们又可以把鱼鳍的头部分为吻部,是吻端至眼睛的前缘,这里是吻部。

眼睛的后面至腮盖骨的后缘,这一段我们叫做什么呢,叫眼头头部。

从鱼体的腹部看,那么它的头部又分为这几个部分,第一个颐部,颐部怎么样呢,是下颌两耻骨的联合处的后方,这个地方是颐部。

颐部的后方是峡部,峡部的后方是喉部,喉部的地方是胸部,胸部的后方是这里面就是腹部,这是头部的分区。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鱼体的测量。

鱼类的外部形态变化比较大,国内鱼类的测量方法和项目不尽相同。

硬骨鱼类常用的测量项目有下面一些测量项目,大家看图。

一个是全长,全长吻端至尾鳍的末端,这个之间的长度是全长。

第二个是体长,吻端至尾鳍的基部,这个直线距离是体长,体长也叫标准长。

头长是头部的长度,躯干长,躯干部的长度。

尾长,尾巴的长度,尾柄长是尾柄的长度。

眼后头长,就是眼后头部的长度,鱼体的体高是指鱼体的最大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学》公共(通识)选修课程—期末小论文
选修这门课程,是因为我觉得可以从这们课程中更全面的认识“鱼”这个物种。

通过十几周的学习,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鱼类,开阔了眼界:原来,鱼类是如此的引人注目。

接下来,我要从几方面去谈谈我对这门课程的收获。

一、鱼类的基本认识
鱼的本意是一种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应在26000种以上。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

因为从它们体内可以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很多可利用用价值。

⑴我们大家都知道鱼也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为什么呢?
1.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
2.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3.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
4.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食用鱼肉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水肿有很好的疗效2、
维生素B12等维生素
5.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
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6.食用鱼肉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7.鱼肉中富含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的功效
另外,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散,水分含量比较多,因此,肉质比较鲜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来更觉软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

所以,可以看出,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口味好、易于消化吸收的优点。

⑵鱼的食用价值无疑是很高的,但是不同种类鱼的食用价值有所区别,海淡水的鱼的食用价值有差别,养殖鱼与野生鱼的食用价值也有区别。

⒈海淡水鱼的食用价值区别
与淡水鱼相比,海鱼的碘、硒、锰等微量元素含量高,鱼肉当中的维生素A、D的含量也比较高,海水鱼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和脂肪较高,热量高,特别是维生素 A 、D、B12及B6含量狠高。

11种氨基酸含量也比鲤鱼高出许多。

另外,海鱼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比一般淡水鱼类高,而胆固醇含量几乎為零。

DHA对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须脂肪酸,而且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然而,一些淡水鱼具有特殊的营养保健价值,如黄鱔富含维生素B2,鲤鱼有利水、消肿及通乳的效果。

也有报导,一些海鱼如沙丁鱼、凤尾鱼、鱈鱼等含嘌呤较高,对健康不利。

另外,海水鱼也存在污染问题。

还有一些深海鱼类含有雪卡毒素,也存在一定的危害。

⒉养殖鱼与野生鱼的食用价值区别
养殖鱼在养殖过程中投喂的药物太多,所以吃起来没有野生鱼难么健康,美味。

野生鱼的营养成分要高于养殖鱼
二、鱼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污染情况
水污染使水生生物遭受危害,影响渔业生产,危害水生态系统。

⒈石油污染的影响
水体受到轻度石油污染时,鱼所分泌的粘液可将身上的油除去,但重污染时就无法除去。

油和油膜粘附在鱼鳃的表皮细胞上,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

油和油膜也可覆盖藻类及其他,破坏藻类的叶绿素,降低其光合能力,使有些浮游生物死亡。

油类还能污染底质,影响底栖生物繁殖,甚至使之死亡。

油类被鱼吞食或经鳃吸入后,可使鱼肉带有怪味,失去食用价值。

石油污染严重时,油膜覆盖水面,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造成水体严重缺氧,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物生产力;水生动物也不能顺利地从水中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水体底部有机物的生物分解作用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石油污染还能导致回游鱼类无法溯河产卵,破坏鱼类资源。

⒉化学物质污染的影响
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污染范围日益扩大,已从局部污染扩展到全球性污染。

如南极洲的企鹅、北极的白熊和苔原地带的驯鹿,从其体内都可检出农药。

有机氯农药因溶于脂肪,易在动物组织中积累,通过,又在各中逐级,给水生生物和水鸟带来危害。

如DDT和多氯联苯曾使爱尔兰海区近10万只海鸟死亡。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排水把大量氮、磷化合物等带入水体,会引起水体,使水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甚至死亡。

[有机磷农药引起的畸形鲫鱼(上)和正常鲫鱼(下)的比较
⒊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也会造成很大危害。

汞和汞的化合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可随食物链而转移和积累。

其中有机汞对水生生物的毒害最大。

如甲基汞在鱼类神经系统和红血球中大量积累,可使鱼产生神经症状,活动失去平衡,并且周期性地发生反常的游动,摄食减少,呼吸减弱,甚至导致死亡。

镉可在鱼体内大量积累,损害鳃组织、肠道粘液和肾管细胞,并影响肝酶活性和血液功能。

有人认为,镉还能引起鱼体畸变,对鱼类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使鱼体活动异常。

此外,镉对蚌类的呼吸也有抑制作用。

其他如锌、铬等重金属对水生生物也都有毒害作用。

⒋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锶(铯等污染水体,由于它们的半衰期长,化学性质又与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钙和钾相似,因此鱼的鳞片和骨胳以及水草等均能吸收其他如(磷也能被鱼吸收并积累于鳞片和骨胳中, 使鱼体所受辐射剂量增加。

饲养鱼类受X 射线照射,其性腺会受破坏,引起雄鱼睾丸中的初级精母细胞损伤,细胞核破坏,雌鱼卵巢中的初级卵母细胞性成熟大大延迟,造成生殖力减退。

在(铀的慢性作用下,有的雌鱼卵巢退化,呈中性现象。

⒌热污染的影响
向水体排放废热水或其他“废热”,使水温升高,溶解氧减少,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生存。

一般淡水水温超过32℃时,水生生物的种群、群落结构就要发生剧烈变化,很多种类消失。

20℃的河流中为优势种,30℃时绿藻就成为优势种,35~40℃时蓝藻就大量繁殖起来。

一般水温增加5℃左右,鱼类的生存即受到威胁,甚至使鱼死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今水污染日益严重,如果再不努力改善的话,我想我们就吃不到鱼类以及其他水产了~~说到这,我们就该知道一些购买鱼的技巧,不花冤枉钱去买到不健康,不新鲜的鱼
三、购买鱼的技巧
1 .观鱼形。

污染重的鱼,形态异常,有的头大尾小,脊椎弯曲甚至出现畸形,还有的表皮发黄、尾部发青。

2. 看鱼眼。

饱满凸出、角膜透明清亮的是新鲜鱼;眼球不凸出,眼角膜起皱或眼内有淤血的则不新鲜。

3 嗅鱼鳃。

新鲜鱼的鳃丝呈鲜红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不新鲜鱼的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黏液腥臭。

4.摸鱼体。

新鲜鱼的表面有透明黏液,鳞片有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不易脱落;不新鲜鱼表面的黏液多不透明,鳞片光泽度差且较易脱落。

5.掐鱼肉。

新鲜鱼肉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无异味;不新鲜鱼肉稍呈松散,指压后凹陷消失得较慢,稍有腥臭味。

6. 看鱼腹。

新鲜鱼的腹部不膨胀,肛孔呈白色、凹陷;不新鲜的鱼肛孔稍凸出
还教给大家一个挑鱼的窍门,在挑选淡水鱼时,应尽量选择“小”鱼,即生物链底层的鱼类,比如草鱼、大头鱼等,它们一般靠吃水草生存,相对于石斑鱼、鲈鱼、桂鱼等凶猛吃肉的鱼类,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比较低,因而相对安全。

对深海鱼来说,由于其体积一般较大,因而,吃“小鱼”比吃“大鱼”安全。

这里的“小”,指年龄小,也指个头。

鱼的体积越大,含毒量也会较高。

通过上述的几种方法,我相信一定会买到如意的鱼的,我自己也喜欢吃鱼,所以这些方法对我也很有用。

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陌生的动物。

所以我很看好鱼类养殖这门行业,这门行业是很有前景的。

我尤其看好观赏鱼类养殖的前景
四、观赏鱼类养殖的前景
由于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观赏鱼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各种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的培育新品种将成为可能,还有,我国原有的观赏鱼的种类繁多,只是以前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种种迹象表明观赏鱼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日本曾是冷水性鱼类、金鱼、锦鲤的供应大国,目前仅剩下奈良县一家渔场生产金鱼了,而且品种单一,主要以生产流金为主,日本市场对于中国金鱼的输入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上,只要中国的金鱼的品质有保障,即使是价格再高一点日本市场也一样乐于接受,并且需求量将会有所提高。

马来西亚非常重视中国金鱼的潜在市场。

种种迹象说明现在国际观赏鱼市场非常欢迎中国的优质金鱼的输入。

由于金鱼饲养在中国历史悠久,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而其他种类的观赏鱼的饲养刚处于起步阶段,要打开国际市场必须在品质和包装上赶上新加坡、日本等国。

不仅世界的需求量大,就是国内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提升,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如上海、深圳、广州、以及北京等城市的观赏渔业发展迅猛。

云南这两年观赏鱼却供不应求,要靠到江苏浙江等地调剂过来。

当然上述内容并不是我从这门课中学到的所有,但是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

自己对鱼类的认识并不只是一点皮毛了,以后通过其他方法,我还会接触鱼类这个神秘的物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