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小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知识

合集下载

家乡传统乡村戏曲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乡村戏曲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乡村戏曲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传统乡村戏曲是一门悠久而珍贵的艺术形式,通过传承和表演,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本调查报告将以多个方面展开对家乡传统乡村戏曲的调查研究。

二、背景介绍乡村戏曲是我家乡独有的传统艺术,几百年来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信仰和思想。

这些戏曲形式包括皮影戏、布袋戏、评弹、话剧等,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演方式。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乡村戏曲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

因此,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家乡传统乡村戏曲的现状,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建议。

三、历史渊源家乡传统乡村戏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这些戏曲形式最早起源于宗教活动和宫廷文化,并逐渐演化为百姓间的娱乐艺术形式。

不同的乡村地区有着不同的戏曲形式,各具特色。

比如,在山区,我们常见到激情四溢的山歌剧,而在水乡地区,则常有优美动人的水调歌头等。

四、表演形式家乡传统乡村戏曲有多种表演形式,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魅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演形式:1. 皮影戏:通过布幕和灯光影射,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富有神秘感。

2. 布袋戏:演员把布袋戏偶戴在手上,通过动作和声音,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3. 评弹:演员用琵琶、二胡等乐器伴奏,唱评念杂歌或诗词,既有旋律优美的乐曲,又有深入人心的歌词。

4. 话剧:以对话为主要形式,通过剧本中的台词来展现情节和人物形象。

五、传承与发展尽管家乡传统乡村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下面是一些保护和发展乡村戏曲的建议:1. 教育培训:加强对乡村戏曲表演和制作技巧的培训,培养更多的年轻演员和艺术家,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2. 文化推广:通过举办戏曲演出、编纂戏曲脚本和出版相关书籍,加强传统戏曲的推广和宣传,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3. 资金支持:加大对乡村戏曲的投资力度,提供艺术团体、演员和创作者更多的经济支持,鼓励他们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传统艺术。

中小学生戏曲知识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戏曲知识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戏曲知识调查报告作者:米瑞玲段桥生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10期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交流、融合,又凸显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为世界最早的三大戏剧体系(中国戏曲、古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之一的中国戏曲,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无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成果,是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现代的音乐、舞台艺术和传播媒介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这对我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或冲击?我们的戏曲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如何?我们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到底对戏曲知识了解多少?我们艺术工作者应该如何应对?为了掌握这些信息,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对衡阳市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得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进而为培养基础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调查对象、时间及实施人调查对象及方式:本次调查主要是对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童星实验小学、常宁白沙镇阳加中学等中小学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成章实验中学2010年10月、童星实验小学2010年5月、阳加中学2010年6月。

二、调查的内容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有关“戏曲”方面几个非常普遍的常识性问题。

如中国的戏曲是什么?能说出多少个中国戏曲剧种?爱看戏曲节目或听戏曲演唱吗?会唱戏曲唱段吗?希望在音乐课上多学唱什么歌曲?海内外著名的“梅兰芳”是谁?等等。

三、调查结果我们在三所学校的部分班级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答卷300份。

数据统计结果如下:参与调查的学生来自衡阳市区重点中小学以及常宁农村中学,被调查的生源结构较为合理,既有市区学生又有农村学生,既有五年级的小学生,也有七年级、八年级的初中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与戏曲有关的几个简单问题;被调查的学生男生占54.7%,女生占45.3%。

走近川剧——调查报告

走近川剧——调查报告

川剧------语文综合实践课活动目标1、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形式,学生认识和了解家乡的戏剧——川剧,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了解川剧的有关知识,拓展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优化调查报告。

重点、难点重点:组织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形式,选择有价值的话题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在活动中累积资料,整合资料,学写调查报告。

课前准备:学生根据话题,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唱脸谱》一课,同学们对京剧这一戏曲形式有了一些了解。

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的家乡——四川,也有我们自己的戏曲形式,那就是川剧。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川剧,去体会川剧的魅力吧。

我们在课前同学们分小组进行了川剧的资料收集,下面请每个小组选取代表来为我们交流你的资料都是从哪些地方搜集的呢?一、交流调查情况1、陈诗佳组:他们的调查对象是什么?(相机出示:调查对象)接到任务后梳理了哪些问题?(相机出示:问题的提出)根据问题进行小组分工(相机出示:小组分工)然后有目的地查找资料,他们的资料来源是什么呢?(相机出示:资料来源网络)他们以什么形式让我们知道了川剧的发展历史呢?(相机出示: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图片文字)这样就让我们看见了四川有悠久深厚的戏剧传统。

它经历了一个由发展、定型到改良创新的漫长发展历程,历时三百年,在巴蜀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2、陈奕然组:他们的资料来源除了网络还有哪些?(相机出示:实地考察看书和资料)他们的成果展示又是以什么形式呢?(相机出示:表格)一张表格一目了然,让我们知道了在川剧漫长的发展史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3、彭冀祺组:在他们的调查过程中除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还有什么?(相机出示:调查结论我的发现)资料的来源还有采访(相机出示:采访)这一部部的经典剧目,都是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演出,传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戏曲文化进校园 调研报告

戏曲文化进校园 调研报告

戏曲文化进校园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戏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戏曲文化进校园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二、调研目的:了解各地学校引入戏曲文化的具体做法和情况。

探讨戏曲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途径和形式。

分析戏曲文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学生、教师以及相关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 戏曲文化引入学校的方式:戏曲课堂教学:部分学校通过增设戏曲专题课程,向学生传授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戏曲社团活动:一些学校设立了戏曲社团,提供给学生参与学习和表演的平台。

艺术节和比赛:学校定期举办艺术节和戏曲比赛,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2. 戏曲文化的受欢迎程度: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戏曲文化有一定兴趣,认为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部分学生认为戏曲文化较为陌生,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教育。

3. 戏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戏曲,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综合素养提升:戏曲表演需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审美情感。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戏曲活动,学生培养了对艺术的热爱,增加了课余生活的丰富性。

五、调研结论:戏曲文化进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综合素养。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对戏曲文化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同时,学校在引入戏曲文化时,应更注重融入学生的实际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六、建议:加强戏曲文化的普及宣传,提高学生对其的认知度。

设立更多戏曲社团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和表演的机会。

推动戏曲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增加其时尚和现代感。

七、致谢:感谢各位学生、教师和相关部门的热情配合,使得本次调研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调研小组]。

小学生认识粤剧调查报告

小学生认识粤剧调查报告

小学生认识粤剧调查报告调查背景为了解小学生对粤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其兴趣的探究,我们开展了一项针对小学生的粤剧认识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帮助我们了解小学生对粤剧的认知水平,同时也可以为粤剧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向他们提供了一系列关于粤剧的问题,并收集了他们的回答。

我们共收集到了10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及分析对粤剧的熟悉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5%的小学生对粤剧有一定的了解,其中40%的小学生表示对粤剧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能够辨认出粤剧的一些特征和元素。

另外45%的小学生虽然没有充分的了解,但至少对粤剧有所耳闻。

对粤剧的兴趣程度在我们的调查中,占比最高的是对粤剧的兴趣程度不确定的小学生,达到了55%。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粤剧还不够了解,或者还没有亲身体验过。

另外,25%的小学生表示对粤剧保持着高度的兴趣,他们觉得粤剧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希望能够多了解和学习。

还有20%的小学生表示对粤剧不感兴趣,这些小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其他类型的表演艺术形式。

影响兴趣的因素我们调查了一些影响小学生对粤剧兴趣的因素,结果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知名度:55%的小学生认为粤剧的知名度有待提高。

他们认为如果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粤剧,可能会对其产生更多兴趣。

- 表演形式:30%的小学生认为粤剧的表演形式太复杂,难以理解。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一些简化和现代化的表演方式来吸引更多的观众。

- 家庭背景:15%的小学生表示其家庭不够重视粤剧教育,这也是影响他们对粤剧兴趣的一个因素。

小学生对粤剧的期望在了解小学生对粤剧的期望方面,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80%的小学生希望有机会亲自观看粤剧表演,以增强对粤剧的了解和兴趣。

- 60%的小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开设粤剧相关的课程,以便更多地学习和了解粤剧。

- 25%的小学生表示希望通过一些粤剧普及活动,增加对粤剧的曝光率和知名度。

戏曲教育调研报告

戏曲教育调研报告

戏曲教育调研报告戏曲教育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戏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对戏曲教育的认知和需求,为提升戏曲教育质量和推进戏曲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以学生、家长、教师为对象,采用便捷的网络调查方式,收集对戏曲教育的意见和反馈。

2.实地走访:参观戏曲教育学校、艺术团体,与从业人员交流,观察课堂教学情况。

三、调研结果1.教育现状根据问卷调查,大部分学校和家庭并未将戏曲教育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尤其是一些地区的公立学校。

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有限,而附加课程和文化课的学习压力较大,戏曲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内容。

2.教学方法部分受访教师表示对于戏曲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不够了解,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和经验。

一些学校在教育模式上重视戏曲的传统传承和文化内容,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学生需求调查显示,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戏曲教育较为陌生,缺乏对戏曲教育的认知。

另外,一些学生对戏曲教育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戏曲表演和实践中。

四、问题与建议1.缺乏投入和关注戏曲教育在一些学校受到冷落,缺乏足够的投入和关注。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增加对戏曲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提高戏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2.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改进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对戏曲教育的认知和教学能力。

同时,需要研发和推广更符合学生需求和兴趣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3.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和实践通过举办戏曲表演、戏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参与和实践戏曲艺术,提高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和理解。

4.加强宣传和推广加强对戏曲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戏曲教育的认知和了解,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结论本次调研发现,戏曲教育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普及度较低,教学方法和教材有待改进,学生对戏曲教育的需求和意愿存在,但缺乏渠道和机会参与到其中。

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戏曲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改进教学方法,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理解,推动戏曲教育的发展。

戏曲调研报告

戏曲调研报告

戏曲调研报告戏曲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戏曲的发展历史、特点和表演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戏曲的相关知识,以及当前戏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保护和发展中国戏曲做出贡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通过观看现场演出和与相关人士的交流,获取戏曲的实际表演效果和相关情况。

三、戏曲的发展历史戏曲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朝代的发展,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多种流派。

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表演风格,代表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

四、戏曲的特点戏曲注重唱腔、表演和舞蹈的综合表现形式,强调艺术的整体效果。

在表演技巧上,对身段、唱腔、表情等方面都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技巧和修养。

五、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打、舞五种技艺,其中唱腔是戏曲中最重要的表演形式之一。

唱腔要求演员用音律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境,既要有音准和技巧,又要有情感的调动。

此外,戏曲的表演还要求演员通过身体的动作、表情和舞蹈来诠释角色。

六、戏曲的现状和问题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现代观众对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戏曲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戏曲传承的困境也制约了戏曲的发展。

许多老一辈的戏曲艺人日益减少,后继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七、保护和发展戏曲的对策1. 加大对戏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现代观众的戏曲认知和兴趣。

2. 开展戏曲教育和培训,加强戏曲人才的培养,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3.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戏曲表演形式,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4. 支持和激励优秀的戏曲艺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作和演出平台。

八、结论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保护和发展戏曲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只有通过合力的努力,才能使戏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戏曲调研报告

戏曲调研报告

戏曲调研报告随着文化多元化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传统戏曲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文化,我进行了戏曲调研,并在此撰写一份报告以分享研究成果。

一、背景戏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演化和壮大。

然而,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戏曲文化却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夯实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国粹艺术,政府和社会机构都加大了对戏曲文化的支持力度。

因此,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也有助于珍惜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涉及戏曲的历史,演员和剧本,演出形式和继承情况。

1. 历史:戏曲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戏剧趋于单调,与民间民俗有密切关系。

此后,在唐朝和宋朝时期,戏曲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特点,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表演规范和技巧。

明清两朝时期,戏曲表演的形式进一步日臻完善,并形成了京剧、豫剧、粤剧和川剧等多种类型的戏曲剧种。

2. 演员和剧本:戏曲演员是戏曲演出的重要基础,他们需要掌握戏曲的表演技巧和技巧。

戏曲剧本则是演员表演的依据,它通常分为四个部分:正文、分剧、附录和笑话。

京剧《霸王别姬》、豫剧《白蛇传》、粤剧《西厢记》、川剧《牡丹亭》等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优秀代表作。

3. 演出形式戏曲演出形式主要分为四种:户内,城市,乡村和寺院。

其中,户内戏曲主要是指在家庭、商店和茶馆等场所演出的戏曲,而城市戏曲则是在专业场馆表演的京剧、豫剧、粤剧、川剧等演出。

在乡村和寺庙表演则是指在农村和寺庙比较流行的走唱剧,那些走唱剧表演者通常都是业余爱好者组成的。

4. 继承情况当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戏曲文化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小,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也不高。

这对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目前,中国政府和社会机构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启动了多项有关文化继承和传承的政策措施,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戏曲文化。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小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知识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小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知识

小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知识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一、问卷设计的题目分析问卷设计第一个题目是:你是否喜欢戏曲?为什么?以此了解戏曲在学生文化生活中的价值。

下表是数据统计的结果:喜欢的23人,比较喜欢27人,一般18,不太喜欢12,不喜欢20人。

以上图表显示在100名学生中,明确表示不喜欢戏曲的为20人,不太喜欢戏曲的12人,两者合计32人,占到总数的32%;而喜欢或比较喜欢戏曲的人数占总数的45%,两者悬殊的比例清楚地告诉我们,戏曲并没有赢得学生观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在问卷中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戏曲的原因是听不懂。

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文言、方言、典故;表演程式中的板式、手眼身法;戏曲舞台上的特殊的时空间度都会使平时毫无戏曲知识的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怎么谈得上喜欢呢?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听不懂戏曲,不了解剧情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难以领会其中深层的意蕴,这同样导致了他们对于戏曲兴致的丧失。

2.戏曲的程式化是破坏学生兴趣的另一重要因素。

一个学生在问卷中这样写道:”我觉得那些涂着满脸不知道什么东西的人拖泥带水的唱腔,让人听了就心烦。

”他的观点带有相当的普遍性,戏曲唱时的一咏三叹,做时的摇头晃脑,念时的咿咿呀呀,打时的千篇一律,这些都与新时代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节奏差距甚远,它带给小观众的是陈旧感、距离感,这怎么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呢?3.对戏曲接触少,了解少导致学生丧失了对戏曲的兴趣。

建国以来,戏曲在50年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但文革开始后,就在政治高压下发生了扭曲和变形,成为阶级斗争的传声筒和代言人,使戏曲受到致命的重创,因此,现在三四十岁的中年教师所受的戏曲熏陶就少得可怜。

一些学生反映对戏曲不了解,没看过,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戏曲,既然不了解,当然也就谈不上喜欢了。

4.戏曲与现代生活脱节,无法满足自己的审美期望。

许多戏曲往往宣扬伦理道德,人物的命运是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才子佳人团圆作为归宿,这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使人难以动情,难以产生与自己生活体验相通的现实联想,从而感到陌生和遥远,有距离感,也导致了观众的大批流失。

中小学生戏曲知识调查报告——以衡阳市部分中小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中小学生戏曲知识调查报告——以衡阳市部分中小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学过程中的地位如何?我们的青少年尤其是 中小 l 你 知道中 A 周 知道
应该 如何 应 对 ? l
么 吗
l 4 1 1 1 4 8 2

l 3 4 9 1 3
学生 到底 对 戏 曲知 识 了解 多少 7我们 艺术 工 作者 I 的 是什 B 道 5 戏曲 . 一点 2 知


节目 听 或 戏 B 般 . 一
4 3 4 2 8 7 5 1 8 9 3 1 47 8 4 9 9
曲 吗 C 喜欢 4 演唱 . 7 4 5 3 不 7 4 6 2 5 1 4 8 6 2 9 3 2 2 3 2 3 6 8 2 7
个 国 少中 戏 B - 个 .4 5 I 0 5 0 曲 C 个以 8 剧种 . 上 5 8
实 的第 一手 资料 ,进 而 为培 养 基础 音 乐教 师 的高 I你爱 看戏曲 A . 喜欢
l 1 O 0



6 2 7 2 l 3
唱 B 几句 段吗 . 会 1 9 l 9 7 1 4 7 C 不会 l 3 l 3 5 0 0 5 5

你会 戏曲 A 唱 . 会
调 查对 象 及方 式 :本 次 调查 主要 是 对衡 阳市 :
成章实验中学 、 童星实验小学 、 常宁白沙镇 阳加中 l
学等中小学五年级 、 七年级 、 年级的部分学生进 I 八
行 随机 抽查 的方 式进 行 问卷 调查 。
7 3 7 3 l 6 叭 7 4 6 9 20 7. 2 2 3 3
你 在音 A 曲 希望 戏
乐 课上多 B 学 晟歌




调查时间 : 成章实验 中学 2 1 年 1 月 、 00 0 童星 实验小学 2 1 年 5 、 00 月 阳加中学 2 1 年 6 00 月。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调查表共有10道选择题,每题有3-4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计发放70份,收回70份。

在调查中,1、有关中秋节是什么节?76%的学生选择了C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21%的学生选择了B思念亲人的节日,3%的学生选择了庆祝丰收的节日。

2、在关于“关于那些是属于中国传统节日中?”,99%的学生同时选择了清明节和端午节。

小学非遗文化调研报告

小学非遗文化调研报告

小学非遗文化调研报告标题:小学非遗文化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小学非遗文化的调研,总结了小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参与情况以及对非遗文化的态度。

调研结果表明,小学生对非遗文化认知较低,参与程度不高,但多数学生对非遗文化持有积极态度。

针对这些问题,本报告提出了加强非遗教育、拓宽参与途径和创建良好的非遗文化氛围等建议。

一、引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教育界的重要任务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对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尽管非遗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关注与推广,但在小学阶段推动非遗文化教育的工作仍然较为薄弱。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小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情况,以及他们对非遗的参与程度和态度,为今后推动小学非遗文化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调查结果1.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某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共200名学生。

2.调查结果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30%的学生能够对非遗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并能够列举出一两种非遗项目。

此外,只有13%的学生曾参观过非遗展览或观看过非遗表演等相关活动。

然而,有超过80%的学生表达了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愿意参与非遗活动的态度。

三、讨论与建议1.加强非遗教育由于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应当通过开设非遗课程、增加非遗知识内容等方式,加强对非遗文化的教育力度,提高学生对非遗的认知水平。

2.拓宽参与途径为了切实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应该拓宽非遗文化参与的途径。

可以借助学校的社团活动、非遗社区工作坊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增加他们对非遗文化的了解。

3.创建良好的非遗文化氛围学校应当积极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

组织学生参观非遗展览、观看非遗表演,鼓励学生参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小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参与度也不高。

戏曲问卷调研报告

戏曲问卷调研报告

戏曲问卷调研报告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特点。

为了了解公众对于戏曲的认知和喜好,本次调研采用问卷的形式,共收集了100份有效问卷。

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一、受访者信息1. 性别分布:男性占69%,女性占31%。

2. 年龄分布:18-25岁占35%,26-35岁占45%,36岁以上占20%。

3.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占40%,大学本科占46%,研究生及以上占14%。

二、对戏曲的认知1. 是否了解戏曲:了解戏曲的占75%,不了解戏曲的占25%。

2. 渠道:了解戏曲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电视和网络,其次是学校教育和亲友介绍。

3. 了解的戏曲种类:京剧、豫剧和评剧是最为受访者所了解的戏曲种类,占比分别为38%、24%和18%。

三、戏曲的喜好1. 是否喜欢戏曲:喜欢戏曲的占60%,不喜欢戏曲的占40%。

2. 喜欢的戏曲种类:京剧是最受欢迎的戏曲种类,占比为58%,其次是豫剧和评剧,分别占比为18%和14%。

3. 喜欢戏曲的原因:受访者认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能够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4. 不喜欢戏曲的原因:不喜欢戏曲的原因主要是语言、表演形式和剧情难以理解,觉得戏曲过于古老和陈旧。

四、戏曲市场的现状和发展1. 是否曾观看过戏曲演出:有观看过戏曲演出的占85%,没有观看过的占15%。

2. 观看频率:经常观看戏曲演出的占比为26%,偶尔观看的占比为50%,很少观看的占比为24%。

3. 观看渠道:电视、剧场和网络是最主要的戏曲观看渠道。

4. 不愿观看戏曲演出的原因:觉得票价过高、没有时间和机会观看、觉得剧情不吸引人是不愿观看戏曲演出的主要原因。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对戏曲的推广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戏曲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于戏曲的认知和了解。

2. 创新戏曲的表演形式,结合现代元素,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3. 提高戏曲演出的质量和创作水平,注重剧情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戏曲问卷调研报告

戏曲问卷调研报告

戏曲问卷调研报告戏曲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了解戏曲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和受众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戏曲问卷调研。

调研对象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通过面对面和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大量数据。

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戏曲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虽然现代社会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但戏曲仍然被很多人所喜爱和追捧。

尤其是中老年人,在他们的记忆中,戏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他们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欣赏和学习戏曲。

第二,戏曲的受众需求有一定的变化。

在年轻人中,对传统戏曲的兴趣虽然有所下降,但对改革创新型的现代戏曲表演和精彩剧目的需求却有所增加。

这也说明了戏曲需要与时俱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

第三,对于戏曲的推广和传承,人们普遍认为需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很多人表示,他们对戏曲的了解和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水平,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戏曲的推广不仅需要在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还需要注重学校和社会的戏曲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戏曲机构和演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推出更多符合现代观众口味的剧目和表演形式,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其次,政府和民间组织应加大对戏曲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举办戏曲展览、演出和培训等活动,提高人们对戏曲的兴趣和了解。

最后,学校应将戏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校接触和学习戏曲,提高他们对戏曲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仍然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受众需求。

通过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戏曲。

戏曲调查报告

戏曲调查报告

戏曲调查报告戏曲调查报告一、引言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年轻一代对于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需求,戏曲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了解戏曲在当代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戏曲调查。

本报告将从戏曲的历史渊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历史渊源戏曲起源于古代宫廷乐舞,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分为京剧、豫剧、越剧等多个剧种,每个剧种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京剧以其华丽的服饰、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剧情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豫剧则以其豪放激昂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越剧则以其细腻婉转的唱腔和精致的舞台布景而备受推崇。

三、现状分析然而,尽管戏曲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在当代社会中,戏曲的受众逐渐减少,市场需求也呈下降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年轻人对于戏曲的接触机会较少,对于戏曲艺术的了解也相对有限。

此外,戏曲的表演形式和剧情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不太相符,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和改革。

四、问题与挑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戏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戏曲教育和传承面临困境。

由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变迁,许多传统的戏曲学校和剧团面临着经费不足和人才流失的问题,导致戏曲传统技艺的传承受到威胁。

其次,戏曲市场需求不足。

由于观众的年龄结构和审美需求的变化,戏曲的观众群体相对老龄化,年轻人对于戏曲的兴趣较低,导致戏曲市场规模缩小。

此外,戏曲的演出形式和内容也需要与现代观众的需求相结合,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和创新点。

五、发展方向为了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戏曲教育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于戏曲学校和剧团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培养更多的戏曲人才,推动戏曲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创新戏曲演出形式和内容。

小学京剧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小学京剧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小学京剧调查问卷报告范文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只有少数学生有接触过京剧或听说过京剧。

在对京剧的态度上,大多数学生表示对京剧不感兴趣,认为京剧是老年人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社会脱节。

然而,仍有少数学生表现出对京剧的兴趣,认为京剧表现形式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接触京剧的途径上,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是通过学校课堂或文化课学习相关知识,或在电视机、互联网上看到京剧的宣传,但是对京剧的具体内容和演出形式不甚了解。

还有部分学生是通过家庭长辈或亲友介绍接触到京剧的。

针对学生对京剧的兴趣程度和理解程度,调查结果指出,需要在学校加强对京剧的宣传和教育,开设京剧相关的课程或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京剧,增加对京剧的兴趣和认识。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京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这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益于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

同时,可以通过举办京剧表演、观摩京剧演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京剧的魅力,增加他们对京剧的认知和喜爱程度。

此外,可以邀请京剧演员或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和互动,为学生讲解京剧的历史、表演特点和文化内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艺术。

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也应该起到积极作用,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一起观看京剧演出或影视作品,讲解京剧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通过家庭亲子互动的方式,培养孩子对京剧的兴趣和理解。

家庭是孩子初期接触和认知世界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关心和教导对孩子的文化素养和态度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教育和文化传承中,应该加大对京剧和传统文化的普及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剧这门宝贵的文化遗产。

京剧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通过更多的宣传和教育,可以让京剧这门艺术形式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下去的动力。

家乡传统戏曲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戏曲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戏曲调查报告一、引言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以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我将重点介绍家乡的传统戏曲及其特点,以及对戏曲传承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传统戏曲概述家乡的传统戏曲可追溯至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韵律。

戏曲分为多个剧种,其中以京剧和豫剧最为重要。

京剧以其精湛的唱念做打和华丽的戏服而闻名,而豫剧则以其婉转动人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受到人们的喜爱。

三、家乡传统戏曲的特点1. 独特的表演风格:家乡传统戏曲注重舞台表演和动作表达,演员通过精湛的身体语言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 丰富的音乐韵律:传统戏曲的音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乐器演奏等,通过音乐的抒发,更好地诠释戏曲的故事和人物。

3. 厚重的文化内涵:家乡传统戏曲融合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元素,通过剧情和台词传递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对观众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戏曲传承的意义家乡传统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记忆。

坚持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弘扬,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传承文化遗产:戏曲代代传承,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后代,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培养审美情趣:观赏传统戏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3. 基本技艺培养:学习戏曲需要严格的掌握基本技艺,培养音乐、舞蹈和表演等方面的才能,有助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五、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家乡传统戏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1. 人才缺失:年轻一代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不高,导致后续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困难。

2. 观众减少:现代社会的多样化娱乐方式使观众对传统戏曲的需求减少,导致演出门票销售状况欠佳。

3. 市场竞争:其他娱乐形式的兴起,如电影、电视剧等,给传统戏曲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六、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建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家乡传统戏曲,以下是一些建议:1. 教育引导:加强对戏曲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培养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和认知,提高传承的可行性。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中国,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我们共向10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学校。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我们探讨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其中,有90%的小学生知道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他们对于这些发明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还有80%的小学生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他们知道这些节日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相应的庆祝活动。

此外,我们调查发现,小学生也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大多数小学生知道中国的传统音乐和戏曲,有一些小学生甚至能够演唱中国传统歌曲。

此外,还有一些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绘画和书法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学习和模仿中国的传统绘画技巧。

然而,我们的调查也发现,仍有一些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仅限于表象,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我们认为,这与学校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关。

在一些学校,传统文化的教育往往被较为边缘化,学生只接触到了一部分传统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整体上还是比较高的。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我们也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们希望学校和家长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我们相信,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的小学生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情况的调查报告每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都与其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是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汉字、古诗词、国学经典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途径。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学生调查问卷共有15道选择题,每题有4-7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鄠邑区西安滨河荣华实验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

(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问卷,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一)调查结果及分析在本次调查问卷中,第1、2、3、5题是关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了解情况的调查。

第1题,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80%学生对选择的内容都了解,60%学生不知道酒令、赋是什么?第2题,学习传统文化有哪些好处?90%学生都选择了四个选项,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好处多多。

这说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比较感兴趣的。

第3题,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40%学生通过上网查阅,30%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书籍知晓,5%学生通过父母的日常讲解获知。

20%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旅行、阅读等多途径获知。

第6、7、8、9题是古诗词的了解、学习和掌握情况调查。

第6、7题中国“文房四宝”和“四大名著”的知晓?90%学生知道“四大名著”,40%学生知道“文房四宝”。

第8、9题是了解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爱好?30%学生觉得古诗文枯燥没有意思,20%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没有兴趣,40%学生认为语文课堂中应该有古诗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加更多的词汇量和知识点。

五年级研究报告小作文 非遗传统文化调查问卷分析总结

五年级研究报告小作文 非遗传统文化调查问卷分析总结

精心整理
五年级研究报告小作文 非遗传统文化调查问卷分析总结
物质文化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口传、手教、心授。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非遗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我们小组袁小涵、张孝涵、宋予添、梁熬一和我五人,特进行本次问卷调查,目标: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同学展开调查了解。

根据情况特点而定,每人20份调查问卷,调查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访问填写,共收回20份有效问卷,统计表
知道非遗传统文化的:
一二年级:没有
三四年级:正一
让非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知识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问卷设计的题目分析
问卷设计第一个题目是:你是否喜欢戏曲?为什么?以此了解戏曲在学生文化生活中的价值。

下表是数据统计的结果:喜欢的23人,比较喜欢27人,一般18,不太喜欢12,不喜欢20人。

以上图表显示在100名学生中,明确表示不喜欢戏曲的为20人,不太喜欢戏曲的12人,两者合计32人,占到总数的32%;而喜欢或比较喜欢戏曲的人数占总数的45%,两者悬殊的比例清楚地告诉我们,戏曲并没有赢得学生观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问卷中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戏曲的原因是听不懂。

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文言、方言、典故;表演程式中的板式、手眼身法;戏曲舞台上的特殊的时空间度都会使平时毫无戏曲知识的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怎么谈得上喜欢呢?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听不懂戏曲,不了解剧情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难以领会其中深层的意蕴,这同样导致了他们对于戏曲兴致的丧失。

2.戏曲的程式化是破坏学生兴趣的另一重要因素。

一个学生在问卷中这样写道:”我觉得那些涂着满脸不知道什么东西的人拖泥带水的唱腔,让人听了就心烦。

”他的观点带有相当的普遍性,戏曲唱时的一咏三叹,做时的摇头晃脑,念时的咿咿呀呀,打时的千篇一律,这些都与新时代学生的思维方式、
生活节奏差距甚远,它带给小观众的是陈旧感、距离感,这怎么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呢?
3.对戏曲接触少,了解少导致学生丧失了对戏曲的兴趣。

建国以来,戏曲在50年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但文革开始后,就在政治高压下发生了扭曲和变形,成为阶级斗争的传声筒和代言人,使戏曲受到致命的重创,因此,现在三四十岁的中年教师所受的戏曲熏陶就少得可怜。

一些学生反映对戏曲不了解,没看过,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戏曲,既然不了解,当然也就谈不上喜欢了。

4.戏曲与现代生活脱节,无法满足自己的审美期望。

许多戏曲往往宣扬伦理道德,人物的命运是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才子佳人团圆作为归宿,这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使人难以动情,难以产生与自己生活体验相通的现实联想,从而感到陌生和遥远,有距离感,也导致了观众的大批流失。

5.少量学生认为戏曲太落伍,应该属于老年人群体。

一个同学这样袒露自己的心扉:“我对戏曲其实并不反感,只是感觉它太过时,如果说喜欢会被同学笑为老土。

”另一个学生则直言:“我不是老头,所以我不喜欢戏曲。

”大学生的这一心理虽然反映出他们爱慕虚荣、盲目追求时尚的不良倾向,但同时也折射出现代社会中学生对戏曲所做的定位——落伍、守旧、土气。

综上所述,破坏学生观众欣赏戏曲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就
戏曲本身而言,剧目的陈旧落伍与现实脱节。

除此之外,学校对学生戏曲知识的普及普及程度还很不够。

问卷中一名同学写:“老师,您不知道我们有关戏曲的知识是多么的贫乏,如果我们在小学中能稍微涉及一些戏曲基础知识,能开一门戏曲欣赏课,我想一定会有更多的同学喜欢戏曲。


二、振兴戏曲,剧目也是关键
为此,教师在问卷中就学生对剧目的喜恶状况作了调查:在你看过的戏曲剧目中哪些最好?为什么?由于学生所列举的剧目较为广泛,为了便于论述,作者按戏剧通行的分类方法将所剧目分为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个大类。

调查结果如下:剧目本土传统地方戏28人,新编历史剧12人,现代戏22人,未看过完整剧目38人……
以上图表显示,在三类戏曲中传统戏以绝对优势胜出,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得票最多,共计78人,特点是富有强烈的文学性,唱词优美,在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浪漫气息中演绎着男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悲剧。

观众在欣赏戏曲时,观看的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他们更关注剧中人物的前途和命运,为之扼腕,为之叹息,为之潸然泪下,这才是永恒的经典,它使戏曲有了向人心灵深处拓展的天地,也使人生的感悟更为明了地戏曲艺术中得以充分反映。

然而遗憾的是,在本土传统地方戏剧中这些洋溢着文学性的作品毕竟是少数,由此可见,学生长期处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的生活范围里,社会视野十分狭窄,课余时间少。

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校关注的
仍然是文化课程,对于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力度很少,从而导致了学生观众的流失。

此次有关剧目的问卷调查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学性与现代意识在戏曲创作中二者缺一不可....通过这次问卷调查,使我们看到了戏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了解了戏曲在广大学生观众的相对位置。

只要我们不断普及家乡本土戏剧文化,不断激发学生喜欢戏剧、学习戏剧的信心,牢牢地抓住学校这一青少年观众,相信戏曲会不断辉煌精彩。

根据学生对乡土文化调查来看,学生普遍要求增加乡土文化戏剧知识的了解渠道,更多想关注家乡本土文化和其发展变化。

问卷的第15、16、17、18题,主要调查学生对家乡戏剧文化的发展认知和态度,根据答案的综合分析看,学生对家乡戏剧文化文化的态度比较明确,发自内心想学习乡土文化,弘扬传承乡土文化。

二、家乡本土戏剧调查结果呈现特点
教师调查了解到学生已掌握了一定量的乡土文化知识,对乡土文化资源学习有了一定的倾向性,目前适合在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研究。

1.多数同学在情感和价值上,倾向于乡土文化资源,对乡土文化资源有着较高的认知、认同和参与度,但也存在着对乡土文化资源只知皮毛,无话可说的现象。

这也说明,学校和教师在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学科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空间。

2.乡土文化资源的趣味性、公共参与性不强。

少数同学乡
土文化资源的教育无动于衷,知行不统一,知识及情感教育效果不明显。

同学们对乡土文化资源缺少氛围和新颖的形式表示了不满,对弘扬乡土文化资源的某些方式方法相对漠视等。

三、今后戏剧社团的发展方向
1.顺应新课改的精神,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将乡土戏剧文化结合学校音乐学科特点,使其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结合来进一步落实传统戏剧文化进校园。

2.开展乡土戏剧文化教育,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把喜闻乐见的反映当地人们生活情况的乡土文化与社团教学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多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教学“活”起来。

以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让学生逐步了解并热爱乡土文化资源,进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培养乡土的亲近感和自豪感,实现传承发扬乡土文化,丰富充实学生精神世界。

3.加强戏剧专业引领,提升教师戏剧水平。

将戏剧曲艺文化引进校园,对教师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文化,单靠教师在师范院校学的那点儿知识是不够的,在此活动中,最主要的是要走出校门,走进村子和田间地头向民间艺人学习,将民间艺人请进校园坐堂授艺,培训教师,这样才有助于在校园社团开展戏曲文化学习教育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