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PPT共24页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9fb819453610661ed9f4f0.png)
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
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 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 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 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 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动脑时间: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 义战争,得到沿海一带 爱国军民的支持;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 战英勇; ③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 支持。 ④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 能和治军严明。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
三、葡萄牙㨦取在澳门居住权
1、原由
随着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 民者相继来到东方,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葡萄牙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3、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课堂小结
明 交往 -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
达·加马
到达 地点
下“西洋”,最远 到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海岸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 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共百余艘
17艘
4艘
船只 大宝船长151.8米, 旗舰100吨,长 120吨、100吨、
大小
宽61.6米
24.5米,宽6米
物品用途 用来慷慨送礼,或用于贸易。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到达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南亚国家、阿拉伯地区国家、非洲国 家欢迎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 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 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 兽麒麟。
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 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 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 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 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动脑时间: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 义战争,得到沿海一带 爱国军民的支持;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 战英勇; ③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 支持。 ④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 能和治军严明。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
三、葡萄牙㨦取在澳门居住权
1、原由
随着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 民者相继来到东方,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葡萄牙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3、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课堂小结
明 交往 -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
达·加马
到达 地点
下“西洋”,最远 到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海岸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 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共百余艘
17艘
4艘
船只 大宝船长151.8米, 旗舰100吨,长 120吨、100吨、
大小
宽61.6米
24.5米,宽6米
物品用途 用来慷慨送礼,或用于贸易。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到达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南亚国家、阿拉伯地区国家、非洲国 家欢迎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 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 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 兽麒麟。
人教版(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共24张)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共24张)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17690384254b35eefd34ee.png)
C 料中的“它”是指 (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巩固训练
101试卷库 辛亥革命—随堂检测1
请同学们认真作答哟!
巩固训练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A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在探究性学习中,小钟同学查阅了“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
新课讲解
黄 兴 徐锡麟 秋瑾
新课讲解
黄兴绝命书
林觉民《与妻书》
探究研讨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新课讲解
武昌起义
起义原因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
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起义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课后作业
任务一:完成《辛亥革命课后作业》 任务二:预习下节课解决以下问题: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 2、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是什么?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学习目标
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P42-P45页课本,回答以下预习问题: 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的结果是怎样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情境导入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 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 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这堂课就来看看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巩固训练
101试卷库 辛亥革命—随堂检测1
请同学们认真作答哟!
巩固训练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A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在探究性学习中,小钟同学查阅了“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
新课讲解
黄 兴 徐锡麟 秋瑾
新课讲解
黄兴绝命书
林觉民《与妻书》
探究研讨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新课讲解
武昌起义
起义原因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
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起义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课后作业
任务一:完成《辛亥革命课后作业》 任务二:预习下节课解决以下问题: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 2、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是什么?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学习目标
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P42-P45页课本,回答以下预习问题: 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的结果是怎样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情境导入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 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 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这堂课就来看看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共24张PPT)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3254f4102de2bd9605881a.png)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 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唐玄宗 为太上皇。757年,安禄山被 其子所杀;758年,史思明杀 安禄山之子,并在范阳称帝。 761年,史思明被其子所杀。 763年,史思明之子自杀,安 史之乱平息。
公元755年,安史之 乱爆发。次年7月15日, 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 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 忠,并强迫玄宗杀杨贵 妃,玄宗无奈,只得自 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 源? 唐朝藩镇割据。
3.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①五代的更替通过武力 实现,因此中原地区陷 于连年混战,社会动荡, 经济凋敝,百姓生活极 端痛苦。 ②后周君主的励精图治, 使国势为之一振,为宋 朝的再建统一奠定了基 础
2.五代十国的战乱与发展
战乱
五代十国时期,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各国往往加重赋税, 相互征战,争夺地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灾难。
4.朱温灭唐
昭宗天复三年( 903年 ),宣武节度 使朱全忠(朱温、朱晃)应宰相崔胤之邀, 率部入长安,尽诛朝中宦官。“虽快一時 之忿,而国随以亡。是犹恶衣之垢而焚之, 患木之蠧而伐之,其为害岂不益多哉!” 904年,朱全忠迫使昭宗迁都洛阳, 继而杀害之,立哀帝。
905年,于白马驿杀害朝中宰相以下 高官30余名,采纳李振建议,投尸黄河, 使为“浊流”。 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 史称后梁。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图中描绘的是虢国夫人乘骑踏青时前呼后拥、奢华出行的场景
张萱 明皇纳凉图
《太真上马图》宋人绘
(2)唐朝边疆局势
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长官叫节度使。节 度使权力极大,不仅掌握庞大的军队,而且兼管辖区的行政和财政。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下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下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b4ceec50e2524de5187ee5.png)
被
1557年,葡萄牙通过
葡
贿赂明朝官员,取得
萄
在澳门的定居权
牙
强
占
的
•19世纪五六十
过
年代,葡萄牙人
程
先后侵占了氹仔
岛和路环岛
返回
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有哪些 方式?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 不同的结果?
方式有两种: ▼ 非和平方式(武力解决) ▼ 和平方式 (外交谈判)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合作与探究:
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血洗 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大统
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知识扩充
我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是在和平统一的基 础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解决的原则是: 保持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台湾可以保留 自己的军队。
动脑筋:
英国和葡萄牙同意把香港和澳门主 权交还给中国说明了什么?
资料: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 告台湾同胞书》 中,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 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台湾在祖国统一 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主权。80年代初,邓小平提 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 对“一国两制”的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
请回答:这段资料表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是
台湾问题
针对什么而提邓出的小?平
是谁提出的?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 人士傅朝枢(在这次接见中,邓小平首次提出 “一国两制”构想)。
“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 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2、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 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 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 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24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df7d3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f.png)
斗争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 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 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 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1895—1898) (一)背景
1. 政治形势: 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 经济、阶级基础:
经济:提倡实业、开矿筑路 改革财政、创办银行
军事:裁汰八旗、绿营冗兵 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军力量。
文教: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创办京师大学堂,兼学中西
冲击传统官僚体制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
(四)评价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
1. 实质: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思想解放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
连续溃决,直隶灾区达二十六州县。 田舍淹没,人畜死亡百余万。1899年,
直、鲁等地又久旱不雨,粮价暴涨。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二)口号:扶清灭洋
1. 扶清: (1)团结清政府内部爱国官兵; (2)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丧失了对清王朝的警惕。 2. 灭洋: (1)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具有爱 国主义性质; (2)笼统排外的落后性。
原因
①策略考量:为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减轻变法阻力。
②自身力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③客观环境:封建顽固势力依然强大,封建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④个人情结:康有为本身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和感情,对西方思想理解不充分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 (二)过程
教材P109第1段
——张元济《戊戌六君子遗集》
①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②没有严密的组织;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 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 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 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1895—1898) (一)背景
1. 政治形势: 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 经济、阶级基础:
经济:提倡实业、开矿筑路 改革财政、创办银行
军事:裁汰八旗、绿营冗兵 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军力量。
文教: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创办京师大学堂,兼学中西
冲击传统官僚体制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
(四)评价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
1. 实质: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思想解放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
连续溃决,直隶灾区达二十六州县。 田舍淹没,人畜死亡百余万。1899年,
直、鲁等地又久旱不雨,粮价暴涨。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二)口号:扶清灭洋
1. 扶清: (1)团结清政府内部爱国官兵; (2)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丧失了对清王朝的警惕。 2. 灭洋: (1)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具有爱 国主义性质; (2)笼统排外的落后性。
原因
①策略考量:为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减轻变法阻力。
②自身力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③客观环境:封建顽固势力依然强大,封建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④个人情结:康有为本身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和感情,对西方思想理解不充分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 (二)过程
教材P109第1段
——张元济《戊戌六君子遗集》
①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②没有严密的组织;
《中国历史朝代》PPT课件
![《中国历史朝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0896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f.png)
力。
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024/1/24
14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及原因
2024/1/24
汉朝衰落与黄巾起义
01
汉朝末期政治腐败,黄巾起义加速了汉朝的灭亡,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曹操、刘备、孙权势力的崛起
02
曹操统一北方,刘备占据西南,孙权控制江东,形成三国鼎立
的政治格局。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确立
士族门阀制度
士族门阀制度在晋朝得到发展,士族地主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 资源,形成了特殊的社会阶层。
16
南北朝对峙及文化交流
1 2
南北朝对峙
南朝和北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 的差异,形成了长期的南北对峙局面。
文化交流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同时南北 文化在交流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历史朝代分类
根据历史时期、政权性质、文化传承 等多种因素,中国历史朝代可分为统 一王朝、分裂时期王朝、少数民族王 朝等类型。
2024/1/24
5
2024/1/24
02
夏商周时期
6
夏朝建立与发展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
诞生。
2024/1/24
政治制度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开始了“家 天下”的统治模式。同时设立中央 官制,如司徒、司马、司空等,分 管各项事务。
经济改革措施
隋朝实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统 一货币和度量衡,加强商业交流和发展。
2024/1/24
19
唐朝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高峰
唐朝政治制度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 举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治体系。
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024/1/24
14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及原因
2024/1/24
汉朝衰落与黄巾起义
01
汉朝末期政治腐败,黄巾起义加速了汉朝的灭亡,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曹操、刘备、孙权势力的崛起
02
曹操统一北方,刘备占据西南,孙权控制江东,形成三国鼎立
的政治格局。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确立
士族门阀制度
士族门阀制度在晋朝得到发展,士族地主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 资源,形成了特殊的社会阶层。
16
南北朝对峙及文化交流
1 2
南北朝对峙
南朝和北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 的差异,形成了长期的南北对峙局面。
文化交流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同时南北 文化在交流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历史朝代分类
根据历史时期、政权性质、文化传承 等多种因素,中国历史朝代可分为统 一王朝、分裂时期王朝、少数民族王 朝等类型。
2024/1/24
5
2024/1/24
02
夏商周时期
6
夏朝建立与发展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
诞生。
2024/1/24
政治制度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开始了“家 天下”的统治模式。同时设立中央 官制,如司徒、司马、司空等,分 管各项事务。
经济改革措施
隋朝实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统 一货币和度量衡,加强商业交流和发展。
2024/1/24
19
唐朝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高峰
唐朝政治制度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 举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治体系。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0987c74693daef5ef73dd2.png)
人教版《中国历史》
你,预习了吗O(∩_∩)O~
•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 1.敌对: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 ____、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____长达二十多年 。 • 2.转机(原因):随着中国 ______的提高和国际 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要求改 善关系。 • 3.历程: • (1)接触:1971年7月,_______秘密访华。 (2)访华:_____年2月,______总统访华,中美 在上海签署______。 • (3)建交: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中国国力的增 强,国际地位的提 高。 2、广大发展中国 家的支持。 3、中国坚持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
中国为什么能 够恢复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
联系拓展
对比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和 新中国辉煌的外交,分析我 国外交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的原因有哪些?O(∩_∩)0
我知道\(^o^)/
• ⑴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 ⑵我国奉行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 ⑶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 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
1.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
外 交 事 业 的 发 展
20 世 纪 70 年 代 改革 开放 新时 期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上海承办APEC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1949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新建交国家 单位:个
67
35 23 17 19 5
2000至今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外交事业的大发展时期
一. 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你,预习了吗O(∩_∩)O~
•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 1.敌对: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 ____、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____长达二十多年 。 • 2.转机(原因):随着中国 ______的提高和国际 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要求改 善关系。 • 3.历程: • (1)接触:1971年7月,_______秘密访华。 (2)访华:_____年2月,______总统访华,中美 在上海签署______。 • (3)建交: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中国国力的增 强,国际地位的提 高。 2、广大发展中国 家的支持。 3、中国坚持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
中国为什么能 够恢复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
联系拓展
对比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和 新中国辉煌的外交,分析我 国外交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的原因有哪些?O(∩_∩)0
我知道\(^o^)/
• ⑴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 ⑵我国奉行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 ⑶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 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
1.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
外 交 事 业 的 发 展
20 世 纪 70 年 代 改革 开放 新时 期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上海承办APEC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1949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新建交国家 单位:个
67
35 23 17 19 5
2000至今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外交事业的大发展时期
一. 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共24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a76413f242336c1eb95eea.png)
4.对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史,你有何感受?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西方列强(英国为例)的国情对比: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交 军事
中国
西方(英国)
君主专制;封建社会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社会
自然经济;重农抑商(行商 商品经济;重商主义(对外扩张
制度)
性)
儒学(宋明理学);等级
文艺复兴,启蒙思想
朝贡体系;华夷之辨
(结合课本P27)
(2)内容:
(3)实质:国际共管——共同宰割
(4)影响:
①对列强:
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
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②对美国:
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即开始独立制定侵
华政策。
2.列强怎样入侵中国?(方式、过程)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内容
危害
侵
华
割地
领土主权遭破坏,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的据点
方 式
:
赔 款 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先例,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商
品
五口通商
便利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输 出
为
协定关税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主
最能反映鸦片战争的本质,即倾销商品
2.列强怎样入侵中国?(方式、过程)
战争
鸦片战争
慈禧对于列强的不满
(2)结果:《辛丑条约》
(3)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是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便利了列强长 赔款 期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划使馆界
“国中之国”,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 的内政外交。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西方列强(英国为例)的国情对比: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交 军事
中国
西方(英国)
君主专制;封建社会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社会
自然经济;重农抑商(行商 商品经济;重商主义(对外扩张
制度)
性)
儒学(宋明理学);等级
文艺复兴,启蒙思想
朝贡体系;华夷之辨
(结合课本P27)
(2)内容:
(3)实质:国际共管——共同宰割
(4)影响:
①对列强:
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
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②对美国:
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即开始独立制定侵
华政策。
2.列强怎样入侵中国?(方式、过程)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内容
危害
侵
华
割地
领土主权遭破坏,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的据点
方 式
:
赔 款 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先例,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商
品
五口通商
便利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输 出
为
协定关税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主
最能反映鸦片战争的本质,即倾销商品
2.列强怎样入侵中国?(方式、过程)
战争
鸦片战争
慈禧对于列强的不满
(2)结果:《辛丑条约》
(3)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是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便利了列强长 赔款 期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划使馆界
“国中之国”,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 的内政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