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章节内容比较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8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8

求同思异整合创新--------谈整合不同版本的物理教材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同一个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教材,如:人教版、鲁教版、粤教版、沪科办等种版本教材。

不同版本的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物理的基本原理和体系肯定是相同的。

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不同版本教材对同一内容的切入点不同,选取的材料多样,材料的呈现方式也有区别都在课标基础上有所创造,着力体现自己的编写特色。

在实际教学中各个老师是各有自己的做法。

有的只顾教好自己手中的教材,不关心不研究还有什么别的教材,以一变应万变。

这些老师的想法也有可以理解甚至可行的,既然是国家通用的教材,考试总不会考到书外去,于是死抱书本,书上每个知识点毫无遗漏,但是并不是书上所有的知识都要求掌握,即使要求掌握还有各种能力的要求,何况如果有些知识在别的版本里根本没有,还费时费力地去要学生记忆,从现实的应试角度考虑,难免要因盲目而吃亏。

二是什么都教,这种做法就象数学中的并集,把几种版本的教材都补充给学生,做练习的时候也不挑版本,这也怕考到,那也怕考到,就象大杂烩,最后哪样菜好吃都分不清。

现在不少资料就是这样做的这样在复习应考的时候知识点虽然不至于有遗漏,可以万无一失。

但这样做课堂容量大,所学知识多,必然加重学生负担,与减负背道而驰。

而且学的知识多了,难免分不清主次,应该掌握的知识反而受到影响。

三是只教各种版本的相同之处,就是做各个版本的交集。

这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着力于研究共同之处,应用于教学。

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

人家课本里没有的知识而别人课本里却有,凭什么考呢?我个人认为,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执行人,是改革的参与者,怎样使用教材,怎样使用好教材,是新课改赋与教师的新使命,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转化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教材角度来说,课改使教材由高高在上的“本”成为走下神坛的“学材”,成为教学的主要资源,而不是“唯一”。

教师在用好自己手中教材的同时,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进行教学。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5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5

新课改教材和旧版教材的比较(形变和弹力)关于导学:新教材在每一章节的开始都精心设计了导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希望老师们不要忽视导学部分的引导,教材中引入“阿迪力”高空行走的生动事例,让学生对物体的平衡先有感性认识,这些生活经验对今后的解题及建模有一定的帮助。

建议引入“女子体操项目:平衡木”“台湾101大楼顶部悬放抗风阻尼铁球结构”等事例。

1.第一课时“A1:力重力”的教学建议:本节内容以回顾初中力学知识为主,初中的学生只学过力的图示,而高中阶段力学研究还可以用力的示意图研究,且更简便,要让学生了解这两种画图方法的区别。

初中几乎所有的力都是用F表示的,例如:支持力F N,摩擦力F f,要让学生明确,初中力的符号表示方法在高中依然适用(新教材就是采用这种表示方法),但如果支持力用N 表示,摩擦力用f表示,也是很常见和普遍的。

知道根据力的性质(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对力进行分类,或根据力的效果(如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回复力、向心力)对力进行分类。

知道重力的定义,知道重力实际就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个很大的分力,因此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对于公式G=mg,初中的学生已经学过,知道g=9.8N/Kg,但由于知识点的局限,初中课本里是不给出g的中文表示的,因此有必要强调,g是重力加速度,它的单位可以是“N/Kg”也可以是“m/s2”知道重力的测量一般可用弹簧秤或台秤。

知道重心的测量(悬挂法),知道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第二课时“A2:形变和弹力”的教学建议:了解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了解形变的形式(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剪切形变和扭转形变等),引导学生分析图2-6中形变的形式。

顶部横梁属弯曲形变,挂钩处剪切形变,吊灯处拉伸形变,罗马柱压缩形变,螺丝刀扭转形变。

在探索桌面的微小形变时,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做该演示实验,实验的方式可采用本教材中设计的方案,也可参考全国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强调该实验方案利用了镜面放大的效果,即镜面转动θ角,反射光线转动2θ角。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4电势能和电势(电势能要求定量计算)
5
6
7
8
9
——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三章磁场
〔原〕第十八早电磁感应〔新〕第四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1划时代的发现(增加)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三、楞次定律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椤次定律的应用4楞次定律
五、自感现象5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增加)
六、日光灯原理(删除)6互感和自感
*七、涡流7涡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
〔原〕第十七章交变电流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二、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新〕第五章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
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静电现象的应
电容器与带4
电粒场
高中
物理
四、静电屏蔽
六、回旋加速器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原〕第二册(必加选) 〔阅读〕电容式传感器
〔阅读〕动圈式话筒原理 〔实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新〕第六章 传感器 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传感器的应用(一) 3传感器的应用(二) 4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第十九章原子核。

三种版本高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

三种版本高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

2023-11-06contents •引言•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分析•苏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分析•北师大版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三种版本高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三种版本高中物理教材使用建议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工作也在不断进行。

目前,我国高中物理教材有多个版本,其中以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最为常见。

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通过对不同版本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各版本教材的特点和优劣,为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三种版本高中物理教材的异同,探讨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和优劣,为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选择和使用教材提供参考。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高中物理教材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比较分析法主要对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三种版本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问卷调查法则针对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看法和使用情况。

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教材结构与特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教材重点内容突出,难点分散,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注重实践和应用教材中穿插了许多实验和实例,注重物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按照章节排列,每章开始有引言,结束有总结,章节之间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教材内容与难点23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涵盖了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难易适中,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

内容全面,难易适中教材中的难点分散,逐步深入,从易到难,从基础到复杂,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2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2

题目: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版和第三版中对“波粒二象性”此章内容的教材设计的讨论作者:朱枭40806115 2008级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三班摘要: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版和第三版中,对“波粒二象性”章的内容教学,有很大的不同点。

通过分析它们的不同点,可以见微知著,知道当代学生的世界观和认识观察世界的态度,以及我国教育的发展。

通过这些,我们到立足于现在的国家的现状,教育的现状,人才的现状,指导我们应该如何改革我们教师教育方法,如何适应当代的中学生,适应当代的世界,从而更好的教育教学,贡献社会。

关键词:波粒二象性人教版必修选修正文:在人教版第二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波粒二象性讲解了德布罗意关系,从而得出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

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还用德布罗意关系,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稍带着提了一下波粒二象性,并没有进行多大篇幅的讲解。

在这一版本教材中,波粒二象性也是选修的内容,然而对理科生来说,仍然是要必须必修的内容,只是对文科生,说成是选修的内容。

然而这又有何意义呢,当时学校已经分科理科学生除了学政治,其他的全然不学。

至于文科生理化生,它们也是全然不学的,在第三册物理书上标明“选修”二字,又有多少意义呢。

然而既然是选修,讲解的内容较少也是情有可原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版教材中,波粒二象性这章内容,放在了第三册教材中,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总共有三册,对理科生来说哪本是选修,哪本是必修已经是全然不重要,而且几乎全部成了必修,二者在事实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然而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已经稍微露出了偏袒的倾向,教材是教学的过程中,也是有所偏袒的。

总之,第一册和第二册被放在了比较重点的位置,而第三册却明显的有点选修的性质,很明显没有多少吸引力。

加上当时我国的现状,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总之,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版(以下简称第二版教材)中,对波粒二象性的讲解是非常少的,这也与当时的现状是很适应的,可以说对当时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和适用的教材。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旧版教材中,物体的运动描述采用质点的概念,而新版教材中则引入了物体和质点的区别。

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可以简化问题的研究,坐标系不再需要增加“坐标x”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在路程与位移、速度的变化、力的合成等知识点中,新版教材更加清晰明了地表述了这些概念。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新版教材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采用实验数据处理的方式,通过拟合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来给出加速度的定义。

同时,也推导出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XX。

此外,新版教材还引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新旧版教材在力的分类、形变的类型、胡克定律、摩擦力、矢量合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基本相同。

但新版教材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上,更加简洁明了。

删除了文章中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改写了每段话,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做垂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

XXX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猜想和假说,并进行了逻辑推理。

他的研究成果被用作课堂实验验证和外推理论。

第三章讲述了相互作用的分类,包括拉伸、弯曲、扭转形变和无形变类型。

胡克定律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学生需要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也是相互作用的一部分,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四章是牛顿运动定律,其中“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是XXX增加XXX的观点。

学生需要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数据处理也是需要突出的部分。

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弹簧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共点力平衡与超重失重合并为一节课文,增加了“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第五章讲述了曲线运动,其中增加了演示实验“钢球离开轨道时的速度方向与轨道(曲线)有什么关系?”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9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9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9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课后习题对比习题是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自从教育部正式提出物理新课程标准以来,目前出现了以下五个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简称“人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简称“山东版”);教育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简称“教科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简称“沪科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简称“粤教版”)。

本文以这五个版本必修部分的教材习题为研究对象,从习题设置的位置、类型、数量、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为广大物理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新教材提供一些参考。

一、五个版本高中物理教材必修部分的习题位置设计比较五个版本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的教科书中,均有节后习题设置,而且除了人教版,其余各个版本均有章后习题设置。

同时,山东版节后习题分必作和选作;教科版的节后习题分为练习与评价,发展空间两个部分;沪科版的章后家庭作业与活动也分必作和选作。

这说明在习题的层次性上。

山东版、教科版、沪科版、粤教版都优于人教版。

二、五个版本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的教材习题总数和各题型数量比较,各个版本高中物理教材必修部分在习题题型上相差不大,但各个题型的数量和习题总数上相差较大。

数量上相差较大的题型有选择题、问答简述题和计算题。

对于习题总数来说。

人教版的习题数量最少,粤教版的习题数量最多,各个版本高中物理教材的编者对新课标的理解,在各个题型的数量和习题总数上还有一定的差别。

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当地的教学环境,选择习题的类型和数量。

而且,在题型的统计中还发现了一些新题型,比如让学生写科幻小说、书笔记、小论文等,这些对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是有效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详细知识点对照(新旧教材对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详细知识点对照(新旧教材对比)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5、自由落体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5、自由落体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运动的描述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运动的描述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运动的描述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运动的描述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运动的描述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运动的描述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运动的描述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运动的描述
4、电势能和电势 4、电势能和电势 4、电势能和电势 5、电势差 4、电势能和电势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8、电容器的电容 8、电容器的电容 8、电容器的电容 8、电容器的电容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电源和电流 1、电源和电流 1、电源和电流 3、欧姆定律 3、欧姆定律 6、电阻定律 6、电阻定律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3、相互作用
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3、相互作用
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Fra bibliotek3、相互作用2、弹力
3、相互作用
2、弹力
3、相互作用
2、弹力
3、相互作用
3、摩擦力
3、相互作用
3、摩擦力
4、牛顿运动定律
5、牛顿第三定律
4、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2新旧教材的比较

高中物理必修2新旧教材的比较

高中物理必修2新旧教材的比较茶坝中学赵天涯一、章节编排顺序的比较顺序基本不变,主要变化有:1、原来的曲线运动由一章分为了两章《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新增斜抛运动(选学);原《圆周运动》改为《匀速圆周运动》;原第6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和第7节的《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改成了《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节;新增《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

2、原来得万有引力定律章节中的《万有引力》《引力常量的测定》和为一节《万有引力定律》但是内容不变。

3、机械能章节《势能》与《动能动能定理》顺序交换。

新增《能源的开发与利用》4、新增章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二、新、旧教材总体特点比较(1)从知识结构方面看新、旧教材结构上基本相同,新补充的内容,主要使知识线索更加顺畅。

因此,教学活动中不大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

(2)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内容的连贯性和趣味性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也为了较好的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不会对教学工作产生多大的影响。

(3)从教育理念方面看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

如何在新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创造,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却是实施新课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从教学策略方面看新教材中对部分内容在文字处理进行了微调,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材变化的意图分析( 以曲线运动为例)第1个变化:新教材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一改传统特点.许多原来的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都改成了探究实验.“探究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是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从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变而来,所以看起来增加了一节内容,其实总课时数是没增加的,新教材这样处理,教学理念变化很大,实验功能和教学线索截然不同。

“抛体运动的规律”的处理,第一,较注重体现抛体运动的普遍规律,而不仅仅是具体的平抛运动的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从《力》的改变来看新旧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有新旧两版。

旧版是02年审查通过,是应用最广的一个版本。

介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物理在教学,教科书,教法,模块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下面我将用《力》这一章节的改变来对比一下新旧两版教材的差异。

两版教材都努力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的讲解,文字阐述富于逻辑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具体有以下几个细微差别:(1)、新教材将“力”放在第三章,并且改名叫“相互作用”。

新版教材首先学习运动学的知识。

以前力学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环节。

在初中,学生已与物理学有了初步的接触,但还是停留在套公式解题,对知识并没有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学生刚升入高中,科目种类突然增多,难度明显增加,每个学生都会有一段适应期,这段时期学习能力不高。

然而力学作为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高一物理的重要内容,非常重要,学习难度也很大。

力学作为第一章的确不合适。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物理学习也是如此。

新教材第一章的大部分内容,像“速度”“加速度”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了解。

这样,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学习。

(2)、先讲基本作用力,后讲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力,先依次讲解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后,再具体分析受力与运动情况的关系。

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点,并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加以应用。

在力的部分,是由探究弹力、研究摩擦力等再过渡到研究各种受力的方法上,在牛顿运动定律的部分,是由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出发,去寻求力和运动的关系,获得科学规律。

这种安排则是从生活角度出发,从具体的形象思维。

(3)、在插图设计上,新旧教材也各不相同。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插图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把古今中外、宏观与微观、过去与现在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知识和科技成果生动形象地层现在学生面前。

旧教材中照片较少,多是绘制插图,虽然可以把抽象内容直观化,但缺乏真实性,学生学习时容易产生纸上谈兵的感觉。

高中物理新旧版本教材内容变化对比

高中物理新旧版本教材内容变化对比

高中物理新旧版本教材内容变化对比表1共同必修内容变化主题增加、删除及调整原因分析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将原来“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调整为“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

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增加“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从“了解”调整为“理解”删去“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增加“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中四个要素之一,对质点模型的建构要求具体、明确,有利于体会建模的思想和方法速度与加速度的建立可以很好地体现极限的思想和抽象思维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学习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应提高要求数学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贯穿整个物理学,不必在某一处提及原来自由落体运动在例中体现,没有充分体现其在中学物理中的地位,其中伽利略研究问题的方法没得到应有的加强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调整为“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规律”调整为“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力的合成和分解从“理解”调整为“了解”“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分析生活问题”调整为“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问题”了解胡克定律比原要求要高,因为后续学习要用到胡克定律,如简谐运动。

学生实验也增加了胡克定律,内容要求与实验相一致关于摩擦说现象比规律准确,摩擦力可以说规律降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共点力平衡是核心知识,调整后的说法更准确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增加“定性了解弹性势能”增加“体会守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关心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调整为“了解常见功率的大小及意义”删除“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删除“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关系”补充对弹性势能的要求加强“守恒观念”的教学“关心”不是一个具体的认知要求,改为“了解”更准确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在动能定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处均有体现,没有必要重复提出要求如果实验用类似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装置,一是改变力、质量来做实验繁难,二是实验的具体作法与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雷同,此次没有把它列入学生实验,内容中也不作要求续表主题增加、删除及调整原因分析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增加“通过实验,了解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增加“通过实验,探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将“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调整为“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增加“探究并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及分析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便于学生理解一般意义的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实验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应该加强加强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思想加强实验探究,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向心加速度与各量关系的含义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只保留“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和微观世界的量子特征”删除“知道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基本原理和主要结论”和“初步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观测证据”课时所限,保留相对论、量子化主要观点,删去具体内容的要求部分量子初步的内容移至选择性必修3中静电场将“原子结构”改为“原子结构模型”“点电荷”改为“点电荷模型”增加“体会探究库仑定律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增加“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电场强度由“理解”调整为“了解”电势差由“理解”调整为“了解”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的利用与防护能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材也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更新。

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新旧教材概述1. 旧教材概述旧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主要围绕力学基础知识展开,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该教材注重知识点的深入剖析和计算,注重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2. 新教材概述新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在保持力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与现代科技、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同时,新教材更加注重实验和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新旧教材对比1. 教学内容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教材增加了与现代科技、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 教学方法新旧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注重知识点的深入剖析和计算,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实验和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多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

3. 教学理念新旧教材在教学理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建议:1. 教师应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 学校应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学校应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是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一套标准教材,在不断改革更新的背景下,经历了多次版本的更新,包括新旧两个版本。

本文将从知识内容、知识框架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比新旧教材,以期对这两个版本的物理教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知识内容新旧教材在物理知识内容上都有一些不同。

旧版教材主要以牛顿力学、电磁学、热学等为主要内容,重点强调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而新版教材则更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应用性,增加了一些新兴的物理概念和实验结果。

例如,新版教材在电磁学部分引入了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概念,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领域,如无线通信和电磁炉等。

此外,新版教材还加入了粒子物理学的内容,介绍了微观粒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这些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使其更贴近实际应用。

二、知识框架新旧教材在知识框架上也有所不同。

旧版教材主要按照物理学科的分类进行组织,将不同内容的知识按照章节进行划分。

而新版教材则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用,将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类,形成更具系统性的学习框架。

例如,在力学部分,新版教材将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和功与能的概念进行了整合,强调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整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三、教学方法新旧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旧版教材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将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进行课堂笔记和作业。

而新版教材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新版教材中,加入了一些探究性实验和课堂讨论的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此外,新版教材还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新旧版本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在知识内容、知识框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新版教材更注重应用性和前沿性知识的引入,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用,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进行变化梳理,用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的更新内容。

目录
- 1. 引言
- 2. 单元内容变化
- 2.1 第一单元
- 2.2 第二单元
- ...
- 3. 实验变化
- 4. 题变化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1. 引言
介绍新旧版本教材的发布背景和目的,以及本文梳理变化的目标。

2. 单元内容变化
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详细比较,包括新增的知识点、删减的知识点以及重点调整等。

2.1 第一单元
比较新旧版本第一单元的内容变化。

2.2 第二单元
比较新旧版本第二单元的内容变化。

...
3. 实验变化
列举新旧版本中实验部分的变化,包括新增、删减或调整的实验项目。

4. 题变化
比较新旧版本中的题内容变化,包括题型的调整、新增或删除的题等。

5. 结论
总结新旧版本教材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对学生研究的影响。

6. 参考文献
列出本文参考的文献和资料。

以上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文档的框架内容,通过比较新旧版本教材的变化,希望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适应和理解新版本教材的内容。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4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4
各种版本教材的比较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教材的版本也不拘一格,各种版本的的教材就应运而生。主流的有人教版,北师大版,沪科版,苏科版,粤教版,鲁科版,等等。真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现在就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修订本)第1、2章是高中物理的开篇章节比较一下,以人们常见的“运动”和“自由落体”这一普遍现象作为研究内容,回避了以往物理教材在初高中知识方面衔接出现的一个拐点。主要有一下特点:1,在教学上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在教材的设计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基本上能够反映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科书内容的选择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物理学最新科技成果,介绍物理学前沿,反映物理学进展,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加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热情。例如:全球定位系统、同步卫星、航天飞机、摆的等时性、火车提速、汽车的安全行驶等问题的引入使课本在形式上焕然一新。注重探究和学习方式转变教科书在内容的设置上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对知识的探究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景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例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书首先进行几个小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已有不正确的经验受到实验的否定,教师能很好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最终得出正确的自由落体结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节,教材首先给出的是一条标准纸带和有关数据,而不是要求学生分析自已所打的纸带,这样除了能顺利地进行组织教学,学生也可以激发兴趣去找到自已所做实验纸带存在误差的原因。2.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已有的基础,不过分深挖,体现人文关怀前两章书特别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过分强调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例如:质点的定义、位移的引出是由运动场上的一段讨论与交流得到,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书本中没有引出“速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通过学生知道的平均速度公式进行推导、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等等。3.重视实验,以物明理加强物理实验,淡化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突出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和地位,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使实验简单化、课外化、微型化、兴趣化和生活化。例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中的几个物理实验能体现这一点、测量落叶的平均速度、用石头测量井的深度、用自来水龙头测量重力加速度g、测学生的反应时间等,课本中随处都可见类似的物理实验。4,.不回避习题,从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习题改革增加了习题量,改革习题的展现形式,以活泼的形式体现物理内容,习题有层次,既注意对习题“量”的控制,又注意对习题“质”的突破。例如改版后的教材大量增加了习题量,并且都是一些经典的物理题,能体现物理精神、物理过程和科பைடு நூலகம்探究的内容在里面,探究性习题和开放型习题大量在教材中出现,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5.除教科书外,同时编有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和网站(尽管网站内容不太完善,正在建设中或者唱的是空城计)。还有配备学生学习的新教材同步测控(但此书的质量不高),教学录象带,教师教学用书,网络教材等。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6.设计新颖,美观活泼实用教材版面设计新颖活泼,美观实用。在现实生活中,版面设计是表达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教科书中那些实物照片和富有物理情意的画面,其真实、直观、亲切、深刻,往往比写得再好的文字更具有说服力,起到了文字所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大量增加图画,加大以图代文和利用图画、资料等创设学习情景的力度是本书的一大特色。7.教科书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功能,能够促进师生课堂互动,叙述语言亲切而不生硬、生动简明、得体,教学互动性强。甚至在某些习题的设置上也考虑到了这方面的效果。如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一节,鼓励学生动手作图并讨论是本节书设计的成功之处。分析城市的塞车现象并写调查报告也.8、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极为抽象的概念,赵凯华先生在《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中明确指出:“这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从历史上看,伽利略是第一个提出并研究加速度概念的科学家。而这样高难度的概念呈给高一学生时,实在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加速度又贯穿物理学的始终,因此又成了一个重点。因此,第一章第五节要多训练,教材只安排了一个小时,个人认为在时间方面加强,多讲一些配套的习题。主要是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速度的变化快慢、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几个概念学生要不含糊。加速度的方向与物理运动的方向是一个很容易被学生搅在一起的问题,并且不是太明白,书上的说法又不好理解,与其比较初末两速度的大小还不如说作加速还是减速运动,这样表现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一点下面还会要讲到)。9第一章的第一节是认识运动,两个知识点:参考系和质点。其实参考系就是初中所讲的参照物,熟悉初中物理教材的教师可能知道,在初中这方面的题讲得实在是太多了,而质点又是一个概念,教材对它的要求降低,因此本节书用一个课时觉得有点太多。第一章第五节的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可以根据定义求得,而加速度的方向是一个难点,作者通过符号法则标明加速度的方向,但在前面的位移和速度的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所以在讲授加速度前一定要先把位移和速度的方向给学生交待清楚,正号与负号只表方向不表大小。而习题设计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加速度的概念题(选择题)和一些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的习题,通过习题巩固概念,是一个不错的途径。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可能越含糊,倒不如通一些严谨的习题来反哺概念。10、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教师教学用书上只安排了一节课,尽管本书编者朱美健老师在珠海市的全员培训会上说是本节内容已经降低难度,要求不高,但是无论如何一节课都完成不了,在实际操作中,我两节课还不够,不知到在座的有没有一节课就把这一节书搞定?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是一个越不过去的坎。学生数学基础也不是太好,书中还提到了斜率和面积。内容实在太多。上完一节课,第二节课提问,好多数同学还以为物体沿图象中的直线爬上去滚下来!(很明显轨迹和图象没有区别清楚)所以这一节书一定要放慢步伐,使学生理解透彻一点,不留下后患!对于每一章节的小结课,教材都安排了一个知识结构和回顾与评价,为了体现重过程的评价方式,我和备课组成员没有按照知识点的要求进行系统复习,而是通过大量的提问和小组讨论,然后根据学生(或者小级发言人)的效果,给学生和小组一个平时上课过程的分数作为学生得学分的一个重要依据,完善新课程所要求的对学生的评价。

高中物理(各版本教材目录)

高中物理(各版本教材目录)
第六章 核能与反应堆技术
1、核反应和核能
2、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
3、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
3电场强度
4电势能和电势
5电势差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电容器与电容
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章 恒定电流
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2电动势
3欧姆定律
2、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3、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第三章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感应电动势
3、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 交变电流电机
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2、变压器
3、三相交变电流
第五章 电磁波通信技术
1、电磁场电磁波
2、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3、电视移动电话
4、电磁波谱
第六章 集成电路传感器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 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第04节波的干涉与衍射
第05节多普勒效应
第三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第01节电磁振荡
第02节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03节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第04节电磁波谱
第05节电磁波的应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第一章静电场4 电势能和电势(电势能要求定量计算)56789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人教版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三章磁场〔原〕第十六章电磁感应〔新〕第四章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 1 划时代的发现(增加)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三、楞次定律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四、椤次定律的应用 4 楞次定律五、自感现象 5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增加)六、日光灯原理(删除) 6 互感和自感*七、涡流7 涡流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原〕第十七章交变电流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二、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新〕第五章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原〕第十四章恒定电流一、欧姆定律二、电阻定律电阻率三、半导体及其应用(删除)四、超导及其应用(删除)五、电功和电功率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七、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新〕第二章恒定电流1 电源和电流(增加)2 电动势(要求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定量计算)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电阻定律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的观点推导)8 多用电表(增加,以例题,说一说,做一做的形式展开)9 实验: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10 简单的逻辑电路(增加)高中物理四、静电屏蔽六、回旋加速器静电现象的应电容器3与带4电磁粒场3子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第六章传感器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原〕第二册(必加选)〔阅读〕电容式传感器〔阅读〕动圈式话筒原理实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十九章原子核单位制和实验模块。

高中物理人教版和教科版有什么差别

高中物理人教版和教科版有什么差别

高中物理人教版和教科版有什么差别搬运了一点别人的结论,研究过程没有搬过来一、在栏目上,教科版比人教版似乎更丰富从栏目设置上看,教科版教材比人教版多“本章小结”和章末“习题”两个栏目,从习题数量上讲,人教版教材每节配备4-7个练习题,教科版教材每节配备4个练习题,并有章末练习,总题量差不多。

人教版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理论分析,兼顾继承与创新,注重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强与生活、科技、社会的联系,更贴近教学实际,教材的可读性比较好,便于学生自己看书学习,也便于新教师使用。

教科版教材注重“情境创设”,每节课力求从物理现象开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猜想”和“假设”,教材中穿插若干个“活动”,总体感觉与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风格很相似,探究性味道比较浓,但此版本教材不太利于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教材的使用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在逻辑上,教科版比人教版似乎更合理三、在理论上,人教版比教科版似乎更系统四、在探究上,教科版比人教版似乎更重视两种版本的教材都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人教版除学生实验外,更多的是以“做一做”、“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而教科版教材更多的是“实验探究”、“理论探究”,或“活动”。

五、在方法上,人教版比教科版似乎更突出对比两种教材,教科版教材更多的将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思想方法、理论知识等包含在相关的知识内容中,而人教版教材多是采用独立出来单独成节的方法。

六、在编写上,教科版与人教版似乎故追异故意寻求不同七、在密度上,人教版比教科版似乎更均匀人教版教材知识密度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教科版的知识密度分布不均匀,两种版本教材都存在有些内容没有被标题所涵盖的问题,有些内容是隐藏在具体的正文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课时,尤其教科版教材,某些章节的内容根据需要甚至要安排3个课时。

两点启示:1.实际教学方面两种版本教材各有优缺点,在实际使用中,要尽可能相互参阅借鉴,取长补短,发挥各自长处,以求更加合理地使用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和鲁科版”物理一教材特色比较摘要:本文通过对教材特色内涵的阐述,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课程对教材的要求。

立足于高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物理学的特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提出了评价物理教材特色的4个维度16项指标;并以“人教版”和“鲁科版”物理一为例,比较分析了两版本教材的特色,总体而言,两版教材具体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共性的基础上又各具特色。

进而提出了教材选用的适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范例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关键词:教材特色科学文化观物理教育观教材选用
一、知识内容的选择
在知识内容的选择上,两套教材都能够紧扣《物理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基本理念。

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具体而言,表现在五个方面:
(1)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运动的描述”这个主题下,两套教材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等基本规律以及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思想方法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用大量的篇幅予以讲解说明。

(2) 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实验探究内容的设计。

两版教材都对科学思想方法做了重要提示和说明。

“人教版”不仅通过“实验”、“演示”、“做一做”等栏目加强实验的教学,而且还将一些主要的探究内容直接设为一节课,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比如4.2节标题为“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鲁科版”则开设了“实验与探究”、“迷你实验实”、“动手与动脑”等栏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这充分体现了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学习内容的新理念。

(3) 教学材料富有时代性。

“人教版”通过“科学漫步”、“STS”等栏目展现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这类材料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速度与现代社会”等;“鲁科版”的“信息窗”、“物理与社会”、“科学人物”等栏目介绍了诸如“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超重对宇航员的影响”等内容。

(4) 为不同潜能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鲁科版”教材通过“拓展一步”栏目,在基本要求上适当拓展,适应不同差别水平的学生学习。

两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说一说”、“课题研究”、“主题研讨”等栏目开放性很强,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而是供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师生选用,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5) 考虑地域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差很大,这在客观上要求教材编写一定要考虑地域因素。

两套教材都考虑到了地域因素,以“司南版”更为突出。

比如“鲁科版”教材在讲述“力的分解”时既选编了几位民工衔拉石头车的图片,又安排了一位城市女同学在楼道里提行李包的照片。

2.2 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
2.2.1 教材结构
两套教材都采用“章—节”式结构,不同的是,人教版采用“大章小节”,而“鲁科版”采用“小章大节”,见表2,3。

由表2可知,“人教版”的章节划分较少,故为“大章”;“鲁科版”章节划分较多,故为“小章”。

这样处理各有利弊,“鲁科版”主要是将“力的合成与分解”和“共点力的平衡”两个知识内容放到了“力和平衡”一章,有助于内容的整合。

在“人教版”中,这两个知识内容分别放到第三章和第四章,将“共点力的平衡”看成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这样降低了难度,利于学生的学习。

当然,“鲁科版”中“共点力的平衡”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多,因而难度也大。

由表3可知,对同一知识内容,“人教版”分节较多,每小节的内容较少;“鲁科版”分节较少,每一小节的内容较多。

前者跨度小,知识点依次推进;后者将同一层次的内容纳入一节,整合性强。

2.2.2 文本编写
在文本编写上,两版教材都努力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的讲解,文字阐述富于逻辑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具体有以下四个细微差别:
(1)导入方式不同。

在章的导入风格上,两套教材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风格上略有差异。

“人教版”通常引用一句名人名言,并在注释中简要介绍名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同时,配一副与章节知识内容相关的彩图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提纲携领地引入该章内容。

“鲁科版”则不拘一格,文字表述和图片相结合,内容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应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有对奇妙大自然的展示和对物理学史的回顾。

另外,“鲁科版”在每一章都附了《课标》对改章的要求。

(2)部分知识点的讲述方式不同。

比如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推理中,“人教版”详尽地讲解了“面积法”,注重极限和微积分思想的渗透。

“鲁科版”则直接用“公式法”推出了位移时间关系,而在“拓展一步”栏目中介绍了“面积法”,供不同差异水平的学生选用。

(3)知识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同。

“鲁科版”的知识内容的范围广,比较深,从而难度相对较大。

以“共点力的平衡”为例,“人教版”仅在“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节讲述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鲁科版”则用“力的平衡”和“平衡条件的应用”两节内容讲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平衡的种类和稳度”以及“静态平衡”和“物体在某方向上的平衡”等知识点。

(4)语言风格略有差别。

“人教版”案例丰富,图文并茂,说理透彻,娓娓道来;“鲁科版”图文结合,言简意赅,分析到位,富于启发性。

2.2.3 栏目设置
两版教材都设置了丰富多采的精品栏目(见表4)。

这些栏目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实验类”,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二是“拓展类”,不仅有知识内容上的拓展,更有科学思想方法的拓展;
三是“科普类”,为学生了解现代科技、了解物理学发展史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平台;四是“讨论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深入思考提供了很好的的论题。

相比之下,“司南版”栏目多、体例新、跨度大,生动活泼,反映课改精神、理念的力度较大。

2.2.4 图表编排
两版教材都引用了大量的图表辅助知识内容的陈述,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这些图片大体上有三类:一是示意图,比如“力的分解示意图”等,这些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为物理问题解决提供了图示;二是资料性表格,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物理常数等,比如两版教材都提供了“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三是图片,这些图片有卡通图和真实情景图,创设了物理问题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具体比较可以发现,“人教版”卡通图相对较多,形像、趣味性强;“鲁科版”真实情景图相对较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2.2.5 习题特点
两版教材都选编了一定数量的习题,这些习题一般都编排在节尾,章末没有编写复习题。

物理一的习题特点见表5。

表5.两版本物理一习题特点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