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塑与融合_以上海中国民生银行大厦改扩建工程为例

合集下载

上海市近现代工业建筑的改造与保护性施工

上海市近现代工业建筑的改造与保护性施工

上海市近现代工业建筑的改造与保护性施工刘巽全【摘要】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重视,如何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老厂房、旧仓库、老码头等近现代工业建筑成为行业研究和实践的焦点.在调研和总结国内近现代工业建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四行仓库和衍庆里仓库改造保护施工的典型案例,总结并梳理了建筑修复、结构加固和绿色化改造等施工技术,为上海市保护建筑历史文脉延续提供了更好的参考和借鉴.【期刊名称】《建筑施工》【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3页(P535-537)【关键词】近现代工业建筑;修复改造;结构加固;保护性施工【作者】刘巽全【作者单位】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46.31 近现代工业建筑概述1.1 中国近现代工业建筑的定义中国近现代工业建筑主要指1840年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建造的工业建筑,主要包括工业类、仓储类、运输类和公用设施类等,主要包括厂房及其附属建筑物、仓库及其附属建筑物、码头、车站、船坞、其他装卸设施等[1-3]。

1.2 上海近现代工业建筑概况上海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俱佳的地理条件,不到100年的时间,不仅迅速崛起为我国内陆运输和世界航海运输的重要港口,更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

上海作为当时全国最发达的综合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区的中心,散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有各种工业建筑,包括厂房、仓库、码头、船坞、站房等。

上海近现代工业建筑主要集中分布在杨浦区东外滩、苏州河沿岸(内环线以内)、上海世博会三大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共计162处。

1.3 保护近现代工业建筑的重要意义1.3.1 上海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国务院及部分省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改造利用既有工业建筑,发展现代服务及文化创意产业。

1.3.2 上海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方式据统计,上海市将有超过300 km2的工业用地要被减量、拆除或复垦,或者转型为其他建设用地。

上海外滩建筑群近代与现代交融

上海外滩建筑群近代与现代交融

上海外滩建筑群近代与现代交融上海外滩建筑群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集中展示了近代与现代建筑风格的交融和演变。

这个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风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建筑爱好者。

一、近代建筑风格的展示1930年代之前,外滩建筑群主要以欧洲的建筑风格为主。

这些建筑受到西方殖民地影响,采用了浓厚的外国建筑元素,如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和哥特式等。

例如,外滩利通大楼(Gutzlaff Signal Tower)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它的尖塔和窗户装饰都体现了这一风格。

另外一个代表性建筑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大楼,它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建造于1925年。

这座建筑通过其宏伟的圆顶和大理石柱廊,展示了当时外滩建筑的豪华与庄重。

二、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外滩的建筑风格逐渐向现代风格转变。

这一时期的建筑更加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融入了一些当时的建筑理念和技术。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外滩建筑群中的有一支柱的建筑,如上海大楼(Shanghai Building)和浦发银行大楼(Bank of China Tower)。

这些建筑都采用了现代主义的风格,以简洁和直线为特点。

它们的外立面常常使用镜面玻璃和金属材料来创造现代感。

此外,外滩建筑群还有一些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

比如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和东方明珠电视塔(Oriental Pearl Tower)。

这些建筑在设计上更加大胆和创新,结合了多种建筑元素和形式。

三、交融与演变近代与现代建筑风格的交融和演变使上海外滩建筑群呈现出了独特的景观。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建筑相互融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和历史的感觉。

这种交融和演变反映了上海作为一个开放和发展的城市的历史进程。

同时,这种交融也体现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都市的形象。

上海外滩建筑群吸引了众多的国际知名建筑师和设计师,在这里创造了许多独特的作品。

旧建筑改扩建常见问题与实例浅析——以上海城市酒店和大众总部大厦为例

旧建筑改扩建常见问题与实例浅析——以上海城市酒店和大众总部大厦为例

入 新时代 的科技 和审美 、如何 良好的对立或交融 新 旧建筑元素和语 言,都 是设计 成功的关键。


旧建 筑 改扩 建 的研 究 背 景 及 原 因 建 筑 改造 后 不 仅 可 以 融入 新 一 轮 的 审美 时1 . 新 旧 建 筑 法 律 法 规 和 技 术 现 行 规 定 间 的 冲
原 有 建 筑 的 新 立 面 、新 材 料 和 新 技 术 的 运 用 对 比 , 处理 新 旧 建 筑 形 态 的联 系 与过 渡 ,使 之 成 为 一个 整
体。
【 关键词】旧建筑 改扩建 使用功能 建筑形象
对 建筑 师 而言 , 旧建筑 改扩 建 设计 一直 是 富
有 挑 战 的 工 作 。如 何 解 决 新 旧建 筑 法 律 法 规 和 技 术 现 行 规 定 间 的冲 突 、 如 何 综 合 协 调 改 扩 建 建 筑 与 周 边 建 筑 的制 约 关 系 、 如 何 在 旧建 筑 改 扩 建 过 程 中 融
城市建筑 l 建筑论坛 l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F O R U M
旧建筑 改扩建 常见 问题 与实例浅 析
以上海 城市酒 店和大众总 部大厦 为例
象的影响等。 4 . 立 面 改 扩 建 常 见 问题
改扩建 是通 过 “ 新 ”与 “旧”的结合为建筑赢 得时 间和空 间的过程。无论是 旧建筑 的功能更新 、 形象转变 ,新科技的引入还是 改建后 与城市环境 的 新关系 ,都 应遵循共生 的原则 。共生原则是改建建 筑融入 城市环境,成为城 市组成 部分的基础 。在 旧 建 筑 的 改造 设 计 中 , 以 旧 系统 依 托 新 系 统 ,通 过 对

传承历史建筑经典彰显华夏建筑精粹——看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厦)整修一新、容光焕发

传承历史建筑经典彰显华夏建筑精粹——看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厦)整修一新、容光焕发

传承历史建筑经典彰显华夏建筑精粹——看外滩23号(中国
银行大厦)整修一新、容光焕发
玮杰
【期刊名称】《上海商业》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 外滩是万国建筑博览之都上海的城市标志,又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年鉴,她记载着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苍桑与巨变.从浦东的滨江花园向黄浦江对岸眺望,在异国风格的建筑长廊中,傲然矗立着一座庄严、祥和、典雅,独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大厦,这就是蜚声中外的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23号--中国银行大楼.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玮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赋予经典建筑巨大魅力的天然石材--中国银行大厦石材装修点评 [J], 谭金华;侯建华
2.彰显帝王之霸气,传承酒都之经典——2009看帝王经典 [J], 李萍
3.妆点华夏之礼,彰显大国之尊——中国尊大厦超高层建筑夜景照明的新高度 [J], 戴宝林;戴聪棋;贺洪朝;包瑞;张俊峰;王培星;魏成辉;刘姝
4.华夏茗苑传承古镇经典建筑 [J],
5.华夏茗苑传承古镇经典建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案例分析】上海新天地——旧城改造实例

【案例分析】上海新天地——旧城改造实例

【案例分析】上海新天地——旧城改造实例上海新天地是整个太平桥地区改造项目的一部分,太平桥地区毗邻历史上的上海老城区,近代直至解放后都曾是人口密集的石库门聚居区。

然而伴随着近十年大规模建设浪潮的到来,该区域陈旧的基础设施和物质环境已无法与上海市中心商业区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系统性旧城改造的时机已经成熟太平桥地区(左边蓝色部分为新天地,上为北里,下为南里)地理区位:上海新天地位于市中心卢湾区淮海中路东段,高架桥交汇点,原法租界1914年第三次扩建的就是里弄住宅。

如图所示,新天地的核心空间是一条南北向长条形广场,被正中东西向的兴业路分为南里与北里两个部分。

在兴业路上,还有上海最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北里由多幢石库门老建筑组成,并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装潢和设备,化身成多家来自各国的高级消费场所及餐厅,充分展现新天地的国际元素。

南里则在拆除部分旧建筑的基础上新建了一栋总建筑面积为67888的购物娱乐休闲中心收头,进驻了各有特色的商户。

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餐饮场所外,更包括了年轻人喜欢光顾的时装专门店,时尚饰品店,美食广场,电影院及上海最具规模的一站式健身中心。

整个新天地区域的核心即是串联南北地块的步行广场,通过这个条形空间,原有狭窄私密的传统里弄空间被部分地敞开,形成了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性较强的零售商业和饭店沿此布置,在步行广场的周边则保留了旧的城市肌理,包括狭小的宅间路和过街楼等元素,在此布置了一些较内向的活动如酒吧和高级餐厅等。

整个保护改造与开发是一个挑战,以新天地北里为例,在这个面积不到2公顷的地块上原先建有十五个纵横交错的里弄,密布着约3万㎡的危房旧屋。

其中最早的建于1911年,最迟的建于1933年。

它们中有的有能直达马路的弄堂口,有的则要借道其它里弄才能进出。

因此在规划上首先要读懂它们之间的关系,要在密密麻麻的旧屋中“掏空”出一些公共空间;在“掏空”的同时还要把一切能为广场增色的,具有石库门里弄文化特征的建筑与部件保留下来加以利用。

列举新与旧融合的设计案例

列举新与旧融合的设计案例

列举新与旧融合的设计案例那我给你说几个超酷的新与旧融合的设计案例哈。

一、上海石库门建筑改造。

1. 背景。

石库门可是上海的老招牌了,那种传统的里弄住宅,有着浓浓的老上海风情。

但随着时代发展,很多石库门建筑变得破旧,居住条件也不太好。

2. 新与旧的融合方式。

外观上呢,保留了石库门的标志性元素,像那扇厚重的石门,还有独特的弄堂格局。

但是内部可就大变身了。

比如说有些石库门被改造成了时尚的餐厅或者创意工作室。

在餐厅里,你能看到老墙上保留着以前的斑驳痕迹,同时又配上超现代的灯光装置。

那些木质的房梁还在,可桌椅却是简洁的北欧风格。

创意工作室里呢,古老的窗户透进来的光洒在现代简约的办公桌上,老地板嘎吱嘎吱响着,却和电脑的嗡嗡声完美搭配。

这就像是把老上海的灵魂和现代的活力给揉在了一起。

二、北京798艺术区。

1. 背景。

这里原来是工厂区,都是些老厂房,有大烟囱、大厂房车间啥的。

那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后来很多工厂搬走了,留下了一大片空荡荡的旧厂房。

2. 新与旧的融合方式。

现在走进798,你能看到那些大厂房的框架都还在,红砖外墙透着一股质朴的旧工业气息。

可是厂房里面却充满了各种新奇的东西。

有超现代的艺术展览,巨大的钢铁结构的雕塑摆放在曾经的车间里,冰冷的水泥地面上可能会有一幅色彩斑斓的涂鸦。

很多画廊把老厂房的窗户保留下来,外面是旧旧的工业园区景象,里面却挂着价值连城的现代艺术画作。

还有一些创意店铺,把老厂房的通风管道都当成了装饰元素,搭配着新设计的时尚商品,就像一场新旧的对话。

三、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改造。

1. 背景。

这可是伦敦的老火车站了,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很传统。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它需要与时俱进,满足更多现代旅客的需求。

2. 新与旧的融合方式。

从外观上看,火车站的古老外立面基本都保留了下来,那些古典的柱子和雕花都还在。

可是一走进去,就像进入了一个现代交通枢纽。

有超现代的电子显示屏指示牌,崭新的自动扶梯。

他们还在旧建筑的一些空间里打造了时尚的商业区域,比如一些高端品牌店就开在原来的候车大厅的角落。

改扩建工程的精装修施工和节点优化

改扩建工程的精装修施工和节点优化
学 螺栓 :3 在 化学螺栓 上锚 固钢板 4 在钢板 上焊接 调节 () () 角码 ;5 在调节 角码上焊 接落地槽钢 ;6 槽钢 上焊接干 挂 () () 角铁 支架 :7 干挂 石材 。其节点如图 3 示。 () 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收稿 日期 】 0 10 — 5 2 1- 5 1
第 7期
找出墙 面最佳完成面 ;2在粘钢 与粘钢 之间 1 n () l c 的缝 隙内
【 作者简 介 】 刘建涛(98 )男 , , 17- , 本科 工程师 。联 系地址 : 上
海 东大名路 6 6号( 00 0 。 6 20 8 )
面最佳完成面 ;2在粘钢与粘钢之间 1C () m的缝 隙内植入化
刘建涛 : 改扩建工程的精装修施工和节点优化
墙面 石材 希湃钢挂 件 镀锌角钢 调 节角码 键 锌钢板
72 1 /O 1
修补防火涂料。 ( )固定半 个圆柱 : 3 水平标 高 、 垂直校 正 , 下部预 埋安 装脚用 8 m m膨胀螺栓 与地面 固定 , 项部和侧边 与钢柱上 角 钢支架焊接固定。 ( 4)另一 半圆柱拼 装 : 该半 圆柱上 下 固定 方法 同先前 已固定半圆柱 , 侧边安装脚焊接在前一半圆柱相对应安装脚
了钢板 ,无法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粉刷及进 行下一步的装饰 ,
同时 , 墙面也 变得 凹凸不平 , 这给装饰带来 了很 大的困难。 因 此, 经过 多方 面研究 , 我们根 据不 同装饰 完成 面的材料对 墙 面的装修采用 了不 同的处理方法 。
21 乳 胶 漆 墙 面 .. 1
对于墙 面完成面为乳胶漆 的, 我们采用 了相对经济和 质
1 工 程概 况
中国 民生银 行大厦位 于浦东 新 区陆 家嘴 , 是在原 “ 中商

上海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现状及策略

上海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现状及策略

上海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现状及策略计文浩;顾育青【摘要】上海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保留保护与修缮涵盖了历史建筑的日常使用、档案管理、检测鉴定、修缮设计、修缮施工等具体工作,已基本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体系和修缮技术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保护城市建筑遗产意识的提升,上海历史建筑的保留保护范围还将继续扩大,对其保留保护及修缮现状及策略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支撑.文章对上海市历史建筑保留保护和修缮概况进行梳理,总结分析目前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提高本市历史建筑保留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的策略和建议.【期刊名称】《住宅科技》【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近现代历史建筑;保留保护;修缮;策略【作者】计文浩;顾育青【作者单位】上海仁恒虹桥房地产有限公司;上海仁恒虹桥房地产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1 上海近现代历史建筑保留保护修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017年开始,上海城市更新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方针发生了转变,强调从“拆、改、留并举,以拆为主”转换到“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思路。

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不只是保留保护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与文化价值突出的精品建筑,也是保留保护更加量大面广地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和发展变迁的历史性建筑,更要创造“建筑可阅读,城市有温度”的上海。

大量历史建筑的保留保护,必定以大量的资料收集、房屋测绘等前期工作为支撑,同时,对历史建筑的构造特征及相应的保护修缮工艺进行梳理研究,形成标准,通过修缮传承建筑历史风貌,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目前,上海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保留保护与修缮,涵盖了历史建筑的日常使用、档案管理、检测鉴定、修缮设计、修缮施工、装修改造、定期普查等具体工作,已基本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体系以及修缮技术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保护城市建筑遗产意识的提升,上海城市更新与“留改拆”政策的推进,上海历史建筑的保留保护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传统建筑现代化表达案例

传统建筑现代化表达案例

传统建筑现代化表达案例1. 水立方 - 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水的象征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典范。

建筑师将传统的四角隅顶形式与现代钢结构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外观独特、充满艺术感的建筑。

此外,它的外墙采用了一种名为“气孔玻璃”的材料,使整个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丰富的颜色变化。

2. 鸟巢 -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它是由中国古代“围合”建筑形式与现代钢结构相结合而成。

建筑师通过将传统的木结构转化为现代的钢结构,创造了一个外观独特、造型独具特色的建筑。

鸟巢的外观采用了复杂的结构和表皮设计,形似一只巨大的鸟巢,给人一种既现代又充满力量感的视觉效果。

3. 传统街区现代改造 - 上海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将传统建筑街区与现代化商业综合体相结合的城市更新项目。

原有的传统建筑被修复并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形成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现代商业区。

在新天地,人们可以同时感受到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与现代商业的便利与时尚。

4. 传统庭院住宅的现代改造 - 南京玄武湖畔南京玄武湖畔的传统庭院住宅是传统建筑现代化表达的一个案例。

在这个项目中,传统的庭院住宅结构得到了保留和修复,同时加入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

通过改造,庭院住宅的内部空间得到了扩展,现代化的设备和装饰元素为住户提供了更舒适和便利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庭院的设计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风格,使居住者能够同时享受到现代与传统结合的特殊魅力。

5. 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现代翻新 - 上海外滩18号上海外滩18号是一座由传统木结构建筑改造而成的现代化建筑。

建筑师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的同时,增加了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和钢结构,赋予了建筑更多的光线和开放感。

这一改造使得原本老旧的建筑在与周边现代高楼的对比下显得更加独特和引人注目。

新旧建筑处理案例

新旧建筑处理案例

新旧建筑处理案例就说上海的新天地吧。

那可是个超酷的地方。

以前啊,那片儿都是老石库门建筑,破破旧旧的,但是充满了老上海的韵味。

可时代在发展呀,总不能就让这些老房子一直这么破下去,还得让它们在现代社会里发挥新的魅力呢。

于是呢,设计师们就开动了小脑筋。

他们没有傻乎乎地把老房子全拆了建高楼大厦,而是采用了一种超级巧妙的办法。

保留了老建筑的外观,像那些独特的石库门造型、青砖外墙,这些可都是老上海的标志啊,要是拆了就像把老上海的魂儿给弄丢了。

然后呢,在内部就大做文章啦。

以前的老房子内部空间狭窄、昏暗,设施也很陈旧。

现在可不一样了,设计师把内部空间重新规划,加入了现代化的设施。

比如说,以前可能就是个昏暗的小房间,现在变成了时尚的酒吧或者精致的餐厅。

里面灯光打得亮亮堂堂的,空调吹着那叫一个舒服,装修也是超现代、超有格调的。

而且啊,新建筑和老建筑在布局上也很和谐。

新的商业建筑不是那种突兀地杵在那儿,而是巧妙地穿插在老建筑之间。

新建筑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老建筑的元素,比如说颜色上的搭配,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这样一来,人们走在新天地里,既能感受到老上海的风情,又能享受到现代商业的便捷和时尚。

就像一个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老建筑仿佛在和新建筑握手言和,一起向人们讲述着上海的过去和现在。

还有啊,他们在公共空间的处理上也很棒。

在老建筑之间开辟出了一些小广场、步行街之类的。

这些公共空间保留了老上海那种邻里之间的亲近感,同时又加入了现代的景观设计。

有漂亮的花草树木,还有一些艺术雕塑,让人们在逛街休闲的时候还能拍拍照,享受艺术氛围。

这就是新旧建筑完美融合的一个超棒例子,就像把老古董翻新了一下,既保留了价值,又增添了新的活力。

专承历史建筑经典 彰显华夏建筑精粹——看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厦)整修一新、容光焕发

专承历史建筑经典 彰显华夏建筑精粹——看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厦)整修一新、容光焕发
地 之一 .也鉴 证 了中 国近代 6 0年 的荣 辱和
兴 衰 . 被 国务院 认 定为 全 国重 点 文物 保 护 单 位 。1 1 1 2 9 2年 月 8日成 立于 北平 的 中国 银 行 .同年 1 月 总 部迁入 上海 .与 当 时的 1 上 海 分行 合署 办公 。1 2 年 迁入 现址 ( 3 9 原 德 国总会 大楼 ) 由于 业 务发 展需 要 .更 是 . 为 了显示 雄厚 的 资本 实 力 .1 3 4年 4月 决 9 定 拆除 德 国 总会 大 楼 在 原址 建 造 中 国银 行大 楼 ( 即在外 滩 2 号 中国银 行大楼 ) 3 。新 楼 13 5年打桩 .1 3 9 6年 1 月 奠基 .1 3 9 0 7 9 年 大 楼 结 构 完 工 . 正 当 工 程 即 将 完 成 之 时 .抗 日战争 爆发 .扫尾 工程被 延搁 .14 91
供 电 系统 :三路 供 电
5 —1 0层 6 —2 K , —1 2 OP / 1 —1 1 2层 4 5 —1 K , —9 P 5 / 1 5层 4 5 —1 K —6 W 2
1 . 显 荣 耀 3
中 国银 行 大 楼 .建 筑 面 积 达 3 8万 平 方 米 .分 东 西 两 座 大 楼 。 东 大 楼 为 主 楼 .高 1 6层 .正 面 面 对 外 滩 黄 浦 江 .西
离 建 造 大 厦 时 间 已 过了1 。 O年
大 楼 为 副 楼 .楼 高 6 层 .东 西 总 长 1 1 6
东 陆 家 嘴 金 融 贸 易 区 隔 江 相 望 .尽 收 繁
华 .畅 写快 意 商 务 人 生 。
5 A智 能 化 系 统
先进 的 5 A智能化系统 .楼内租户专享的
会所 设施 ;综合 布线 系统等 一流 硬件 设施 。

老旧建筑的现代化改造与保护

老旧建筑的现代化改造与保护

老旧建筑的现代化改造与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悠久的老旧建筑逐渐显露出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然而,这些建筑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功能滞后、结构安全等问题。

因此,如何对老旧建筑进行现代化改造与保护,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分析老旧建筑改造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成功案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老旧建筑的重要性老旧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记忆与故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许多老旧建筑代表了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例如民居、大厦和教堂等。

因此,对这些建筑进行妥善的保护与改造,不仅有助于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也能提升城市形象与吸引力。

另外,老旧建筑在现代城市空间中,也往往具备地理位置优越、社区资源丰富等优点。

通过合理改造,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城市的发展与更新。

例如,将老旧厂房改造成艺术空间或商业设施,让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

二、现代化改造面临的挑战尽管老旧建筑具有上述重要性,但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却面临诸多挑战。

1. 结构及安全问题许多老旧建筑因年久失修,其结构安全性不容小觑。

墙体开裂、地基沉降等问题在不少老旧建筑中普遍存在,这就要求在进行改造时,首先要确保其基本结构的安全。

对于严重受损的部分,需要进行修复或重建,这在技术及资金上都可能带来较大压力。

2. 功能适应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空间功能的需求不断变化。

许多老旧建筑由于设计理念上的局限,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需求。

例如,原本设计为居住用途的房屋,可能面临户型不合理、水电管线老旧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现代化改造时,如何对空间功能进行合理再定义,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在改造过程中,如何平衡现代化需求与保护历史价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单纯追求功能性或美观,不禁会抹去建筑所承载的历史痕迹。

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在引入现代元素的同时,保留原有建筑的文化特征。

历史旧建筑改造规划设计研究——以上海外马路老码头规划改造项目设计为例

历史旧建筑改造规划设计研究——以上海外马路老码头规划改造项目设计为例


通过 功能 的置换 、 结构的加固 、 新科技 的发 明 , 新材料的运
用, 使 得现 存的部分 旧建 筑在一定程 度上又是可 以为人所用 。
筑再利 用产 生了空前 的热情 ,产业 类建筑 的再 利用开始大 量
普及 。 越来越 多原 先被 遗忘 的废 弃工厂被 改造成博物 馆 、 艺术 中心和休 闲娱 乐场所 。
历史 旧建筑 改造规划设计研 究
以 上 海 外 马路 老码 头规 划 改造 项 目设 计 为例
朱鱿
摘要 : 目前国 内旧建筑改造 已 逐 步成为城 市空 间重组 的高
级产 物和强大 引擎.本文 以上海外 马路 老码 头规 划改造项 目
为例 , 强 调 旧建 筑 改 造 对 城 市 空 间 的 影 响 , 从 规 划 改 造 方 法 对 旧建 筑改 造 的设 计 策略 进 行 探 索和 研 究 。
筑 的潜 能, 避 免 了经 济资源 和文化 资源 的浪 费 , 使 旧建筑 及其
所 在的城市区域 再现 生机。 国外在 旧建筑 改造再 利用 方面大概 可 以分 为 3个 阶段 。
第 一阶段 , 新 技术 、 新材 料 的出现 , 使得 - ̄ ; t t 建筑 师开始 大胆
地将新的建筑修复理念融入到再利用的实践 中。第二阶段 , 产 业结构的调整 , 由于新 建建筑将造成 大量的能源 消耗 , 因此对 些 旧建筑进 行再利用会是 更为经济 的方式 ,所 以必须改 变 以往大拆大建 的观念 。在第三阶段 , 旧建筑再 利用在西 方城 市 建设 中得到 大规模普及 , 保护 的规模和 力度也 进一步 加大 , 出 现 了一大批成功 的旧建筑 、 旧城区的改造实例。人们 对于I B建
化不 仅在城市积 留, 而且在城 市融合 、 渗透和创 新从而成 为城 市 发展的动力。正是这种 矛盾性和 复杂性使得城 市文化产 生 了内在的张力 ,而这种张 力会对文化 的发展和城 市活力 的塑

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案例分析(展览馆篇)

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案例分析(展览馆篇)

改造设计趋势
创新设计理念
在保护老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 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功能更新和空间优化。
绿色可持续发展
注重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的应用,降低能耗, 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文化传承与融合
在改造过程中融入上海地方文化元素,实现传统 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展览馆改造案例概述
01
02
03
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
改造中融入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元素,同时 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创造出既具有 历史底蕴又富有创新感的展览空间。
公众参与与互动
设计师通过展览馆的设计,为公众提供互 动和参与的机会,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和参 与感。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造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观众提 供更加丰富和沉浸式的展览体验。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3]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1]
01
03 02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游玩环境。
04
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经验 总结与展望
设计经验总结
保护与更新并重
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师注重保护老建筑的 历史风貌和特色,同时进行必要的结构和
功能更新,以满足现代展览需求。
绿色生态理念
设计师在改造过程中注重绿色生态理念,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能耗,提
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
未来的老建筑改造将更加注重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尊重 和保护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遗产,为观众提供更加多元和 包容的展览内容。
可持续性与生态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老建筑改造将更加注重可持 续性和生态化,采用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技术和材料,降低 能耗和资源消耗。

上海浦东中国银行大厦建设记录——建筑师的设计理念

上海浦东中国银行大厦建设记录——建筑师的设计理念

上海浦东中国银行大厦建设记录——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宫本好信
【期刊名称】《时代建筑》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当中国银行大厦的国际建筑设计竞赛邀请涵送到日建设计的时候,对于是否参加这次竞赛曾有过一番讨论.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宫本好信
【作者单位】日建设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
【相关文献】
1.健康住宅建设与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及实践 [J], 梁梅;黄武炜
2.上海浦东民航大厦结构设计 [J], 蔡正国
3.用画笔记录城市的风景,用建筑留住在地文化——许华山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许华山演讲实录 [J], 赵夏榕;许华山;
4.上海浦东新区村庄改造河道整治工程设计理念 [J], 丁丽;王永庆
5.上海浦东新区将试点建筑师负责制等改革举措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上海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中新旧形式关系

谈上海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中新旧形式关系

谈上海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中新旧形式关系
粟轶君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当今上海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取了上海几例实践案例,试图从分析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中几种常见的新旧关系处理手法出发,探讨思考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过程中新旧建筑形式关系问题.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粟轶君
【作者单位】200041,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
【相关文献】
1.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留住上海城市发展脉络——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上海市历吏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 [J], 蔡宝瑞
2.有关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思考——以上海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为例 [J], 郭韬;朱雅静
3.凝聚力量,肩负责任,推进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中国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2016年会暨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综述 [J], 陈波;张洁娴
4.凝聚力量,肩负责任,推进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中国文物学会高校历史建筑专业委员会2016年会暨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综述 [J], 陈波;张洁
娴;
5.旧区重建与建筑保护:近代都市文化环境中的上海历史建筑 [J], 郑时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融·研修从上海永银大厦看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旧改商业项目

中融·研修从上海永银大厦看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旧改商业项目

中融·研修从上海永银大厦看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旧改商业项目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区域或建筑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在土地、销售、融资等地产开发全面收紧的背景下,传统地产商、资本机构纷纷入局城市存量的更新改造,商业模式相对成熟的城市更新被誉为“第四战场”。

这些存量地产常常是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需要价值重构的物业,而这其中,存量商务写字楼、酒店、商场的改造升级最具商业价值。

通过对存量项目改造升级,不仅可以促进资产升值,还能提升项目周边的整体环境。

在此类旧改商业项目中,开发商或投资人介入后,一般需要对这些存量项目进行整改、翻新和重新定位,提升项目价值、创造稳定的收益或回报后,再寻求退出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资产管理无疑会发挥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一般而言,资产管理包含“投、融、管、退”四大主要环节,涵盖了从项目收购到最终退出的一系列服务,在商业建筑改造项目中,资产管理服务的内容同样如此。

旧改商业项目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商业体的选择。

选中的商业体需要在区位、物业建筑品质、历史文化、产权结构等方面具备自身优势。

大多获得资金垂青的项目,多位于一个已经有相当成熟度的商业街区,旧有物业的建筑品质、环境气质佳,规模尺度上适合改造,现有物业产权清晰明了,开发团队在某一业态或体验上有引领市场的理念和资源。

在此基础之上,配合精耕细作的专业团队和独特的推广思路,就可以完成一个成功的旧改商业项目的开发。

今天,我们以正在升级改造的上海永银大厦为例,为您分析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旧改商业项目。

▼黄浦区西藏南路218号上海· 永银大厦永银大厦❖核心区域写字楼❖高端服务式公寓❖集办公、公寓、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商业商务楼宇目前,永银大厦的外立面和裙楼正在进行改造,未来将整体提升大厦的商业质感。

裙楼改造将引入知名餐饮品牌和联合办公,增加生活配套业态,以实现永银大厦整体形象的再度提升。

经过升级改造后的永银大厦,外观将更为时尚大眼,内部的开放式广场将引入全新概念的生活空间,对新一代的吸引力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空间】
科技□编辑/吴保平
老建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塑与融合
高 丹 钱文华
(现代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
摘 要: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中国民生银行大厦原地改扩建。

通过改扩建设计,获得了提升建筑形象魅力,提高建筑使用效率,优化城市整体环境的多重功效。

在快速发展的上海,原地改扩建项目数量可观,这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 改扩建;提升;可持续发展
—以上海中国民生银行大厦改扩建工程为例
2009年12月28日,中国民生银行大厦经过5年改建,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区落成。

中国民生银行大厦前身为中商大厦,地址位于上海市浦东小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贴临汇丰银行大厦、华夏银行大厦、华能联合大厦,时代金融中心,上海农商银行,与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中银大厦、交银大厦遥相呼应。

1 改扩建的原因
1993年,上海批准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的规划,到2009年也不过16年时间,为什么年代并不长的建筑需要改建呢?
原中商大厦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地上35层,总高约为135m。

地下建筑面积为10900.03㎡,地上建筑面积为57115.23㎡。

原设计中商大厦主体为办公楼,4层裙房为商业建筑,自1997年建成后没有投入使用。

根据笔者对毗邻的汇丰银行大厦和华夏银行大厦进行的实地考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此项目银城中路北侧和浦东南路东侧多块基地尚在建设初期,建筑环境未成气候;二是银城中路和浦东南路为两条城市干道,仅通行少量公交车辆,人气不足;三是与汇丰银行大厦和华夏银行大厦相比,135m的建筑高度和不够气度的建筑造型很难与周围地段匹配。

民生银行在接手此项目后,曾经讨论过是否拆除重建,但因为基地范围极其狭小,与汇丰银行仅隔一条小路,与华夏银行几乎贴临,又地处小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最后在浦东规划局的控制性规划要求下,利用原有建筑构架对它进行改扩建。

创造崭新的建筑形象,体现小陆家嘴地区日新月异的时代气息,是该工程的重要课题。

该项目从城市规划的深入、从建筑形体的控制、从使用功能的满足上,结合民生银行对金融办公机构使用及市场租用预期,考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城市环境整治、更新与重建的要求,以21世纪时代特征为基准进行规划、设计和改造这幢大楼,使其融入小陆家嘴金融区环境氛围,成为新的特志性建筑。

改扩建后的中国民生银行大厦,建筑面积为94256.36㎡,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12398.81㎡,地上建筑面积为78444.93㎡。

地上45层,建筑高度为188.6m。

2 建筑形象设计
中国民生银行大厦一改原中商大厦琐碎失衡的外观,把建筑物整合成一个冲天的方形塔楼和一个完整的裙楼。

建筑层数增加十层,高度增长近60m,通过外形控制和高度增加,均衡了汇丰银行和华夏银行环境氛围。

主楼四片独立的玻璃帷幕一直向上延伸,利用强烈的视觉效果强化建筑高度。

墨绿色的晶莹外墙,使它一方面体现出金融行业的厚积实力,另一方面更表达了一种未来感,反映出民生银行面向未来不断进取的精神。

整个建筑物冲天而起,挺拔、俊秀,同时它的大气、豪放使其在浦东众多摩天大楼中,透出敢为人先的霸气。

3 改扩建内容
3.1 地下室
原有建筑地下室面积狭小,停车局促。

改扩建后在临银城中路和浦东南路两侧结合基地特点扩大地下室面积,主要用以
68《建筑》2010年第17期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E
3.2 裙房
原有建筑裙房包围主楼,重心不明。

改扩建后新大楼将银
城中路一侧7层旧建筑裙房拆除,把浦东南路一侧四层裙房加
高到六层,使得主楼三个立面直接拔地而起,整合建筑形象。

3.3 主楼
原有建筑主楼平面不完整,难以高效使用。

改建后,主楼
平面中补齐原平面的角部残缺部分,并沿四边边柱轴线向外出
挑三米多,规整平面并增加使用面积,提高楼层的使用效率。

3.4 办公区净高
原有建筑主楼层高为3.5m,吊顶下空间不够开朗。

改建
后建筑主体通过钢结构梁板置换的方法,在结构整体荷载
变化可控的情况下改善建筑层高,优化办公环境及设备配置
标准;改建后建筑每两层为一个单元,两边楼板外挑,另外
两边每两层形成小中庭,用以改善建筑主楼层高低、采光差
的压抑感。

3.5 建筑高度
尽可能开发建筑潜能,增加使用面积,增加建筑层数,将
原来的35层主楼加高到45层,建筑高度增加近60m。

4 改扩建后建筑功能调整
改扩建后的中国民生银行大厦,其主体仍然为办公建筑。

地下1层及地下2层:挖掘基地潜力,在临银城中路和浦东
南路两侧扩大原地下室面积,主要用以解决大量机动车停车
位。

除增加的设备机房外,其它机房尽量利用原有空间和设
备以减少改建费用。

主楼1层、2层:作为大厦入口大堂,整合公共空间,使人流
动线流畅。

2层外圈基本挑空,在近银城中路侧,向汇丰银行预
留规划连廊位置。

主楼3~43层:办公层。

33层以上办公层为扩建新加部分,
设计层高4.2m,可以设置高标准办公空间。

主楼16层、31层:设置避难层及设备机房。

主楼44层、45层:银行家俱乐部活动室及高级餐厅。

裙楼1层、2层:银行营业厅。

裙楼3层、4层:餐厅。

裙楼5层、6层:会议中心。

改扩建后建筑裙房公共活动区域功能配套齐全,范围相
对独立。

主楼与裙房之间,通过中庭自动扶梯组织垂直交通,
通过天桥使主楼与裙房水平相互贯通,满足民生银行高标准
金融办公需求。

5 工程难点
该工程为改扩建项目,建筑面积大幅增加,需要在原有建
筑骨架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

扩建已经建成的地下室,新旧结构连接处界面处理对设
计和施工都是考验。

原有设计规范与10年后设计规范演变带来的设计依据性
条件改变。

在原有135m超高层建筑基础上整体加高约60m,结构加
固前所未有。

优化建筑层高限制和建筑荷载控制,钢结构置换方案的
奇思妙想展现了设计师们强大的想象力。

基地范围狭小,改造过程不能影响周边建筑正常使用,狭
窄的施工场地对施工荷载控制及施工现场组织很富挑战性等。

每一项都成为本工程改扩建设计的重要课题,最终通过
设计方、业主方与施工方群策群力顺利建成,每一个工作人员
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6 设计思考
中国民生银行大厦的华丽登场是超高层建筑原地成功
改扩建的一次有益实践。

历经5年风雨,中国民生银行大厦
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崛起,成为金融办公区又一特质性建筑,
是陆家嘴区域功能规划进化的真实成果;中国民生银行大厦
成功改扩建,体现建筑生命周期中环境质量动态提升的建设
需要。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城市功能格局的调整,区域环
境规划的更新,上海城市中心区面临改造的建筑区域很多。


如,对某一场所调整使其容纳新功能的改造性再利用,主要有
上海新天地从拥挤嘈杂的老式居民弄堂改建为富有浓郁上海
地域文化的商业区、泰康路由弄堂工厂演变成艺术休闲街田子
坊、建国中路由上海汽车制动器厂房改建为创意产业园8号桥、
莫干山路近代徽商的纱厂化身为艺术工作室M50等工程。

它们
的成功转型使场所的重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再现,越
来越得到专家和市民的认可,这种新陈代谢式的发展规律,保
证了城市建设在建筑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循环使用。

还有是在
原有建筑功能的框架下予以改扩建,主要有:中山东路外滩金
融中心银行建筑功能复原性改造;上海美术馆由解放前的跑马
总会的高级俱乐部到解放后的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经历,
始终焕发着文化使者的生命活力;中国民生银行大厦改扩建延
续了浦东陆家嘴金融办公中心区域的的功能。

这些成功范例符
合城市功能定位,保持地段时空定位的老地标,成为时尚与习
俗并存的控制性场景要素。

不论是中国民生银行大厦原地功能延续的改扩建还是田子
坊、8号桥、M50等场所的功能改造型再利用案例,都符合《北
京宪章》的指导纲领——将建筑生命周期纳入一个动态的、生
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城市和地区的整治、更新与重建是一个在
时空因素作用下,建立对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建设体系,是可
持续发展在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体现。

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